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道申遺成功

茶道申遺成功

茶道申遺成功

2021年1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日本的“茶道: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儀範、人倫與精神”申遺成功,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茶道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注重禮節、精神、美學和哲學,表現了日本文化的深度和獨特性。此次申遺的成功,將有助於保護和傳承茶道文化,推動其在國際上的傳播和發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茶道申遺成功了嗎

沒有。根據查詢相關資料資訊顯示,截止2022年12月27日,日本茶道還未申遺成功。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

中國茶道和劍道得到保護了嗎

中國茶道得到保護了,劍道未得到保護。

1、2012年,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我國萬里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正式啟動,由湖北省文物局牽頭並聯合沿線的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省(區),並在武漢成立了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建立了八省(區)協調機制。

2、2021年11月23日,中國劍道聯盟被取締。

誰能告訴我日本茶道到底申遺成功了嗎?

沒有。韓國也申請了,中國也是。花落誰家,沒定。

普洱茶裡壓了根紅絲帶

普洱茶裡壓了根紅絲帶,是因為在普洱茶中,紅絲帶代表著感恩和獻禮。

第一根紅絲帶是代表感恩,寓意“一絲為感恩,一束為敬意”,表達對所有生命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二根紅絲帶是代表獻禮,寓意“一絲為獻禮,一束為傳承”,表達萬里茶道申遺成功,澤被蒼生,凝結為此刻的所有歡騰與感恩。

第三根紅絲帶是代表連線,寓意“一絲為連線,一束為見證”,表達的是中國與世界,相聚萬里之遙,卻心手相連,共謀發展的文化交流盛況。

福建以茶為媒 擴大“朋友圈”

  武夷茶香,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探訪。

  位於武夷山東部的古村落下梅村,曾是一座清代古茶市。據《崇安縣文史資料》記載:“康熙十九年(1680),其時武夷茶集崇安下梅,盛時每日竹筏三百艘,轉運不絕。”因其厚重的歷史底蘊,吸引遊客前來觀光。

  走進其間,一座由茶葉、竹筏、浪花及半個地球儀狀的基座組成的雕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引人注目。

  據當地人介紹,該雕塑是為了打造萬里茶道起點城市標誌而設計,反映了武夷山作為萬里茶道水運起點的繁忙景象。

  萬里茶道興起於17世紀初,是繼“絲綢之路”後在歐亞興起的又一條國際商道。武夷山因為盛產茶葉成為萬里茶道的起點。

  以該雕塑的落成為契機,塵封許久的萬里茶道陸續在人們消失的記憶中找回,一幅復興萬里茶道盛景圖正在福建徐徐展開……

  保護為先,築發展之基

  萬里茶道縱貫南北,途經中國境內九省區,留下了豐富的遺址、遺存。

  作為萬里茶道起點城市所在地,福建全力參與全國萬里茶道聯合申遺工作。第一時間組織專業文物專家力量,摸排梳理出6個大項58個萬里茶道文物點,經研究和遴選後,推薦上報6個大項39個點作為萬里茶道福建段的申遺點。

  2014年11月15日,第三屆萬里茶道與城市發展(武夷山)中蒙俄峰會開幕式在武夷山下梅村舉行。以峰會的成功舉辦為契機,福建在武夷山成立了萬里茶道文化研究院,並爭取到萬里茶道國際聯盟城市祕書處落戶武夷山,使其成為聯絡沿線城市、加強資訊溝通、深化聯動協作的常設機構,為進一步開展萬里茶道人文歷史研究創造條件。

  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乘勢而上,同年12月,萬里茶道申遺推進會在武夷山成功舉辦。福建與萬里茶道沿線省區的文物部門圍繞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和利用進行了討論,為申遺進一步凝聚共識、交流互鑑,構築起保護利用新格局。

  萬里茶道因茶而興,承載了歷史悠久的茶文化,沿線更是留下了多樣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在當代兼具經濟與人文價值。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福建自覺將責任擔在肩上,充分挖掘萬里茶道的歷史內涵和價值,將茶文化融入新時代的發展。

  開通“絲路、茶路”中歐旅遊專列,開設“茶路”沿線國際旅遊精品線路,進行“印象大紅袍”大型山水實景表演,舉辦茶博園茶旅體驗活動,構建集航空、鐵路、公路為一體的旅遊交通網……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武夷山為龍頭,福建大力推進萬里茶道文旅專案策劃與推介,全面推進茶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推動山水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轉變、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茶旅結合向全面茶文旅融合轉變。

  以茶為媒,搭友誼之橋

  萬里茶道全程1.3萬公里,開展以茶葉為主要商品的國際貿易,帶動了沿線各國200多個城市的發展,更承載著因茶而起、因茶而興、因茶而融的深厚情誼,促進了亞歐城市之間的人文互通、商旅合作、經貿往來。

  在福建,有山的地方就有茶。近年來,福建以茶文化為紐帶,加快推動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

  2016年以來,福建已組織開展“閩茶海絲行”經貿活動7次,舉辦閩茶專場推介會16場,參加國際茶展6個,簽訂經貿合同33億元,設立閩茶文化推廣中心12個。去年,全省茶葉出口額達5.1億美元,居全國首位。

  如今,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福茶”更是香飄全球——

  旅居海外的閩籍僑胞約1600萬人,分佈在188個國家和地區。福建發揮豐富僑資源優勢,大力推動“福茶”文化走向世界。

  今年5月,由省僑聯發起的“福茶驛站”正式授牌啟動,以“福茶”為紐帶,打造開展茶文化國際交流的公益性平臺,成為“以僑為橋”的實踐之一。截至目前,福建已授牌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安哥拉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25個僑社團和文化類場所作為首批“福茶驛站”,與國內17家茶企簽約作為合作單位。同時,福建充分發揮在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家設立的9家福建文化海外驛站和9家福建海外旅遊合作推廣中心優勢,大力開展“一杯茶、一座樓、一條路”國際營銷,講好福建的“茶故事”。

  6月29日,2022年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茶文化論壇在“中國白茶之鄉”寧德 福鼎市 舉行。論壇上,中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朱立業、英國福建社團聯合總會李光喜等8人,受聘為“福”文化及“福茶”海外宣傳員,接力講好福建茶文化的國際故事,增進福建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互鑑。

  近年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世界 媽祖 文化論壇等活動成功舉辦多屆,“福建聲音”不斷增強。福建還致力於搭建茶文化展示視窗、經貿合作平臺和文化交流橋樑,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

  互聯互通,壯開放之勢

  一片葉子,跨越千山萬水,讓中國茶融入了草原的奶,也融入了俄羅斯人的日常飲料之中。萬里茶道成為象徵中國對外開放的一條文化紐帶。

  長期以來,茶葉出口在福建農產品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拓展名優茶的種植和生產的同時,福建積極拓展國際銷售市場,現主要出口至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緬甸、日本、越南、美國、歐盟等國家或地區。2010—2020年,福建省茶葉出口貨值年均增長率高達20.4%,出口貨值佔全國茶葉出口的比重由8.5%提升至20.5%,茶葉出口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一片葉子的“出海”之旅,映襯出的是福建擴大開放的恢巨集氣象。

  2021年1月21日10時19分,首班武夷山“國際貨運班列”在武夷山陸地港鳴笛發車,從武夷山出發經新疆霍爾果斯抵達哈薩克阿拉木圖、烏茲別克塔什干等中亞港口;同年6月5日,載有閩北茶葉及相關貨物的首列“大紅袍號”列車順利開行,譜寫了萬里茶道的新篇章。武夷山中歐班列現已實現常態化執行,推動當地外向型經濟大步向前。

  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是新時代賦予福建的光榮使命。

  2018年12月,福建率先開行“絲路海運”,旨在打造開放合作、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航運物流生態圈。3年多來,“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單位已增加到200多家,86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相繼開行,聯通27個國家99個港口的航線網路初步構建。今年初,福建啟動建設“絲路海運”資訊化平臺,力爭通過匯聚“關-港-航-貿”等度資料資源,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解決方案。在“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實施背景下,萬里茶道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

被稱為中國茶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是什麼茶?

2006年6月,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春茶在穀雨後立夏前進行採摘,夏茶在夏至前採摘,秋茶則在立秋後採摘。採摘尤為講究,跟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別的先採集嫩芽的茶不同,武夷巖茶要求採摘的茶芽不要太嫩也不能太老,這點對最後成茶的質量非常有影響。每天的上午九點至下午兩點是最佳採摘時間,而且“雨天不採、烈日天不採、有露水的時候不採”。

工夫茶就是中國茶道嗎?為什麼潮州工夫茶能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的,工夫茶就是中國茶道;是因為潮州的工夫茶知名度非常的高,蘊含了我國茶文化中的非常多的元素,最負盛名,享譽中外,所以會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杭州西湖申遺成功有什麼科學原理嗎?

西湖申遺科學性反映在以下幾點:1、花錢合理(金)經過近十年西湖綜合整治,積累了功德,所謂,盡人事,聽天命。所以,一旦到了申遺迫近那幾年,杭州無需花什麼錢。2、專業精神(木)。西湖申遺工作組織過程很專業,有一份優秀文字,表述中可以打動評委心。團隊運作張弛有道,介入角色到位。3、人情味(水)。作為競爭性榮譽,申遺成敗最終落腳在人情味。中國五大連池退出,文字對人情人文描述著筆精彩,專家到訪時接待工作做足人情感染,特別是西湖文化景觀本身具有豐富人情積澱,使申遺會場情誼濃濃。成功申遺已然"盛情難卻"。杭州百姓積極參與審議活動,甚至一家老茶館太極茶道還把申遺宣傳做到國外。4、形象宣傳(火)。申遺宣傳到位和環境改善實實在在成果,給西湖申遺大大加分。5、歷史積澱(土)。西湖歷史文化積澱是申遺成功基礎。歷朝歷代為西湖留下印跡,積聚反映在文字中和媒體渲染中,儘管國外知名度並不高,卻依然令人不得不讚嘆和讚許。

重慶茶道的介紹

  中國是茶的故鄉,那重慶茶道的知識你們知道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重慶茶道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重慶茶道的介紹

  重慶其實是一個有很多歷史故事的城市,而茶文化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文化,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已經不是對比濃厚的程度那麼簡單,而應該是每一座城市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北京的大碗茶,南方的功夫茶,重慶的蓋碗茶,茶已經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且對身體有益,無論是心理還是科學上,茶對人體都是有益的,對於女生來說,茶可以減肥,烏龍茶去身體的脂肪,而原來網普洱茶則可以去血液裡面的脂肪,起到降脂排毒的作用,而重慶,你會看見很街頭茶館,便宜隨和,一張方桌,一把竹椅,再加一碗蓋碗茶,這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茶道的簡介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最高階的茶道服務由茗泉郵驛的運泉來為茶道提供原生態泉水的服務,這種服務近乎於奢侈,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講究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茶道的傳播歷史

  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禪師來中國交流,歸國時攜回茶籽試種;宋代的榮西禪師又從中國傳入茶籽種植。日本一些茶業繼承中國古代蒸青原理製作的碧綠溢翠的茶,別具風味。

  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以遠。

  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

  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後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十七世紀時傳至美洲。

  印度尼西亞於1684年開始傳入中國茶籽試種,以後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至19世紀後葉開始有明顯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速了茶的恢復與發展,並在國際市場居一席之地。

  十八世紀初,品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於相互饋贈的一種高階禮品。

  1780年印度於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傳入中國茶籽種植。至19世紀後葉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產、出口、消費大國。

  17世紀開始斯里蘭卡於從中國傳入茶籽試種,復於1780年試種,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所產紅茶質量優異,為世界茶創匯大國。

  1880年,中國出口至英國的茶葉多達145萬擔,佔中國茶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833年,在帝俄時代從中國傳入茶籽試種,1848年又從中國輸入茶籽種植於黑海岸。1893年聘請中國茶師劉峻周並帶領一批技術工人赴喬治亞傳授種茶、製茶技術。

  1888年土耳其從日本傳入茶籽試種,1937年又從喬治亞引入茶籽種植。土耳其的茶農在為茶樹剪枝。

  1903年肯亞首次從印度傳入茶種,1920年進入商業性開發種茶,規模經營則是1963年以後。

  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中國傳入茶籽種植於北部地區,並相繼擴種。以後旅居的日本與蘇聯僑民也闢建茶園。50年代以後茶園面積與產量不斷提高,成為南美主要的茶生產、出口國。

  20世紀20年代幾內亞共和國開始茶的試種。1962年中國派遣專家赴幾內亞考察與種茶,並幫助設計與建設規模為100公頃茶園的瑪桑達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製茶廠。

  1958年巴基斯坦開始試種茶,但未形成生產規模。1982年,中國派遣專家赴巴基斯坦共和國進行合作。

  20世紀50年代阿富汗共和國試種茶。1968年,應阿富汗邀請,中國派遣專家引入中國群體品種,成活率90%以上。

  1962年中國派遣茶專家赴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馬裡共和國,通過艱辛的引種實驗,取得了成功。1965年應該國總統的請求,中國分批派遣了茶農場專家幫察設計與建設附有的自流灌溉設施的錫加索茶農場和經過熱源改革具有國際水平的年產100噸的綠茶廠。此專案農業部認定為中國援助亞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區一百多個農業工程專案中最成功的三個專案之一。

  20世紀60年代玻利維亞共和國最初從祕魯引進茶種試種。70年代臺灣農業技術團赴玻考察設計與投資,開始規模種植茶園。1987年應玻請求,中國派遣茶專家赴玻,幫助建設200公頃的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製茶廠。

  1983年,中國向朝鮮民主共和國提供茶種試種,並在黃海南道臨近的西海岸的登巖裡成功種植。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種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20年代,經過千年滄桑,至今茶葉生產初具規模。

  中國茶葉已行銷世界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引種了中國的茶籽、茶樹,茶園面積247萬多公頃,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有飲茶習俗,飲茶人口20多億。中國的茶葉年產量達286多萬噸,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用於出口。

  茶葉誕生於中國。而今日世界各地都在飲用的茶葉是通過怎樣的圖徑傳播的呢?想了解“茶葉之路”一般人們是通過查閱各國的文獻,按年代和區域,繪製出一幅茶葉傳播之圖,來解明它的傳播之徑的。

  茶葉的發祥地位於中國的雲南省,但茶葉之路卻是通過廣東和福建這兩個城市傳播於世界的。當時,廣東一帶的人把茶念為“CHA”;而福建一帶的人又把茶念為“TE”。廣東的“CHA”經陸地傳到東歐;而福建的“TE”是經海路傳到西歐的。

  外國人都稱中國茶葉為CHINA TEE...中國人的始祖為女媧,中國女媧故里的女媧茶葉也被譽為"國茶"。

中日茶道之爭,在抹茶上我們已輸一分

之前談到日本茶道“申遺”的時候,主要講到的是茶道與茶文化的區別,而今天老劉帶著痛和大家聊聊抹茶。

▲Matcha

說到抹茶,我們總是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日本,“宇治抹茶”更是其代表,深入人們的生活飲食之中。無疑中日茶道之爭,在抹茶上我們已輸一分。

中日抹茶發展對比

然而,抹茶(Matcha)卻是源於我國,興起於隋唐,鼎盛於宋朝。中國古時稱作末茶,是將新鮮的綠茶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儲存。

▲宇治抹茶

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這種茶飲方式在當時非常流行。

曾有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作詩”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但抹茶在中國,工藝已經失傳。如今,反而在日本被髮揚光大。

▲中國歷史街頭抹茶

嚴格來說,覆蓋栽培茶葉鮮葉,未經揉捻而直接乾燥製成茶葉,經石磨碾磨後製成極細粉末。只有這樣的產品,才可被冠以「抹茶」的名字。其餘的,只能叫做「粉末茶」。

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湯」,使用的是末茶。其飲法是由宋代點茶道演化而來。只是宋代採用團茶,還需羅碾烹炙,而日本採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茶之湯」

目前頗有盛名的日本抹茶道,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後帶回日本,由村田珠光奠其基,經武野紹鷗發展,由千利休創立的。

抹茶道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中國開始流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

而明朝以來,中國開始流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傳統茶磨也隨之絕跡,這算的上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抹茶的定義

什麼是抹茶?是綠茶磨成的粉麼?真正的抹茶一定要用石磨來碾磨。即使現代工藝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是用機器牽引著來石磨。

石磨的優勢是可以將粉末磨得足夠細,同時在碾磨過程中,不會因發熱影響到抹茶的色澤與風味。

▲抹茶粉與綠茶粉區別

因此,抹茶講究慢工出細活。耗時用石磨來研磨的抹茶,註定不是很便宜的東西。

一般市面上,我們所遇到的十幾塊錢一大包「抹茶粉」,或幾塊錢一杯的「抹茶飲品」,都不是正宗的抹茶產品。

抹茶的挑選

很可惜,目前優質的抹茶基本來源於日本。這裡老劉教授一些簡單鑑別方式,幫助大家挑選抹茶產品:

▲看包裝

關於包裝,一般市面上大部分以次充好的產品都是綠茶粉,如果是日文包裝,上面會寫上「煎茶」的字樣。只有寫著「抹茶入傝」字樣的產品,才有抹茶成分。

日文包裝上,如果只印了「煎茶」、「玉露」之類的,裡面肯定沒有抹茶成分。細心的還可以研究成分表,看看有沒有其他綠茶粉末混參其中。

▲看顏色

關於顏色,正宗的抹茶粉顏色非常鮮豔翠綠。而普通綠茶粉會帶一點點暗黃,呈現出來的是墨綠色。

▲看細膩度

關於細膩程度,用石磨碾磨,細膩度足夠的抹茶粉,當你用手指輕輕沾一下,抹茶粉很容易粘膩到指腹上。這是普通的綠茶粉做不到的。

▲嘗口感

關於口感,純抹茶入口順滑,微甜清淡,沒有苦澀味;綠茶粉顆粒感明顯,會有茶的苦澀味道。

這是因為茶粉刷泡後的茶湯,抹茶粉是可以完全溶入其中。而綠茶粉顆粒大,茶粉易沉澱。

抹茶的飲用

在沏抹茶、飲用抹茶時,日本人非常講究,沏抹茶也有濃、薄之分,用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是沏薄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是濃茶。

茶筅在靈活的手腕的攪動下,不時地,有泡沫現在茶水錶面上,如果你動作嫻熟,一氣呵成,攪出的泡沫越多,茶沫與茶水能很好融合,那茶湯會更細膩,口感也更好。

▲抹茶道用具

真正的日本茶人,其沏茶的姿勢因長年累月的成百上千萬次的練習,在“形”中包含著心,富有內涵和美感,能夠生動展現出人的“氣”,凸顯出人的秉性,非常使人難忘,也使人感動。

喝抹茶時,要先喝兩口半,最後要出聲喝完,喝出聲,代表喝完的暗號,要一滴不剩喝完。

▲抹茶取用

剛喝抹茶時,會覺得味道有些苦澀,讓人不自覺地皺眉,但在不知不覺中,濃稠的茶香便能讓人驚覺美味的存在。

抹茶之所以讓日本人民念念不忘,推崇至極,它自身的優秀特質也功不可沒。抹茶外表養眼,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還具有消食解膩、減肥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

實驗證明,一碗抹茶裡的營養成分比30杯普通綠茶含有的營養成分都要多。

劉哥胡(壺)論

隨著抹茶在日本茶文化中的盛行,在日本出現了專門製作抹茶的工作坊,將抹茶的工藝精益求精併發揚光大。

抹茶不僅在日本得到了傳承,還得到了創新和普及,他們在眾多食品中加入了抹茶元素,使抹茶也成為了一種風尚。

?END?

本期關鍵詞:茶道之爭、茶文化

標籤: 茶道 申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z3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