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信陽市茶葉協會

信陽市茶葉協會

信陽市茶葉協會

信陽市茶葉協會是信陽市內的一個茶葉行業組織。它是由信陽市的茶葉生產企業、茶葉銷售企業、茶文化研究機構、茶葉專業人士及茶葉愛好者組成的一個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信陽市茶葉協會成立的宗旨是:弘揚茶文化,推廣茶葉產業,增進行業交流,提高茶文化研究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它的職責和任務包括:組織開展茶葉產業培訓、科技推廣、品牌建設等工作;積極引導和規範茶葉市場行為,維護消費者利益;開展茶文化交流活動,深入挖掘和發掘茶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為會員企業提供服務和幫助,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

信陽市茶葉協會在茶葉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茶葉產業的發展和創新、茶葉市場的規範和服務、產業鏈的協調和合作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信陽市茶葉協會也是信陽市內茶葉愛好者分享經驗、互相交流的一個平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信陽毛尖的推銷歷史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嚐遍名茶而揮毫讚道:“淮南茶,信陽第一”;

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公元760—780年間,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2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

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1994年元月,原信陽行署經專家論證,決定將同緯度、同工藝、同質量、同地區生產的毛尖茶統稱為信陽毛尖。

2003年2月19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准信陽毛尖註冊證明商標,信陽市茶葉協會受信陽託,成為信陽毛尖的註冊人。

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簡介

【劉文新】1972年6月生於河南省信陽市.黨員,大學文化,高階經濟師。

1992年建立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邁出自主創業關鍵的一步.曾笑言“人生的夢想至 此變為現實的挑戰”。所獲榮譽頗多:十二屆全國、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全國青聯委員、當選為共青團全國十五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第八屆河南省青年五四獎章、河南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等榮譽,河南省農村青年經濟人協會副會長、信陽市.信陽市個體私營經濟協會副會長、信陽市茶葉協會副會長、信陽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現任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支部。最感興趣的事是讓文新集團成為中國茶產業一道亮麗的風景。

信陽毛尖與其他的綠茶相比有什麼優點?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大別山區的信陽縣,以條索緊直鋒尖,茸毛顯露而得名。

信陽毛尖的工藝特點:於每年穀雨前(陽曆四月中下旬)開始採茶。視芽葉輪髮長勢一般分20-25批採摘,每隔2-3天巡採一次。以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的綠芽葉製作特級與一級毛尖;以一芽二、三葉製作二、毛尖。芽葉採下,經分級驗收,分級攤放,於當日分別進行加工。經生鍋高溫殺青,熟鍋炒制,以手工抓條、甩條作定型處理,並進行初烘、攤涼、復烘、揀選、再復烘,使幹茶達5-6%的含水量,即密封包裝,低溫避光貯存。

信陽毛尖的品質特點: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龍潭”毛尖茶代表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歷史上信陽毛尖主產於信陽市、信陽縣和羅山縣(部分鄉)一帶。據查證。信陽毛尖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在20世紀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賢提倡開山種茶,隨後出現了元貞(震雷山)、廣益、裕申、巨集濟(車雲)、博厚、森森(萬壽)、龍潭、廣生等八大茶社,發展茶園面積有400餘畝,逐漸改進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藝。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對發展茶葉生產極為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信陽毛尖的產量和質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園面積有80萬畝,開採面積70萬畝,茶葉總產值8億多元,社會總收入12億元以上。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及港、澳地區。

信陽毛尖的馳名產地是五雲(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連雲)、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靈山寺)。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嶺,群巒疊翠,溪流縱橫,雲霧瀰漫。乾隆時有個拔貢叫程悌,常遊車雲山而留有一詩:“雲去青山空,雲來青山白,白雲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兩潭景色更是綺麗誘人,清時張鐃有詩描述:“立馬層崖下,凌空瀑布來。濺花飛霽雪,暄石響晴雷。直訝銀河瀉,遙疑玉洞開。緣知龍伯戲,擊水不能回。”這雲霧瀰漫之地,絲絲縷縷如煙之水氣,滋潤了肥壯柔嫩的茶芽,為製作獨特的信陽毛尖提供了天然資源。

上等優質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礎。信陽茶區屬高緯度茶區,四季分明,茶園比南方開採晚、封園早。每年隆冬季節,冰雪封凍了高山,覆蓋了大地,萬物失去了生機,唯有茶樹傲寒而立,青枝綠葉,茶花次第怒放,濃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強者。人們為了給這強者注入更強的活力,每年都及時對茶園進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機肥。茶樹藉助這特殊力量和休養生息的機會,貯存了大量的養分,滿足了翌年生長需要,加之深山區陽光遲來早去,所以這裡茶葉內含物豐富,特別是氨基酸、兒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質、水浸出物等含量,均優於南方茶區,為南方茶區所不及。這裡採茶期分三季:穀雨前後採春茶,芒種前後採夏茶,立秋前後採秋茶。穀雨前後只採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視為珍品。每逢採茶季節,滿山遍野身著紅、綠衣的採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們纖細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採摘細嫩芽葉。你怎會想到1千克特級信陽毛尖竟然需10萬多個芽頭。這裡凝結了多少採茶姑娘的心血啊。“誰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陽毛尖的採摘標準要求是如此嚴格。特級毛尖一芽一葉初展的比例點85%以上;一級毛尖以一芽一葉為主,正常芽葉佔80%以上;二毛尖以一芽二葉為主,正常芽葉佔70%左右;四五級毛尖以一芽三葉及對夾葉為主,正常芽葉佔35%以上;要求不採蒂梗,不採魚葉。80年代後期,新開展的特優珍品茶,採摘更是講究,只採芽苞。信陽毛尖對盛裝鮮葉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氣的光滑竹籃,不擠不壓,並要求及時送回蔭涼的室內攤放2-4小時,趁鮮分批、分級炒制,當天鮮葉當天炒完。

信陽毛尖品質好,端在炒中成。信陽毛尖炒制工藝獨特,炒制分“生鍋”、熟鍋”、“烘焙”三個工序,用雙鍋變溫法進行。“生鍋”的溫度140-160℃,“熟鍋”的溫度80-90℃,“烘焙”溫度60-90℃,隨著鍋溫變化,茶葉含水量不斷減少,品質也逐漸成。“生鍋”是兩口大小一致的光潔鐵鍋,並列安裝成35℃-40℃度傾斜狀。“生鍋”用細軟竹紮成圓掃茶把,在鍋中有節奏地反覆挑抖,鮮葉下綿後,開始初揉,並與抖散相結合。反覆進行4分鐘左右,實成圓條,達四五成幹(含水理55%左右)即轉入“熟鍋”內整形;“熟鍋”開始仍用茶把繼續輕揉茶葉,並結合散團,待茶條稍緊後,進行“趕條”,當茶條緊細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時,進入“理條”,這是決定茶葉光和直的的關鍵。“理條”手勢自如,動作靈巧,要害是抓條和甩條,抓條時手心向下,拇指與國外四指張成“八”定形,使茶葉從小指部位帶入手中,再沿鍋帶到鍋緣,並用拇指捏住,離鍋心13-17釐米高處,借用腕力,將茶葉由虎口處迅速有力敏捷搖擺甩出,使茶葉從鍋內上緣順序依次落入鍋心。“理”至七八成干時出鍋,進行“烘焙”;烘焙經初烘、攤放、復火三個程式,即成品優質佳的信陽毛類。上等信陽毛類含水量不超過6%。

信陽毛尖初制後,經人工揀剔,把成條不緊的粗老茶葉和、茶梗及碎末揀剔出來。揀出來的青綠色成條不緊的片狀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屬五級茶,揀出來的大和碎片末列為級外茶。經揀剔後的茶葉就是市場上銷售的“精製毛尖”。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陽行署經專家論證,決定將同緯度、同工藝、同質量、同地區生產的毛尖茶統稱為信陽毛尖。這是一個科學而明智的舉措,起到了“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作用,從而使信陽毛尖產地擴大到9個縣(區),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名優茶生產基地。

2003年2月19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准信陽毛尖註冊證明商標,信陽市茶葉協會受信陽託,成為信陽毛尖的註冊人。證明商標是公益性商標,可授權符合條件的單位使用。該證明商標規定: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的使用範圍必須是東至固始縣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別山交界處、北到淮河沿線、南至大別山北側信陽市行政區域內符合信陽毛尖品質特點和加工工藝的茶葉。

2023年信陽市茶葉(華茗杯)比賽獲獎名單

關於2023年信陽市茶葉(華茗杯)比賽獲獎名單如下

綠茶組:金葉、碧螺春等獲獎

紅茶組:中茶、華茶等獲獎

黑茶組:安化黑茶、天福號等獲獎

黃茶組:泉頭黃雀、硒山毛尖等獲獎

白茶組:白牡丹、福鼎白茶等獲獎

普洱組:靈芝香茶、牛叉字茶葉等獲獎

擴充套件知識

1.比賽背景和意義:

華茗杯全國茶葉品評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好於2010年創辦,旨在提升中國茶葉品鑑水平、促進中國茶文化正常化發展和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比賽概述:

本次比賽分為綠茶組、紅茶組、黑茶組、黃茶組、白茶組、普洱組。

參賽者需要提交原料、製作工藝、質量檢測等證明材料,並通過專家稽核後方可參賽。

一個月的選手檢查和專家評審,最終產生一等獎7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各種茶葉獲獎者。

3.獲獎標準和評選過程:

參賽作品按照外形、色澤、香氣、滋味、葉底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分。

評委分為5人組成一個小組,分別對每個參賽品種進行評判,最後由小組給出該品種的得分和獎項評定。

4.對獲獎者的祝賀:

最終獲獎者代表了信陽市本地茶葉的生產實力和茶文化傳承,他們的獲獎是對他們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肯定。同時也進一步對信陽市茶葉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5.展望未來:

信陽市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域,茶葉作為其重要傳統文化代表,信陽市將努力提高自身茶葉生產水平,增加茶葉科技含量,不斷提升信陽茶葉在全國的品牌優勢和知名度,促進當地茶業更為穩健可持續的發展。

6.信陽茶葉節在哪裡:

信陽茶葉節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辦。信陽市有“豫南明珠”之稱,種植茶樹的歷史悠久,“信陽毛尖”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為弘揚茶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於1992年舉辦了首屆中國信陽茶葉節。

文新信陽毛尖集團市值

信陽毛尖集團的股價僅有0.435港元一股,市值僅有6億,是不折不扣的仙股。

1、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一家集“文新”牌信陽毛尖種植、加工、科研、營銷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二十多年來,公司堅持創新經營機制,發展名茶產業的理念,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做到生產基地、市場行銷、名牌戰略協調發展,走上了品牌化、標準化、綠色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軌道,實現了公司跨越式發展。公司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科研專案開發名列前茅。為促進信陽經濟發展、帶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

3、公司下轄四個分公司、三家茶藝館、三個20噸位茶葉保鮮庫、二個茶葉加工廠,在茶王之鄉?河港建有萬畝生態有機茶園基地,並在鄭州、大連、洛陽、平頂山、濮陽、南陽、潢川、淮濱等地開設了文新茶葉專賣店和茶藝館,在全國各大城市設有經銷商,產品遠銷海內外,深受廣大茶客好評。

4、如今,文新公司已成為信陽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2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和重點保護非公有制企業;2003年被評為省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和省級青年文明號;公司總經理劉文新1997年以來榮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第八屆河南省青年五四獎章、河南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等榮譽,當選為共青團全國十五大代表、河南省農村青年經濟人協會副會長、信陽市,信陽市個體私營經濟協會副會長、信陽市茶葉協會副理事長、信陽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信陽市茶葉商會常務副會長。公司主導產品“文新”牌信陽毛尖,有13個系列,100多個品種,是品質優良的無公害、無汙染綠色飲品。

5、文新牌信陽毛尖先後在1997年中國國際茶會榮獲金獎;1998年在中國國際茶文化交流會榮獲中國公認名牌產品;1999年河南省重點保護產品;2001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一級綠色食品,產品准許使用綠色食品標誌;

茶博會的信陽茶會

展覽時間:2011年04月28日—30日

展覽地點:信陽市百花會展中心(信陽市羊山新區百花園對面)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河南省

承辦單位: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信陽

信陽市

協辦單位:臺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

臺灣茶協會

海峽茶業交流協會

江西省茶業聯合會

雲南省茶葉商會

貴州省茶葉協會

浙江省茶產業協會

湖南省茶業協會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

河南省茶葉協會

河南省茶葉商會

遵義市茶葉流通協會

谷城縣農業局茶辦

安溪鐵觀音同業公會

寧德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

福安市茶業協會

福鼎市茶業協會

湄潭縣茶辦

執行承辦:信陽茶文化節組委會辦公室

杭州新宇展覽策劃有限公司

展會前言

信陽位於河南省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從古至今,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陽山水秀麗、氣候宜人,已成功建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入選“中國休閒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中國創業之城”等榮譽稱號。

信陽是中國名茶之鄉,“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茶是信陽的象徵,是信陽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競爭力強、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生態產業、健康產業。全市茶園面積達150萬畝,年產茶葉3600萬公斤,綜合產值達40億元;茶葉已成為信陽富民強市的支柱性產業。“信陽毛尖”在國內外茶博會上屢獲殊榮,深受廣大客戶的歡迎和高度讚譽。2010年在省市領導的關心指導下信陽茶葉在“信陽毛尖”之外,又添一成員“信陽紅”。“信陽紅”的開發和生產是信陽市茶葉生產領域中的一次重大科技創新。“一綠一紅”對提升信陽茶葉整體形象、促進茶農增收、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等具有深遠意義。將極大地推動信陽茶產業的更大發展,為中國茶都·信陽實現由茶資源大市向茶產業強市的跨越奠定了基礎。

自1992年以來,信陽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八屆的“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得到了茶葉行業內廣大參展商、專業客商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和認可。上屆茶博會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茶業企業、茶學界專家學者、部分國際組織、駐華使節參加了開幕式,共同見證這一茶鄉盛事。為了進一步加快國內外茶業高新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裝置的推廣與應用。本屆茶博會繼續秉承“發展、合作、健康、和諧”的辦展理念,精心安排茶博會、全國名優茶品鑑推薦會、大型文藝晚會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有力推動茶產業健康、平穩、有序的發展。竭誠歡迎各省市茶葉主管單位、行業協會、茶業企業及海內外各界人士以國際茶文化節暨茶業博覽會為平臺前來參展參觀,對接洽談,投資興業,攜手合作,共謀發展。

參展範圍◆茶類: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黑茶、普洱茶;

◆再生茶類:花(草)茶、緊壓茶、萃取茶、濃縮茶、果味茶、保健茶、茶飲料、茶食品、茶日化品;

◆茶葉包裝:茶葉盒設計、製作印刷、金屬製罐、茶葉包裝機、袋泡茶包裝機等;

◆茶葉機械:採茶機、茶園耕作機、修剪機、滅蟲器,茶葉保鮮貯藏技術裝置,茶葉生產加工機械、灌裝機、色選機、殺青機、揉捻機、烘乾機、除溼機、抽溼機、發酵裝置,檢測技術、認證等;

◆茶具產品:陶瓷、紫砂、茶盤、煮茶器、沖茶具、玻璃器皿、根雕藝術等;

◆茶葉銷售:茶秤量、噴碼列印、防偽標籤等;

◆泡茶水:礦泉水、純淨水、瓶裝水、直飲水及淨水裝置等;

◆茶工藝及其他:茶工藝品、茶傢俱、茶枕及茶葉(城)市場、茶莊、茶館、茶書畫、音像製品等。

展會活動

◆開幕式;

◆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

◆全國名茶新品推介會;

◆全國名優紅茶專家評鑑會暨2011全國紅茶產銷形勢分析會;

◆閩豫茶產業合作高峰論壇;

◆經濟技術合作專案簽約儀式;

◆全國公路自行車大賽;

◆總結表彰大會。 展會簡介 攤開歷史的長卷,丹山碧水,武夷山勝景以其“日月往來蒼翠柯,煙霞舒捲畫圖中”的獨特意境邂逅歷史長河裡的釅釅茶緣!

武夷山茶文化歷史悠久,它不僅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也是臺灣凍頂烏龍茶的引種地,更是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歷代文人墨客為武夷茶留下了眾多的詩文詞賦,“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豐富的茶歷史文化,賦予了武夷山在世界茶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名山出名茶,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其“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大峰”,“山湧千層青翡翠,溪搖萬頃碧琉璃”,奇秀甲東南的山水給武夷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且吸引了天下游客,是以茶會友的絕佳境地!

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的良機,來自海內外同胞,特別是海峽兩岸同胞,盛情共邀,以茶會友、以茶為媒,緣聚武夷,共同譜寫茶和天下!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福建省

國臺辦

國家農業部

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工商總局

全國供銷總社

海峽協會

臺灣省農會

臺灣茶協會

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

臺灣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中華茶人聯誼會

協辦單位:

福建宣傳部、部、民宗廳、旅遊局、、臺辦、農辦、經貿委、農業廳、外經貿廳、外辦、文化廳、工商局、質監局、供銷社、省新聞辦、團、福建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福州、廈門、漳州、 泉州、三明、莆田、龍巖、寧德,日本三得利株式會社。

承辦單位:

南平市 時間地點 展會名稱:第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

展會時間:2010年11月16日—11月18日

展覽地點:中國福建 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 中華武夷茶博園 日程安排 報名截止:2010年10月30日24:00

布展時間:11月10日—14日特裝展位進館布展,11月12日—14日一般展位布展。

預展時間:11月15日預展。

展覽時間:11月16日—18日(上午9:00—下午5:00)

撤展時間:11月18日下午17時。 展位設定 展館總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其中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為主展區。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729個標準展位(含品茗位),茶博園326個標準展位(含茶詩文書畫展),共計1055個標準展位,每個標準展位按3M×3M設計,每個品茗區按4M×4M設計(各地展位分配見附件),其中:一、省外名茶展區42個標準展位,地點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二、中茶公司展區12個標準展位,地點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三、福建茶葉、臺灣茶葉和茶具、茶機械等展區共1001個標準展位,其中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675個,中華武夷茶博園326個。(一)武夷山風景國際會展中心675個標準展位,具體情況:臺灣展區118個展位;南平72個展位(其中武夷山34個,政和8個,松溪8個,建陽8個,邵武4個,建甌10個;含6家禮品茶企24個展位),泉州54個展位(含2家禮品茶企8個展位),寧德42個展位(含3家禮品茶企14個展位),漳州28個展位(含1家禮品茶企4個展位),福州24個展位(含2家禮品茶企8個展位),龍巖24個展位(2家禮品茶企8個展位),廈門24個展位,三明20個展位,莆田18個展位;著名茶企16個展位;省質監展示館4個展位;茶道具作品展20個展位;省海峽關心下一代委員會9個展位;世博名茶展區20個展位;紫砂壺展區14個展位;茶具展區100個標準展位;萬人品茗區64個品茗位;商務中心4個標準展位。(二)中華武夷茶博園326個標準展位。具體情況為:福建茶葉、茶點展區192個展位(武夷山114個,寧德27個,泉州18個,武夷學院3個,政和隆和6個,政和茂旺6個,晉中市6個,機動12個);茶包裝展區36個展位;茶工藝品、茶飲料、茶保健品等展區36個展位;茶機械展區42個展位;茶詩文書畫展300平方米(約20個展位)。展館介紹福建省武夷市高爾夫會展中心

一、會展中心位於於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內,佔地面積60畝,使用面積2.3萬平方米,隸屬武夷山風景高爾夫俱樂部有限公司

二、會展中心是按照現代國際展覽功能建設的大型展覽場館,是集展覽、商貿、會議、科技、資訊、旅遊、娛樂、餐飲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中心。整個建築造型優美壯觀,為美麗的武夷山城市增添無窮的魅力。配套設施齊全:強電、弱電、資訊及通訊可達各個展位;各個展廳可分可合,每一部分都可單獨開放使用。中心對面是俱樂部的五星級酒店和高爾夫球場。

三、展館其它配套設施:

1、庫房:右側為庫房及貨運區,設有展品存放倉庫和臨時物品存放區域

2、通訊:有無線通訊及無線網路功能

3、安全保衛:提供24小時的保安巡邏和消防安全監控

4、廣告宣傳:展館內設有電子廣告屏及展館外的展架廣告

5、停車場:有近300個停車位中華武夷茶博園

中華武夷山茶博園位於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內,佔地面積約7.8萬平方米米,總體分為景觀園區、地下廣場、山水實景演出觀賞區、茶博館和遊人用務中心等五部份,集中展示了武夷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精深的工藝“濃縮武夷茶史,展示巖韻風姿”為設計主題,通過歷代名人的記敘、歷史畫面的再現、茶藝的互動表演,讓人領略到武夷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誘人的巖骨花香!

羅山茶葉歷史

信陽毛尖的歷史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時期,製茶技術逐漸精湛,製茶質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未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未年(1903-1905),原是清 *** 住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巨集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製茶。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著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製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陽茶葉生產得到更大的發展,信陽毛尖茶生產技術得到推廣,生產區域不斷擴大。到1993年,信陽的師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羅山縣、潢川縣、固始縣、光山縣、商城縣、新縣、息縣七縣二區都有信陽毛尖茶生產。

信陽毛尖的歷史

我們偉大祖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茶樹的故鄉。據史載,我國茶葉生產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開始。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高原,隨著氣候以及、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發展變遷,而傳到祖國各地以至外國。陳椽教授所著《茶葉通史》中就這樣記載著:“西周初年,雲南茶樹傳入四川,後往北遷移至陝西,以秦嶺山脈為屏障,抵禦寒流,故陝南氣候溫和,茶樹在此生根。因氣候條件,茶樹不能再向北推進,只能沿漢水傳入東周中心的河南(東周建都河南洛陽)。茶樹又在氣候溫和的河南南部大別山信陽生根。”1987年,考古學家在信陽地區固始縣出土的古墓中發掘有茶葉,考證距今已有2300多年,可見信陽種茶歷史之悠久。

唐代,全國茶葉生產發展開始進入興盛時期,公元760—780年間,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2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並指出:“淮南茶光州(今光山縣)上……”。舊信陽縣誌記載:“本山產茶甚古,唐地理志載,義陽(今信陽縣)土貢品有茶。”北宋時節蘇東坡謂:“淮南茶信陽第一。”西南山農家種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閩以下。信陽對茶樹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年平均氣溫為15.1℃,一般年份界於14.5℃至15.5℃之間。3月間下旬開始,日均溫達10℃,可持續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有效積溫達4864℃,80%的年份為4683℃。4至11月的月平均氣溫為20.7℃,最熱的7月份均溫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溫為1.6℃。信陽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11月的光照時數為1592.5小時(佔全年總時數的73%),太陽輻射量為89.25千卡/cm2,有效輻射量為43.74千卡/cm2。這些自然條件,都是茶樹生長生育所需要的適宜範圍。信陽山區的土壤,多為黃、黑砂壤土,深厚疏鬆,腐殖質含量較多,肥力較高,PH值在4—6.5之間。歷來茶農多選擇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區種茶。這裡山勢起伏多變,森林密佈,植被豐富,雨量充沛,雲霧瀰漫,空氣溼潤(相對溼度75%以上)。太陽遲來早去,光照不強,日夜溫差較大。茶樹芽葉生長緩慢,持嫩性強,肥厚多毫,有效物質積累較多。正如群眾常說的,“雲霧高山有好茶”。尤其是信陽處於北緯31º43¹至32º37¹高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較低,很有利於氨基酸、咖啡鹼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這正是炒制優質綠茶所不能缺少的。歷來為多人嚮往的五雲(車雲、集雲、雲霧、天雲、連雲)、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寨(何家寨),就具備這樣得天獨厚的典型生態環境,生產出來的信陽毛尖,內含有效物質豐富,香高味爽。據中國茶科所對車雲、集雲、黑龍潭等幾個名山的春茶一級毛尖茶樣的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為3.62 —4.34%,咖啡鹼4.06—4.73%,兒茶素117.71—146.38mg/g,茶多酚20.02—21.87%。茶水浸出物,一般為43%左右,高的達46.5%,高出國家標準≥39%。所以,信陽毛尖香高味濃又鮮爽,多次沖泡,香味猶存,魅力誘人。

茶葉歷史故事

隨乾隆下江南 品“佛前半畝茶”

山高出好茶,巍峨的靈山大佛腳下,在千年祥符禪寺大殿之後,隱藏著鬱鬱蔥蔥的半畝茶田。茶田裡生長著一種野靈山茶。後因其生長在佛像之前,深深禪院之中,且頗具靈氣,故稱其為“佛前半畝茶”。關於這半畝佛茶的神祕傳說一直以來流傳甚廣。

靈山茶園東側,有兩口清冽的甘泉:六角井和八角井。自唐代始,清泉伴隨著茶園和古寺,就傳續著“佛前半畝茶”的神奇傳說。

“佛前半畝茶”即採自佛腳下的這塊古老野生茶田,誰也不知道這茶田從何而來,又是誰攜了一抔種子隨意撒下。只是忽然有一日,就像人們偶然間發現柳枝發芽了才知道春的到來一般,一位高僧發現了它的存在。聞其芳香沁人心脾,觀其葉片翠嫩欲滴,於是那位高僧採擷一抔嫩芽,用靈山的天然古泉水、最質樸的茶具、最簡單的工序將其烹煮,沒想到竟成就了最純粹的茶香,茶聖陸羽偶遇此地,聞此奇香求之,後為之取名“佛前半畝茶”。

還有文獻記載,相傳乾隆與其妃子有一次下江南,由於舟車勞頓加上水土不服,身體皆出現不適,導致食慾不佳。縣令向其推薦了“佛前半畝茶”,在靈山祥符寺,取八角井甘泉煮茗,乾隆飲後立感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胃口大開。據說乾隆的那個妃子當時帶了許多“佛前半畝茶”回宮,天天煮茶喝,容顏變得越來越嬌嫩,性子也變得越來越溫順,大受乾隆寵愛,最後活到了近八十高齡。此後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必到靈山祥符寺,取八角井中水煮茗,民間因此戲稱為“雙龍會”。

光影流轉,靈山“佛前半畝茶”每日沐浴著靈山大佛的祥瑞佛光生長,更兼有佛家八功德水的滋養。以六角井和八角井甘冽之水泡飲,一碗茶湯裡不僅包含著福氣、靈氣,更有八功德水所言之“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等八種殊勝,亦有增長智慧之啟迪。

佛家說:品茶如參禪。飲茶因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有“茶中帶禪、茶禪一味”之說。一片茶園彷彿都有著靈氣,品起來香氣四溢,找遍全世界,只此半畝茶。在獨具禪意的靈山精舍內,和睦莊嚴的大佛腳下,看國內著名茶道法師在優雅環境氛圍中,結合靈山勝境的禪意文化,依據禪茶的特質,展示精彩的茶藝表演,領略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茶香相伴,幽靜自然,真謂人生一大享受。

又是一年春茗時,取一瓢靈山甘泉水,泡一壺“佛前半畝茶”。於茶香之中,放下煩惱,順著昔日茶聖陸羽的腳步,享受下乾隆帝下江南時的好茶,去體悟那份放下、自在和歡喜,與您的家人分享“吉祥平安、如來如願”的人生。

信陽毛尖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歷史溯源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信陽茶列為當時 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 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 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

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製茶技術逐漸精 湛,製茶工藝越來越講究,在清末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清光緒末年,原來是清 *** 住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葉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 倡議。

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彭清閣等人 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 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年-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巨集 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 製茶。

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 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〇。 5米、把粗0。

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著炒。熟鍋用 大帚把代替揉捻。

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均具有一 定規模。

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 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 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改生鍋用小帚把炒製為生熟 鍋均用大帚把炒制。

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

信陽茶區又先 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 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 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 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 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 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 獎章。

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 全國十大名茶。

新中國成立後,信陽茶葉生產得到更大的發展,信陽毛尖茶生產技術得到推廣,生產區域不 斷擴大。 到1993年,信陽的師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羅山縣、潢川縣、固始縣、 光山縣、商城縣、新縣、息縣七縣二區都有信陽毛尖茶生產。

信陽毛尖的淵源

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

產於河南大別山區的信陽市信陽縣(現為平橋區),因條索緊直鋒尖,茸毛顯露,又產於河南信陽,故取名“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品質高上,外形細秀勻直,顯峰苗,色澤翠綠,白毫遍佈。

內質湯色嫩綠、鮮亮,香氣鮮嫩高爽,葉底嫩綠明亮、細嫩、勻齊。特級品展開呈一芽一葉初展。

常飲綠茶的人,無人不知“信陽毛尖”的品牌。當綠色食品風靡全球的時候,“信陽毛尖” 以不可 抗拒的魅力,令人津津 樂道。

“信陽毛尖”系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因質佳味濃久負盛名。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 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千古定論。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上,“信陽毛尖”在各類飲品中一枝獨秀,榮獲金獎。 1990年,全國名優綠茶評比,“信陽毛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國家金獎,名揚世界。

歷史上, “信陽毛尖”茶一直作為朝庭貢品,時至今日,仍然是賢士名流的首選飲品。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與土地 壤條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製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風味無與倫比.利 用這一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信陽地區擴大茶葉種植面積,加強科技投入,提高單產;保持傳統工藝,提高質量。

全區 茶園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 一。 靠名茶搭臺,傳信陽美名。

從1991年開始,信陽地區每年舉辦一 屆“中國信陽茶葉節”,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來品茗,優質“信陽 毛尖”走出深山,漂洋過海,成為信陽外貿的主要出囗產品和友好交 往的珍貴禮品。 如今,“信陽毛尖”已不單純是一種飲品,她包含著民風、民俗的深刻內涵, 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性與精神寄託。

信陽地區茶文化村、中國信陽茶葉城和遍佈城 鄉的毛尖茶市,幾多風景幾多情,茶鄉的韻味盡在其中。

為什麼岕茶被譽為中國歷史第一名茶

中國自漢代到清末,論述茶葉的茶書典藉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論述岕茶的書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國十大名茶,除了龍井在清末有一部專著外,其餘還都沒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許次紆《茶疏 岕中製法》 1597年

熊明遇《羅岕茶疏(論)》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馮可賓《岕茶箋》 1642年

周慶叔《岕茶別論》 失傳

清:冒闢疆《岕茶匯鈔》 1683年

中國曆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專門為其作傳的。作為明清時的茶中極品,岕茶才有

中國第一歷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信陽毛尖的推銷歷史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嚐遍名茶而揮毫讚道:“淮南茶,信陽第一”;

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公元760—780年間,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2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

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1994年元月,原信陽行署經專家論證,決定將同緯度、同工藝、同質量、同地區生產的毛尖茶統稱為信陽毛尖。

2003年2月19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准信陽毛尖註冊證明商標,信陽市茶葉協會受信陽市 *** 委託,成為信陽毛尖的註冊人。

茶葉的歷史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

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

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神農時代是中華民族成長史中極為遠古的時期。

茶葉的發現及開始應用應看作是整個神農部落時代的歷史活動。有關研究表明: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三國以前以及晉代、南北朝時期應屬於茶文化的啟蒙和萌芽階段。

大量資料證實,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源產中心,更確切地說在雲南省,但茶文化的起點卻在四川,這是由於當時四川巴蜀的經濟、文化要比雲南發達。大約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經飲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人已用所產之茶作為“納貢”珍品;西漢初期(公元前53年),蒙頂山甘露寺普慧禪師(俗名吳理真)便開始人工種植茶樹。

公元4世紀末以前,由於對茶葉的崇拜,巴蜀已出現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況。可以說我國的巴蜀地區是人類飲茶、種植茶最早的地方。

到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飲茶之風盛行。並且,這一時期飲茶開始進入文學和精神領域,中國最早的茶詩在這一時期出現,其代表是西晉杜育所作的《賦》。

到了唐代,中國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了較豐富的茶葉物質,茶葉生產、加工有了一定的規模:二是茶葉科學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茶事活動由實踐開始上升到理論;三是飲茶在精神領域有了較完美的體現,如提出茶道、茶禮、茶文化與中國的儒、禪、道哲學思想緊密結合;四是有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詩茶畫作品產生等;五是作為上層建築的茶政開始出現。

在這一時期,世界第一部茶葉、茶文化專著——《茶經》問世,它由唐代陸羽所著,成書於公元780年。《茶經》內容十分豐富,是一本茶葉百科全書。

它涉及生物學、栽培學、製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理學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籍、詩賦、傳記、地理、數理等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可以說到了鼎盛時期。

因此,我們說:“茶興於唐、盛於宋。”在這一時期,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

茶區也大面積地進行了南移,使茶業上市提前一個月。這一歷史時期茶文化空前繁榮,宋徽宗趙佶帶頭在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

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製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於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 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館興起,並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普通人家的禮儀美德。

由於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清代基本形成現今的六大茶類,除最初的綠茶之外,出現了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青茶(烏龍茶)。茶類的增多,泡茶技藝有別,又加上中國地域和民族的差異,使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綜觀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概括地說,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蹟、茶詩詞、茶書畫、茶歌舞、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還有介於中間狀態的表現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禮規、茶習俗等屬制度文化範疇的內容。

◆原始社會中國茶的歷史記載 神農時代傳說茶葉被人類發現是在公元前28世紀的神農時代,《神農百草經》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之說,當為茶葉藥用之始。

◆西周關於中國茶的歷史記載 據《華陽國志》載:約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所產的茶葉作為"納貢"珍品,是茶作為貢品得最早記述。 ◆東周關於中國茶的歷史記載 春秋時期嬰相齊竟公時(公元前547---公園前490年)"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

茶葉的歷史

兩個版本,一個簡單,一個複雜

茶樹的起源及傳播(簡單)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茶葉的起源及傳播(複雜)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 --------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 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說: 傳說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採藥,那天我們的醫藥祖先邊採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嚐了近72種中草藥。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藥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說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藥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____ 中草藥和蔬菜___ 茶葉的發現? 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

茶____酒的替代品___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____飲料____ 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閒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衝入乾製的茶葉以得茶湯。 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樑。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

信陽茶文化節的開幕情況?

信陽茶文化節對於發展信陽茶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本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 *** 聯合主辦,將持續至5月3日。期間還將舉辦全國茶行業社團聯席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信陽毛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週年座談會等茶事活動。

  中紀委原常務副侯宗賓,河南原徐光春,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副王鐵,全國政協、省政協副高體健,福建省會原黨組、常務副主任張家坤,省會原副主任王明義、亢崇仁、李等與來自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等單位的嘉賓和來自哈薩克及我國浙江、福建、貴州等地的200多家茶商、茶企的1000餘位代表共襄盛會。

  自1992年以來,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為載體,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3屆信陽茶文化節。本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 *** 聯合主辦。信陽郭瑞民主持開幕式。20多分鐘的開幕式簡潔、大方、喜慶、熱烈。

茶產業是信陽的傳統產業,是信陽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也是信陽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和綠色生態經濟的支柱產業。據悉,信陽現有茶園210餘萬畝,年總產量近5.7萬噸,產值超過90億元。全市現有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8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個;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000元。2016年,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信陽毛尖品牌價值57.3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

  與本屆茶文化節同時開幕的還有2016信陽茶業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十餘個茶葉主產省、市的近200家企業參展。此外,茶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2016全國茶葉價格指數釋出與市場預警體系建設研討會、2016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首屆信陽散茶交易會、信陽毛尖散茶評比大賽等一系列茶事活動。

  信陽茶文化節的舉辦意義

  中國茶都——信陽第十七屆茶文化節將於2009年4月28日至30日在信陽舉辦,本屆茶文化節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河南省人民 *** 主辦,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 *** 信陽、信陽市人民 *** 辦。本屆茶文化節期間,將舉行“中國茶都——信陽第十七屆茶文化節暨第二屆全國名優茶博覽會開幕式”、“第二屆全國名優茶博覽交易會”、“2009年全國名優綠茶評比活動”、“‘同樂五洲’大型文藝晚會”、“全國公路自行車環溮河公開賽”、“經濟技術合作專案簽約儀式”、“2009年河南省茶產業明星鄉鎮評選活動”、“名人名家書畫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動。

  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信陽毛尖”為載體,已成功舉辦了16屆茶文化節。通過舉辦茶文化節,不僅擴大了信陽的影響,提高了信陽的知名度,完善了城市綜合功能,改善了投資環境,而且有力地促進了信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縱觀茶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可以說,正是一年一屆的茶文化節,宣傳了茶品牌,弘揚了茶文化,拓寬了茶市場,提升了茶效益,促進了信陽茶產業步入穩步快速發展的軌道。茶產業已成為信陽一項重要的支柱產業,為信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信陽舉辦茶文化節,是推動招商引資的重要舉措;是展示信陽形象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多年來,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信陽毛尖”已經名揚海內外。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信陽茶產業迅速發展,茶葉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陽曆史悠久,距今8000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從東到西頒佈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多處。商周之際,這裡就建立了申、息、弦、黃、蔣、蓼等諸候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申、息等諸候國,設定申、息、期思等縣。北宋江改義陽為信陽,一直延用至今。

  信陽物產豐富,地處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氣溫溫暖,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四季分明,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銀杏、紅黃麻。其中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多次榮獲國際國家金獎,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礦藏探明儲量280多處,名類礦產49種,其中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24種。上天梯非金屬礦是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已探明的珍珠岩儲量,佔全國含量的一半以上。

  信陽區位優越,京廣、京九鐵路和106、107國道以及京珠高速、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滬陝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形成多個十字交叉。信陽市南距武漢天河機場150公里,北距鄭州新鄭機場280公里。已列入國家民航“十一五”規劃。明港機場距信陽中心城區僅48公里。淮濱港是河南省唯一的港口,航運可直達上海。發達的陸、水、空立體交通網路,使信陽成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復地而達九州”的交通樞紐城市。

  信陽風景秀美,楚風豫韻交融合,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相得益彰。這裡有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素有“雲中公園”之稱的雞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有被譽為“豫南明珠”的南灣湖,有千年古剎靈山寺;有療養用地湯泉池溫泉、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淨居寺,以及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鳥類自然保護區。信陽市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0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

  信陽是著名的根據地,是土地時期僅次於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在這裡建立了大別山根據地,培育出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在戰爭年代,信陽共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許世友、 *** 、萬海峰、尤太忠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裡走向全國。

  厚重的信陽以“茶文化節”為平臺,展示信陽神奇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來信陽旅遊觀光和投資發展。

彭靜的相關事件

彭靜,1989年出生於河南茶鄉,茶都信陽。11月6日,一網友發帖稱,“中原茶仙子”彭靜因拒絕原信陽市平橋區常務副區長李春恩的結婚請求,被誣告詐騙,如今身陷看守所。中原茶仙子,國家級高階茶藝師,國家級高階評茶師,河南省茶葉協會副祕書長、河南省茶葉協會高階講師、信陽青聯駐鄭副祕書長、西安六如茶文化培訓中心講師。

“婚”事件

2014年7月22日,信陽市溮河分局展開調查。2014年10月26日上午,彭靜在位於信陽琵琶山的一檔文化節目錄制現場,被多名帶走,她因涉嫌詐騙被刑拘。12月10日,河南省紀委監察廳官方網站宣佈,信陽市平橋區原區長級幹部李春恩因涉嫌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一九九一年,信陽茶葉節,是哪天,幾月幾天茶葉節`

經河南省批准,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信陽市主辦,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河南省茶葉協會、河南省茶葉商會支援協辦,杭州新宇展覽策劃有限公司、信陽國際茶文化節組委會茶事活動處承辦的“第24屆信陽國際茶文化節/2016信陽國際茶業博覽會”將於4月28日至5月2日在信陽百花會展中心隆重舉辦。

信陽位於河南省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陽山水秀麗,氣候宜人,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

創辦於1992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二十三屆的《信陽國際茶文化節》,始終堅持以“發展、合作、健康、和諧”的辦展理念,以“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促進茶流通”為出發點,以服務全國茶企、茶商、茶界為切入點,致力於把茶文化節打造成中原經濟區標誌性節會,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文化節會品牌。信陽國際茶文化節是“茶與文化、茶與食品、茶與器具、茶與工藝、茶與包裝、茶與機械”有益結合的國際流與合作的盛會。上屆茶博會有460家境內外企業參展參會,展覽面積達2萬平米,各參展單位以企業形象宣傳、新品釋出、現場銷售和貿易洽談為重點,共實現現貨銷售1800萬元,簽訂合同金額7.9億元,參觀觀眾5.5萬人次。

本屆茶文化節期間,組委會將舉辦名優茶博覽會、茶商大會、全國名茶專業委員會會議、知名茶企新品推介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境內外客商開拓中原市場,提供更廣闊的合作交流平臺,誠邀海內外客商前來參展參觀,對接洽談。

標籤: 茶葉 協會 信陽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3l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