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冼星海生平介紹 冼星海生平簡介

冼星海生平介紹 冼星海生平簡介

1、冼星海生平簡介:冼星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愛音樂,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參加業餘樂隊。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託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鬥性的群眾歌曲,併為進步影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遊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型別的聲樂作品。這些作品中他嫻熟的運用了節奏技巧,表現出堅決果斷,慷慨激昂的情緒,歌曲隨影片響徹大河上下。之後,又寫出影片《夜半歌聲》(1937)中的“熱血”、“夜半歌聲”、“黃河之戀”,這幾首抒情插曲,顯示了他獨具一格的作曲風格。抗戰爆發後,寫出抗戰戲劇《保衛盧溝橋》的主題曲,並且隨演出劇團,赴各地進行巡迴演出,走到哪裡寫到哪裡,創作了近四百多首歌曲,每到一處都響徹著他創作的救亡歌曲。

冼星海生平簡介 冼星海生平介紹

2、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在途中應賀孟斧之邀為影片《風雪太行山》譜曲。到達延安後,他一邊教學,一邊創作。寫出《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歌劇《軍民進行曲》,《黃河大合唱》以深刻的主題,獨特的藝術特徵,成為他的一部傑作,在中國音樂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1939年又為紀錄片《延安八路軍》創作樂曲,以後赴蘇聯創作了《民族解放交響曲》、《神聖之戰交響曲》。在蘇聯期間,因積勞成疾,於1945年逝世。 他的代表作有:大合唱《黃河》、《生產》、《九·一八》等,交響曲《民族解放》和《神聖之戰》,交響組曲《滿江紅》等,管絃樂《中國狂想曲》,以及獨唱曲、獨奏曲等數十首。是繼聶耳之後,以更廣泛的題材和體裁,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對全國抗日軍民起了巨大鼓舞作用。著作有:《論中國的民族音樂形式》、《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等。

標籤: 冼星海 生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wne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