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具的名稱和用途

茶具的名稱和用途

茶具的名稱和用途

1. 茶壺:用來沏茶的器具,通常是用陶瓷、紫砂等材料製成;

2. 茶杯:用來盛放茶湯的器具,在不同地方,製作材料、形狀、大小和名稱都不一樣;

3. 茶盤:用來放置茶壺、茶杯和其他茶具的托盤,通常是由木、竹、石等材料製成;

4. 茶漏:用來過濾茶葉的器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細小的小孔過濾雜質,從而保證茶湯更加純淨;

5. 茶匙:用來量取茶葉的工具,通常是由金屬或陶瓷製成;

6. 茶針:用來疏通茶壺的工具,地方和材質不一;

7. 茶巾:擦拭茶具的毛巾,可分為幹巾和溼巾;

8. 茶船:放置茶具的小船,多為竹木製成;

9. 蓋碗:通常用於盛放開水,蓋茶杯,保溫;

10. 茶托:放置茶杯的小托盤,可用於防止杯底與桌面直接接觸而產生燙傷或刮傷桌面。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具的名稱和用途”主要包括:茶葉罐、品茗杯、茶夾、茶針、公道杯、茶漏、蓋碗、茶盤、茶葉罐、品茗杯、茶夾、茶針、公道杯、茶漏、蓋碗、茶盤,並且大部分使用者都認為茶葉罐更好。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茶具的用途:

1.茶盤,2.茶葉罐,3.茶壺,4.蓋碗,5.品茗杯,6.公道杯,7.審評杯組,8.過濾網和濾茶渣,9.隨手泡,10.茶巾,11.聞香杯,12.杯墊,13.養壺筆,14.賞茶荷,15.水盂,16.普洱茶針,17.壺承,18.蓋置,19.茶道六用,20.茶玩。

茶夾:用於夾洗杯子,也用於夾取葉底,便於欣賞。

茶針:用於疏通壺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暢。 茶匙:又稱“茶刮”,協助茶勺將茶葉撥至茶壺中。 茶夾:用於夾洗杯子,也用於夾取葉底,便於欣賞。

茶具的名稱有茶盤、茶荷、茶則、茶匙、茶針、茶巾、茶葉罐、茶漏、茶夾、公道杯、燒水器、茶筒、茶導、茶寵、品茗杯、聞香杯、蓋碗、紫砂壺,茶筆等。

茶漏:放在壺口上,漏取幹茶,防止茶葉外漏。 茶筒:用來盛放茶藝用品。 茶勺:又稱“茶則”,用來盛取茶葉。 茶針:用於疏通壺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暢。 茶匙:又稱“茶刮”,協助茶勺將茶葉撥至茶壺中。 茶夾:用於夾洗杯子,也用於夾取葉底,便於欣賞。

茶具的名稱有茶盤、茶荷、茶則、茶匙、茶針、茶巾、茶葉罐、茶漏、茶夾、公道杯、燒水器、茶筒、茶導、茶寵、品茗杯、聞香杯、蓋碗、紫砂壺,茶筆等。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茶具的用途:

1、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2、茶具的用途:(1)茶盤: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使用方法:端茶盤時,要先將上面的茶壺、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後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而是用乾布將其擦乾。

(2)茶葉省罐:茶葉罐,形狀各異,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而且,不同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象徵著名貴與否,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使用方法:茶葉罐用完後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壺: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由壺蓋、壺身、壺低、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茶壺時,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而應朝向自己。用茶壺傾倒茶湯時,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導查城蓋,以免茶壺傾斜時,壺蓋滑落摔碎。

(4)蓋來自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託齊曾雜它為地、碗為人。此外,蓋碗也可當做品茗杯使用。使用方法: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後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託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2:

茶具名稱及用途?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茶具名稱及用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茶具名稱及用途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茶具的用途:

(1)茶盤: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使用方法:端茶盤時,要先將上面的茶壺、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後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而是用乾布將其擦乾。

(2)茶葉罐:茶葉罐,形狀各異,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而且,不同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象徵著名貴與否,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使用方法:茶葉罐用完後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壺: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由壺蓋、壺身、壺低、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茶壺時,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而應朝向自己。用茶壺傾倒茶湯時,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蓋,以免茶壺傾斜時,壺蓋滑落摔碎。

(4)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此外,蓋碗也可當做品茗杯使用。使用方法: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後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託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

茶具名稱及用途

茶具名稱及用途如下:

1、蓋碗

蓋碗亦稱蓋杯,是含蓋、碗、託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湯容量較多,具保溫功能的蓋碗便發展起來。蓋碗的口大,揭開碗蓋,茶湯、葉形都能觀賞得很清楚。平常泡茶時,為了挑選適合的蓋碗,建議長期使用或選擇適合自己大小的蓋碗,這樣才能泡好一杯茶。

2、紫砂壺

紫砂壺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始於明朝正德年間。紫砂壺採用紫砂泥為原料,因紫砂壺透氣效能好,故泡茶時能夠很好的鎖住茶香、不失原味。且紫砂壺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3、公道杯

公道杯,一來可以保證茶席桌面清淨,特別是在使用蓋碗的時候,公道杯顯得必不可少。二來,使用茶壺泡茶時,茶水倒入杯子時容易出現前面的茶水淡,後面茶水濃的現象。而公道杯在此時,就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在泡茶時,通常將泡茶壺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而後再分別倒入品茗杯中給客人品飲,保證每個人茶杯中的茶湯口味相同。

4、品茗杯/主人杯

品茗杯,是用來品飲茶和觀賞茶湯的專用茶杯。而大多數愛茶的人,都會選擇專屬於自己的主人杯。品茗杯的選擇是有講究的。選擇不相匹配的品茗杯,會破壞了品茶的樂趣。挑選品茗杯,一般容量在三小口最佳,且遵循“小、淺、薄、白”四個原則最宜。

5、聞香杯

聞香杯是用來嗅聞杯底留香的器具,與品茗杯配套,質地相同,加一杯墊則為一套品飲組杯。聞香杯多用於沖泡高香的烏龍茶時使用。以瓷器為主,也有內施白釉的紫砂、陶製的聞香杯。

茶具的各種名稱和使用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各使用方法如下:

1、茶盤: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使用方法:端茶盤時,要先將上面的茶壺、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後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而是用乾布將其擦乾。

2、茶葉罐:茶葉罐,形狀各異,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而且,不同的形獄在一定程度上象徵著名貴與否,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使用方法:茶葉罐用完後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壺: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由壺蓋、壺身、壺低、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茶壺時,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而應朝向自己。用茶壺傾倒茶湯時,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蓋,以免茶壺傾斜時,壺蓋滑落摔碎。

4、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此外,蓋碗也可當做品茗杯使用。使用方法: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後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託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

茶具的各種名稱和使用

茶具的各種名稱和使用如下:

蓋碗是一種用來泡茶的器具,它可以用來泡茶,也可以用來做茶杯,用的材料有白瓷和玻璃。茶杯是用來飲茶的,有鈴鐺杯、斗笠杯、雞缸杯等不同的形狀。

聞香杯是用來聞茶香的,通常是用來沖泡有香味的茶葉。公道杯是用來把茶水均勻地分成,荷葉是用來裝茶葉的,把茶葉放在茶壺裡的。而茶寵則是茶几上的一種小擺設,在泡茶時也能增加幾分情趣。

茶道六君子,即茶壺,用來裝“五君子”;茶,用來稱量茶葉;用來端水;用來夾水;用來撥弄茶葉;用來清理壺口的茶針;在泡茶的時候,用來防止茶水外洩的滴水。茶壺是一種帶有口器的茶具,用於沏茶和倒茶。

主要用於製茶,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個部件構成,壺蓋上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嘴,流,腹,肩,把(柄)等。用紫砂、陶瓷,用同一種茶種,以防止其與各種茶葉的接觸而變得不純淨。

紫砂壺的吸水性很好,如果用不同的茶葉沖泡,就會導致茶葉的味道變差,從而偏離茶葉的味道。用茶壺時,不要把壺口對準客人,而是面向自己。用茶壺倒茶時,務必用手按住壺口,防止壺口傾斜,使蓋子掉落。

茶具

茶具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茶具,古代又稱茗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歷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約可推陶土製的缶,類似今天四川、雲南的烤茶罐,它既可用來煮茶,也可作盛具用。

漲知識|24種常見茶具及使用方法

漲知識 

24種常見茶具及使用方法

茶具是泡茶過程中使用的器具,亦是茶葉內質表現的載體,茶具的材質亦多種多樣,有竹、木、陶、瓷、塑料、紫砂等材質,而根據用途的不同,茶具又包含蓋碗、紫砂壺、煮水器、公道杯、茶濾、品茗杯、茶道六君子、茶洗、茶巾、蓋置、茶盤、茶葉罐等。

1)蓋碗:用於泡茶

2)公道杯:用於均勻茶湯、分茶

3)品茗杯:用於喝茶,杯子較矮

4)聞香杯:用於聞茶香,杯子較高

5)茶盤:用於盛放茶具、排水

6)茶葉罐:用於儲存茶葉

7)茶濾:用於過濾茶渣

8)茶巾:用於清理茶桌

9)煮水器:種類繁多、選用與茶具配套和諧

10)茶筒:用於收納道具

11)茶夾:用於夾杯子等

12)茶則:用於從茶罐或包裝袋裡取茶葉

13)茶針:用於通壺嘴或撥茶葉

14)茶刀:用於撬茶餅

15)茶荷:用於展示、觀賞茶葉

16)壺承:用於盛放茶壺

17)養壺筆:用於養壺、養茶寵、清理茶盤

18)杯墊:用於放置茶杯、敬茶

19)蓋置:用於放壺蓋

20)茶夾架:用於擱茶夾、茶針、茶刮等

21)水洗:用於清洗茶杯或盛放茶渣水

22)茶席:材質、形態多樣,功能類似於桌布

23)茶寵:茶桌上的小擺件

24)茶壺用於泡茶 有陶壺、紫砂壺、瓷壺等

茶具名稱都有些什麼?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常用的茶具和用法主要如下:

1、茶壺:用來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質多為瓷質、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壺具有透氣性好、保溫效能好、吸附茶汁等特點,常用於沖泡烏龍茶、普洱茶等。

2、蓋置:又名蓋託,泡茶過程中,用來放置壺蓋的器具。可以防止壺蓋直接與茶桌接觸,減少壺蓋磨損。

3、壺承:又名壺託,是專門用來放置茶壺的器具,可以承接壺裡濺出的沸水,讓茶桌保持乾淨,通常用紫砂、陶、瓷等質地。與相同材質的壺配套使用,也可以隨時組合。

4、茶盤:茶盤又稱茶船,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等的淺底器皿。材質廣泛,款式多樣。

5、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長,多於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於沖泡烏龍茶時使用。雙手掌心夾住聞香杯,靠近鼻孔,邊搓動邊聞香。

6、品茗杯:茶杯也,用來品嚐茶湯,常用的品茗杯有三種,一種是白瓷杯,一種是紫砂杯,還有一種是玻璃杯,便於觀賞湯色。

7、蓋碗:用來沖泡茶葉的茶具,又稱三才蓋碗,三才者,天、地、人。茶蓋在上,所謂“天”,茶托在下,謂“地”,碗居中,謂“人”。蓋碗時中國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

8、公道杯:又稱茶海或茶盅,是用來分茶的器具,用茶葉沖泡完畢以後,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勻茶,使茶湯均勻,然後平均分給客人,這樣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濃度均勻,體現出一種平等。

9、茶荷:用於盛放待泡幹茶的器具,用於置茶,還可以用來賞茶。茶荷的形狀以有引口的半球形為主,質地多為瓷質。

10、茶葉罐:用來存放幹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為了避免茶葉變質,茶香揮發等。從質地上來說,一般有鐵質、錫質、陶瓷等。

十三種茶具名稱和使用方法

常見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蓋碗、茶盤、茶則、茶挾、茶巾、茶針、煮水器、茶葉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種常見茶具的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於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適,"入口"順暢。

二、茶漏

茶漏則於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過濾茶葉碎片末,也防止茶水掉落壺外。

三、蓋碗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託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衝一次。

四、茶盤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五、茶則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不用手直接抓取,衛生同進防止茶水掉落壺外,一般為竹製。

六、茶挾

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七、茶巾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十、茶葉罐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裡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位的茶水、保溫。

十二、茶海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

十三、茶匙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具的名稱有哪些?

茶具的名稱有茶盤、茶荷、茶則、茶匙、茶針、茶巾、茶葉罐、茶漏、茶夾、公道杯、燒水器、茶筒、茶導、茶寵、品茗杯、聞香杯、蓋碗、紫砂壺,茶筆等。

1、燒水器

用來烹煮活水。隨手泡就是電水壺,現代多沒條件在家裡實現什麼竹爐湯沸火初紅,隨手泡方便又幹淨。

2、茶海

用來盛放茶具。茶海是一種適應茶的衝飲流程,與古老的根藝傢俱相結合,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藝或根雕類審美意識的獨特茶具。

3、茶道組

其中包括茶筒、茶則、茶夾、茶撥、茶針、茶漏。

茶筒:用來盛放茶道子。

茶則:用來量取茶葉。

茶夾:用來夾洗品飲對杯。

茶撥:用來撥取茶葉。

茶針:用來疏通壺嘴。

茶漏:用來防止茶葉外漏。

4、茶葉罐

用來盛放茶葉。

5、茶荷

用來展示幹茶。承裝茶葉後,供人欣賞茶葉的色澤和形狀,並據此評估沖泡方法及茶葉量多寡,之後才將茶葉倒入壺中。

6、蓋碗

又名三才杯,明清時廣為流傳即蓋為天、託為地、杯為人,合起來曰天地人合一。多用來沖泡普洱茶。

使用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製作蓋碗的材質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種花色的瓷蓋碗為多。

茶道各個茶具的作用

茶道各個茶具的作用

  現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事實上現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範圍。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各個茶具的作用,一起來看看。

   茶道各個茶具的作用

  茶壺(或蓋碗、蓋杯)茶杯(還有用聞茶香味的聞香杯)---壺與杯是泡茶的基本茶具。

  茶盅(公道杯)——方便茶湯和茶渣的分離,使茶湯濃淡均勻。

  茶船(茶池)——用以盛壺。

  茶銜(茶漏)——用以導茶葉入茶壺。

  茶夾——用以夾杯。

  茶荷——用以置茶入壺。

  茶巾——用以擦乾。

  渣匙——用以從壺去渣。

  計時器——用以計時。

  茶巾盤——用以置放茶巾及茶夾、茶匙等。

  茶盤——用以端茶奉客。

  茶托——用以托杯,不會燙手。

  電水壺——用以燒熱水。

  保溫瓶——用以供水。

  茶葉罐——用以存放茶葉。

  茶車——是各項茶具的家,也是泡茶者的舞臺。有各種設計不同的茶車、茶枱。

   如何泡好茶

  首先,要泡好茶,你要根據不同茶類選水。沖泡綠茶,最好還是選用純淨水或是優質的礦泉水。對於我們時常會遇到的漂氣味過重的自來水,最好是先放置半天,澄清後再拿來燒水泡茶。

  其次,要泡好茶,還要掌握茶葉用量。掌握茶葉用量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異,因地而異。飲茶者是茶人或勞動者,可適當加大茶量,泡上一懷濃香的'茶湯;如是腦力勞動者或初學飲茶、無嗜茶習慣的人。可適當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湯。家庭泡茶通常是憑經驗行事,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倘用烏龍茶,茶葉用量要比一般紅、綠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沖泡全卻要減少一半。

  再次,要泡好茶,泡茶時間的長短至關重要。茶葉沖泡時間的長短,對茶葉內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紅、綠茶經沖泡三至四分鐘後飲用,獲得的味感最佳。時間少則缺少茶湯應有的刺激味;時間長,喝起來鮮爽味減弱,苦澀味增加。只有當茶葉中的維生素、氨基酸、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被沸水沖泡浸提出來後,茶湯喝起來才能有鮮爽醇和之感。細嫩茶葉比粗老茶葉沖泡時間要短些,反之則要長些;鬆散的茶葉、碎末的茶葉比緊壓的茶葉,完整的茶葉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長。對於注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花茶,則沖泡時間不宜長。而白茶加工時未經揉捻,細胞未遭破壞,茶汁較難浸出,因此其沖泡的時間相對延長。

  通常茶葉沖泡的第一次,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為30%,第三次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第一次沖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無幾了。香氣滋味也是頭泡香。

;

茶具的品種和作用

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繁多,又因民族眾多,民俗也有差異,飲茶習慣便各有特點,所用器具更是異彩紛呈,很難作出一個模式的規定。現所介紹的內容是從中國現代茶藝的基本需要出發,選擇主要器械具,以功能分類敘述,以供茶藝愛好者參考。 一、主茶具。泡茶、飲茶主要的用具。1、茶壺:用以泡茶的器具。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細部。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部分的不同,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以把劃分。①側提: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②提樑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者。③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上方為綵帶習舞狀。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狀。⑤無把壺,壺把省略,手持壺身頭部倒茶。以蓋劃分。①壓蓋: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②嵌蓋:蓋嵌入壺內,蓋沿與壺口平。③截蓋: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以底劃分。①捺底:將壺底心捺成內凹狀,不另加足。②釘足:在壺底上加上三顆外突的足。③加底:在壺底四周加一圈足。以有無濾膽分。①普通壺:上述的各種茶壺,無濾膽。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壺口安放一隻直桶形的濾膽或濾網,使茶渣與茶湯分開。以形狀分。①筋紋形:猶如植物中弧形葉脈狀筋紋,在壺的外壁上有凹形的紋線,稱之為筋,而筋與筋之間的壁隆起,有圓澤感。②幾何形:以幾何圖形為造型,如正方形、球形圓柱形等。③仿生形:又稱自然形,仿各種動物、植物造型,如南瓜壺、梅樁壺、鬆幹壺等。④書畫形:在製成的壺上,刻鑿出文字詩句或人物、山水、花鳥等。2、茶船:放茶壺的墊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①盤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側平視茶壺形態完全展現出來。②碗狀:船沿高聳,側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③夾層狀:茶船製成雙層,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使沖泡溢位之水流入下層,並有出水口,使夾層中的積聚之水容易倒出。3、茶盅:亦稱茶海。盛放泡的茶湯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勻共湯濃度的功能,故亦稱公平杯(或公道杯)。①壺形盅:以茶壺代替用之。②無把盅:將壺把省略,因區別於無把壺,常將壺口向外延拉成一翻邊,以代替把手提著倒水。③簡式盅:無蓋,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有把或無把。4、好的茶湯並飲用的器具。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②敞口杯:杯口大於杯底,也稱盞形杯。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也稱桶形杯。④收口杯:杯口小於杯底,也稱鼓形杯。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5、聞香杯:盛放泡好的茶湯,倒入品茗杯後,聞嗅留在杯底餘香之器具。6、杯託:放置茶杯的墊底器具。①盤形:託沿矮小呈盤狀。②碗形:託沿高聳,茶杯下部被託包圍。③高腳形:杯託下有一圓柱腳。④圓形:杯託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豎邊,上固定杯底,下為托足。7、蓋置:放置茶蓋、盅蓋、杯蓋的器物,既保持蓋子的清潔,又避免沾溼桌面。①託墊式:形似盤式杯託。②支撐式:圓柱狀物,從蓋子中心點支撐住蓋;或筒狀物,從蓋子四周支撐。8、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工具。①圓底:碗底呈圓形。②尖底:碗底呈錐形,常稱為茶盞。9、蓋碗:由蓋、碗、託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也稱三才杯。10、大茶杯: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11、同心杯:大茶杯中有一隻濾膽,將茶渣分離出來。12、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留一缺口為出水口,或杯蓋連線一濾網,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二、輔助用品。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1、桌布。2、泡茶巾。3、茶盤。4、茶巾盤。5、奉茶盤。6、茶匙。7、茶荷。8、茶針。9、茶箸。10、茶筒。11、茶食盤。12、計時器。13、消毒櫃等。三、備水器。1、淨水器。2、貯水缸。3、煮水器。4、保溫瓶。5、水孟。四、備茶器。1、茶樣罐。2、貯茶罐。3、茶甕(箱)。五、盛運器。1、提櫃:用以放置泡茶用具的茶樣罐的木櫃。2、都籃。3、提袋。4、包壺巾。5、杯套。六、泡茶席。1、茶車。2、茶桌。3、茶席。4、茶凳。5、坐墊。七、茶室用品。1、屏風。2、茶掛。3、花器。中國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兼具實用和鑑賞價值,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喜愛。茶具的使用、保養、鑑賞和收藏,已成為專門的學問,時代不衰。其中,宜興紫砂壺和景德鎮瓷器聞名天下。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砂陶茶具,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宜興的陶土因黏力強而抗燒,故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宜興之土燒製的紫砂茶具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暇,用其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不損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今天紫砂壺不論造型還是質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被國際友人讚譽為“世界茶具之首”。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有幾十種增加到了600多種。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眾歡迎的新產品。由於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所以用以它燒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薀,夏天不易變餿,冬天放在爐上煮茶不易炸裂。 2·瓷器茶具 我國的瓷器茶具產生於陶器之後,按產品又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幾個類別。 (!)白瓷茶具: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產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鎮、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最為著名。 (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始於晉代,主要產於浙江、四川等地。 (3)黑瓷茶具:黑瓷茶具產於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由於建安所產的茶盞顏色紺黑,適合鬥茶而馳名。這種黑瓷茶盞古樸雅緻,瓷質厚重,保溫效能較好,故為鬥茶行家所珍愛。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福州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特別是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沙”和“暗花”等新工藝以後,更加聞名遐邇。 4玻璃茶具 現今,玻璃器具有了較大的發展,玻璃質地透明,用玻璃杯泡茶,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的整個沖泡過程及茶湯的色澤可以一覽無餘,使人在品茶的同時得到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 5金屬茶具 用金、銀、銅、錫等金屬製作的茶具密封效能好,有較好的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效果,尤其是錫的作用為茶器具的材料有較大的優越性。 6竹木茶具 歷史上,廣大農村群眾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價廉物美,經濟實惠。當今社會,人們仍然用木罐、竹罐裝茶,特別是黃陽木罐和二黃竹片茶罐,既可作為贈親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7搪瓷茶具 由於搪瓷茶具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實用用性強,五六十年代在我國各地較為流行,以後又為其他茶具所替代。 我國曆史上還有用玉石、瑪瑙等製作的茶具,但由於其製作困難,價格昂貴,主要是作為擺設以顯示主人的富有,因此並不常見。

茶道用具的介紹與用途

  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於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道用具有什麼?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的介紹與用途,一起來看看。

  茶道用具的介紹與用途

  主茶具乃泡茶、飲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壺、茶船、茶盅、茶杯、杯託、蓋碗、沖泡器等。

  (1)茶壺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壺來泡茶,獨自酌飲。也可用小茶壺當茶盅用。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細部。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部分的不同,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

  以把劃分:

  ①側提壺: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

  ②提樑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者。

  ③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上方為綵帶飛舞狀。

  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狀。

  ⑤無把壺:壺把省略,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以蓋劃分:

  ①壓蓋: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②嵌蓋:蓋嵌入壺內,蓋沿與壺口平。

  ③截蓋: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以底劃分:

  ①捺底:將壺底心捺成內凹狀,不另加足。

  ②釘足:在壺底上加上三顆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壺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無濾膽分:

  ①普通壺:上述的各種茶壺,無濾膽。

  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壺口安放一隻直桶形的濾膽或濾網,使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承放茶壺等的墊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屬製品。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

  其主要種類有:

  ①盤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側平視茶壺形態完全展現出來。

  ②碗狀:船沿高聳,側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

  ③雙層狀:茶船製成雙層,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使沖泡溢位之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

  (3)茶盅亦稱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於盛放和分斟茶湯。將茶湯及時斟於茶海中,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

  其主要種類有:

  ①壺式盅:壺形,或以茶壺代替。

  ②圈頂式盅:將壺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邊,以作把手。有蓋或無蓋。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無把,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

  (4)品飲杯盛放泡好的茶湯並飲用的器具。

  其種類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②敞口杯:杯口大於杯底,也稱盞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也稱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於杯底,也稱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

  (5)聞香杯直口高杯,用來聞嗅留在杯裡的香氣之器具。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6)杯託茶杯的墊底器具。

  其種類有:

  ①盤形:託沿矮小呈盤狀。

  ②碗形:託沿高聳,茶杯下部被託包圍。

  ③高腳形:杯託下有一圓柱腳。

  ④圈形:杯託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豎邊,上固定杯底,下為托足。

  ⑤復託形:高腳託的託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託,小託承託茶盞或茶碗。

  (7)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器具。

  其形狀有:

  ①圓底形:碗底呈圓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圓錐形,常稱為茶盞。

  (8)蓋碗由蓋、碗、託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9)大茶杯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10)沖泡盅、沖泡器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拉出一斜口為出水口。沖泡器是指杯蓋連線一濾網,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輔助用品

  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輔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鋪墊是茶席整體或區域性物件擺放下的各種鋪墊、襯托、裝飾物的統稱,常用棉、麻、化纖、竹、草杆織編而成。鋪墊的形狀一般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確定形。

  鋪墊的型別有:

  ①織品類:棉布、麻布、化纖、蠟染、印花、毛織、織錦、綢緞、手工編織等。

  ②非織品類:竹編、草杆編、樹葉鋪、紙鋪、石鋪、瓷磚鋪等。

  (2)茶盤擺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屬、陶瓷、石等製成,有規則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種。

  (3)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來抹乾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或用來吸乾壺底、杯底之殘水;或在注水、續水時託墊壺流底部,也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

  (4)茶巾盤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屬、搪瓷等均可製作。

  (5)奉茶盤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時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屬製作而成。

  (6)茶荷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錫等製成。同時可作觀賞幹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7)茶則則者,準則也,可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確。用它從茶葉罐中取茶入壺或杯,多為竹木製品。

  (8)茶匙取茶或攪拌茶湯用具。常與茶荷搭配使用,從貯茶器中取幹茶。

  (9)茶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夾取杯具,或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10)茶針由壺嘴伸入流中疏通茶葉阻塞,使之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製成。

  (11)茶箸形同筷子,也用於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於攪拌茶湯。

  (12)渣匙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另一端為渣匙,用竹、木製成。

  (13)茶漏圓環形小漏斗,當用小茶壺泡茶時,投茶時將其置壺口,使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14)箸匙筒插放茶箸、茶匙、茶夾、茶針等的有底筒狀器物。

  (15)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蓋置承託壺蓋、盅蓋、杯蓋的器具,既保持蓋子清潔,又避免沾溼桌面。

  其種類有:

  ①託墊式:形似盤式杯託。

  ②支撐式:圓柱狀物,從蓋子中心點支撐住蓋;或筒狀物,從蓋子四周支撐。

  (17)壺墊圓形墊壺織品,保護茶壺。

  (18)濾鬥(濾網)過濾茶湯碎末用。網為金屬絲制,緣邊金屬或瓷質。

  (19)濾鬥架承託濾鬥用。有金屬螺旋狀,有瓷質雙手合掌狀、單手伸指狀。濾鬥架及濾鬥(濾網)

  (20)計時器用以計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鐘和電子秒錶,可以計秒的為佳。

  (21)茶食盤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屬等製成。

  (22)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屬、竹、木製。

  (23)餐巾紙墊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櫃用以烘乾茶具和消毒滅菌。

  備水器

  (1)煮水器由湯壺和茗爐兩部分組成,爐以熱源分有電爐、酒精爐、炭爐、燃氣爐等。常見的“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製架,中間放置酒精燈。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隨手泡”,用電燒水,方便實用。

  (2)暖水瓶貯放開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熱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遊或舉行無我茶會時,需配備施行熱水瓶,以不鏽鋼雙層膽者為佳。

  (3)水方貯放清潔用水的器皿。

  (4)水注盛水的壺形容器。功用是將冷水注入煮水器內加熱,或將開水注入壺(杯)中溫器、調節沖泡水溫。形狀近似壺,口較一般壺小,而流特別細長,多為陶瓷製品。

  (5)水盂盛放棄水、茶渣以及嚐點心時廢棄的果殼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製作而成,亦稱“滓盂”。

  備茶器

  (1)茶樣罐(筒)用於盛放茶樣的容器,體積較小,裝幹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為佳,也有用紙或金屬製作。

  (2)貯茶罐(瓶)貯藏茶葉用,可貯茶250-500克。為密封起見,應用雙層蓋或防潮蓋,金屬或瓷質均可。

  (3)茶甕(箱)塗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貯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馬口鐵製成雙層箱,下層放乾燥劑(通常用生石灰),上層用於貯藏,雙層間以帶孔擱板隔開。

  盛運器

  (1)提櫃用以儲存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的木櫃,門為抽屜式,內分格或安放小抽屜,可攜帶外出泡茶用。

  (2)都籃竹編的有蓋提籃,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等,可攜帶外出泡茶。

  (3)提袋攜帶泡茶用具及茶樣罐、泡茶巾、坐墊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製成的揹帶式袋子。

  (4)包壺巾用以保護壺、盅、杯等的包裝布,以厚實而柔軟的織物製成,四角縫有雌雄搭扣。

  (5)杯套用柔軟的織物製成,套於杯外。

  泡茶席

  (1)茶車可以移動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時可將兩側檯面放下,擱架向對關閉,桌身即成一櫃,櫃內分格,放置必備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用於泡茶的桌子。長約120-150釐米,寬約60-80釐米。

  (3)茶(椅)凳泡茶時的坐具,高低應與茶車或茶桌相配。

  (4)坐墊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時,用於坐、跪的柔軟墊物。大都為60釐米×60釐米的方形物,或60釐米×45釐米的長方形物,為方便攜帶,可製成摺疊式。

  茶室用品

  (1)屏風遮擋非泡茶區域或作裝飾用。

  (2)茶掛掛在牆上營造氣氛的書畫藝術作品。

  (3)花器插花用的瓶、簍、籃、盆等物。

  茶道用具的選配

  選擇茶具,一要看茶葉、二要看場合、三要看人數。優質茶具沖泡上等名茶,兩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選擇時應注意色彩的搭配,型式和質地的選擇,且整套茶具與環境、鋪墊、插花等要相和諧。

  1.茶具型式的選配細嫩的名優綠茶,可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沖泡,邊沖泡邊欣賞茶葉在水中緩慢吸水而舒展、徐徐浮沉遊動的姿態,領略“茶之舞”的情趣。至於其他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但不論沖泡何種細嫩名優綠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會將茶葉泡熟,使茶葉色澤失卻綠翠。也會使茶香減弱,甚至產生“熟湯味”。

  高檔花茶可用玻璃杯或白瓷杯衝飲,以顯示其品質特色,也可用蓋碗或帶蓋的杯沖泡,以防止香氣散失;普通低檔花茶,則用瓷壺沖泡,可得到較理想的茶湯,保持香味。

  沖泡中高檔紅綠茶,如工夫紅茶、眉茶、烘青和珠茶等,因以聞香品味為首要,而觀形略次,可用瓷杯直接衝飲。低檔紅綠茶,其香味及化學成分略低,用壺沏泡,水量較多而集中,有利於保溫,能充分浸出茶之內含物,可得較理想之茶湯,並保持香味。

  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沖泡,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紅碎茶體型小,用茶杯沖泡時茶葉懸浮於茶湯中不方便飲用,宜用茶壺泡沏。

  烏龍茶宜用紫砂壺沖泡;袋泡茶可用白瓷杯或瓷壺沖泡。品飲冰茶,以用玻璃杯為好。此外,沖泡紅茶、綠茶、黃茶、白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

  2.茶具色澤的選配茶具的色澤是指製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灰、黑等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凡用多色裝飾的茶具可以主色劃分歸類。茶器色澤的選擇是指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茶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並應注意主茶具中壺、盅、杯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託、蓋置,力求渾然一體,天衣無縫。最後以主茶具的色澤為基準,配以輔助用品。

  (1).綠茶類名優茶:透明無花紋、無色彩、無蓋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大宗茶:單人用具,夏秋季可用無蓋、有花紋或冷色調的玻璃杯;春冬季可用青瓷、青花瓷等各種冷色調瓷蓋杯。多人用具,宜用青瓷、青花瓷、白瓷等各種冷色調壺杯具。

  (2).黃茶類奶白瓷、黃釉顏色瓷和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壺杯具、蓋碗和蓋杯。

  (3).紅茶類條紅茶:紫砂(杯內壁上白釉)、白瓷、白底紅花瓷、各種紅釉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紅碎茶:紫砂(杯內壁上白釉)以及白、黃底色描橙、紅花和各種暖色瓷的咖啡壺具。

  (4).白茶類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或用反差極大且內壁有色的黑瓷,以襯托出白毫。

  (5).青茶類輕發酵及重發酵類:白瓷及白底花瓷壺杯具或蓋碗、蓋杯。半發酵及輕焙火類:朱泥或灰褐系列炻器壺杯具。半發酵及重焙火類:紫砂壺杯具。

  (6).花茶類青瓷、青花瓷、鬥彩、五彩等品種的蓋碗、蓋杯、壺杯套具。

  3.茶具質地的選配茶具質地主要是指密度而言。根據不同茶葉的特點,選擇不同質地的器具,才能相得益彰。密度高的器具,因氣孔率低、吸水率小,可用於沖泡清淡風格的茶。如沖泡各種名優茶、綠茶、花茶、紅茶及清香烏龍等,可用高密度瓷或銀器,泡茶時茶香不易被吸收,顯得特別清冽。透明玻璃杯可用於沖泡名優綠茶,香氣清揚又便於觀形、色。而那些香氣低沉的茶葉,如鐵觀音、水仙、普洱等,則常用低密度的陶器沖泡,主要是紫砂壺,因其氣孔率高、吸水量大,故茶泡好後,持壺蓋即可聞其香氣,尤顯醇厚。在沖泡烏龍茶時,同時使用聞香杯和品飲杯後,聞香杯中殘餘茶香不易被吸收,可以用手捂之,其杯底香味在手溫作用下很快發散出來,達到聞香目的。器具質地還與施釉與否有關。原本質地較為疏鬆的陶器,若在內壁施了白釉,就等於穿了一件保護衣,使氣孔封閉,成為類似密度高的瓷器茶具,同樣可用於沖泡清香的茶類。這種施釉陶器的吸水率也變小了,氣孔內不會殘留茶湯和香氣,清洗後可用來沖泡多種茶類,性狀與瓷質、銀質的相同。未施釉的陶器,氣孔內吸附了茶湯與香氣,日久沖泡同一種茶還會形成茶垢,不能用於沖泡其他茶類,以免串味,而應專用,這樣才會使香氣越來越濃郁。

標籤: 茶具 名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lw86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