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國語這本書是什麼體史書

國語這本書是什麼體史書

《國語》是各國語書的合編,由八個部分組成,即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主要記錄上起周穆王徵犬戎(約前967)下迄智伯滅亡(約前453)約五百年間八國君臣謀議的對話。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左丘失明,厥有國

國語這本書是什麼體史書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代有的學者從內容判斷,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

《國語》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滅。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

史書體例分別如下: 《左傳》——編年體史書: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 《史記》——紀傳體通史: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 《漢書》——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 《戰國策》、《國語》——國別體史書:國家為單位分別記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通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戰國時期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同時,《國語》維護儒家德政禮制,重視敬天保民,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學性。

《左傳》是編年體史書。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是?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故事。

【題解】

關於國語的作者是誰,自古至今學界多有爭論,現在還沒有形成定論。司馬遷最早提到國語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其後班固、劉知幾等都認為是左丘明所著,還把國語稱為《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但是在晉朝以後,許多學者都懷疑國語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現在,學界仍然爭論不休,一般都否認左丘明是國語的作者,但是缺少確鑿的證據。普遍看法是,國語是戰國初期一些熟悉各國曆史的人,根據當時周朝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史料,經過整理加工彙編而成。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容上偏重於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

我國古代史書有哪些體裁,紀傳體,斷代史都是什麼?

我國古代史書按照體例可以分為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國別體、斷代史、通史。

另外,我國古代也有許多用筆記形式寫成的史料,因此筆記體也可以算是一種史書體例。

編年體以時間為線索,所謂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如《左傳》、《資治通鑑》、《資治通鑑續紀》等;

紀傳體一般要包括本紀、表、書志、世家、列傳和載記等六個要素,或者其中的幾個;

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主,完整地敘述一個歷史事件的始末;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如《國語》、《戰國策》、《三國志》《十國春秋》等;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

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

因為劃分標準不同,同一史書也可以分為不同體例。如紀傳體的《三國志》、《十國春秋》同時也都是國別體。如果把史書類別用畫線來表示的話,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可以畫成橫線,斷代史、通史則可畫為豎線,國別體則可畫為對角的斜線。

我國史書浩如煙海,不要把眼光放得那麼窄。

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 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

中國史書有哪些?

中國史書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春秋》《左傳》、《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等。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分國編次,記載了從西周穆王二年(公元前990年)起到東周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前後五百餘年的史事,反映了這一漫長曆史時期諸侯各國的交往、爭戰等情況。全書以記言為主,與《左傳》重記事不同。語言藝術雖不及《左傳》,但說理嚴密,刻畫人物也比較形象生動,對後代散文有很大影響,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標籤: 史書 國語 本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1pl3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