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我寫字老是橫豎寫不直啊要怎麼訓練 寫豎怎麼寫手怎麼用力

我寫字老是橫豎寫不直啊要怎麼訓練 寫豎怎麼寫手怎麼用力

1.我寫字老是橫豎寫不直啊 要怎麼訓練

1. 練握筆姿勢 :

寫豎怎麼寫手怎麼用力 我寫字老是橫豎寫不直啊要怎麼訓練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從裡向外用力頂住筆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寫字型的大小、懸肘或懸腕,以及坐立姿勢來決定。

食指——食指壓住筆管,指甲左側和第一關節同時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壓。

中指——向內壓住筆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筆管的內外兩側同時內用力壓緊。

無名指——無名指是協助大指從內下方托住筆管。

小指——小指在無名指後面加強了託頂的力量。功力濃厚時,單獨使用中指和無名指即可鉗住筆管。

2. 練筆劃:

一筆一劃的在田字格上練,穿插帶筆劃的字進行練習。如“三、王”練的是橫劃;“十、川”練的是長橫,懸針豎,豎彎丿,垂露豎。可用字帖輔助。

3. 練大字:

初學者最好是從正楷入手,這樣有助於打好基礎。推薦顏真卿的 《多寶塔碑》或者柳公權的《玄密塔碑》。

4. 態度問題:

練字是一個長期堅持積累的過程,只要堅持,按照方法,一定會練出一手好字。

2.寫毛筆字時,怎麼才能寫好豎

你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就自然會寫的直了:一、先練握筆姿勢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從裡向外用力頂住筆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寫字型的大小、懸肘或懸腕,以及坐立姿勢來決定。

食指——食指壓住筆管,指甲左側和第一關節同時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壓。

中指——向內壓住筆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筆管的內外兩側同時內用力壓緊。

無名指——無名指是協助大指從內下方托住筆管。

小指——小指在無名指後面加強了託頂的力量。功力濃厚時,單獨使用中指和無名指即可鉗住筆管。

二、從筆劃開始練起(橫豎丿丶點折),不要認為簡單而覺得好笑,這是練毛筆字打好基本功。然後再循序漸進,穿插帶筆劃的字進行練習。如“三、王”練的是橫劃;“十、川”練的是長橫,懸針豎,豎彎丿,垂露豎。以此類推!

三、中楷練熟後可以穿插練大字,把中楷放大幾倍寫,也就是練膽。再練小楷,練心。這樣都練得差不多了,可以臨古詩帖。之後練行書、隸書、篆書。穩步進行練習!

另:剛開始練習用宣紙太浪費了,用學生用十五格紙最好,報紙也行。毛筆最好天天練,實在忙,兩三天練也可以,不要間隔時間太長,否則會荒廢!回答得夠詳細吧!!

3.豎寫不直怎麼辦

也挺好的啦!

再說了,哪怕是寫楷書字型,《一豎筆》豎直向下的,極少極少。

因為寫出的字必須首先確保它的精氣神。太過於鉛直了,就給人一種《僵化》之感。——呆板!

學習的習字,豎筆要向**斜一點。

中,下,申,鬥,牛,斤,等等字的豎筆,往往就寫成你圖片的樣子。

——可以垂露豎筆,也可以懸針豎筆。

如果你刻意去想寫的豎直,只好:

持筆法要正確。

那就是:食指必須一路圓滑!絕不可成直角九十度的彎曲!

第二,握筆要比較不太用力。

第三,寫字絕不可過於使勁兒!絕不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第四,可以用左手懸空托住一片紙,右手用圓珠筆或者鉛筆,在紙上寫字。試試看?如果一寫字就把紙戳破了,連自己的姓名也寫不完整,哈哈,用力過度了。那就甭說能寫筆直的豎筆啦!

4.懸針豎怎麼寫

懸針豎和垂露豎的寫法 一般來說,豎要寫得挺拔,寫得挺拔才能顯現出精神。怎樣才能寫得挺拔,一是不要把豎寫得過直,二是運筆有力。

豎不宜過直,就如同人的直立一樣,要挺胸,但不宜過直,站得過直就要含胸,這樣站著雖說是前後一條線,自己不舒服、不自在。別人看也覺得彆扭,這叫過尤不及,所以說不要過於求直。

豎貴有力、豎畫貴在有力,與豎畫的過直也有關係,柳宗元說“努(豎)過直而力敗”這是因為豎畫過直就如同是立著的木頭,板滯。宋朝的陳思說“直則眾勢失力,滯則神氣祛散”。也就是這個意思,因而,前人在寫豎畫時或左或右地總有些欹斜(寫橫畫時都有些略向右上),並不過於求直,這一點在歐體書法中尤為明顯。智永說“豎為努(永字八法中稱豎為努),用力也”。寫豎畫用力,這個“力”與我們平時所說的力有所不同。移動一樣東西,鼓鼓勁、加把力,也就可以了。用筆可不行,功夫不到,一豎就是寫不出挺拔的效果來,說是把渾身的力都用上去,即使將筆桿子捏斷了也是不行,這是事實,不可強求。因為用筆的力,不在手上而是在筆端,而要使筆端有力這就需要有技巧,需要有駕馭和嫻熟使用技巧的功夫。因此這要有個鍛鍊的過程。這就叫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寫豎畫,要逆鋒起筆,向右頓筆,然後稍提轉折向下(向上回鋒收筆便是一點,向右上運筆便是寫一橫)運筆,最後如果頓筆左上回鋒收筆便是垂露豎;若是頓筆後提筆出鋒便是懸針豎。要得豎畫有力,起、行、收的三個用筆過程都要認真對待,切不可一落筆便直行筆,養成習慣後糾正起來也就比較困難。逆鋒起筆要如董其昌所說,就象是用鋒利的寶劍斬釘截鐵那樣,乾淨利落,不要以模糊為藏鋒;收筆回鋒要盡全力,不能草率;行筆要如元朝的李溥光所說:“努(豎)之法用彎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彎行曲扭”說的是用筆要有斜正上下,平側偃仰,這樣就能使筆鋒得到控制和調整,使筆鋒始終是在中鋒的狀態下執行,這樣就能使筆鋒與紙的摩擦力增加,筆鋒與紙的摩擦力增加就會有澀勢,有澀勢就會有阻力,有阻力筆鋒就象是逆水行舟,每進一分,都要盡一身的力氣來向前挺進,這樣寫出來的豎畫,自然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直中見曲,如“萬年枯藤”。

豎有垂露豎、懸針豎,還有內曲豎、外曲豎等。

5.寫字的時候是應該手腕用力還是手指用力

確切的說,應該要看你以何種姿式寫字。

執筆運腕姿勢執筆學習書法首先要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毛筆,得心應手。關於執筆,古人總是將執筆與用筆結合起來講。

元陳繹曾《翰林要決》說: “拔鐙法:李後主得之陸希聲、希聲所傳於光者止六字,後主更益二字曰導、送謂之八字訣。 :大指骨下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

捺:食指著中節旁。 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下。

揭:名指著指外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中指鉤筆,名指拒定。 導: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小指送名指過左。 右名撥鐙法。

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會圓活易轉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

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筆管淺,則易轉動也。” 此處所談執筆,已將道理說清楚,然而所講的“、捺、揭、抵、拒,導、送”八字指法,講的太實,令人易產生主要是用指運筆的模糊認識。

正確執筆方法的要點是: 一、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筆,無名指以指背抵住筆桿,小拇指抵無名指不貼筆桿,五指捏管的距離不要上下分得太開。 二、指尖捏筆。

指尖部分比較敏感,宜表達運筆的細膩變化。 三、虎口張開成“馬鐙”形為佳,寫小字“風眼”亦可。

這樣手掌自然空虛,可容一隻雞蛋的空間。 四、掌豎腕亦豎。

五、執筆鬆緊適度,太鬆易飄滑無力,太緊則運筆乏靈動之感。以上五點便於靈活用筆。

(見圖1)不正確的執筆方法,往往就是不合以上五點,如三指執筆,用指關節握筆、虎口密封、手掌不虛、手腕與桌面平行角度等。(圖2)執筆似乎很簡單,然如果一開始馬虎,形成不良習慣,就會直接影響學書的進步,好比學習打拳,開始時不注意“馬鐙式”、“弓箭步”的正確姿式,將來的拳法就難以提高。

執筆的高低,一般以筆桿的中間偏下一點為宜。寫小楷及擘窠大字執筆偏下,求筆法穩重,行草書執筆偏高,運轉幅度大,筆法才能靈動。

但撮住筆梢的執筆法是不足職的。 運腕正確的執筆僅是個條件,更主要的是會運筆,清包世臣強調運指,這是錯誤的觀點。

宋姜夔《續書譜》說得明確: “大抵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

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腕法有三種: 一、枕腕。

枕腕是寫小楷的一種方法,因寫小楷腕易累,故以左手背墊在右,手腕下,或用竹製的“枕腕”,但不要枕得太死。 二、提腕。

提腕是肘著桌面,而腕提空。要比枕腕運筆靈動得多,也易使勁。

提腕適宜寫中楷。 三、懸腕。

懸腕是手腕與肘部都離開桌面,這樣絕無依傍,自然能炙活運筆,而且作大楷及行草書必須要用慫腕法。懸腕對初學者來說,開始有所困難,但若能堅持一段時間,也就掌握了,這樣寫字運腕就無束縛之感。

若說運筆僅僅是手腕,而忽視了肩、肘、指、腰的作用是不全面的。當然手腕是運筆的關鍵,腰、肩、肘的力量是通過腕來體現,若手腕僵硬,其它部位的力量則很難到筆鋒,小楷往往藉助指力,但指的發揮能力又是在手腕的控制範圍以內,換句話說,寫小楷的運筆也主要靠手腕,手指微弱的運動是為了表達筆鋒微妙變化的輔助手段。

可以這樣理解,若主要靠手指的動作來運動筆鋒,永遠寫不出筆力,可見運筆的關鍵是手腕。但如果單靠手腕,手指是完全麻木與機械的執筆,則很難取得點畫線條的豐富性。

初學書法,先練運腕,然後注意手指與手臂的協調配合。 姿勢寫字的姿勢分坐著,站著、蹲著三種。

一般小楷及中楷都宜坐著寫,枕腕,提腕或懸腕均可。要求頭部微彎,肩平,含胸,但不要太駝背,胸口也不要貼緊桌子。

雙腳平放。左手肘與手放在桌上,右手執筆,懸腕時肘低於肩,手腕一般不要高於其肘。

作行草,大字都宜站著寫。站著只可用懸腕。

除了注意肩臂的配合外,腳微分開,可以有點前後,腿不動.腰是軸心,腰以上可以轉動。站的姿勢除了在桌上平寫外,還有題壁式。

所謂題壁法,即將紙豎掛在牆上寫,這對於腕力控制能力要求更高。 放在地上作書,書寫大字宜用蹲著的姿勢。

作小一點的字,可以右腳跪著來寫。這種寫法對控制整篇的章法有幫助,但用筆難精到,宜於作草書。

日本書家往往喜歡在地上作書,故有跪、蹲,站的姿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wpg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