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葉知識入門

茶葉知識入門

茶葉知識入門

茶葉可以按照樹形、葉型和加工方式進行分類,其中中國的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紅茶、白茶、青茶(烏龍茶)、黃茶和黑茶。

綠茶是不發酵茶,紅茶是全發酵茶,其他茶類則介於兩者之間。

茶葉的香味有花香、果香、清香、蜜香、竹香等,湯味道也有清新淡雅型、醇厚柔和型、濃烈刺激型等。

在選擇茶葉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需求來選擇不同種類的茶葉。

茶葉是一種被廣泛飲用的飲料,被認為具有諸多健康益處。

以下是一些茶葉的基礎知識:

1. 茶葉的品種:茶樹品種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中國茶、印度茶、日本茶、斯里蘭卡茶等。

2. 茶葉的分類:按發酵程度分類,茶葉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

3. 綠茶:指未經發酵的茶葉,綠茶的製作過程包括殺青、揉捻、烘乾等。

4. 紅茶:經過完全或部分發酵的茶葉,紅茶的製作過程包括揉捻、發酵、烘乾等。

5. 烏龍茶: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茶葉,其製作過程類似紅茶,但發酵程度較低。

6. 黑茶:經過微生物發酵的茶葉,其製作過程包括堆積、發酵、熟化等。

7. 茶葉存放:應避光、防潮、通風,以保持其新鮮度。

茶葉可存放於罐裝、鋁袋、黃銅罐等材料的容器中。

8. 泡茶的技巧:選擇合適的茶具,根據不同的茶葉品種選擇適宜的水溫、水量和浸泡時間,以獲得最佳的口感和風味。

常見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盤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葉基本知識

茶葉基本知識大全

  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茶葉基本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文字記載表明,中國人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樹最早的原產地是雲南的西雙版納。

   【中國的四大茶區】

  我國茶區分佈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自治區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榮城,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省(市、區)、967個縣、市生產茶葉。

  全國可分四大茶區:即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

  名茶最多的茶區,綠茶的主產區,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

   【華南茶區】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主產烏龍茶、紅茶、綠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我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型別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區】

  茶樹的原產地,主要產黑茶(普洱茶)、綠茶、紅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以及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區】

  四大茶區中最北的一個茶區,主要產綠茶。

  江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盛產綠茶。

   【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低。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幹,分枝較低也較多,發芽密,乃採摘。

  (2)茶葉的分類

   【基本茶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中國茶文化基礎知識】

  1、 茶文化的概念

  廣義——是指人類在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茶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是專指“精神財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2、 茶文化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自然屬性——茶的產品、茶的功能

  社會屬性——人對茶的利用、對茶的寄託。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

   【茶葉中內含物成分】

  茶葉中的內含物成分種類含量,隨不同茶類、不同茶樹品種、不同生產地域、不同生產季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藝技術、不同原料級別而有差異。

  據現代科學檢測,茶葉中含有600餘種物質,其中有機物質有500餘種,約佔總量的93.0%~96.5%;無機化合物有100餘種,約佔總量的3.5%~7.0%。

  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與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保健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皁素、生物鹼、芳香類物質等。

   【茶多酚類】

  (包括兒茶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花色甙類、羥基—基烷醇類等40餘物質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過40%,大葉種高於中小葉種。

   【茶色素類】

  (包括葉綠素、茶黃素、茶紅素、β一胡蘿蔔素等),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類組成複雜且變化較大的混合物,是一種酸性蛋白,並結合有大量礦質元素,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的2.34%~5.13%。

  【茶皁素】

  為五環三萜類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佔幹物質總量的0.07%左右。

   【蛋白質與氨基酸】

  蛋白質為一類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機物,約佔幹物質總量的20%~30%,但是隻有10%左右可溶於熱水。在茶葉中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餘種,大多數為人體所必需,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約為幹物質總量的2%~5%,其中茶氨酸約佔氨基酸總量的50%,精氨酸約佔13%,天門冬氨酸約佔9%,穀氨酸約佔8.7%,其餘約佔13%。

   【生物鹼】

  為一種嘌呤類化合物,包括咖啡鹼、可可鹼、茶鹼,約佔幹物質總量的3%~5%,其中咖啡鹼佔有2%~4%,可可鹼與茶鹼佔1%。

   【礦物元素】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相當豐富,磷、鉀含量最高,鈣、鎂、鐵、錳、鋁次之,銅、鋅、鈉、硫、硒、氟為微量元素,人體必需的24種礦質元素。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之中國六大茶類(綠茶、黃茶):

  中國茶類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紅茶。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茶湯也由綠向黃綠、黃、青褐、紅褐色漸變。

  綠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不發酵茶,在綠茶的製作過程中,沒有發酵這一工序。它在 製作工藝上由於殺青和乾燥方法不同,分為炒青綠茶,蒸青綠茶,烘青綠茶以及晒青綠茶。

  沖泡方法:沖泡水溫以85°C為宜。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沖泡時不要蓋蓋子。

黃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也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屬於輕微發酵茶。黃茶蕞大的特點就是“黃湯黃葉”,這得益於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它的製作多了一道悶堆的工序。

  沖泡方法:沖泡水溫以90°C為宜,2~3 分鐘後即可飲用。

關於茶的小知識點

新手入門茶葉,這些茶必備知識不能少,目前傳統茶葉分為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六大茶系 ,分類方式是按照製作工藝區分。

其中綠茶不發酵、烏龍茶為半發酵、紅茶為全發酵、黑茶為後發酵、黃茶為微發酵;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

茶必備知識:

1.青茶也叫做烏龍茶。

2.烏龍茶是一個大的茶類,不是某一種茶。

3.大紅袍不是紅茶是青茶(烏龍茶)

4.鐵觀音不是綠茶是青茶/烏龍茶(不要以貌取人,人家只是顏色有點翠綠,)

5.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是綠茶(因為茶鮮葉發白而得名、安吉也是一個地名)

6.黃茶相對產量很少、是稀有的,很多人一輩子都喝不到。

7.黃茶一般很少人喝,味道和綠茶差不多,因為工藝也差不多(多一道悶黃)。

8.君山銀針是黃茶,白毫銀針是白茶。

9.溈山毛尖是黃茶,信陽毛尖是綠茶。

10.湖北老青茶是黑茶不是青茶。

11.普洱生熟不屬於同一茶類,生茶屬於綠茶工藝,熟茶暫定於黑茶類。

12.六大茶系外還有一類 再加工茶系(茉莉花茶,白蘭花茶,桂花茶…),補充一下再加工茶系,單歸一系其實是不嚴謹的,再加工茶是在基礎茶系工藝基礎上,進行再加工,比如說比較知名的綠茶裡有茉莉龍珠,紅茶裡也有茉莉紅茶,還有桂花烏龍等等。

13.看不起花茶前先要區分開工藝花茶和觀賞“花”茶,上好的茉莉花茶需要幾個月的複雜工藝才能產出,窨次越高的茉莉更需要天時地利。

14.熟普屬於微生物發酵,嚴格來講不屬於後發酵。

15.只有鳳凰單叢這一個叫法 “樅”是錯誤的稱呼,2004年8月專門下文進行規範,採用“叢”字為標準字,而明確以“樅”字為錯別字。

16.雲南地區曾經試圖把生熟普洱拉出來另歸一大茶系,因完全不符合現在茶系分類邏輯被拒絕。

17.正山小種是全球紅茶的鼻祖,全球!

18.正山小種是因為在武夷山星村桐木關範圍內產出的才叫正山,其他的都是外山,統稱小種紅茶。

19.小種紅茶傳統是用松針松枝松油烘製,喝到嘴裡會有很重的煙燻味,俗稱松煙香桂圓湯。

綠茶入門級知識大全

綠茶入門的基礎知識

1、什麼是綠茶?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其製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

2、綠茶的產地

中國生產綠茶的範圍極為廣泛,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陝西(陝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是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

3、綠茶的功效

防癌抗癌/延緩衰老/抗病毒菌/提神醒腦/抑制疾病/緩解疲勞/護齒明目/美容護膚/利尿解乏/減肥降脂。

4、綠茶的儲存

儲存綠茶要注意:低溫/密封/避光/避異味。

5、注意事項

不喝頭遍茶/不空腹喝茶/少喝新茶/胃寒的人不宜過多飲/忌喝隔夜茶/忌用綠茶服藥。

綠茶的分類

一、綠茶

1、晒青綠茶

滇青、川青、陝青

2、炒青綠茶

長炒青(眉茶):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

圓炒青(珠茶):平炒青/泉崗輝白/湧溪火青

扁炒青(細嫩炒青):龍井/旗/大方/碧螺春

3、蒸青綠茶

玉露、陽羨茶、仙人掌茶

4、烘青綠茶

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蘇烘青/湘烘青/川烘青

細嫩烘青: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蘭花/敬亭綠雪/華頂雲霧

二、常見的綠茶評審術語

外形評語

1、細緊

條索細,緊卷完整,用於上檔條形綠茶。

2、細長

緊細苗長,用於上檔條形綠茶。

3、緊結

茶葉卷緊結實,其嫩度稍低於細緊,多用於中,上檔條形茶。

4、重實

茶葉以手權衡有沉重感,用於嫩度好、條索緊結的上檔茶。

5、扁片

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現在扁茶中。

6、扁癟

茶葉呈扁形,質地空癟瘦弱,多見於低檔茶與樸片茶。

7、糙米色

嫩綠微黃的顏色。

8、嫩勻

細嫩,形態大小不一致,多用於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9、嫩綠

淺綠新鮮,似初生柳葉的顏色,富有生機。

10、勻淨

大小一致,不含梗樸及夾雜物,常用於採、制良好的茶葉,也用於葉底審評。

11、陳暗

色澤失去光澤變暗,多見於陳茶或失風受潮的茶葉,也用於湯色、葉底審評。

12、扁平光滑

茶葉外形扁直平伏,光潔平滑,為優質龍井茶的主要特徵。

13、肥嫩

芽葉肥,鋒苗顯露,葉肉豐滿不粗老,多用於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14、肥壯

芽葉肥大,葉肉厚實,形態豐滿,多用於大葉種製成的各類條形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15、枯黃

色黃無光澤,多用於粗老綠茶。

16、銀灰

茶葉呈淺灰白色,而略帶光澤,多用於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隱綠的高檔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優綠茶。

17、墨綠

幹茶色澤呈深綠色,有光澤,多見於春茶的中檔綠茶或炒制中茶鍋上油太多所致。

18、綠潤

色綠鮮活,富有光澤,多用於上檔綠茶。

19、短碎

茶條碎斷,無鋒苗,多因條形茶揉捻或扎切過重所致。

20、捲曲

茶條呈螺旋狀彎曲卷緊。

21、粗老

茶葉葉質硬,葉脈隆起,已失去萌發時的嫩度,用於各類粗老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22、粗壯

茶身粗大,較重實,多用於葉張較肥大、肉質尚重實的中下檔茶。

23、毛糙

茶葉外形粗糙,不夠光潔,多見於製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製過程中,不經輝炒的茶葉,就顯得毛糙。

24、鬆散

外形鬆而粗大,不成條索,多見於揉捻不足的粗老長條綠茶。

二、香氣評語

1、嫩香:

柔和、新鮮幽雅的毫香茶,多用於原料幼嫩、採製精細的高檔綠茶。

2、清香:

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氣,多用於高檔綠茶。

3、板栗香:

又稱嫩慄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見於製作中火功恰到好處的高檔綠茶及個別品種茶。

4、季節香:

在某一個特定時期生產的茶葉具有的特殊香氣,如秋茶香。

5、清高:

清純而悅鼻,多見於殺青後,經快速乾燥的高檔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綠茶。

6、濃郁:

香氣高銳,濃烈持久。

7、高火香:

炒黃豆似的香氣。乾燥過程中溫度偏高製成的茶葉,常具有高火香。

8、純正:

香氣正常、純正,表明茶香既無突出的優點,也無明顯的缺點,用於中檔茶的香氣評語。

9、煙焦氣/味:

茶葉被燒灼但未完全炭化所產生的味道,多見於殺青溫度過高,部分葉片被燒灼釋放出的煙焦氣味在製茶葉時被吸收所致,也用於滋味審評。

10、老火:

焦糖香/焦糖味。常因茶葉在乾燥過程中溫度過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轉化而產生,也用於滋味審評。

11、酸餿氣:

香氣異味。腐爛變質茶葉發出的一種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紅茶初制中製作不當的部分,尾茶可發生酸餿氣。

12、平和:

香味不濃,但無粗老氣味,多見於低檔茶,也用於滋味審評。

13、純和:

香氣純而正常,但不高。

14、生青:

如青草的生腥氣味,因製茶過程中鮮葉內含物缺少必要的轉化而產生,多見於夏、秋季的粗老鮮葉用滾筒殺青機所制的綠茶,也用於滋味審評。

15、陳氣/味:

香氣滋味不新鮮,多見於存放時間過長或失風受潮的茶葉,也用於滋味審評。

16、足火香:

茶葉香氣中稍帶焦糖香,常見於乾燥溫度較高的製品。

17、陳悶:

香氣失鮮,不爽。常見於綠茶初製作業不及時或工序不當,如二青葉攤放時間過長的製品。

18、水悶氣/味:

陳悶漚熟的令人不快的氣味,常見於雨水葉或揉捻葉悶堆不及時乾燥等原因造成,也用於滋味審評。

三、湯色評語

1、明亮

茶湯清澈透明,葉底鮮明,色澤一致,也用於葉底審評。

2、鮮明

新鮮明亮,也用於葉底審評。

3、清澈

潔淨透明,多用於高檔烘青綠茶。

4、黃亮

顏色黃而明亮,多見於香氣純正、滋味醇厚的上、中檔綠茶或存放時間較長的名優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5、黃綠

色澤綠中帶黃,有新鮮感多用於中、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6、嫩黃

淺,多用於乾燥工序火溫較高或不太新鮮的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7、紅湯

綠茶湯色呈淺紅色,多因製作技術不當而造成。

8、渾濁

茶湯中有較多的懸浮物,透明度差,多見於揉捻過度或酸、餿等不潔淨的劣質茶。

四、滋味評語

1、青澀

味生青,澀而不醇,常用於殺青不透的夏、秋季綠茶。

2、苦澀

茶湯味道既苦又澀,多見於夏、秋季製作的大葉種綠茶。

3、味鮮

味道鮮美,茶湯香味協調,多見於高檔綠茶。

4、柔和

滋味溫和用於高檔綠茶。

5、鮮爽

鮮美爽口有活力。

6、收斂性

茶湯入口後口腔有收緊感。

7、生味

因鮮葉內含物在製茶過程中轉化不夠而顯生澀味,多見於殺青不透的綠茶。

8、清淡

茶味清爽柔和,用於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綠茶。

9、火味

乾燥工序中鍋溫或烘溫太高,使茶葉中部分有機物轉化而產生似炒熟的黃豆味。

10、粗澀

滋味粗青澀口,多用於夏、秋季的低檔茶,如夏季的五級炒青茶,香氣粗糙,滋味粗澀。

11、醇厚

茶味厚實純正用於中、上檔茶。

12、清爽

茶味濃淡適宜柔和爽口。

13、平淡

味淡平和濃強度低。

14、濃厚

茶味濃度和強度的合稱。

15、醇正

味道純正厚實。

16、鮮濃

茶味新鮮濃爽。

17、生澀

味道生青澀口。

18、鮮醇

鮮爽甘醇。

19、辛澀

茶味濃澀不醇,僅具單一的薄澀刺激性多見於夏、秋季的下檔綠茶。

20、熟味

茶味缺乏鮮爽感,熟悶不快,多見於失風受潮的名優綠茶。

21、濃醇

味濃而醇正。

五、葉底評語

1、鮮亮

色澤新鮮明亮,多見於新鮮、嫩度良好而乾燥的高檔綠茶。

2、綠明

綠潤明亮,多用於高檔綠茶。

3、柔軟

細嫩綿軟,多用於高檔綠茶。

4、紅蒂

莖葉基部呈紅色,多見於採茶方法不當或鮮葉攤放時間過長以及部分紫芽種製成的綠茶。

5、青暗

色暗綠,無光澤,多見於夏、秋季的粗老綠茶。

6、青張

葉底中夾雜色深較老的青片。多見於製茶粗放、殺青欠勻欠透。老嫩葉混雜、揉捻不足的綠茶製品。

7、花青

葉底藍綠或紅裡夾青,多見於用含花青素較多的紫芽種製成的綠茶。

8、生熟不勻

鮮葉老嫩混雜、殺青程度不勻的葉底表現如在綠茶葉底中存在的紅梗紅葉、青張與焦邊。

9、芽葉成朵

芽葉細嫩而完整相連。

10、紅梗紅葉

綠茶葉底的莖梗和葉片區域性帶暗紅色。多見於殺青溫度過低未及時抑制酶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質,沉積於葉片組織中。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喜歡學習茶藝的,而且茶道入門基本知識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本知識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1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範,為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

五、新鮮茶葉的儲存方法

(1)利用乾燥箱儲存:因為乾燥箱溫度穩定,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乾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溼或氧化。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尤其是較細嫩的茶葉如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更要冷藏。必須注意的是,儲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生、清潔、無異味,更不能儲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乾淨,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塞緊塞子存放。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以便隨時取用,其餘的茶葉則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藥罐,因為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點。適合儲存的罐質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包裝前罐內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清潔、乾燥、無異味。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乾燥劑,加強防潮的功能。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2

1、喝茶

如果家庭或辦公室是一袋裝在大袋子裡的散裝茶,則取茶時請勿用手抓茶。您可以將其直接倒入客戶的杯子中,也可以先倒入一些茶然後倒入杯子中。茶倒入客人的杯子。茶要適量,茶要過多,茶要濃。茶太少,衝出來的茶沒有味道。如果客人介紹了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則將根據客人的胃來洗茶。

2、倒茶

倒茶時,無論是小杯茶,都不要太滿。太滿了,無法溢位,桌子,凳子和地板都溼了。如果不小心,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主人和主人感到困難。當然,不建議跌得太少。如果茶只覆蓋杯子的底部並送給客人,那會讓人們覺得他們在假裝是假裝,而不是真誠。

3、段茶

握住杯子的右側,用左手握住杯子的底部,並伸出雙手以示尊重。握住杯子時不要抓住杯子;喝茶時不要說話,以防止唾液濺入杯中。給客人喝茶時,最好使用茶盤。如果不使用托盤,請注意不要用手指觸控杯子的邊緣。進行注水,茶,熱茶杯,火鍋等時,請雙手旋轉。

如果使用右手,則必須逆時針方向按。如果您用左手,則必須像問候手勢一樣順時針按下,表示“歡迎光臨,歡迎光臨”。相反,發誓“去吧,去吧,去吧”成為一種建議。

4、注意順序

注意順序,先長後幼,第一和第二,主要,應按照茶的身份順序;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與他人相配,否則請迅速離開;從客人的右邊喝茶,在“茶杯”中,一定要注意客人右邊的茶杯把手,例如右邊。

這有利於客人握住杯子的把手並禮貌地邀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正在開會或很安靜,請不要喝茶。要發出聲音,請放下瓷杯,並用小手指墊住杯底,以防瓷杯發出聲音。

5、加茶

如果您需要在杯子里加茶,就必須這樣做。當然,新增茶時,必須先向客人新增茶,然後再向自己新增茶。如果有兩個以上的訪客,則茶色應均勻地分佈在茶盤上,而茶盤的底部應放在左手。

右手應握住茶盤的邊緣。如果有茶點心,應將其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放在零食中。對。喝茶時,應使用右手茶,並從客人的右邊飲用。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3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十三道茶道的基礎知識包括淨手、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沖泡、春風拂面、封壺、分杯、玉液回壺、分壺、奉茶、聞香,以及最後一道品茗,用三指捧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細細品味茶湯的韻味。

茶道第一道:淨手

淨手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

茶道第二道:燙杯溫壺

燙杯溫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沸水沖洗一次,不但乾淨衛生也可以給茶葉預熱,讓茶味更香。

茶道第三道:馬龍入宮

馬龍入宮即是把茶葉放到器具裡,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茶道第四道:洗茶

把開水倒入放有茶葉的壺中,然後又迅速倒出,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

茶道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茶道第六道:春風拂面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茶道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

茶道第八道:分杯

分杯是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茶道第九道:玉液回壺

玉液回壺是把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茶道第十道:分壺

將茶湯倒入客人的聞香杯中,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茶道第十一道:奉茶

奉茶是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茶道第十二道:聞香

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茶道第十三道: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細細品味茶的韻味。

乾貨|六大茶類最全入門知識

乾貨|六大茶類最全入門知識。

六大茶類分類體系。

綠茶。

晒青綠茶--滇青-川青-陝青。

炒青綠茶眉茶-珠茶-嫩炒。

蒸青綠茶煎茶-恩施玉露。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一六安瓜片。

白茶。

白芽茶-白毫銀針。

白葉茶貢眉-壽眉--白牡丹。

黃茶。

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黃小茶--北港毛尖一溈山毛尖一溫州黃湯。

黃大茶-廣東大葉青霍山黃大茶。

青茶。

閩北烏龍-巖茶水仙-肉桂。

閩南烏龍奇蘭-黃金桂鐵觀音

廣東烏龍-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鳳凰水仙。

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

紅茶。

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

功夫紅茶--滇紅-川紅-閩紅-祁紅。

紅碎茶碎茶-葉茶一末茶一片茶。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煙小種。

滇貴黑茶-普洱茶一六堡茶。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一湖北老扁茶。

6大茶類工藝流程。我們日常所喝到的茶葉都是來自一種叫茶樹的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

根據製法與品質的系統性和加工中的內質主要變化,尤其是多酚類物質氧化程度的不同,通常把茶葉分成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黑茶六大類。

茶葉入門基本知識

茶葉的基本知識茶葉分為七大類:綠茶、黃茶、白茶、黑茶、紅茶、烏龍茶,再加工茶類(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

  茶葉發酵程度:不發酵、微發酵、輕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後發酵   茶葉採摘季節: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六大基本茶類工藝流程和品質特徵:   茶 類工藝流 程主要品質特徵

綠 茶殺青→揉捻→乾燥清湯綠葉   紅 茶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湯紅葉

烏龍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綠葉紅鑲邊

  黃 茶殺青→揉捻→悶黃→乾燥黃湯黃葉

黑 茶殺青→揉捻→渥堆→乾燥橙黃湯色,醇和滋味

白 茶萎凋→乾燥湯色晶亮,滋味鮮爽帶甜

內含主要營養價值:兒茶素類、咖啡因、礦物質、維生素、鉀、氟、錳   喝茶禁忌:茶與酒、飯前飯後30分鐘內、茶與肉類、茶與雞蛋、吃完狗肉不喝茶、茶與白糖、茶與藥、茶與水果等。

  購買標準參考:嫩度、條索、整碎、色澤、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中國十大名茶:浙江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

學茶系統入門:茶樹、茶青、製作、成品茶、商品茶、茶湯、茶樹。

  泡茶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陶瓷茶具。  茶葉店買茶的基本常識

第一種:我比你懂,我喝茶的時間比你的歲數還大。

  喝茶的時間久不一定就真的懂茶,沒準是喝了30年的茉莉花茶呢(此處非黑)!茶是用來喝的沒錯,但是茶行業的水也很深,沒點道行還真不能敢說了解多少。

第二種:我只喝30年以上的普洱茶。   有條件喝30年以上的普洱茶的人一般不會這樣說。

第三種:賣茶是最暴利的。

可能因為一些看到或聽到的茶葉老闆很賺錢,就覺得賣茶是最賺錢的。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只要能做到極致,做什麼不能賺錢呢?就比如當下最火爆的遊戲英雄聯盟,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算是玩物喪志,不務正業。但是對於那些能夠把遊戲玩到最頂尖水平的人來說,這個遊戲卻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說到暴利,醫藥、美容、教育、能源、娛樂產業等紛紛表示不服。

第四種:我要買綠茶。

跟老闆說想要買綠茶,但是不記得具體是什麼茶了。茶店老闆拿出了七八款綠茶給他看,結果都不是他想找的那一種。最後老闆無奈的拿出了鐵觀音,立馬說對對對,就是這個。

第五種:我喝過正宗的大紅袍(母樹大紅袍)

母樹大紅袍是有錢也喝不到的茶。   第六種:大紅袍是紅茶,安吉白茶是白茶

不是所有的雞都會下蛋,也不是所有帶“紅”字的茶就是紅茶、帶“白”字的就是白茶,安吉白茶屬於綠茶。

第七種:正山小種是巖茶。

正山小種低調的回了一句:不好意思,我是紅茶的鼻祖。並向你發來一個鄙視。   第八種:到處找多年前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喝到的一次念念不忘的茶味。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錯過的也永遠是最好的。其實喝茶找感覺你是永遠找不到的。

第九種:你這邊的紫砂壺太貴了,我在其它地方買30塊一把。

其實大多時候,你應該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價錢高的也有可能是坑,但是價錢便宜的你又放心嗎?商家可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第十種:我去會展中心買茶,茶老闆要賣1000一斤的,最後被我砍價砍到了50一斤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也不是我明明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你知道我是做茶葉的,你跑到別處被宰,完了之後還來告訴我你賺大了。

關於茶葉知識的十萬個為什麼

如何通過葉底判斷茶葉的好壞?

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即沖泡後充分舒展開的茶渣。審評時有專門的葉底盤,一般為木質,塗成黑色,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

一般來說,好的茶葉葉底應嫩芽比例大,質地柔軟,色澤明亮,葉形較均勻,葉片肥厚。

(一)葉底的嫩度

以芽及嫩葉含量比例和葉質老嫩來衡量。一般芽以含量多、粗而長的好,短的差。但應視品種和茶類要求不同而有所區別。葉質老嫩一方面可以從舒展開的葉底直接看出,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軟硬度和有無彈性來區別:手指壓葉底後不鬆起的嫩度好;質硬有彈性,放手後鬆起表示粗老。葉脈隆起觸手的老,不隆起不觸手的嫩。葉邊緣鋸齒狀明顯的老,反之為嫩。葉肉厚軟的為嫩,軟薄者為差。注意,葉的大小與老嫩無關。

  (二)葉底的色澤

主要看色度和亮度,其方法和幹茶色澤相同。

深淺:色澤是否符合該茶類應有的色澤要求。黑毛茶以油黑色為好,黃綠色和鐵板色都差。

潤枯:“潤”表示茶葉色面油潤光滑,反光強。“枯”是有色無光澤或光澤差。

鮮暗:“鮮”為色澤鮮豔、鮮活,表示成品新鮮度。初制及時合理,為新茶所具有的色澤。“暗”表現為茶色深且無光澤,一般為鮮葉粗老,或初制不當。

勻雜:“勻”表示色調、鮮葉標準一致。色不一致,茶中多、青條、筋梗、焦片等謂之雜。

(三)葉底的勻度

主要從老嫩、大小、厚薄、色澤和整碎度去看。上述因子都較接近且一致的為勻度好,反之為差。

  (四)葉底的柔軟度

審評葉底時還要看茶葉舒展情況,是否摻雜。泡不開不散條的為差,葉底完全攤開也不好。好的葉底應具備亮、嫩、厚、稍卷等幾個或全部因子。次的為暗、老、薄等,有焦片、焦葉的更次。

普洱熟茶為什麼會苦?

普洱茶無論是生茶還是熟茶都有一定的苦澀感。導致茶葉澀味的內含物質是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而導致苦的內含物質主要是生物鹼(如咖啡鹼、可可鹼、茶鹼)。

熟茶經過渥堆發酵,茶多酚從生茶的28%降低到14%,幾乎被分解了一半,相應的澀感也減輕很多。而咖啡鹼的含量在普洱茶渥堆過程略有增加。普洱熟茶的苦會因原料苦感大小而一直保留。

所以不同的原料發酵而成的熟茶,也會有不同的苦感。濃強度高的原料發酵才會有苦底。典型代表是布朗山茶區的原料發酵出的熟茶苦底非常明顯。

茶葉入門小常識你知道多少?

綠茶

和國外只偏愛紅茶不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的茶葉通過製作工藝的不同,區分出了六種,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

綠茶是完全不發酵的茶,龍井、碧螺春、蒙頂甘露等都屬於綠茶。綠茶在製作時將鮮葉先高溫殺青,保持茶葉的綠色,然後經由揉捻、乾燥製成。

白茶

白茶對於不喝茶的人而言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白毫銀針、白牡丹都屬於白茶。白茶是輕微發酵的茶,即採摘後不經過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晒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

黃茶同樣是輕微發酵的茶,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後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後以溼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像我們熟知的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甘露等等,都屬於黃茶。

黃茶

青茶是半發酵的茶,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樅和大紅袍都屬於青茶。說到青茶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不過說到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烏龍茶,大家應該就對它熟悉了。烏龍茶結合了紅茶和綠茶的做法,所以也同時兼具了紅茶濃醇和綠茶清香的特點。

烏龍茶的主要製作程式有晾青、搖青、殺青、包揉、揉捻、烘鉳這六個步驟。搖青即茶葉經過搖動後擦傷葉緣,葉緣細胞被破壞導致輕度氧化,使茶葉邊緣變成紅色。這一步也是形成烏龍茶“綠葉鑲紅邊”特點的關鍵。

紅茶

紅茶應該比較為大家所熟知,像祁門紅茶、金駿眉、正山小種都為紅茶,同時正山小種也是由中國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紅茶是全發酵的茶,基本製作工藝過程是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

而黑茶是最特別的一種,屬於後發酵茶,像普洱茶、茯茶、六堡茶都屬於黑茶。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對於黑茶而言,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黑茶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要在背窗、潔淨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和相對溼度都要相對適宜。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宋代。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二、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

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茶道特點:

廉、美、和、敬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道

茶道入門知識

茶道入門知識

茶道入門知識,傳統的茶道禮序過程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也都會有區別,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很多人對茶道很感興趣,但是並不知道茶道知識,以下分享茶道入門知識

茶道入門知識1

茶道禮序

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用途和用意

每種茶具在茶道中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用意,需要認真學習。

手法

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不同地區、不同流派之間的手勢都略有差異。

準備茶具

準備和擺放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清洗

主要是清洗茶具、溫潤器皿。

泡茶步驟

泡茶的`步驟分為置茶、潤泡、正泡、分杯、品茶。

茶道入門知識2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1、選茶

茶葉的品質特徵表現在外形和內質兩方面。

A.外形:條索、色澤、整碎度、淨度。

B .內質:香氣、湯色、滋味、葉底。

2、擇水

(1)水於茶的重要性

明代張源《茶錄》:“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

明代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2)水的種類

古代:天水、地水,天水優於地水。

天水:雪水、雨水,雪水優於雨水。

地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水即泉水,應取清、冽、甘、輕、潔、寒、活者烹茶。

江水即地表水,宜“取去人遠者”。

井水即地下水,古人云:“脈暗而性滯,味鹹而色濁,有妨茗氣”。

(3)現代擇水

自來水:

①水缸養水:自來水放入陶瓷缸內,放置一晝夜,讓氯氣揮發殆盡,再煮水泡茶。

②自來水龍頭出口處接上離子交換淨水器,使自來水通過樹脂層,將氯氣及鈣、鎂等礦物質離子除去,成為去離子水,然後用於泡茶。

桶裝水:

純淨水,最能反映茶的真實面貌;礦泉水,需要尋找與之匹配的茶品。

(4)煮水技巧:一沸、二沸、三沸

煮水:水要急火猛燒,待水煮到純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煮水的“老”、“嫩”與礦物質離子的變化。過嫩時鈣鎂離子在煮沸過程中沒沉澱,會影響茶湯滋味。久沸的水,碳酸鹽分解時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散失殆盡,會減弱茶湯的鮮爽度;水中微量鹽在高溫下會被還原成亞鹽,水經長時間煮沸,水分不斷蒸發,亞鹽濃度不斷提高,不利於人體健康,故隔夜開水不宜次日復燒飲用。

3、備器

茶具的選擇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要看場合,東西的多少和檔次都依據場合確定,一般說來,休閒品茗所用茶具簡要隨意,待客茶具選用可鑑賞或檔次較高的。二要看人數,人數小,器皿容量要小,人數多,器皿容量稍大。三要看茶葉,所泡茶葉不同,鑑賞重點不一。如品杯,烏龍茶品杯宜小,普洱品杯宜大;材質,綠茶宜玻璃,普洱宜紫砂等等。

茶具是為泡茶服務的,首先講究實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觀。

4、雅室

明代徐渭《徐文長祕集》:“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鬆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飄煙。”

①音樂:宜中國傳統器樂,如古琴、古箏、簫、笛等。也適當用現代東方音樂、西方輕音樂或大自然之聲。總之,選擇氛圍輕鬆、情趣高雅的曲子較為適宜。

②服飾:泡茶與品茶人服飾以中式傳統服飾為宜。

③插花:宋代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合稱為“生活四藝”。

插花的藝術品質是“清”、“遠”,追求恬適簡約、超凡脫俗的純真之情。茶花的插作手法以單純、簡約和樸實為主。尚單數葉。

④薰香:濃香的茶需要焚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較淡的香品。

⑤茶掛:有了插花,就以不掛花軸為好,茶掛多以書法字軸為主,掛單副為時尚,懸掛位置以正位為原則。

5、沖泡

沖泡程式:備器、煮水、備茶、溫壺、置茶、沖泡、奉茶、收具。

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水溫與時間。

6、品嚐

一觀色、二聞香、三品味(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

三看:外形、色澤、葉底

三聞:幹茶、出湯、杯底

三品:火工、滋味、韻味

三回味:口腔、舌本、喉底

茶道入門知識3

茶道基本知識

人們學習茶道,要完全掌握箇中道理,得花長久時間。從簡單茶禮開始,從基礎禮規到基本常識,學習過程簡約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體認中國優秀文化,又可培養出耐性、寬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覺;生活中,學習和參悟茶道機理,會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提高情商水平,增強體能體質,好處實在多不勝數

茶道活動較為靜態,如經過氣息調養練習,比如太極拳、太極推手、調息入靜等,再來學習茶道會比較輕鬆自然,韻律、姿勢易於接受和調整。

第一課認識中國茶

茶對人體健康有益,每日飲用3杯,既可幫助消化,亦可排清體內過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規範,是為發揮各自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之中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而中國茶葉六大類數以百計、千計品種規格,均可以相應茶道禮序來表現。

第二課認識與應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製作完備,既有創意又符合傳統。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者可親身使用茶具泡茶,體驗各種情趣和奧妙所在。

第三課基本手勢

傳統茶道禮序過程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區別,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老師會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勢及過程。由於能直接參與沖泡過程,初學者更能領略茶道樂趣。

煮水器

專為煮水而設

1、水注 :盛茶作烹煮

2、茗爐 :烹茶

備茶器 :包括儲存茶葉及置茶器具

3、茶罐 :儲存茶葉

4、茶則 :取茶並可量度分量

5、茶匙 :將茶葉掃放入茶壺內

泡茶器 :泡茶過程中的主要器皿

6、泥壺 :盛載初次沖泡茶湯,容量須符合飲用人數

7、茶盞 :盛載正泡茶湯,容量以4人為限

盛茶器 :完整盛茶器,能增添品茗氣氛,是待客高尚禮節

8、公道 壺 :盛載剩餘茶水,令茶湯更加均勻,不至浸泡過久而苦澀

9、茶杯及茶 託:前者用來飲茶湯,後者則用來墊託茶杯

洗滌器 :清洗茶具用品

10、水盂 :儲放廢茶葉

11、滌方 :俗稱“茶巾”,用來揩抹泡茶時濺溢茶水

備器及滌器

在煮水器中煮滾一壺熱水。然後注入蓋杯中,再將蓋杯水注入公道壺、茶杯內,最後再倒進茶海,這步驟稱為溫潤器皿,即清洗器皿意思。

置茶

將茶葉倒在茶則上,再利用茶匙逐少將茶葉放入蓋杯內。

蓋杯

學員應以右手中指、無名指及尾指指頭,放在蓋杯前面杯邊上,大拇指指頭則放在蓋杯後面杯邊上,而食指指頭則輕按杯蓋,這樣就不會被燙傷。

茶壺

以拇指、中指、無名指及尾指指頭鉗著壺杯,再以食指指頭輕按茶壺頂部,就是正確拿壺方法。

正泡

將沸水注入蓋杯內,然後蓋上杯蓋,待數分鐘。

倒茶入公道壺

將蓋杯內茶湯注入茶海,再將公道壺茶湯注入茶海,這第一泡茶成為“溫潤泡”,不作飲用。

分杯

重新在蓋杯中注入沸水,再將蓋杯茶湯注入公道壺,然後以順時針方向將茶平均倒入各個茶杯內。

奉茶及品茶

完成以上五步驟後,便可開始品茶。品茶要先觀顏色,再聞茶香,然後才細細品嚐

茶道宗旨:體現“禪”神,追求“空寂”境界

中日本茶道世代相傳,數百年長盛不衰。而茶道連同能樂、俳句、水墨畫、庭園藝術等,又無不受到禪文化的滲潤,並形成“空寂”與“閒寂”的美學思想,今天仍支配著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在日本,茶道組織遍及全國,研習茶道的人據說有四五百萬人之多,其中9 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對我說,在京都,你不應問女性"您是否學習茶道”,而應問“您學習的是哪家茶道”。

茶葉基本知識

茶葉基本知識大全

  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茶葉基本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文字記載表明,中國人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樹最早的原產地是雲南的西雙版納。

   【中國的四大茶區】

  我國茶區分佈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自治區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榮城,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省(市、區)、967個縣、市生產茶葉。

  全國可分四大茶區:即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

  名茶最多的茶區,綠茶的主產區,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

   【華南茶區】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主產烏龍茶、紅茶、綠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我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型別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區】

  茶樹的原產地,主要產黑茶(普洱茶)、綠茶、紅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以及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區】

  四大茶區中最北的一個茶區,主要產綠茶。

  江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盛產綠茶。

   【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低。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幹,分枝較低也較多,發芽密,乃採摘。

  (2)茶葉的分類

   【基本茶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中國茶文化基礎知識】

  1、 茶文化的概念

  廣義——是指人類在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茶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是專指“精神財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2、 茶文化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自然屬性——茶的產品、茶的功能

  社會屬性——人對茶的利用、對茶的寄託。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

   【茶葉中內含物成分】

  茶葉中的內含物成分種類含量,隨不同茶類、不同茶樹品種、不同生產地域、不同生產季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藝技術、不同原料級別而有差異。

  據現代科學檢測,茶葉中含有600餘種物質,其中有機物質有500餘種,約佔總量的93.0%~96.5%;無機化合物有100餘種,約佔總量的3.5%~7.0%。

  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與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保健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皁素、生物鹼、芳香類物質等。

   【茶多酚類】

  (包括兒茶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花色甙類、羥基—基烷醇類等40餘物質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過40%,大葉種高於中小葉種。

   【茶色素類】

  (包括葉綠素、茶黃素、茶紅素、β一胡蘿蔔素等),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類組成複雜且變化較大的混合物,是一種酸性蛋白,並結合有大量礦質元素,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的2.34%~5.13%。

  【茶皁素】

  為五環三萜類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佔幹物質總量的0.07%左右。

   【蛋白質與氨基酸】

  蛋白質為一類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機物,約佔幹物質總量的20%~30%,但是隻有10%左右可溶於熱水。在茶葉中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餘種,大多數為人體所必需,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約為幹物質總量的2%~5%,其中茶氨酸約佔氨基酸總量的50%,精氨酸約佔13%,天門冬氨酸約佔9%,穀氨酸約佔8.7%,其餘約佔13%。

   【生物鹼】

  為一種嘌呤類化合物,包括咖啡鹼、可可鹼、茶鹼,約佔幹物質總量的3%~5%,其中咖啡鹼佔有2%~4%,可可鹼與茶鹼佔1%。

   【礦物元素】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相當豐富,磷、鉀含量最高,鈣、鎂、鐵、錳、鋁次之,銅、鋅、鈉、硫、硒、氟為微量元素,人體必需的24種礦質元素。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之中國六大茶類(綠茶、黃茶):

  中國茶類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紅茶。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茶湯也由綠向黃綠、黃、青褐、紅褐色漸變。

  綠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不發酵茶,在綠茶的製作過程中,沒有發酵這一工序。它在 製作工藝上由於殺青和乾燥方法不同,分為炒青綠茶,蒸青綠茶,烘青綠茶以及晒青綠茶。

  沖泡方法:沖泡水溫以85°C為宜。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沖泡時不要蓋蓋子。

黃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也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屬於輕微發酵茶。黃茶蕞大的特點就是“黃湯黃葉”,這得益於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它的製作多了一道悶堆的工序。

  沖泡方法:沖泡水溫以90°C為宜,2~3 分鐘後即可飲用。

關於茶的小知識點

新手入門茶葉,這些茶必備知識不能少,目前傳統茶葉分為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六大茶系 ,分類方式是按照製作工藝區分。

其中綠茶不發酵、烏龍茶為半發酵、紅茶為全發酵、黑茶為後發酵、黃茶為微發酵;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

茶必備知識:

1.青茶也叫做烏龍茶。

2.烏龍茶是一個大的茶類,不是某一種茶。

3.大紅袍不是紅茶是青茶(烏龍茶)

4.鐵觀音不是綠茶是青茶/烏龍茶(不要以貌取人,人家只是顏色有點翠綠,)

5.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是綠茶(因為茶鮮葉發白而得名、安吉也是一個地名)

6.黃茶相對產量很少、是稀有的,很多人一輩子都喝不到。

7.黃茶一般很少人喝,味道和綠茶差不多,因為工藝也差不多(多一道悶黃)。

8.君山銀針是黃茶,白毫銀針是白茶。

9.溈山毛尖是黃茶,信陽毛尖是綠茶。

10.湖北老青茶是黑茶不是青茶。

11.普洱生熟不屬於同一茶類,生茶屬於綠茶工藝,熟茶暫定於黑茶類。

12.六大茶系外還有一類 再加工茶系(茉莉花茶,白蘭花茶,桂花茶…),補充一下再加工茶系,單歸一系其實是不嚴謹的,再加工茶是在基礎茶系工藝基礎上,進行再加工,比如說比較知名的綠茶裡有茉莉龍珠,紅茶裡也有茉莉紅茶,還有桂花烏龍等等。

13.看不起花茶前先要區分開工藝花茶和觀賞“花”茶,上好的茉莉花茶需要幾個月的複雜工藝才能產出,窨次越高的茉莉更需要天時地利。

14.熟普屬於微生物發酵,嚴格來講不屬於後發酵。

15.只有鳳凰單叢這一個叫法 “樅”是錯誤的稱呼,2004年8月專門下文進行規範,採用“叢”字為標準字,而明確以“樅”字為錯別字。

16.雲南地區曾經試圖把生熟普洱拉出來另歸一大茶系,因完全不符合現在茶系分類邏輯被拒絕。

17.正山小種是全球紅茶的鼻祖,全球!

18.正山小種是因為在武夷山星村桐木關範圍內產出的才叫正山,其他的都是外山,統稱小種紅茶。

19.小種紅茶傳統是用松針松枝松油烘製,喝到嘴裡會有很重的煙燻味,俗稱松煙香桂圓湯。

綠茶入門級知識大全

綠茶入門的基礎知識

1、什麼是綠茶?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其製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

2、綠茶的產地

中國生產綠茶的範圍極為廣泛,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陝西(陝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是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

3、綠茶的功效

防癌抗癌/延緩衰老/抗病毒菌/提神醒腦/抑制疾病/緩解疲勞/護齒明目/美容護膚/利尿解乏/減肥降脂。

4、綠茶的儲存

儲存綠茶要注意:低溫/密封/避光/避異味。

5、注意事項

不喝頭遍茶/不空腹喝茶/少喝新茶/胃寒的人不宜過多飲/忌喝隔夜茶/忌用綠茶服藥。

綠茶的分類

一、綠茶

1、晒青綠茶

滇青、川青、陝青

2、炒青綠茶

長炒青(眉茶):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

圓炒青(珠茶):平炒青/泉崗輝白/湧溪火青

扁炒青(細嫩炒青):龍井/旗/大方/碧螺春

3、蒸青綠茶

玉露、陽羨茶、仙人掌茶

4、烘青綠茶

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蘇烘青/湘烘青/川烘青

細嫩烘青: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蘭花/敬亭綠雪/華頂雲霧

二、常見的綠茶評審術語

外形評語

1、細緊

條索細,緊卷完整,用於上檔條形綠茶。

2、細長

緊細苗長,用於上檔條形綠茶。

3、緊結

茶葉卷緊結實,其嫩度稍低於細緊,多用於中,上檔條形茶。

4、重實

茶葉以手權衡有沉重感,用於嫩度好、條索緊結的上檔茶。

5、扁片

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現在扁茶中。

6、扁癟

茶葉呈扁形,質地空癟瘦弱,多見於低檔茶與樸片茶。

7、糙米色

嫩綠微黃的顏色。

8、嫩勻

細嫩,形態大小不一致,多用於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9、嫩綠

淺綠新鮮,似初生柳葉的顏色,富有生機。

10、勻淨

大小一致,不含梗樸及夾雜物,常用於採、制良好的茶葉,也用於葉底審評。

11、陳暗

色澤失去光澤變暗,多見於陳茶或失風受潮的茶葉,也用於湯色、葉底審評。

12、扁平光滑

茶葉外形扁直平伏,光潔平滑,為優質龍井茶的主要特徵。

13、肥嫩

芽葉肥,鋒苗顯露,葉肉豐滿不粗老,多用於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14、肥壯

芽葉肥大,葉肉厚實,形態豐滿,多用於大葉種製成的各類條形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15、枯黃

色黃無光澤,多用於粗老綠茶。

16、銀灰

茶葉呈淺灰白色,而略帶光澤,多用於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隱綠的高檔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優綠茶。

17、墨綠

幹茶色澤呈深綠色,有光澤,多見於春茶的中檔綠茶或炒制中茶鍋上油太多所致。

18、綠潤

色綠鮮活,富有光澤,多用於上檔綠茶。

19、短碎

茶條碎斷,無鋒苗,多因條形茶揉捻或扎切過重所致。

20、捲曲

茶條呈螺旋狀彎曲卷緊。

21、粗老

茶葉葉質硬,葉脈隆起,已失去萌發時的嫩度,用於各類粗老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22、粗壯

茶身粗大,較重實,多用於葉張較肥大、肉質尚重實的中下檔茶。

23、毛糙

茶葉外形粗糙,不夠光潔,多見於製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製過程中,不經輝炒的茶葉,就顯得毛糙。

24、鬆散

外形鬆而粗大,不成條索,多見於揉捻不足的粗老長條綠茶。

二、香氣評語

1、嫩香:

柔和、新鮮幽雅的毫香茶,多用於原料幼嫩、採製精細的高檔綠茶。

2、清香:

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氣,多用於高檔綠茶。

3、板栗香:

又稱嫩慄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見於製作中火功恰到好處的高檔綠茶及個別品種茶。

4、季節香:

在某一個特定時期生產的茶葉具有的特殊香氣,如秋茶香。

5、清高:

清純而悅鼻,多見於殺青後,經快速乾燥的高檔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綠茶。

6、濃郁:

香氣高銳,濃烈持久。

7、高火香:

炒黃豆似的香氣。乾燥過程中溫度偏高製成的茶葉,常具有高火香。

8、純正:

香氣正常、純正,表明茶香既無突出的優點,也無明顯的缺點,用於中檔茶的香氣評語。

9、煙焦氣/味:

茶葉被燒灼但未完全炭化所產生的味道,多見於殺青溫度過高,部分葉片被燒灼釋放出的煙焦氣味在製茶葉時被吸收所致,也用於滋味審評。

10、老火:

焦糖香/焦糖味。常因茶葉在乾燥過程中溫度過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轉化而產生,也用於滋味審評。

11、酸餿氣:

香氣異味。腐爛變質茶葉發出的一種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紅茶初制中製作不當的部分,尾茶可發生酸餿氣。

12、平和:

香味不濃,但無粗老氣味,多見於低檔茶,也用於滋味審評。

13、純和:

香氣純而正常,但不高。

14、生青:

如青草的生腥氣味,因製茶過程中鮮葉內含物缺少必要的轉化而產生,多見於夏、秋季的粗老鮮葉用滾筒殺青機所制的綠茶,也用於滋味審評。

15、陳氣/味:

香氣滋味不新鮮,多見於存放時間過長或失風受潮的茶葉,也用於滋味審評。

16、足火香:

茶葉香氣中稍帶焦糖香,常見於乾燥溫度較高的製品。

17、陳悶:

香氣失鮮,不爽。常見於綠茶初製作業不及時或工序不當,如二青葉攤放時間過長的製品。

18、水悶氣/味:

陳悶漚熟的令人不快的氣味,常見於雨水葉或揉捻葉悶堆不及時乾燥等原因造成,也用於滋味審評。

三、湯色評語

1、明亮

茶湯清澈透明,葉底鮮明,色澤一致,也用於葉底審評。

2、鮮明

新鮮明亮,也用於葉底審評。

3、清澈

潔淨透明,多用於高檔烘青綠茶。

4、黃亮

顏色黃而明亮,多見於香氣純正、滋味醇厚的上、中檔綠茶或存放時間較長的名優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5、黃綠

色澤綠中帶黃,有新鮮感多用於中、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6、嫩黃

淺,多用於乾燥工序火溫較高或不太新鮮的高檔綠茶也用於葉底審評。

7、紅湯

綠茶湯色呈淺紅色,多因製作技術不當而造成。

8、渾濁

茶湯中有較多的懸浮物,透明度差,多見於揉捻過度或酸、餿等不潔淨的劣質茶。

四、滋味評語

1、青澀

味生青,澀而不醇,常用於殺青不透的夏、秋季綠茶。

2、苦澀

茶湯味道既苦又澀,多見於夏、秋季製作的大葉種綠茶。

3、味鮮

味道鮮美,茶湯香味協調,多見於高檔綠茶。

4、柔和

滋味溫和用於高檔綠茶。

5、鮮爽

鮮美爽口有活力。

6、收斂性

茶湯入口後口腔有收緊感。

7、生味

因鮮葉內含物在製茶過程中轉化不夠而顯生澀味,多見於殺青不透的綠茶。

8、清淡

茶味清爽柔和,用於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綠茶。

9、火味

乾燥工序中鍋溫或烘溫太高,使茶葉中部分有機物轉化而產生似炒熟的黃豆味。

10、粗澀

滋味粗青澀口,多用於夏、秋季的低檔茶,如夏季的五級炒青茶,香氣粗糙,滋味粗澀。

11、醇厚

茶味厚實純正用於中、上檔茶。

12、清爽

茶味濃淡適宜柔和爽口。

13、平淡

味淡平和濃強度低。

14、濃厚

茶味濃度和強度的合稱。

15、醇正

味道純正厚實。

16、鮮濃

茶味新鮮濃爽。

17、生澀

味道生青澀口。

18、鮮醇

鮮爽甘醇。

19、辛澀

茶味濃澀不醇,僅具單一的薄澀刺激性多見於夏、秋季的下檔綠茶。

20、熟味

茶味缺乏鮮爽感,熟悶不快,多見於失風受潮的名優綠茶。

21、濃醇

味濃而醇正。

五、葉底評語

1、鮮亮

色澤新鮮明亮,多見於新鮮、嫩度良好而乾燥的高檔綠茶。

2、綠明

綠潤明亮,多用於高檔綠茶。

3、柔軟

細嫩綿軟,多用於高檔綠茶。

4、紅蒂

莖葉基部呈紅色,多見於採茶方法不當或鮮葉攤放時間過長以及部分紫芽種製成的綠茶。

5、青暗

色暗綠,無光澤,多見於夏、秋季的粗老綠茶。

6、青張

葉底中夾雜色深較老的青片。多見於製茶粗放、殺青欠勻欠透。老嫩葉混雜、揉捻不足的綠茶製品。

7、花青

葉底藍綠或紅裡夾青,多見於用含花青素較多的紫芽種製成的綠茶。

8、生熟不勻

鮮葉老嫩混雜、殺青程度不勻的葉底表現如在綠茶葉底中存在的紅梗紅葉、青張與焦邊。

9、芽葉成朵

芽葉細嫩而完整相連。

10、紅梗紅葉

綠茶葉底的莖梗和葉片區域性帶暗紅色。多見於殺青溫度過低未及時抑制酶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質,沉積於葉片組織中。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喜歡學習茶藝的,而且茶道入門基本知識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本知識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1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範,為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

五、新鮮茶葉的儲存方法

(1)利用乾燥箱儲存:因為乾燥箱溫度穩定,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乾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溼或氧化。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尤其是較細嫩的茶葉如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更要冷藏。必須注意的是,儲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生、清潔、無異味,更不能儲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乾淨,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塞緊塞子存放。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以便隨時取用,其餘的茶葉則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藥罐,因為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點。適合儲存的罐質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包裝前罐內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清潔、乾燥、無異味。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乾燥劑,加強防潮的功能。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2

1、喝茶

如果家庭或辦公室是一袋裝在大袋子裡的散裝茶,則取茶時請勿用手抓茶。您可以將其直接倒入客戶的杯子中,也可以先倒入一些茶然後倒入杯子中。茶倒入客人的杯子。茶要適量,茶要過多,茶要濃。茶太少,衝出來的茶沒有味道。如果客人介紹了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則將根據客人的胃來洗茶。

2、倒茶

倒茶時,無論是小杯茶,都不要太滿。太滿了,無法溢位,桌子,凳子和地板都溼了。如果不小心,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主人和主人感到困難。當然,不建議跌得太少。如果茶只覆蓋杯子的底部並送給客人,那會讓人們覺得他們在假裝是假裝,而不是真誠。

3、段茶

握住杯子的右側,用左手握住杯子的底部,並伸出雙手以示尊重。握住杯子時不要抓住杯子;喝茶時不要說話,以防止唾液濺入杯中。給客人喝茶時,最好使用茶盤。如果不使用托盤,請注意不要用手指觸控杯子的邊緣。進行注水,茶,熱茶杯,火鍋等時,請雙手旋轉。

如果使用右手,則必須逆時針方向按。如果您用左手,則必須像問候手勢一樣順時針按下,表示“歡迎光臨,歡迎光臨”。相反,發誓“去吧,去吧,去吧”成為一種建議。

4、注意順序

注意順序,先長後幼,第一和第二,主要,應按照茶的身份順序;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與他人相配,否則請迅速離開;從客人的右邊喝茶,在“茶杯”中,一定要注意客人右邊的茶杯把手,例如右邊。

這有利於客人握住杯子的把手並禮貌地邀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正在開會或很安靜,請不要喝茶。要發出聲音,請放下瓷杯,並用小手指墊住杯底,以防瓷杯發出聲音。

5、加茶

如果您需要在杯子里加茶,就必須這樣做。當然,新增茶時,必須先向客人新增茶,然後再向自己新增茶。如果有兩個以上的訪客,則茶色應均勻地分佈在茶盤上,而茶盤的底部應放在左手。

右手應握住茶盤的邊緣。如果有茶點心,應將其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放在零食中。對。喝茶時,應使用右手茶,並從客人的右邊飲用。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3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十三道茶道的基礎知識包括淨手、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沖泡、春風拂面、封壺、分杯、玉液回壺、分壺、奉茶、聞香,以及最後一道品茗,用三指捧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細細品味茶湯的韻味。

茶道第一道:淨手

淨手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

茶道第二道:燙杯溫壺

燙杯溫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沸水沖洗一次,不但乾淨衛生也可以給茶葉預熱,讓茶味更香。

茶道第三道:馬龍入宮

馬龍入宮即是把茶葉放到器具裡,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茶道第四道:洗茶

把開水倒入放有茶葉的壺中,然後又迅速倒出,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

茶道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茶道第六道:春風拂面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茶道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

茶道第八道:分杯

分杯是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茶道第九道:玉液回壺

玉液回壺是把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茶道第十道:分壺

將茶湯倒入客人的聞香杯中,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茶道第十一道:奉茶

奉茶是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茶道第十二道:聞香

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茶道第十三道: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細細品味茶的韻味。

乾貨|六大茶類最全入門知識

乾貨|六大茶類最全入門知識。

六大茶類分類體系。

綠茶。

晒青綠茶--滇青-川青-陝青。

炒青綠茶眉茶-珠茶-嫩炒。

蒸青綠茶煎茶-恩施玉露。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一六安瓜片。

白茶。

白芽茶-白毫銀針。

白葉茶貢眉-壽眉--白牡丹。

黃茶。

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黃小茶--北港毛尖一溈山毛尖一溫州黃湯。

黃大茶-廣東大葉青霍山黃大茶。

青茶。

閩北烏龍-巖茶水仙-肉桂。

閩南烏龍奇蘭-黃金桂鐵觀音

廣東烏龍-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鳳凰水仙。

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

紅茶。

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

功夫紅茶--滇紅-川紅-閩紅-祁紅。

紅碎茶碎茶-葉茶一末茶一片茶。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煙小種。

滇貴黑茶-普洱茶一六堡茶。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一湖北老扁茶。

6大茶類工藝流程。我們日常所喝到的茶葉都是來自一種叫茶樹的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

根據製法與品質的系統性和加工中的內質主要變化,尤其是多酚類物質氧化程度的不同,通常把茶葉分成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黑茶六大類。

茶葉入門基本知識

茶葉的基本知識茶葉分為七大類:綠茶、黃茶、白茶、黑茶、紅茶、烏龍茶,再加工茶類(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

  茶葉發酵程度:不發酵、微發酵、輕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後發酵   茶葉採摘季節: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六大基本茶類工藝流程和品質特徵:   茶 類工藝流 程主要品質特徵

綠 茶殺青→揉捻→乾燥清湯綠葉   紅 茶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湯紅葉

烏龍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綠葉紅鑲邊

  黃 茶殺青→揉捻→悶黃→乾燥黃湯黃葉

黑 茶殺青→揉捻→渥堆→乾燥橙黃湯色,醇和滋味

白 茶萎凋→乾燥湯色晶亮,滋味鮮爽帶甜

內含主要營養價值:兒茶素類、咖啡因、礦物質、維生素、鉀、氟、錳   喝茶禁忌:茶與酒、飯前飯後30分鐘內、茶與肉類、茶與雞蛋、吃完狗肉不喝茶、茶與白糖、茶與藥、茶與水果等。

  購買標準參考:嫩度、條索、整碎、色澤、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中國十大名茶:浙江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

學茶系統入門:茶樹、茶青、製作、成品茶、商品茶、茶湯、茶樹。

  泡茶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陶瓷茶具。  茶葉店買茶的基本常識

第一種:我比你懂,我喝茶的時間比你的歲數還大。

  喝茶的時間久不一定就真的懂茶,沒準是喝了30年的茉莉花茶呢(此處非黑)!茶是用來喝的沒錯,但是茶行業的水也很深,沒點道行還真不能敢說了解多少。

第二種:我只喝30年以上的普洱茶。   有條件喝30年以上的普洱茶的人一般不會這樣說。

第三種:賣茶是最暴利的。

可能因為一些看到或聽到的茶葉老闆很賺錢,就覺得賣茶是最賺錢的。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只要能做到極致,做什麼不能賺錢呢?就比如當下最火爆的遊戲英雄聯盟,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算是玩物喪志,不務正業。但是對於那些能夠把遊戲玩到最頂尖水平的人來說,這個遊戲卻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說到暴利,醫藥、美容、教育、能源、娛樂產業等紛紛表示不服。

第四種:我要買綠茶。

跟老闆說想要買綠茶,但是不記得具體是什麼茶了。茶店老闆拿出了七八款綠茶給他看,結果都不是他想找的那一種。最後老闆無奈的拿出了鐵觀音,立馬說對對對,就是這個。

第五種:我喝過正宗的大紅袍(母樹大紅袍)

母樹大紅袍是有錢也喝不到的茶。   第六種:大紅袍是紅茶,安吉白茶是白茶

不是所有的雞都會下蛋,也不是所有帶“紅”字的茶就是紅茶、帶“白”字的就是白茶,安吉白茶屬於綠茶。

第七種:正山小種是巖茶。

正山小種低調的回了一句:不好意思,我是紅茶的鼻祖。並向你發來一個鄙視。   第八種:到處找多年前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喝到的一次念念不忘的茶味。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錯過的也永遠是最好的。其實喝茶找感覺你是永遠找不到的。

第九種:你這邊的紫砂壺太貴了,我在其它地方買30塊一把。

其實大多時候,你應該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價錢高的也有可能是坑,但是價錢便宜的你又放心嗎?商家可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第十種:我去會展中心買茶,茶老闆要賣1000一斤的,最後被我砍價砍到了50一斤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也不是我明明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你知道我是做茶葉的,你跑到別處被宰,完了之後還來告訴我你賺大了。

關於茶葉知識的十萬個為什麼

如何通過葉底判斷茶葉的好壞?

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即沖泡後充分舒展開的茶渣。審評時有專門的葉底盤,一般為木質,塗成黑色,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

一般來說,好的茶葉葉底應嫩芽比例大,質地柔軟,色澤明亮,葉形較均勻,葉片肥厚。

(一)葉底的嫩度

以芽及嫩葉含量比例和葉質老嫩來衡量。一般芽以含量多、粗而長的好,短的差。但應視品種和茶類要求不同而有所區別。葉質老嫩一方面可以從舒展開的葉底直接看出,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軟硬度和有無彈性來區別:手指壓葉底後不鬆起的嫩度好;質硬有彈性,放手後鬆起表示粗老。葉脈隆起觸手的老,不隆起不觸手的嫩。葉邊緣鋸齒狀明顯的老,反之為嫩。葉肉厚軟的為嫩,軟薄者為差。注意,葉的大小與老嫩無關。

  (二)葉底的色澤

主要看色度和亮度,其方法和幹茶色澤相同。

深淺:色澤是否符合該茶類應有的色澤要求。黑毛茶以油黑色為好,黃綠色和鐵板色都差。

潤枯:“潤”表示茶葉色面油潤光滑,反光強。“枯”是有色無光澤或光澤差。

鮮暗:“鮮”為色澤鮮豔、鮮活,表示成品新鮮度。初制及時合理,為新茶所具有的色澤。“暗”表現為茶色深且無光澤,一般為鮮葉粗老,或初制不當。

勻雜:“勻”表示色調、鮮葉標準一致。色不一致,茶中多、青條、筋梗、焦片等謂之雜。

(三)葉底的勻度

主要從老嫩、大小、厚薄、色澤和整碎度去看。上述因子都較接近且一致的為勻度好,反之為差。

  (四)葉底的柔軟度

審評葉底時還要看茶葉舒展情況,是否摻雜。泡不開不散條的為差,葉底完全攤開也不好。好的葉底應具備亮、嫩、厚、稍卷等幾個或全部因子。次的為暗、老、薄等,有焦片、焦葉的更次。

普洱熟茶為什麼會苦?

普洱茶無論是生茶還是熟茶都有一定的苦澀感。導致茶葉澀味的內含物質是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而導致苦的內含物質主要是生物鹼(如咖啡鹼、可可鹼、茶鹼)。

熟茶經過渥堆發酵,茶多酚從生茶的28%降低到14%,幾乎被分解了一半,相應的澀感也減輕很多。而咖啡鹼的含量在普洱茶渥堆過程略有增加。普洱熟茶的苦會因原料苦感大小而一直保留。

所以不同的原料發酵而成的熟茶,也會有不同的苦感。濃強度高的原料發酵才會有苦底。典型代表是布朗山茶區的原料發酵出的熟茶苦底非常明顯。

茶葉入門小常識你知道多少?

綠茶

和國外只偏愛紅茶不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的茶葉通過製作工藝的不同,區分出了六種,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

綠茶是完全不發酵的茶,龍井、碧螺春、蒙頂甘露等都屬於綠茶。綠茶在製作時將鮮葉先高溫殺青,保持茶葉的綠色,然後經由揉捻、乾燥製成。

白茶

白茶對於不喝茶的人而言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白毫銀針、白牡丹都屬於白茶。白茶是輕微發酵的茶,即採摘後不經過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晒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

黃茶同樣是輕微發酵的茶,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後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後以溼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像我們熟知的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甘露等等,都屬於黃茶。

黃茶

青茶是半發酵的茶,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樅和大紅袍都屬於青茶。說到青茶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不過說到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烏龍茶,大家應該就對它熟悉了。烏龍茶結合了紅茶和綠茶的做法,所以也同時兼具了紅茶濃醇和綠茶清香的特點。

烏龍茶的主要製作程式有晾青、搖青、殺青、包揉、揉捻、烘鉳這六個步驟。搖青即茶葉經過搖動後擦傷葉緣,葉緣細胞被破壞導致輕度氧化,使茶葉邊緣變成紅色。這一步也是形成烏龍茶“綠葉鑲紅邊”特點的關鍵。

紅茶

紅茶應該比較為大家所熟知,像祁門紅茶、金駿眉、正山小種都為紅茶,同時正山小種也是由中國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紅茶是全發酵的茶,基本製作工藝過程是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

而黑茶是最特別的一種,屬於後發酵茶,像普洱茶、茯茶、六堡茶都屬於黑茶。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對於黑茶而言,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黑茶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要在背窗、潔淨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和相對溼度都要相對適宜。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宋代。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二、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

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茶道特點:

廉、美、和、敬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道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取茶:袋裝的散裝茶不能直接用手取,可直接倒或者用取茶器取茶。倒茶:倒茶時不能倒太滿,以免打溼桌子或燙傷客人。端茶:端茶時右手握杯子右側,左手握住杯底,雙手送出。續茶:續茶前要先問客人,再給自己續茶。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1、取茶

如果茶葉是裝在大袋子中的散裝茶,在取茶時不能用手直接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杯子中或者用取茶器來取茶,取完茶後密封袋口。

2、倒茶

茶水泡好後,將茶水倒入杯子中時,無論是大杯茶還是小杯茶,都不能倒太滿,太滿會讓打溼桌子,也會在端茶時燙傷自己或者客人,非常不好。

3、端茶

在端茶給客人時,右手需握住杯子的右側,左手握住杯底,雙手送出標識尊敬,注意不要用手觸碰杯子的邊緣。如果茶水杯數較多,最好使用茶盤。

4、續茶

如果需要給自己的杯子加茶,應先詢問客人是否需要添茶,然後再給自己添茶。

標籤: 茶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rn6n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