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橫縣茉莉花茶歷史

橫縣茉莉花茶歷史

橫縣茉莉花茶歷史

橫縣茉莉花茶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出產的一種著名花茶。它是由茶葉與茉莉花混合加工而成的花香茶。

橫縣茉莉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據傳,唐代皇帝李隆基喜愛茉莉花的芬芳,曾下令在洛陽城內種下茉莉花。茉莉花逐漸被引入南方地區,並與當地的茶葉相融合,形成了橫縣茉莉花茶。此後,橫縣茉莉花茶在明代金嵩山茶山地區逐漸流傳開來。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橫縣茉莉花茶已經成為中國南方地區的一種著名傳統茶品。它以清香、甜美、滋味濃郁為特點,深受國內外茶友的青睞。目前,橫縣茉莉花茶已經成為廣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橫縣歷史故事

一、橫縣茉莉花的歷史記載

橫縣種植茉莉花歷史悠久,相傳有六七百年曆史。在橫縣民間,祖祖輩輩流傳著有關茉莉仙子的美麗傳說,但真正有文字可考,始於明代。

明代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寫道:“(橫縣)茉莉花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在明版《橫州志·物產》中也能找到類似記載。明朝詩人陳奎寫了這樣一首詩:“異域移來種可誇,愛馨何獨鬢雲斜;幽齋數朵香時泌,文思詩懷妙變花。”詠的就是茉莉花。

二、廣西橫縣下雪歷史記錄

查不到。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三、橫縣的名勝古蹟、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有哪些

旅遊九龍瀑布群,景區位於縣城之北、離縣城48公里九龍瀑布距南寧118公里。

海拔1140米的大聖山的南麓,以山雄瀑奇、谷幽林茂的英姿在廣 *** 樹一幟。公園地質古老,砂岩峰林雄偉俊秀,海拔多為400至700米。

林中植被繁茂,植物達960種,古木奇卉繁多;野生動物150多種,當中不乏珍稀。公園裡溪谷縱橫,大小瀑布20多處,匯成群、奇、壯、美的大觀。

在2.5平方公里內分佈著十多條落差30多米,寬20多米不等的瀑布。瀑布以"群"為特色,相距100-300米。

主要景點有:群龍迎賓、雙龍戲珠、紫龍相會、九龍入宮、龍女吐珠、神龍慶殿、白龍山潭、金龍垂涎、青龍點水、環觀林海、密林探幽、赤壁列陣、龍狗巡山等。西津湖,西津湖旅遊風景區位於橫縣縣城西南,因西津水電站而得名,離縣城5公里,距離廣西首府南寧120公里。

湖東西長100多千米,南北一般寬1400米,水面積達240平方千米。2005年西津湖旅遊風景區通過了首批“廣西工業旅遊示範點”評審,2006年通過了“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景區”評審,同時該景區又是南寧市科普教育基地、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寶華山,橫縣寶華山,因其位於縣城的南面3公里,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南山”,即橫縣南山。《橫州志》載:"山聳而奇,靈而秀,鬱蔥而偉麗,泓清而泉洌。

"寶華山是縣內除烏蠻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蹟於一體的山峰。其因建有應天寺,且傳說明代建文帝靖難後在山中隱居15年而馳名史學及宗教界,歷代遊人均以一睹明皇聖蹟為快。

“寶華朝煙”素列“橫州八景”,與山中的森林珍稀、應天寺、猴子巖、仙人井及登頂遠眺同為遊歷此山主要的觀賞內容。伏波風景區地處雲表站南東3公里,由鬱江北岸的伏波廟和鬱江南岸的伏波灘,距縣城30公里。

伏波廟始建於東漢後期,重修於北宋中期。南北依次建鐘鼓樓、牌樓、前殿、祭壇、中殿、迴廊、後殿。

整個建築佈局嚴謹,雄偉莊嚴。伏波廟是珠江流域同類建築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者。

廟原佔地33330平方米,面積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勢逐建鐘樓、牌樓、前殿、中殿、迴廊、祭壇、後殿七大部分。其中,迴廊與殿堂以小院相連,構成一完整的整體,在空間上收到高低錯落、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

屋簷斗拱是廟中令人矚目的建築工藝之一,各類柱、座、樑、杆、門、窗、屋脊的木、石、漿類雕飾及院落山牆、屋牆的壁畫也不愧為廟中傑出的藝術產物。伏波灘,指橫縣的東部鬱江下游的一個十里長灘,與伏波廟隔江相望。

1944年的隆冬,橫縣自衛第一大隊370人、東區自衛聯隊376人和鎮江鄉、北區的自衛隊與日軍華南方面軍步兵第24大隊200多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最後共擊斃擊傷日軍近100人,日軍大隊長度部市藏中佐被擊斃。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國著名的泥盆系標準剖面,也是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標準剖面。

它位於橫縣西北部的六景鎮附近,距自治區首府南寧約50公里。剖面起點始於六景鎮北面的霞義山,往南通過火車站再轉向東南的谷閉村和那祖村,全長約3.5公里。

在遠古時代,六景地區是浩翰的重洋,沉積古生物的遺骸有5000多個屬種,形成相疊岩層70多層;到泥盆紀後期,經過天翻地覆的"海退",終於滄海變桑田。六景剖面已列為自治區重點自然保護區,其沉積化石型別之豐富,岩層發育之完整連續,加以儲存之精美,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是國內外研究古生物學、地質學、沉積學、巖相古地理學的理想場所,中外學者和遊人接踵而來,霞霓山將成為科研、探險、旅遊、度假的要地。

山上有仙姑廟;附近有三疊石、布文巖、道莊貝丘遺址、官山生態園等景點。特產茉莉花橫縣被茶業界和新聞界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茉莉花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品質高。

南山白毛茶此茶產自縣城南面寶華山及附近的六旺、桐油等村,相傳為明朝建文帝植,傳種至今,故亦名聖種白毛茶。曾獲巴拿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二等獎。

此外,橫縣綠茶也較有名。全縣茶園約有731公頃,年產茶約250噸。

荔枝種植面積10萬畝,栽培品種有黑葉荔、禾荔、香荔、三月紅、龍荔、糯米餈、硃砂等。其中以三月紅、黑葉荔、香荔、糯米餈最為盛名。

桑蠶是橫縣又一大傳統特產,古時就為進貢之品。1999年,種桑養蠶較多的有馬嶺、雲表、靈竹等地,年產蠶繭250萬公斤。

蜜梨主要產於馬山鄉,故又稱馬山蜜梨,果色橙黃,肉細嫩,質脆味甜如蜜,食時不用削皮。年產量約100萬公斤。

果蔗主要產於蓮塘、陶圩、百合、附城等地,年產10萬噸左右,其肉脆多汁,清甜解渴,質優者,人站立手持果蔗輕放跌地,蔗可自然斷成幾截。生薑主要產於鎮龍,肉厚麻辣,除食用、調味外,還可作醬料,乾薑可作藥用,年產量約100萬公斤。

大頭菜主要產於南鄉、巒城、附城等地。其莖粗大如碗,似大佛之手,故又稱佛手大頭菜,年產約200萬公斤。

其精品稱五香頭菜,菜塊大,肉脆而芳香,有"土魷魚"之稱。草蓆又稱關席,主要產於百合,年產30萬張。

關草長而堅,經編席藝人之手,編織成各種規格草蓆。百合席經久耐用,墊睡冬暖夏涼,並有鬱香之味。

橫縣魚生魚生在橫縣有史以來就是一道名貴。

四、廣西橫縣下雪歷史記錄

查不到。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五、橫縣茉莉花生產的歷史是什麼呢

橫縣栽培茉莉花的歷史悠久,據文字記載已有400多年。

20世紀 70年代末,橫縣茶廠開始引進雙瓣茉莉花種植,並用其窨制茉莉花茶獲 得成功,拉開了橫縣茉莉花人工規模栽培和花茶加工的序幕。隨後於80年代初,國家原商業部(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把廣西橫縣確定為 新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

為了使其成為產業,歷屆縣委、縣 *** 組織投 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積極扶植,成立了花茶管理機構,制定了相應的產業,釆取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大規模開展交通、能源、通訊、城市 和商場等硬體設施的建設。

六、廣西南寧橫縣靈竹歷史來由

1、橫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安廣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寧市東部,居鬱江中游,地處北迴歸線以南,介於東經108°48'~109°37',北緯22°08'~23°30'之間,東連貴港市,南接靈山縣、浦北縣,西界邕寧縣,北和賓陽縣接壤,享有“中國茉莉之鄉”的美譽,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江近海靠城的重點縣域。

縣城與廣西首府南寧市相距102公里,距沿海經濟開發城市北海200公里。全縣下轄14個鎮3個鄉,總面積3464.3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平原為主。森林覆蓋率43.99%。

2、靈竹鎮地處橫縣西北部,總面積95平方公里,轄7個村委會、32個經聯社,總人口3萬,其中耕地面積34665畝。該鎮素有"靈竹盆地,橫縣糧倉"的美稱。主要農副產品有蠶繭、無籽西瓜、優質米。其中,蠶繭以個大、色白、絲長飲譽區內外,目前全鎮有桑園面積4000畝,年烘烤乾繭500噸。1999年,全鎮財政收入3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7元。2005年6月25日,撤銷靈竹鎮併入石塘鎮。

七、嘿嘿 誰懂南寧橫縣橫州鎮海棠橋的歷史啊 急用

橫縣 海棠文化凸顯橫州歷史 編者按:據《橫州志》記載,橫縣建置始於西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10多年的歷史,比南寧市建置還早400多年(南寧建制始於東晉大興元年,即公元318年)。

千百年來,橫縣人民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古蹟。有為紀念漢代名將伏波將軍——馬援而修築的伏波廟,有傳說明代建文帝避難達15年的應天寺,還有被貶謫編管橫州的北宋詞人秦觀,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的徐霞客也在橫縣駐足……重訪古蹟,溫故歷史,讓人在感嘆過去之餘,激勵自己奮勇前行。

古樸的海棠橋已成為橫縣標誌性景物。 俸顯斌 攝 -------------------------------------------------------------------------------- 橫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名勝古蹟遍佈全縣,在縣城橫州鎮有許多歷史遺蹟,地處縣城西隅香稻溪河口附近的海棠公園就是懷古的好地方。

歷經幾百年風雨和洪水沖刷仍巍然屹立的海棠橋,在原址仿古修建的海棠亭、懷古亭、淮海祠、秦觀塑像及博物館,都充滿了濃濃的古韻,將踏入海棠公園的人帶向遙遠的回憶。 海棠橋,是海棠公園內現存最好的古蹟,它橫跨香稻溪。

其始建於宋紹聖時期(公元1246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橋長30米,高9米,橋面寬1.8米,土石結構,是原縣城往西部地區必經之橋樑。

據《橫州志》記載,“長虹飲澗,靈鰲架空”,“春濤秋潦,民無病之嗟;霽月光風,士有詠歸之樂。”它是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橫州古八景中的“海棠幕雨”、“紫水呈祥”就成景於此。

紹聖四年(1097年),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的北宋詞人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遊、太虛,號淮海居士)遭貶謫編管橫州,曾於橋畔祝生家留下“瘴雨過,海棠開,春色又添多少?”的詞句,海棠橋因此而得名。秦少游在橫州的一年多時間裡,還在海棠橋附近設館講學,廣收門徒,不少人士慕名求教。

後來的淮海書院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這對橫州以至廣西文化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據介紹,秦觀離開人世後,橫州人民非常同情他、懷念他,明清兩代,陸續為他重修了浮槎館、海棠橋,修建了淮海書院、海棠亭、浮槎館等,彙集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無數詩詞詠唱流傳。

只可惜到現在大部分古蹟蕩然無存,惟有海棠橋至今依然保護完好,它已成為橫縣標誌性景物。有關海棠橋還留下許多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其中《海棠公公捐土三尺》最為人熟知。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橫州知州率眾以石易木重修海棠橋。州府張榜募捐修橋,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是日,橋將成,眾匠完工後待歸,見一老者在橋旁邊微笑,匠人便問其將捐何物。老者說:“我已老朽,何來錢物?願捐土三尺,以表寸心。”

眾人視其老態龍鍾,何來力氣捐土,大笑其“力不從心”,各自回家。 次日,洪水暴漲,石拱橋被淹沒在洪水中。

數日,洪水退去,石拱橋經受考驗,橋面上增高三尺潮泥。匠人見橋已成,歡欣雀躍,回想洪水前老者捐土三尺之說,無不驚歎。

此後,海棠公公為海棠橋捐土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海棠公公為海棠橋捐土三尺,成了群眾為修橋補路積極捐款捐物捐力的美麗化身。

海棠橋橋面上的三尺土,雖然歷經風雨,但現在到海棠橋依然看得到。 在海棠公園內,還有懷古亭、海棠亭、秦觀像等景觀,這些都是1988年原址上仿古重建的,使得這裡古韻猶存。

並且還在西北隅新建了兩層仿古琉璃式建築——橫縣博物館,集中陳列歷年縣內發掘收集的珍貴文物數百件,其中有《夫子杏壇圖》,圭壁銅鼓、各式錢幣、石器、瓷器、壯族生產生活用品等,在此可詳細瞭解橫縣2100多年人文歷史的滄桑演變,領略駱越後人聰慧的才智。 每日晨曦黃昏,晴晚月夜都有許多居民到此休閒遊樂。

海棠公園裡古今文化,也吸引著眾多學術團體和遊人到此參觀遊覽。隨著"花都"經濟的蓬勃發展,“花都”文化必然伴隨凸顯其重要的一面,從經濟“花都”逐步過渡到文化“花都”,從而形成一部新的橫縣發展史。

千年的海棠文化將成為“花都”文化和發展“花都”旅遊的新亮點。 古韻十足的懷古亭。

俸顯斌 攝去這幾個網看一下,我查來的。 ://nnrb/qx/0408/040823/qx4. ://gx.xinhua/dtzx/2005-01/06/content_3468041. 參考資料: ://nnrb/qx/0408/040823/qx4.。

八、作文《我的家鄉―橫縣》

我家鄉的特產作文30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特產。而在我們的家鄉——橫縣,特產有很多,而最令人難忘的就要數家鄉的大粽了。

這大粽通常紮成五角塔狀,有四角個扁狀,四角成菱型,要用糯米來做。多用豬肉,綠豆,墨魚,蝦米等做餡,味道以鹹鮮為主。包粽子還有特有的包粽葉,那是一種僅是橢圓形兩頭都有點尖的葉子。

一般做粽子,先是醃豬肉,豬肉一般是半肥半瘦,這樣才子鮮嫩。醃豬肉是用鹽來醃的,但鹽不放太多,太鹹不好吃。綠豆和粽葉要用水來浸泡過,粽葉要用熱水來浸泡,浸泡到黃一點了才可以。

做完粽子後,就放到火中蒸煮,蒸煮時,葉子的清香滲進粽子裡,開啟粽子,香味頓時瀰漫到了整個屋子,還沒吃到嘴裡就已經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裡會給人一種鮮嫩滑膩中香氣撲鼻的感覺。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你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也想嚐嚐我們家鄉的大粽了呢?那就趕快來吧!我在這等著你們!

我家鄉的特產作文300字 你知道我的家鄉在哪裡嗎?對了,是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那你知道杭州的特產是什麼嗎?我想你們不一定知道吧?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

杭州的特產有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絲綢、龍井茶等等。最有名的還是龍井茶,用虎跑泉水泡上一杯,一片片綠色的茶葉像一艘艘綠色的小船,別提有多可愛了;閉上眼睛聞一聞,那醉人的茶香啊……趕緊品一小口,味道真是好極了! 杭州不僅特產豐富,風景也很美,比如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柳浪聞鶯、麴院風荷等等。最有名的還是杭州西湖,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西湖邊柳枝隨風舞動,桃花迎風招展。傍晚,湖面上金光閃閃,就像天上掉下了許多金子。到了夏天,湖面上荷花盛開,綠色的荷葉襯著紅色的荷花,別提有多漂亮了。西湖的美景還有很多很多,我說也說不完,還是留著你自己來看吧。

歡迎你來杭州做客。 我家鄉的特產作文300字

我的家鄉-溫州,是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那裡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我最喜歡的是餛飩。也許你會覺得,餛飩都是一樣,有什麼特別,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我們家鄉的餛飩可是遠近馳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們家鄉的餛飩,它的皮似乎比紙還薄,比玻璃還要透明,在皮上簡直可以透出餡兒來。在一張皮裡包上乾貝、瘦肉、蔥花,一看,晶瑩透亮的皮裡呈現出“朵朵鮮花”,小巧玲瓏,煞是好看。還沒有嘗上一口,這外形就已經使人饞涎欲滴了。這餛飩不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餛飩在你面前一掠過,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說:“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進嘴裡,嚼著嚼著,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餛飩湯,漂浮著綠油油的蔥花,紫色的榨菜,還有紅彤彤的蝦米,組成了一幅美景圖。喝到嘴裡,一勺鮮美的汁水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當你來到我的家鄉時,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餛飩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人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嚥起來,還有的人不小心把餛飩湯濺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飽了還不滿足,還要打包,有的買回去孝敬老人,有的買會去給孩子吃,還有的特地從外地跑來買給朋友吃。

啊!我愛家鄉的餛飩。家鄉的餛飩不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觀,年輕人愛吃,小孩子,老人更愛吃。如果你來到了我的家鄉,那一定要嘗一嘗餛飩,這餛飩一定會使你流連忘返。

九、諸城的歷史故事

諸城春秋時為魯之諸邑。

魯莊公二十九年(前665)冬,魯國在石屋山(今廟山)東北、濰河之南城諸,取名諸邑(故址在今枳溝鎮喬莊)。 戰國時,市境分屬齊、魯。

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49),楚滅魯,魯地入楚,然境內除齊長城以南少數地區歸楚外,餘大部地區先已屬齊。 秦行郡縣制,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琅琊郡,市境屬琅琊郡(郡治琅琊)。

諸城置縣始於西漢初年。漢高祖六年(前201),封郭蒙為東武侯。

呂后七年(前181),置東武縣,因境內有東武山故名。同時,境內並置諸縣、平昌縣、橫縣、昌縣、石泉縣。

元封五年(前106),琅琊郡移治東武,境內各縣皆屬琅琊郡,轄於徐州刺史部。 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改琅琊郡為填夷,東武為祥善,諸縣為諸並,平昌為養信,橫縣為令邱。

淮陽王更始元年(23)九月,王莽被殺,郡縣恢復舊名。 東漢建初五年(80),改琅琊郡為國,移治開陽(今臨沂縣北)。

東武縣、諸縣屬琅琊國,平昌縣屬北海國。撤橫縣、昌縣、石泉縣。

三國曹魏,復改琅琊國為郡,新置城陽郡(治東武)、平昌郡(治昌安),東武縣屬城陽郡,諸縣屬琅琊郡,平昌縣屬平昌郡。平昌郡旋廢,平昌縣改屬城陽郡。

西晉泰始中(269-271),東武、諸、平昌三縣俱屬城陽郡(郡治遷莒)。太康十年(289),東武縣、諸縣改屬東莞郡(郡治東莞),轄於徐州。

元康十年(300),廢城陽郡,平昌縣改屬青州高密國。 劉宋,分東武縣、平昌縣屬平昌郡,轄於青州,諸縣屬東莞郡,轄於徐州。

北魏景明元年(500),置東武郡,治姑幕(今安丘石埠子村)。永安二年(529),分青州而置膠州,治東武,領東武、高密二郡,東武、平昌二縣屬高密郡(郡治高密)。

同年,分東武縣南境置扶淇縣,屬東武郡。 北齊,廢東武郡,移高密郡治於東武。

撤銷諸縣、平昌縣、扶淇縣,併入東武縣。 隋開皇三年(583),廢高密郡。

開皇五年(585),改膠州為密州,治東武。開皇十八年(598),改東武縣為諸城縣,取縣西南三十里漢故諸縣城為名,縣屬密州,仍為密州治。

大業三年(607),改密州為高密郡,諸城屬之,併為郡治。 唐武德五年(622),改高密郡為密州;天寶元年(742),改密州為高密郡;乾元五年(758),復為密州。

縣因變隨屬,互為治所。 五代天佑四年(907),縣屬後梁。

龍德元年(921),改密州為膠源。龍德三年(923),後梁亡,縣屬後唐,復改膠源為密州。

清泰三年(936),後唐亡,縣屬後晉。開運三年(946),後晉亡,縣屬後漢。

乾佑四年(951),後漢亡,縣屬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亡。

五代十國曆經53年,至此終止,諸城縣始歸於宋。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以密州為防禦州。

開寶五年(972)春二月升密州為安化軍節度,秋八月降為防禦。開寶六年(973),復為節度,隸京東東路。

諸城皆屬之併為治。 金,諸城縣屬山東東路密州治。

密州仍為安化軍。 元,諸城縣仍為密州治,轄于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省密州,即密州治為諸城縣治,隸屬青州府。 清襲明制,諸城縣仍屬青州府。

中華元年(1912),諸城。二年(1913),廢府設道,諸城屬膠東道。

29年(1940),裁膠東道,設萊濰道,諸城改屬萊濰道,暫由沂州道管轄。至30年(1941)3月,始歸萊濰道管轄。

34年(1945),諸城屬山東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區。 1938年2月4日,日寇侵略諸城,市境淪為敵佔區。

1943年7月下旬,諸城縣抗日民主 *** 成立,屬濱海專區濱北行署。此後,境內相繼建立諸莒邊縣、諸膠邊縣、濰東縣等抗日民主政權,均隸屬於濱北行署。

1945年9月9日,諸城縣人民 *** 宣告成立,屬濱海行政公署濱北專區。1946年7月,改屬膠東行署濱北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諸城縣先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改屬昌濰專區,1970年屬昌濰地區,1981年7月屬濰坊地區,1983年10月屬濰坊市。 1987年7月1日,撤銷諸城縣,建立諸城市。

諸城市為縣級市,直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

廣西橫縣為何稱作“中國茉莉之鄉”?

橫縣位於廣西東南部,總面積3464平方千米,人口115萬人,是全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被新聞界和茶葉界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並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

橫縣地肥水美,屬南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平均氣溫高,十分適宜茉莉花生長,自明代以來已有400多年的茉莉花種植歷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橫縣在縣城附近營造了一條9000多畝的茉莉花產業帶,繼而擴充套件到8個鄉鎮,形成了基地規模經營。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種植,目前全縣有6.8萬戶30多萬花農,種植茉莉花達7萬畝,年產鮮花6萬多噸;180多家花茶廠年加工能力超10萬噸,茉莉花產量、花茶產量均佔全國一半以上,年產值10億多元。

橫縣種植的雙瓣茉莉花,花蕾大,花色雪白,花香馥郁,花期早,每年4月開始採摘、上市,花期長達8個月之久;花產量高,是茉莉花中之上品。

橫縣花茶加工基地有一支雄厚的技術力量,有一整套科技含量高的加工窨制技術,有的產品已達到國際水平。2000年3月,橫縣“金莉”牌、“鬱江”牌茉莉花茶榮獲馬來西亞“21世紀國際茶葉、保健飲品成果博覽會暨產品推廣研討會”優秀成果金獎。

橫縣茉莉花的歷史記載

橫縣種植茉莉花歷史悠久,相傳有六七百年曆史。在橫縣民間,祖祖輩輩流傳著有關茉莉仙子的美麗傳說,但真正有文字可考,始於明代。

明代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寫道:“(橫縣)茉莉花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在明版《橫州志·物產》中也能找到類似記載。明朝詩人陳奎寫了這樣一首詩:“異域移來種可誇,愛馨何獨鬢雲斜;幽齋數朵香時泌,文思詩懷妙變花。”詠的就是茉莉花。

為什麼橫縣有“茉莉花之都”這個稱號?

橫縣是廣西的大縣之一,號稱人口110萬,90%以上是農民,農民的30%以上都種茉莉花,所以整個縣的農民收入80%以上都靠茉莉花而來,種植茉莉花也就成了橫縣的支柱產業。 橫縣,何以成為中國最大的花茶產地,何以被新聞界和茶葉界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並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 原來橫縣種植茉莉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400多年。公元1566年,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記述,橫縣“茉莉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目前,全縣種植茉莉花的農戶有6.8萬戶,花農33萬人,茉莉花種植面積6萬多畝,年產鮮花5萬多噸,茉莉花產量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以上。 “花香方能招蜂蝶”,橫縣的花茶加工業如此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該縣茉莉花獨特的優點。橫縣屬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十分適宜茉莉花生長。所產的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氣濃等特點。

茉莉花茶的歷史發展

據漢朝《史書》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於古羅馬帝國,漢朝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後成為佛教聖花,之後隨印度佛教傳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時被認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徵,代表士大夫的氣節。人們認為,茉莉花一出,則百花不香,從那時候開始茉莉花就成為了“天香”,與菩提均作為佛家聖物。

宋朝時,中國興起了把香入茶的熱潮,因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藥引,茶是藥,能夠解百毒。在橫縣本土化中,茶和藥都被叫做“da”,導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時有幾十種香料茶,經過時代變革,被淘汰掉多種花,只剩下五六種,茉莉花佔比96%,茉莉花茶由此興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賞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開始商品化,清朝時期大量商品化。

慈禧太后對茉莉花有特殊的偏愛,慈禧認為自己膚如凝脂、肌如皓雪,於是規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國使節和其夫人到中國時,慈禧就經常將茉莉花茶作為禮品送給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權的幾十年間,茉莉花一度被認為是“國花”。

1856年至1886年,茶葉出口佔全國茶葉出口總額的35%到44%,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市場。

1866年5月30日,英國快速帆船“羚羊”號與“塔平”號等5艘帆船同時從福州馬尾出發,開展一場福州到英國的茶葉運輸競賽,用99天時間到達英國的里程。“塔平”號僅以早到20分鐘而贏得勝利,福州到歐洲的距離從270天縮短到100天,使新鮮優質的中國茶葉到歐洲成為可能。

1866年後,福州茉莉花茶開始大量出口到歐洲。

1872年人在福州泛船浦開辦埠昌茶廠,福州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機械製茶的地區。

1884年馬江海戰後,福州港提高茶葉稅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於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間到達英國的福州茶葉質量低劣,與之前英國人不願意喝的印度紅茶相比缺乏優勢,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紅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種如茉莉花和烏龍茶仍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紀90年代,福建出現大量其它品類茶種,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壟斷和茶葉價格的惡性競爭,福州茉莉花茶企業從當時的50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三四十家。

橫縣茉莉花茶是哪裡的特產

橫縣茉莉花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橫縣茉莉花茶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橫縣是中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橫縣茉莉花世界聞名,茉莉花茶融茶葉之味,鮮花之香於一體,飲茉莉花茶,猶如品賞一件茶的藝術品。2006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橫縣茉莉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橫縣茉莉花世界聞名,茉莉花茶融茶葉之味,鮮花之香於一體,飲茉莉花茶,猶如品賞一件茶的藝術品。

橫縣茉莉花生產佔全國花茶產量份額70%以上,全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花茶加工基地和全國最大的花茶批發、交易集散地。基地配有的茉莉花茶檢測中心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技術含量較高的茉莉花茶檢測中心。可以明顯提高茉莉花茶產品質量為中國名牌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優質產品,提供科學可靠的技術平臺和支撐;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改進橫縣茉莉花茶傳統的製作工藝。

【茉莉花茶的介紹】

茉莉花茶,窨花茶中之名品。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熏製而成,故名。茉莉花茶是眾多花茶品種中的一種,所謂茉莉花茶就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鮮花加入綠茶中窨制而成的。用不同的綠茶品種去做茶胚,例如用龍井茶,用茉莉花去窨制就叫龍井茉莉花茶,如用玖瑰花朵去窨制的,就叫龍井玖瑰花茶,以此類推。茉莉花茶,有“在中國的花茶裡,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

【花茶的講究】

花茶的窨制是很講究的,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說,就是說做花茶,用一批的綠茶做原料,但鮮花卻要用3-7批,才能讓綠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綠茶吸收完鮮花的香味後,就篩出廢花渣,所以高檔的花茶沖泡多次都有香味。還有高檔的花茶是不見有什麼花朵的,最多隻是用少量來做點綴,而低檔的花茶是不經鮮花窨制或窨制的次數較少,然後買來人家吸收過香味後的廢花渣拌入綠茶中,讓人誤認為是好的花茶,看上去花特多,但一兩衝就沒有香味了。

【選購中的竅門】

選購茉莉花茶時,先看其外觀。一般特種茉莉花茶所用原料嫩度好,常為一芽一葉、二葉或嫩芽多,芽毫顯露;特級、一級茶所用原料嫩度較好,條形細緊,芽毫稍顯露;二級、茶所用原料嫩度稍差,基本無芽毫;四級、五級茶屬於低檔茶,原料嫩度較差,條形鬆、大,常帶莖梗。

選購時有條件的話,應儘量沖泡一下,通過沖泡能使茉莉花茶的品質得以充分展示。沖泡方法採用杯泡法,一般分兩次沖泡。即取茶3克,衝入約150毫升開水,浸泡3分鐘後濾出茶湯,聞嗅香氣、察看湯色、品嚐滋味;第二次衝入開水,浸泡5分鐘後濾出茶湯,依次嗅香、觀色、嘗味。

【茉莉花茶的作用功效】

《中藥大辭典》中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鬱、闢穢和中”的功效,並對痢疾、腹痛、結膜炎及瘡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飲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風解表、療瘻、堅齒、益氣力、降血壓、強心、防齲防輻射損傷、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壽、身心健康。

茉莉花茶,有“在中國的花茶裡,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是用特種工藝造型茶或經過精製後的綠茶茶坯與茉莉鮮花窨制而成的茶葉品種。在茶葉分類中,茉莉花茶仍屬於綠茶。茉莉花茶在綠茶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特別是高階茉莉花在加工的過程中其內質發生一定的理化作用,如: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茶單寧在水溼條件下的分解,不溶於水的蛋白質降解成氨基酸,能減弱喝綠茶時的澀感,功能有所變化,其滋味鮮濃醇厚、更易上口,這也是北方喜愛喝茉莉花茶的原因的之一。各類茶葉其保健本質大同小異,各有特色,茉莉花茶除了具備綠茶的某些效能外,還具有很多綠茶所沒有的保健作用。茉莉花茶有“去寒邪、助理鬱”是春季飲茶之上品。

根據我國中醫學及現代藥理學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茶葉苦、甘,性涼,人心、肝、脾、肺、腎、五經。茶苦能瀉下、祛燥溼、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A、咖啡鹼、黃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葉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種化合物。根據茶葉獨特的吸附效能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加工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綠茶濃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飽含茉莉花的鮮靈芳香,因此它是我國乃至全球現代最佳天然保健飲品。

地域範圍

廣西橫縣橫州、那陽、雲表、馬嶺、校椅、蓮塘、百合等七個鄉鎮。

特定品質

橫縣的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味濃等特點。橫縣屬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十分適宜茉莉花生長。

文化典故

橫縣種植茉莉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400多年。公元1566年,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記述,橫縣“茉莉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明版《橫州志·物產》也有類似記載,明朝詩人陳奎詠花作詩云:“異域移來種可誇,愛馨何獨鬢雲斜,幽齋數朵香時泌,文思詩懷妙變花。”說的就是茉莉花。

橫縣茉莉花茶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原料茶:來自於產地範圍內的初、精製綠茶;在本地茶源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外購的方式補充。

2.茉莉花: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的橫縣茉莉花。

二、原料茶種植

1.品種:橫縣群體種、水凌1號、福雲6號、福雲595、雲南大葉種、南山白毛茶、福鼎大白毫等適宜制橫縣茉莉花茶茶坯的樹種。

2.立地條件:產地範圍內土壤質地疏鬆、含沙礫,土壤為壤土或沙壤土,部分為鬱江沖積土,土層厚度≥39cm,pH值4.0至6.5之間,有機質含量≥1.5%,海拔≥100m,排灌條件良好。

3.栽培管理:

(1)繁殖:採用無性繁殖,品種純正的優質扦插苗或實生苗。

(2)種植時間:每年春季或秋季。

(3)栽植密度:每667_(畝)3800株至5000株。

(4)肥培管理:有機肥≥1500kg/667_(畝),化肥≤50kg/667_(畝)。

(5)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運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6)修剪:茶樹修剪根據茶樹的樹齡、長勢和修剪目的分別採用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方法。

(7)採摘: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和成品茶對加工原料的要求,按標準適時採摘,採用提手採,採摘規格要求單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及同等嫩度的鮮葉,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淨,不夾帶鱗片、茶果與老枝葉。

(8)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汙染環境。

三、茶坯初、精製

1.烘青毛茶初制:

(1)鮮葉:根據產品標準要求,分別採摘單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及同等嫩度的鮮葉,避免鮮葉損傷及燒青現象。

(2)殺青:鍋溫“先高後低”,要求達到150至200℃。炒制方式以悶炒和揚炒為主。殺青程度殺熟、殺透、殺勻,“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殺青葉含水量約為60至70%。

(3)揉捻:“老葉熱揉、嫩葉冷揉”,根據揉捻“輕、重、輕”加壓時段的時間分配為2:3:1。揉捻後鮮葉成條率達90%以上,細胞破碎率達45至55%。

(4)乾燥:採用烘乾機乾燥和手工焙籠乾燥兩種烘乾方法。工序為毛火→攤涼→足幹。毛火要高溫薄攤,足火要低溫厚攤,乾燥後毛茶含水量≤7.0%。

2.烘青毛茶精製:

(1)選配毛茶原料:步驟為選取毛茶→開湯審評→試製小樣。

(2)篩分:通過各種不同規格篩網分清茶坯規格。

(3)切斷:使茶葉形體符合一定的規格標準要求。

(4)風選:通過風力風選,分離不同規格的號茶。

(5)揀剔:去除茶葉中的梗、筋、樸等以及雜物。

(6)乾燥:使精製產品符合含水量標準,並增進品質。

(7)拼堆:結合外形、品質等要求將各號茶拼配勻堆。

四、外購原料茶質量要求

應根據產品等級要求,以單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的鮮葉經初、精製後適合加工橫縣茉莉花茶的綠茶,水份控制在7%以下。

五、加工工藝要求

1.採摘後的“橫縣茉莉花”鮮花必須於5至10小時內進行窨制。

2.工藝流程:茶坯處理→鮮花維護→茶花拼合→堆置窨花→通花續窨→起花→烘乾→提花→過篩→勻堆裝箱。

3.工藝要求:

(1)茶坯處理:窨花前的茶坯要經過乾燥處理,烘乾溫度在100至110℃、水分控制在5%以下,烘乾後應及時進行攤涼冷卻。

(2)鮮花維護:當日採摘後的橫縣茉莉花鮮花用通氣的籮筐或通氣的網狀袋盛裝,當天進廠養護。用抖篩機去除青蕾、花蒂及花仔。氣溫低於30℃須把花堆高增溫,堆高要求在20至30cm;花堆溫達到38至43℃時(不超過45℃),把鮮花耙開、攤薄降溫,以便鮮花散熱和吸收新鮮空氣,當鮮花開放率達80%以上即可付窨。

(3)茶花拌和:將待窨制綠茶均勻平鋪在窨茶場地上,茶花拌和按照相應的配花量:鮮花/茶葉(35~80kg/100kg)、堆溫:38至48℃、窨堆厚度:35至55cm、時間≤1.5小時。

(4)堆置窨花:窨堆的高低視氣候、氣溫、場地及下花量而定,堆厚度在35至55cm,堆溫達45至48℃(頭窨)時通花、窨制時間9至14小時即行起花。根據成品茶的品質要求來具體控制,可一窨一提,最高可以達到九窨一提。

(5)通花續窨:當堆溫達到38至48℃(視不同窨次和配花量而定),時間達5至6小時進行通花。當通花攤涼堆溫達到室溫時,即可收堆復窨,堆高在25至35cm,再窨制5至6小時、茶堆溫度達到36℃左右即可起花。

(6)起花:在窨時間達9至14小時,應立即進行起花,篩除花渣將茶和花分開。

(7)烘乾:烘乾溫度在100至130℃,水分按轉窨、提花或裝箱要求掌握。為保持橫縣茉莉花茶香氣鮮濃度,烘乾後茶葉應進行攤涼,攤涼後茶堆最高溫度≤40℃。

(8)提花:操作同堆置窨花工序,提花要求用朵大飽滿、充分成熟、香氣清高幽雅的橫縣茉莉花鮮花,配花量在8至12%,時間6至8小時。

(9)過篩:橫縣茉莉花茶在提花後一般進行過篩,篩網5至7目,目的是將茶與花幹分離,棄花留茶,以免影響茶味。

(10)勻堆裝箱、裝袋:起花後應及時抽樣檢測,達到質量技術標準要求後,應及時勻堆裝箱、裝袋。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專案

外形

尚緊結、有鋒苗、尚勻整、有嫩莖

香氣

尚鮮濃、純正

湯色

黃綠亮

滋味

鮮、醇、正

葉底

柔軟、黃綠

2.理化指標。

水分(%)

8.5

茶多酚(%)

19.0

水浸出物(%)

36.0

粗纖維(%)

16.0

含花(%)

1.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茉莉花茶的起源?

您知道茉莉花茶的由來嗎?傳說是在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所創制,陳古秋為什麼想出把茉莉花加到茶葉中去呢,其中還有個小故事。 有一年冬天,陳古秋邀來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正在品茶評論之時,陳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那包茶,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笑著說:“陳老弟,你做下好事啦,這乃茶中絕品‘報恩仙’,過去只聽說過,今日才親眼所見,這茶是誰送你的”。陳古秋就講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並請鄰居幫助她搬到親戚家去。三年過去,陳古秋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大師說"這茶是珍品,是絕品,制這種茶要耗盡人的精力,這姑娘可能你再也見不到了。"陳古秋說當時問過客店老闆,老闆說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兩人感嘆一會,大師忽然說:“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秋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將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製出了芬芳誘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愛,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的保健功能】

根據茶葉獨特的吸附、解吸效能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加工製作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綠茶濃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飽含茉莉花的鮮靈芳香,具備二者功效,形成茶香和花香有機融合在一起獨特品質,是飲茶之上品,是我國乃至全球現代最佳天然保健飲品。由於茉莉花茶在加工的過程中其內質發生一定的理化作用,能減弱喝茶時的澀感,其滋味鮮濃醇厚、更易上口,這也是北方喜愛喝茉莉花茶的原因之一。茉莉花茶主要由茉莉花和烘青綠茶拌拼合製作而成,其製作過程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水熱作用,一吐一吸,兩者結合,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反應。在水溼和一定的溫度下茶葉中的多酚類緩慢分化,可以減退茶坯的澀味,一部分原來不溶於水的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而使得茶湯色變深變黃,這也為茉莉花茶比同品種、同等級綠茶好喝,滋味醇厚的原因。茉莉花茶不僅有綠茶功效,而且還兼備茉莉花特有的保健功能,茉莉花性甘溫,具有理氣、開鬱、闢穢、和中之功效。因芳香能放陳氣,故可治療下痢腹痛、瘡毒等症。

“中國茉莉之鄉”在哪裡?

橫縣是中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花茶加工基地和中國最大的花茶批發、交易集散地,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中心”稱號。

目前,橫縣茉莉鮮花種植面積超10萬畝,花期早、花期長、花蕊大、香濃質優。茉莉花種植面積、茉莉花產量、茉莉花茶加工銷售量均佔中國總量的80%,佔全世界總量的60%。

走進橫縣茉莉花生產的核心地帶校椅鎮,中國最大的茉莉花種植公園中華茉莉園坐落其間,北京張一元、浙江華茗園等知名花茶老字號落戶發展,中國茉莉花茶十大品牌企業全部入駐,成為名副其實的“茉莉小鎮”。

近年來,桔楊、隆泰等一大批知名臺資企業亦瞄準橫縣茉莉花茶“原料寶地”商機,入駐發展成為當地明星企業。臺灣天御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980萬元成立廣西南山白毛茶茶業有限公司,重點打造茶山旅遊及休閒旅遊度假等觀光農業;橫縣隆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及經營茉莉花茶窨制及茉莉香精香料提煉。

茉莉花茶的介紹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茶胚為綠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茉莉花茶發源地為福建福州,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互動相融,有“窖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鬱、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種健康飲品 。

茉莉花茶產地是哪裡

茉莉花茶主要生產於福州、元江、橫縣、樂山犍為等地區。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茶胚為綠茶,成品將茉莉花去除,亦屬於綠茶的一種,已有1000多年曆史。

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為福建福州 ,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互動融合,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產品,產區遼闊,產量高,品種豐富。

在清朝時被列為貢品,有150多年曆史。福州茉莉花茶源於漢,中醫的創新促進福州茉莉花茶誕生,宋朝中醫局方學派對香氣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認識,引發香茶熱,誕生了數十種香茶。

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國家的外事禮茶。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葉。

茉莉花的生長環境

茉莉性喜光忌蔭、喜溫畏寒、喜溼怕澇,適宜在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平均氣溫在20℃~40℃,土壤持水量在60%~80%的條件下生長。

由於茉莉花茶製作要求茉莉鮮花采摘後當晚付制,因此茉莉花茶的產區分佈需交通便利、緊鄰茉莉花產地。

福州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山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日照短,多散射光,雲霧繚繞,十分利於種茶樹;盆地中心的沖積平原為沙壤土,肥力高,水份足,扦插茉莉易成活,晝夜溫差大使茉莉花品質好,在福州形成“山丘栽茶樹,沿河種茉莉”的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種植格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le8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