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碧螺春的由來故事

碧螺春的由來故事

碧螺春的由來故事

據傳說,碧螺春的由來故事有多個版本。

其中一種版本是:在太湖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勤勞、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

與隔水相望的洞庭東山上,有一位青年漁民,名為阿祥。

某年的早春,太湖裡突然躍出一條惡龍,阿祥與惡龍交戰負傷,碧螺用茶樹鮮葉喂之。

後來碧螺離去,就把這株奇異的茶樹稱之為碧螺春茶。

另外還有一種版本是: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時,賜名“碧螺春”。

無論哪種版本,都說明了碧螺春的歷史悠久和傳承至今的珍貴价值1。

據傳說,碧螺春的由來故事有多個版本。

其中一種版本是:在太湖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勤勞、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

與隔水相望的洞庭東山上,有一位青年漁民,名為阿祥。

某年的早春,太湖裡突然躍出一條惡龍,阿祥與惡龍交戰負傷,碧螺用茶樹鮮葉喂之。

後來碧螺離去,就把這株奇異的茶樹稱之為碧螺春茶。

另外還有一種版本是: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時,賜名“碧螺春”。

無論哪種版本,都說明了碧螺春的歷史悠久和傳承至今的珍貴价值。

相傳,在很久以前,蘇杭有一位書生常登茶山觀賞風景和採集名茶。

一天,他來到太湖西岸的洞庭山上,見山峰上矗立著一隻巨大的螺螄(貝殼),形如碧玉,真是美不勝收。

書生驚歎之餘,想採集一些好茶品嚐。

他沿著山路,順著山澗摸索,在一處幽靜的山谷發現了一個茶園,裡面生長著許多茶樹,而這些茶樹,就是較早的碧螺春茶樹。

書生見土壤肥沃、雨量充足、日照適中,便採摘了幾片嫩葉嘗飲,發現既有清香,又有甘爽滋味,便掏出筆墨,題下“碧螺春”以資記憶。

回家後,書生將茶葉送給朋友、親戚品嚐,一致認為是茶中佳品,並將之廣為傳頌,由此流傳至今。

另有一種說法,稱古代一位捕螺人在洞庭山中偶然發現了碧螺春的特別之處。

他發現在雨後,盛開的茶花重新吸取晶瑩的露珠,即被稱為“茶花珠”,運用“煮、晒、掛、叩”的獨特工藝流程製成的茶葉,清香幽雅,滋味濃郁舒適。

在那以後他就開始種植這種茶,並在附近山村廣泛宣傳。

時至今日,碧螺春已經成為江南最優秀的茶之一,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碧螺春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原名叫什麼?

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

碧螺春原名叫功夫茶或者新血茶。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擴充套件資料:

碧螺春的價值功能

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效率。

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鹼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鹼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迴圈,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面板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碧螺春

碧螺春為什麼叫碧螺春

碧螺春得名:碧螺春屬於綠茶類。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 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於明代,俗名“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並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又因其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於是題名“碧螺春”。清朝以前為歷代貢茶,現常被作為高階禮品茶。碧螺春產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而且多是果木與茶樹間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著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碧螺春茶是採摘一芽一葉為原料,製造500克特級碧螺春茶,需採6~7萬顆芽葉。

碧螺春傳說:碧螺春茶名之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雲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勤勞、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麗、聰慧,喜歡唱歌,且有一副圓潤清亮的嗓子,她的歌聲,如行雲流水般的優美清脆,山鄉里的人都喜歡聽她唱歌。而與隔水相望的洞庭東山上,有一位青年漁民,名為阿祥。阿祥為人勇敢、正直,又樂於助人,在吳縣洞庭東、西山一帶方圓數十里的人們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揚宛轉的歌聲,常常飄入正在太湖上打魚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優美歌聲所打動,於是默默地產生了傾慕之情,卻無由相見。

在某年的早春裡有一天,太湖裡突然躍出一條惡龍,蟠居湖山,強使人們在西洞庭山上為其立廟,且要每年選一少女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應其所求,惡龍乃揚言要蕩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聞訊怒火中燒,義憤填膺,為保衛洞庭鄉鄰與碧螺的安全,維護太湖的平靜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靜之時潛游至西洞庭,手執利器與惡龍交戰,連續大戰七個晝夜,阿祥與惡龍俱負重傷,倒臥在洞庭之濱。鄉鄰們趕到湖畔,斬除了惡龍;將已身負重傷,倒在血泊中的降龍英雄——阿祥救回了村裡,碧螺為了報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裡,親自護理,為他療傷。阿祥因傷勢太重,已處於昏迷垂危之中。一日,碧螺為尋覓草藥,來到阿祥與惡龍交戰的流血處,猛可發現生出了一株小茶樹,枝葉繁茂。

為紀念阿祥大戰惡龍的功績,碧螺便將這株小茶樹移植於洞庭山上並加以精心護理。在清明剛過,那株茶樹便吐出了鮮嫩的芽葉,而阿祥的身體卻日漸衰弱,湯藥不進。碧螺在萬分焦慮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鮮血育成的茶樹,於是她跑上山去,以口銜茶芽,泡成了翠綠清香的茶湯,雙手捧給阿祥飲嘗,阿祥飲後,精神頓爽。碧螺從阿祥那則毅而蒼白的臉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裡充滿了喜悅和欣慰。當阿祥問及是從哪裡採來的“仙茗”時,碧螺將實情告訴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裡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於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將那飽含晶瑩露珠的新茶芽以口銜回,揉搓焙乾,泡成香茶,以飲阿祥。阿祥的身體漸漸復原了;可是碧螺卻因天天銜茶,以至情相報阿祥,漸漸失去了原氣,終於憔悴而死。 阿祥萬沒想到,自己得救了,卻失去了美麗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絕,遂與眾鄉鄰將碧螺共葬於洞庭山上的茶樹之下,為告慰碧螺的芳魂,於是就把這株奇異的茶樹稱之為碧螺茶。後人每逢春時採自碧螺茶樹上的芽葉而製成的茶葉,其條索纖秀彎曲似螺,色澤嫩綠隱翠,清香幽雅,湯色清澈碧綠;洞庭太湖雖歷經滄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卻仍是獨具幽香妙韻永惠人間的。

碧螺春茶葉名字的由來

“碧螺春”茶的由來

久負盛名的碧螺春茶,產於太湖洞庭東西二山。有關碧螺春的由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清康熙年間,當地人在洞庭湖東碧螺峰石壁上發現了一種野茶,便採下帶回作飲料。有一年,因產量特多,竹筐裝不下,大家把多餘的放在懷裡,不料茶葉沾了熱氣,透出陣陣異香,採茶姑娘都嚷著:“嚇煞人香!”這“嚇煞人香”是蘇州方言,意思是香氣異常濃郁。於是眾人爭傳,“嚇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燁(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認為“嚇煞人香”這個名字不雅,便賜名為“碧螺春”,從此沿用至今。

碧螺春茶採摘時間較早,一般在穀雨前後採摘。炒制時要做到“幹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因此外形捲曲如螺,昔毫畢露,細嫩緊結,葉底如雀舌,水色淺,味醇而淡,香氣清高持久,回味雋永。

參考資料: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culture/tea/991215051.htm

碧螺春茶葉的來歷

碧螺春由土人朱元正獨自制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這“碧螺春”茶名,據朱元正的記載是康熙皇帝親自取的。康熙十四年仲春時節,康熙南巡。大駕光臨太湖,來到秀麗的洞庭東山。巡撫宋犖命手下買朱元正家制作的“嚇殺人香”茶,進獻皇上。康熙見此茶條索纖細,捲曲像螺,覺得十分可愛,沖泡後但見“雪花”飛舞,清香襲人。他啜飲了幾口.頓覺鮮爽生津。康熙問此茶叫什麼名字?宋犖連忙回答說“嚇殺人香”,意思是此茶香到了極點。康熙說:“茶倒是精品,但茶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朕以為,此茶既然出自碧螺峰上,茶葉又捲曲似螺,就改名為‘碧螺春’吧!”

碧螺春的簡介和神話傳說

分類: 煩惱

問題描述:

有關碧螺春的簡介和由來。

解析:

太湖中的洞庭西山、洞庭東山,是碧螺春茶的原產地和主產區,最早的產茶歷史,文獻記載見於唐代陸羽的《茶經》。碧螺春的前身是產於西山水月塢的水月茶,又稱小青茶。據《太平清話》載:“洞庭山小青塢出茶,唐宋入貢,下有水月寺,即貢茶院也。”現存於水月寺刻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的“水月禪寺中興記”碑,刻有多首名人題詠水月寺的詩,其中就有宋代文學家蘇舜欽題詩:“水月開山大業年,朝廷敕額至今存。萬株鬆覆青雲塢,千樹梨開白雲園。無礙泉香誇絕品,小青茶熟佔魁元。當時飯聖高陽女,永作伽藍門。” 至明末清初,水月茶俗稱為“嚇煞人香”。成書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陸延燦的《續茶經》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山而細,味甚甘香,俗呼嚇煞人香。”

據《太湖備考》等史志記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帝南巡至浙江回京,途經蘇州,江蘇巡撫宋犖以洞庭“嚇煞人香”茶進獻,康熙飲後大加讚賞,因其茶“清湯碧綠,外形如螺,採製早春”,賜名為“碧螺春”,自此,碧螺春每年進貢,名揚天下。初,碧螺春綠茶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時西山縹緲山莊經銷的碧螺春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獲優等獎,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質獎章。近年,有外地茶葉按碧螺春方法炒制,也名之以“四川碧螺春”、“貴州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等,外形雖與洞庭(山)碧螺春相似,但因土壤及氣候條件的差異,品質遠較洞庭(山)碧螺春差,一作對比即可區分。為保護消費者利益,2003年起實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只有產自蘇州市吳中區西山鎮和東山鎮的碧螺春綠茶,才能稱為“洞庭(山)碧螺春”,零售產品包裝上均貼有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標誌,並可通過網路驗證。

洞庭(山)碧螺春的品級與採製時間關係極大,可稱一日數品。採製於清明前,稱“明前”,為上品;採製於穀雨前,稱“雨前”,質量略遜於明前,但仍屬佳品。穀雨後氣溫高,茶葉生長快,葺毛少,體形粗大,只能稱為“炒青”。難得遇到溫暖的早春,採得春分之前的“分前”碧螺春,則尤為名貴,為數十年難得的珍品。1954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帶去了東山西塢村和西山梅益村(包山塢)的“分前”碧螺春,與會者飲後,都讚不絕口;1971年周恩來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簽訂“上海公報”時,送給基辛格的禮物,也是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碧螺春採製的人工量極大,成本高,是真正的“功夫茶”。所用嫩芽是初展的一芽一葉(俗稱“一旗一”),長1~1.5釐米,寬不能超過1釐米,每斤成茶平均要5~6萬個頭,從採、揀、制、炒,約需6~8個人工。嫩芽葉背後有茸毛,新鮮時不明顯,製成後始顯露,品質越好茸毛越多,是為洞庭(山)碧螺春的一大特色。製作過程極繁,操作技術要求很高。從採摘到鮮葉揀剔,上鍋後的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搓團顯毫、文火乾燥,前後經過6道基本工序,始成碧螺春。其間火候強弱的控制是關鍵性的,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術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製成後的洞庭(山)碧螺春香氣濃郁純正,外形具有“纖細多毫,捲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的特色。

飲洞庭(山)碧螺春,須杯中先注開水,後投茶葉,皆沉杯中不浮,然後茶葉徐徐展開,顯天然芽葉本色。若先將碧螺春入杯而後注水,則茶葉上的葺毛受衝擊而浮起,使茶水混而味亦遜。品嚐高階碧螺春頗有情趣。品茶時,採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先衝開水後放茶。當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時杯中葺毛翻飛,清香襲人。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清香、馥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階工藝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貯藏方法十分講究。傳統的貯藏方法是紙包茶葉,袋裝塊狀石灰,茶、灰間隔置缸中,加蓋密封吸溼貯藏。隨著科學的發展,近年來亦有采用三層塑料保鮮袋包裝,分層緊扎,隔絕空氣,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電冰箱內貯藏,久貯年餘,其色、香、味猶如新茶,鮮醇爽口。碧螺春不僅是名茶,亦可烹成“碧螺蝦仁”等名菜,色、香、味俱佳。

碧螺春的傳說

傳說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東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小夥子,名叫阿祥,打魚為生,兩人相愛著。但不久災難來臨,太湖中出現了一條惡龍,作惡多端,揚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應,便興風作浪,讓人民不得安寧。阿祥得知此事後,便決心為民除害,他手持魚叉潛入湖底,與惡龍搏鬥,最後終將惡龍殺死,但阿祥也因流血過多而昏迷過去。碧螺姑娘將阿祥抬到家中,親自照料,但不見轉好。碧螺姑娘為了搶救阿祥便上山尋找草藥。在山頂見有一株小茶樹,雖是早春,已發新芽,她用嘴逐一含著每片新芽,以體溫促其生長,芽葉很快長大了,她採下幾片嫩葉泡水後給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頓覺精神一振,病情逐漸好轉。於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樹上的芽葉全部採下,用薄紙包好緊貼胸前,使茶葉慢慢暖幹,然後搓揉,泡茶給阿祥喝。阿祥喝了這種茶水後,身體很快康復,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卻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氣全凝聚在茶葉上了,最後姑娘帶著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懷裡,再也沒有醒過來。阿祥悲痛欲絕,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從此山上的茶樹越長越旺,品質格外優良。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後來有 “從來佳茗似佳人”來形容女子也正是因為如此。

碧螺春屬於什麼茶類?碧螺春的名字從何得來?

引言:有一些茶葉的名字是比較好聽的,就比如說碧螺春,讓人感覺到這個茶葉就是滿滿的文人氣息。那麼碧螺春到底是屬於什麼茶類呢?碧螺春的名字從何得來呢?

碧螺春是綠茶

碧螺春是屬於綠茶中的一種,形狀是轉曲狀的,而且顏色是綠色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典故。相傳在康熙年間,在康熙下江南的時候,就會看到有一種茶葉捲曲的形狀像螺母一樣,而且顏色碧綠,泡出來的茶湯清冽,顏色也很好看,於是就把這個茶的名字改為了碧螺春。所以說才有這樣的一個文藝氣息滿滿的名字,碧螺春是屬於綠茶中的一種,而且碧螺春的產地也在江浙地區。碧螺春的茶葉長度是比較長的,但是在炒制的過程中和其他茶葉形狀固定的情況一樣的是碧螺春的茶葉葉子會自動的捲曲,在沖泡的時候才會舒展開。

碧螺春的沖泡方式

碧螺春 的沖泡是需要溫度比較低的,建議在90度的開水沖泡不能溫度過高了,在沖泡的過程中剛開始的味道是比較淡的,之後茶湯是好一些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碧螺春的茶葉葉片是比較大的,完全舒展開之後會影響整個茶壺的觀感。所以建議分為茶壺和茶杯,這樣的話就能夠享受到好喝的茶水,而且也不會受到茶葉的影響。另外在沖泡的過程中水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議選擇水質好一點的,這樣的話就能夠讓茶的清香更容易出來。

總結

茶文化在我國是歷史悠久的,而且我國也是茶葉的主要產地,不同的茶葉的特色還是不一樣的。所以說自己在買茶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觀察茶葉的品質,從而能夠購買到好茶,而且也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舒暢。

碧螺春茶樹的來歷?

說到碧螺春,還有一番來歷。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每年一到時候,當地人便持筐前來採摘,多少年來一直如此,並不見有什麼特別之處。至康熙年間,這些茶樹上的茶葉漸多,所帶之筐往往貯裝不下。有人因置懷,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人爭喊:“嚇殺人香。”嚇殺人,是吳忠方言。於是,這種茶葉便叫“嚇殺人香”。此後,每值採茶時分,當地男女老幼一定要淋浴,“盡室而往貯,不用筐,悉置懷間。”相傳不用火焙,“採後一薄紙裹著女郎胸前,俟幹取出,故雖纖芽細粒,而無焦卷之患。”為此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但此茶製作考究,卻是無疑。當地人朱正元掌握了 一套獨特的 精製方法,所以他家所出之茶,尤稱妙品,每斤可賣到三兩白銀,供不應求。後康熙帝巡視太湖,地方購此茶進呈。康熙品之,色味香清絕,只以為其名不雅,遂題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歲必來辦。”為此碧螺春茶名由來一說。碧螺春,與杭州龍井,併為江南名茶,有人評說“碧螺春色味不減龍井,而鮮嫩過之”。因其數量有限,除充貢品,餘存不多,佳者尤屬難覓。

英語好的人幫我翻譯這個“碧螺春”來源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鬥,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鬥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鬥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裡,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製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According to legend, long ago, the West Dongting Hill lived a named green jade snail girl, East Dongting mountain there lived a young man named A Xiang. Two people deeply in love. A year in Taihu, there is a ferocious dragon, threatening to the blue spiral girl, "Xiang" determination and the Dragon wage a life-and-death struggle, one evening, "Xiang" up harpoons, diving into the West Dongting mountain with the dragon fight, until the fight for seven days and seven nights, both be tired out, ah Hsiang fainted and fell in a pool of blood. The blue spiral girl to repay exposition of life-saving grace, her personal care ah. But the exposition of the injury worsening day by day. One day, the girl came to find herbs ah and the dragon fight place, suddenly saw a small tea plants grow very well, the heart thinks: this but the exposition and the dragon fight witness, should breed it good, to the Qingming Festival, small trees grow out of the green leaves, green jade snail picking a the young shoots, home to drink bubble ah. Strange to say, the exposition of drinking this tea, is actually a better every day. "Xiang" is saved, the girl heart heavy stone also fell to the ground. In two people are intoxicated in love happiness, the blue spiral body also does not support, back in her arms again ah, I could not open eyes. "Xiang" grief, the girl buried in the Dongting mountain tea by. From then on, he worked hard to cultivate tea, the gathering of tea. " Never Jiaming like girl",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blue spiral girl. We call this precious tea named" spring snail".

介紹一下碧螺春的歷史

碧螺春屬於綠茶類。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並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採於早春而得名。據《蘇州府志》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產野茶几株,每歲土人持筐採歸,未見其異。康熙某年,按候採者,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採茶者爭呼:嚇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據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地製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製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後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捲曲似螺,春時採製,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於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7061.htm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裡,碧螺春名字怎麼來的?

碧螺春是很著名的一種茶,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康熙賜名的,也有說和地名有關,那麼,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裡?

中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裡

螞蟻莊園3月1日正確答案:太湖

洞庭碧螺春產自蘇州市吳中縣的西南方位,在太湖之濱。

在歷史上,古太湖有兩座山,一曰洞山,一曰庭山。這兩座山一般被合稱為洞庭山。

但是此洞庭非彼洞庭,我們所熟知的洞庭湖在古代稱為雲夢、九江,號稱八百里洞庭,洞庭湖區的歷史勝蹟很多,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碧螺春名字怎麼來的?

“銅絲條,蜜蜂腿”“蘊含花香果味”,這是民間對洞庭碧螺春的生動描述,形容其外形細緊似銅絲,滿披茸毛似沾滿花粉的蜜蜂腿,香味獨特。

康熙賜名說

早年,每到早春茶芽萌發,洞庭東山採茶姑娘們就結伴上山採茶,採下的芽葉放進圍在腰間的布兜裡,早晨上山,中午才能下山,布兜裡的茶芽在體溫作用下開始微微發熱,散發出撲鼻的花香,姑娘們驚呼“嚇煞人香”!由此人們就將此茶叫做“嚇煞人香”茶。

據《蘇州府志》記載,清康熙三十八年春,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來到太湖,巡撫宋犖獻上此茶,深得康熙讚賞,問及茶名,覺得不雅,欣然賜名“碧螺春”,從此以後,碧螺春就作為貢茶年年進貢朝廷。

地名說

相傳自古洞庭山上就有茶,細嫩,甘香,俗稱“嚇煞人”,尤其以產自碧螺峰的最好,因此得名“碧螺春”。

愛情故事說

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在洞庭西山有一位美麗善良愛唱歌的姑娘,叫碧螺,洞庭東山有一位勤勞勇敢的青年漁民,叫阿祥。

在與湖裡一條危害黎民、要霸佔碧螺姑娘的惡龍的搏鬥中,阿祥斬除了惡龍,卻身負重傷,碧螺姑娘感念恩情,四處採集草藥,悉心為阿祥療傷。

在阿祥搏鬥流血的地方發現了幾株小茶樹,採下嫩芽回去熬成湯汁,清香撲鼻,阿祥喝後神清氣爽,很快恢復了健康。

因為是碧螺姑娘發現並採制的而得名。碧螺春茶名副其實,“碧”,色澤銀綠隱翠,茸毛披覆,“螺”,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春”早春採製。

標籤: 碧螺春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q4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