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顧景舟紫砂壺鑑別

顧景舟紫砂壺鑑別

顧景舟紫砂壺鑑別

顧景舟是紫砂壺製作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他製作的紫砂壺以工藝精湛、造型優美而聞名於世。以下是鑑別顧景舟紫砂壺的方法:

1.壺身:顧景舟的紫砂壺壺身線條流暢,十分精細,會採用多種雕刻工藝,如鐫刻、浮雕等。同時,其壺身表面質地細膩,手感舒適。

2.壺嘴:顧景舟的紫砂壺通常採用熟練的金工技術進行製作,壺嘴線條流暢,既美觀又實用。嘴口部位圓潤光滑,不易磨損。

3.內膽:顧景舟的紫砂壺內膽做工嚴謹,其大小和形狀與壺身契合度高,且材質質量上乘。

4.底款:顧景舟的紫砂壺底款淺刻,有時會刻上“景舟”、“舟”等字樣,底部也會清晰地標註出材質、產地等資訊。

5.整體感覺:顧景舟的紫砂壺整體感覺舒適、平衡,呈現出一種高雅、端莊的氣質,讓人一目瞭然,並且不易複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說到紫砂壺,人們不禁想到茶香四溢的場景,而把紫砂成壺,要從明代正德時期說起。通常的說法是,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當時人們稱讚其“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那如何鑑別顧景舟紫砂壺呢?

如何鑑別顧景舟紫砂壺

1、顧景舟紫砂壺鑑定首先要看造型。每個大師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顧景舟在每個不同的時期所制的壺造型都不盡相同只有瞭解顧景舟生平經歷,清楚其發展過程才能真確辨認。

2、顧景舟紫砂壺鑑定要看胎質。不同時期的紫砂壺所使用的泥料有著不同的泥質,不同地方的紫砂泥料也不同,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胎骨堅緻,色澤溫潤,色澤溫潤,是上好的宜興紫砂泥料。

3、紫砂壺鑑定要看製作工藝。顧景舟製作技藝高超,其壺均為手工製作,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具有生氣,其靈動性是可與批量機械製造的紫砂壺有明顯區別的。

4、紫砂壺鑑定要看款識和銘刻。顧景舟1944年,始用印:瘦萍、老萍。1948年,始用印:荊南山樵、荊山壺隱。1955年,始用閒章:啜墨看茶。1984年,始用印:景舟七十後作,壺叟。20世紀90年代,刻了最後一方印章:生於乙卯。

提醒一下,顧景舟紫砂壺鑑定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鑑定知識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全面掌握,除了肉眼鑑定外還依賴科學儀器的鑑定,這樣才能更加準確。所以,顧景舟紫砂壺鑑定還需要找專業的平臺進行專業鑑定。

顧景舟紫砂壺真假鑑別方法是什麼?

顧景舟紫砂壺真假鑑別方法是一看、二聽、三摸。看顏色純正紫砂的顏色,不論紫色、、紅色或者是兩者之間的顏色都應有玉石般的韻味,其光質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不能上臘,不能拋光,可參考老玉石的材質效果,材質越稀有、越有價值。

養壺的效果

好的紫砂,通過養壺泡茶少許,然後用於布乾擦就能看出啞光色質,油性很重,時間養的越長,色質越深沉,古樸,直至產生壺之靈氣,與人通性情。

紫砂壺第一講究紫砂材質,講究砂質的效果,紫砂礦巖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後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沫,加水練成熟泥,製作茗壺,這種原始的泥料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壺的透氣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優良的材質顆粒效果使壺的音質為深、沉、沙、啞。

顧景舟紫砂壺真假鑑別方法有哪些?

1、看造型和工藝:如明代紫砂壺的總體特徵是粗、大、笨,清初從陳鳴遠開始,紫砂壺製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風。康熙時出現彩繪,乾隆時出現描金,嘉慶、道光時,以陳曼生一班文人蔘與紫砂壺的題詩刻畫,是紫砂器的裝飾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興地區丁蜀鎮黃龍山附近出產的陶土最好,一般分為紫泥、綠泥、紅泥三種。通常來說,明代砂器泥料較粗,清代較細。晚清至一件砂器常有幾種色泥出現。 

3、分辨名家及款識:從明正德至今,五百年來名家輩出,仿製者都是仿名家,所以對各時期的名家及工藝手段、款識特徵都要有明確認識。

擴充套件資料:

注意事項:

泡茶時勿將茶壺常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壺內勿浸置茶湯,泡完茶後,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衝淋壺裡壺外,然後倒掉水分。應保持壺內乾爽,絕對不可積存溼氣,如此養出來的陶壺,才能發出自然的光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顧景舟紫砂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怎樣鑑別紫砂壺

顧景舟紫砂壺的真偽,怎麼看?

當代紫砂壺的收藏,早已經不再是文人墨客的專利,只要真心喜歡,只要有一定經濟基礎,皆可收藏。前朝大師諸如時大彬,陳曼生的紫砂壺,數量稀有且多藏於博物館,離普通人比較遠。現在紫砂壺收藏多以當代國大師為主。而顧景舟大師作為前無古人的泰斗級人物,他的作品自然就是收藏的熱門,不過搞收藏的並非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能辨別真偽的恐怕不多。看顧景舟紫砂壺真假,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入手:

看造型

顧景舟紫砂壺的鑑定,首先要看造型,每一個大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偏好,顧景舟也不例外,並且在顧景舟的制壺生涯中,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造型風格和藝術特色,因此只有詳盡的瞭解大師的生平,對其發展過程有了清楚的認識以後,方能正確的判斷。

看胎質

顧景舟紫砂壺鑑定要看胎質。不同時期的紫砂壺所使用的泥料有著不同的泥質,不同地方的紫砂泥料也不同,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胎骨堅緻,色澤溫潤,是上好的宜興紫砂泥料。

看製作工藝

顧景舟技藝高超,他的壺皆為純手工製作,充滿靈氣,同普通的工手區別是很大的。美雖然是很抽象和感性的概念,但是看的壺多了,自然就能明白。

看款識

顧景舟1944年,始用印:瘦萍、老萍。1948年,始用印:荊南山樵、荊山壺隱。1955年,始用閒章:啜墨看茶。1984年,始用印:景舟七十後作,壺叟。20世紀90年代,刻了最後一方印章:生於乙卯。結合不同時期的款識和制壺風格,以及工藝特色來綜合判斷,可辨真偽。

當然本文只是提供一種思路,鑑別顧大師紫砂壺的真偽並非一篇小文能夠介紹清楚,需要大家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去認真學習,積累經驗。

顧景舟紫砂壺鑑別方法

  現市面上出現了許多的砂壺的買賣,交易數量也是非常龐大的,尤其是顧景舟紫砂壺,那如果買到了假的顧景舟紫砂壺,後悔都來不及,那該怎麼辨別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顧景舟紫砂壺鑑別,希望能幫到你。

  顧景舟紫砂壺鑑別四大要點

  跟著生活水平的進步和市場的升溫,紫砂壺珍藏垂垂從文人雅士轉釀成通俗民眾,現已成為全民珍藏。顧景舟巨匠的紫砂壺更是遭到眾藏家的爭搶,顧景舟紫砂壺辨別辦法有哪些呢?除業餘的判定巨匠外,真正懂得紫砂壺判定的人很少。我在這教您顧景舟紫砂壺的四點判定辦法。

  1、顧景舟紫砂壺判定起首要看外型。每一個巨匠都有自己的奇特作風,顧景舟在每一個分歧的時代所制的壺外型都不盡相同只要懂得顧景舟平生閱歷,清晰其成長程序能力真確識別。

  2、顧景舟紫砂壺判定要看胎質。分歧時代的紫砂壺所使用的泥料有著分歧的泥質,分歧地方的紫砂泥料也分歧,顧景舟製造的紫砂壺胎骨堅緻,光彩溫潤,光彩溫潤,是上好的宜興紫砂泥料。

  3、紫砂壺判定要看製造工藝。顧景舟製造身手高明,其壺均為手工製造,手工製造的紫砂壺具有生氣,其靈活性是可與批量機械製造的紫砂壺有顯著區其餘。

  4、紫砂壺鑑定要看款識和銘刻。顧景舟1944年,始用印:瘦萍、老萍。1948年,始用印:荊南山樵、荊山壺隱。1955年,始用閒章:啜墨看茶。1984年,始用印:景舟七十後作,壺叟。20世紀90年代,刻了最後一方印章:生於乙卯。

  顧景舟紫砂壺判定並非簡略的工作,判定常識並非一天兩天就可以周全控制,除肉眼判定外還依附迷信儀器的判定,如許能力加倍精確。以是,顧景舟紫砂壺判定還需要找業餘的平臺停止業餘判定。

  走出辨識顧景舟紫砂壺真偽的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只做光貨不做花貨

  開宗明義何為光貨、花貨? 紫砂百科有解:“光貨是指壺身為幾何體、表面光素的紫砂壺,是紫砂壺中最為常見的款式。”也就是說以幾何形體為主紫砂製品,是以自然淳樸、簡練、高雅取勝,僅以簡潔的形態來表達自己的生命力,最符合人們質樸自然的欣賞習慣。在紫砂陶藝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光貨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一種。而把自然界、動植物界的天然形態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裝飾設計成仿生形象的茶壺,人們稱之為“花貨”。

  央視端午節一錘定音特別節目上,某專家拿出顧景舟的一把“陰線扁竹壺”時說,“這是他(顧景舟)唯一的一把花貨”。此話一出,震驚兩廂,一片譁然。一是將那些對顧景舟紫砂壺不甚瞭解的人來說“恍然大悟”:原來除了這把壺,顧景舟沒做過花貨!二是激怒了許多藏家:幾十年的藏品瞬間變成了“贗品”、“假貨”!一些覬覦顧大師作品而未如願的新藏家暗暗竊喜:沒收到“假貨”!

  顧景舟一生中的最高成就集中於光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要說大師一生中只作一把花貨,不僅有失偏頗,而且是荒謬的、完全不能接受的。

  我們都知道,顧景舟把裸胎藝術當作是紫砂光貨素器的最高境界、最佳表現形式。確實有個時期顧景舟看不起花器,在他看來,花器與光器相比,顯得繁複、花哨而缺乏想象力,還曾戲稱蔣蓉的花器作品是“瘌痢頭花”,這都是實情。儘管他是紫砂巨匠、跨世紀紫砂泰斗,可在他的心裡,還存有對花貨魅力的欣賞隱情。因此,“私下裡還悄悄地”做了不少花貨,甚至“推陳出新”。

  最典型的是他早年仿製的供春的樹瘤壺(亦稱樹癭壺)。供春的樹瘤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紫砂塑器”,堪稱花貨鼻祖。遍查顧景舟作品圖錄,可以輕易看到他製作的大梅花、八仙、十二生肖、獅頭蓮心、樹樁柵欄、超大超扁南瓜、魚蟾竹編等花壺,不一而足。如顧景舟製作的回紋竹壺,“以竹為題材,誇張變化成形,壺身塑成主幹,竹節簡潔有致,流、把化為新抽綠枝,動勢內蘊,生動有力,蓋上堆塑曲曲的竹枝為橋形鈕,鈕下貼塑竹葉紋飾”,花貨製作技巧可謂躍然整個壺面。

  另外,顧景舟簡介中有這樣一段記敘:“20歲左右,曾應上海郎氏藝苑聘請,仿古作陶,所仿清陳鳴遠款的龍鳳把嘴壺和竹筍小盂因技藝高超,竟被作為陳鳴遠的傳器為故宮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幾十年後他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鑑定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作品……他每遇歷代名作,都反覆揣摩,悉心研究,吸取並掌握了中國陶藝的博大精華。” 這兩件作品不僅是顧景舟製做的花貨精品,也是大師博採眾長的寫照。

  也就是說,顧景舟一生追求紫砂光貨素器之精美和境界,不僅做了大量精美光貨,而在花貨製作上也是技藝超群,花貨在他的作品中也是有一定比例的。君不見,在已拍賣的顧景舟的一些作品中也有不可多得之傳世花貨極品。像2010年北京長風的拍賣會上,顧景舟的綠泥紋竹壺,估價120萬—150萬元,成交價為224萬元;在2010年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的相明石瓢壺,估價220萬—320萬元,成交價則到達了1232萬元;在日前進行的“紫泥春華——近現代紫砂臻品”專場中,這套九頭詠梅茶具創下了2875萬元的高價。“九頭詠梅茶具”就呈現出顧景舟在製作花貨上的風格與功力。子這次拍賣會上,顧景舟制供春壺也以345萬元成交,列該場第二位。買家不惜百萬甚至千萬金收藏顧景舟的花貨,就已經說明一切了。

  誤區之二:所有作品都溫潤細膩的

  溫潤細膩是對未經過調製的紫砂泥製品的基本要求。但在紫砂壺製作上還有調砂、鋪砂等工藝和手法。未經調製與調砂、鋪砂製品在外部形態和感官上各有千秋。它們之間對比起來,如同男人與女人的面板,女人的面板略顯細膩、白皙、嬌嫩,而男人的面板雖然略顯粗糙,但凸顯著剛性、結實和力量之美。

  所謂調砂,就是在練生泥時加入了一定比例或粗或細的熟(或半熟)砂粒。不僅可以提高成品率,而且可以提高紫砂製品的質感和骨感。同時,由於裡面含砂,增強了透氣性,更利於泡茶。雖然調砂製品沒有未經調砂的原礦紫砂泥做出的成品那樣溫潤如玉,但在質感、骨感方面,是未調砂、鋪砂製品望塵莫及的。顧景舟製做的大仿古壺、公冶父壺、砂梨提樑壺等就是用這種手法做出來的,感官滋潤,顯得特別挺拔大氣。

  鋪砂是將處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礦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層之內,經燒成後,使燒成後的紫砂器表面鋪入的砂點和胎質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增加了紫砂的裝飾美感。如顧景舟製作的砂梨壺和鋪砂菊瓣壺,就顯現出了“珠粒隱現,光閃奪目”的顏色和肌理效果。

  顧景舟未經調製的紫砂製品潤滑如玉這不待說,作為紫砂巨匠,他在調砂與鋪砂工藝上也是爐火純青。他的代表作大仿古壺、如意仿古壺以及大掇球壺等作品,就是利用調砂、鋪砂工藝製作的,這種工藝的紫砂壺大約佔了其作品的三分之一。

  如若藏家只拘泥在細膩溫潤上,那將會使你的藏品不僅單調,或許會失去很多收藏古大師作品的機會。

  誤區之三:常用印款除了篆字沒別的字型

  顧景舟藝名,壺用印款之多、之廣,可以說是當代紫砂藝輩中無與倫比,無人超出的,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史無前例”的。在他的印章中幾乎所有的印章都是篆書,而且是繁體字。所以人們一看到顧大師的作品中鈐有簡體或楷書款的,腦海裡瞬間就會打出了是否仿製、是否臆造……等諸多問號。

  20多年前我就收藏過一把底款為“鐵畫軒”的紫砂壺,蓋內就鈐有“顧”、“景舟”字樣兩個楷書陽文小印款。

  當其時,因沒有電腦資料查詢困難,就放下了。後來還真從百度搜尋出有“顧”、“景舟”和“顧景舟”楷書字樣印款圖片。該種簡體楷書印章是顧景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曾使用過,但少之又少。為什麼顧景舟在這一時期使用簡體楷書印款,回顧歷史就不難理解了。1956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文字改革,啟用簡化字,顧老響應國家號召適應形勢,啟用簡體印章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另從顧景舟與鐵畫軒之間的合作看,1956年鐵畫軒實行公私合營,為促進鐵畫軒在經濟恢復時期的發展,支援國家建設,顧景舟仍一如既往地支援轉制後的鐵畫軒,與鐵畫軒合作生產了一批紫砂製品,壺上鈐有簡體來書印款也是非常自然的。可惜的是存世量極少,如同鳳毛麟角。因此,在顧景舟常用紫砂印款圖錄中根本查不到。難怪此印款紫砂壺一經展示便遭來非議。

  也正因為如此,能得到鈐有顧大師一生中極少使用的簡體印款的紫砂作品,更是彌足珍貴。

  以上事實早應該使紫砂愛好者們對顧景舟及其作品有更清晰的認知。然而,時至今日,尚有許多“專家”、“學者”還在鼓譟“顧景舟只做光貨不做花貨”等言論,甚至走上央視擴大誤導。是這些人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還是企圖享佔顧景舟“唯一花貨”或“花貨孤品”的壟斷地位,不得而知。

  顧大師仙逝多年,我們還是“用壺說話”,用大師的存世作品作為正本清源的事實證據,儘早走出上述誤導誘發的誤區!

  挖掘、傳承先生在紫砂藝術上的高超技藝與精神,而不不是為一己私利,抹殺大師在製作花貨上的豐功偉績。

顧景舟紫砂壺真假鑑別方法是什麼?

看造型和工藝:

如明代紫砂壺的總體特徵是粗、大、笨,清初從陳鳴遠開始,紫砂壺製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風。康熙時出現彩繪,乾隆時出現描金,嘉慶、道光時,以陳曼生一班文人蔘與紫砂壺的題詩刻畫,是紫砂器的裝飾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材質特點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

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

顧景舟壺蓋印章鑑別是什麼?

顧景舟壺蓋印章鑑別的是一款紫砂製作者及年代,與該壺是否是手工製作的一個佐證。

最早出現的紫砂器,多為實用器,日常用品,並無作者款印。

顧景舟的紫砂壺印章的種類有很多,這是因為顧景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使用的印章是不同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印章的種類和特點,結合紫砂壺的製作年代和特點,相互結合來鑑別顧景舟壺,準確率則會大大提高。

擴充套件內容:

普通的紫砂壺藝人看印章很難真正的鑑別出真假,因為他們的印章大多都是一樣的,很容易偽造。而顧景舟大師的印章則不同,在不同的時期,顧景舟大師的紫砂壺印章具有不同的風格,而在不同時期的時期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也是不同的。

如果單單是偽造顧景舟的印章,卻沒辦法和制壺的特點結合起來,是很容易被鑑別出來的。而如果明白印章和壺的歷史特點,難度則非常高,不是對顧景舟紫砂壺有很深的研究,是很難偽造的。

這就是為什麼顧景舟壺蓋印章鑑別方法可以比較準確的鑑別真假,而現在普通紫砂壺作者的壺卻無法通過蓋印章來判斷的原因。

什麼是顧景舟紫砂壺顧景舟紫砂壺鑑定及價格

說起紫砂壺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喜歡用紫砂壺泡茶喝,但往往我們用的都只是普通的紫砂壺,其實還有很多非常名貴的紫砂壺,今天就帶大家去了解下什麼是顧景舟紫砂壺,看看顧景舟紫砂壺價格情況以及顧景舟紫砂壺鑑定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進來了解下吧!

什麼是顧景舟紫砂壺

顧景舟人稱顧老,是中國近代最傑出的紫砂陶藝家,近代宜興有著名的七大藝人之一(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生前致力於建立紫砂工藝廠,其作品充份表現精、氣、神、韻之美,不但深具東方特有藝術特色,更賦予時代氣息,堪稱為紫砂壺之一代宗師!80年代在香港拍賣價已為65萬元人民幣。現每把壺時價均超過一百萬元,廣受海內外收藏家爭相購藏,可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少之又少。

顧景舟紫砂壺鑑定:

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鑑定書畫,首先從提高理性認識,理性即培養自已的學識素養,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傑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格特徵,把握關鍵性的依據,逐漸累積經驗。

這幾張是顧老的款,通過對比能進行初步的鑑定。

顧景舟紫砂壺價格:

其實,從2011年開始,“沾顧”的紫砂作品開始呈現價格高漲的趨勢。除在北京保利秋拍創出1782.5萬元的高價外,顧景舟的“四方回紋竹壺”和“矮八方壺”分別以460萬元和402.5萬元成交。在北京歌德一場拍賣會,顧景舟制“笑罌壺”以552萬元成交現在距離紫砂壺拍賣剛剛興起的2008年不過才四年光景,但拍賣價格卻上漲不止四倍。

老壺“錢景”好

與拍賣市場上的其他藝術品相比,紫砂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老壺”的價值還沒有得到應有的認識。有研究人員分析,一方面,和其他藝術品門類相比,優秀的老紫砂作品存世量少;另一方面,一些藝術品藏家對紫砂尤其是“老壺”的鑑賞能力還有待提升,這也制約了紫砂老壺的買賣人氣。

有專家估計,像乾隆早期及以前的老壺,在未來兩三年內會引起藏家的高度關注,因為這批壺在數量上極為稀少,悲觀估計可能不到200個,而且“高古”壺是紫砂壺藝術的原創期,用砂極為優秀,大師輩出,其藝術品質與實用性絕非後世作品可比。

買壺選對工料和陶藝師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市場上賣的紫砂壺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主題多樣,價格也有不小的差異,從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一家茶葉店中有套紫砂套壺標價880元,折後價150元。而在茶城裡那些專賣紫砂壺的店裡,一把紫砂壺的價格高達萬元。據介紹,紫砂壺價格這樣懸殊的原因,在於壺的作者不同,不同的壺選擇的泥料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工藝師的職稱越高,壺的價位也會隨之上升。“至於那些數十元一把或者一套的紫砂壺,一般都是批量生產的,大多是用‘偽紫砂’製造,收藏價值並不大。”店主說,“那些有投資價值的紫砂工藝壺消耗的紫砂泥量很小,一把壺一般用不了半斤泥,很多陶藝師一年都用不了一百斤泥,有人甚至一個月都做不了一把壺,他們的年產量還不如廠家商品壺一天的產量。”

分析紫砂壺藝術品的拍賣行情,業內人士認為,乾隆早期及以前的高古壺,漲勢不可逆轉。而那些已被業界公認的、已故名家的作品,如“紫砂七老”的名壺風頭正勁,它們和個別堅挺的當代名家作品,與高古壺一併成為紫砂壺的三大板塊。對於初入門的紫砂壺愛好者,可以從那些工料俱佳、具有成長潛力、工藝職稱較低的陶藝師的作品入手比較穩妥。

紫砂壺歷來都是按人定價。明、清時期的紫砂壺價格一般為上萬元,但名家名作可達10萬-15萬元,清代名作也要5萬-10萬元。

2003年,紫砂大師顧景舟和著名書畫家江寒汀、吳湖帆合作的作品“石瓢壺”在臺灣拍出100多萬人民幣的價格。

2008,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於北京落槌,場內一件紫砂大師顧景舟制“雨露天星壺”以近157萬元高價成交.

2012年,顧景舟、朱可心、蔣蓉制等宜興紫砂壺大師價格最少也是30萬元,部分優質紫砂壺甚至已經達到上百萬元。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分析

顧景舟主要紫砂壺有牛蓋蓮子壺,其特點直腹圈足,闊口出脣,短彎流,柄為環狀,蓋為平蓋,且寬頻拱形鈕似牛的鼻子。通體散發一股紮實有勁的精神。圓筒身,肩略呈弧形和前伸的流及捲曲的把手無間地銜接,一氣貫通。把手卷起活像牛尾般生動。壺口與蓋各成一環上下密合無縫。

鷓鴣壺,壺身圓扁,三柱高提樑把手,側看如鷓鴣鳥正欲展翅飛翔,故名此壺直身似井欄,平嵌蓋,扁平三叉提樑,曲嘴似鳥,扁圓筒鈕。坯體用紫砂泥製作,造型簡明而深沉。韓美林刻繪細緻,精美,實乃上品。其造型簡中寓繁,實中見虛,線面挺立,生機昂然,壺身成短圓筒狀,線條幹練明確,與蓋和提樑渾然一體。底部刻有文字裝飾,簡潔美觀,更有畫龍點睛之妙。除此外外,還有砂壺款式中的經典矮井欄壺;石瓢壺,壺身及蓋鈕呈三角形,壺式飽飽呈扁圓形,上窄下寬,富有穩重感;供春壺,取老樹癭作為材料,樹皮斑駁遍佈全身,紋理繚繚繞繞,最後以瓜蒂形為蓋。

顧景舟主要紫砂壺還有供春壺、公治父壺、座有蘭言壺、菱花壺、高腰線提樑壺、  高虛扁壺、回紋竹茶壺、瓜梨壺、均玉壺、雲肩如意壺、漢鐸壺。總的來講,顧景舟每件壺都栩栩如生、鬼斧神工,都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顧景舟作為紫砂界的巨星泰斗,顧景舟紫砂壺可以說是紫砂界的“元青花“。

怎樣辨別顧景舟紫砂壺?

從圖片上看,此壺具紫砂泰斗顧景舟作品風格有一定距離,不論是做工,器型都是比較差的。只能說這是一把落款為顧景舟大師的紫砂壺。

顧景舟68年紫砂壺求鑑定

這個不是顧景舟的作品,做工粗糙,應該是現代仿製的。除了底款不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上面毛的像做工粗糙,肯定不是76年之前的物件,我師傅有個同學當初就是因為畫的油畫出了一點小紕漏,結果就遭殃了,當時誰敢把像搞成這樣啊!追問我也覺得是仿品,但是看泥料不像是現代的化工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v6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