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中國第一部韻書指的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韻書指的是什麼?

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第一部韻書是《切韻》。 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書是《字通》。 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遜。

中國第一部韻書指的是什麼?

《切韻》

《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韻書,書成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共5卷,收1.15萬字,分193韻: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唐代初年被定為官韻。增訂本甚多。

根據文獻的記載,中國最早的韻書是三國時期李登編著的《聲類》和晉代呂靜編著的《韻集》。但這兩書早已亡佚。唐代封演《聞見記》說,《聲類》是“以五聲命字,不立諸部”。《魏書·江式傳》說,《韻集》是“宮商角徵羽各為一篇”。“五聲”或“宮(gōng

《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韻書,是在隋文帝開皇(公元581—600年)年間,陸法言的父親陸爽在朝廷作官時,由陸法言執筆把劉臻、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魏彥淵這八個當時的著名學者到陸法言家聚會時討論商定的審音原則記下來,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編寫完成的。

《聲類》。 韻書即按音韻編排的字典。中國古代的韻書都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分類。通常我們認為曹魏時期李登的《聲類》是中國最早的韻書。

《切韻》原書久佚,近世也陸續有該書的殘本出土,得以與《廣韻》相印證。全書以韻目為綱,共分193韻;韻又按聲(參見四聲)歸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韻的字又以聲類、等呼排序。於是同音字全被歸在一起。每一音前標以圓圈(稱為韻紐),頭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釋義。

古代韻書中最重要的兩部著作:(A、D) A. 陸法言的《切韻》 B. 許慎的《說文解字》 C. 周德清的《中原音韻》 D. 李登的《聲類》 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韻書是三國時期魏人李登編的《聲類》。 中國現存最早的韻書是隋代陸法言編撰的《

學界普遍認同,《切韻》反映了當時漢語的語音。這一語音系統完整的儲存在後來的《廣韻》,甚而《集韻》等書中。因此將依據後兩者復原出來的語音系統稱為「切韻音」,作為中古漢語的代表。但這個「切韻音」應該如何理解呢?有學者認為,它就是當時某地,譬如洛陽的實際語音(學界主流一般認為,切韻代表了南北朝晚期金陵、洛下兩地士族所使用的語音)。但也有學者認為,陸法言是河北人,顏之推是山東人。陸法言《切韻序》又說:「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如果僅是記錄實際語音,何須討論決定呢?因推「切韻音」起碼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所謂南北音系主要應當是指同出於洛陽舊音一系的金陵、洛下兩支當時的官音。而非今日的南北漢語方言)。

韻書,把漢字按照字音分韻編排的一種書。這種書主要是為分辨、規定文字的正確讀音而作, 屬於音韻學材料的範圍。同時它有字義的解釋和字型的記載,也能起辭書、字典的作用。 中國最早的韻書是三國時期李登編著的《聲類》和晉代呂靜編著的《韻集

《切韻》開創了韻書修撰的體例,從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廢。而其歸納的語音體系,經《唐韻》、《廣韻》、《集韻》等等一脈相承的增補,一直是官方承認的正統。

《笠翁對韻》是本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因為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第一篇內容是: 天對地,雨對風。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清代說今韻是指什麼?依據哪本韻書?

平水韻的清代版本。應該是康熙年間修訂的佩文詩韻

關於韻書

其實不用想得那麼複雜,這是因為中古音,簡單來說,就是古代人與現代人某一些字發音不同。

就像中國很多地方有方言一樣,與普通話發音不一樣。

近體詩,有格律和聲韻的要求,每首近體詩,最後一個字一定要用韻。

而這個韻,由於古代也存在地方性差異,並不一定,當地的聲韻就和官方的相同。

這個時候以前官方就組織人員編寫韻書,如《平水韻》

也就是說,如果是律詩,最後的四個字,一定是在同一個韻部的。

所以,詩人只要查一下韻書,就可以知道,自已寫的詩,是不是符合格律了。

至於,“一東”,中的“一”只是個編號,方便查詢,像字典的目錄一樣。

而“東”是指古代與“東”韻母發音相同的的字。

如果詩人,用東韻部的字,那麼每句詩的最後一個字,只能是以下字的一個,

“東同童僮銅桐峒筒瞳中[中間]衷忠盅蟲衝終忡崇嵩[崧]菘戎絨弓躬宮穹融雄熊窮馮風楓瘋豐充隆窿空公功工攻濛濛朦瞢籠朧櫳嚨聾瓏礱瀧蓬篷洪葒紅虹鴻叢翁嗡匆蔥聰驄通棕烘崆”

---------------------------------------------

PS: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韻書的五音集韻

金代韓道昭作。韓道昭字伯暉,真定鬆水人。據《至元庚寅重刊改並五音集韻》的第一篇序說,作序的時間是“崇慶元年歲次壬申長至日”,那是金衛紹王時,相當於1212年,較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的成書刊行還早40年。這本書的情形可分 3點來說:①全書分 160韻,比《廣韻》少46韻,比《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多53韻。平聲共44韻,上聲43韻,去聲47韻,入聲26韻。從韻部的歸併情形及其在韻目下所注的獨用、同用的規定來看,它不遵守唐宋人在韻書的韻目下注明的通用、獨用的條例。經過歸併比《廣韻》減少的46韻,都分別記載在各有關韻目的後邊,並加圓圈作為記號。②舊的韻書每一韻不同音字的排列,沒有什麼規則。使用起來很不方便。這本書是按三十六字母排列,次序是見組、端組、知組、幫組、非組、精組、照組,曉組、匣組、影組、喻組、來組、日組。正如序文所說,“以見母牙音為首,終於來日字。”這就等於註明聲類,每一韻的字,都知道各屬於什麼聲紐。每一聲類的字如有開合口的分別,都分開排列,並且註明等次。這在韻書的編輯體例上是一種很大的改革。所謂《五音集韻》的“五音”大約就是指喉牙舌齒脣。③據《至元庚寅重刊改並五音集韻》的第二篇序文,本書共53525字,新增27330字;註文335840字,新增144148字。《五音集韻》清代沒有重印,現在只有少數元明刊本,一般不容易看到。

中國有本專門關於“押韻”(或者說關於韻腳)的書,那本書名叫什麼?

關於詞還是關於詩?

若是關於寫詞的應該是《白香詞譜》

各大書店均有買..

白香詞譜》是清朝嘉慶年間靖安人舒夢蘭編選。詞譜選

錄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詞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調。這些調

式都是較為通用的,小令、中調、長調均有。為便於初學

者,每調還詳細列注平仄韻讀,成為真正的詞譜。

《白香詞譜》同時又是一本簡明詞選。所選的詞都是比較

著名的或者藝術性較高的,好些是歷久傳誦不衰的名作。

它兼收幷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約,也收豪放,是一本不

可多得的好選本,也是一本較佳的詞學入門讀物。

書韻什麼意思

書韻是箏曲,流行於菏澤地區,此曲通過同度音的重複和級進的旋律,並運用食指抹弦的演奏方法,維妙維肖地刻劃出尤似古人抑揚頓挫,有腔有韻的朗朗讀書聲。樂曲為“八板體”結構,是[高山流水]中四曲之一。

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琴碼)、琴絃、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擴充套件資料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絃,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古箏傳統的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無名四指撥絃,演奏出旋律、掌握節奏,左手演奏法還有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調整音高,完善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勾、託、劈、挑、抹、剔、打、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書韻

百度百科-古箏

標籤: 韻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z9l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