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實字的真正含義

實字的真正含義

實字的真正含義

實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讀作shí,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實”字本義是富裕,家裡有許多財物,由此引申為名詞,指財富;作動詞用,指充滿。一說,“實”的本義是充滿、沒有空隙,由滿引申為財富,又引申指財富。後引申為種子、果實,再引申作動詞用,指結出果實。“實”又引申為事實。還指實在、真實,用作形容詞。虛化作副詞時,表示確實、的確之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實"的意思是什麼?

實,本義為形容詞,會意字,從宀,從貫.宀,房屋.貫,貨物,以貨物充於屋下.本義是,財物糧食充足,富有.

引申義是真實,誠實,堅實.

又作名詞,意為果實,事實,實情,結果,效果,誠實的人.

又作副詞,意為真正地,確實,實在,如實,終於,實際上.

還可作動詞,意為充滿,充實,填塞,實踐,實行,察實,核實.

實 字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1.充滿:~心。充~。虛~。

2.符合客觀情況,真,真誠:~話。~惠。~際(真實情況)。~踐(實行;履行)。~體。~情。~施。~數。~事求是。名~相符。

3.植物結的果:果~。開花結~。

4.富足:殷~。富~。

文言文實

1. 在古文中實是什麼意思

實〈形〉 實〈名〉 實〈副〉 實〈形〉 1. (會意。

從宀,從貫。宀,房屋。

貫,貨物,以貨物充於屋下。本義:財物糧食充足,富有) 2. 同本義[prosperous;well-to-do;well-off] 實,富也。

——《說文》 實,滿也,塞也。——《小爾雅》 實,榮也。

——《墨子經上》 有者為實,故凡中質充滿皆曰實。——《素問·調經論》 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

——《孟子·梁惠王下》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 漢· 賈誼《論積貯疏》 公家虛而大臣實。

——《韓非子·亡徵》 3. 又如:殷實;實核(種子);實谷(子粒飽滿的穀類作物) 4. 真實;誠實 [true;dependable;honest] 實,誠也。——《廣雅》 夫圖畫,非母之實身也。

——《論衡·亂龍》 虛則知實之情。——《韓非子·主道》 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

——清· 林覺民《與妻書》 5. 又如:實充(老實);實受(忠厚老實);實業(實際業績);實跡(真實的證據,事實);實拍(實在的);實丕丕(實呸呸、實坯坯。都指實實在在);實志(真實的心願);實理(真實的道理);實音(確實的訊息);實戶(實際戶數);實支(實際支出);實年(實際年齡);實務(實際事物);實福(實際的幸福);實禍(實際的禍害) 6. 廣大 [extensive;vast]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詩·小雅·節南山》 7. 堅實;堅強 [solid;firm]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虛實》 8. 又如:實落(結實;實實在在);實拍拍(形容硬、結實);實祕祕(嚴嚴實實);實癖癖(硬鼓鼓);實堅(堅定) 實〈名〉 1. [wealth] 聚斂積實。

——《左傳·文公十八年》 令尹問蓄聚積實。——《國語·楚語》 好實無厭。

——《禮記·哀公問》 恥費強實。——《禮記·表記》 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

——《國語·晉語》 庭實設。——《儀禮·聘禮》。

注:“乘馬。” 庭實,貢獻之物也。

——《後漢書·班彪傳》注 其君子尊仁畏義,恥費輕實。——《禮記·表記》 2. 又如:積實(積累財富) 3. 果實;種子 [fruit] 草木之實。

——《禮記·祭統》。注:“菱芡榛慄之屬。”

實函斯活。——《詩·周頌·載芟》。

箋:“種子也。” 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

——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用實者成實時採。——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又如:結實 5. 實際,事實 [reality;fact] 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資治通鑑》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宋· 蘇洵《權書·六國論》 6. 又如:實情 7. 物資,器物 [material] 在軍無日不討軍事而申儆之。

——《左傳》 8. 結果,效果 [effect] 畏懼存想,同一實也。——王充《論衡》 9. 誠實的人 [honest person]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諸葛亮《出師表》 實〈副〉 1. 真正地;確實;實在 [really;certainly]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詩·邶風·燕燕》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故自汝歸後,雖為汝悲,實為予喜。——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實供(如實招供);實屬謠言;實有其事;實然(真實;實在);實稔(確實成熟了) 3. 果然 [certainly] 畢陽實送 州犁於 荊。

——《國語》 4. 終於 [finally] 其實無不安者,功大故也。——《呂氏春秋》 5. 實際上 [actually;in fact]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

——《世說新語·自新》 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實〈動〉 1. 充滿;充實;填塞 [fill with] 實其言,必長晉國。

——《左傳·宣公十二年》 狗馬實外廄。——《戰國策·齊策四》 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明· 劉基《賣柑者言》 乃出圖書,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

——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又如:實牣(充滿;充實);實實窒窒(擁擠不堪的樣子);實心(充塞於心);實窒衚衕(死衚衕);實邊(充實邊疆);實稟(充實糧倉) 3. 實踐;實行 [practise]。如:實其言(實行其所說的事) 4. 結果實;結子實 [fruit]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論語》 5. 使加強,充實 [strengthen] 徙民實邊。——《漢書·晁錯傳》 6. 察實;核實 [check] 閱實其罪。

——《書·呂刑》 7. 即,就是 [namely] 我之先君,實汝伯兄。——明· 方孝孺《祭從兄希聲》 8. 據實陳報 [report] 令國中凡有遊產,皆使自實。

——《三國志》引《魏略》。

2. 文言實詞什麼意思

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係。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佔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誌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的“為。。所。。”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頻繁,而且它的解釋也相當靈活。主要常用的虛詞有:之、其、於、以、而、則、乃、若、且、者、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雖、雖然、然而、然則、也。矣、乎、哉、焉、耳等。

實詞用法舉例:

毒:①“若毒之乎?”

生: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食:①“ “謹食之”。

3. 文言文實、虛詞的記憶方法

如何推斷文言文中虛詞的詞義文言文難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言虛詞難以把握.由於大多數文言虛詞是從實詞中借用或虛化而來的,因此.文言文中某個詞有時是虛詞,有時又是實詞.這是區別和確認虛詞的一個難點.此外,同一個虛詞在具體的語言條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例如,我們經常接觸到“以”字,義項就相當豐富.作動詞,“以”有“以為”“認為”義;作介詞,“以”有“用”“拿”“憑藉”“依據”“按照”“把”“因”“由於”“在”“從”等義;作連詞,“以”有“而”“又”“而且”“並且”“用來”“以致”“因為”等義;“以”還可以通“已”,有“止”“已經”等義.那麼,我們如何準確地辨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方法:1.依據語法功能析用法,根據用法辨詞義,請看下面的例句:①蘇回為郎,二人劫之.(《趙廣漢辦案》)②其母就與之訣.(《範滂別母》)③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範滂別母》)④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馮唐論將》)⑤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優孟衣冠》)⑥頃之,上行出中渭橋.(《張釋之執法》)要判別以上幾例中加點的“之”字的意義,可根據語法知識鑑別它的用法,從而找到突破口.如①中“二人”是主語,“劫”是謂語,那麼“之”就是賓語,而作賓語的常常是名詞和代詞,所以此句中的“之”作代詞,代前句中的蘇回.②句中主語是“母”,謂語是“訣”,“就”和“與之”只能作狀語,這樣看來“與之”只能是一個介詞結構.“之'就應該是介詞“與”的賓語,作代詞.③句中“割”是謂語,賓語部分是“不可忍之恩”,中心詞是“恩”,“不可忍”作“恩”的修飾成分,那麼“之”就只能作結構助詞“的”.④句中廉頗李牧是主語,“為”是謂語,“之”用在主謂之間,是助詞,但不譯.⑤句中“以”是“憑藉”的意思'.“楚國堂堂之大”若理解為“楚國的強大”或“楚國強大”,與下句連線起來不夠流暢.譯成“強大的楚國”就好多了.這樣看來“大”作楚國的定語,中心詞應是“堂堂楚國”,“之”是定語後置的一個標誌.⑥句中“頃”是個時間詞.作了主句的狀語,“之”附在“頃”後,可有可無,只不過起了一個調整音節的作用.是音節助詞,無義,不譯.如果“之”作動詞“到”“往”義.用語法知識來判別也容易明白.例如“曾子之妻之市”.在這個句子中,“妻”是主語,“市(集市)”是賓語,第二個“之”不作謂語,句子就不通了.由此看來.根據語法知識可判別虛詞意義,辦法是抽出句子主幹,劃分句子成分,再看虛詞功能.2·採用刪換替代看變化,通過比較辨詞義.請看下面的例句:⑦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劉安世為諫官》)⑧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馮唐論將》)⑨皆知大王 *** 而貴馬也.(《優孟衣冠》)10一絲而乳,以至於寸.(《樂羊子妻》)11虜魏太子申以歸.(《孫龐鬥智》)__12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周教頤傳》)_13從軍平陣,以功除峨州刺史.(《循吏辛公義》)我們如何辨別以上幾句中加點的“而”和“以”呢 ?假如我們把⑦句至⑩句中的“而”全部刪去,讀起來仍然流暢,句意表達沒有影響.這表明“而”在句中都是作連詞,只有刪去連詞,才會出現這種結果.我們再採用換位法,即將“而”連線的前後詞句交換一個位置,就會辨出這幾個“而”意義上的差異·換位後只有句⑨不影響原意,這說明此句中的“而”是並列連詞.其他三個用“而”的常用義項來替代,句⑦中可用“可是”“但是”,句⑧中可用“就”“接著”·句⑩中可用“地”代換.“一絲”是“累”的狀語,“而”表修飾關係.11至13中“以”採用刪的方法,1112句可行13句不可.這表明1112句中“以”是連詞,先“虜”後“歸”,顯然“以”表承接,“殺人”是方式,“媚人”是目的,“以”是表目的的連詞13句中的“以”不能刪的原因是它是“介詞”,“以”和“功”組成介詞結構,用“由於”“因”等替代就可確定它的意義3瞻前觀後析語境,根據位置辨詞意請看下面的例子.14兒妾食麥而已.(《任 其人》)15滂跪受教,再拜而辭.(《範滂別母》)16天子設上下考以勉吏.(《書何易於》)17 軍士十七人人市取酒,以刃刺繃酒翁.(《太尉平亂》)18臣請以雕玉為棺.(《優孟衣冠》)19何後期為? (《穰苴執法》20帝愀然為之不說.(《寇準為相》)21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基.(《張釋之執法》)22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寇準為相》)23君子當正其威儀.(《陶侃在廣州》)如何準確地鑑別以上加點詞的詞義呢?我們可通過語境分析.觀察這個詞所在的位置,進而通過位置判別它的用法及意義.14句中的“而,用在句末和“已”結合在一起,它不可能充當連詞、代詞之類,只能作語氣詞,可以推而廣之.而15句中的“而”用在兩個連續動詞之間只能是連詞,有承接意義.1617兩句中的“以”用在動詞之前的是連詞(一般是這樣),有“用來”義,用在名詞前和名詞構成介詞結構,後面有動詞作謂語,它就是狀語,所以17句中的“以”是介詞,有“用”的含義.181920句的“為”用在名詞和代詞前,後面接動詞的,它就應該是介詞,後面沒有動詞。

實則是什麼意思

實則指實際上,其實。

實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讀作shí,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實”字本義是富裕,家裡有許多財物,由此引申為名詞,指財富。作動詞用,指充滿。一說,“實”的本義是充滿、沒有空隙,由滿引申為財富,又引申指財富。後引申為種子、果實,再引申作動詞用,指結出果實。

則(拼音:z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古字形從刀從鼎,會用刀刻畫鼎紋之義。刀刻“鼎”文具有穩定性,故用以作為準則。則的基本義是規範、準則。由準則引申為規章,再由規章條文的分項引申作量詞。

實則的筆順

實總筆畫:8筆。筆順:1. 丶(點)、2. 丶(點)、3. 乛(橫撇/橫鉤)、4. 丶(點)、5. 丶(點)、6. 一(橫)、7. ノ(撇)、8. 丶(點)。

則總筆畫:6筆。筆順:1. 丨(豎)、2. ㄱ(橫折)、3. ノ(撇)、4. 丶(點)、5. 丨(豎)、6. 亅(豎鉤)。

標籤: 實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lpm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