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碳捕集與 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劉練波

碳捕集與 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劉練波

碳捕集與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劉練波:碳捕集與

——訪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溫室氣體減排與清潔燃料技術部主任劉練波

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中國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於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低碳減排將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旋律。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未來能源論壇上,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溫室氣體減排與清潔燃料技術部主任劉練波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專訪,從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闡述了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思考。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未來能源”的核心是什麼?從能源供給角度,電力將在“未來能源”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劉練波:我們正處於全球能源轉型期,環保、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新的主題。未來能源的核心應該是綠色、低碳的電力及以此為基礎的能源網際網路。

當前,我國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僅約25%左右,如果按照1.5度溫控目標及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情景分析,到2050年這一佔比至少要提升至70%左右。也就是說,電力將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燒利用,要提高一次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例,同時強化電力的清潔低碳屬性,在一次能源中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最終實現電力在二次能源佔比的目標。因此,我認為電力在未來能源系統中扮演著核心的作用。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將發揮什麼作用?

劉練波: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個徹底的革命。我國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可能就會對此有相應佈局或專項規劃。某些重點行業或重點地區要提前實現碳中和。

電力行業如何實現碳中和,首先最主要的是要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及核電的發電比例,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是能源安全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化石能源發電機組要作為最主要的調峰機組。

需要強調的是,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常規意義的能源系統自身並不能實現真正的碳的零排放,只能做到非常低的排放。這樣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要通過碳匯的手段、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碳中和,比如植樹造林、農業就是非常常規的碳匯。但在我國,這類碳匯量有限,每年預計僅有7~8億噸左右。有分析指出,按照最強減排路徑分析,我國電力行業到2050年左右還會有15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實現碳中和就需要通過別的技術。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是可以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利用唯一的技術途徑,也將是中國未來能源系統能夠實現碳中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選擇。

當然,近期還是以發展可再生能源等為主,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爆發期預計在2030年以後。現階段,應該在一些企業或領域開展前期示範,通過示範提高技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降低成本,為最終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電力報:您對溫州甌江口區域打造近零碳實驗室及示範區有哪些建議?

劉練波:對於溫州甌江口的近零碳示範區,我認為首先可以憑藉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條件,包括海岸及溫州灣多島嶼條件,進一步打造大風電基地,這也符合目前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政策環境,遠期可以進一步考慮開發海上風電。

另外,我瞭解到在甌江口北岸有一座始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火電廠,共分三期建成,最新機組於2005年投產發電,服役期已分別達到15-30年。在當前能源轉型大環境下,一方面要提前考慮退出時間表,一方面可以通過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改造以及燃用生物質,大幅度降低機組碳排放,甚至通過生物質與二氧化碳捕集的協同實現負排放,在新能源規模化發展過程中提升其電力價值,使其可以延長服役期繼續發揮餘熱,為甌江口區域提供低碳能源。

實驗室方面,科研一定要結合產業需求,不妨結合上述專案的建設,依託工程專案找到技術需求點,同時聯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成立聯合近零碳實驗室,開展相關低碳技術開發,如風電、二氧化碳捕集、氫能等,同時開展能力建設,為更好打造近零碳示範區提供技術支撐。

作者:莫非 王怡 支彤 郭志巨集 金朦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lyp0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