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榮和燒坊傳承

榮和燒坊傳承

榮和燒坊傳承

榮和燒坊是一家有著數百年曆史的中國傳統瓷器製造企業,始創於清朝嘉慶年間,曾獲得過多次國際和國內瓷器製造大獎。榮和燒坊以其獨有的技藝和品質,成為了中國瓷器的代表品牌之一。

榮和燒坊傳承了中國瓷器製造的傳統技藝,包括選料、調製泥料、手工造型、刻畫、上釉、燒製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來完成。榮和燒坊致力於保持原汁原味的傳統制造工藝,對於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控,力求造出最完美的作品。

榮和燒坊的傳承,不僅僅是對於技藝的繼承,更是對於文化的傳承。榮和燒坊的產品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和精神,每一件作品都是藝術品的代表,展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榮和燒坊傳承的重要性在於,讓中國傳統制造工藝得到保護和傳承,同時也讓中國瓷器這一文化符號得到弘揚和傳播。榮和燒坊為中國瓷器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榮河燒坊改成了榮和燒坊了嗎?

榮和燒坊最開始是由王振發在仁懷鎮修建的一個釀酒小作坊,後來是第三代傳人王立夫和王立安接管了天和燒房,在1879年與大地主石榮霄、孫全太和以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命名為“榮太和燒房”,後因孫全太撤資於1879年年底更名為“榮和燒坊”,直到1951年榮和燒坊與其他兩位燒房合併成立國營茅臺酒廠。

榮和燒坊慢慢消失在大眾視野裡,但其王氏三大釀酒宗師之一的王立安的子孫將王氏的釀酒祕方傳承了下來,堅持在仁懷鎮開設了一間自己的酒廠,如今酒廠規模已經非常巨集大了,就在茅臺鎮7.5平方公里的核心產區。現在攜手茅臺之父季克良大弟子樑明峰大師共同建立了一款新酒,名字叫榮魁,其目的是為了紀念榮太和燒坊的悠久歷史。

榮和燒坊現在怎樣了

1951年至1953年,王丙乾的“榮和燒坊”和另兩家燒坊先後合併為國營茅臺酒廠後,榮和燒坊的部分老窖池仍歸王家所有,王丙乾後裔以此為基礎,為繼承和弘揚祖業,在榮和燒坊老窖池上取貴州之“黔”、赤水河之“水”、榮和燒坊之“坊”,創立了榮和黔水坊酒業有限公司,以榮和燒坊老闆王丙乾的名字,將代代相傳的土酒命名為王丙乾酒。

貴州榮和黔水坊酒業有限公司釀造基地位於貴州茅臺鎮赤水河畔,中國醬香白酒7.5平方公里核心釀酒域內,佔地150畝,現有窖池118個,其中4個窖池具有百年曆史。

王氏家族魂系茅臺鎮,世代釀酒為業,傳承者醬香魂魄,沉澱著厚重中華酒文化。

以世家祖傳之醬香工藝,博採眾家之長,精釀一樽正宗健康、綠色、自然天成的王丙乾酒。

黔水坊酒完全按茅臺傳統“七”工藝釀造。

即七次蒸餾,八次發酵,九次蒸煮,長期陳釀,精心勾兌。

其酒好喝不上頭。

使得黔水坊酒的香氣香而不豔,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還具有酒味豐滿醇厚、幽雅細膩、喝了不上頭、口不幹的特點。

如今,“榮和黔水坊酒業”擁有自己的現代化釀酒工廠和裝瓶車間,已發展為貴州省一家重要的釀酒企業。

茅臺酒和榮和酒坊什麼關係?

榮和酒坊隸屬於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榮和酒業有限公司與茅臺股份有限公司沒有任何的聯絡與瓜葛。貴州茅臺酒的前身由成裕燒坊、榮和燒坊、恆興酒廠這三傢俬人酒坊組成,現在成裕燒坊傳承傳承歷史釀造工藝正,酒友們戲稱是茅臺酒的老祖宗。1915年,成裕燒坊發與榮和燒坊的酒一起以“茅臺造酒公司”名義參加了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在美國萬國博覽會上,參展的茅臺酒不被人注意,中國工作人員摔壞酒罈,頓時酒香四溢,茅臺酒方才得到重視最終獲獎,不過,成裕燒坊發與榮和燒坊說獲獎的是自家的酒。1951年,收購成裕燒坊,與榮和燒坊、恆興酒廠合併為今天的茅臺酒,2018年成裕燒坊被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評定為國家工業遺產。

榮和燒坊8年53度醬香酒有這款酒嗎適合收藏嗎

榮和燒坊8年53度醬香酒有這款酒。非常好喝,深受廣大酒友的青睞,比較適合收藏的。榮和燒坊8年53度醬香酒酒體微黃、厚重、酒花飽滿,空杯留香,具有飲後不上頭、不口渴、散發快的特點。其入口細膩酥鬆、微酸微苦、回味甘甜、越喝越香醇,使人慾罷杯而興不盡,如入仙境。

真假;榮和;商標侵權案李逵還是李鬼誰說的算?

商標侵權事件時有發生,因商標問題捲入商標官司的企業也數不勝數,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榮和燒坊就曾經與茅臺產生過一場商標糾紛,更具有戲劇性的一幕是:在法庭上,案外人北京惠久酒業公司董事長尚智稱,此案的被告方貴州榮和燒坊酒業公司其實與“榮和燒坊”並無關聯。一時間法庭上謎團叢生,貴州茅臺、榮和燒坊、北京惠久酒業三家專業白酒生產經銷企業糾纏在一起,上演了一出關於茅臺的“羅生門”。

此次茅臺起訴榮和燒坊起因於“MAOTAI”字母商標。二者就因“MAOTAI”是商標還是地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茅臺酒廠認為,7260827號商標為自己合法擁有,被告在包裝上突出顯示了“MAOTAI”,因此應當認定被告方侵犯了自己的商標權。但被告認為,“MAOTAIZHEN”是一個地標名稱,是地名的使用方法,即表示產品產地為貴州省茅臺鎮。在榮和燒坊看來,雖然茅臺已經將其註冊商標,但是根據商標法第49條規定,“MAOTAI”作為地標名稱,具有公共資源的屬性,所有茅臺鎮酒廠都有權使用,不應被一家獨佔,因此被告依法有權正當使用該地名。

對此,榮和燒坊則認為,茅臺酒廠的284526號商標並未指定顏色。“我們封面圖案與茅臺的也是不同的,他們的是黑白的,而我們的是彩色的,就算茅臺註冊彩色商標,那麼他們的註冊時間也比我們晚。”上述榮和燒坊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在包裝盒與瓶身上均已突出"榮和燒坊"字樣,與茅臺酒廠的產品存在明顯差別,不應認定誤導公眾。”

然而在法庭上,茅臺酒廠的代理律師表示,原告合法擁有284526號商標的專用權,被告的商標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並且被告顯著使用了與原告幾乎一樣的字母和圖案,在同一種商品上構成了近似,侵犯了原告的商標專用權。

一面是貴州茅臺狀告榮和燒坊侵權,卻反被帶出了茅臺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獎為假的指責。另一面,庭審現場又突然“殺出”一家名為茅臺鎮榮和酒業有限公司,聲稱自己才是正宗榮和品牌的傳承者。

在貴州茅臺與榮和燒坊的庭審現場,有兩位旁聽者“身份特殊”:他們來自北京惠久酒業有限公司,此公司為榮和酒業的全國經銷商。據榮和酒業經銷商稱,榮和燒坊有限公司只是一家註冊在貴陽,具有酒水銷售資格的公司,並不具備生產“榮和燒坊”酒的資格和能力,更不具備代表“榮和燒坊”品牌維權的資格。

“我們才真正是茅臺鎮的企業,並且擁有榮和燒坊的註冊商標,而他們連生產酒的資格都沒有。”北京惠久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尚智表示。尚智表示,本案被告貴州榮和燒坊有限公司與“榮和”、“榮和燒坊”註冊商標的持有者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榮和酒業有限公司分別為兩個完全的法人,沒有任何關係。

“貴州榮和燒坊有限公司沒有這兩個商標的認證,不具有"榮和"、"榮和燒坊"產品的酒隨單,只是一傢俱有酒水銷售資格的公司。我們下一步準備打假。”尚智說。有意思的是這家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榮和酒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正是榮和燒坊的代理生產商原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富強酒廠。

據瞭解,榮和燒坊有限公司在2006年期間的確申請過“榮和燒坊”字樣的註冊商標,註冊號為5155066,但是其備註一欄寫的是“商標已無效”。而在2007年11月底,茅臺鎮榮和酒業有些公司申請了“榮和燒坊”字樣的商標,並於2010年2月28日生效,專用權期限為10年。

雖然茅臺、榮和之爭還未塵埃落定,但是相信茅臺、榮和的商標之爭只是眾多商標糾紛案中的冰山一角,商標侵權案件頻發,八戒知產商標轉讓網在此提醒各位創業者及企業商標問題不應閉門造車,對於商標註冊問題要謹慎,還是應諮詢相關專業人員。浙江八戒知產商標轉讓網,商標局備案正規商標代理機構,17年專業沉澱,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您可以撥打24小時客服熱線:,也可以登陸浙江挑選您所心儀的商標哦!

為什麼王茅始祖是王榮霄也叫石榮霄?

王榮霄(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

王榮霄,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1879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過繼給石姓富紳,也名石榮霄,1918年還宗姓王,名榮霄,字太和)、孫全太、“天和號”老闆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建立“榮太和(王茅)燒坊”。

1915年,“王茅”與“華茅”統稱“茅臺酒”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使“茅臺酒”一舉成名。

中文名: 王榮霄 (字:太和)        

原 名:  王映奎                 

別 名:  石榮霄

出生地:  中國貴州省仁懷縣中樞鎮   

歷史貢獻: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

歷史記載:《茅臺酒廠志》 《仁懷縣誌》 

金獎榮譽: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出 品:貴州榮霄古窖酒業有限公司  

生產廠家:貴州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一、王榮霄簡介

二、王榮霄王茅歷史淵源

三、1915巴拿馬金獎榮譽

四、王榮霄王茅酒歷史文化

五、王榮霄家族傳承

六、王榮霄品牌故事

一、王榮霄簡介

王榮霄- - 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原名王映奎,曾經過繼給石姓富紳,也名石榮霄,1918年還宗姓王,名榮霄,字太和。貴州省仁懷市魯班人。

二、王榮霄王茅歷史淵源

根據茅臺酒廠編著的《茅臺酒廠志》記載:

“王茅燒坊”又名“榮太和燒坊”,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由仁懷縣大地主王榮霄(原名王映奎,過繼給石姓大地主,也名石榮霄)、孫全太和“天和號”老闆合股各取一個字建立“榮太和燒坊”,俗稱“王茅”。

“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這是清代西南大儒、經學家、詩人鄭珍《吳公巖》一詩的句子。鄭珍另有一首宣揚茅臺好酒的詩句《茅臺村》:“遠遊臨群商,古聚綴坡陀。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對岸蜀山多。上水無舟到,羈愁兩日過。”

1843年(清道光2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鄭珍、莫友芝著的道光《遵義府志》記載,“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之。製法:煮料和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又稱大麴。酒曰茅臺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坊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咸豐四年(1854年)茅臺鎮遭受兵災,原有燒坊全部被焚燬,茅臺酒生產一度中斷、1862年華聯輝(字桎塢)父子創辦釀酒作坊,於1872年定名為“成義燒坊”,酒名回沙茅臺,人稱“華茅”,常年產酒1.75噸,最高年產5噸。

1879年(清光緒五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曾過繼給石姓富紳,又名石榮霄)、孫全太、“天和號”老闆合股開設“榮太和燒坊”,規模較小,年產為1噸多,最高年產3噸。開始,由孫全太掌櫃,三家分別按股提取利潤。

1915年,仁懷縣分為習水、仁懷兩縣,孫全太家距茅臺較遠,又忙於在家鄉習水長沙擴充勢力,辭去掌櫃職務,燒坊由石榮霄(本名王榮霄,原名王映奎)負責經營。後孫全太為了收回投資,進一步擴大在習水的勢力,以石榮霄(本名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帳目不清為由,提出訴訟,經仁懷縣裁決,由石榮霄(本名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及孫子王少章以二百兩銀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於是,“榮太和燒坊”也就更名為“榮和燒坊”。

王榮霄祖父王子榮膝下長子王正偉,次子王正學,王正偉乏子嗣,王正學生子王映奎。王映奎生性聰明,後入縣城懷陽書院就讀,因家境貧寒,常為學費及生活費擔憂。仁懷市老城區三官樓四合院石姓富紳膝下無子,王映奎過繼給石家做養子,改名為石榮霄。1918年(七年),還宗王姓,還名王榮霄,字太和。王榮霄膝下有子王連城、王鳴珂。王榮霄逝世後,次子王鳴珂參與了“榮太和”的經營管理。但沒過多久,王鳴珂也去世了,遂由其長子王少章(又名王德芳)繼續參與燒房的經營管理。到王榮霄的長孫王少章時,燒坊已基本為王家獨攬。王少章有兩個兒子,長子王丙坤(1907-1961年)死於飢餓,時年54歲,次子1912年出生,北京某大學經濟系畢業,解放後一直在家務農,50年代被判刑5年,刑滿釋放後趕上“飢餓三年”,生活實在困難,1961年某天當眾撞牆而死,時年49歲。

1930年前後,孫全太的後人孫明遠在軍閥侯子擔的部隊任職,便借股權問題製造糾紛,要求清算曆年帳目。是時王少章已死,由他的弟弟王澤生(1891-1945)接辦,王澤生知孫明遠難以對付,只好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與榮和燒坊無任何瓜葛。1936年,另一個股“天和號”老闆王立夫長子王成俊將股權全部轉讓給王榮霄之孫王澤生,至此,榮和燒坊已全部落人王榮霄及其後人手中,燒坊也正式更名為“王茅燒坊”。1945年,王澤生去世,“王茅燒坊”由他的兒子王(丙)秉乾(1916-1951)繼續經營。 

三、1915巴拿馬金獎榮譽

1915年,美國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通知世界各國送展品。當時農商部在天津成立商品陳列所,貴州人樂嘉澡任所長,負責徵集全國的名優特產送往舊金山。在徵集產品時,“成義”、“榮和”兩家燒房都將產品送展,“榮和燒房”生產的“回沙茅酒”酒在社會上已有很大的影響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選中(見智慧財產權報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標收藏家左旭初著:“茅臺商標史話”一文),農商部都不加區別,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裝酒的瓶子是圓形小口陶質釉器,並不引人注目。經過博覽會評委的嚴格評比,一舉奪得金獎,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並稱世界三大蒸餾名酒,為中國悠久的釀酒業贏得巨大聲譽。“茅臺酒”的酒名也始於此(見仁懷縣縣誌384頁)。

“成義燒房”創始人華聯輝,字檉塢,原籍江西臨川人。始祖於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定居遵義團溪。先輩以販鹽致富。華聯輝先經商,後讀書應試,咸豐乙亥科舉人。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改革鹽政,華聯輝任鹽法道總文案,協助唐炯推行“官運商銷”新鹽法,始開辦酒業。其弟國英,字健庵,中舉後歷署四川新都、合江、敘永等縣,繼後任四川鹽局總辦。華聯輝之子華之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任仁懷廳儒學訓道。因母親病故,於光緒二十八年回貴陽經理鹽業。光緒末年,出資辦學,辦報,出任貴州省商會會長及憲政諮議局議紳。宣統元年,,參加組織“貴州省規定政預備會”。貴州光復,先後任大漢軍財政部副兼官錢局總辦,貴州銀行總理、都督府參贊等職。(摘至:陳博深編著《中國茅臺酒的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頁)

獲獎後,“成義”“榮和”兩家對於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會難於裁決,呈文到省,乃於七年(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獎狀、獎牌由仁懷縣商會儲存,兩家燒房所產的茅臺酒均可在商標上標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這才結束了這場獲獎爭執。

1918年6月14日,貴州省劉顯世對這樁遷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決並簽發公署令如下:

令仁懷縣知事覃光鑾:

呈一件。呈巴拿馬賽會茅酒系榮和、成裕兩戶選呈獲獎一份,難以分給,請核示由。呈悉。

查此案出品該縣當日徵集呈署時原系一造酒公司名義,故獎憑、獎牌謹有一份。據呈各節,雖屬實情,但當日既未分別兩戶,且此項獎品亦無從再領,應由該知事發交縣商會事務所領收陳列,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而留紀念。至榮和、成裕兩戶均系曾經得獎之人,嗣後該兩戶售貨仿單商標均可模印獎品,以增榮譽,不必專以收執為貴也,仰即轉飭遵照,此令。

                              劉顯世

中華七年六月十四日

至此,這場打了3年的被稱為中國酒業發展史上第一樁“智慧財產權官司才算得以了結。(袁仁國著,《醉美茅臺》,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頁)

四、王榮霄王茅酒歷史文化

1935年遵義會議後,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王榮霄王茅酒”多次慰問、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和紅軍戰士,飲者無不大加讚賞。周恩來總理曾說紅軍長征的勝利,也有茅臺酒的一大功勞。由於長途行軍疲乏,起初,戰士們紛紛用“茅臺酒”來擦臉、洗頭、洗腳。由於茅臺酒能舒筋活血,消炎祛腫,戰士們頓時感到渾身痛快,解除了長途跋涉的疲乏。正當戰士們興高采烈的時候,周恩來到達茅臺。他見大家用茅臺酒擦臉、洗腳,十分生氣,連聲批評道:“真是糟蹋聖人!”周恩來為何說“聖人”二字呢?傳說東漢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書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喚他進朝議事,他躲閃不及,就依仗酒勁兒說:“回稟丞相,臣正與‘聖人'議事,不得功夫。來人一聽‘聖人’,便糊里糊塗的覆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塗,沒有追問下去。事後,徐邈與友人談起此事說:“不想‘聖人'二字竟然救了我的性命。”從此,“聖人”便成了酒的別名。顯然,周恩來同志是借用酒的這個別名批評紅軍戰士。他語重心長地說:“同志們,這是我們國家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茅臺酒”啊!”接著,又給大家講了有關“茅臺酒”獲得金獎的故事,在場的紅軍戰士無不深受教育。1935年3月16日,紅軍在茅臺及其附近地區西渡赤水(三渡赤水),向古藺、敘永方向前進。縱隊警衛營機連在茅臺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繼續前進時,正遇三架敵機在上空盤旋,當場打落一架,其餘兩架逃竄。晚上,王稼祥(長征時任紅軍總部主任)委託總政組織部、宣傳部四位同志到機連宿營地慰問,並將“王茅燒坊”老闆王澤生贈予的王茅酒分給戰士們飲用解乏,餘下留著為清洗傷口和治療拉肚子的藥。十七日上午,王稼祥在行軍途中遇到機連的佇列,當場停下來,對全連指戰員表示祝賀,鼓勵他們再立大功,再暢飲“茅臺酒”。

為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臺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部分別在茅臺鎮上生產茅臺酒最多的華茅、王茅、賴茅三家酒坊門口貼上佈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於我軍保護範圍。私營企業釀製的茅臺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罈、酒甑、酒瓶等一切裝置,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

1949年開國大典前夜,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確定茅臺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並在北京飯店用茅臺酒招待嘉賓,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臺酒。

五、王榮霄家族傳承

1、王榮霄家族圖譜

2、嫡傳“12987”回沙工藝

以本地優質糯高梁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王榮霄王茅酒優異品質的重要原因。傳承1915年巴拿馬金獎配方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一年一個生產週期,兩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晾加曲發酵、七次取酒,基酒還需在陶壇中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最後,採用酒勾酒的方式將一百餘種不同酒齡、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進行組合勾兌調配,形成了王榮霄王茅酒的獨特風格,然後再貯存一年,總共陳釀五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後方準裝瓶出廠。

“三高”是指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王榮霄王茅酒金獎配方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比其它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高溫堆積發酵是其它名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高溫餾酒:低沸點物質揮發,與其它白酒生產工藝的蒸餾完全不同。

“三長”指基酒生產週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基酒酒齡長。基酒生產週期長達一年,須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它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大麴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才能流入制麴生產使用,比其它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酒質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基酒需要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陳釀五年以上才裝瓶出廠。

六、王榮霄品牌故事

1、品牌簡介

1879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過繼給石姓富紳,也名石榮霄,1918年還宗姓王,名榮霄,字太和)、孫全太、“天和號”老闆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命名並建立“榮太和(王茅)燒坊”。

1915年,仁懷縣分為習水、仁懷兩縣,孫全太家距茅臺較遠,又忙於在家鄉習水長沙擴充勢力,辭去掌櫃職務,燒坊由王榮霄負責經營。後孫全太為了收回投資,進一步擴大在習水的勢力,以王榮霄帳目不清為由,提出訴訟,經仁懷縣裁決,由王榮霄長孫王少章以二百兩銀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於是,“榮太和燒坊”也就更名為“榮和燒坊”。

1915年,“王茅”與“華茅”統稱“茅臺酒”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使“茅臺酒”一舉成名。

1918年,貴州公署下文,“王茅”與“華茅”共享“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榮譽;石榮霄還宗姓王,還名:王榮霄,字太和。

1936年,“天和號”老闆王立夫長子王成俊將股權轉讓王榮霄(原名:王映奎)的孫子王澤生,從此,王澤生擁有“榮和燒坊”全部股份,開始正式出品“王茅”產品。

1951年2月21日,王澤生兒子王丙(秉)乾“離世”,但仁懷縣判決:王丙(秉)乾的“榮和燒坊”予以依法保留。

1952年10月4日,“榮和燒坊”公私合營併入貴州茅臺酒廠,成為組建貴州茅臺酒廠的三大燒坊之一。

1983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嫡傳後人重建祖業,建立辰風酒廠,金鳳凰酒業。

1997年,茅臺國酒文化城為“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嫡傳曾孫王丙(秉)乾塑像,以紀念這位“茅臺酒”創始人。

1998年,成立貴州仁懷市帝茅酒業有限公司。

2009年,8月17日國家商標總局最終裁定:“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嫡傳後人擁有“榮太和王茅”相關智慧財產權,併合法享有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榮譽。

2011年,成立貴州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入駐仁懷市名酒園區。

2012年,貴州黔莊酒業集團萬噸酒庫落成。

2012年,“百年王茅—茅臺始祖”以其悠長的歷史文化背景及曲折輝煌的發展歷程,被《世界遺產》雜誌所收錄,開創了醬香白酒之先河。(《世界遺產》第一期)

2012年,以“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原名:王映奎)為名的商標“王映奎®”終於註冊成功。

2013年,以“王茅”創始人王榮霄為名的商標“王榮霄®”終於註冊成功。

2013年10月,成立海口榮太和酒業有限公司。

2014年2月,成立海南王茅貿易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成立海南王茅酒業有限公司。

2018年2月,成立貴州榮霄古窖酒業有限公司,參股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嫡傳第五代、第六代後人成立的貴州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王榮霄嫡傳第六代傳人正式申報“王榮霄王茅嫡傳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3月,王榮霄第七代傳人成立貴州百年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4月,成立王榮霄王茅酒業(海南)有限公司。

2、品牌內涵

始創於1879年的百年品牌,始終堅守品牌立業,把釀造低調奢華高品位的生活作為使命,讓消費者非常實惠喝到能夠帶來健康的“大麴坤沙(捆沙)醬香酒”。務實進取,追求卓越,穩健經營,持續成長,光大民族工藝品牌。傳承1915年巴拿馬金獎配方,堅守傳統“12987”回沙工藝,保障品質,以真心贏得信任,以超值體現價值,優質實惠。

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地點,百年傳承王榮霄正在釀造並向您提供“至真至善至美”渴望和追求的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大麴捆沙不上頭”美酒。

我們和您——美酒愛好人士,在逐夢的人生路上少喝酒,喝好酒,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3、品牌視訊

3.1短視訊

3.2品牌圖片

王祖燒坊酒咋樣?是茅臺鎮的嗎?

酒是正宗的,但是是不是茅臺酒就不知道了,因為不可能是原窖池。 說穿了,茅臺鎮三大坊,最正宗的應該是王家和華家,也就是王祖燒坊和榮和燒坊,巴拿馬金獎就是這兩家一起得的,稱之為茅臺酒的也是他們,時他們兩家的白酒就是茅臺酒的名字出口,然後也打過關司,確定了兩家都可以用巴拿馬金獎的說法。

李興發多大了

李興發

李興發(1930-2000),貴州仁懷市茅臺鎮人,茅臺鎮著名的“勾兌大師”。1951年茅臺酒廠成立,李興發開始進入茅臺酒廠當工人。1955至1986年任茅臺酒廠副廠長。1965年在四川瀘州市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白酒技術協作會上,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員的季克良宣讀了用科學理論總結整理的李興發科研小組科研成果《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各廠家代表的高度重視。李興發科研小組首次確立了茅臺酒的“醬香、窖底、醇甜”三種典型體。完善了茅臺酒的傳統生產工藝,使其勾兌工藝更科學,為白酒香體鑑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白酒行業提供了規範、科學的評比標準,被評為高階工程師。李興發的傳人傳承大師獨特勾調技藝和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創立李興發酒廠,並締造了幽雅醬香九暹酒!

中文名:李興發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貴州仁懷市茅臺鎮

出生日期:1930年

主要成就:1955-1986年茅臺酒廠副廠長

茅臺酒廠終生名譽廠長

中國黨茅臺酒廠委員會委員

茅臺酒廠技術委員會委員

茅臺酒廠常委成員

茅臺酒廠質量管理小組成員

貴州省輕工業廳頒發榮譽證書

貴州省頒發特別榮譽證書

貴州省輕工業廳頒發榮譽證書

貴州茅臺酒廠技術顧問(副廳級)

貴州省總工會、貴州省經委授予“貴州省職業道德先進標兵”稱號

政協貴州省第六屆委員會積極貢獻榮譽證書

頒發工程技術突出貢獻榮譽證書

貴州省頒發優秀質量管理工作者稱號證書

貴州省頒發茅臺酒生產特殊貢獻榮譽證書

代表作品:《我們是如何勾酒的》

人物簡介

李興發,貴州仁懷市茅臺鎮人,生於1930年,貴州茅臺酒三種典型體——“醬香、窖底、醇甜”的發現者、一代勾兌大師、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顧問、茅臺酒廠原技術副廠長,人稱“中國醬香之父”,於2000年8月13日逝世。李興發師承中國白酒一代宗師興,同時也是貴州茅臺酒廠名譽董事長季克良的老師。

1965年,在四川瀘州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酒技術協作會上,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員季克良宣讀了用科學理論總結整理的李興發科研組的成果《我們是如何勾酒的》論文,引起了大會的強烈反響和各廠家代表的關注。從那以後,全國掀起了“勾兌”的熱潮,各個名白酒廠根據各自產品的香味、特點,運用茅臺酒廠這一新技術,明確地分出了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兼香五大香型,推動了當代酒類生產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也正是因為這一發現,李興發成為繼興之後,茅臺酒歷史上的又一位宗師。

李興發膝下兒女一共十一位,嫡傳他釀酒技藝的只有他的九女兒——李明英。李明英不僅繼承了幽雅醬香的祕方,更傳承了李興發多年在國酒茅臺的釀酒技藝。

李興發的弟子游利林回憶說:“以前仁懷的醬香型白酒一年才生產幾百噸,自從他老人家發明這三大典型香型以後,現在仁懷的醬香型酒的產量可達10幾萬噸。”

主要成就

時代背景

茅臺酒傳統工藝傳承千年。解放前的茅臺酒生產以“華茅”(成義燒坊)、“王茅”(榮和燒坊)、“賴茅”(恆興燒坊)為主,1951年,接管了三家燒坊,成立了茅臺酒廠,由曾先後任原三家燒坊名師興任酒師兼生產技術指導員,使茅臺傳統釀造工藝得以繼承並由李興發、王紹彬、季克良、許明德、汪華等人傳承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1951~1952年三家燒酒坊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合併為國營茅臺酒廠。華茅老闆華問渠祖上即為貴州政商兩界的要人,解放後華問渠作為物件曾擔任貴州省商業廳副。賴茅的老闆賴永初後來擔任貴州省第四屆政協委員會委員,在任期內去世。公私合營後,國營茅臺酒廠的技術副廠長興,就曾是賴茅的掌火師(釀酒師)。興後來又培養出得意弟子勾兌大師李興發。

1958年“大躍進”中,在“高指標”的影響下,茅臺酒的生產陷入重數量輕質量的誤區,一些傳統的生產工藝被篡改,茅臺酒產量猛增,質量下降,當年產623噸,次年產820噸,1960年生產912噸,三年2355噸,比前6年增長1.2倍,然而不合格茅臺酒大大超過合格率,後來只得作為紅糧窖酒處理。

這期間,由於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縣內糧食大幅度減產,茅臺酒原料奇缺。為保證茅臺酒生產,1960年,仁懷縣內黨政幹部和糧食部門幹部職工揹著大米走村竄寨兌換紅糧外,並通過省主管部門從畢節、銅仁、黔東南、貴陽、遵義等專州的部分縣調入紅糧58.5萬公斤,通過糧食部從四川江津調入35萬公斤,保證了當年生產。此後連年從四川調入補缺。

茅臺酒在此期間得到了長足發展。副廠長李興髮根據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議的結論,深刻總結了多年來的經驗教訓,發現了醬香、窖底香、醇香三個典型酒體,並用這三個典型酒體按適當比例勾兌調配,命名為“醬香型”白酒。這個研究成果,是茅臺酒科技史上劃時代的飛躍,成為現代茅臺酒生產的質量標準。

1961年至1965年,茅臺酒總產量達到1530噸,年均產量306噸。1963年外貿機構建立後,茅臺酒外銷劃歸外貿部門經營。1966年至1970年,由於文化大的干擾,產量比前期下降,這5年總產茅臺酒1435噸,年均287噸。

個人經歷

1956年4月29日興、王紹彬、李興發任茅臺酒廠副廠長。

1965年12月遵義地委下文,由李興發、餘吉保、張興忠、楊志彬、杜安明5人組成中國黨茅臺酒廠委員會。

1959年5月茅臺酒廠副廠長李興發出席貴州省工業、交通、建築系統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

1965年7月茅臺酒廠技術委員會成立,楊仁勉為負責人,委員有李興發、劉同清、興、何光榮、王恆義、毛光才、楊志彬、王紹彬等。

1972年4月茅臺酒廠換屆選舉,王建強任,常委李興發、劉同清、張善樂、竇衍昌、齊建禎。

1980年10月貴州省輕工業廳發給李興發500元獎金,獎勵他探索出貴州茅臺酒三種香型構成的成果。

1983年12月以李興發、季克良、許明德等組成的茅臺酒廠質量管理小組成立。

1986年10月在法國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飛天牌”貴州茅臺酒獲金牌獎。這是茅臺酒第三次獲國際金獎。茅臺酒廠舉行“茅臺酒三奪國際金獎”紀念會,全廠職工參加。會上,省輕紡工業廳為30年工齡以上的老員工頒發了榮譽證書。省給為茅臺酒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李興發、許明德頒發了特別榮譽證書和每人獎金800元。

1991年3月6日省輕紡廳通知,按省黔府任〔1991〕3號文通知,季克良任貴州茅臺酒廠廠長(副廳級),李興發任貴州茅臺酒廠技術顧問(副廳級)。

是月8日省輕紡工業廳楊啟雲在全廠中層以上幹部會上宣佈黨政領導班子組員:鄒開良任茅臺酒廠(副廳級),季克良任廠長兼副(副廳級),李興發任廠技術顧問(副廳級)。

1996年3月26日貴州省總工會、貴州省經委授予茅臺酒廠“貴州省職業道德先進集體”稱號;李興發、許明德被授予“貴州省職業道德先進標兵”稱號。

1998年5月25日李興發不再擔任董事職務。

2000年8月13日貴州茅臺酒三種典型體——“醬香、窖底、醇甜”的發現者、勾兌大師、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顧問、茅臺酒廠原技術副廠長李興發逝世。

名師高徒

李興發——生於1930年,他是茅臺酒產地仁懷人。1952年,三家茅臺酒廠合併成地方國營貴州茅臺酒廠,22歲的他進入茅臺酒廠,在出酒班當學徒。跟的師傅就是興,雙方訂立了師徒合同。興老酒師說他的悟性極高,他呢,也沒有使老酒師失望,很快學會了茅臺酒釀造過程中的一道道複雜工藝。可他還不滿足,到了1964、1965年,在國家輕工業部主持的兩次科研活動中,已經是生產副廠長的李興發,擔任了科研組長。他一頭扎進了平時就痴迷的茅臺酒勾兌技術中。

醬香

在茅臺,在中國白酒行業,李興發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座里程碑。這個人物的標本意義顯而易見,即:成功地劃分了茅臺酒香型的三種典型體——醬香、醇甜和窖底,並將茅臺酒命名為醬香型。

作為在國營茅臺酒廠成長起來的第一代大師級釀酒師,李興發的成就顯然是和那個時代茅臺酒廠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作為中國國酒的茅臺,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時曾用它療傷,1949年開國大典用它宴請四海賓朋,1958年毛要求茅臺搞它一萬噸從國家元首到開國元勳,從地方要員到一般工人,都急切地想把茅臺酒產量搞上去。

但是,茅臺酒本身工藝複雜,生產全憑酒師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感覺,而每個酒師的經驗和感覺又各有不同。這就意味著,生產出來的茅臺酒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風格,質量也會出現忽高忽低的狀況。這引起了那些對茅臺酒懷有特殊情感的開國元勳們的極大關注。

尋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解決這些問題,成為這一時期茅臺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時代命題。

解題的人就是李興發。

據李興發的徒弟——如今茅臺集團副總經理呂雲懷回憶:有幾年,李興發幾乎成天泡在酒庫裡,一隻大手上,吊著十數個小酒杯,裝了不同年份、不同輪次的茅臺酒,勾兌、品嚐,再勾兌、再品嚐如是反覆,然後把結果記錄在一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不管是誰,只要遇到了李興發,準會被叫住,嘗上三四杯調好的酒,如果說不出個子醜寅卯,就休想走掉。

他通常一天要嘗取五六十壇酒,最多一天要品嚐上百壇。很多次,他因勞累過度而暈倒。後來的茅臺酒廠兼廠長鄒開良回憶說,有一次,李興發甚至在品酒的過程中吐血。

李興發家人回憶說,為了保持勾酒時的靈敏味覺,李興發對自己的要求近乎不近人情,作為貴州人,生活中卻不吃辣椒、醋等刺激性食物,僅就蔬菜蘸點醬油。

1964年,在保持這種幾近走火入魔的狀態4年以後,一個寒夜,李興發從家裡帶了三種酒,興匆匆地趕到駐廠工作組宿舍。當他把三種酒讓三位專家品嚐,三位專家異口同聲地認為三種酒的口味不一樣。

於是,他分別為它們取名,醬香味好,口感幽雅細膩的稱為“醬香”;用窖底酒醅釀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稱為“窖底”;香味不及醬香型但味道醇甜協調的稱為“醇甜”。

後來,這三種香型被證實為構成茅臺酒香型的三種典型體。香型的確定,為茅臺酒實現質量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經驗豐富的李興發由於缺乏文化知識,卻苦於無法科學系統地表述他的科研成果。那時的茅臺,職工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沒什麼文化,無人能解李興發的苦惱。再到後來,又開始了文化大,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以後,茅臺職工的學歷結構才得以顯著提升。

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關心下,茅臺酒廠分來了一對大學生情侶,他們是茅臺酒廠的第一批發酵專業大學生,男的名叫季克良,多年以後成為茅臺集團董事長。

大學生的到來,讓李興發的問題迎刃而解。

1965年,在四川瀘州市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白酒技術協作會上,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員的季克良宣讀了用科學理論總結整理的李興發科研小組科研成果——《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各廠家代表的高度重視。

1965年下半年,輕工部在山西召開的茅臺酒試點論證會上正式肯定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體的確立和醬香型的命名。

有資料顯示:茅臺酒的分型,是白酒界一場性的巨大變革,併成為中國白酒香型劃分的雛形。後經周恆剛等酒界泰斗的悉心研究,1979年全國白酒評酒會上明確了中國白酒劃分為五種香型——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其他香。之後,這場中國白酒業掀起的技術革新熱潮繼續深入發展,香型更加豐富。

這其中,後來成為茅臺酒廠終生廠長的李興發功不可沒。

大師軼事

再看一段茅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在1960年初,長達4年的時間裡,釀酒師李興發成天泡在酒庫裡,一隻大手上,吊著十數個小酒杯,裝了不同年份、不同輪次的茅臺酒,勾兌、品嚐,再勾兌、再品嚐如是反覆,然後把結果記錄在筆記本上。他通常一天要嘗取五六十壇酒,最多一天要品嚐上百壇。原茅臺酒廠兼廠長鄒開良回憶說,有一次,李興發甚至在品酒的過程中吐血。

為了保持勾酒時的靈敏味覺,身為貴州人的李興發,一直拒絕吃辣椒、醋等刺激性食物,僅就蔬菜蘸點醬油。

1964年,在保持這種幾近走火入魔的狀態4年以後,並無太多文化基礎的李興發終於發現了構築今天茅臺酒香味的香型密碼:醬香味好,口感幽雅細膩的稱為“醬香”;用窖底酒醅釀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稱為“窖底”;香味不及醬香型但味道醇甜協調的稱為“醇甜”。

李興發的故事,只是千萬個茅臺人的典型縮影,也是對映“茅臺精神”的生動個例。

李興發,茅臺人稱“勾兌大師”,他因確立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體和醬香型的命名而聞名。李興發成天泡在酒庫裡。一隻大手上,吊著十數個小酒杯,裝了不同年份、不同輪次的茅臺酒,勾兌、品嚐,再勾兌、再品嚐如是反覆。通常一天他要嘗取五六十壇酒,最多一天要品嚐上百壇。

為了保持勾兌酒時的靈敏味覺,作為貴州人,李興發生活中卻不吃辣椒、醋等刺激性食物,僅就蔬菜蘸點醬油。然而,有個奇怪的嗜好:以芝麻糖、花生糖作下酒菜。

李興發對此情有獨鍾,多年保持了這一習慣。每當枯燥、繁複的勾兌品酒工作之餘,他會摸出一把芝麻糖、花生糖之類的雜糖,或者餅乾也行。嚼一顆芝麻糖,小酌兩口茅臺酒。據他說,以這些雜糖下酒,真茅臺酒的話會越吃越香,而假茅臺酒則會越吃越苦。

李興發酒廠

在醬香型白酒的發展史上,“李興發”三個字本身就是一座里程碑。醬酒香型的確立和三種典型體“醬香”、“窖底”、“醇甜”的發現,正是由時任茅臺酒廠副廠長的李興發在1965年最早提出的。香型的確立,為實現醬酒的質量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中國醬酒的香味和工藝標準化、規模擴大和品質提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李興發酒業(即李興發酒廠,指的是李興發酒業有限公司)這家以其名字命名的酒廠系大師後代傳承其畢生收藏的極其珍貴的醬香原漿和釀造技藝祕笈而成,李興發大師的後人承父之志,傳承醬香,並締造了醬香之巔的幽雅型醬香型白酒九暹酒。“傳承大師釀酒技藝,釀造萬里飄香瓊漿”國家酒類質量檢驗專家吳天祥博士曾給予九暹酒高度評價。

鑄造創舉

李興發,人稱“勾兌大師”,1951年入茅臺酒廠,曾任副廠長30年,出色完成了“茅臺酒儲存條件”、“儲存期中酒質量變化和勾兌的規律”等科研任務和收集了200多個酒樣,親自品嚐了4500多個酒樣,分析了近萬個資料,創造性地歸納和總結了茅臺酒醬香體、窖底體、醇甜體3種典型體,奠定了科學勾兌茅臺酒的基礎。權威專家們對此評價:“是釀造史上破天荒的創舉。”

媒體評價

醬香之父

《工人日報》也曾在“共和國六十年茅臺六十年群像故事”系列報道中這樣描述李興發:“在茅臺,在中國白酒行業中,李興發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座里程碑。”這個人物的標本意義顯而易見,李興發被稱為“醬父”當之無愧。

國酒勾兌大師

李興發(1930-2000),茅臺鎮人,人稱“勾兌大師”。1951進入茅臺酒廠當工人,他因確立了茅臺酒三種典型和醬香型的命名而聞名。

茅臺酒傳統的勾兌方法是大壇酒勾小壇酒,酒齡長的勾酒齡短的,產什麼酒就勾什麼酒。全憑酒師的經驗,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不同批次的成品質量並不完全一致。李興髮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兩百多種不同輪次、不同酒齡、不同味覺的樣品酒進行了數千次品嚐,進行了標準酒樣分析,不同酒齡酒樣分析,勾酒典型體酒樣分析及其成分變化分析,最後歸納,得出三種典型體酒,即醬香體、窖底香、醇甜體。

在確立三種典型酒體之後,李興發又按不同比例,採取任意、迴圈、淘汰等勾兌方法進行數百次勾兌,掌握了茅臺酒的勾兌規律,勾兌出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風格獨特,酒質完美的茅臺酒。根據其獨特的芳香,李興發將它命名為“醬香型”白酒。

1965年,國家輕工業部在山西召開茅臺酒試點論證會,正式肯定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酒體的確立和醬香型的命名。李興發的發現是白酒生產的一大進步,推動了酒類生產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同時也為全國各種評酒活動提供了比較具體、規範、科學的評比標準,是對中華民族酒文化的重大貢獻,權威專家們評價:“是釀造史上破天荒的創舉”。

李興發任副廠長多年,並被聘為全國醬香型白酒顧問。

想給老丈人送一瓶200元左右的醬香酒,誰給我推薦一下?

醬香酒以其獨特的醬香突出、優雅細緻、酒體醇厚、回味悠長、隔夜留香、飲後舒適、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不口乾、身體恢復快、不影響第二天上班的特徵,深受懂酒行家的喜愛。近幾年“茅臺熱”“醬香熱”風起雲湧,200元左右的醬香型白酒,在醬香型白酒家族中,只能算中等偏下的級別。

茅臺鎮的散酒做的很出名,就是裸瓶包裝的或者直接塑料桶包裝的口糧酒,因為貨真價實而遠銷全國各地的不在少數。茅臺鎮一般的酒廠基本都不賣散酒,基本就是私人在賣散酒。因為一些私人的酒量小、沒銷路,酒都一直存放在倉庫,慢慢的賣。平時自己也喝、也賣給親朋好友。

100-199元的白酒

這區間價格的白酒整體稍好,無論是從釀造工藝,還是口感都較好,適合親朋好友的聚會或者宴會用酒,一方面價格合適,二方面適合人多,價格不會太貴,又不會顯得低廉。

茅臺系列,習酒系列也是非常不錯的,但您如果要200買一箱的話絕對無好酒,茅臺鎮的坤沙散酒您也是可以嘗試嘗試的,主要找對渠道就好說,渠道不對就花些冤枉錢還買爛酒,串酒,酒精酒,我是做習酒普天同慶系列的,同時自己也在做一些散酒系列!

茅臺王子系列酒

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開發的醬香型系列酒,是飛天之外最知名的茅臺產品,目的是讓老百姓能買得起、喝得起、送得起價格實惠酒質上乘的醬香型白酒。200多元的普王、金色王子、醬色王子還有三四百元的珍品王子、醬香經典王子酒。以價格親民口感又好的特點,深受廣大白酒愛好者的喜愛。民間收藏這幾款酒的人士很多,據官方統計,2020年王子系列酒銷售額超40億元。

單單是為了自己喝,最好的買到原酒,剛上市的

別的不說,茅臺鎮上個挨個賣酒店鋪,50元就能買到很好的醬酒,50元以上就能買到年份酒了。如果深入拉拉近乎,真心交到釀酒的朋友,直接去他家買酒,一定的會有驚喜。

根本要不了題主的200-500元,零頭都不要。這多年我就是採取這個辦法,鎮上酒廠朋友直接發貨,50元買來,放五年以後開始喝。最長的放有十年了,開壇滿屋香,幾天不散,喝著真叫一個舒服。

醬門經典:市場價180元左右,目前市場價格在260元左右。由於茅臺的某些原因,一度傳聞茅臺要停產這款酒,所以價格被炒高了不少。

王茅酒好不好

這個問題從品質、品牌以及市場反應來說會比較客觀一些:

王茅酒品質特性:王茅酒其色無色透明,勻和晶亮,酒花豐盈。

王茅酒歷史:1879年(光緒五年),仁懷富紳石榮霄、孫全太和“王天和”鹽號老闆王立夫合股開設 “榮太和燒坊”。

1915年,孫權太因故退股,“榮太和燒坊”更名為“榮和燒坊”。

1949年,“榮和燒坊”由石榮霄後人王丙乾掌管,其酒俗稱“王茅”。

1952年,國營茅臺酒廠成立。

2018年,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重啟王茅酒,再次將王茅酒品牌推向市場。

目前貴州茅臺推出了王茅酒(祥邦),售價為699。據報道,首發當日,2萬瓶珍藏版就被搶空。

以上整理資訊供樓主判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茅酒、王茅酒官網、搜 狐

茅臺•王茅酒(祥邦)是王茅酒系列的主力產品,定位是次高階醬香白酒,適用於中高階商務宴會、私人宴請、專屬禮贈等。有茅臺品牌以及王茅本身歷史底蘊的加持,再加上精緻的外觀設計,定價還是很厚道的。

標籤: 傳承 燒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5xx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