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具體指的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 二十四史,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前四史”即“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史書,分別是以下著作:

前四史: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 [東漢]班固 的《漢書》 [南朝 宋]范曄 的《後漢書》 [三國 蜀]陳壽 的《三國志》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號已齋,亦作一齋,漢卿是他的字 白樸: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 馬致遠:號東籬,字千里 鄭光祖: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第2張

《史記》

《史記》系紀傳體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漢司馬遷著,約成書於西漢武帝徵和年間。“史記”一詞,東漢之前乃一切史書之統稱,後始為司馬遷史書之專稱,原書最初被稱作《太史公書》,到東漢桓帝才改稱為《史記》。此書體例為紀傳體之濫觴,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以紀和列傳為主體,故名紀傳體,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徵和三年三千年的歷史。司馬遷撰寫《史記》的目的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終,見盛觀衰”。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作者|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樑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樑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朝 姚思廉 56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第3張

《漢書》

又稱《前漢書》,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固撰,主要記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為她素服舉哀。《漢書》包括帝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於漢高帝劉邦元年(前206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23年)。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史記》系紀傳體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漢司馬遷著書於西漢武帝徵和年間。“史記”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第4張

《後漢書》

《後漢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後,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這部載了整個東漢(自光武帝劉秀至獻帝劉協)近二百年的歷史。在整個《後漢書》中,范曄所撰的“紀”、“傳”當然是最主要的部分。從思想上看,《後漢書》對東漢流行的讖緯迷信持批判態度,對東漢後期豪強專權下的黑暗也有所揭露。書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比較注重道德品質。在體例上,《後漢書》把東漢一代在位時間短、事蹟不多的殤、衝、質三帝附在其他帝紀後面,又開創了給皇后增作本紀的先例。這既反映了他對君權的尊崇,又反映出東漢一代皇后在地位上的日益強化。

“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史記三家注”包括《史記集解》(劉宋·裴駰注)、《史記索隱》(唐·司馬貞注

“前四史”表示哪四部史書? 第5張

《三國志》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陳壽是晉代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四書為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1、《史記》系紀傳體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漢司馬遷著,約成書於西漢武帝徵和年間。“史記”一詞,東漢之前乃一切史書之統稱,後始為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誰知道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部史書嗎?

序號|書名|作者|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樑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樑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 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朝 李百藥 50 12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 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 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朝 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朝 托克托等 496 21 遼史 元 托克托等 116 22 金史 元 托克托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張廷玉等 332 【簡介】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二十四史又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1921年,中華*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國家之一。我國民族有著忠實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使得我國在幾千年來能夠儲存下大量的歷史資料,史料之豐富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媲美的。這部《二十四史》,就是從漢武帝時起,到清朝乾隆年間止,經過歷代史學家們編著積累而成的。 這套史書,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可以說是我國的一部比較完整、系統的“編年*”。《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它包含著大量的歷史資料。它不僅記載了歷代經濟、*、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而且還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鬥爭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實生活情況;有關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觸目皆是。 《二十四史》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是它都是出自封建史學家之手,存在很多問題。從隋文帝楊堅禁止私人修史以後,史書的編寫完全由官府掌握。朝廷設官修史,一般都由當朝宰相監修。因此,歌頌帝王的文治武功,抹煞人民的作用和成就,歪曲階級鬥爭的事實*,醜化農民起義領袖的形象,用封建道德標準來褒貶人物等,比比皆是。歷代的封建王朝,都妄圖用修史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二十四史》裡的史料,是被封建統治階級挑選過的,有的甚至經過歪曲和篡改。我們今天利用這些材料的時候,必須謹慎,要加以分析和批判。 【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中國四*書

【一】中國史學史中沒有“四*書”這種說法。《辭海》、《中國史學史辭典》也沒有這一詞條。網上把《前四史》說成四*書是誤傳。

【二】中國歷史上把四部史書並列的情況大致有三種。

【1】【左國史漢】:即《春秋左氏傳》、《國語》、《史記》、《漢書》,為中國早期史學專著的代表作。

【2】【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早期紀傳體史書代表作,在中國官方史書24史中的前四部,故稱《前四史》。

【3】【史書的四個第一】(考試常考):《春秋》、《史記》、《資治通鑑》、《通鑑紀事本末》。分別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著

《三國志》是一部什麼體裁史書,共六十五卷,人們把它和什麼合稱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三國志》是紀傳體的斷代史。與《史記》 、《漢書》、 《後漢書》合稱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1、《史記》

其舊名《太史公書》,魏晉之後才改名為《史記》。《史記》由西漢司馬遷所撰。司馬遷祖上幾乎都當過史官。他的父親司馬談更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史學家。

2、《漢書》

其繼承了《史記》紀傳體的優點。與《史記》相較,《漢書》更擴大了歷史研究的領域。譬如《漢書》十志中,〈食貨志〉為經濟制度與社會生產狀況之間的關聯性保留了豐富的史料。

3、《後漢書》

范曄在紀、傳中收錄大量重要人物的政論和辭賦作品,這種收納資料的方法讓《後漢書》發揮了文章總集的功能。

4、《三國志》

書中記載的歷史自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開始,直到西晉統一三國為止,一共九十多年的歷史。全書原本有四部分,六十六卷。

擴充套件資料:

紀傳體是以人物為經、以時間為緯的史書編纂體例。一般包括本”,記帝王事;世家,記諸侯事;列傳,記著名人物事;書志,記國家政經制度。

紀傳體可以完整表現出歷史人物的行為和他與其他歷史人物往來的線索。由於此種以人為本的史書體例,它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很高。

司馬遷在父親的期待之下完成爍古震今的《史記》,《史記》不單單是一本通史,它也為紀傳體史書奠下穩固的基礎。

隨後班彪一家的《漢書》後出轉精,《漢書》的斷代性質也成為正史既定的撰寫模式,駢偶文筆甚至推波了六朝華麗文風。

再來的《後漢書》和《三國志》,它們所取得的史學成就,更加穩定了紀傳體史書在官修正史中的神聖地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前四史

前四史.後四史就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後四史嗎?

是的。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後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幾部史書,包括元代丞相脫脫的《宋史》、明代宋濂的《元史》、清代張廷玉的《明史》以及清末趙爾巽的《清史稿》。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記載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同時又以中國曆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程序,使中國和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近四千年連貫、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點校本“二十四史”,是毛澤東指示,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由中華書局組織全國百餘位文史專家,全國學術界、出版界通力合作,歷時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國最巨集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最高成就的標誌性成果。

“二十四史”點校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為傳統文獻的整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正規化和標準,為古籍整理學科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前四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後四史

中國的四*書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中國歷史的全部史書,合稱《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是其中的前四部,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並稱《前四史》。也稱四*書。《左轉》和《春秋》都是歷史書,《左轉》轉《春秋》,左轉和春秋記載的歷史時期基本相同,之在後期相差了幾十年。左轉比春秋記載更詳盡。春秋左轉歸類在“四書五經”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854166.html

標籤: 史書 四部 四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g3p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