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明代文學流派之一,以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風格為典範,主張表現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尊重自然環境。其中的名詞解釋如下:

1. 杜詩派:指以杜甫詩歌為代表的文學流派。

2. 農民意識:對農民群體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其社會地位的關注和呼籲。

3. 民生詩:以人民生活為主題的詩歌作品。

4. 自然和諧:追求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一種和諧狀態,反對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5. 傷時憫世:關注社會疾苦,表現出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患和悲憤。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以陳維崧為領袖,在詞壇佔有主導地位的流派。

陽羨派形成於順治中期,極盛於康熙二十年,餘波及於康熙後期。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蘊的鬱勃心理使他們的詞風總體上以悲抑奇崛、悽清疏放為基調。

陽羨詞派主要傾向在學習辛棄疾、蔣捷,並能融會南北宋詞家的長處,兼“跋扈”、“清揚”兩種特色,而以前者為主。陽羨詞派中的傑出詞人還有萬樹、蔣景祁、曹亮武、任繩隈、史惟圓以及詞僧弘倫等。

陽羨詞派的特點

陽羨詞派無論是採用詞調之多,還是創作詞作之豐富,歷代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他的詞模仿蘇軾和辛棄疾,風格尤其近於辛棄疾,高語豪歌,雄渾蒼涼。

陽羨詞派過於前人之處尤在於,前人表現豪放的情懷,多用長調詞;而陳維崧長短並用,且能在極短的小令中表現豪壯之情,而又使人不覺其粗率。

名詞解釋陽羨詞派

名詞解釋陽羨詞派: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陳為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名陽羨,世稱其詞為陽羨派。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人物簡介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為“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

陳維崧為清初駢文高手。其文詞藻富麗,才華橫溢,風格豪邁奔放,接近蘇軾 、辛棄疾。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餘首,題材、筆法廣闊多樣,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內容有直接抒寫人民深重的苦難,有寫自己懷才不遇和國家興亡之感,有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其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無餘,便缺餘蘊。

陽羨詞派的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陽羨詞派是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開山作家是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後,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

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影響。

代表人物:

陳維崧學識鴻富,才氣縱橫,長調小令,都頗擅長。他使用過的詞調,計460種,創作的詞達1629首,外加補遺200多首,總數超過1800首。無論採用詞調之多,還是創作詞作之豐富,歷代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他的詞模仿蘇軾和辛棄疾,風格尤其近於辛棄疾,高語豪歌,雄渾蒼涼。

過於前人之處尤在於,前人表現豪放的情懷,多用長調詞,而陳維崧長短並用,且能在極短的小令中表現豪壯之情,而又使人不覺其粗率。比如小令《好事近》:“我來懷古對西風,歇馬小亭側。惆悵共誰傾蓋,只野花相識。”《點絳脣》:“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驛口,黃葉中原走”。“斷壁崩岸,多少齊樑史。掀髯喜,笛聲夜起,燈火瓜州市”。

與陳維崧同裡的詞人蔣景祁,際遇和陳維崧近似,康熙間曾舉博學鴻詞,未遇。長年遊食,一生落魄。他常與陳維崧唱和,詞風追步陳維崧,自稱陽羨後學。蔣景祁的詞,內容較廣,紀遊、弔古詠史、詠物、贈答等詞,往往能從細膩處著筆,寫出豪放壯闊、悲涼鬱勃的篇章。他“篤學嗜書,不屑屑為章句之業,尤肆心風雅,於《花間》、《草堂》蓋兼綜而務貫之”

蔣景祁詞中寫到陳維崧的幾首,最能顯出兩人詞風相近和關係密切。身世飄零,天涯淪落,知己遂成同調。陳維崧生前已家破人亡,孤身病逝京師時,僅蔣景祁一人視疾在側。陳氏遺稿,悉付蔣景祁。曲屈深沉,洋溢著知音頓失的傷痛之情。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後,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

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

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

陽羨的解釋 借指 宜興 出產的茶。 宜興 ,在今 江蘇 。 秦 漢 時稱 陽羨 ,故名。 宋 梅堯臣 《得雷太簡自制蒙頂茶》詩:“顧渚及陽羨,又復下 越 茗。”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 張芸叟 《畫墁録》雲:‘ 有唐 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詞語分解 陽的解釋 陽 (陽) á 明亮 。 中國 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 物質 的兩大 對立 面 之一 ,與“陰” 相對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 陽光 。陽面。陽曆。向陽。夕陽。 山的 南面 或水的 北面 (多 用於 地名):衡陽 羨的解釋 羨 à 因喜愛而 希望 得到:貪羨。 羨慕 。羨妒。豔羨。臨淵羨魚。 有餘,餘剩:餘羨。“以羨補不足”。 姓。 部首 :八。

名詞解釋: 1.樂府; 2.初唐四傑; 3.元代四大南戲; 4.京華三絕; 5.詩界革命。

1,樂府,中國古代民歌音樂。樂府是古代時的音樂行政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樂府’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用來訓練樂工.制定樂譜和採集歌詞,其中採集了大量民歌,後來,“樂府”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

2,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3,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傳統戲曲劇種。元代南戲著名的作品《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被後人稱為四大南戲,在明清時期傳演甚廣,影響深遠。

4,清初詞壇,流派紛紜,迭現,出現了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詞派、朱彝尊為首的浙西詞派和獨樹一幟的著名滿族詞人納蘭性德,後者又與曹貞吉、顧貞觀合稱“京華三絕”。

5,詩界,即戊戌變法前後的詩歌改良運動。詩界衝擊了長期統治詩壇的擬古主義、形式主義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時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體詩語言趨於通俗,不受舊體格律束縛,這些在當時都起了解放詩歌表現力的作用。但是,梁啟超等強調保持舊風格,這就又束縛了手腳,使得它只是舊瓶裝新酒,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改革上雖有前進,卻前進不大。

雲間派的明清易代詞派

明清易代之際的雲間派是一個地域性、家族性特點十分突出的文學流派,詩學詞學呈現家族承傳之宗風,如綿綿瓜瓞。雲間派堅守復古之堡壘, 詩學以漢魏盛唐為圭臬,詞學則胎息花間詞名家、南唐李後主和北宋婉約詞名家。然而云間派在實學精神的召喚下,又能以大力掙脫復古之枷鎖,師心重情,刺譏現實。本書既注重對流派的整體把握,又突出個案研究。字裡行間既有抽象的理論思辨,又時時透現著感性的體悟。

雲間派是以同鄉關係為基礎,近似的文學主張和審美趣味為紐帶而形成的流派。雲間即今上海市松江縣的古稱,清代的松江府轄華亭、婁縣二邑。雲間派的代表人物陳子龍、李雯、宋徵輿,都是華亭人,他們曾合寫詩集《雲間三子合稿》,因而被稱為“雲間三子”,雲間詩派的稱謂也由此而來。以雲間三子為核心的詞人群體,則又被稱為“雲間詞派”,雲間詞派在崇幀年間的倡和作品為《幽蘭草》,收陳子龍、李雯、宋徵輿詞各一卷,順治四年的倡和作品為《倡和詩餘》,收陳子龍、宋徵璧、宋徵輿、宋存標、宋思玉、錢榖六人作品各一卷。早期雲間詞人除“雲間三子”以外,還包括宋徵璧、宋存標、宋思玉、錢芳標、夏完淳、蔣平階等人。入清之後,隨著陳子龍、夏完淳的殉國以及李雯的去世,雲間詞派和雲間詩派總體上呈衰落趨勢,唯有董俞和錢芳標可算雲間派後勁。

雲間詞派是千年詞史上第一個詞派,影響波及明末清初五十多年,著名詞學家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卷三雲:“昔大樽(陳子龍)以溫、李為宗,自吳梅村以逮王阮亭翕然從之,當其時無人不晚唐。”雲間詞派與康熙年間的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和嘉慶之後的常州詞派一起,構成明清詞壇最有影響的四大詞派。除此四大詞派,尚有清初的柳州詞派、廣陵詞派、西泠詞派等較小詞派以及清末初的強村詞派(臨桂詞派),其中西泠詞派是雲間詞派旁支,而強村詞派成員多是常州詞派後勁,與常州詞派有很大關聯。 著名詞學家嚴迪昌認為一個詞派成立的標誌在於:有核心人物,有立派綱領。嚴迪昌和其他詞學家一樣,認為雲間派核心人物是陳子龍,同時認為雲間詞派立派綱領是陳子龍《幽蘭草詞序》:

“詞者,樂府之衰變,而歌曲之將啟也。然就其本制,厥有盛衰。晚唐語多俊巧,而意鮮深至,比之於詩,猶齊樑對偶之開律也。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穠纖晚婉麗,極哀豔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啟,天機偶發,母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斯為最盛也。南渡以還,此聲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於傖武,諧俗者鄙淺而入於優伶,以視周、李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嘆。元濫填辭,茲無論已。明興以來,才人輩出,文宗兩漢,詩儷開元,獨斯小道,有慚宋轍。其最著者,為青田、新都、婁江,然誠意音體俱合,實無驚心動魄之處。用修以學問為巧辯,如明眸玉屑,纖眉積黛,只為累耳。元美取徑似酌蘇、柳間,然如鳳凰橋下語,未免時墮吳歌。此非才之不逮也。巨手鴻筆,既不經意,荒才蕩色,時竊濫觴。且南北九宮既盛,而綺袖紅牙不復按度。其用既少,作者自希,宜其鮮工也。

吾友李子、宋子,當今文章之雄也。又以妙有才情,性通宮徵,時屈其班、張巨集博之姿,枚、蘇大雅之致,作為小詞,以當博弈。予以暇日每懷見獵之心,偶有屬和。宋子匯而梓之,曰《幽蘭草》。今觀李子之詞,麗而逸,可以昆季璟、煜,娣姒清照。宋子之詞幽以婉,淮海、屯田肩隨而已,要而論之,本朝所未有也。獨以予之椎魯,鼎廁其間,此何異薦敦洽於瑤室,奏瓦缶於帝廷哉。昔人形穢之憂,增其跼蹐耳。二子豈以幽蘭之寡和,而求助於巴人乎。”

嚴迪昌先生認為這篇序言不僅是一篇重要的詞學論文,而且是詞學史上很可珍貴的一篇詞學文獻。這篇序言總結了文學體裁的流變和詞的變遷,總結明朝詞不如宋朝詞的原因,要言不煩,切中肯綮。更重要的是,這篇詞論將南唐、北宋詞作為填詞之正宗,確立了雲間詞派填詞風格,對雲間派乃至整個明末清初詞壇形成了重大影響。 顯而易見,甲申國變的確是造成雲間派詞風轉變的關鍵因素。那麼,在此前提下,能否得出“雲間三子詞風的轉變造成了清詞的中興”這一結論呢?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陳子龍作《幽蘭草·序》,可以看作雲間詞派的理論綱領。其中寫道:

自金陵二主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穠纖婉麗,極哀豔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啟,天機偶發,母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斯為最盛也。南渡以還,此聲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於傖武,諧俗者淺鄙而入於優伶,以視周李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嘆。元濫填詞,茲無論焉。明興以來,才人輩出,文宗兩漢,詩儷開元,獨斯小道,有慚宋轍。

可見陳子龍推崇的是李煜、周邦彥等婉約一派,重視詞的抒情功能,追求純情自然的意趣,並且要求抒情婉轉含蓄,因此他批評南宋詞“亢率”“淺鄙”。他肯定“境由情生”,卻忽略了根本:情從何而來?既忽視了社會現實對詞人的影響。如果李煜沒有亡國之君的經歷,就不可能寫出感人至深的詞章;李清照南渡以後的詞又何嘗不是“境由情生”?而陳子龍認同的僅僅是晚唐北宋的婉約詞風,宋徵璧也說“詞至南宋而繁,亦至南宋而弊”(《倡和詩餘序》),這就顯出雲間詞學觀念的侷限性。陳子龍主張以比興寄託的手法抒發情志,《三子詩餘序》說:“夫之旨,皆本言情之作,必託於閨襜之際,代有新聲,而想窮擬議。”說明他並未跳出傳統題材之外,但針對明詞纖弱的弊端,強調寄託“之旨”,體現其文學主張的復古傾向,在詞的創作上他追求的是“直接唐人”從而“無慚宋轍”。同時,他也沒有擺脫視詞為小道末技的觀念,《幽蘭草·序》就說三子作詞是“趣其班、張巨集博之姿,枚、蘇大雅之致,作為小詞,以當博弈。”《三子詩餘序》也說:“是則詩餘者……雖曰小道,工之實難。”

總之,陳子龍主張迴歸雅正婉約的詞統,而意識深處仍然視詞為豔科小道。然而,與那些經世致用的文章和那些壯懷激烈的詩歌相比,詞確實是小道。問題在於陳子龍等人因為這個事實而在填詞方面沒有投入更多精力,使得詞作偏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清代詞多不善於寫文作詩,因此致力於填詞者多,使得清代詞總數量上多於明代,但是在質量上卻並不比陳子龍等人高明,直到清末,著名詞學家、詞人譚獻仍然認為“有明以來,詞家斷推湘真第一”,湘真,就是陳子龍的代稱。因此我們必須對雲間詞派復古以及“視詞為小道”這兩個事實予以客觀分析,而不應作出一面倒和想當然的結論。清詞號稱中興,但是本質上也是在復古,清詞中有些人抬高詞的地位,但是他們的詞卻仍被譚獻認為是低於陳子龍。可見,是否重視詞的地位以及是否復古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填詞的水平。當然,在一種迴歸前代的復古宗旨的指引下,新興的詞風也必然受到一些負面影響,其創作實踐必然受到前人的一些。由於早期雲間派追求的是晚唐北宋詞的格調,忽視自身所處的時代現實,從而禁錮了思維也了自身的創作。如同李煜、李清照一樣,雲間三子也親身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然而他們卻沒能運用詞的形式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陳子龍的詩不乏揭露社會現實之作,而他前期的詞卻很少涉及同樣的內容。但是陳子龍後期詞的內容有了較大變化,雖然天不假年,但是卻已經憑藉《湘真閣存稿》中的29首精美的詞將雲間詞風推向一個新的境界。可惜歷史沒有為雲間派留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夏完淳英年早逝,與老師同於順治四年(1647)殉難;李雯在這一年送父親靈柩回鄉,返京後病死;宋徵輿則恰好在這年中了清廷的進士,冠冕堂皇地入仕。世事變遷,生死殊途,曾經盛極一時的雲間派隨著三子的離散而逐漸趨於沉寂,但是雲間詞派之影響卻一直影響了之後三四十年,例如清初著名詞人彭孫遹就說:“近人詩餘,雲間獨盛”,康熙初期,王士禛等人都是雲間詞派的忠實擁護者和追隨者,雲間派獨尊南唐、花間、北宋且廣泛影響清初詞壇的局面直到後來的朱彝尊和陳維崧宗立派,分別以南宋格律派和豪放派為宗旨,才逐漸。

有人認為後期雲間派的發展,更加顯示出雲間派是不可能造就清詞中興的。陳子龍的中門生蔣平階、沈億年、周積賢等人合著詞集《支機集》。沈億年在《凡例》中說:“詞雖小道,亦風人餘事。吾黨持論,頗極謹嚴。五代猶有唐風,入宋便開元曲。故專意小令,冀復古音,屏去宋調,庶防流失。”其觀點既出於雲間,又比早期雲間派推尊晚唐北宋更加偏狹,甚至於“專意小令”“屏去宋調”,獨取五代,這就使得詞境更加仄,雲間一派最終衰落。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說雲間詞派引發清詞中興,只是說該詞派在清詞中興中的先鋒作用,而不是說這個詞派影響了整個清代的詞。雲間詞派的領頭作用是無法否認的,雲間詞派影響清初詞壇三四十年,也足以說明雲間詞派在清詞中興中關鍵的領頭作用,此後,朱彝尊為盟主的浙西詞派推崇姜夔、張炎等人的清空雅一派,陳維崧為盟主的陽羨詞派推崇蘇軾、辛棄疾等人的豪放派,雲間派推崇南唐北宋婉約詞派的影響自然大大削弱。惟獨以納蘭性德、曹貞吉、顧貞觀等人為核心的京華詞派仍然推崇南唐北宋風格,雖然不能算是被雲間詞派影響,但是在美學取向上卻仍然是認同雲間詞派,這一點也可以從納蘭性德和顧貞觀選輯的《今詞初集》中看出,這部詞集選雲間詞派盟主陳子龍的詞二十九首,位居書中所有詞人之冠,推崇雲間詞派之意甚為明顯,而選朱彝尊和陳維崧二人詞都未超過二十首,可以看得出納蘭性德等人對浙西詞派和陽羨詞派並不認可。

因此,說雲間詞派引發清詞中興,是有很大依據,而不是出於選家和評家的一面之辭。 雲間詞派是詞史上第一個詞派,是在元明二代的詞衰微近四百年之後出現的第一個接續南唐北宋詞傳統的詞派。由於雲間詞派重要成員陳子龍、李雯、宋徵輿、宋徵璧、夏完淳等人都是在明末清初活動,他們在詞方面的創作直接影響了清代詞。陳子龍、李雯、宋徵輿、宋徵璧等人持續倡和填詞,培養了一大批江南詞人,使得清詞中興具備了人才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後代均將陳子龍等人視為清詞中興的開風氣者。著名詞學家龍榆生說:“詞學衰於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

由於陳子龍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文學造詣,江浙才士都對他非常景仰,當他與李雯及宋徵輿、宋徵璧兄弟開創雲間一派以後,松江府各縣群起響應,門生遍及江南,形成“近人詩餘,雲間獨盛”(彭孫遹《金粟詞話》)的詞壇景觀。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卷三雲:“昔大樽以溫、李為宗,自吳梅村以逮王阮亭翕然從之,當其時無人不晚唐。”毛先舒《白榆集·小傳》雲:“十子皆出臥子先生之門。國初,西泠派即雲間派也。”從吳偉業、王士稹到“西泠十子”,可見雲間影響之巨。其餘韻繚繞,數十年不絕,同郡後生張淵懿、田茂遇合編《清平初選》,成為雲間派的歸結之集。

雲間派倡導雅正、迴歸晚唐北宋詞的傳統,對於糾正明詞纖弱卑靡之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當時影響甚大,不可忽視。有人認為:“詞體復興的過程就是詞的抒情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的過程,在重新強調詞的抒情功能方面,雲間派無疑有開創之功,但是,由於主觀認識和客觀時世的侷限,雲間派未能完成復興清詞的重任。因此,只能說雲間派奏響了詞體復興的序曲。此後,陽羨、浙西諸派先後崛起,陳維崧、朱彝尊、王士禛、納蘭性德等名家輩出,流派分呈、蔚為大觀的中興景象才最終得以出現。”此話看似正確,但是首先必須注意的是,前人說雲間派開清詞三百年中興之盛,也只是強調其開風氣之先的作用,而從未認為雲間派可以影響清詞三百年,持此論著首先就誤讀了“開三百年中興之盛”的具體含義。其次,王士禛填詞成就明顯不如雲間詞派盟主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雖然建立起各自的詞派,但是陳維崧的詞派影響只持續不到三十年,朱彝尊詞派雖然影響了一百多年詞壇,但是此派除朱彝尊、厲鶚之外,並無出色詞人,末流詞人更是落下“瑣細餖飣”之惡名,受到後起之常州詞派以及清末民初之王國維的嚴厲批評。所謂的流派紛呈背後,卻只是身為盟主的幾個詞人的孤單身影。至於納蘭性德,本身不屬於任何詞派,所推崇的填詞風格更是直接與雲間詞派契合,個人成就與陳子龍本身難分上下。因此,我們可以說雲間詞派的意義僅在於開啟清詞中興之門,卻無法認定此後出現的“流派紛呈”比明末清初的雲間詞派更高明。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以陳維崧為領袖,在詞壇佔有主導地位。陽羨派形成於順治中期,極盛於康熙二十年,餘波及於康熙後期。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蘊的鬱勃心理使他們的詞風總體上以悲抑奇崛、悽清疏放為基調。陽羨詞派主要傾向在學習辛棄疾、蔣捷,並能融會南北宋詞家的長處,兼“跋扈”、“清揚”兩種特色,而以前者為主。陽羨詞派中的傑出詞人還有萬樹、蔣景祁、曹亮武、任繩隈、史惟圓以及詞僧弘倫等。

                                   

關於“陽羨”,其本義是“太陽照耀”,比喻心靈受歡迎、快樂難擋。在古代文學中,“陽羨詞”是指作者奉行儒家思想,宣揚道德觀念,讚頌古代名賢的文學作品。

                                   

陽羨派名詞解釋

陽羨派:清初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的豪放蒼涼詞風。因陳維崧是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

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

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影響。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後,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

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以陳維崧為領袖,在詞壇佔有主導地位的流派。

陽羨派形成於順治中期,極盛於康熙二十年,餘波及於康熙後期。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蘊的鬱勃心理使他們的詞風總體上以悲抑奇崛、悽清疏放為基調。

陽羨詞派主要傾向在學習辛棄疾、蔣捷,並能融會南北宋詞家的長處,兼“跋扈”、“清揚”兩種特色,而以前者為主。陽羨詞派中的傑出詞人還有萬樹、蔣景祁、曹亮武、任繩隈、史惟圓以及詞僧弘倫等。

陽羨詞派的特點

陽羨詞派無論是採用詞調之多,還是創作詞作之豐富,歷代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他的詞模仿蘇軾和辛棄疾,風格尤其近於辛棄疾,高語豪歌,雄渾蒼涼。

陽羨詞派過於前人之處尤在於,前人表現豪放的情懷,多用長調詞;而陳維崧長短並用,且能在極短的小令中表現豪壯之情,而又使人不覺其粗率。

名詞解釋陽羨詞派

名詞解釋陽羨詞派: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陳為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名陽羨,世稱其詞為陽羨派。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人物簡介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為“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

陳維崧為清初駢文高手。其文詞藻富麗,才華橫溢,風格豪邁奔放,接近蘇軾 、辛棄疾。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餘首,題材、筆法廣闊多樣,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內容有直接抒寫人民深重的苦難,有寫自己懷才不遇和國家興亡之感,有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其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無餘,便缺餘蘊。

陽羨詞派的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陽羨詞派是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開山作家是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後,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

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影響。

代表人物:

陳維崧學識鴻富,才氣縱橫,長調小令,都頗擅長。他使用過的詞調,計460種,創作的詞達1629首,外加補遺200多首,總數超過1800首。無論採用詞調之多,還是創作詞作之豐富,歷代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他的詞模仿蘇軾和辛棄疾,風格尤其近於辛棄疾,高語豪歌,雄渾蒼涼。

過於前人之處尤在於,前人表現豪放的情懷,多用長調詞,而陳維崧長短並用,且能在極短的小令中表現豪壯之情,而又使人不覺其粗率。比如小令《好事近》:“我來懷古對西風,歇馬小亭側。惆悵共誰傾蓋,只野花相識。”《點絳脣》:“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驛口,黃葉中原走”。“斷壁崩岸,多少齊樑史。掀髯喜,笛聲夜起,燈火瓜州市”。

與陳維崧同裡的詞人蔣景祁,際遇和陳維崧近似,康熙間曾舉博學鴻詞,未遇。長年遊食,一生落魄。他常與陳維崧唱和,詞風追步陳維崧,自稱陽羨後學。蔣景祁的詞,內容較廣,紀遊、弔古詠史、詠物、贈答等詞,往往能從細膩處著筆,寫出豪放壯闊、悲涼鬱勃的篇章。他“篤學嗜書,不屑屑為章句之業,尤肆心風雅,於《花間》、《草堂》蓋兼綜而務貫之”

蔣景祁詞中寫到陳維崧的幾首,最能顯出兩人詞風相近和關係密切。身世飄零,天涯淪落,知己遂成同調。陳維崧生前已家破人亡,孤身病逝京師時,僅蔣景祁一人視疾在側。陳氏遺稿,悉付蔣景祁。曲屈深沉,洋溢著知音頓失的傷痛之情。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後,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

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

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

陽羨的解釋 借指 宜興 出產的茶。 宜興 ,在今 江蘇 。 秦 漢 時稱 陽羨 ,故名。 宋 梅堯臣 《得雷太簡自制蒙頂茶》詩:“顧渚及陽羨,又復下 越 茗。”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 張芸叟 《畫墁録》雲:‘ 有唐 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詞語分解 陽的解釋 陽 (陽) á 明亮 。 中國 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 物質 的兩大 對立 面 之一 ,與“陰” 相對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 陽光 。陽面。陽曆。向陽。夕陽。 山的 南面 或水的 北面 (多 用於 地名):衡陽 羨的解釋 羨 à 因喜愛而 希望 得到:貪羨。 羨慕 。羨妒。豔羨。臨淵羨魚。 有餘,餘剩:餘羨。“以羨補不足”。 姓。 部首 :八。

名詞解釋: 1.樂府; 2.初唐四傑; 3.元代四大南戲; 4.京華三絕; 5.詩界革命。

1,樂府,中國古代民歌音樂。樂府是古代時的音樂行政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樂府’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用來訓練樂工.制定樂譜和採集歌詞,其中採集了大量民歌,後來,“樂府”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

2,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3,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傳統戲曲劇種。元代南戲著名的作品《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被後人稱為四大南戲,在明清時期傳演甚廣,影響深遠。

4,清初詞壇,流派紛紜,迭現,出現了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詞派、朱彝尊為首的浙西詞派和獨樹一幟的著名滿族詞人納蘭性德,後者又與曹貞吉、顧貞觀合稱“京華三絕”。

5,詩界,即戊戌變法前後的詩歌改良運動。詩界衝擊了長期統治詩壇的擬古主義、形式主義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時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體詩語言趨於通俗,不受舊體格律束縛,這些在當時都起了解放詩歌表現力的作用。但是,梁啟超等強調保持舊風格,這就又束縛了手腳,使得它只是舊瓶裝新酒,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改革上雖有前進,卻前進不大。

雲間派的明清易代詞派

明清易代之際的雲間派是一個地域性、家族性特點十分突出的文學流派,詩學詞學呈現家族承傳之宗風,如綿綿瓜瓞。雲間派堅守復古之堡壘, 詩學以漢魏盛唐為圭臬,詞學則胎息花間詞名家、南唐李後主和北宋婉約詞名家。然而云間派在實學精神的召喚下,又能以大力掙脫復古之枷鎖,師心重情,刺譏現實。本書既注重對流派的整體把握,又突出個案研究。字裡行間既有抽象的理論思辨,又時時透現著感性的體悟。

雲間派是以同鄉關係為基礎,近似的文學主張和審美趣味為紐帶而形成的流派。雲間即今上海市松江縣的古稱,清代的松江府轄華亭、婁縣二邑。雲間派的代表人物陳子龍、李雯、宋徵輿,都是華亭人,他們曾合寫詩集《雲間三子合稿》,因而被稱為“雲間三子”,雲間詩派的稱謂也由此而來。以雲間三子為核心的詞人群體,則又被稱為“雲間詞派”,雲間詞派在崇幀年間的倡和作品為《幽蘭草》,收陳子龍、李雯、宋徵輿詞各一卷,順治四年的倡和作品為《倡和詩餘》,收陳子龍、宋徵璧、宋徵輿、宋存標、宋思玉、錢榖六人作品各一卷。早期雲間詞人除“雲間三子”以外,還包括宋徵璧、宋存標、宋思玉、錢芳標、夏完淳、蔣平階等人。入清之後,隨著陳子龍、夏完淳的殉國以及李雯的去世,雲間詞派和雲間詩派總體上呈衰落趨勢,唯有董俞和錢芳標可算雲間派後勁。

雲間詞派是千年詞史上第一個詞派,影響波及明末清初五十多年,著名詞學家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卷三雲:“昔大樽(陳子龍)以溫、李為宗,自吳梅村以逮王阮亭翕然從之,當其時無人不晚唐。”雲間詞派與康熙年間的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和嘉慶之後的常州詞派一起,構成明清詞壇最有影響的四大詞派。除此四大詞派,尚有清初的柳州詞派、廣陵詞派、西泠詞派等較小詞派以及清末初的強村詞派(臨桂詞派),其中西泠詞派是雲間詞派旁支,而強村詞派成員多是常州詞派後勁,與常州詞派有很大關聯。 著名詞學家嚴迪昌認為一個詞派成立的標誌在於:有核心人物,有立派綱領。嚴迪昌和其他詞學家一樣,認為雲間派核心人物是陳子龍,同時認為雲間詞派立派綱領是陳子龍《幽蘭草詞序》:

“詞者,樂府之衰變,而歌曲之將啟也。然就其本制,厥有盛衰。晚唐語多俊巧,而意鮮深至,比之於詩,猶齊樑對偶之開律也。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穠纖晚婉麗,極哀豔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啟,天機偶發,母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斯為最盛也。南渡以還,此聲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於傖武,諧俗者鄙淺而入於優伶,以視周、李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嘆。元濫填辭,茲無論已。明興以來,才人輩出,文宗兩漢,詩儷開元,獨斯小道,有慚宋轍。其最著者,為青田、新都、婁江,然誠意音體俱合,實無驚心動魄之處。用修以學問為巧辯,如明眸玉屑,纖眉積黛,只為累耳。元美取徑似酌蘇、柳間,然如鳳凰橋下語,未免時墮吳歌。此非才之不逮也。巨手鴻筆,既不經意,荒才蕩色,時竊濫觴。且南北九宮既盛,而綺袖紅牙不復按度。其用既少,作者自希,宜其鮮工也。

吾友李子、宋子,當今文章之雄也。又以妙有才情,性通宮徵,時屈其班、張巨集博之姿,枚、蘇大雅之致,作為小詞,以當博弈。予以暇日每懷見獵之心,偶有屬和。宋子匯而梓之,曰《幽蘭草》。今觀李子之詞,麗而逸,可以昆季璟、煜,娣姒清照。宋子之詞幽以婉,淮海、屯田肩隨而已,要而論之,本朝所未有也。獨以予之椎魯,鼎廁其間,此何異薦敦洽於瑤室,奏瓦缶於帝廷哉。昔人形穢之憂,增其跼蹐耳。二子豈以幽蘭之寡和,而求助於巴人乎。”

嚴迪昌先生認為這篇序言不僅是一篇重要的詞學論文,而且是詞學史上很可珍貴的一篇詞學文獻。這篇序言總結了文學體裁的流變和詞的變遷,總結明朝詞不如宋朝詞的原因,要言不煩,切中肯綮。更重要的是,這篇詞論將南唐、北宋詞作為填詞之正宗,確立了雲間詞派填詞風格,對雲間派乃至整個明末清初詞壇形成了重大影響。 顯而易見,甲申國變的確是造成雲間派詞風轉變的關鍵因素。那麼,在此前提下,能否得出“雲間三子詞風的轉變造成了清詞的中興”這一結論呢?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陳子龍作《幽蘭草·序》,可以看作雲間詞派的理論綱領。其中寫道:

自金陵二主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穠纖婉麗,極哀豔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啟,天機偶發,母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斯為最盛也。南渡以還,此聲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於傖武,諧俗者淺鄙而入於優伶,以視周李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嘆。元濫填詞,茲無論焉。明興以來,才人輩出,文宗兩漢,詩儷開元,獨斯小道,有慚宋轍。

可見陳子龍推崇的是李煜、周邦彥等婉約一派,重視詞的抒情功能,追求純情自然的意趣,並且要求抒情婉轉含蓄,因此他批評南宋詞“亢率”“淺鄙”。他肯定“境由情生”,卻忽略了根本:情從何而來?既忽視了社會現實對詞人的影響。如果李煜沒有亡國之君的經歷,就不可能寫出感人至深的詞章;李清照南渡以後的詞又何嘗不是“境由情生”?而陳子龍認同的僅僅是晚唐北宋的婉約詞風,宋徵璧也說“詞至南宋而繁,亦至南宋而弊”(《倡和詩餘序》),這就顯出雲間詞學觀念的侷限性。陳子龍主張以比興寄託的手法抒發情志,《三子詩餘序》說:“夫之旨,皆本言情之作,必託於閨襜之際,代有新聲,而想窮擬議。”說明他並未跳出傳統題材之外,但針對明詞纖弱的弊端,強調寄託“之旨”,體現其文學主張的復古傾向,在詞的創作上他追求的是“直接唐人”從而“無慚宋轍”。同時,他也沒有擺脫視詞為小道末技的觀念,《幽蘭草·序》就說三子作詞是“趣其班、張巨集博之姿,枚、蘇大雅之致,作為小詞,以當博弈。”《三子詩餘序》也說:“是則詩餘者……雖曰小道,工之實難。”

總之,陳子龍主張迴歸雅正婉約的詞統,而意識深處仍然視詞為豔科小道。然而,與那些經世致用的文章和那些壯懷激烈的詩歌相比,詞確實是小道。問題在於陳子龍等人因為這個事實而在填詞方面沒有投入更多精力,使得詞作偏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清代詞多不善於寫文作詩,因此致力於填詞者多,使得清代詞總數量上多於明代,但是在質量上卻並不比陳子龍等人高明,直到清末,著名詞學家、詞人譚獻仍然認為“有明以來,詞家斷推湘真第一”,湘真,就是陳子龍的代稱。因此我們必須對雲間詞派復古以及“視詞為小道”這兩個事實予以客觀分析,而不應作出一面倒和想當然的結論。清詞號稱中興,但是本質上也是在復古,清詞中有些人抬高詞的地位,但是他們的詞卻仍被譚獻認為是低於陳子龍。可見,是否重視詞的地位以及是否復古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填詞的水平。當然,在一種迴歸前代的復古宗旨的指引下,新興的詞風也必然受到一些負面影響,其創作實踐必然受到前人的一些。由於早期雲間派追求的是晚唐北宋詞的格調,忽視自身所處的時代現實,從而禁錮了思維也了自身的創作。如同李煜、李清照一樣,雲間三子也親身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然而他們卻沒能運用詞的形式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陳子龍的詩不乏揭露社會現實之作,而他前期的詞卻很少涉及同樣的內容。但是陳子龍後期詞的內容有了較大變化,雖然天不假年,但是卻已經憑藉《湘真閣存稿》中的29首精美的詞將雲間詞風推向一個新的境界。可惜歷史沒有為雲間派留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夏完淳英年早逝,與老師同於順治四年(1647)殉難;李雯在這一年送父親靈柩回鄉,返京後病死;宋徵輿則恰好在這年中了清廷的進士,冠冕堂皇地入仕。世事變遷,生死殊途,曾經盛極一時的雲間派隨著三子的離散而逐漸趨於沉寂,但是雲間詞派之影響卻一直影響了之後三四十年,例如清初著名詞人彭孫遹就說:“近人詩餘,雲間獨盛”,康熙初期,王士禛等人都是雲間詞派的忠實擁護者和追隨者,雲間派獨尊南唐、花間、北宋且廣泛影響清初詞壇的局面直到後來的朱彝尊和陳維崧宗立派,分別以南宋格律派和豪放派為宗旨,才逐漸。

有人認為後期雲間派的發展,更加顯示出雲間派是不可能造就清詞中興的。陳子龍的中門生蔣平階、沈億年、周積賢等人合著詞集《支機集》。沈億年在《凡例》中說:“詞雖小道,亦風人餘事。吾黨持論,頗極謹嚴。五代猶有唐風,入宋便開元曲。故專意小令,冀復古音,屏去宋調,庶防流失。”其觀點既出於雲間,又比早期雲間派推尊晚唐北宋更加偏狹,甚至於“專意小令”“屏去宋調”,獨取五代,這就使得詞境更加仄,雲間一派最終衰落。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說雲間詞派引發清詞中興,只是說該詞派在清詞中興中的先鋒作用,而不是說這個詞派影響了整個清代的詞。雲間詞派的領頭作用是無法否認的,雲間詞派影響清初詞壇三四十年,也足以說明雲間詞派在清詞中興中關鍵的領頭作用,此後,朱彝尊為盟主的浙西詞派推崇姜夔、張炎等人的清空雅一派,陳維崧為盟主的陽羨詞派推崇蘇軾、辛棄疾等人的豪放派,雲間派推崇南唐北宋婉約詞派的影響自然大大削弱。惟獨以納蘭性德、曹貞吉、顧貞觀等人為核心的京華詞派仍然推崇南唐北宋風格,雖然不能算是被雲間詞派影響,但是在美學取向上卻仍然是認同雲間詞派,這一點也可以從納蘭性德和顧貞觀選輯的《今詞初集》中看出,這部詞集選雲間詞派盟主陳子龍的詞二十九首,位居書中所有詞人之冠,推崇雲間詞派之意甚為明顯,而選朱彝尊和陳維崧二人詞都未超過二十首,可以看得出納蘭性德等人對浙西詞派和陽羨詞派並不認可。

因此,說雲間詞派引發清詞中興,是有很大依據,而不是出於選家和評家的一面之辭。 雲間詞派是詞史上第一個詞派,是在元明二代的詞衰微近四百年之後出現的第一個接續南唐北宋詞傳統的詞派。由於雲間詞派重要成員陳子龍、李雯、宋徵輿、宋徵璧、夏完淳等人都是在明末清初活動,他們在詞方面的創作直接影響了清代詞。陳子龍、李雯、宋徵輿、宋徵璧等人持續倡和填詞,培養了一大批江南詞人,使得清詞中興具備了人才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後代均將陳子龍等人視為清詞中興的開風氣者。著名詞學家龍榆生說:“詞學衰於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

由於陳子龍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文學造詣,江浙才士都對他非常景仰,當他與李雯及宋徵輿、宋徵璧兄弟開創雲間一派以後,松江府各縣群起響應,門生遍及江南,形成“近人詩餘,雲間獨盛”(彭孫遹《金粟詞話》)的詞壇景觀。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卷三雲:“昔大樽以溫、李為宗,自吳梅村以逮王阮亭翕然從之,當其時無人不晚唐。”毛先舒《白榆集·小傳》雲:“十子皆出臥子先生之門。國初,西泠派即雲間派也。”從吳偉業、王士稹到“西泠十子”,可見雲間影響之巨。其餘韻繚繞,數十年不絕,同郡後生張淵懿、田茂遇合編《清平初選》,成為雲間派的歸結之集。

雲間派倡導雅正、迴歸晚唐北宋詞的傳統,對於糾正明詞纖弱卑靡之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當時影響甚大,不可忽視。有人認為:“詞體復興的過程就是詞的抒情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的過程,在重新強調詞的抒情功能方面,雲間派無疑有開創之功,但是,由於主觀認識和客觀時世的侷限,雲間派未能完成復興清詞的重任。因此,只能說雲間派奏響了詞體復興的序曲。此後,陽羨、浙西諸派先後崛起,陳維崧、朱彝尊、王士禛、納蘭性德等名家輩出,流派分呈、蔚為大觀的中興景象才最終得以出現。”此話看似正確,但是首先必須注意的是,前人說雲間派開清詞三百年中興之盛,也只是強調其開風氣之先的作用,而從未認為雲間派可以影響清詞三百年,持此論著首先就誤讀了“開三百年中興之盛”的具體含義。其次,王士禛填詞成就明顯不如雲間詞派盟主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雖然建立起各自的詞派,但是陳維崧的詞派影響只持續不到三十年,朱彝尊詞派雖然影響了一百多年詞壇,但是此派除朱彝尊、厲鶚之外,並無出色詞人,末流詞人更是落下“瑣細餖飣”之惡名,受到後起之常州詞派以及清末民初之王國維的嚴厲批評。所謂的流派紛呈背後,卻只是身為盟主的幾個詞人的孤單身影。至於納蘭性德,本身不屬於任何詞派,所推崇的填詞風格更是直接與雲間詞派契合,個人成就與陳子龍本身難分上下。因此,我們可以說雲間詞派的意義僅在於開啟清詞中興之門,卻無法認定此後出現的“流派紛呈”比明末清初的雲間詞派更高明。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陽羨詞派是以陳維崧為領袖,在詞壇佔有主導地位。陽羨派形成於順治中期,極盛於康熙二十年,餘波及於康熙後期。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蘊的鬱勃心理使他們的詞風總體上以悲抑奇崛、悽清疏放為基調。陽羨詞派主要傾向在學習辛棄疾、蔣捷,並能融會南北宋詞家的長處,兼“跋扈”、“清揚”兩種特色,而以前者為主。陽羨詞派中的傑出詞人還有萬樹、蔣景祁、曹亮武、任繩隈、史惟圓以及詞僧弘倫等。

                                   

關於“陽羨”,其本義是“太陽照耀”,比喻心靈受歡迎、快樂難擋。在古代文學中,“陽羨詞”是指作者奉行儒家思想,宣揚道德觀念,讚頌古代名賢的文學作品。

                                   

陽羨派名詞解釋

陽羨派:清初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的豪放蒼涼詞風。因陳維崧是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

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

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影響。

陽羨詞派名詞解釋

中國清代前期詞壇流派。

開山作家是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他的父親陳貞慧,明末以氣節著稱。陳維崧早年生活較優裕,詞也多風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後,落拓不羈,詞風轉向豪放。康熙時曾應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

陽羨詞派是清初詞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

此派創始人陳維崧,為江蘇宜興人,而宜興古稱陽羨,故世稱陽羨派。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尤以陳維崧最為突出。

在陳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與之風格相近的詞人,如曹貞吉、萬樹、蔣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時頗具聲勢,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風格與陳維崧近似,同屬於陽羨派的較有名的詞人有任繩隗、徐喈鳳等。陽羨詞派的餘韻還波及後世,清中期的蔣士銓、洪亮吉、黃景仁等都受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qzx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