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禮炮21響的由來

禮炮21響的由來

禮炮21響的由來

禮炮21響的由來:答案是英國海軍。

二十一響禮炮起源於英國,最初是為了表示沒有敵意而鳴放空炮。

後來,當英國軍艦駛入他國炮臺或港口時,便強橫地要求對方鳴炮致禮,以示國威。

英國殖民主義者認為英國作為強國和宗主國,理應有更高的待遇,於是定下了英國鳴一聲炮響對方就得鳴三聲才行的規矩,而一艘軍艦最多鳴放七次,因此便有了21響的禮節。

二十一響禮炮成為最高規格的禮炮,代表著國家最高的儀式禮節。

禮炮21響的由來傳承於古羅馬及歐洲中世紀時期,用來慶祝重大盛事,如皇室婚禮、國慶和皇室葬禮等。

在歐洲,一般規定是21響,象徵21槍軍禮,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在中國,禮炮21響也被廣泛使用,比如國慶節、元旦、春節等重大慶典活動。

它象徵著對祖國的熱愛和敬意,也體現了一種莊嚴和崇高的儀式感。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953年,芝華士兄弟公司為向英國伊莉沙伯皇后加冕典禮致意,特別釀製“皇家禮炮”,“皇家禮炮”的名字來自向到訪皇室人員鳴禮炮21響的風俗,這珍貴的二十一年陳釀威士忌,分別盛載紅、綠、藍及棕色瓷樽內,更顯雍容華貴,所以皇家禮炮煙又叫急試21響。

禮炮為什麼是二十一響

鳴響禮炮二十一響作為最高禮儀的習俗起源於英國。

英艦駛過外國炮臺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像它們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

擴充套件資料:

禮炮不同響數的意義:

1、 我國開國大典時用54門大炮齊放28響表示當時第一屆政協有45個單位和9個方面的特約代表共54個方面的人士。28響則是建國時正值中國黨成立28週年。

國慶慶典禮炮鳴放的規格要求非常高,將按照高質量、有創新的要求,鳴放禮炮60響,28門禮炮同時鳴放為1響,56門禮炮交替鳴放60響,鳴放過程將根據國旗護衛隊的行進時間進行,每響間隔4秒33,鳴放時間4分20秒。

2、在外交方面,禮炮是每遇貴賓到來,鳴放禮炮表示敬意,是國際上慣用的外交禮節。按國際慣例:鳴放21響是歡迎國家元首、首腦等貴賓,這是最高禮遇。鳴放19響,是歡迎將軍一級的外賓。鳴放17響、15響等,是歡迎更低一級的外賓。鳴放禮炮都是單數。

3、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的規格各國不盡相同。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表示每州一聲。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21響,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其次19響,為首腦鳴放。  

4、禮炮最早源於英國海軍。當時英國最大戰艦裝有21門大炮全部放空便是最高禮節。這就是21響禮炮的來歷。其次19門炮19響便是次一點的禮節了。1875年美國人從英國那裡學來這種方法正式採用放禮炮的禮節後來便風行世界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禮炮二十一響

為什麼鳴禮炮要鳴21響?

因為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幾乎每一塊都有它的殖民地。英艦駛過外國炮臺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像它們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

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

鳴放禮炮的規格:

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各國不盡相同。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表示每州鳴一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時,正值中國黨成立28週年,所以54門大炮齊鳴28響。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

其次19響,為首腦鳴放。再其次為17響,為副總理鳴放。但有些國家卻分得不那麼細。1984年2月起,中國決定為外國國家元首和首腦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時恢復鳴放禮炮。

21響禮炮是怎麼來的?

二十一響禮炮的由來

一說:

鳴放禮炮是國際上慣用的外交禮節,也是各個國家舉行盛大慶典時的隆重禮節。鳴放禮炮迎接貴賓的習慣起源於古代英國海軍。古時英國海軍軍艦使用火炮,所以就鳴放火炮迎接貴賓來訪。如果鳴一炮,就表示對對方的服從和尊重,還表示自己自動解除武裝。如果火炮齊鳴,就表示最高的敬意及全部解除了武裝戒備。在軍艦駛入他國港口之前,鳴炮表示敬意。當兩國船艦在海上相遇時,也互相鳴炮致意。

由於以前最大戰艦總共有21門炮,所以鳴放21響禮炮是最高級別的禮遇。

二說:

鳴禮炮二十一響作為最高禮儀的習俗起源於英國。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幾乎每一塊都有它的殖民地。英艦駛過外國炮臺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向它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與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禮炮七聲。但是,英艦鳴一聲別國就要回應三聲,這樣三七二十一禮炮二十一響的習俗就誕生了。後來,英國也逐漸走下坡了,所以就都改為鳴二十一聲,表示平等。

禮炮二十一響是禮儀的最高規格,以下按單數逐級減至一響,用於較低的禮儀。

1875年美國首次正式採用這一禮遇,規定對總統和同級鳴放21響禮炮。對、州長、大使和將官以上級別鳴放19響。炮數越少,表示來賓級別越低。鳴放禮炮都是單數,這是因為在古代遠洋航行中,雙數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數字。

關於慶典禮炮:

慶典禮炮卻不像歡迎禮炮那樣,它是各國自行規定的,很有些隨意性。

英 國君主誕辰,加冕的慶典鳴放62響;美國國慶時鳴放50響,表示美國有50個州。

鳴禮炮21響是什麼意思

禮炮二十一響,起源於英國,表示國家最高的儀式禮節。

禮炮響數的多少依據受禮人的身份高低而定。過去的戰艦多為7門炮,鳴放7響;港口炮多,以三倍答禮,鳴放21響。最大的戰艦上有炮21門,故對海軍司令員登艦鳴放21響,對海軍將領登艦鳴放19響。以後,21門炮全部放空便成了最誠實、最高規格的致敬禮節。後來,這種禮節從海上沿用到陸地上,成為隆重迎送國賓儀式上的一種禮遇和盛大慶典儀式上的一項內容。

禮炮21響代表什麼意思

禮炮21響代表意思是國家最高的儀式禮節。

禮炮在國家慶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種隆重的氣氛。鳴放禮炮作為國際禮節,起源於英國。鳴放21響禮炮是國家元首享有的禮遇,中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後曾多年停止鳴放禮炮,自1984年3月起,為外國國家元首和首腦舉行歡迎儀式恢復鳴放禮炮。

禮炮21響背景

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幾乎每一塊都有它的殖民地。英艦駛過外國炮臺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像它們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

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後來,隨著英國逐漸走下坡路,英艦也開始改為鳴響二十一響禮炮,以示平等,實則是對昔日已去輝煌的無可奈何的哀嘆。

在陸軍戰場上,交戰雙方停戰以便雙方收拾自己的陣亡者和傷員時,也會大炮齊鳴呼喚戰友重新投入戰鬥。這也是以鳴炮或鳴紀念陣亡將士的由來。

為什麼要放21響禮炮?

最早源自海軍軍艦訪問友好國家的港口時,軍艦會舷炮齊發表明船上的炮桶已經放空以示友好和和平。

在陸軍戰場上,交戰雙方停戰以便雙方收拾自己的陣亡者和傷員時,也會大炮齊鳴呼喚戰友重新投入戰鬥。這也是以鳴炮或鳴紀念陣亡將士的由來。

從1730年開始,英國皇家海軍決定以21響禮炮作為向王室致敬的禮儀。21這個數字可能是因為古代英國人認為7的倍數是吉利的,而且英國海軍還有一個迷信認為雙數是不吉利的。

據英國國防部的一位發言人說,之所以鳴響41響禮炮向王太后致敬是因為通常在海德公園這樣的皇家公園鳴炮,就會在21響的基礎上再增加20響。而且在重大典禮中,每一響中間都有間隔。如果是致哀鳴炮那麼間隔就是一分鐘,因此41響禮炮就正好是40分鐘,

禮炮二十一響什麼意思

是迎賓儀式中的最高規格。

中國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以鳴放21響禮炮作為國際禮節。

作為最高禮儀的習俗起源於英國。禮炮二十一響是最高規格,以下按單數逐級遞減直到一響,用於較低禮儀。

擴充套件資料:

禮炮的作用:

禮炮在國家慶祝大典可增添一種隆重的氣氛。 禮炮儀式起源於德國的中世紀。皇家禮炮又名仿古禮炮。是大型慶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禮炮主要用於國家的大型慶典活動和民間各類慶典活動。民間各類慶典活動使用禮炮,一般由炮管和禮花組成。

參考資料:禮炮二十一響_百度百科

為什麼中國外交時鳴禮炮21響?

據說英國海軍400多年前就使用過大炮。當一艘戰艦進入一個友好國家的港口,或在公海遇到一艘友好國家的戰艦,為了不表現出敵意,艦上大炮中的所有炮彈都會被釋放。

對方的沿海炮艇也做了同樣的回報。這種做法逐漸成為一種相互尊重的禮儀。當時,最大的軍艦裝備了21門大炮,因此發射21門大炮成為最高禮節。

擴充套件資料:

鳴放禮炮最早源自海軍軍艦訪問友好國家的港口時,軍艦會舷炮齊發表明船上的炮桶已經放空以示友好和平。

在陸軍戰場上,交戰雙方停戰以便雙方收拾自己的陣亡者和傷員時,也會大炮齊鳴呼喚戰友重新投入戰鬥。這也是以鳴炮或鳴紀念陣亡將士的由來。

中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後曾多年停止鳴放禮炮,自1984年3月起,為外國國家元首和首腦舉行歡迎儀式恢復鳴放禮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1響禮炮

為什麼國家元首出國訪問,都要鳴放21響禮炮?

由於英國海軍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

原因:

400多年前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戰艦進入友好國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與友好國家的艦船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把船上大炮內的炮彈統統放掉。

當然,對方的海岸炮艦船也同樣做以表示回報。這種做法以後就逐漸成為互致敬意的一種禮儀。由於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

從1730年開始,英國皇家海軍決定以21響禮炮作為向王室致敬的禮儀。1875年美國對總統和國旗首次正式採用這一禮儀。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第一次採用21響禮炮禮儀:

以鳴放禮炮作為國際禮節,在我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當時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第二次來我國訪問,在機場的歡迎儀式上鳴炮21響。1966年後取消了這一作法。

1984年3月我國決定為外國首腦來訪恢復鳴放禮炮。1984年3月23日,日本首相中曾根來訪,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歡迎儀式上,鳴炮19響,他是我國恢復鳴放禮炮後的第一個受禮的首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1響禮炮

歡迎國家元首的禮炮21響,政府首腦的禮炮19響的來歷是什麼?

鳴放禮炮起源於英國。據說400多年前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戰艦進入友好國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與友好國家的艦船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把船上大炮內的炮彈統統放掉,對方的海岸炮艦船也同樣做以表示回報。這種做法以後就逐漸成為互致敬意的一種禮儀。由於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

鳴放次數與戰艦級別(裝炮門數)相當。21響為最高,以下次數為19、17、15、13響。據說當時認為雙數不吉利,因此,艦炮都是單數,現在也有鳴雙數的。

另一說,鳴放禮炮起源於英國。17至18世紀,英國已成為當時頭號殖民帝國,世界上幾乎每塊都有它們的殖民地。英艦駛過國外炮臺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內向他們鳴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炮7響。但是,英國殖民主義者認為弱國與強國、殖民地與宗主國不能平起平坐。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不過,後來隨著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走下坡路,英艦也開始改為鳴21響禮炮,以示平等。

現在的國際通例是,迎送國家元首或其他相應級別的人,鳴炮21響;迎送首腦或其他相應級別的人,鳴炮19響;迎送副總理級,鳴炮17響;依此類推,均取單數。

標籤: 禮炮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rn3v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