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心理學原理

心理學原理

最近和幾位夥伴在一起,談起那些年的邪教,他們對這些組織的蠱惑能力驚歎不已。在用心理學的角度向他們講述後,我萌生了將這些寫下來的念頭。——Psy525.cn

心理學原理

無論這些組織如何邪惡,他們迷惑人心的能力卻是無可置疑的,稱得上是心理學高手,他們一步一步將人們引入自己的牢籠,最終變成供養他們的羊群。

這裡面用到的心理學手段有:

一、親密關係

當懵懂的新人進入組織的時候,他們只是想看看這裡是些什麼人,瞭解一下組織在做些什麼事,這時候組織會極力向新人展示內部成員的關係是團結的、和諧的,所有的人都在努力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組織會不斷有成員關心新人,讓新人感到溫暖與和諧,然後他們會邀請新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加入他們這個大家庭,不再孤單,不再無助,所有人成為親愛的家人、夥伴和同道。

心理學研究表明,親密的關係對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是對抗生活在世界上孤獨感的有力手段。只是在邪教裡,親密的關係不像心理治療裡面,用來促進成長,而是用來吸引、套牢新人,讓新人回到幼稚的年齡。

二、勾起貪慾或恐懼

前面說到所有組織成員都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這個方向,在組織口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一場通往喜樂平安的修煉。無論目標是什麼,被吸引入教的人,往往是因為這個目標契合了自己的期待。但是,所有邪教、傳銷的目標,所宣稱的種種好處,無一不是勾起人們心中的貪慾或恐懼,比如:

*信教,得永生;

*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信教可免除將要到來的滅頂之災;

*輕而易舉的富足,教導人們不斷觀想自己渴望得到的那些財富,越具體越好;

……

幾個世紀以來,無論是哲學家還是心理學家早已發現,人們往往被自己的貪慾和恐懼驅使。在股票市場、期貨市場裡,每個幾年就會出現一次瘋狂地追高買入,歷史的迴圈證明了這是不變的人性。

心理學家發現,極度自戀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慾望和恐懼。而一般的正常人,都會有適度的自戀,會有慾望和恐懼。邪教組織刻意強調和放大人們心中兩個黑洞,使人們變得迷茫,再順勢給出自己設計的那條通往極樂世界的康莊大道。

三、影響你的判斷力

因為每個人都有意識,都有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邪教、傳銷要得逞,就要破除這些障礙。除了前面利用從眾心理,取得新人的一部分信任外,一些新派的組織領袖會振臂高呼:

*幹掉你的腦袋,你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你想得太多了,不要想,儘管去做!

*你要注意了,那是你的Ego(小我)在說話,它要迷惑你!

組織內部常常有聚會,當有人提出自己的異議和疑問時,常常有資深成員扮演同樣的角色,警告獨立思考的成員已走入歧途,遠離組織。

新人常常在目標的吸引、被成員拋棄的威脅下,乖乖繳械,丟掉自己的自我防禦能力。

四、造神

組織會向新人介紹領袖的種種神蹟,向新人呈現組織內部對領袖的頂禮膜拜,把得到領袖的愛,作為好運、恩賜,新人逐漸從一無所知,到將信將疑,最後到五體投地。比如:

*XX老師開悟以來,半個世紀都沒有生病;

*XX老師經營過很多種生意,沒有不成功的;

*教主是$$¥¥轉世,幫助我們消除了醫院看不好的身體病痛,使我們獲得平安喜樂;

*教主能看到我們的前世和未來,他說我這一世……,他說的都是對的

領袖還會發表演講,也的確常常能夠打動新人,但仔細地分辨講話內容,就會發現這些講話和他們的教義,是從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組織,或是從精神分析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存在主義哲學裡抽取內容,東拼西湊得來,雖無新意,卻也是匯聚了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知識,能夠打動人心,不足為奇。但對於頭一次聽說的人看來,領袖是智慧的化身。

童年時我們認為父母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外界的威脅,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保障,長大以後,這種最終的依靠,變成藏在潛意識裡的渴望。世間“神”的出現,滿足了深藏心中的渴望,讓我們覺得又得到了庇護,滿足了內心匱乏的安全感。

五、從眾

從眾心理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從眾心理影響著成員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傾向,有效地防止成員對教義、對領袖提出質疑和反抗。

六、影響你的潛意識

邪教還會以各種名義安排集體的靜坐,一些靜坐常常是日以繼夜地進行,在人最疲累的情況下,也是自我防禦最薄弱的時刻,這時候領袖宣講的”引導語“很容易進入人的潛意識裡。當潛意識被影響後,許多反應變成了自然反應,並在潛意識裡把組織受到威脅,等同於自身安全受到威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成員感覺組織遭到威脅時,會有各種各樣驚人的、反常態的舉動。

另一些影響潛意識的方式包括:

*鼓動成員連續不斷地參加聚會,參加領袖的課程,讓這種洗腦行動持續下來,反覆多次,形成穩定的刺激;

*宣揚全家入教的好處,讓成員時刻處在同一種思想的影響下

以上這些其實都是在催眠!

標籤: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xz61z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