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2021年芳村大益假茶案

2021年芳村大益假茶案

2021年芳村大益假茶案

2021年7月初,廣州市芳村區公安局在一次打假行動中破獲了大規模假茶案。據瞭解,該案涉及全國多個省市,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

該案件主要涉及大益茶品牌的假冒產品,假冒的茶葉包裝和外觀與大益茶非常相似,但使用低劣的茶葉代替真正的茶葉進行製作。這些假冒產品主要通過電商平臺和實體店銷售。

在該案件中,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32人,查扣假冒大益茶產品超過30萬件。此外,警方還繳獲了大量假冒產品製作和銷售的裝置和材料。

此次打假行動是廣州市公安局開展的“淨網2021”專項行動的一部分,旨在打擊網路侵權犯罪和侵犯智慧財產權等違法犯罪活動,保障消費者權益。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涉案18億,查獲10餘噸假冒品牌普洱茶餅,假普洱是如何做出來的?

2021年3月,上海警方經過縝密偵查,全鏈條偵破一起銷售假冒知名品牌普洱茶案,成功搗毀製售假窩點10處,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繳獲假冒知名品牌普洱茶餅10餘噸,市場價值高達18億元。此案也是近年來上海警方偵破的案值最大的假冒品牌普洱茶案。 

普洱茶的真假大致有這麼幾種

1。商標造假,就是跟別的商品一樣直接用了別人的商標,屬於假冒商品。

2。包裝造假,在包裝上表示如古樹,喬木,百年等字樣,實際並非如此的茶。

3。年份造假,虛標年份。

4。原料造假,小樹充大樹,此村充彼村,烘青充晒青,低階充高階等。

5。宣傳造假,與包裝造假差不多,再加上編撰故事,什麼港商定製留在昆明,什麼遇到山民家藏好料等等之類的。

6。倉儲造假,溼倉後退倉假冒老茶等等行為

還有不少少數派的造假方法就不枚舉了,我也知道的不夠詳細。至於好壞,鑑於每年的氣候雨水不同,茶師的工藝手法不同,泡茶水的酸鹼和茶器大小不同,每個人的口味不同等等。所以只有一個標準可行,就是你覺得好喝。

辨好壞還得喝了才知道,生普的話,湯色是什麼顏色,是否通透,香氣高不高,入口是否柔滑,茶湯裡有沒有香味,有的話是否濃郁,苦澀味程度如何,化得快不快,回甘快不快,杯底是否留香,然後看耐不耐泡,香氣和口感的下降曲線是否平滑,泡完之後把葉底倒出來,茶葉是否完整,是否肥厚,是否大片,這些都能作為參考,注意只是作為參考,生普不同山頭的茶,這些細節都會有不同,還是得多喝,心裡才有數。

大益新茶炒作和暴雷始末,一件茶葉幾十萬,茶葉炒作報應終於來了

這年頭真的是什麼都能炒作,股票能炒作,房子能炒作,茅臺能炒作,連茅臺的酒盒子也能炒作,現在就連茶葉,也被炒作客盯上了。88青普洱茶,三十年前只要幾塊錢一餅,現在四十萬都買不到了!20年前的班章六星孔雀普洱,現在市場價也已經超過了7萬元,就連一年前不算是新的普洱茶,也被炒作到了4萬塊以上。

茶葉炒作跟大益茶這個品牌有脫不開的關係,大益集團,是茶葉圈有名的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市場經濟的春風也吹到了雲南,以茶葉為主要經濟作物的雲南茶廠開始奉行市場經濟的原則,在完成的生產指標之後,就可以自己進行生產和銷售,多出來的那部分利潤也可以由自己進行分配,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大益茶作為現在最有名的雲南普洱品牌,在那個時候產生了。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大益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普洱茶品牌,跟現在天價普洱茶也毫無關係,大益逐漸有了知名度,進入公眾的視線,最終成為普洱茶頂級品牌,全因為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大益現在的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吳遠之。

吳遠之1962年出生,1988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枚 社會 精英。吳遠之自己學的是金融學,在拿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MBA學位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國外從事金融投資工作,這個工作經歷也為他回國操盤大益茶品牌創造了基礎。

回到國內之後,吳遠之一度在金融投資領域非常活躍,在多家投資機構操刀投資事務,還擔任過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但在2004年,吳遠之突然對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候正好勐海茶廠在進行改制,吳遠之利用自己的金融投資功底,成功地戰勝了當時對勐海茶廠也十分感興趣,想要投資的本地企業紅塔山集團,以1個億的價格,拿下了勐海茶廠大部分的股份。

成為了茶廠的實際控制人之後,吳遠之按照自己的設計和想法,把金融行業的相關規則與普洱茶的生產銷售結合了起來,並且大力宣傳大益茶的品牌,組織了幾次效果不錯的營銷活動,在他的炒作下,大益普洱茶被包裝成為一個茶葉圈的“愛馬仕”。

俗話說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2005年,精通金融的吳遠之發起了普洱茶營銷活動,並且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把茶馬古道的文化新增到普洱茶的宣傳中,緊接著,他又把大益雲南茶的品牌和茶馬古道勘測活動結合到了一起,那個時候,大家認為茶馬古道非常神祕,而大益茶也因此有了一種高貴、神祕的色彩,這次活動還捐助了雲南等地的幾所希望國小,在這次活動後,吳遠之的大益茶在國內的媒體上已經有了不少的品牌曝光。

到2008年,吳遠之又看中了央視的廣告效應,他不顧公司其他高管的反對,斥巨資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品牌廣告。不過,我們不得不佩服吳遠志的敏銳觸覺和判斷力,在當時,雖然全國有各種茶葉企業,已經開展了激烈的競爭,但是在營銷和品牌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大益茶先發動的營銷戰爭,幫助他在茶葉市場搶佔了先機,拿下了大量的市場份額。隨後,大益茶又開始推出授權專營店,前後在全國開了兩千多家專營店,品牌塑造和專營店都是吳遠之的工具,而他真正的目的是給茶葉賦予金融屬性,讓茶葉炒作變成一本萬利的買賣。

讓茶葉帶有金融屬性,吳遠之非常明白,這得先塑造出一種“物以稀為貴”的稀缺性。2017年,大益茶開始打造軒轅號的茶葉,這個軒轅號的普洱茶,在圈內號稱2017皇茶一號,在吳遠之刻意減少配貨量的控制之下,茶葉很快就被市場哄搶,而茶葉的價格也相當驚人。一開始的售價就不便宜,三萬一件底價的軒轅號茶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價格翻了近十倍,而在今年春天,甚至被炒作到了200萬一件。

嚐到了炒作的甜頭之後,大益茶在炒作的大路上越走越遠,也做得越來越有心得。2019年,大益茶釋出了“滄海系列”,在網上釋出銷售的一分鐘內,5000份茶葉就被哄搶,隨後,各大銷售網站、鹹魚以及朋友圈都出現了大量的倒賣滄海系列茶葉的虛假資訊,茶葉的價格就這樣被炒作上去了。

然後,吳遠之的大益茶趁著價格好,再發售一批軒轅號新茶,炒作對於他們來說,等於好幾個印鈔機。最詭異的是,炒作完全和茶葉賞鑑這個事情背道而馳,炒作的茶葉成為了一件商品,而不是消費品,如果要保持炒作的價值,這些茶葉不能拆封,紙箱要保持原樣,連封條也不能動,否則價值要大大打折扣。

炒作玩家基本把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普洱新茶都買空了,而真正想品鑑普洱的人連嘗一嘗的資格都沒有了,茶葉正在脫實向虛。而那些想通過炒作賺一筆的人呢,大多數也不是什麼有錢人,而是抱著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通過親屬拆解、民間借貸或非法集資籌錢,再去購買炒作茶葉以賺取差價。

在全國著名的茶葉交易市場廣州芳村,這裡交易著全國80%以上的普洱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因為炒作茶葉而產生的人生悲喜劇,有人在這裡一夜暴富、歌舞昇平,也有人在這裡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廣東一帶,民間金融發達,以廣州為中心,茶葉炒作向全省其他地方延伸,向全國吸入大量熱錢。早在六七年之前呢,大益茶的炒作,還是現貨交易的模式,當時呢,投資客一手交錢,炒作客或者茶商則一手交貨,款清貨清,投資客再要轉手的時候,則需要對當時的市場進行判斷,如果有利可圖就出手,可能虧損的話則繼續拿著茶葉等待。等到2018年,隨著茶葉炒作越來越火爆,市場的價格波動得越來越快,投資客十分鐘之前問的是一個價格,上個廁所可能價格就面目全非了。於是現貨交易已經跟不上炒作的發展了,就出現了茶葉的期貨交易。

雖然說是期貨交易,但是沒有明確的市場規則,這樣的交易完全建立在人與人的相互信任之上,它的基本模式是:炒房客一次性把買茶葉的錢轉給茶商或者炒作客,雙方約定在一定期限,一般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進行現貨交易,投資客和炒作客手握了大量的現金,但其實茶葉並沒有在實際進行交易,在極端狀態下,甚至是可以空手套白狼的,比如炒作客根本手裡就沒有茶葉,但是他把這個承諾賣給投資客,承諾一個月交茶葉,等到投資客付款了之後,炒作客又拿著錢去市場上尋找低價的茶葉,賺取差價。如果手上的資金足夠多,甚至還可以控制市場的波動。更誇張的是,這些交易沒有正規的交易系統,很多交易就是“填寫一張收據”而已,出現問題受害人往往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都沒有地方講理去。

一旦茶葉炒作變成了金融炒作,茶葉也變成了金融的工具,這個時候,風險已經在積累了。國家監管部門嗅到了茶葉炒作風險的味道,隨著監管的出手干預,大益茶的炒作也到了盡頭。

2021年4月到5月,雲南省市縣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釋出天價茶葉的風險提示,對茶葉炒作進行警告。到了6月,國家相關部門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調研的地點就在吳遠之的勐海茶廠,這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瞭對大益茶的態度了。

由於受到監管的干預,“天價茶”已經在市場中逐漸降溫,隨著價格的下跌,芳村茶市出現了不少暴雷的事件,有的人資金鍊破裂,還沒有收拾好準備跑路,就已經上門了,也有的人陷入炒作茶葉的瘋狂中,最終被家人舉報。

茶葉炒作是炒作市場中其中一個案例而已,我們真正要警惕的是這種炒作的投機行為。什麼是炒作,指的是對一些商品進行誇大的宣傳,製造聲勢,從中牟利。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炒作,最常見的炒作就是炒作股票、炒作比特幣、甚至炒作茅臺,在一些特殊時期呢,比如非典時期,連大蒜、醋都可以成為炒作的物件。

炒作這件事情為什麼這麼多,其實是在於他像是一個擊鼓傳花的 遊戲 ,只要你自己不是接的最後這一棒,基本都可以有利可圖,甚至炒作的越誇張,利益越大。

但是我覺得,炒作茶葉給我們的警示,更多地還是把金融作為套利工具,在茶葉行業產生的對這個產業的巨大危害。道理非常簡單,如果投資客和炒作客通過左手倒右手就可以賺到錢,但是茶葉種植、採摘過程異常辛苦,誰還會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真的去種好茶呢。等到炒作的故事講不下去了,市場上又會進入一片蕭條,茶葉堆積在倉庫賣不出去,最終影響的是茶農的積極性。

在雲南省,茶葉種植這個產業要養活超過500萬的茶農,是當地十分重要的支柱產業,炒作茶葉並沒有給這個傳統的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反而是積累了更大的風險。2014年,市場上曾經炒作過一款“古樹茶葉”,一公斤當時炒作到上萬元的價格,等到價格漲到市場需求難以支撐的時候,古樹茶的市場進入一片死氣沉沉,茶農們手上的茶葉根本無人問津。

所以啊,炒作這種行為不僅僅損失的是錢,最根本地傷害的是一個產業長久以來積累的良好風氣。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炒作的理解有沒有深入一些呢,以後在生活中再遇到這種炒作行為一定要引起警惕,無論什麼事情還是踏踏實實的好!

大益代工嗎

你說的大益是不是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問的內容是公司是否代工,應該不會代工。從資料上來,大益茶業是國內十分著名的大型茶葉公司,旗下也有許多成員企業以及茶園基地,比如勐海茶廠,巴達基地,布朗山基地,規模很大,公司體系龐大成熟,自己生產不成問題如果你是擔心茶的品質詢問是否代工,那應該關注的是冒牌茶葉,最多的應該屬造假:

2018年11月9日,大益集團與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成功簽署了《維權打假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為普洱茶行業內的知名企業,本次我們將共同打造維權打假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全國範圍內就維權打假事宜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合作。”——大益官方微博釋出

冒牌大益中茶的假茶重災區無外乎是普洱江湖裡的“華爾街”——芳村,看來芳村很多茶商這次真要飯碗不保了,要麼改邪歸正,要麼轉移陣地,要麼徹底轉型,一直鑽空子,未免有不安全感。其實這是很多茶友期待已久的事情,由於大益中茶這兩家牌子大,名氣響,歷史積澱雄厚,很多投機分子趨之若鶩,製假售假,以低成本優勢,牟取暴利。造假問題嚴重,要保障品質,現在大企業代加工已經很少了。

大益茶業集團是中國現代化大型茶業集團,集團母公司為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旗下包括勐海茶廠(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東莞大益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皇茶茶文化會所有限公司、北京大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江蘇宜興宜工坊陶瓷工藝品有限公司等成員企業,擁有“大益”品牌。

重慶一茶葉店賣出10萬元紅茶被索賠百萬,店家是否遇到了職業打假人?

近日,重慶市一茶葉店因為半年前的一次大額交易,而被告上法庭並且索賠上百萬,其實這就是店家遇到了職業打假人了,只不過這種打假人是知假買假,最後再通過法律手段來獲得高額的賠償,儘管這些打假人從某些方面來說,的確是為民除害了,但是這種行為本身也是不提倡的。

首先,在全國各地出現的職業打假人事件,其實根本就不少,全國各地的打假人案件中賠償的總金額,如今已經上千萬了,所以說打假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套路了,只是很多人可能還是不瞭解職業打假人的套路,所以才會頻頻中招,不過話說到底,只要店家賣的東西是合格的產品,那麼也不會被這些打假人盯上了。

其次,在重慶市的這則打假案件中,即便那三名男子說自己不是打假人,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們就是用了職業打假人的套路,所以他們是否承認根本就無關痛癢,大家夥兒心裡都是有數的。

據悉,這三名職業打假人盯上了這家店以後,便開始在這家茶葉店中打牌、買東西,一來二去的就跟店家熟悉了,這三名職業打假人還常常跟店家聊天,看起來是對茶葉很有研究的,但是他們其實是為了獲得店家的信任,所以才會不斷跟店家套近乎,店家事後才明白那三個男子當初的“不懷好意”,但是已經“為時已晚”了。

最後,那三名男子以送領導禮物為由買下了店家用來“鎮店”的茶葉,而且花費了十萬元,索要了和營業執照以後就離開了,結果半年過去了,這三名男子重新歸來,卻是以茶葉是三無產品的理由,要向店家索賠上百萬,如今想來他們的居心的確不怎麼“良好”。

我在茶莊買到假茶大益7572 901 你們說找不找茶莊議論呢?

1、2007年中茶確實出過一個叫“中茶牌黃印圓茶”的,包裝特別水的茶品,基本沒什麼人認,價格一直也不高;

2、你確認2009年的熟茶的防偽貼,都是能用紫外線燈照出熒光來嗎?我怎麼記得7572 901是06版的舊版防偽啊

3、生了白黴的一定是要換的

4、下關沱茶的“筒”是什麼單位,指的5個裝的便條,還是那個單個裝的圓柱形的盒子?追問

那個中茶我撬了一泡喝一下~    湯色很濃~    毫無茶味~     沒有光澤那茶葉   大益的話  我上幾張照片給你看   鑑定一下   我覺得就是假的了~         生了白黴,你說換什麼茶好呢?不利於造假的~順便推薦一下有什麼價效比高一些的茶葉~   什麼茶都可以     簡就是一條  那個下關金絲沱怎麼樣

追答7572的餅型,包裝手法上看,應該是正品。起黴是存放環境的問題。表面的白黴只是幾個黴斑的話,問題不大,拿幹刷子刷下去,再通通風還可以喝。要是撬開還有,就扔了吧。

特坨真假更亂,我一般是買的時候看包裝紙的松鶴圖案,那裡的每朵松枝,都應該是8個露白,一般假貨的印刷達不到,二就是正品沱的沱頂非常薄

大益董事長兒子死因

未知。大益董事長叫做吳遠之,從2005年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國小,約兩萬名學生受益。生前任雲南大益茶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2021年12月19日,吳遠之在旅居加拿大期間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去世。關於他的兒子,外界並什麼訊息,只是不知其所蹤,所以死因未知。

揭開普洱茶几種造假內幕,99%的消費者都被坑過

陳財,普洱茶新銳製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雲南瀾滄人,出生於製茶世家。先後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製作經驗。

普洱茶越來越火,關於普洱茶的假話越來越多。這些真實的情況,是否你對普洱茶的認知!

一、20年以上的老班章

無論在實體店還是網店,如果看到茶葉店鋪有不少20年以上的老班章茶餅在賣,就要留心注意了!老班章在2000年的時候,勐海茶廠收購毛茶價格為每公斤8元錢,當時主要是嫌它的茶芽過於碩大,且色彩也不理想,所以收購價格比外邊的茶還低。除非有人先知先覺十多年後價格會大漲,當做寶貝一樣收藏呵護起來,否則是不可能有那麼多老班章老茶來銷售的。而能夠超越時間預估未來的茶農和茶商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遇到這類茶,最好繞道,因為買到假的機會是99%。其它的理由不談,就憑這是簡單的推斷,更是常識。

二、普洱生茶放久了,就可以慢慢變成普洱熟茶

這可能是很多不喝普洱茶,或一直喝普洱茶但沒有深入瞭解普洱茶的人群共同的認識。因為有不少“大師”是這樣指點的。

因為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加工工藝不同,事實上無論存放多少年,生茶就是生茶,永遠不可能成為熟茶。只是因為存放久了的生茶,苦澀味少了,在視覺上湯色濃紅,和熟茶的這些現象很像。不精確但很恰當的比喻,就像生包穀就是生包穀,不能說放了很多年後,就變成了熟包穀。

所以,普洱茶生茶放的時間久了,只能是老生茶。

三、普洱茶有喬木和灌木兩種

出現這兩個概念,更多是經銷普洱茶的商人的一種說法。主要想強調喬木是又高又大的,讓人聯想到古樹;而灌木是比較矮小多叉枝的,讓人聯想到臺地茶。

從植物學的角度,古樹茶和臺地茶都有主幹;根莖上也看出,臺地茶也屬於喬木茶。普洱茶區當地有人說,臺地茶是為了便於管理而人為地修剪,讓茶樹長的不太高,才形成了現在看到的灌木茶的樣子。所以,普洱茶都是喬木茶,沒有灌木茶!

四、原來上貢給皇帝喝的是“宮廷普洱茶”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宮廷普洱比較流行,它普遍是選料非常細嫩的熟茶。但是中國古代的皇帝們從來沒有喝過,也沒有辦法進貢給皇帝老人。因為熟茶的發酵技術是1973年才有的,也就是說熟茶是上世紀70年代才誕生的。而普遍的認為是“宮廷普洱”,這一概念首次出現是在1999年左右。

所以說,無論如何,中國的皇帝們無論如何都喝不到“宮廷普洱”!

五、普洱茶就是雲南普洱地區栽種生產的茶

這裡有兩個方面需要澄清。首先,普洱茶產區的問題。雲南普洱茶主要有四個產區:普洱產區、臨滄產區、西雙版納產區和保山產區。

其次,普洱茶與其它茶最大的區別是工藝上的區別,特別是“晒乾”這一個環節與其它茶類很不同。(具體的工藝網上談得很多,在這裡就不囉嗦,有興趣的茶友可以自己查一下。)

正因為茶類主要是從工藝上區分的,就可以明白,普洱茶產區不一定只產普洱茶。只要用不同的工藝,就可以生產不同的茶類。比如普洱茶產區的綠茶、紅茶一樣被消費者認可和購買。

六、臺地茶價格便宜,所以品質比古樹茶差

先說價格。古樹茶價格比臺地茶貴,本質原因是因為古樹茶比較少,現代社會物以稀為貴。普洱產區的朋友可以告訴你,反觀30年前,很多古樹生長的茶葉是無人問津的,根本賣不出好價格的。

再說品質。筆者認為,品質評判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客觀科學的分析,比如製作出來的茶葉含有的什麼成分,哪些多哪些少,哪些有利於人體等等;另一方面是主觀個性的比較,比如味道、口感、顏色好看的程度等等,根據個人的喜好不同而不同。

比如大益、中茶、普秀等這些被公認具有代表普洱茶標準品質的茶餅,大部分的原料毛茶就不是古樹茶。你能說這些標杆產品的品質不好嗎?

所以只要無有害物質,自己喜歡,口感適合自己,就是好品質的茶。畢竟,就像柴米油鹽醬醋一樣,喝茶是自己的事情!

芳村的大益為什麼便宜

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

1、芳村的大益茶這麼便宜是其製作工藝較為簡單,賣的較為便宜。

2、成本低導致芳村的大益茶那麼便宜。

雲南“大益茶”掌舵人吳遠之突發腦溢血去世,他生前有過哪些成就?

20日晚間,大益集團釋出的通告稱:大益集團領軍人與掌舵者、董事長兼總裁吳遠之先生,在旅居加拿大期間,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去世。大益集團已成立特別委員會,全面負責大益集團運營管理工作,目前,大益集團生產、經營、決策等各項工作均正常進行、穩定開展。

大益集團向紅星新聞提供的吳遠之個人資料顯示:吳遠之,男,漢族,1966年出生,海南海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1997年獲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碩士學位。大益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勐海茶廠/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雲南大益愛心基金會理事長。

吳遠之曾就職於海南機構。2004年11月,為順應國家民營化改制的風潮,吳遠之率團隊對雲南西雙版納州勐海茶廠進行了改制,開啟普洱茶產業發展新篇章。經過10多年深耕普洱茶領域,大益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以普洱茶為核心,涵蓋茶、水、器、道四大事業板塊,貫穿科研、種植、生產、行銷與文化全產業鏈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吳遠之曾獲多項榮譽,包括:2008年10月,被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等單位聯合授予“陸羽獎”首屆國際十大傑出貢獻茶人;2009年5月,榮獲“年度推動和影響中國品牌貢獻人物”;2010年,榮獲共青團、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頒發等“雲南希望工程20年特殊貢獻獎”;2012年 8月,被中國商業聯合會授予“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優秀掌門人”稱號;2018年10年,被雲南省授予雲南省脫貧攻堅獎“社會扶貧模範”稱號;2021年3月,被雲南省授予“雲南省第三屆工業發展傑出貢獻獎”等榮譽。

千億資產卻撒手人寰?回顧2021年去世的8大豪門大佬

   文 | 華商韜略 趙昱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麼呢?

  小瀋陽說是:“人死了,錢沒花完。”

  這句小品裡的 搞笑 臺詞,用在豪門大佬身上,再準確不過了。

  回顧2021年,有8位豪門大佬永遠地離開了世界,從地產首富到蠔油大王,從百億闊太到愛國企業家,他們每一位的人生都極盡傳奇。

  只可惜,金錢不是萬能的,他們用一生書寫了財富神話,最終卻仍然無法逃脫死神的魔爪。

  希望瞭解了他們的財富故事,每個人都能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1、林建名 1月8日去世,享年84歲

  林建名是香港豪門林百欣家族的後人。

  作為林百欣和賴元芳的長子,“大少”生前的財產超過了50億港元,產業涉及 娛樂 、 體育 等多個行業。

  然而,林建名並沒有被父親林百欣所重用。

  相比於同父異母的弟弟林建嶽,林建名的經商能力並不被父親所認可,父親總覺得林建名只是一個聽話的“草包”。

  因此,在林百欣去世後,也只留給了林建名180萬現金和少量的地鋪及服裝品牌。

  不過,林建名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最終賺到了50億港元的身家。

  林少一生風流瀟灑,曾有過3段婚姻,不過最後都是以離婚收場。

  不僅如此,林建名還對“爺孫戀”情有獨鍾,他曾多次被爆出與相差幾十歲的美女戀愛, 情感 史可謂是相當傳奇!

  2021年1月8日,林建名因癌症去世,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享年84歲。

   2、曹光彪 3月12日去世,享年101歲

  曹光彪是有著“毛紡大王”之稱的愛國商人,他曾攜霍英東創辦了港龍航空,資產豐厚卻為人低調。

  曹光彪出生於上海,父親是“鴻祥”布店的老闆。高二這一年,家中遭遇了變故,曹光彪放棄了學業,開始掌管家裡的鋪面。

  從經商開始,曹光彪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商業頭腦,他改革了鋪面的經營方式,通過做廣告的方式吸引顧客。超前的經營理念很快讓曹家的商鋪收穫了大量的顧客。

  隨後,曹光彪更是不斷拓寬業務,將業務衍生到了香港。

  在舉家遷往香港後,曹光彪又在香港創辦了毛紡廠,並不斷擴大規模,在德國、法國、美國等全球各地都開設了工廠。

  1985年,曹光彪和包玉剛一拍即合,攜李嘉誠、霍英東等多人,建立了港龍航空公司,打破了英資財團壟斷香港航空的 歷史 。

  與此同時,曹光彪還是改革開放後首個在內地投資的香港商人,為內地的商業、教育發展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2021年3月12日,這位101歲的企業家安詳了離開了人世,他一生功德無量,為國家富強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3、簡幸春,4月29日去世,享年103歲

  簡幸春是香港女星李嘉欣婆婆,是中建企業掌舵人許世勳的太太。

  如果說有哪位女性是最讓香港人羨慕的,那她一定榜上有名。

  一直以來,簡幸春和先生許世勳的愛情都是一段佳話,兩人於1948年成婚,直到2018年許世勳去世前,兩人都恩愛有佳,從未傳出過緋聞。

  簡幸春為丈夫誕下兩子一女,分別是許晉幹、許晉亨及許雪元。

  然而天不如人意,被許世勳當作家族繼承人培養的大兒子許晉幹不幸因病去世,只剩下了紈絝的小兒子許晉亨。

  無奈下,許世勳夫妻二人只好把420億港元的家產放在了基金會,這樣兒子兒媳婦就可以每月直接來基金會領取生活費,就算不工作,也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遺憾的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簡幸春患上了認知障礙的疾病,除了丈夫,她不認得任何人。

  即使許世勳僱了7、8個保姆,精心照顧妻子的起居,仍然沒有幫助其改善病情。

  在2018年許世勳去世後,簡幸春一直鬱鬱寡歡。

  2021年4月29日,簡幸春在醫院離世,終於與丈夫在天堂團聚,享年103歲。

   4、鄧成波,5月14日去世,享年88歲

  鄧成波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勵志的逆襲史。

  他出身貧寒,為了謀生16歲就做了霓虹燈招牌學徒。在逐漸積累到行業經驗後,鄧成波做起了霓虹燈的生意。

  20世紀60年代後期,考慮到霓虹燈招牌生意的前景侷限,鄧成波開始轉行做房地產。

  初期,鄧成波在朋友的介紹下投資了住宅,不過收益並不理想。

  後來,在偶然的機會下,鄧成波瞭解到了商鋪的資訊,發現炒賣鋪位非常賺錢,於是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鋪王”之路。

  鄧成波在賣鋪位的生意上非常有遠見,大規模的擴張加上精細化的運作,使他迅速擁有了200多個物業專案,巔峰時期,甚至佔據了香港商鋪的半壁江山。

  經過幾十年的打拼,2021年2月25日,鄧成波以47.5億美元的身家,躋身於全球富豪榜608位。

  然而,同年的5月14日,鄧就因病去世,只留下了600多億的遺產。

   5、左暉,5月20日去世,享年50歲

  左暉的離世一定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大損失。

  他曾打敗王健林、許家印,榮登中國地產行業財富排行榜榜首,他是鏈家的前董事長、也是貝殼公司創始人,他勵志要改變房地產行業,卻因疾病,在50歲時就不幸離世。

  2001年,左暉創立了鏈家,此前他已經在財產保險代理行業摸爬滾打了5年,積累了足夠的資金。

  在亂象叢生的房地產行業,中介很難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

  但左暉“不信邪”,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行業的規則。2002年,鏈家推出了首個二手商品房轉按揭的業務;2004年,他率先提出了“籤三方約”的透明交易規則;2012年,他又力推真實房源,開創行業先河;2018年,左暉還在鏈家的基礎上建立了貝殼找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貝殼找房上市成功,成為了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的第一股。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行業好起來了,左暉卻病倒了。

  2021年5月,身患肺癌的左暉病情惡化,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6、李文達,7月26日去世,享年91歲

  李文達是李錦記公司的第三代傳人,有“蠔油大王”的稱號。

  巔峰時期,他曾在香港富豪榜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李嘉誠和李兆基。

  李文達的爺爺李錦裳是蠔油的發明者,也是李錦記的創始人。李文達去世後,李錦記交到了其三兒子李兆南的手上,總部也遷移到了香港。

  在成為李錦記的第三代傳人之前,李文達就已經在澳門創辦了6家工廠。

  不過,在接過李兆南的接力棒後,李文達就專心地投入了李錦記,放棄了之前的事業。

  在李文達的管理下,李錦記從香港走向了世界,由小鋪面發展成了千億的調料帝國。

  2021年7月26日,李文達在家人的陪伴下結束了的一生,李錦記也傳承了自己的三兒子李惠中。

   7、解直錕,12月18日去世,享年61歲

  解直錕是“中植系”商業帝國的締造者,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歌手毛阿敏的丈夫。

  從印刷廠的工人到中植集團的創始人,他的一生不可謂不精彩。

  解直錕出生於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1991年之前,他只是印刷廠的一名普通工人。

  由於印刷廠的效益堪憂,能力出眾的解直錕被領導發現,任命為了廠長。他也不負眾望,扭轉了五營區印刷廠虧損的經營狀況。

  解直錕在賺到一些錢後,又陸續開設了服裝廠、麵食廠、水泥廠,還收購不少當地的國有不良資產。

  1995年,解直錕以5000萬元的總註冊資金,成立了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主營業務涉及木材、木製半成品加工等。

  之後,中植集團進軍了金融行業,產業鏈也延伸到了房地產、信託業務。

  在執掌中植集團後,解直錕也開始在金融界大展身手。2008年,他帶領中植調轉船頭,開始收縮實體產業,轉而把重心放在資本市場。

  2021年,解直錕登上了胡潤百富榜,以260億身家位列第241名。

  結果令大家沒想到的是,2021年12月18日,解直錕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身亡,又一位商界的大佬隕落。

   8、吳遠之,12月19日去世,享年55歲。

  吳遠之生前是大益茶集團的董事長,有云南“茶王”的稱號。

  這個專攻普洱茶的海口人,通過發起“馬幫行”的活動,成功讓大益茶出圈。

  吳遠之畢業於北航的飛機設計專業,在遠赴加拿大攻讀碩士學位後,回到了海南工作。

  2004年,恰逢遇到國營企業的改制,吳遠之瞅準了機會,用1個億的價格收購了改制的勐海茶廠,並將其更名為雲南大益茶業集團。

  隨後,吳遠之便一發不可收拾,帶領大益茶殺出了重圍。

  2016年,大益茶以112.02元的品牌價值位列茶行業的榜首。2017年,大益茶更新了品牌理念,勵志要做“茶中茅臺”。

  如今,03年六星孔雀班章餅散筒的價格已經漲到了450萬元/提,吳遠之真的做到了。

  然而就在大益茶風光無限時,病魔卻向吳遠之伸出了爪牙。

  2021年12月19日,吳遠之突發腦溢血身亡,享年55歲。

  ——END——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標籤: 茶案 大益 芳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82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