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子犯請擊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子犯請擊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子犯請擊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1.子犯請擊之的之是代詞,代秦國。這句話出自《燭之武退秦師》,原文是“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燭之武退秦師中所有“之”的意思

“之”意思是:

1、佚之狐:人名;

2、燭之武:人名;

3、公從之:他,代詞;

4、是寡人之過也:的,助詞;

5、許之:他,代詞;

6、行李之往來:主謂之間取消句子性,可不譯,助詞;

7、君之所知也:的,助詞;

8、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可不譯;

9、將焉取之:土地,代詞;

10、唯君圖之:這件事,代詞;

11、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鄭國,代詞;

12、子犯請擊之:它,代詞;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助詞;

14、因人之力:的,助詞;

15、而敝之:他,代詞;

16、亦去之:鄭國,代詞。

出自:左丘明[春秋]《燭之武退秦師》。

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釋義: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包圍鄭國,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隊一定退走。”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臣壯年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為力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亡國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夜裡,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屬下。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定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的實力呢?

鄰國實力增強,就等於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經過,鄭國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無壞處。再說您也曾經有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晉惠公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裡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

那個晉國,怎麼會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裡去奪取土地?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得利,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與鄭國結盟,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來代替整齊,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也撤離鄭國。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作品背景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晉國和楚國大戰於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於兩年後聯合秦國討伐鄭國。

鄭伯聞訊後,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係,說明儲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於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援後,也撤離了鄭國。此文即是記敘了這一歷史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燭之武退秦師

子犯請擊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代詞,代指秦軍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的“之”是什麼意思?

1、“之”的意思是: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性,使“臣壯”這個句子變成一個短語,作“猶不如人”的主語。

2、“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為也已。”出自先秦左丘明所作《燭之武退秦師》。意思是: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3、原文:

燭之武退秦師 

先秦 · 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4、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鄭伯同意了。

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為力啊。”晉文公說:“我不能早早用你,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擴充套件資料:

一、作品簡介

《燭之武退秦師》載於《左傳·僖公三十年》,題目為後人所加。內容講述公元前630年,秦、晉藉口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與楚國親近,而合攻鄭國,在自己的國家(鄭國)危難面前,燭之武前往敵國交涉,於強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於使秦國從鄭國退兵。

二、作品賞析

本篇所記述的,是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鬥爭。秦、晉圍鄭,形勢緊迫,在這幹鈞一發之際,鄭臣燭之武僅憑口舌說服秦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突變呢?關鍵在於燭之武所說的兩點針對了秦的切身利益。

文中一共出現了三個人物:佚之狐,鄭伯和燭之武。在這次精彩的說退秦師中,燭之武睿智的形象呈現出來。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所有的之的意思

您看看,可是我一個一個給你打出來的呀

公從之

代詞,指同意鄭伯的意見

臣之壯也

連詞,我在年輕時候

是寡人之過也

連詞,的

許之

無實意,答應了他

鄰之厚,君之薄也。

連詞,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行李之往來

連詞,的

君之所知也。

表連線,您是知道的

夫晉,何厭之有?

遞進,應為有何厭之

將焉取之?

代詞,指土地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語氣詞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在那裡,指地點

子犯請擊之。

代詞指鄭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連詞,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連詞,的

亦去之。

無實義。

標籤: 子犯 請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lw25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