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霸州由來

霸州由來

霸州由來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得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

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民國二年改州為縣,歷經宋、遼、金、元、明、清和民國,已逾千年。

霸州市位於冀中平原北部,京、津、保城市三角地帶的中心,東鄰天津、武清,西鄰雄縣,南鄰文安,北與固安、永清和安次區接壤。

處於北緯39.06,東經116.24, 幅員面積784平方公里,位於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三角地帶中心,屬環京津、環渤海城市群。

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得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

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來自直隸州降為散州,民國二年改州為縣,歷經宋、遼、金、元、明、清和民國,已逾千年。

霸州市位於冀中平原北部套概美探孩,京、津、保城市三角地帶的中心,東鄰天津、武清,西鄰雄縣,南鄰文安,北與固安、永清和來自安次區接壤。

處於北緯39.06,東經116.24,幅員面積7按行額工84平方公里,位時德微良於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三角地帶中心,屬環京津、環渤信光海城市群。

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得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

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民國二年改州為縣,歷來自經宋、遼、金、元、明、清和民國,已逾千年。

霸州市位於冀中平原北部,京、津、保城市三角地帶的中心,東鄰天津、武清,西鄰雄縣,南鄰文安,北與固安、永清和安次區接壤。

處於北緯3來自9.06,東經11心末德6.24,幅員面積784平方公里,位於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三角地帶中心,屬目環京津、環渤海城市足絕群。

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2: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得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

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民國二年改來自州為縣,歷經宋、遼、金、元、明、清和民國,已逾千年利取。

霸州市位於冀中平原北部,京、津、保城來自市三角地帶的中心,東鄰天津、武清,西鄰雄縣,南鄰文安,北與固安、永清和安次區接壤。

處於北緯39.06,東經116.24, 幅呢員面積784平方公里,位於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三角地帶中心,屬環京津、環渤海城相機帶沙市群。

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

霸州名字的由來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得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二年改州為縣,歷經宋、遼、金、元、明、清和,已逾千年。

大事記

後周顯得六年,遼應歷九年(959)

四月,周世宗乘舟自滄州督師北伐,遼守將終廷暉投降,收復益津關。五月以益津關置霸州,命韓令坤為霸州督部署,率兵駐守,並詔發民夫,築霸州城。五月,收復淤口關,今霸州信安鎮。

宋在益津關築城,遼命南京(今北京)劉壽高勳、統軍使崔庭勳進兵擾。

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980年)

十月,遼景宗至南京(今北京),督師攻宋。

太平興國六年、遼乾亨三年(981年)

以霸州淤口寨為破掠軍。割霸州、文、達3縣屬之。

端拱元年、遼統合六年(988年)

十月,遼敗宋軍於益津關。

端拱二年、遼統合七年(989)年

宋沿拒馬河界內,東南700餘里,特置戍長司巡警。

淳化四年、遼統合十一年(993)

二月,民婦王氏,為反對浩繁的差役和捐稅,以宗教為號召,率眾起義,遼廷震驚,下令,王氏被殺方告平息。

宋廷詔六宅使何承矩等,督戍兵丁1.8萬人,屯田、防禦。

淳化五年,遼統和十二年(994年)

州民李在宥,年133歲,遼廷賜錦袍、銀帶,月給羊酒,並免除他一家的徭役。

鹹平四年、遼統和十九年(1001年)

十一月,宋兵處淤口關、益津關,遼迎擊,宋兵敗退。

景德元年、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

十一月,宋遣曹利用赴遼請和,議定以白溝河為界。

景德三年、遼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

宋改破虜軍為信安軍。

景佑二年、遼清寧三年(1057年)

雄、霸二州大水。

熙寧元年、遼鹹雍四年(1068年)

秋,大水淹沒莊稼,沖毀房屋,漂溺災民。

政和三年、遼天慶三年(1113年)

宋徽宗賜霸州名永清郡

天會四年(1126年)

高彪在隨宗望伐宋,破宋於霸州。

大定七年(1167年)

金降信安軍為縣,隸屬於霸州。

貞佑元年(1213年)

元史天澤取霸州、文安、大成20餘城,遼中都戒嚴。

貞佑三年(1215年)

金御史中丞李英,運糧大名以救中都,遇蒙古軍於霸州,大敗。所運量秣盡失。

興定元年(1217年)

夏,元察罕破金監軍瓜爾佳於霸州。

元光元年(1222年)

信安改為鎮安府

蒙古

中統元年(1260年)

以鎮安府為信安鎮,入霸州。

七月,張榮實從世祖難症,多立功,名為水軍萬戶,兼領霸州民戶主水軍將吏。

中統三年(1262年)

三月,調本衛軍2000人,於永清、益津等處,立屯開墾。屯田1310頃65畝。

至元十五年(1278年)

九月,以各省軍人備侍衛者,於霸州、保定、涿州慌閒土地上屯田。

至元十八年(1281年)

調雲南軍人3000名,於涿州、霸州、保定、定興立屯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大地震,民死傷甚多。

至正六年(1346年)

平地水深3尺,居民被水淹

至正十九年(1359年)

飛蝗蔽天,落地食禾稼野草俱盡,溝墜盡平,平民大飢,人相食。

至正二十年(1360年)

紅巾軍圍信安。

正德四年(1509年)

劉六(劉寵)劉七(劉辰)在霸州發動農民起義,明廷詔兵部侍郎陸完,擊敗起義武裝於霸州。七年,劉六復攻霸州,陷大城,又被陸完擊退。

正德六年(1511年)

春,地震,一夜10餘次。

正德十二年(1517年)

水淹莊稼,民大飢,疫病流行。

嘉靖二年(1523年)

大風晝如夜。

嘉靖十年(1531年)

大水險毀城垣。

嘉靖十五年(1546年)

地震,聲如雷。秋,大水。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雨七晝夜,河水氾濫,沖毀田舍。

萬曆十年(1582年)

大頭瘟疫流行,死者十之四五。

萬曆二十年(1592年)

莊稼受蟲災,葉被吃光,又大水成災。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

大水。

崇禎十五年(1642年)

清兵陷霸州。

順治五年(1648年)

清廷進剿霸州反清武裝。

順治六年(1649年)

水鄉反清武裝蜂起,被。

康熙十年(1671年)

春汗,秋澇,免田租。

康熙十一年(1672年)

春水,夏蟲災,免田租。

康熙十三年(1674年)

清王室圈佔本州土地2248頃,稱為“旗地”。佃民向王府交租,不再給國家納糧。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巡撫于成龍奉命開築永定河

雍正三年(1725年)

怡親王尊旨,改永定河入海道,水流通暢,民享樂利。

雍正四年(1726年)

怡親王開挑忙牛河,長200餘里,自此奔突患息,野潦有歸。

雍正七年(1729年)

州判陳起唐捐資修築下六工堤,長40裡。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大水,冬雪深五六尺。

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

大旱,秋,大雨成災。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淫雨連綿,莊稼受害。

咸豐三年(1853年)

太平軍進抵靜海縣獨流鎮,霸州城戒嚴。

咸豐六年(1856年)

夏旱,蝗蟲為害,秋大水成災。

咸豐七年(1857年)

災民大飢,州發放賑濟,翌年,疫病流行。

同治六年(1867年)

天旱,六月二十七得雨,七月十五日大水。

連續遭災,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時有災民聚眾起義,人稱“馬賊”

同治十年(1871年)

五月淫雨10晝夜,六月淫雨9晝夜, 七月復淫雨8晝夜,平地水深數尺。

八月二十一日卯刻地震。

同治十一年(1872年)

大水,蝗蟲為害。

光緒元年(1875年)

六月永定河決口,水注城南一帶,淤泥1尺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五月四日,義和團齊集善來營,怒殺教民數家,棄屍於河。

同日,義和團2000餘人,圍攻高莊村教堂,並將教堂焚燬。

八月十日,官府奉密令圍剿,先後殺害團首10餘人。

二十一日下午德軍侵入州城。

九月法軍進駐桑園村。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河北霸州的歷史起源

霸州市地處河北省冀中平原東部,是省轄縣級市(由廊坊市代管,是河北省首批擴權縣市之一),位於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屬環京津、環渤海城市群。

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

宋人稱:“此固三關之鎖鑰,實則冀中之機樞”,史有“帝闕下臨通萬國,行人至此望燕山”的記載。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

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二年改州為縣,歷經宋、遼、金、元、明、清和,已逾千年。

大事記 後周顯德六年,遼應歷九年(959) 四月,周世宗乘舟自滄州督師北伐,遼守將終廷暉投降,收復益津關。

五月以益津關置霸州,命韓令坤為霸州督部署,率兵駐守,並詔發民夫,築霸州城。

五月,收復淤口關,今霸州信安鎮。

宋在益津關築城,遼命南京(今北京)劉壽高勳、統軍使崔庭勳進兵擾。

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980年) 十月,遼景宗至南京(今北京),督師攻宋。

太平興國六年、遼乾亨三年(981年) 以霸州淤口寨為破掠軍。

割霸州、文、達3縣屬之。

端拱元年、遼統合六年(988年) 十月,遼敗宋軍於益津關。

端拱二年、遼統合七年(989)年 宋沿拒馬河界內,東南700餘里,特置戍長司巡警。

淳化四年、遼統合十一年(993) 二月,民婦王氏,為反對浩繁的差役和捐稅,以宗教為號召,率眾起義,遼廷震驚,下令,王氏被殺方告平息。

宋廷詔六宅使何承矩等,督戍兵丁1.8萬人,屯田、防禦。

淳化五年,遼統和十二年(994年) 州民李在宥,年133歲,遼廷賜錦袍、銀帶,月給羊酒,並免除他一家的徭役。

鹹平四年、遼統和十九年(1001年) 十一月,宋兵處淤口關、益津關,遼迎擊,宋兵敗退。

景德元年、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 十一月,宋遣曹利用赴遼請和,議定以白溝河為界。

景德三年、遼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 宋改破虜軍為信安軍。

景祐二年、遼清寧三年(1057年) 雄、霸二州大水。

熙寧元年、遼鹹雍四年(1068年) 秋,大水淹沒莊稼,沖毀房屋,漂溺災民。

政和三年、遼天慶三年(1113年) 宋徽宗賜霸州名永清郡 金 天會四年(1126年) 高彪在隨宗望伐宋,破宋於霸州。

大定七年(1167年) 金降信安軍為縣,隸屬於霸州。

貞祐元年(1213年) 元史天澤取霸州、文安、大成20餘城,遼中都 *** 。

貞祐三年(1215年) 金御史中丞李英,運糧大名以救中都,遇蒙古軍於霸州,大敗。

所運量秣盡失。

興定元年(1217年) 夏,元察罕破金監軍瓜爾佳於霸州。

元光元年(1222年) 信安改為鎮安府 蒙古 中統元年(1260年) 以鎮安府為信安鎮,入霸州。

七月,張榮實從世祖難症,多立功,名為水軍萬戶,兼領霸州民戶主水軍將吏。

中統三年(1262年) 三月,調本衛軍2000人,於永清、益津等處,立屯開墾。

屯田1310頃65畝。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 九月,以各省軍人備侍衛者,於霸州、保定、涿州慌閒土地上屯田。

至元十八年(1281年) 調雲南軍人3000名,於涿州、霸州、保定、定興立屯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大地震,民死傷甚多。

至正六年(1346年) 平地水深3尺,居民被水淹 至正十九年(1359年) 飛蝗蔽天,落地食禾稼野草俱盡,溝墜盡平,平民大飢,人相食。

至正二十年(1360年) 紅巾軍圍信安。

明 正德四年(1509年) 劉六(劉寵)劉七(劉辰)在霸州發動農民起義,明廷詔兵部侍郎陸完,擊敗起義武裝於霸州。

七年,劉六復攻霸州,陷大城,又被陸完擊退。

正德六年(1511年) 春,地震,一夜10餘次。

正德十二年(1517年) 水淹莊稼,民大飢,疫病流行。

嘉靖二年(1523年) 大風晝如夜。

嘉靖十年(1531年) 大水險毀城垣。

嘉靖十五年(1546年) 地震,聲如雷。

秋,大水。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雨七晝夜,河水氾濫,沖毀田舍。

萬曆十年(1582年) 大頭瘟疫流行,死者十之四五。

萬曆二十年(1592年) 莊稼受蟲災,葉被吃光,又大水成災。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 大水。

崇禎十五年(1642年) 清兵陷霸州。

清 順治五年(1648年) 清廷進剿霸州反清武裝。

順治六年(1649年) 水鄉反清武裝蜂起,被。

康熙十年(1671年) 春旱,秋澇,免田租。

康熙十一年(1672年) 春水,夏蟲災,免田租。

康熙十三年(1674年) 清王室圈佔本州土地2248頃,稱為“旗地”。

佃民向王府交租,不再給國家納糧。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巡撫于成龍奉命開築永定河 雍正三年(1725年) 怡親王尊旨,改永定河入海道,水流通暢,民享樂利。

雍正四年(1726年) 怡親王開挑忙牛河,長200餘里,自此奔突患息,野潦有歸。

雍正七年(1729年) 州判陳起唐捐資修築下六工堤,長40裡。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大水,冬雪深五六尺。

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 大旱,秋,大雨成災。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淫雨連綿,莊稼受害。

咸豐三年(1853年) 太平軍進抵靜海縣獨流鎮,霸州城 *** 。

咸豐六年(1856年) 夏旱,蝗蟲為害,秋大水成災。

咸豐七年(1857年) 災民大飢,州發放賑濟,翌年,疫病流行。

同治六年(1867年) 天旱,六月二十七得雨,七月十五日大水。

連續遭災,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時有災民聚眾起義,人稱“馬賊” 同治十年(1871年) 五月淫雨10晝夜,六月淫雨9晝夜, 七月復淫雨8晝夜,平地水深數尺。

八月二十一日卯刻地震。

同治十一年(1872年) 大水,蝗蟲為害。

光緒元年(1875年) 六月永定河決口,水注城南一帶,淤泥1尺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五月四日,義和團齊集善來營,怒殺教民數家,棄屍於河。

同日,義和團2000餘人,圍攻高莊村教堂,並將教堂焚燬。

八月十日,官府奉密令圍剿,先後殺害團首10餘人。

二十一日下午德軍侵入州城。

九月法軍進駐桑園村。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河北霸州的歷史起源

霸州市地處河北省冀中平原東部,是省轄縣級市(由廊坊市代管,是河北省首批擴權縣市之一),位於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屬環京津、環渤海城市群。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宋人稱:“此固三關之鎖鑰,實則冀中之機樞”,史有“帝闕下臨通萬國,行人至此望燕山”的記載。 霸州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因是益津關口故稱霸州。三國時稱霸城,清雍正六年霸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二年改州為縣,歷經宋、遼、金、元、明、清和,已逾千年。 大事記 後周顯德六年,遼應歷九年(959) 四月,周世宗乘舟自滄州督師北伐,遼守將終廷暉投降,收復益津關。五月以益津關置霸州,命韓令坤為霸州督部署,率兵駐守,並詔發民夫,築霸州城。五月,收復淤口關,今霸州信安鎮。 宋在益津關築城,遼命南京(今北京)劉壽高勳、統軍使崔庭勳進兵擾。 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980年) 十月,遼景宗至南京(今北京),督師攻宋。 太平興國六年、遼乾亨三年(981年) 以霸州淤口寨為破掠軍。割霸州、文、達3縣屬之。 端拱元年、遼統合六年(988年) 十月,遼敗宋軍於益津關。 端拱二年、遼統合七年(989)年 宋沿拒馬河界內,東南700餘里,特置戍長司巡警。 淳化四年、遼統合十一年(993) 二月,民婦王氏,為反對浩繁的差役和捐稅,以宗教為號召,率眾起義,遼廷震驚,下令,王氏被殺方告平息。 宋廷詔六宅使何承矩等,督戍兵丁1.8萬人,屯田、防禦。 淳化五年,遼統和十二年(994年) 州民李在宥,年133歲,遼廷賜錦袍、銀帶,月給羊酒,並免除他一家的徭役。 鹹平四年、遼統和十九年(1001年) 十一月,宋兵處淤口關、益津關,遼迎擊,宋兵敗退。 景德元年、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 十一月,宋遣曹利用赴遼請和,議定以白溝河為界。 景德三年、遼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 宋改破虜軍為信安軍。 景祐二年、遼清寧三年(1057年) 雄、霸二州大水。 熙寧元年、遼鹹雍四年(1068年) 秋,大水淹沒莊稼,沖毀房屋,漂溺災民。 政和三年、遼天慶三年(1113年) 宋徽宗賜霸州名永清郡 金 天會四年(1126年) 高彪在隨宗望伐宋,破宋於霸州。 大定七年(1167年) 金降信安軍為縣,隸屬於霸州。 貞祐元年(1213年) 元史天澤取霸州、文安、大成20餘城,遼中都戒嚴。 貞祐三年(1215年) 金御史中丞李英,運糧大名以救中都,遇蒙古軍於霸州,大敗。所運量秣盡失。 興定元年(1217年) 夏,元察罕破金監軍瓜爾佳於霸州。 元光元年(1222年) 信安改為鎮安府 蒙古 中統元年(1260年) 以鎮安府為信安鎮,入霸州。 七月,張榮實從世祖難症,多立功,名為水軍萬戶,兼領霸州民戶主水軍將吏。 中統三年(1262年) 三月,調本衛軍2000人,於永清、益津等處,立屯開墾。屯田1310頃65畝。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 九月,以各省軍人備侍衛者,於霸州、保定、涿州慌閒土地上屯田。 至元十八年(1281年) 調雲南軍人3000名,於涿州、霸州、保定、定興立屯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大地震,民死傷甚多。 至正六年(1346年) 平地水深3尺,居民被水淹 至正十九年(1359年) 飛蝗蔽天,落地食禾稼野草俱盡,溝墜盡平,平民大飢,人相食。 至正二十年(1360年) 紅巾軍圍信安。 明 正德四年(1509年) 劉六(劉寵)劉七(劉辰)在霸州發動農民起義,明廷詔兵部侍郎陸完,擊敗起義武裝於霸州。七年,劉六復攻霸州,陷大城,又被陸完擊退。 正德六年(1511年) 春,地震,一夜10餘次。 正德十二年(1517年) 水淹莊稼,民大飢,疫病流行。 嘉靖二年(1523年) 大風晝如夜。 嘉靖十年(1531年) 大水險毀城垣。 嘉靖十五年(1546年) 地震,聲如雷。秋,大水。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雨七晝夜,河水氾濫,沖毀田舍。 萬曆十年(1582年) 大頭瘟疫流行,死者十之四五。 萬曆二十年(1592年) 莊稼受蟲災,葉被吃光,又大水成災。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 大水。 崇禎十五年(1642年) 清兵陷霸州。 清 順治五年(1648年) 清廷進剿霸州反清武裝。 順治六年(1649年) 水鄉反清武裝蜂起,被。 康熙十年(1671年) 春旱,秋澇,免田租。 康熙十一年(1672年) 春水,夏蟲災,免田租。 康熙十三年(1674年) 清王室圈佔本州土地2248頃,稱為“旗地”。佃民向王府交租,不再給國家納糧。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巡撫于成龍奉命開築永定河 雍正三年(1725年) 怡親王尊旨,改永定河入海道,水流通暢,民享樂利。 雍正四年(1726年) 怡親王開挑忙牛河,長200餘里,自此奔突患息,野潦有歸。 雍正七年(1729年) 州判陳起唐捐資修築下六工堤,長40裡。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大水,冬雪深五六尺。 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 大旱,秋,大雨成災。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淫雨連綿,莊稼受害。 咸豐三年(1853年) 太平軍進抵靜海縣獨流鎮,霸州城戒嚴。 咸豐六年(1856年) 夏旱,蝗蟲為害,秋大水成災。 咸豐七年(1857年) 災民大飢,州發放賑濟,翌年,疫病流行。 同治六年(1867年) 天旱,六月二十七得雨,七月十五日大水。 連續遭災,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時有災民聚眾起義,人稱“馬賊” 同治十年(1871年) 五月淫雨10晝夜,六月淫雨9晝夜, 七月復淫雨8晝夜,平地水深數尺。 八月二十一日卯刻地震。 同治十一年(1872年) 大水,蝗蟲為害。 光緒元年(1875年) 六月永定河決口,水注城南一帶,淤泥1尺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五月四日,義和團齊集善來營,怒殺教民數家,棄屍於河。 同日,義和團2000餘人,圍攻高莊村教堂,並將教堂焚燬。 八月十日,官府奉密令圍剿,先後殺害團首10餘人。 二十一日下午德軍侵入州城。 九月法軍進駐桑園村。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霸字的由來

1,為黃帝第九代孫籛謬之後代裔孫,是正宗的姬姓後代,源出錢鏐出使中原進貢之途的霸州(今河北霸州)。由於霸州地處古益津,北依燕京、東牽渤海,西攬太行,“帝闕下臨通萬國,行人至此望燕山”,當時以“晴波遙映、菡萏飄香”的水鄉風情享譽遐邇,錢鏐在霸州設定了由王族親信負責的貢品中轉運輸站,世襲罔替,其後人漸以地名為姓氏,稱霸氏。

2,源於古羌族,出自党項族西夏王朝同盟部落史委部的後代,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霸州東亭河的歷史由來

開鑿於清朝雍正年間。霸州市是廊坊市代管的縣級市,河北省首批擴權縣市之一,地處河北省冀中平原東部,位於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屬環京津、環渤海城市群。

霸州雙甜怎麼來的

霸州雙甜由來如下。

1、以前都是霸州海潤俱樂部的,後來叫做霸州雙甜。

2、都是東北人,後來叫做霸州雙甜。

保定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石三角地帶的中心,京廣鐵路穿過市區。西依太行山脈,東為冀中平原,北控三關,南通九省,被稱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門”。保定市是河北省轄市,現轄3區(新市、北市、南市)4市(涿州、定州、安國、高碑店)18縣(滿城、清苑、淶水、定興、容城、安新、蠡縣、博野、阜平、唐縣、淶源、易縣、雄縣、徐水、高陽、望都、曲陽、順平)。

保定的由來,與戰事有關。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約燕、齊滅中山。燕趙重新劃定疆域,現保定市區的地域範圍劃歸燕國,以南為趙國地。據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記載,燕昭王曾於今保定城東五里建廣養城,俗稱空城,為放牧戰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趙北之稱。由上可見,保定最初出現城鎮,就是為保衛燕國安全所設的戰備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趙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縣境,清苑又為宋朝的北部邊塞重地,所以宋朝於清苑縣置保塞軍,取保衛邊塞之意。做為政區名稱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現。又因燕昭王所築黃金臺位於保定地區境內,亦稱金臺頓。保塞軍和清苑縣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縣改名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治所在保塞縣。}

1127年,北宋滅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稱保州,又名金臺驛。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保州曾轄清苑、滿城、遂城三縣。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變為一片廢墟。1217年,金將張柔投降蒙古軍,駐滿城。1227年,蒙古軍兵馬都元帥張柔率軍由滿城移駐保州,畫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為“燕南一大都會”。此為現保定築城之始,當時已有一定規模。1239年,元朝改順天軍為順天路,寓“順應天命”之意,保州為路治。因為保州為元代大都的南大門,1275年順天路改為保定路,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轄清苑、滿城、唐縣、慶都(今望都)、行唐、曲陽、新安、博野、易州(含易縣、淶水、定興)、祁州(含蒲陰、深澤、束鹿)、雄州(含歸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陽)、遂州(今遂城)、安肅州(今徐水)、完州(今順平縣)等州縣。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為保定府,又稱金臺郡,因保定城位於保定府河之陽,故又有保陽郡之稱。此為保定設府之始,轄3州17縣。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始為直隸省省會。直隸省轄順天(今北京)、永平(治盧龍)、保定、正定、河間、順德(治邢臺)、廣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署,轄區增口北道宣化府、熱河廳承德州、張家口廳。1748年,直隸總督署下屬轄區達11府(123縣)六州(含17縣)三廳(張家口、獨石口、多倫諾爾)。清代,保定市為省、府、縣官府所駐地。

1912年,直隸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今保定城仍為保定府和清苑縣二級官府駐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為省會。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佔領,河北省遂成為。1946年6月14日,河北省由北平遷至保定。由於當時保定四周各縣基本解放,因而河北省於1947年10月10日開始由保定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轄一、二、三、四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在保定市宣告成立,決定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及保定專署駐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往石家莊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委員會。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委員會改為保定市。1983年11月15日,經批准,保定市又升格為河北省轄市。

保定是一座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春秋戰國時期,保定為燕、晉、中山、齊、趙等國角逐的戰場。戰國後期,中山國滅亡後,燕趙重新劃分疆界,今保定市區重新歸屬燕國,成為燕國南部的邊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國石”,俗稱“保定府的大裂瓜”,即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為軍事重鎮,是宋遼之際。石敬塘割讓燕雲16州,泰州、清苑成為後晉北部的邊沿城市。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復幽燕作為一大戰略目標,對河北軍事防禦十分重視。960年清苑縣置保塞軍,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隨之,清苑縣改為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與雄州(今雄縣)、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為北邊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東北的軍事防線。宋朝常在此屯兵駐將,把保州做為北部邊防要塞。宋朝著名將領呼延贊、楊嗣等曾駐保州。1000年,抗遼名將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1003年升為保州防禦使,鑿河渠為障,防敵騎入侵。遼帝隆緒同其母蕭氏傾巢南犯,宋守將魏能、石普敗其先鋒。敵再趨保州,楊延昭固守並設伏出奇兵,敵軍敗潰,延昭獲其將,函首以獻。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鎮之後,直趨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嚴密,易守難攻,金兵為避免在保州消耗過多實力,繞過保州直趨宋都東京(今開封)。1127年,金兵破開封,俘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乘勢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軍陷涿、易等州後,乘勢襲保州。由於保州防禦堅固,連攻數日不破。於是蒙古軍改變戰術,填城壕,造雲梯,竭力強攻。由於蒙古軍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價,於是焚屠三日,保州變為一片廢墟。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對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僉降燕王。此後,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奪取政權的主要軍事基地。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複名大寧都司,移駐保定,轄前、後、中、左、右五衛和紫荊關、茂山衛,其常駐保定的軍馬約數萬,成為保衛北京的專門駐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為京畿重地。清廷對保定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視,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都在保定駐蹕。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林鳳祥、李開芳北上,出臨洺關,由趙州、晉州、藁城等地東趨深州。京師震動,清急命僧格林沁統禁兵進駐保定,以守門戶。L4>j.

1912年,直隸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今保定城仍為保定府和清苑縣二級官府駐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為省會。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軍佔領,河北省遂成為。1946年6月14日,河北省由北平遷至保定。由於當時保定四周各縣基本解放,因而河北省於1947年10月10日開始由保定遷回北平。rq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轄一、二、三、四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在保定市宣告成立,決定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及保定專署駐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往石家莊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委員會。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委員會改為保定市。1983年11月15日,經批准,保定市又升格為河北省轄市。

保定是一座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春秋戰國時期,保定為燕、晉、中山、齊、趙等國角逐的戰場。戰國後期,中山國滅亡後,燕趙重新劃分疆界,今保定市區重新歸屬燕國,成為燕國南部的邊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國石”,俗稱“保定府的大裂瓜”,即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石。|%x1C

保定第一次做為軍事重鎮,是宋遼之際。石敬塘割讓燕雲16州,泰州、清苑成為後晉北部的邊沿城市。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復幽燕作為一大戰略目標,對河北軍事防禦十分重視。960年清苑縣置保塞軍,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隨之,清苑縣改為保塞縣,並將滿城南境劃入保塞縣,以加強保州勢力。保州與雄州(今雄縣)、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為北邊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東北的軍事防線。宋朝常在此屯兵駐將,把保州做為北部邊防要塞。宋朝著名將領呼延贊、楊嗣等曾駐保州。1000年,抗遼名將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1003年升為保州防禦使,鑿河渠為障,防敵騎入侵。遼帝隆緒同其母蕭氏傾巢南犯,宋守將魏能、石普敗其先鋒。敵再趨保州,楊延昭固守並設伏出奇兵,敵軍敗潰,延昭獲其將,函首以獻。>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鎮之後,直趨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嚴密,易守難攻,金兵為避免在保州消耗過多實力,繞過保州直趨宋都東京(今開封)。1127年,金兵破開封,俘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乘勢攻破保州。Vm

1213年,蒙古軍陷涿、易等州後,乘勢襲保州。由於保州防禦堅固,連攻數日不破。於是蒙古軍改變戰術,填城壕,造雲梯,竭力強攻。由於蒙古軍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價,於是焚屠三日,保州變為一片廢墟。#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對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僉降燕王。此後,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奪取政權的主要軍事基地。1403年,朱棣稱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複名大寧都司,移駐保定,轄前、後、中、左、右五衛和紫荊關、茂山衛,其常駐保定的軍馬約數萬,成為保衛北京的專門駐兵之地。u4

清代,保定仍為京畿重地。清廷對保定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視,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都在保定駐蹕。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林鳳祥、李開芳北上,出臨洺關,由趙州、晉州、藁城等地東趨深州。京師震動,清急命僧格林沁統禁兵進駐保定,以守門戶。

在歷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學生城”之稱。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學,即“州學”。明清兩代,保定的儒學教育一直比較發達,三所官學(府學、衛學、縣學)同時並立於一城之內,達幾百年之久。另有社學26所、義學30所。還有金臺書院、上谷書院和蓮池書院等教育機構。清對蓮池書院十分重視,乾隆皇帝曾六次來此視察,並親筆題詩,勉勵學生。光緒年間,書院大盛。我國曆史上最末一名狀元劉春霖就是蓮池書院的學生。

清末,“停辦科舉以廣學校”。保定推廣新學,首先是從軍事學校開始的。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訓練新軍,先後建立將弁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身)、陸軍速成學堂、參謀學堂、測繪學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學校十餘所。同時,保定府立中學堂、直隸女子學堂、直隸第二師範學堂、清苑中學、育德中學等等中等學校也大量出現。故保定當時有“學生城”之稱。1917年,育德中學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李維漢、李富春等為第一班學員。1918年,劉少奇等入校為第二班學員。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許多高階軍事指揮官,是從保定軍事學校培養的,如我黨著名軍事將領葉挺,辛亥骨幹李濟深,寧都起義領袖趙博生、董振堂。的許多高階軍政首腦,如蔣介石、張群、白崇禧、陳誠等,還有北洋軍閥吳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或保定軍校的學生。

清朝乾隆年間,河北霸州市辛店村有一個王姓武功將軍 有誰曉得他與霸州市辛店村的“黑虎將軍”府有什麼關係

這位武功將軍是一位清朝乾隆年間的武進士,名字叫王國士,曾經做過南陽鎮總兵等職位。王國士是劉挺“劉大刀”的直系嫡孫,我姓劉,河北省霸州市霸州鎮劉村的,劉挺“劉大刀”也是我的祖先。

河北省霸州市霸州鎮劉村和擺渡口村的一些老年人知道辛店村“黑府”名稱的由來!祖宗劉挺“劉大刀”戰死疆場幾十年後,清軍入關佔領中原,但是漢人反對異族的統治,清廷的政權並不穩固,清廷為了穩定天下,要買人心,對於抗清陣亡的明末將領進行死後追封!給予功名。

清廷賜封祖宗劉挺“劉大刀”為“黑虎將軍”,贈與官印一枚、龍頭柺杖一根、一塊匾額等物,但是當清朝來到我們劉村時,劉村當時已經沒有“劉大刀”的直系後裔了。於是說明辛店村的“外王”是劉挺“劉大刀”的直系後裔,於是清朝來到辛店村找到“外王”,當時的辛店村的“外王”承認了自己是劉挺“劉大刀”的直系後裔!因此,劉挺“劉大刀”的子孫最早居住的府邸就被稱為“黑虎將軍”府,簡稱“黑府”!

辛店的王姓本家說過,龍頭柺杖和匾額在四清前還保留著,後來中遺失。辛店村“外王”有很多人見過這些文物的。祖宗抗倭名將劉挺“劉大刀”使用的120斤重的鑌鐵大刀也在辛店村,過去在霸州辛店村武術會上經常抬出來壓陣:刀柄有鵝蛋粗細,刀背有一寸多厚,刀柄也是鐵的,有一丈多長,120斤重,要兩個小夥子抬出來,沒有人能輪轉起來;還有一柄80斤重的大刀,據說是黑府的黑大爺使用的。

我聽我們村老人說過,霸州劉村、擺渡口、紙房頭和辛店的王姓是一個家族,是一家人,都是祖宗抗倭名將劉挺“劉大刀”的後裔!

河北省霸州市的劉村、擺渡口村、紙房頭村的劉姓和辛店村“外王”都是一家子!

辛店村“外王”是我們祖宗抗倭名將劉挺“劉大刀”的直系後裔!

劉村、擺渡口村、紙房頭村的劉姓是抗倭名將劉挺“劉大刀”的旁系後裔!

四個村子的老人們都知道是一家子……

廊坊名詞解釋

廊坊

河北省廊坊市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總面積6429平方千米。總人口391萬人(2004年)。市駐安次區。郵編:065000。程式碼:131000。區號:0316。拼音:Langfang Shi。

十八世紀初廊坊還是一個偏僻小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鐵路建成通車,並在此設站,之後才漸成集鎮。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軍首領西摩爾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奧八國聯軍沿京山鐵路北侵,義和團奮起迎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城區面積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及東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當時城區面積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條街道(4條主街與4條背街),全部為土路,且較狹窄,全長不足3000米。城區僅有房屋3000餘間,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設鎮,隸屬安次縣。1950年安次縣遷駐廊坊。1958年全國農村以社代鄉,廊坊鎮遂併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復廊坊鎮建制。1969年天津地區委員會遷址廊坊。

1975年,將廊坊公社劃歸廊坊鎮。1982年3月1日經批准廊坊鎮改為廊坊市(地轄),1983年安次縣併入廊坊市。1989年4月經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區改稱廊坊市(省轄),原廊坊市改為安次區。

行政區劃

2005年,廊坊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即安次區、廣陽區、三河市、霸州市、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大廠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 面積6330平方千米,人口391萬人(2004年)。

安次區 面積59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駐南門外大街。

廣陽區 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駐北門外大街。

霸州市 面積784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065700。

三河市 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065200。

固安縣 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政編碼065500。縣駐固安鎮。

永清縣 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政編碼065600。縣駐永清鎮。

香河縣 面積458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政編碼065400。縣駐淑陽鎮。

大城縣 面積91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900。縣駐平舒鎮。

文安縣 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800。縣駐文安鎮。

大廠回族自治縣 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政編碼065300。自治縣駐大廠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資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東方大學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投資興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位於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用8年時間建成一個佔地近2萬畝,78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可容納15萬學生,5萬教職工的現代化大學城。其一期工程佔地近2千畝,於2000年9月交付使用。2001年9月開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大學城提供辦學基礎設施,如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目前,與大學城投資方簽約合作辦學的高校有27所,近4萬學生學習生活在東方大學城(以下簡稱大學城)。

東方大學城佔地2萬畝,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10年內要完成包括教學樓、科研實驗樓、現代圖書館、運動中心、教師公寓以及幼教、國小、中學、醫療、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780萬平方米,最終形成一個可容納15萬名學生和5萬名員工的教育園區。一期工程現已完成57萬平方米的建築。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第25中學已入駐,近萬名學生和教職工已開始在這裡學習、生活和工作。

東方大學城是由企業投資、支援、市場運作、產業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東方大學城不僅是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學城、產業城、生態城、旅遊城。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處,於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開始建設,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區,其中包括美國天河集團、德國魯爾集團、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集團、澳大利亞BHP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國涉及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初步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生物製藥為主的五大主導產業。被原特區辦列為向海外客商重點推薦和重點聯絡的九個開發區之一。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1989年4月,經批准為省轄地級市,現轄廣陽、安次兩個區,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90個鄉鎮3222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據戶籍統計,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91.6萬人。市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萬。

安次區轄2個街道、4個鎮、4個鄉:銀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鎮、碼頭鎮、葛漁城鎮、東沽港鎮、楊稅務鄉、仇莊鄉、調河頭鄉、北史家務鄉。共有27個居委會、284個行政村。

廣陽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南尖塔鎮、萬莊鎮、九州鎮、北旺鄉。

霸州市轄6個鎮、6個鄉:霸州鎮、南孟鎮、信安鎮、堂二里鎮、煎茶鋪鎮、勝芳鎮、岔河集鄉、康仙莊鄉、東楊莊鄉、王莊子鄉、東段鄉、楊芬港鄉。

三河市轄10個鎮:洵陽鎮、李旗莊鎮、楊莊鎮、皇莊鎮、新集鎮、段甲嶺鎮、黃土莊鎮、高樓鎮、齊心莊鎮、燕郊鎮。

固安縣轄5個鎮、4個鄉:固安鎮、宮村鎮、柳泉鎮、牛駝鎮、馬莊鎮、東灣鄉、彭村鄉、渠溝鄉、禮讓店鄉。

永清縣轄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永清鎮、韓村鎮、後奕鎮、別古莊鎮、裡瀾城鎮、管家務回族鄉、曹家務鄉、龍虎莊鄉、劉街鄉、三聖口鄉。

香河縣轄7個鎮、2個鄉:淑陽鎮、蔣辛屯鎮、渠口鎮、安頭屯鎮、安平鎮、劉宋鎮、五百戶鎮、錢旺鄉、鉗屯鄉。

大城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莊鎮、權村鎮、裡坦鎮、北位鄉、大廣安鄉、臧屯鄉。

文安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莊鎮、灘裡鎮、史各莊鎮、趙各莊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大廠回族自治縣轄2個鎮、3個鄉:大廠鎮、夏墊鎮、祁各莊鄉、邵府鄉、陳府鄉。

參考資料:http://bk.baidu.com/view/14861.htm

褚河港的來歷

來歷如下:

明初,有一條自西北流向東南的河流,名褚河。初有何、李、楊、王、史、於六姓人家在兩岸立村居住,又因商船經常在此地停泊裝卸貨物,遂成為一個小碼頭,故人稱為褚河港。

1969年,龍捲風突襲褚河港,褚河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災難過後,國家又派來專業施工隊,為村民重建了家園,才有瞭如今的褚河港。期間在霸州褚河港西村,有兩位老人憑藉記憶,畫出了龍捲風前的褚河港地圖。

標籤: 由來 霸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lo1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