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臘日是什麼意思

臘日是什麼意思

臘日是什麼意思

臘日一般指臘月初八,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同時也稱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

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始於周代,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

到了漢代,將臘日定為冬至後第三個戊wù日,後來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因臘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稱臘月。

臘日一般指臘月初八,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同時也稱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

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始於周代,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

到了漢代,將臘日定為冬至後第三個戊wù日,後來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因臘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稱臘月。

臘日是指臘八節。

即每年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在臘八節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

在我國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臘日是指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除夕之前的那一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臘日有著重要的意義。

臘日有時也被稱為小年,人們在這一天通常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包括掃除房屋,做年夜飯,貼春聯,準備過年所需的各種物品等等。

臘日也是團圓的日子,家人會聚在一起,共同慶祝即將到來的新年。

在中國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中,臘日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臘日是指臘八節。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曆來自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

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

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節期在臘月,具體日期並不固定,該臘祭習俗被後人視作臘八節的來源之一。

據西漢戴聖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來自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

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習俗,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

傳說來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

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

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保肉解換本乾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全答該煤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日是什麼意思

古時臘祭之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泛指農曆十二月的時候。【臘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

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個月(臘月)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

臘是祭祀名,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逐瘟疫。

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泛指農曆十二月的時候。《水滸傳》第三二回:“時當臘月初旬,山東人年例,臘日上墳。”張志民《梅園青松·周總理啊,就在我們身旁》詩:“整整一年了,又一度隆冬數九--臘日景象。”

臘月“臘”是什麼意思?

臘月是人們對農曆十二月的一種叫法,它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這種活動最早是從周代開始的,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到了漢代,將臘日定到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即干支紀日法中地支為戌的日子。因為冬至在農曆上上不固定的,所以臘日也不是固定的。後來人們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關於這一點,《荊楚歲時記》中記載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祭神的日子叫做臘日要從臘字說起。古臘字沒有“月”旁,象形為一隻掏掉內臟的小動物烤在日頭上。後來,人們把成塊的乾肉也稱臘,在周代,掌握臘的人稱為臘人。用臘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稱臘日,因臘日定在十二月,所以十二月也稱臘月。

臘七臘八是什麼意思啊?

1、臘七臘八是臘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臘八節在農曆十二月初八,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臘八粥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2、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古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

臘八是什麼日子

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

臘八節又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從上古時代起,臘八節就是用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原本臘八節是於舊俗當中的臘日,也就是臘月的臘祭。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則是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的含義: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習俗:

習俗一:吃臘八粥: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習俗二:泡製臘八蒜。

杜甫的詩中“臘日”是什麼意思?

譯文:

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

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

山陵間的雪都消去露出了嫩綠的萱草。

透過爛漫的春光,纖細的柳枝隨風起舞。

皇帝於苑中,召近臣賜臘。

晚入於內殿,賜食,加口脂臘脂。

縱酒狂飲歡度良宵,高興之餘準備辭朝還家。

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原文:

《臘日》

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作者簡介: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被公認為唐代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創作背景:此詩臘日喜沾恩賜而作也。

其他作品:

李商隱杜牧陸游納蘭性德陶淵明孟浩然齊己元稹岑參柳宗元賈島王安石韓愈韋應物歐陽修劉長卿李煜皎然貫休張籍溫庭筠陸龜蒙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

老夫清晨梳白頭,玄都道士來相訪。——《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題張氏隱居二首》

北池雲水闊,華館闢秋風。——《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臘月臘八是什麼意思?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 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 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 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 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所以,“臘八”也就成為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 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 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 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 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的由來是什麼?

自上古時代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

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擴充套件資料: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

什麼是臘月,比如說臘月18,是幾月幾日?

農曆十二月為“臘月”,古時候也稱“蜡月”。臘月18就是農曆12月18日。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

漢代應劭的作品《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都要舉辦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擴充套件資料

一進臘月,市面驟現繁榮,這是一年內的特有市場,叫臘月市。先是賣鹹肉(即臘肉)和粥果的,為“臘八”做準備,如核桃、棗、柿餅、栗子、乾菱角米等等,還有各色野味,大佛花等。過了初十,開始賣衛畫門神、掛千、金銀箔、燒紙、窗戶眼、天地百分等等。

二十日以後,以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草炒豆等物,是為“祭灶”準備的,二十五日以後,賣芝麻橘、松柏枝等物,為除夕之夜做準備,貨物齊全,琳琅滿目,價格也相對的漲高,京師諺語有“臘月水土貴三分”之說。

臘八節有什麼寓意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臘八習俗:吃臘八粥。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臘八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杜甫臘日詩解釋

杜甫臘日詩解釋如下:

1、杜甫的古詩臘日每句的解釋。

2、杜甫的臘日是什麼意思。

3、臘日唐杜甫詩意。

4、臘日杜甫詩譯文。

1.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

2.而今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

3.山陵間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綠的萱草,透過爛漫的春光,纖細的柳枝隨風起舞。

4.想要在這良宵夜縱酒狂飲,一醉方休,高興之餘準備辭朝還家。

5.皇帝召近臣晚入於內殿,賜食,加口脂臘脂,感念皇帝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6. 原文:《臘日》杜甫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8.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9.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1、《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譯文:臘八節這天家家都要煮臘八粥,大臣們特地在雍和宮熬粥。第一鍋用來敬獻佛祖,第二鍋是進奉給太后和帝后的家眷。

2、《臘日》——(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譯文: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高興之餘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又因感念皇帝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標籤: 臘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6r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