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劉蒜是哪位皇帝

劉蒜是哪位皇帝

劉蒜是哪位皇帝

劉蒜不是皇帝,而是東漢宗室、諸侯王。

劉蒜是漢章帝劉炟玄孫,千乘貞王劉伉曾孫,樂安夷王劉寵之孫,清河恭王劉延平之子。

建康元年(144年),繼承清河王爵位。

永憙元年(145年),漢衝帝去世,太尉李固想立劉蒜為帝,但大將軍樑冀與太后樑妠共立漢質帝。

劉蒜無緣帝位,只得返回封國。

建和元年(147年),劉文與劉鮪勾結謀反,欲立劉蒜為帝。

結果事情敗露,朝廷誅殺劉文與劉鮪。

劉蒜受到牽連,朝廷下令貶其爵位為尉氏侯,流放桂陽,劉蒜自殺而死。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劉蒜不是皇帝,而是東漢宗室、諸侯王。

劉蒜是漢章帝劉炟玄孫,千乘貞王劉伉曾孫,樂安夷王劉寵之孫,清河恭王劉延平之子。

建康元年(144年),繼承清河王爵位。

永憙元年(145年),漢衝帝去世,太尉李固想立劉蒜為帝,但大將軍樑冀與太后樑妠共立漢質帝。

劉蒜無緣帝位,只得返回封國。

建和元年(147年),劉文與劉鮪勾結謀反,欲立劉蒜為帝。

結果事情敗露,朝廷誅殺劉文與劉鮪。

劉蒜受到牽連,朝廷下令貶其爵位為尉氏侯,流放桂陽,劉蒜自殺而死。

漢質帝劉纘簡介在位時間不到1年被毒死的幼帝

東漢第九位皇帝

生平事蹟

劉纘,東漢第九位皇帝。145年即位,在位時間不到1年,諡號孝質皇帝。

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出生於138年,他的曾祖父劉伉是章帝的長子,因為生母地位卑賤,被剝奪了繼承權,公元79年被封為千乘王,按說傳到劉纘只能是個諸侯王,但他8歲時意外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公元145年,3歲的漢衝帝因病去世,當時當時可繼承皇位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清河王劉蒜,另一個就是劉纘,兩人血緣關係親疏幾乎一樣,當時清河王17歲,劉纘8歲。太尉李固主張立長君,而且清河王嚴肅穩重,舉止有法度,許多大臣都同意,但掌握朝政的大司馬大將軍樑冀因為劉纘年幼,在上容易控制,就選擇了劉纘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劉纘繼承皇位後,樑太后繼續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朝政基本上都控制在她的哥哥樑冀手中。樑冀主持朝政期間,為所欲為,專橫跋扈,引起一些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為首的士族官僚紛紛上書批評樑冀的所作所為,力求矯正時弊,但遭到了樑冀的壓制和打擊。樑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盛氣凌人,不可一世,劉纘雖然才8歲,但他年少聰慧,因此看樑冀不順眼。有一次朝會上,他當著群臣的面叫樑冀“跋扈將軍”,表示自己的氣憤,惹得樑冀大怒。退朝後,樑冀覺得劉纘年紀雖小,但聰慧早熟,將來可能聯合朝臣來對付自己,實在是心腹之患,於是有了殺害劉纘的想法。公元146年閏六月,他讓安插在劉纘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劉纘食用的煮餅中,劉纘吃了毒餅後,氣悶肚痛,召李固要水,樑冀不讓飲水,一會就氣絕身亡了。

劉纘8歲即位,在位一年,去世時年僅9歲。

人物簡介

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漢章帝玄孫。劉纘曾祖劉伉為漢章帝長子,因其生母地位卑賤,被剝奪了皇位繼承權樑冀簡介,建初四年(79年)被封為千乘王(封國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附近)。按常規,傳到劉纘一代,至多成為一個地方諸侯王,皇帝的稱號是與他無緣的。但在他8歲那年,卻意外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僅3歲的漢衝帝因病去世。當時可繼承皇位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清河王劉蒜,另一個就是劉纘。二人血統親疏幾乎一樣,不同的是劉蒜較劉纘年長,其時已經17歲。當時執掌朝政的外戚大司馬大將軍樑冀因劉纘年幼,在上易於控制,遂一手包辦,選定劉纘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劉纘即皇帝位之後,樑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樑冀手中。樑冀主持朝政期間,專橫跋扈,無所不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為首的許多士族官僚紛紛上書批評樑冀的所作所為,力求矯正時弊,但部遭到了樑冀的打擊和壓制。

漢質帝劉纘簡介在位時間不到1年被毒死的幼帝

樑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氣勢凌人,不可一世,漢質帝雖然才8歲,也看他很不順眼。在一次朝會中,他當著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將軍也”樑冀簡介,表示自己的義憤,惹得樑冀大怒。退朝後,樑冀銜恨在心,覺得質帝雖小,但為人聰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擔心質帝年長後難以支配,決定害死他。

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樑冀讓安插在質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質帝食用的煮餅之中。質帝吃過毒餅,頓覺氣悶肚痛,無幾中毒身亡,死於洛陽宮中。年僅9歲,死後的諡號為“質帝”。

劉蒜的人物生平

劉蒜為人嚴謹持重,舉止有氣度,朝中大臣李固等人無不傾心於他。起初,中常侍曹騰拜謁劉蒜,劉蒜沒有禮遇他,宦官們因此都恨他。

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七年級日,樑冀毒殺漢質帝去世 。漢質帝死後,樑冀召公卿大臣們議立新帝,李固與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大鴻臚杜喬都認為劉蒜明德早已聞名,又是與皇室血統最近、年齡最長的一位,適合立為新君。當時樑冀的妹夫蠡吾侯劉志正在京城,樑冀想立他為帝,但眾人對此有異議。曹騰等人對樑冀說:“將軍家幾代人都是皇親,手握重權,賓客縱橫於世,常常有過失差錯。清河王嚴明,若真的立他為帝,將軍一家受禍就不遠了!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以長遠保住。”樑冀認同他們的建議,於是立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 劉蒜由此得罪於樑冀。 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甘陵人(一作清河人)劉文和南郡人劉鮪勾結謀反,放出謠言說清河王當一統天下,想共同擁立劉蒜為皇帝。結果事情敗露,劉文等人便劫持清河國國相謝暠,將他帶到清河王宮司馬門,說:“應該立清河王為天子,謝暠為公。”謝嵩不聽從,並責罵他們,劉文於是將謝暠刺殺。朝廷便追捕並殺死劉文和劉鮪。有關部門就此事劉蒜,劉蒜因此受到牽連,朝廷下令貶其為尉氏侯,並流放到桂陽,劉蒜於是自殺而死。

《八歲龍爺鬧東京》中釋小龍扮演的劉贊到底是東漢時期的哪個皇帝?故事是什麼時候的?

東漢時期的漢質帝劉纘,時間是東漢時期,大概是145年-146年。

劉纘的人物角色設定:

八歲的偏府小王爺,頑皮好動、不守常規,被大奸臣樑冀利用強行扶上皇位,為此他懞懞懂懂地陷入了支援堂兄劉蒜為皇上的大臣李固一派和樑冀之間的殊死鬥爭中。

擴充套件資料:

劇情內容:

8歲小王爺劉贊(釋小龍)平時在父母身邊自由自在、調皮搗蛋、大搞惡作劇。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近似惡作劇的玩笑,他被國舅和太后挾持,扶為傀儡小皇帝,並由此陷入了支援堂兄劉蒜(焦恩俊)稱帝的老臣與國舅之間的殊死鬥爭中。望著江河日下的大漢江山,李固心急如焚,唯一的辦法就是對清河王劉蒜痛陳利害,曉以大義,勸他鋌而走險,登高一呼。

本想超然世外、清淨灑脫的清河王劉蒜被一步步捲入鬥爭的漩渦,他決定出手鏟除樑冀,匡扶正義。其間,清河王劉蒜的表妹是一位敢愛敢恨、敢想敢為、亦忠亦奸的人物,她深愛著表哥,一心想把表哥推上皇位,自己夢想著登上皇后的寶座。為達到目的,她已將劍鋒直指小皇帝。

劉贊幾次被雙方追殺,父親慘死,母親流落民間,王府被燒,兒時的女伴被害,男伴被閹,這一切讓原本童心未泯、不諳世事的劉贊漸漸明白了一些是非。

他不顧一切逃出皇宮,幾番大鬧東京洛陽,最後聯合李固與堂兄劉蒜一舉剷除奸臣樑翼,並讓位於劉蒜,清晨,已成為夫妻的劉蒜和秀姑被太監叫醒,他吃驚地發現,要穿的衣服是皇帝的龍袍。原來小皇帝和李固此時已掛官而去,並留下聖旨將皇位傳給了德才兼備的清河王劉蒜。

街上又響起了新年的爆竹聲,小龍爺劉讚的聲音清晰可辨,“爺爺,你還沒給我壓歲錢呢”。李固的聲音伴著鞭炮聲漸漸遠去,留下了一老一小兩條長長的身影。從此逍遙民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纘

百度百科-八歲龍爺鬧東京

漢衝帝劉炳生平簡介

職業:東漢王朝第九任皇帝

生卒:143年-145年,享年3歲

工齡:半年,(144年八月~145年正月),

父親:劉保

母親:虞貴人

王位繼承人:劉纘

最大愛好:不詳

最大特長:不詳

最大缺點:免疫力太差

最大優點:挺乖的

最大成就:沒有什麼大成就

最大錯誤:沒犯過什麼大錯誤

最大快樂:不詳

最大痛苦:生病

最大敵人:疑似樑翼

當前住址:河南省洛陽市東北25裡處(一說洛陽市西北某處),懷陵

個性簽名:日子過得真快啊!

〖年號〗:

永熹(1)145

【經典記載】

〖古文〗孝衝皇帝諱炳,順帝之子也。母曰虞貴人。建康元年立為皇太子,其年八月庚午,即皇帝位,年二歲。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後漢書·孝衝帝紀》)

〖今譯〗漢孝衝皇帝名叫劉炳,是漢順帝的兒子,母親是虞貴人。建康元年,劉炳被立為皇太子,當年八月庚午日,即皇帝位,當年劉炳只有兩歲。尊(樑)皇后為太后,國家大事都由太后掌管。

【人物故事】

〖樑家的小傀儡〗

明朝十六帝,除了太祖、成祖超過六十週歲,其他均不長壽,嘉靖達到六十虛歲,萬曆達到五十八虛歲,已經算其中較好的,其他皇帝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去世。

歷史上第一個娃娃皇帝:漢昭帝劉弗陵,即位時年僅八歲。

按週歲計算(如按虛歲再加一歲),努爾哈赤即位時五十七週歲。

天秤座很優雅,而且很有藝術的感覺,而且天秤座其實也是很浪漫的一個星座。

在此之前太后只有一位,哪怕是兒子當了皇帝也只能封個太妃,宋哲宗並非嫡出,當上皇帝之後,其生母也只封了個太妃頭銜。

攜手江湖服的家族戰第一家族也就是代表著本服的最強家族,我們是從家族戰的勝率和積分來綜合判定的,雖然圖中無聊一組積分920分,但是勝率只有92%,而惡棍領軍的惡勢力家族雖然積分只有900分,和無聊一族的積分差距相差20分,但是惡勢力家族勝率卻高達95%,高於無聊一組3個百分點,所以綜合判定惡勢力家族為現今最強家族,這個名號當之無愧,而95%的極高勝率也是全服獨一無二的勝率存在。

真到了那個時候,若是新皇帝沒了親媽,倒還能給嫡母幾分面子,要是新皇帝有自己的媽……嫡母與生母都是太后,新皇帝跟哪個更親些。

”初空額上的青筋亂冒了一陣,長嘆一口氣,道,“如今這太后並不是皇帝的生母,卻自小撫育皇帝長大,先皇去世得早,太后便垂簾聽政,掌控朝政,但皇帝一天天大了起來,也越來越難於掌控,太后便欲廢掉皇帝,要立新帝,而皇帝膝下無子,沒有人選,正巧這時太后自己的女兒青靈公主懷孕了。

樑家上一代掌門人樑商,不愧為一代忠良和仁厚長者,他一生謙恭謹慎,忠君愛國,贏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援。但是老子英雄兒 *** ,樑家的新一代掌門人——樑商的兒子樑冀,卻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權臣。

樑冀外貌凶悍,“聳著象鷂鷹似的雙肩,生著豺狼般凶光直射的雙眼”,冷不丁看誰一眼就能能嚇人一跳。樑冀不僅繼承了樑商的爵位,還繼承了樑商大將軍的職位,唯獨沒有繼承樑商謙恭的德行。

樑商還活著的時候,樑冀就常幹些不法之事。他嗜飲酒、愛女色、擅、鬥雞走狗、騁馬射箭樣樣精通。樑商讓樑冀做河南尹,樑冀就在任上搞,幹了不少非法之事,只是但樑冀很狡猾,這些總能滿過父親。有一次,樑商的一位老朋友洛陽令呂放跟樑商說了些樑翼的壞事兒,樑翼知道後,恐怕父親會因此察覺自己的惡行,竟然把呂放給殺了。殺完人,樑冀又一面嫁禍於他人,一面假腥腥的保舉呂放的弟弟繼承呂放留下的職位。結果樑商不僅沒有懷疑樑冀,反而更看好這個這兒子了。

成婚後女主發現天家複雜的家庭關係,皇帝和太后不和,皇帝另有心上人淳于貴人,皇帝弟弟做事荒淫浮誇,皇宮內又接二連三的發生謀殺,女主剝絲抽繭,居然撞破了一個天大的祕密...。

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由鄧太后掌權,他在太后死後掌權。

” 戲曲舞臺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 殘忍、 狡詐、 狠毒的人物。

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但歷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戲曲舞臺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ita&#39。

樑翼擁立小皇帝劉炳,又排斥了虞貴人及其家族,作為樑太后的兄長,樑翼開始“侈暴滋甚”,就是說過度的凶暴而且凶暴程度程不斷升級的勢態。就在樑冀準備進一步“滋甚”的時候,小皇帝劉炳給他來了個“非暴力不合作”,145年正月,在位僅半年,年齡只有三歲的劉炳因病死去了。

劉炳一死,樑冀心裡這個氣呀,小孩兒當皇帝,對自己專權太有利了,現在死掉了,如果換個成年人做皇帝,自己的日子當然就沒那麼好過了。可是朝臣們成心跟樑冀作對,以太尉李固為首提出擁立“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樑冀當然是堅決反對,最終樑冀以其霸權再次獲勝,選擇了年僅八歲的劉纘做繼承人,勢將專權進行到底。

“跋扈將軍”為何要毒殺漢質帝劉纘?

華夏皇帝漫談之漢質帝劉纘(zuan)

漢質帝名叫劉纘,是渤海王劉鴻之子,東漢王朝的第九位皇帝。質帝8歲即位,在位年僅1年6個月,就死於非命。他的死也是外戚專權導致的。

3歲小兒漢衝帝劉炳夭折後,皇宮再也沒有子嗣可以立為儲君。樑太后慌了,梁氏一族開始四處物色可以立國君的人選。這時漢朝皇室之中,不僅皇帝子嗣稀少,其它劉氏子弟的子嗣也很少。漢皇室從子孫繁衍上都開始徹底衰敗了。

劉纘乃是漢章帝劉?@之孫,他的曾祖劉伉是章帝的長子。當時章帝的皇后竇氏弄權,而劉伉的生母出身卑微,因為劉伉就與皇位無緣了,只做了個千乘王(封地在今山東高青縣附近)。劉伉一支傳下來,個個竇氏小小的諸侯王,劉纘的父親劉鴻就是渤海王。而皇冠這個時候卻意外地落到了劉纘的頭上。這時漢宗室從血統上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兩個人,一個是17歲的清河王劉蒜,另一個就是8歲的劉纘。朝中太尉李固等人認為,清河王年長,也很有德行,可以親政,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樑太后一黨為了達到長期專權的目的,就決定立年幼的劉纘為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二十四,樑太后的哥哥,大將軍樑翼親自持節將劉纘接到洛陽皇宮。第二天就封劉纘為建平侯。當日就即位,便是漢質帝。

樑翼

劉纘當了皇帝,也是個傀儡擺設。樑太后依舊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朝政大權基本上由其兄樑翼把持。樑翼本就是個混混子弟,他把持朝政期間,囂張跋扈,胡作非為。樑翼的惡行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滿,以太尉李固為首,他們紛紛上書樑翼,希望矯正時弊,但最終都沒有結果。李固等人反而遭到了樑翼的殘酷打擊和壓制。

質帝指責樑翼“跋扈將軍”

劉纘雖然年紀小,卻很聰明懂事。他也看到了樑翼的囂張氣焰,對他很不滿。再一次朝會上,他就當面稱呼樑翼為“跋扈將軍”。不過小孩子畢竟心計不深,話語一出,引來樑翼對他的嫉恨。樑翼見劉纘聰慧早熟,又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很怕他一朝,會威脅到梁氏一黨的專權,就對他起了殺心。公元146年六月,樑翼指使自己安排在劉纘身邊的親信在他的食物中下毒,劉纘吃了有毒的湯餅,很快就腹痛毒發而死。

可憐的小劉纘才9歲多,就這樣幼年早夭。如果他不做皇帝,也許還不會有這樣的悲劇。但這個悲劇又會發生在誰的身上呢?劉纘死後,被安葬於敬陵,諡號“孝質皇帝”。

漢質帝劉纘小檔案

生卒年:公元138年-146年

父母:父,渤海王劉鴻;母,陳夫人

后妃:無

年號:本初

在位時間:公元145-146年

諡號:孝質皇帝

廟號:無

陵寢:河南敬陵

性格:聰明伶俐

文章由愛穿小白鞋的喵原創,請勿轉載!特此宣告!

聽說關注我的朋友,運氣都不會差!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愛穿小白鞋的喵

對於漢桓帝劉志,你知道他哪些軼事典故?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歷史上有很多閒散的皇帝。例如,南唐後期的皇帝李煜喜歡寫詞,宋徽宗的皇帝趙哲喜歡畫畫,明熙的皇帝朱友孝喜歡做木匠。雖然這些人沒有什麼才能,但他們在專業領域的成就是值得稱讚的。不過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皇上有點特別,他的愛好真的是有些難到雅堂。因為他喜歡偷東西,尤其是從大臣家裡偷東西。

那麼這個小偷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劉治,漢朝的桓帝。劉志是漢代張帝劉關照的曾孫,是李武侯爵劉儀的兒子。父親死後,他繼承了黎武侯爵的頭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他沒有料到劉帝的死,反而讓他捲入了東漢的風波。漢朝舜帝劉寶死後,年僅一歲的劉冰就成為漢朝崇帝。因為漢朝崇帝年輕,所以深皇后樑和現在的攝政,將軍樑冀控制。後來,劉兵兩歲時去世,樑冀立劉治為帝,延續自己的統治。

劉備雖然只有8歲,卻無法忍受樑冀兄妹的行為,在朝臣面前稱樑冀為“盛氣凌人的將軍”。退出朝廷後,樑冀很害怕。為了防止皇帝羽翼豐滿後自殺,樑冀派人毒死他。志帝死後,朝廷們開始爭論到底該由哪一個皇族後裔來當皇帝。

樑冀認為李武侯劉志只有15歲,容易控制,主張立他為帝。而李谷、司徒湖光等人則認為清河王劉蒜更賢能,主張讓劉蒜做皇帝。樑冀無話可說,宣佈暫停討論。離開法庭後,他威脅李谷和他的黨任命劉志。在樑冀的威脅下,李顧的追隨者只能同意,但李顧已發誓不跟隨,樑冀後來讓自己的妹妹皇太后開除了李顧。後來,在樑冀的支援下,侯爵劉志徒勞無功地登上了皇位。

劉治稱帝后,樑太妃仍掌管國家事務,政權仍掌握在大將樑冀手中,樑冀不過是個傀儡。然而,劉治吸取了治帝的教訓,即使樑冀傲慢跋狂,也沒有批評他。後來,樑冀讓劉志立他的兩個弟弟為侯。他還把封地擴大到四個郡,並負責朝廷的一切事務。百官送的禮物都是他先挑選的,剩下的次品都送到了皇宮,劉志更是敢怒不敢言。

[資治通鑑365]3.3跋扈將軍毒皇帝李固杜喬遭冤獄

3月3日

跋扈將軍毒皇帝

李固杜喬遭冤獄

漢順帝駕崩,兩歲的太子接位,奶腥味兒還沒退,懂得什麼呢?

只好由母親樑太后和大將軍樑冀掌權,一個前臺,一個幕後,唱起雙簧戲來。

樑太后下詔,要求全國各地推薦“賢良方正”,請那些有識之士對朝廷的政事發表看法。【144.9庚戌,詔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之。】

皇甫規是位剛直的臣子,不怕權勢,趁這次上書的機會,當面平擊樑冀一家人,指出如今的天下不太平,是奸臣掌權造成的,並且警告說:“皇帝是船,百姓是水,大臣們呢,是水手。樑大將軍就是掌舵師傅。如果大夥兒同心協力一起劃,渡過河去,當然是幸福,皆大歡喜。要是鬆勁,各劃各的,掌舵師傅不看方向,恐怕會一起翻進水裡!”【144.9皇甫規對曰:“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畢力,以度元元,所謂福也;如其怠馳,將淪波濤,可不慎乎!”】

這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觸怒了樑冀,於是把皇甫規壓在最低等,僅僅給他一個郎中,讓他在宮廷裡侍候人。皇甫規心高氣傲,不願受委屈,就託病回家了。州郡裡的官僚受樑冀指使,找岔子,挑毛病,不斷,皇甫規呆在家裡,十幾年不敢出門。【144.9樑冀忿之,以規為下第,拜郎中;託疾,免歸,州郡承冀旨,幾陷死者再三,遂沉廢於家,積十餘年。】

第二年春天,未滿三歲的小皇帝病死了,歷史上稱作衝帝。

“衝”是“衝幼”,小孩子的意思。太尉李固勸樑冀挑選精明能幹的清河王劉蒜接位。樑冀害怕劉蒜將來會整治自己,便找到八歲的劉纘(zuǎn),歷史上稱作質帝。

樑冀這回可沒看準,哪知質帝是個極聰明的孩子呢!每天早晨接受朝見,質帝坐在龍床上,看到大將軍,身上就打寒顫,冷冷地瞬著他,嘀咕道:“這就是跋扈將軍哩。”樑冀聽到了,十分僧恨。【〔146.6〕帝少而聰慧,嘗因朝會,目樑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冀聞,深惡之。】

一天,他叫太監在湯餅裡放上毒藥,端給皇帝。正當六月天氣,皇帝汗流如雨,端起就吃,一會兒,感到口渴腹痛,連忙派人去找太尉李固。李固剛到,皇帝還能說話,正向樑冀懇求:“我肚子悶脹,救救我,給碗水喝吧!”樑冀不讓喝:“喝水會嘔吐,不好!”李固眼睜睜地看著這孩子倒在地上直打滾,很快死了。【〔146.6〕閏月,甲申,冀使左右置毒於煮餅以進之。帝若煩甚,使促召太尉李固。固入前,問帝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餅。今腹中悶,得水尚可活。”時冀亦在側,曰:“恐吐,不可飲水。”語未絕而崩。】

李固趴在皇帝的屍體上,嚎陶大哭,他知道其中有鬼,要追查太醫,樑冀很緊張,千方百計加以阻撓,從此又恨透了李固。【〔146.6〕固伏屍號哭,推舉侍醫。冀慮其事洩,大惡之。】

大臣們經過商議,一致要求請清河王劉蒜繼位。樑冀還是不同意。【〔146.6〕固、廣、戒及大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朝臣莫不歸心。而中常侍曹騰嘗謁蒜,蒜不為禮,宦者由此惡之。】

宦官曹騰捱過劉蒜的指責,便慫恿大將軍說:“清河王性格果斷,如果上臺,你怕沒得好日子過吧!不如把太后喜歡的劉志扶起來,富貴也就長久了。”【〔146.6〕曹騰等聞之,夜往說冀曰:“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東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

第二天,在朝堂上再次商討。大將軍氣勢洶洶,不許別人插嘴,說:“這事我說了算,不必再羅嗦了!”大臣們又調轉口風:“我們聽大將軍的。”【〔146.6〕冀然其言,明日,重會公卿,冀意氣凶凶,言辭激切,自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皆曰:“惟大將軍令!”】

只有李固和杜喬堅持原議,還想爭辯,樑冀厲聲宣佈:“休會!”隨即請太后下令,把李固的太尉職務也撤掉了。【〔146.6〕獨李固、杜喬堅守本議。冀厲聲曰:“罷會!”固猶望眾心可立,復以書勸冀,冀愈激怒。丁亥,冀說太后,先策免固。】

劉志做了皇帝,當年十五歲,歷史上稱為恆帝。【〔146.6〕使大將軍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蠡吾侯志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太后猶臨朝政。】

自然,天下還是樑家人的。滿朝文武,自從李固去後,莫不垂頭喪氣,膽戰心驚,看樑冀的臉色行事。杜喬接替太尉職位,正氣凜然,絕不隨和,樑冀倒也畏懼幾分。天下士民把杜喬看成朝廷的希望。樑冀容他不得,不久,想了個法子,把杜喬整垮了。接著,頗有才幹的劉蒜,也自殺。樑冀才算安心。

過了些日子,樑冀心想,整人要到底,留著活口可不行,也許會,死灰復燃呢?他暗中叫人誣陷正在家中閒住的李固和杜喬,說他倆勾結劉蒜的同夥,共同謀叛,逮捕入獄。【147.11樑冀因誣李固、杜喬,雲與文、鮪等交通,請逮按罪;太后素知喬忠,不許。冀遂收固下獄。】

這麼一來,引起國人的公憤,事情鬧大了。渤海人王調,是李固的學生,他頭戴長柳,手套鎖鏈,趕到京城,向朝廷上書,為老師喊冤。河內人趙承,聯合好幾十人,扛著斧頭,找皇帝告狀。樑太后只得下詔要把李、杜二人放出監獄。洛陽城裡,人山人海,到處高呼“萬歲”,歡迎這個決定。【147.11門生渤海王調貫械上書,證固之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亦要鈇鑕詣闕通訴;太后詔赦之。及出獄,京師市裡皆稱萬歲。】

樑冀很驚徨,他沒料到李固的威信這樣高,如果讓他活著,豈不是自己的大對頭嗎?於是堅決要法庭判他謀反罪。【147.11冀聞之,大驚,畏固名德終為己害,乃更據奏前事。】

大將軍長史吳祐,是樑冀的助手,不同意這種做法,對起草罪狀的馬融說:“李固的材料是你寫的,他若被屈而死,你有什麼臉面去見天下百姓?”當時,樑冀在座,氣呼呼地走了,吳祐也拂袖而出。【147.11大將軍長史吳祐傷固之枉,與冀爭之。冀怒,不從。從事中郎馬融主為冀作章表,融時在坐,祐謂融曰:“李公之罪,成於卿手。李公若誅,卿何面目視天下人!”冀怒,起,入室;祐亦徑去。】

李固關在獄裡,給司徒胡廣和司空趙戒寫了一封信,指責他們當初同意扶立劉蒜,後來又受樑冀的威脅而改變主意,害了國家和朝廷。信裡說:“樑家人很糊塗,你們又阿諛附和,好的說成壞的,對的說成錯的,漢家天下從此衰敗了。你們看著國家沉淪,不去匡扶,後人會指責你們的。我要死了,死得有意義,決不遺恨!”胡廣和趙戒看了書信,流淚長嘆,無比慚愧,卻也沒什麼行動。李固不久便死在監獄中了。【147.11固遂死於獄中;臨命,與胡廣、趙戒書曰:“固受國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顧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圖一朝梁氏迷謬,公等曲從,以吉為凶,成事為敗乎!漢家衰微,從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祿,顛而不扶,傾覆大事,後之良史豈有所私!固身已矣,於義得矣,夫復何言!”廣、戒得書悲慚,皆長嘆流涕而已。】

樑冀又派人威脅杜喬:“你要知趣,早點下決心,妻子兒女是可以保全的。”但杜喬決不自殺。【147.11冀使人脅杜喬曰:“早從宜,妻子可得全。”喬不肯。】

第二天,樑冀的騎士到他門外探聽,屋裡沒有哭聲,知道杜喬還活著。樑冀便假借太后的詔令,把杜喬抓進監牢,杜喬最後也死在獄中了。【147.11明日,冀遣騎至其門,不聞哭者,遂白太后收系之;亦死獄中。】

李固和杜喬的屍體被陳列在城北的大街上示眾,旁邊插著警告牌:“誰敢哭泣吊言,用重刑懲罰。”【148冀暴固、喬屍於城北四衢,令:“有敢臨者加其罪。”】

不信邪的人到處都有,嚇唬也沒用。汝南的年輕人郭亮,是李固的弟子,左手拿著狀紙,右肩扛著斧頭,到京城喊冤,要求收殮;他又聯合南陽人董班,守在屍體旁邊,哀哀痛哭,日夜不停。夏門亭的官長看得不耐煩,呵叱他們:“哪兒來的這號書呆子,觸犯禁令,想找死嗎?”【147.11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鉞,右秉鈇鑕,詣厥上書,乞收固屍,不報;與南陽董班俱往臨哭,守喪不去。夏門亭長呵之曰:“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欲幹試有司乎!”】

郭亮厲聲叫道:“正氣把天地也激動了,誰還顧惜性命!用死來威脅嗎?不怕!”太后聽到這個情況,把他們都教免了。【147.11亮曰:“義之所動,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懼邪!”太后聞之,皆赦不誅。】

陳留人楊匡,曾是杜喬的部屬,晝夜兼程,一面走,一面哭,到了洛陽,戴著深紅色的舊頭巾,裝扮成夏門亭的小吏卒,守護屍體,一連十二天。官府把他逮捕,太后也下令放了。【147.11杜喬故掾陳留楊匡,號泣星行,到雒陽,著故赤幘,託為夏門亭吏,守護屍喪,積十二日;都官從事執之以聞,太后赦之。】

於是楊匡向朝廷上書,要求收殮李固和杜喬的遺體,得到太后允許,才把兩人的屍骨送回各人的祖墳。安葬好了,又和郭亮、董班一起守喪。後來他們都歸隱鄉下,終生沒有出來做官。【147.11匡因詣厥上書,並乞李、杜二公骸骨,使得歸葬,太后許之。匡送喬喪還家,葬訖,行服,遂與郭亮、董班皆隱匿,終身不仕。】

樑冀懷恨吳祐,又不放心,把他調出大將軍府,跟河間王當丞相。吳祐看透了社會世情,辭職不幹,回老家去了。【147.11樑冀出吳祐為河間相,祐自免歸,卒於家。】

李固和杜喬是當時知識界的領袖人物。尤其是李固,父親李郃是朝廷大臣,他自然是有名的公子,為了拜師求學,竟改換姓名,趕著馱書的馬,不遠千里,到處走訪名師,請求指點。到了壯年,學問無所不通,成為當時的大學者。後來又到太學學習,每次回家看望雙親,都從後門悄悄進去,免得驚動鄰里親朋。多年的同學也不曉得他就是李郃的公子。

李固和杜喬反對樑冀,試圖挽救東漢王朝的衰敗,結果雙雙被害。這是外戚專權集團給予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沉重打擊。世人為他們哀悼傷心,把他倆合稱為東漢第一代的“李、杜”。

漢順帝劉保的皇后樑妠,她為何會帶著諸多無奈去世?

樑妠實際上是一個明事理,通讀史書、非常有想法的女子,她在漢順帝劉保死後有振興東漢的想法,做了不少事情。但是由於後期錯誤的選擇和過於依賴親情。讓她從聰明懂事的少女變成追逐名利之人。最後的結局也很暗淡。

樑妠出生在顯赫的家庭,從小就聰明伶俐,讀了很多的書,被父親給予厚望。在她13歲的時候和姑姑一起入宮,被順帝封為貴人。由於她非常聰敏和有才能。很受順帝的獨寵。但是她卻不恃寵而驕,懂得謙讓,在她17歲的時候,樑妠成為皇后。依然是謹言慎行、恪守女德,起到了表率作用。她的家族卻因為她顯貴起來。他的父親得到了大量獎賞,而哥哥樑冀也被授予步騎校尉的官職。

樑妠父親是個非常不錯的人,雖然女兒貴為皇后,但是並不飛揚跋扈,而是本本分分的做人。心懷天下和百姓,做了不少受百姓愛戴的事情。老天爺給了樑商一個好女兒,可是卻給了一個不省心的兒子樑冀,樑冀為人心狠手辣,胡作非為。依照妹妹的權勢,幹了很多壞事。後來樑商去世,順帝疼愛樑妠,就讓樑冀繼承了父親大將軍職務。這樣為以後朝堂混亂,皇帝的頻繁更換埋下了導火索。

漢順帝駕崩後,在樑冀和樑妠的共同策劃下,樑妠開始臨朝聽政,成為東漢實際掌權人。這時的她還是非常有雄心壯志,多次釋出昭旨,目的就是廣納賢能人士,整頓朝堂,出兵討伐平寇。但是最後所有這些努力都敗在她的親情和軟弱上。她的哥哥把持朝政,為所欲為。她也想扶持宦官來尋找平衡,但也是錯誤決定。最後,樑妠帶著諸多沒有實現的願望和無奈去世。

兩漢辨亡論(權德輿)(原文+作者簡介+註釋+譯文)

【原文】

兩漢辨亡論(權德輿)

言兩漢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為莽、卓篡逆,紊衿鰨以亂亂齊民,自賈夷滅,天下耳目,顯然聞知。靜徵厥初,則亡西京者張禹,亡東京者胡廣。皆以假道儒術,得伸其邪心,徼一時大名,致位公輔。詞氣所發,損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祿。或陷時君以滋厲階,或附凶以結禍胎。故其蕩覆之機,篡奪之兆,皆指導之,馴致之。雖年祀相遠,猶手授頤指之然也。其為賊害,豈直莽、卓之比乎?

禹以經術為帝師,身備漢相,特見尊信,當主臣之重,極儒者之貴。永始元延之間,天地之眚屢見,言事者皆譏切王氏顓政。時成帝亦悔懼天變,而未有以決,駕至禹第,闢左右以問之,須其一言,以為律度。為禹計者,亦須陳大易堅冰之誡,誦小雅十月之刺,乘其向納,痛言得失。反以罕言命不語怪為詞,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浸盛之勢,上下恬然,ㄙ忽亡國。儻帝慮不至是,猶當開陳切靡刂,面折廷辯,矧當就第燕閒之際,虛懷訪決之時。方且視小男於床下,官子婿於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為心,以身圖安,不恤國患,致使群盜弄權,迭執魁柄,禍稔毒流,至於新都,不可遏也,斯可憤也。

逮至東都,順桓之間,國統三絕,胡廣以鉅儒柄用,位極上臺。初樑冀席外戚之重,貪戾當國,既鴆質帝,議立嗣君。公卿大臣,皆以清河王蒜,年長有德,屬最尊親,可以靖人。亦既定策,冀乃憚其明哲,且不利長君,私於蠡吾,獨異群議,為廣議者,亦當中立如石,介然不回,率趙戒之徒,同李杜所守。然後三事百工,正詞於朝,雖冀之暴恣,豈能一旦盡誅漢廷群公邪?反徇一息之安,首鼠畏懦,竟使清河徒廢,蠡吾為梗,邦家陵夷,漢道日蹙。結黨錮之獄,成閹寺之禍,禍亂迴圈,以至董卓,赫赫漢室,化為當塗,蓋棟橈鼎,折之所由來久矣。彼梅福以孤遠上疏,張綱以卑秩埋輪,獨何人哉?而不是思也!

噫嘻!就利違害,榮通醜窮,大凡有生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體國存亡,則謹之於初,決之於始,以導善氣,以遏亂原。若禍胎既萌,則死而後已,白刃可蹈,鴻毛斯輕。奈何禹廣於完安之時,則務小忠而立細行,數數然獻吉筮於露蓍,沮立後於探籌。及夫安危之際,邦家之大,則甘心結舌,陰拱觀變。豈止然也,方又熾焰焰以燎原,決湯湯以襄陵,投天下於煙煨,擠萬民於昏墊,百代之下,無所指名,雖史贊粗言,而不究論本末。且出不越境,書弒君之惡,言偽而辯,有兩觀之誅。若當春秋之時,明禹、廣之罪,作誡來世,可勝紀乎!向若西京抑損王氏,尊君卑臣,則庶乎無哀、平之壞。東京登庸清河,主明牙忠,則庶乎無靈、獻之亂。大漢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國之興亡,皆有陰騭之數,非人謀能亢,則但取瞽蒙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組,列於廊廟,斯可矣。何堯舜之或諮或籲,殷周之或夢或卜?憂勤日昃之若是,然後為理耶?子因肄古,史且嗜《春秋》,[B14A]貶之學,心所憤激,故辨其所以然。

【作者簡介】

權德輿(759-818),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天水略陽(今陝西略陽)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諡文,後人稱為權文公。

權德輿仕宦顯達,並以文章著稱,為中唐臺閣體的重要作家。《舊唐書權德輿傳》說他“於述作特盛。六經百氏,游泳漸漬,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將相洎當時名人薨歿,以銘紀為請者什,時人以為宗匠焉。”渾、馬燧等名將功臣的碑銘、行狀都出自他的手筆。所作《兩漢辨亡論》,譴責張禹、胡廣貪圖祿位而敗壞兩漢,史家以為“大指有補於世”(《新唐書·權德輿傳》)。由於他沒有經歷過重大的升沉和生活變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風度、恢巨集的氣派,但缺少深切的內涵、創新的格局。與他同時代的皇甫《諭業》說:“權文公之文,如朱門大第,而氣勢巨集敞,廊廡廩廄,戶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規勝概,令人竦觀。”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對其詩作評價頗高,稱為大曆以後值得“深取”之作者,並說:“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來源:百度百科)

【註釋】

1、莽:王莽,西 *** ,其家累世為西漢外戚,權傾朝野。漢平帝元始五年(5),王莽鴆殺平帝,扶年僅二歲的孺子嬰繼位。三年後,篡漢自立,建國號“新”。在位十五年,被農民起義軍誅殺。卓:董卓,東 *** ,性暴戾,有謀略。靈帝崩,大將軍何進等密謀盡誅宦官,引董卓入朝。董卓入朝後,鴆殺少帝,害死太后,強迫遷都長安。又焚燒宮殿官府,發掘諸帝陵寢。漢獻帝初平三年(192),董卓為王允等所殺。

2、神器:指國家。賈:買,取。

3、西京:長安,代指西漢。張禹:字子文,西 *** 。治《易經》和《論語》。曾因教太子《論語》,任光祿大夫。官至丞相,封安昌侯。

4、東京:洛陽,代指東漢。胡廣:字伯始,東 *** 。為人圓滑,官運亨通,三十餘年間,歷事六位皇帝,一直擔任司空、司徒、太尉、太傅等要職。卒年八十二。

5、皆假道儒術:張禹治《論語》,博採眾長,成一家之言,當時學者多從其說。胡廣遍覽儒家六經典籍,以章奏擅長。

6、徼:同“邀”,求取。

7、公輔:三公與輔相。西漢時,三公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東漢把大司馬改為太尉。

8、厲階:禍端;禍患的來由。

9、凶滲:凶惡的人,指樑冀。

10、年祀相遠:張禹在成帝時當權,距王莽篡漢還有二十多年,中間隔了兩個皇帝。胡廣在衝帝、質帝時附和樑冀專政,距董卓之亂還有五十多年,中間也隔了兩個皇帝。

11、比:比較。

12、帝:指漢成帝。

13、永始、元延:都是漢成帝年號,即公元前16年一公元前9年。

14、眚:眼睛生翳,引申為日食等大自然的異常現象。

15、顓:同“專”。

16、駕至禹第:指大自然屢有異常現象樑冀簡介,人們紛紛議論以為王氏專政所致,成帝拿不定主意,就乘車去訪問已經退休的張禹,摒退左右的人,向他詢問有關事情。

17、《大易》堅冰之誡:《易·坤·文言》上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日:‘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作者這裡是說,張禹在王氏開始專權的時候,就應該告誡成帝提高警惕,防微杜漸。

18、《小雅·十月》之刺:《詩·小雅》中有《十月之交》一篇,《小序》說,這是“大夫刺幽王也”。即借日月之蝕,批評周幽王的措施失當。

19、罕言命、不語怪:據《論語·子罕》和《述而》,孔子很少談天命和怪異之事。成帝訪問張禹,問及天變的原因,張禹就用孔子的話來回答,勸成帝不要聽信“新學小生”的言論。成帝信任張禹,就不再懷疑王氏。

20、寢:逐漸。

21、切蒯:切磋,討論。

22、矧:況,況且。燕閒:即燕居,閒居。

23、“方且視小男”二句:張禹退休後,成帝常來探望。張禹的小兒子還沒做官,有一次成帝來問候張禹時,張禹幾次注目小兒子,成帝會意,當時就在張禹床前任命他的小兒子為黃門郎,給事中。又有一次,成帝來探望,張禹說起愛女遠嫁張掖太守蕭成為妻,道途遙遠,希望把女婿調近些。成帝當時就下令調蕭成為弘農太守。事見《漢書·張禹傳》。

24、群盜:指王氏兄弟。王氏兄弟專權四十餘年,國家大事,都由他們決定,最後發展到王莽篡奪了漢朝政權。

25、新都:王莽為新都侯。

26、東都:洛陽,代指東漢。

27、國統三絕:順帝死後,衝帝和質帝分別在位一年就死了。

28、上臺:指三公的地位。

29、樑冀席外戚之重:樑冀是順帝樑皇后的哥哥,任大將軍。席:倚仗。

30、既鴆質帝,議立嗣君:衝帝死後,樑冀立質帝。質帝雖然年幼,也知道樑冀驕橫,有一次曾當眾說他是“跋扈將軍”。樑冀懷恨在心,不久就毒死質帝。質帝死後,樑冀又議立嗣君。

31、“公卿大臣”三句:當時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都說過這樣的話,見《後漢書·李固列傳》。劉蒜與質帝同祖父,因此說他服屬最為尊親。

32、私於蠡吾,獨異群議:蠡吾,即蠡吾侯,名志,娶樑冀妹。樑冀怕立劉蒜對自己不利,於是不顧眾人的反對,立蠡吾侯為帝,就是漢桓帝。

33、趙戒之徒,李、杜所守:在當時的朝會上,樑冀氣勢洶洶,言辭激切,提出要立蠢吾侯,胡廣、趙戒等人都嚇得不敢反對,只有李固和杜喬堅持立劉蒜,以至於會議開不下去。會後,李固仍上書勸冀,冀更加惱怒,說服太后,罷免李固,終於立了蠡吾侯為帝。事見《後漢書·李固列傳》。

34、三事:三事大夫,三公的古稱。百工:百官。

35、清河徙廢:質帝死後,公卿議立清河王劉蒜,樑冀堅執不允,立了桓帝。過了一年多,劉文等又謀立劉蒜,蒜因此被劾,貶爵為尉氏侯,徙桂陽,自殺。事見《後漢書·章帝八王傳》。

36、黨錮之獄:東漢末年,宦官勢盛,黑暗,一些正直的士人因而起來反對宦官,事不成,被指為朋黨,以誹謗朝廷的罪名,禁錮終身,不少人慘遭殺害。

37、閹寺之禍:閹寺指宦官。樑冀的兩個妹妹分別為順、桓二帝皇后,冀因此而專權。桓帝延熹二年(159),皇后死,帝與單超等五個宦官殺掉樑冀,五人同日封侯,又封小宦官趙忠、劉普等八人為鄉侯。從此以後,宦官專權,擾亂朝綱,盤剝百姓,最終激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38、禍亂迴圈,以至董卓:靈帝死後,皇子即位,太后臨朝。太后的哥哥何進謀誅宦官,事洩被殺。為對付宦官,朝臣徵董卓入朝,從此,天下大亂,不可收拾。見《後漢書·皇后紀》。當塗:讖緯上講魏將代漢,有“當塗”一類的話,當塗,即指魏。

39、梅福以孤遠上疏:成帝時,大將軍王鳳專權,群臣莫敢進言。梅福雖地位低下,但多次上書,譏切王氏。

40、張綱以卑秩埋輪:樑冀當權時,派八名使者徇行風俗,張綱當時任御史,也在選中。別人都準備出發了,惟獨張綱把車輪埋在洛陽都亭下,上書奏樑冀的十五條罪狀,要求對他嚴厲懲治。此書奏上後,滿朝震悚。皇帝雖然知道張綱的話有道理,但梁氏勢力太大,終究不敢加以任用。

41、數數然獻吉筮於露蓍:據《漢書·張禹傳》,張禹看到天時異常,經常用蓍草進行占卦,得到吉卦就獻給皇帝,得到凶卦就憂形於色。數數然:多次。吉筮:吉卦。露蓍:將蓍草露天置於星宿下,供第二天占卦用,這樣可得“天氣”。

42、沮立後於探籌:順帝想在四個得寵的貴人中立一人為皇后,不知立誰好,就想通過抽籤的方式,請神來定。胡廣等人上疏進諫,認為應該選一出身良家,德行出眾的人為皇后,而不必通過抽籤的方式。順帝採納了這個意見。

43、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寰陵:洪水漫上山陵。

44、煨:火炭。

45、昏墊:陷溺在水中。

46、“雖史贊粗言”二句:班固《漢書·張禹傳贊》和范曄《後漢書·胡廣列傳論》,雖然程度不同地指出了二人的缺點,但都未能指出他們對國家造成的危害。

47、出不越境,書弒君之惡:事見《左傳-宣公二年》:“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太史書日:‘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日:‘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競,反不討賊,非子而誰?’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

【譯文】

世人談起兩漢滅亡的原因,都說王莽和董卓是罪魁禍首。我認為,王莽和董卓篡奪政權,大逆不道,使國勢不堪收拾,百姓橫遭塗炭,他們是自取滅亡,其罪行昭著,天下人都有目共睹。如果仔細探究一下兩漢滅亡的起因,那麼可以說,使西漢滅亡的是張禹,使東漢滅亡的是胡廣。他們都憑藉儒術作為資本,實現其邪肆之心,在當時獲得了很大的名聲,一直做到三公和丞相這樣的。他們所說的每一個字,無不具有重要的利害關係。但他們卻一味地說奉承話,做好好先生,只想保住自己的厚祿。張禹坑害成帝,導致了禍端的興起;胡廣依附樑冀,種下了禍亂的根源。因此,社稷覆亡、篡權奪國的徵兆,都是二人的所作所為逐漸造成的。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距天下大亂尚有好多年,但禍亂的造成,正像他們用手傳授、用下巴示意指揮的一樣。他們的危害,難道不比王莽和董卓更為嚴重嗎?

張禹憑藉精通經術,成為成帝的老師,當上了丞相,受到特別的尊重和信任。他承擔著主管群臣的重任,達到了一個儒生所能達到的最高地位。成帝永始、元延之間,天地經常出現異常現象。議論朝政的人都譏刺指責王氏家族,認為是他們的專權所造成的。當時,成帝也害怕天象的變異,有引咎自責之心,一時拿不定主意。

他乘著車來到張禹的府第,摒退左右,向張禹請教。需要得到張禹的高論,作為判斷事物的標準。替張禹著想,也理當陳述《易經》中“履霜堅冰至”這一勸誡,吟誦《詩·小雅·十月之交》,解釋其中的諷刺意。趁著成帝主動徵求意見之機,盡情指出上的得失。誰知他反而拿孔子“罕言命”、“不語怪”的話來答覆,致使成帝打消了懷疑,造成王氏逐漸強盛的形勢。朝廷上下安然不加提防,很快便亡國了。假使成帝沒有想到王氏專權的危害,尚且應該分析利害關係,加以規勸,甚至在朝廷上犯顏直諫。何況當成帝來府第探望,誠心誠意地請他拿出辦法的時候,他還在注目床前的小兒子,要求把女婿調到附近的州郡,一心一意地牽掛著家人子女,貪圖自己的安逸,不為國家的危難而憂慮。從而導致王氏兄弟擅權,輪流在朝中執政,禍亂醞釀成熟,毒害流佈全國,最後發展到新都侯王莽篡奪了漢朝政權。王莽的篡權無法加以遏制,張禹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氣憤啊!

到了東漢順帝和桓帝之間,在三年中連續死了三個皇帝。胡廣以大儒的身份被任用,官位一直做到三公。

樑冀仗著外戚的威權,貪婪暴戾,在朝執政。毒死質帝后,又議立嗣君。公卿大臣都認為清河王劉蒜年長有德行,關係最為尊貴親近,可以安定人心,讓他繼位的決定也已經作出。樑冀卻害怕劉蒜聰明賢能,而且認為年齡大的君主不利於自己專權,私下要立蠡吾侯劉志,因而獨與所有的公卿大臣的意見都相反。替胡廣考慮,他應該像中流砥柱,堅定不移,決不屈從。率領趙戒等人,與李固、杜喬堅持同樣的主張。然後,三公百官一起在朝廷上陳述立劉蒜的正確意見。即使樑冀暴戾凶恣,難道可以一下子把朝廷中的所有都殺死嗎?誰知胡廣反而貪圖一時的相安無事,遲疑不決,畏懦怕事,終於導致清河王劉蒜被貶外地,自殺身死,蠡吾侯劉志繼位,成了國運的障礙;漢朝的情勢日漸衰頹,氣運日益迫促;興起黨錮的冤獄,造成宦官專權的災難。禍亂一個接著一個,最後發展到薔卓作亂。原來繁榮昌盛的漢朝,終被魏朝所取代。推究起來,東漢的滅亡,就像屋樑彎曲、鼎足折斷,其起因是很久以前就隱藏的了。那梅福力量弱小,地位低下,還能屢次上疏;張綱在八個使者中官位最低,為反對樑冀,把車輪埋在洛陽都亭下,上書討樑。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啊!張禹、胡廣為什麼就想不到這些呢?

唉!追求利益,躲避禍害,以官運亨通為榮,以處境困窘為恥,差不多是人們通常具有的心態。但到了掌握大權,治理國家,與社稷存亡密切相關時,就應該在禍亂還沒開始就謹慎行事,勇於決斷,促使正氣發揚光大,斷絕禍亂的根源。假如禍端已起,就應該不怕犧牲,敢於踩在刀刃上,把死亡看得比鴻毛還輕。無奈張禹、胡廣在天下安定的時候,不過是勉力表現出小的忠心,注意完善生活上的小節樑冀簡介,多次獻上用蓍草佔得的吉卦,阻止用抽籤的方式立皇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對於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卻情願堵住自己的嘴,不發一言,默默地袖手旁觀。哪裡僅僅是這些呢?他們還火上澆油,推波助瀾,把天下百姓置於水深火熱之中。百代之後,竟不知誰是罪魁禍首。雖然《漢書》和《後漢書》的贊論中,大略談到一些,但並沒說清來龍去脈。以前晉靈公被殺時趙盾未及逃出國境,《左傳》還記載了他弒君的罪惡;少正卯言語虛偽又善巧辯,孔子把他殺於宮門兩旁的高臺之下。若是在春秋的時代,要點明張禹、胡廣所犯的罪,以警誡後人,真是寫也寫不完啦!原先西漢時假如能抑制王氏的勢力,樹立君主的權威地位,使臣子服從君主,那麼也許不會發生哀帝、平帝時的破敗局面;假若東漢時讓清河王劉蒜做了皇帝,君主賢明,臣子忠誠,那麼也許不會發生靈帝、獻帝時的禍亂。大漢王朝的國統到底有多長,還不易判定呢。有人認為,國家的興亡,都是天意暗中決定的,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如果這一說法可以成立,那麼,只要請來聾、瞎之人立為丞相,豎起泥人、木偶加以尊崇,給他(它)們穿上官服,佩上官印,排列在朝廷上就可以了。為什麼堯、舜為了治好國家,經常發出“諮”、“籲’’的嘆聲?為什麼殷高宗和周文王由於渴求賢才,有的日思夜夢,有的占卦蓍龜?

為什麼他們憂心國事,勤勉工作,有時從早晨到太陽西斜都來不及吃飯,這樣才把國家治理好了呢?我由於研習古代歷史,而且喜歡《春秋》在字裡行間暗寓褒貶之意的寫法,心裡有著激憤的情緒,因此辨明兩漢滅亡的原因。

這個皇帝一生正事兒沒幹幾樣,皇后卻先後立了不少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冊立了三位皇后的皇帝,可見其生活多麼腐朽!

漢桓帝劉志,是漢章帝的曾孫,公元132年出生於蠡吾侯國。祖父是河間孝王劉開,父親蠡吾侯劉翼,母親是劉翼的妾室匽明。因父親去世,劉志年齡不大即世襲為侯爵。15歲登基皇帝位,是為漢桓帝,總共在位21年。按祖宗規制,在外為王侯者,不應當繼承大統。但東漢屢有破此規制者,原因是當權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找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以便繼續控制朝政。所以漢桓帝的帝位就是因此僥倖得來。

公元146年,順烈皇后樑妠以皇太后身份徵劉志到洛陽城北的夏門亭,準備把她的妹妹嫁給劉志。但婚禮尚未舉行,太后的哥哥,身為大將軍的樑冀,因為剛8歲的漢質帝太聰明,指責他是“跋扈將軍”,竟狠心將質帝給毒死了。因此,朝中又要議立新的皇帝。當時樑冀考慮到劉志只有15歲,容易操縱一些,提出要策立劉志;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人為了削弱梁氏勢力,則主張迎立比較年長的清河王劉蒜。於是樑冀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一起來討論此事。結果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明德著稱”,且血緣與漢質帝最近,應立為嗣;樑冀苦於找不到別的理由反對,只好宣佈暫停討論。

第二天重會公卿討論,樑冀嚴厲迫群臣策立漢桓帝。那些公卿在樑冀的 *** 下只好順從,只有李固堅持己見。為了消除阻力,樑冀就讓樑太后下詔罷免了李固。這樣,在公元146年,樑冀終於持節,以諸侯王青蓋車,迎劉志入南宮即皇帝位。劉志就這樣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縱下做了皇帝,樑太后臨朝聽制,樑冀把持朝政。漢桓帝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改元次數最多的一個。他曾七度改元:即位第二年改元建和,三年改元和平,僅一年又改元元嘉,3年後改元永興,2年後改元永壽,4年後改元延熹,10年後又改元永康。漢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后也立了三位。漢桓帝生活相當腐朽,後宮宮女多達萬人,儘管他曾接受光祿勳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餘人,但這仍遠遠低於所留宮女的數量。他在位21年,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後冊立了3個皇后,一個是樑皇后,一個是鄧皇后,還有一個是竇皇后。

漢桓帝沒有兒子,生有三女,長女劉華,公元158年封為陽安長公主,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次女劉堅,封為穎陽長公主。小女劉修,延熹九年封為陽翟長公主。公元168年六月,桓帝改元為永康元年,希望通過改元使東漢王朝長治久安,也使自己因長期腐朽生活導致虛弱的身體永遠健康。但事與願違,不僅東漢王朝業已搖搖欲墜,他自己也從此一病不起。十二月丁丑,桓帝死於洛陽宮中的德陽前殿,年僅36歲。漢桓帝死後葬宣陵,諡“孝桓皇帝”,廟號“威宗”。

標籤: 皇帝 哪位 劉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yr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