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地表水採水單元由哪5部分組成

地表水採水單元由哪5部分組成

地表水採水單元由哪5部分組成

地表水採水單元由水泵、管路、地下水自行監測機構、供電、安裝結構組成。

配水部分有水樣預處理裝置、自動清洗裝置、輔助部分。

地表水是指陸地表面上動態水和靜態水的總稱,亦稱陸地水,包括各種液態的和固態的水體,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澤、冰川、冰蓋等。

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地表水由經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積而成,並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經由蒸發消逝,以及滲流至地下。

地表水的動態水量為河流徑流和冰川徑流,靜態水量則用各種水體的儲水量表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地表水採水單元由水泵、管路、地下水自行監測機構、供電、安裝結構組成。

配水部分有水樣預處理裝置、自動清洗裝置、輔助部分。

地表水是指陸地表面上動態水和靜態水的總稱,亦稱陸地水,包括各種液態的和固態的水體,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澤、冰川、冰蓋等。

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地表水由經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積而成,並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經由蒸發消逝,以及滲流至地下。

地表水的動態水量為河流徑流和冰川徑流,靜態水量則用各種水體的儲水量表示。

超純水為什麼要線上監測

水質線上監測系統是一套以自動分析儀器及儀表為核心,以防止水汙染和遠端監視控制實現全流域水環境綜合評價為最終目的,運用現代感測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分析軟體和通訊網路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線上自動監測體系。

該系統可對地表水的水環境質量及汙染趨勢進行線上檢測,為防止下游水質汙染迅速做出預警預報,及時追蹤汙染源。

岸基自動站水質線上監測系統是一套以自動分析儀器為核心,運用專用分析軟體和通訊網路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線上自動監測體系。可同時檢測溫度,電導率,溶解氧,pH,ORP,濁度,葉綠素,藍綠藻,fDOM等十多個水質引數,具有較佳現場使用效果。可對水質進行自動、連續監測,資料自動遠端傳輸,可隨時查詢所設站點資料。

利用水質線上監測系統,能夠及時準確地瞭解突發性水環境汙染事故的情況,快速得出汙染物的種類、濃度、汙染範圍和可能的危害,為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科學依據。

系統組成

系統由整合系統和多引數水質監測儀兩部分構成。

整合系統:

通常由下圖中幾個部分組成:採水單元、流通池、監測儀器、資料採集和系統控制單元、資料傳輸單元、溫控單元、電源供應和管理單元、流量測量儀器

各單元部分的主要用途如下:

採水單元:包括潛水泵、給排水管路和流通池。作用是把樣本水體定時採集到流通池供水質分析單元監測水質引數;

監測單元:以多引數水質監測儀為核心,同時監測水質常規五引數、葉綠素、藍綠藻、fDOM等引數;

資料採集、傳輸和控制單元:由國際頂級品牌數採器、DTU無線傳輸模組、遠端控制與資料傳輸軟體、資料處理軟體組成。該資料處理和傳輸單元可同時控制多引數水質監測儀、聲學多普勒流量計、水位計等監測儀表。並根據需要,選用包括GPRS無線通訊、GSM 資料、乙太網 、Wi-Fi、RS232或光纖等多種資料傳輸方式將同步資料實時傳輸到客戶終端。

供電單元:外部220V 交流電供電(含電源中斷器和瞬壓保護器)或採用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組供電。

溫控單元:箱體(隔熱材料及不鏽鋼制)加戶外工業空調,整體運輸和吊裝,並具有防盜裝置。

給水系統由哪幾部分工程專案組成?

(1)取水構築物:用以從選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

(2)水處理構築物:是將取水構築物的來水進行處理,以期符合使用者對水質的要求。

(3)泵站:用以將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抽取原水的一級泵站、輸送清水的二級泵站和設於管網中的增壓泵站等。

(4)輸水管渠和管網:輸水管渠是將原水送至水廠的管渠,管網則是將處理後的水送到給水區的全部管道。

(5)調節構築物:它包括各種型別的貯水構築物,例如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調節貯存和調節水量。高地水池和水塔兼有保證水壓的作用。

意義

可靠的城市給水系統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給水工程成為城市和工礦企業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必須保證以足夠的水量,合格的水質,充裕的水壓,來供應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其他用水。

不但滿足近期的需要,還要兼顧今後的發展。規模日漸龐大,管網結構也隨之複雜起來,給水系統優化排程與管理亟待提上議事日程。

給水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

由引入管、給水管道、給水附件、配水裝置、增壓與貯水裝置、計量儀表組成。各部分功能如下:

1、引入管:又稱進戶管,是從室外給水管網的接管點引至建築物內的管道。

2、給水管道:用於輸送和分配用水,即將引入管送來的給水輸送給建築物內各用水點的管道,包括水平幹管、給水立管和支管。

3、給水附件:管道系統中調節水量、水壓、控制水流方向、改善水質,以及關斷水流便於管道、儀表和裝置檢修的各類閥門和裝置。

4、配水裝置:生活、生產和消防給水系統管網的終端用水點上的裝置。

5、增壓與貯水裝置:包括升壓裝置和貯水裝置。

6、計量裝置:水錶,包括分戶水錶和總水錶。

給水分類

給水系統分類方式根據系統的性質,可分為:

一、按水源種類分為:地表水(江河,湖泊,蓄水庫,海洋等)和地下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泉水等)給水系統;

二、按供水方式分為:自流系統(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統(壓力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統;

三、按使用目的分為: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消防給水系統;

四、按服務物件分為:城市給水和工業給水系統,在工業給水中,又分為迴圈系統和複用系統。

意義

可靠的城市給水系統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 給水工程成為城市和工礦企業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必須保證以足夠的水量,合格的水質,充裕的水壓,來供應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其他用水,不但滿足近期的需要,還要兼顧今後的發展。規模日漸龐大,管網結構也隨之複雜起來,給水系統優化排程與管理亟待提上議事日程。

建築給水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1)引入管。自室外給水管網引人建築物的給水管段稱為引入管,也稱進戶管。

(2)水錶節點。安裝在引入管上的水錶及其前後設定的閥門和洩水裝置總稱為水錶節點。其中,水錶用來計量建築用水量,常採用流速式水錶;水錶前後安裝的閥門用於水錶檢修和更換時關閉管道,洩水裝置用於水錶檢修時放空管網。為保證水錶計量準確,需要水流平穩地流經水錶,所以在水錶安裝時其前後應有符合產品標準規定的一段直線管段。寒冷地區為防止水錶凍裂,可將水錶井設在有采暖的房間內。

(3)給水管道。給水管道系統是構成水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水平幹管、立管和支管等組成,多采用鋼管和鑄鐵管,也可採用兼有鋼管和塑料管優點的鋼塑複合管,以及以鋁合金為骨架、管道內外壁均為聚乙烯的鋁塑複合管等。

(4)配水裝置和用水裝置。配水裝置包括各類衛生器具和用水裝置的配水龍頭,用水裝置則主要包括生產、生活及消防等用水裝置。

(5)控制附件。主要指管道系統中調節水量、水壓,控制水流方向以及便於管道、儀表和裝置檢修的各類閥件。常用的閥門有截止閥、閘閥、蝶閥、止回閥、液位控制閥、安全閥等。

(6)增壓和儲水裝置。當市政給水管網壓力不足,不能滿足建築物的正常用水要求,或建築對安全供水要求較高時,需在給水系統中設定水泵、氣壓給水裝置、水箱與蓄水池等增壓和儲水裝置。

擴充套件資料:

給水系統的分類

建築給水系統按用途可分為生活給水系統、生產給水系統和消防給水系統三類。

(1)生活給水系統。主要供給人們飲用、盥洗、洗滌、烹飪等生活用水,其水質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質標準和衛生標準。

(2)生產給水系統。主要供給生產裝置冷卻、原料和產品的洗滌,以及各類產品製造過程中所需的生產用水。生產用水應根據工藝要求提供所需的水質、水量和水壓。

(3)消防給水系統。主要供給各類消防裝置滅火用水,對水質要求不高,但必須按照建築防火規範保證供給足夠的水量和水壓。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建築給水系統

水資源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水資源概述是自然界各種形態(氣態、液態或固態)的天然水。供評價的水資源是指可供人類利用的水資源,即具有一定的數量和可用的質量,並在某一地點能夠長期滿足某種用途的水資源。

地球表層的水有大氣中的水汽和水滴,海洋、湖泊、水庫、河流、土壤、含水層和生物體中的液態水,冰川、積雪和永久凍土中的固態水,岩石中的結晶水。人類大量利用的是大氣降水、河流水、湖泊和水庫水、土壤水和地下淡水。地球上水的儲量很大,但絕大部分是鹹水。儲存在海洋及其他水體中的鹹水和地下礦化水佔全球水總儲量的97.47%;而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最密切,可資利用的淡水卻只佔全球水總儲量的0.77%。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海水可用於養殖及航運,或引至陸地用作冷卻用水。海水淡化後,也可供生產或生活使用,但成本較貴,尚不能大量被利用。

什麼是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陸地表面上動態水和靜態水的總稱,亦稱“陸地水”,包括各種液態的和固態的水體,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澤、冰川、冰蓋等。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2019年5月7日,生態環境部公佈了一季度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名單,通報了一季度全國水環境質量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賦存於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狹義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飽和含水層中的水。在國家標準《水文地質術語》(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

國外學者認為地下水的定義有三種:一是指與地表水有顯著區別的所有埋藏在地下水的水,特指含水層中飽水帶的那部分水;二是向下流動或滲透,使土壤和岩石飽和,並補給泉和井的水;三是在地下的岩石空洞裡、在組成地殼物質的空隙中儲存的水

什麼是地表水功能區劃?

依據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分為五類:

Ⅰ類: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

Ⅲ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

Ⅳ類: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擴充套件資料:

目的和意義:

水功能區劃的目的是依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結合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社會需求,科學合理地在相應水域劃定具有特定功能、滿足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要求並能夠發揮最佳效益的區域(即水功能區);確定各水域的主導功能及功能順序,制定水域功能不遭破壞的水資源保護目標;通過各功能區水資源保護目標的實現,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因此,水功能區劃是全面貫徹《水法》、加強水資源保護的重要舉措,是水資源保護措施實施和監督管理的依據,對實現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水功能區劃_百度百科

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準

Standards of classification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 15218—94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4-09-24釋出;1995-08-01實施。

1 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1.1 本標準規定了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的原則以及類別和級別的名稱、定義、劃分條件、用途和代號。

1.2 本標準適用於地下水資源各個勘查階段,是各個勘查階段設計書編制、工作部署 、地下水資源量計算、報告編寫的重要依據,也是地下水資源量審批、統計;水源地立項、設計,制定地下水開採計劃、規劃的重要依據。

2 引用標準

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 8170 數值修約規則

GB 13908 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規範總則

BGJ 27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範

3 總則

3.1 為了適應地下水資源勘查設計、報告編寫、審批、統計,水源地立項、設計,國民經濟計劃、規劃以及水資源開採分配等方面對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的需要,特制定本標準。

3.2 制定本分類分級的原則是:根據地下水資源的特點,同時考慮我國目前地下水開採技術經濟及環境方面的可行性;不同級別地下水資源用途的差異性;與勘查階段和工程設計階段的對應性;與其他礦產資源分類分級的一致性;實際應用的可操作性;與我國過去分類分級的繼承性;與國際分類分級的可比性。

3.3 根據我國當前開採地下水的技術經濟條件和現行法規的規定,並考慮遠景發展的需要與可能,將地下水資源分為兩類:能利用的地下水資源和尚難利用的地下水資源。

允許開採資源與能利用的地下水資源是同義詞。允許開採量是允許開採資源量的簡稱

3.4 根據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允許開採量劃分為5級,分別用大寫的英文 A,B,C,D,E 5個字元代表;尚難利用的資源可分為3級,分別用英文字元Cd,Dd,Ed代表。

其中,A,B,C,Cd屬探明資源量,D,Dd屬推斷資源量,E,Ed屬預測資源量。

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如表1所示。

表1 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表

3.5 地下水資源的級別與勘查階段基本對應。

水源地擴建勘探報告,主要提交允許開採量,也可提交部分B級允許開採量。

水源地勘探報告,主要提交B級允許開採量,也可提交部分、C級允許開採量。

水源地詳查報告或區域水文地質詳查報告,主要提交C級允許開採量,也可提交部分D級允許開採量及Cd,Dd級尚難利用的地下水資源量。

水源地普查報告或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可以提交不同類別的D,E級地下水資源量。

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可以提交不同類別的E級地下水資源量。

區域地下水資源評價報告,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彙總和提交A,B,C,D,E各種級別的地下水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

3.6 允許開採量是各種勘查和評價報告的主要成果。供水資源分配、水源地建設立項、設計和制定國民經濟計劃利用的A,B,C級地下水允許開採量及其勘查、評價報告,應依法進行審批。

3.7 在同一個水文地質單元內,如包含幾個具有水力聯絡或補給關係的水源地,則各個水源地允許開採量之和,不得大於該單元的允許開採量。

3.8 區域地下水資源評價,根據經濟建設和需要和地下水勘查、開發利用程度的提高,可每5~10年開展一次。各種類別和級別的地下水資源量,以最後審批的為準。

3.9 地下水允許開採量和資源量的單位以萬m3/d、億m3/a 計。泉水(包括地下暗河,下同)允許開採量和資源量的單位也可以用m3/s計。

3.10 根據原始測試資料的精度,計算的水文地質引數及地下水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修約成3位或2位有效位數。

4 地下水資源分類

4.1 地下水資源劃分為允許開採資源和尚難利用的資源兩類。

4.2 允許開採資源是具有現實經濟意義的地下水資源。即通過技術經濟合理的取水構築物,在整個開採期內出水量不會減少,動水位不超過設計要求,水質和水溫變化在允許範圍內,不影響已建水源地正常開採,不發生危害性的環境地質問題並符合現行法規規定的前提下,從水文地質單元或水源地範圍內能夠取得的地下水資源。

4.3 尚難利用的資源是具有潛在經濟意義的地下水資源。指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在一個地區開採地下水,將在技術、經濟、環境或法規方面出現難以克服的問題和,目前難以得用的地下水資源。

這些問題有:地下水的補給資源和儲存資源有限,在整個開採期出水量得不到保證;宜井區或水源地位置偏遠,輸水工程耗資過大;含水層埋藏過深,施工水井工程耗資過高;含水層導水性極不均勻,施工水井的成功率過低;地下水水位埋藏過深,提水困難或不經濟;含水層的導水性過差,單井的出水量過小;地下水的水質或水溫不符合要求;新建水源地將對原有水源地採水量或泉水流量產生過大的削減;地下水開採後,將會產生危害性的環境地質問題;建設取水構築物,在地質或法規方面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問題或等。

存在上述一個或一個以上問題的C,D,E級地下水資源量,即屬Cd,Dd,Ed級尚難利用的資源量。

5 地下水資源量分級

5.1 地下水資源量的分級,應按以下4 項內容進行分析和確定:勘查階段;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地下水資源量研究程度;開採技術經濟條件研究程度。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決定了地下水資源量的級別及應用範圍。

5.2 允許開採量:

5.2.1 勘查階段:允許開採量是水源地擴建勘探報告提交的主要允許開採量,水源地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1萬或1:2.5萬。允許開採量也是經多年開採驗證的地下水允許開採量。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或經濟區地下水資源評價報告,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依據實際需要確定。

5.2.2 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在水源地勘查和3年以上連續開採及水位、開採量、水質動態觀測的基礎上,對水均衡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或勘探試驗工作。

直接引用泉水水源的水源地(簡稱泉源水源地),在查明補給、徑流、排洩條件的基礎上,應掌握歷年開採量以及30年以上降水觀測資料和15年以上泉水流量和水質觀測資料。

區域地下水資源評價工作,宜以水文地質單元為基礎,充分蒐集分析已有的氣象、水文、水文地質資料,採用計量方法實測地下水的開採量,研究掌握3年以上地下水連續開採量和動態變化資料。

5.2.3 允許開採量研究程度:根據分散及集中開採水源地連續3年以上開採和動態觀測資料,宜以水文地質單元為基礎對地下水允許開採量進行系統的多年均衡計算、相關分析和評價,進一步修正完善地下水滲流場的數學模型。在水質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還應建立地下水溶質濃度場的數學模型。

對於泉源水源地,則應根據連續15年以上泉水流量觀測資料,進行頻譜及頻率分析計算,建立泉水流量與多年降水量有關的迴歸方程或數學表示式,計算不同保證率的允許開採量及其誤差。

在水文地質條件難以查明或尚未查明的條件下,連續開採5年以上,動態趨於穩定,採用計量統計的實際開採量,可達到允許開採量的精度要求。

5.2.4 開採技術經濟條件研究程度:根據分散及集中開採水源地或泉源水源地多年開採的實踐以及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對開採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必要時佈置適當的勘探工作,提出水源地改造、擴建、調整開採佈局、保護環境和合理開採地下水資源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圈定水源地的衛生保護區。對地下水開採的經濟條件作出評價。

5.2.5 應用範圍:

a)可以作為國民經濟年度計劃開採分配和管理的依據。

b)可以作為水源地合理開採以及改建、擴建工程設計的依據。

5.3 B級允許開採量:

5.3.1 勘查階段:B級允許開採量是水源地勘探報告提交的主要允許開採量,水源地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1萬或1:2.5萬。

5.3.2 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對通過詳查或已經選定的水源地,進一步佈置一些勘探工程和水文地質試驗。開展1年以上地下水動態觀測。針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查明水源地的水文地質和邊界條件,宜建立包括完整水文地質單元的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對地下水開採現狀進行了詳細調查和統計分析工作。在水文地質條件複雜且需水量接近允許開採量的條件下,應進行大流量長時間的群井開採試驗,以驗證對邊界條件的認識和引數的可靠程度。

對於泉源水源地,應查明它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掌握歷年開採量並進行10年以上的水量、水質動態觀測工作。如果具有30年以上的降水觀測資料、具有連續枯水年份泉水流量觀測資料或是歷史特枯流量資料,則泉水觀測系列可以適當減短。

5.3.3 允許開採量研究程度:在查明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洩和邊界條件的基礎上,採用帶觀測孔的單孔抽水試驗、地下水動態觀測、野外和實驗室測試等方法,計算地下水流場範圍內不同分割槽的水文地質引數。根據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建立均衡法、數值法等求解的地下水數學模型。宜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適當的方法,結合不同的開採方案和枯水年組合系列,對水源地的允許開採量進行計算和對比,預測地下水開採期間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質可能出現的變化。在水質可能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宜建立地下水溶質濃度場的數學模型。根據多年降水量的變化和含水層的調蓄能力,按要求的保證率,評價水源地的允許開採量。

對於泉源水源地,應根據泉水多年流量觀測及訪問資料,進行頻率分析,計算不同保證率的允許開採量。還可根據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泉水流量觀測資料,進行多元迴歸和系統理論分析計算,建立泉水流量與多年降水量有關的迴歸方程和數學表示式,預報泉水的允許開採量,評價預報可能出現的誤差。

在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或需水量明顯小於允許開採量的情況下,前者枯水期,後者平水期,群井或單井抽水試驗的穩定出水量,可以達到B級允許開採量的精度要求。

5.3.4 開採技術經濟條件研究程度;通過模擬試算等方法,提出並論證水源地最優的開採方案。預測由於長期開採地下水,水源地影響範圍內可能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及其出現的地段和嚴重程度。論證該水源地長期開採對附近水源地、泉水及地表水體的影響。根據鑽探及抽水試驗資料,確定泉源水源地建立泉室或井採的方案。圈定水源地的衛生保護區。對地下水或泉水開採的經濟條件作出評價。

5.3.5 應用範圍:

可以作為水源地及其主體工程建設設計的依據。

5.4 C級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

5.4.1 勘查階段:C級允許開採量是水源地詳查報告或區域水文地質詳查報告提交的主要資源量,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般分別為1:2.5萬和1:5萬。

5.4.2 水文地質研究程度:通過水文地質測繪、物探、單孔抽水試驗、帶觀測孔的單孔抽水試驗、水質分析、包括枯水期半年以上地下水動態觀測等工作,基本查明主要含水層的空間分佈、水力聯絡、導水性、水質特徵、邊界條件。基本掌握了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現狀、規劃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了解。

泉源水源地,應初步查明它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掌握歷年開採量並開展3年以上的水量、水質動態觀測工作。如果有30年以上降水觀測資料、具有連續枯水年份泉水流量觀測資料或是歷史特枯流量資料,則泉水觀測系列可以適當減短。

5.4.3 允許開採量及尚難利用的資源量研究程度:在基本查明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洩和邊界條件的基礎上,採用帶觀測孔的單孔抽水試驗、地下水動態觀測和實驗室測試等資料,計算水文地質引數。選擇均衡法、解析法、數值法等一種或一種以上適當的方法,結合開採方案,對水源地的允許開採量及尚難利用的資源量進行初步的計算。

對於泉源水源地,則應根據它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通過數理統計的方法,找出降水量與泉水流量之間的關係,初步確定泉水的允許開採量或尚難利用的資源量。

在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或是需水量明顯小於允許開採量的情況下,考慮了補給資源、儲存資源和允許誤差問題,根據群井或單井抽水試驗出水量與降深關係曲線適當外推的出水量,可以達到C級允許開採量的精度要求。

5.4.4 開採技術經濟條件研究程度:根據水文地質條件、鑽探和帶觀測孔的單孔抽水試驗結果,對井深、井徑、井數、水泵及井的排列等提出建議。對開採地下水可能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進行論證和評價。在經過詳查的幾個水源地當中,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和用水的需要,確定出值得進一步勘探的水源地。根據鑽探、抽水試驗或物探資料,提出泉源水源地建立泉室或井採的初步方案。初步圈定水源地的衛生保護區。對地下水或泉水開採的經濟條件作出初步評價。

5.4.5 應用範圍:

a)可以作為城鎮、廠礦供水總體規劃或縣級農牧業地下水分散開發利用的依據;

b)可以作為水源地及其主體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c)可以作為編制水源地勘探設計書的依據;

d)在水文地質條件十分複雜,經過勘探不能確定B級允許開採量的情況下,C級地下水允許開採量可以作為試採的依據;

e)在需水量明顯小於允許開採量的情況下,C級地下水允許開採量也可以作為水源地建設設計的依據。

5.5 D級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

5.5.1 勘查階段:D級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是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或水源地普查報告提交的主要資源量,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般分別為1:20萬及1:5萬。

5.5.2 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在蒐集已有的氣象、水文、區域地質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水文地質或地質、水文地質綜合測繪,初步查明區內主要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分佈規律、富水程度、水質型別、動態規律,圈出宜井區。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利開採地段,進行物探和個別的單孔抽水試驗工作。

對可以作為水源地的泉水,初步分析其補給、徑流、排洩條件,訪問其開採情況及動態變化,取得1年以上豐、枯水季節流量觀測和水質分析資料。

5.5.3 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研究程度:在初步查明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洩條件的基礎上,採用物探、單孔抽水試驗取得的資料和引數,選用均衡法、解析法等適當的計算方法,對區域或水源地的資源量進行概略計算。

對於泉源水源地,則應根據它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多年氣象觀測資料、流量動態訪問資料和1年以上豐、枯季節流量觀測結果,確定泉水的允許開採量。

5.5.4 開採技術經濟條件研究程度:根據區域和水源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物探和單孔抽水試驗結果,對地下水開採的技術經濟條件和開採地下水可能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作出初步的評價。

5.5.5 應用範圍:

a)可以作為省、市、自治區和地、市一級制定農業區劃或水利建設、工業佈局等規劃的依據;

b)可以作為編制區域水文地質詳查或水源地詳查設計的依據;

c)可以作為水源地及其主體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5.6 E級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

5.6.1 勘查階段:E級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是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提交的主要資源量,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50萬。

5.6.2 水文地質研究程度:根據現有的區域自然地理、區域地質和少量的民井資料,利用已有的地質圖和航衛片,進行一些的路線調查,對區域的地下水埋藏條件、含水層的分佈和導水性有一個概略的推斷,圈出宜井區或富水地段。其主要含水層未經管井或鑽孔揭示。

可以作為水源地的泉水,具有1次或1次以上的實測流量和水質分析資料。

5.6.3 允許開採量和尚難利用的資源量研究程度:利用經驗引數,根據多年的氣象、水文資料,結合地質、地貌條件,採用均衡法、比擬法等簡易的方法,對區域和宜井區的地下水資源量進行概略的估算。

5.6.4 開採技術經濟條件研究程度:根據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對地下水開採的技術經濟條件和開採地下水可能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作出概略的評價。

5.6.5 應用範圍:

a)可以作為全國或大區遠景規劃、農業區劃的依據;

b)可以作為編寫區域水文地質普查或水源地普查設計的依據。

附錄A

本標準要求嚴格程度用詞的說明

(補充件)

對本標準條文中要求嚴格程度的用詞,作如下說明,以便在執行中區別對待。

A.1 表示很嚴格,沒有選擇的餘地,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

反而詞采用“嚴禁”。

A.2 表示嚴格,在一般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

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A.3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或“可”;

反面詞采用“不宜”。

附錄B

國內外地下水及礦產資源量分級對比表

(參考件)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檔案及規範解讀

附錄C

不同級別地下水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

(參考件)

根據地下水資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參照不同級別礦產資源量的允許誤差,不同級別地下水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可以參考如下:

C.1 地下水允許開採量的誤差,其含義是:自然或預期狀態下經過驗證的實際允許開採量與提交批准的允許開採量之差與提交批准的允許開採量的比值。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檔案及規範解讀

C.2 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為±10%;

B級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為±20%;

C級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為±35%;

D級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為±50%;

E級允許開採量的允許誤差不作限定。

C.3 計算水源地允許開採量誤差時,只計算各含水層允許開採量總的誤差,不分別計算各含水層允許開採量的誤差;對各含水層水位降深的誤差也不作限定。

C.4 穩定程度不同的泉水,根據不同系列長度的流量與降水量觀測資料,求出了不同保證程度的迴歸方程及其誤差範圍後,可參考C2規定的誤差範圍確定該泉水允許開採量的級別。

附錄D

地下水資源勘查工作類別、階段及報告名稱

(參考件)

D.1 地下水資源勘查工作可以分為3類:

1)區域水文地質勘查:以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和規律為主,以圈定水源地範圍和確定允許開採量為輔,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2)水源地勘查:是地下水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質勘查的簡稱,以查明水源地開採條件和確定允許開採量為主。

3)區域地下水資源評價:以一個水文地質單元、自然單位或行政單元為單位,在充分蒐集分析前人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開採量的調查和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的分析計算,提出這一地區不同類別和級別的地下水資源量和合理開採方案。

D.2 區域水文地質勘查可分為3個階段:

1)區域水文地質調查;

2)區域水文地質普查;

3)區域水文地質詳查。

D.3 水源地勘查可分為4個階段:

1)水源地普查;

2)水源地詳查;

3)水源地勘探;

4)水源地擴建勘探。

D.4 地下水資源勘查工作一般應按階段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勘查階段可以簡化與合併,簡化與合併後提出的地下水允許開採量應滿足其中高階段的精度要求。在區域水文地質調查或普查研究程度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開展水源地調查工作。

D.5 地下水資源勘查報告的名稱:在地下水資源勘查類別和階段前面增加位置(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水源地(以地名命名)或地區名稱,後面增加“報告”2字。例如:河北省太行山北段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報告;山西省太原市上蘭村水源地勘探報告;北京市地下水資源評價報告。

附錄E

本標準的有關名詞術語

(參考件)

E.1 地下水資源 groundwater resources

埋藏於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質等可為當前或未來的技術經濟條件開發利用,具有現實或潛在的經濟意義。地下水資源具有流動和可恢復的特點,它是一種礦產資源,也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資源由補給資源和儲存資源構成。

E.2 水文地質單元 hydrogeological unit

具有統一邊界和補給、徑流、排洩條件的地下水系統。

E.3 地下水水源地 groundwater well field

簡稱水源地。對城鎮或工農業供水具有價值的已集中開採和可能集中開採地下水資源的地段。

E.4 宜井區 suitable field for construction water well

適於建井開採地下水資源的地區,所建井群或單井具有城鎮或工農業供水的價值。水源地位於宜井區內,它的範圍小於宜井區的範圍。

E.5 允許開採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A

即實際的(actual)允許開採量。

E.6 B級允許開採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B

即確定的(measured)允許開採量。

E.7 C級允許開採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C

即概略的(probable)允許開採量。

E.8 D級允許開採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D

即可能的(possible)允許開採量。

E.9 E級允許開採量 allowable withdrawal of grade E

即潛在的(latent)允許開採量。

E.10 初步可行性研究 prefeasibility study

從技術經濟方面初步論證工程可行性的研究報告,是工程專案建議書的主要附件。

E.11 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叢技術經濟方面論證工程可行性的研究報告,是工程設計任務書的主要附件。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辦公室歸口。

本標準由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錢學溥、賓德智、韓再生、吳明。

地下水系統的組成

地下水系統是某一範圍內含水巖系中的地下水體與其外部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迴圈和資訊傳遞而形成的統一整體。該系統內,地下含水巖系內的地下水體具有統一的水力聯絡,與外界環境共同組成物質-資訊系統。

地下水系統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可從區域尺度上理解,也可從地下水賦存介質型別上理解。地下水圈是最大的地下水系統,它與植被生態系統、地表水系統(河、湖、海洋)、大氣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絡,共同架構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系統。見圖5-1。太陽能和重力勢是系統間進行物質-資訊交換的原動力。水通過系統間的不斷轉化得以淨化、再生,使水資源得到持續利用。系統間的水迴圈乃是維持生命繁衍、人類社會發展必要的前提。賦存在含水巖系中的水體,只要具有統一的水力聯絡,無論尺度大小,它與周圍環境的組合,都可稱為地下水系統。任何一個地下水系統,不論是簡單還是複雜,都是由地下含水系統和地下水流動系統兩部分組成。

圖5-1 地下水系統與其他系統之間的水迴圈關係圖

地下水含水系統是指由隔水或相對隔水岩層圈閉的,具有統一水力聯絡的含水巖系。這意味著,含水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對外界的激勵做出響應,因此,可作為而統一的水均衡單元,用於研究水量、鹽量和熱量均衡(王大純等,1995)。任何一個含水系統都可能包含不同級次的子系統。

賦存在孔隙介質、裂隙介質和岩溶介質中的水,因介質性質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滲透運動特徵。按介質型別可分為孔隙含水系統、裂隙含水系統和岩溶含水系統。

地下水流動系統是指由源到匯的流面群構成的,具有統一時空演變的地下水體(王大純等,1995)。用從源到匯的等勢面和流面群來刻畫和描述流動系統的特徵。由於流面是零通量面,常作為流動系統的邊界。含水系統和流動系統分別從地下水賦存和運移的整體性來刻畫地下水系統的基本特徵(王大純等,1995)。

地球上的水體包括哪些類別

地球上的水體包括海洋、冰川、常年積雪、江、河、溪流、湖泊、水庫、池塘、沼澤以及埋在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汽。水體不僅包括水,還包括水中溶解物質、懸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水體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相對穩定的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

標籤: 採水 地表水 單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lkm2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