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酉時六刻是現在的幾點

酉時六刻是現在的幾點

酉時六刻是現在的幾點

酉時六刻是現在的幾點:答案是18:15-18:30。

酉時是指下午5點到7點之間,而七刻等於15分鐘×7=105分鐘,因此六刻就是15分鐘×6=90分鐘。

所以,酉時六刻是在下午5點45分之前的時間,即18:00-18:45之間。

酉時三刻是18時30分。

因為酉時對應現代時間的17時正至19時正,而一刻即15分鐘,六刻就是90分鐘,所以酉時三刻是18時30分。

酉時,十二時辰之一,因為白居易《醉歌》雲:“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

”故酉時又叫日入。

酉時六刻是18:15-18:30。

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把這一百二十分鐘分成八個時間段就是八刻時間,一刻正好為十五分鐘,17:00至18:00為酉時上四刻,18:00至19:00為酉時下四刻,酉時六刻是在酉時的下四刻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酉時六刻是指在農曆的時間系統中,一天被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分為六刻。

酉時是指在下午五點到七點之間的時間段。

因此,酉時六刻在現在的時間可能是根據具體的當前時間來計算的。

請告訴我當前的時間,我可以幫您轉換為對應的酉時六刻。

酉時六刻是18:15找-18:30。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把這一百二十分鐘分成八個時間段就是八刻時間,一刻正好為十五分鐘,17:00至18:00為酉時上來自四刻,18:00至19:00為酉時下四刻,酉時六刻是在酉時的下四刻內。

酉時,十二時辰之一,對應現代時間的17時正至19時正,雞開始歸巢。如白居易《醉歌》雲來自: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其作核麼通願圍故酉時又叫日入。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來自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醜正擔快制們星舊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酉時的由來:十七點至十九點,酉時,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再不回窩,天一黑就會找不見。農婦著急了,繼羅由保座載包二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煤達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於是就有了酉雞。

酉時六刻是幾點呢?

 酉時六刻是下午六點十五分至六點三十分,

這十五分鐘為酉時的第六刻時間,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把這一百二十分鐘分成八個時間段就是八刻時間,一刻正好為十五分鐘,下午五點至六點為上四刻,六點至七點為下四刻,酉時的下四刻內。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

時辰時間對照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酉時六刻是幾點到幾點?

酉時六刻是下午六點十五分至六點三十分。這十五分鐘為酉時的第六刻時間,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把這一百二十分鐘分成八個時間段就是八刻時間,一刻正好為十五分鐘,下午五點至六點為上四刻,六點至七點為下四刻,你說的時間在酉時的下四刻內。

酉時六刻的特點

時刻是時間點在天文上用天體當時的時角來度量,通常用當時對於時間原點的時段表示,由於量時天體的不同,時刻分為恆星時視太陽時和平太陽時,時刻因適用經度的不同,分地方時和標準時詳見各該條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

通常來說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時間計量標準單位是24小時制。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不如以前的時間計算方法熟悉,所以按照很久以前的方法來看,每一刻等於15分鐘,每一食安早12進位制來計算,所以18點30等於6時3刻。

一更二點 戌時四刻 三更一點 卯時一刻 酉時六刻 二更三點 辰時七刻 五更四點 分別是現代幾點

一更二點為19:48;戌時四刻為19:57.6;三更一點為23:24;卯時一刻7:14;酉時六刻18:26;二更三點22:12;辰時七刻8:40;五更四點4:36。

1、古代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摺合現在的兩小時。以十二地支為名,從夜間十一時起算,夜半十一時至一時是子時,夜一時至三時是丑時,子 、醜 、寅 、卯 、辰 、巳、午 、未、申、酉 、戌 、亥以此類推。

2、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19:00-21:00為一更,21:00-23:00為二更,23:00-01:00為三更,01:00-03:00為四更,03:00-05:00為五更。

3、點:古代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點。一點合現代24分鐘。

4、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代的14.4分鐘。

由此可計算出上述時間。

擴充套件資料: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百刻制,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時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更點

一更二點 戌時四刻 三更一點 卯時一刻 酉時六刻 二更三點 辰時七刻 五更四點 分別是現代幾點

二十三點至一點 子時

一點至三點 丑時

凌晨三點至五點 寅時

五點至七點 卯時

七點至九點 是辰時

九點至十一點 巳時

十一點至十三點 午時

十三點至十五點 未時

十五點至十七點 申時

十七點至十九點 酉時

十九點至二十一點 戌時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 亥時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

所以 一更二點 為19:48

戌時四刻 19:57.6大概就19:58

三更一點 23:24

卯時一刻 7:14

酉時六刻 18:26

二更三點 22.:12

辰時七刻 8:40

五更四點 4: 36

酉時是幾點

酉時是17點至19點。

酉時時間是17時至19時,又名日入,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中國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擴充套件資料

酉時養生須知:

1、避免劇烈運動。酉時陰氣轉盛,涼意暗潛,此時宜靜不宜動。若劇烈運動,人體氣血分佈於四肢肌肉,不利腎納氣藏精,而且劇烈運動容易導致大汗淋漓,讓寒氣入體,引起外感或關節、肌肉疼痛等問題。

2、避免進食太飽。腎臟在人體的飲食消化活動中非常重要,無論脾胃的消磨運化活動,還是小腸的泌別清濁或大腸的傳導活動,皆需要依賴腎臟的蒸騰氣化作用。在酉時,人體的氣機與精氣呈蟄伏趨勢,故不宜進食太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時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酉時,藏好精氣

古代酉時是幾點到幾點 酉時是指17:00~19:00(附時辰對應表)

古代時候人們將一天的時間分為十二個時辰,這些時辰是根據太陽出沒的規律,和人們日常作息總結出來的。那麼在古代時辰對照表中酉時是幾點到幾點呢?酉是地支的第十位,按照現在的24小時來算,酉時是指下午的五點鐘到七點鐘。酉時又被稱為日落、日沉、傍晚,表示太陽落山的時間。

酉時是指下午5點到7點

古時候人們是以十二個時辰來計時的,根據太陽出沒的的規律、人們日常的作息和天色的變化,將一天分為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和亥時這十二個時辰。這枚一個時辰,還有一個對應的生肖動物,相傳十二個時辰是根據十二生肖中,動物出沒時間來命名的。

酉時在十二生肖中對應的是雞,這就令許多人疑惑了,酉時是幾點到幾點呢。酉時按照24小時來算,是指晚上的5點到7點。這個時間段是雞開始歸巢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段對應的生肖是雞。酉時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思是指太陽落山的時候。

算命時需要的生辰八字,就是指出生的時間和對應的生肖五行什麼的。據說酉時出生的人有福氣,但是六親關係和情願比較多變,早運反覆不定,中、晚運則比較好。在四柱八字學裡,對人影響最大的是月令,其次才是時辰。

古代時辰對應表:

子時——代表23:00-1:00

丑時——代表1:00-3:00

寅時——代表3:00-5:00

卯時——代表5:00-7:00

辰時——代表7:00-9:00

巳時——代表9:00-11:00

午時——代表11:00-13:00

未時——代表13:00-15:00

申時——代表15:00-17:00

酉時——代表17:00-19:00

戌時——代表19:00-21:00

亥時——代表21:00-23:00

酉時是幾點到幾點

酉時是指下午5點到晚上7點。十二時辰分別為: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十二時辰把《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通過計時工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隨時提醒人們科學養生,從而讓每個人都懂得用《黃帝內經》養生,讓科學養生得以普及,這對改善人們體質,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無疑具有性的意義。

時辰:酉時是幾點到幾點?(17時~19時)

   酉時是幾點到幾點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17:00至19:00。

   酉時是什麼時候?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下午5時正至下午7時正)。這段時間雞開始歸巢。

  釋義: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 十二個時辰 ,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在四柱八字學裡,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最大的是出生的月令,再來才是時辰,而因年柱離日柱較遠,所以出生的年份在八字學裡影響命盤之力道較月、時為薄弱,但因為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所以在眾口鑠金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會去看重生肖的效應,然而,出生之時辰關係著一個人的下半輩子。如換算成紫微斗數之宮位,則時柱是相應於子女宮、僕役宮也與事業宮有些牽連。

  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得知出生之時辰,然而依以下之資料,不但能幫助您得知自己先天上的一些特質,也能有助於對自己出生時辰的認定。

  酉時出生的人 為有福人家,但六親關係情緣多變,難為人之子女,難為兄弟,難為父母,也難為夫妻,諸多情愫糾葛,早運反覆不定,中、晚運則佳。

古代的酉時是現代的北京時間幾點?

酉時,今之十九點古中國的時間單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時指"一柱香"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十五分鐘。而現在的香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麼快燃.不能作為計時參考。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人流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一個時辰等於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晝夜共有二十四分,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生辰對應的24小時時間

時辰12時制時間24時制時間

子時午夜11:00-凌晨0:5923:00-0:59

丑時凌晨1:00-凌晨2:591:00-2:59

寅時凌晨3:00-早上4:593:00-4:59

卯時早上5:00-上午6:595:00-6:59

辰時上午7:00-上午8:597:00-8:59

巳時上午9:00-上午10:599:00-10:59

午時上午11:00-午後12:5911:00-12:59

未時下午1:00-下午2:5913:00-14:59

申時下午3:00-下午4:5915:00-16:59

酉時下午5:00-下午6:5917:00-18:59

戌時下午7:00-晚上8:5919:00-20:59

亥時晚上9:00-深夜10:5921:00-22:59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地球自轉一週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節氣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秋分節氣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古時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時辰,每時辰分為八刻,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辰時相當於7點和8點兩個小時。

十二時辰的別名叫法可以看出白晝和黑夜的特色,如子時又名夜半,卯時又名日出,酉時稱為日落。

十二時辰及別名如下: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夜晚23時和0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凌晨1時至2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早上3時和4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上午5時和6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上午7時和8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上午9時和10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時和12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午後1時和2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下午3時和4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下午5時和6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傍晚7時和8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晚上9時和11時)。

標籤: 酉時 六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5ml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