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清明上河圖》被說是歷史“寫真集”是什麼原因?

《清明上河圖》被說是歷史“寫真集”是什麼原因?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寬25.5釐米,長525釐米,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地區清明時節趕集的情景,這是歷史的寫真集嗎?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550多位不同的人物,還有五六十匹牲畜,還有20多輛各式各樣的車、轎,20餘艘船隻,30多幢房屋,數百棵樹木。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藝術珍品,還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它是宋代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遂有宋代歷史“寫真集”之稱。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寬25.5釐米,長525釐米,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地區清明時節趕集的情景,這是歷史的寫真集嗎?

《清明上河圖》被說是歷史“寫真集”是什麼原因?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寬25.5釐米,長525釐米,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地區,清明時節趕集的情景,是反映北宋年間民風、民情、民俗的繪畫。

一、這是由於《清明上河圖》在表面的熱鬧下,表現出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二、比如,畫中數十兵卒,沒有一個像樣。望火樓”無人把守形同虛設,“潛火兵”的營房改為飯鋪,軍巡鋪改為軍酒轉運站,河道無人巡航,滿船的私糧在京師囤積,督糧官

《清明上河圖》被說是歷史“寫真集”是什麼原因? 第2張

張擇端是宋徽宗時代宮廷畫院的院長。畫中描繪了550多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物。雖然每個人物僅僅有火柴棍大小,但挑擔人弓腰聳肩的姿式、拉車人吃力的樣子、 溜達的人閒散的神情、 達官貴人高傲的態度……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畫家還畫了五六十匹牲畜, 其中有驢、馬、牛、騾子、駱駝等。還有20多輛各式各樣的車、轎,20餘艘不同的船隻,30多幢形形色色的房屋,數百棵姿態各異的樹木,無一不刻畫得精確細緻, 真可謂巧奪天工。?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藝術珍品,還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它是宋代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遂有宋代歷史“寫真集”之稱。

《清明上河圖》被說是歷史“寫真集”是什麼原因? 第3張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藝術珍品,還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它是宋代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遂有宋代歷史“寫真集”之稱。

《清明上河圖》反映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 小溪旁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2010·黃岡)《清明上百河圖》再現北宋首都汴京的繁華景象,其作品作者是張度擇問端。

(*·宜昌)由宋代張擇端創作,描繪了東京汴答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可作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專重要史料的長卷風屬俗畫是《清明上河圖》。

電視劇《關中祕事》中關於清明上河圖的丟失與迴歸 演繹的是真實的歷史嗎

《關中祕事》日前正在全國各城市頻道播出。昨天,該劇主演樑馨、趙純陽到南京為該片作宣傳時,稱《清明上河圖》真跡流落何處至今仍是個謎,而該劇就演繹了這段驚天大案。這一說法受到書畫研究人士的怒斥,因為《清明上河圖》的流傳史非常清晰,根本不存在“流失”一說,這是文博界人所共知的事

《祕事》拿國寶流失說事

昨天,宣傳會上介紹該片內容時稱當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黨祕密將故宮文物運往重慶,途經西安時國寶《清明上河圖》被劫意外丟失,日本間諜、軍統、黑幫、警界敗類、當地文化名流等五股勢力圍繞著國寶展開了生死爭奪。西安的民間人士憑藉著愛國熱血和聰明才智瞞天過海,最終保證了國寶的完璧歸趙。拿國寶《清明上河圖》的“祕事”作賣點,當然很吸引眼球,記者在網上看到該片受到很多網友的追捧,稱其“非常好看”。然而《關中祕事》卻被書畫研究人士斥之為“胡說”。

《清明上河圖》從未流失

書畫研究專業人士張蔚星在接受採訪時說,打著“史實”旗號胡亂演繹比“戲說”更值得警惕,因為這會誤導觀眾,讓他們以為這就是真實的歷史。一個民族重要的標誌物就是國寶,歪曲國寶的歷史就等於篡改了歷史的重要篇章。

他說,《清明上河圖》從來都沒有遺失過。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時將一批國寶帶到東北,《清明上河圖》也在其中。上個世紀50年代,著名鑑定家楊仁凱在對這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2623263批書畫清理鑑定時發現了《清明上河圖》,這件國寶得以重回故宮,儲存至今。

要警惕電視劇篡改歷史

張蔚星說,文獻檔案和國寶一直被認為是國運所繫,如果《清明上河圖》遺失,有關方面一定會作為頭等大事出面調查,而不會像劇中所說,民間力量唱主角去爭奪。因此《關中祕事》只是借《清明上河圖》的名氣來演繹情事、祕聞,所謂的真跡下落不明更是無稽之談。電視是大眾傳媒,一部電視劇的觀眾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影響巨大。而電視劇戲說、篡改歷史的現象卻非常普遍,這種大面積地混淆歷史知識的現象,值得警惕。

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讓我們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這麼說吧,

元本《清明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39653830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期、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實際描繪的是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整卷高29.7cm,長687cm,畫中人物1700餘人,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細看元本《清明上河圖》,筆墨章法用的都很巧妙 ,特別是工筆重彩的渲染著色,讓元本《清明上河圖》在《清明上河圖》幾個版本中成為畫的最漂亮的一幅。是一幅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都相當高的國之瑰寶。

一、元本《清明上河圖》藝術特點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風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及皇宮金明池景象。

從元本《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第一、內容豐富。元本《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馬,牛、駱駝等牲畜。 有趕集、買賣、閒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樑、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圖》中畫有1700餘人以及各種牲畜,木船,房屋樓閣。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惟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衝突,令觀者看業,饒有無窮回味。

第二、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精細的手筆配以礦物顏料的渲染,使得整幅作品美倫美煥,既豐富了具有形象又富於詩情畫意。 元本《清明上河圖》十分細緻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樑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車馬船隻面面俱到,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隻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係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歎為觀止。

二、元本《清明上河圖》歷史價值

描繪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的繁榮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它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通過這幅畫,可以瞭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現中國工筆協會會長林凡先生第一次得見此畫,被其震撼,歷時九個多月潛心研究,認定其為元代摹本。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先生見此畫感慨道:“除我們故宮博物院外,此畫是我國內外所見年代最久,畫的最好的一幅。”薛永年, 聶崇正, 劉巖等國內著名書畫鑑定專家一致認定此畫藝術水平遠超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代乾隆清宮畫院繪製),遼寧博物院(明代仇英繪製)館藏的兩版本。

元本《清明上河圖》一經現世,香港《文匯報》特批四個版面對元本《清明上河圖》做詳細介紹,<中國工筆雜誌>也特刊登此版本《清明上河圖》,<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此元本《清明上河圖》。特別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對比四個版本清明上河圖後,最終被此元本《清明上河圖》精細的筆觸與絢麗的色彩所折服,作為2010年世博套票限量5000發售。其藝術魅力與文化涵義,舉世聞名,無愧於中國文化藝術的國寶之稱。

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清明上河圖》介紹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作者張擇端。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這幅長卷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迷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霧,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伕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令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有間"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裡船隻來往,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伕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緊張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因狀若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伕們或用竹篙撐,或用長竹鉤住橋樑,或用麻繩挽船,或忙著放下桅杆以順利通過橋拱。鄰船的人也指指點點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麼。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緊張議論,期盼大船順利通過。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的專門經營,還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賈、看街景的士紳、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乘轎的大家眷屬、身負揹簍的行腳僧人、問路的外鄉遊客、聽說書的街巷小兒、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計描繪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清明上河圖》景物繁多,鉅細無遺,卻並不顯得瑣碎繁縟,表現出畫家對大場面巨集觀把握的能力,以及於真放中見精微的繪畫境界,令人無法不欽佩其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生動傳神的表現力。

這幅是清明上河圖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歷盡劫難的《清明上河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體親筆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塵埃歷盡———中國珍貴文物蒙難紀實》一書(山東畫報出版社),記述了《清明上河圖》歷盡劫難的遭遇。以下是摘自該書的部分內容。

奸臣嚴嵩奪畫釀冤案

嚴嵩是明代大奸臣之一。他與其子嚴世蕃依仗權勢,巧取豪奪了大批書畫古玩。

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後,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孃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覆懇請後,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二三個月,看了十餘次以後,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忄予得知後,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忄予,令其出e79fa5e9819331333231393563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忄予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後便尋機將王忄予害死,臨摩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明代另一人沈德符所著《野獲編補遺》中卻是另一種說法:嚴嵩黨羽鄢懋卿總理淮、浙鹽政,胡宗憲總督吳、越兵事,他們都為嚴嵩蒐羅名字畫。他們得知《清明上河圖》在已故內閣首輔王鏊家時,便去索購,但王家富甲一方,不為錢財所動。無奈之中,二人找嚴嵩府上裝裱匠湯臣商議,湯與當時鎮防薊州的王忄予素有來往,對王忄予之子世貞、世懋有仇,因此鼓動王忄予買畫,但王忄予亦購不來。湯臣便設計讓王忄予把蘇州人黃彪臨摹本買來獻嵩,又在嚴嵩高興時將真情告知,嚴嵩窘怒,遂殺王忄予。

清代人《清夏閒記》上又載:太倉王忄予收藏有《清明上河圖》,嚴嵩子嚴世蕃知道後強行索要,王忄予便送去摹本,當時湯臣恰好在旁。從前王忄予巡撫兩浙時,見湯貧困潦倒,便將他推薦給嚴世蕃。湯臣不思報恩,反想構陷王忄予以求發達,便對嚴雲:此畫他曾在王忄予家中見過,王忄予送來的是贗品,如若不信,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腳踏二瓦便可證實。嚴世蕃細看,果如其言,心中深恨王忄予。恰好此時俺答部進犯中原,王忄予為薊、遼總督,嚴嵩父子乘機將他害死。後人曾據此寫過《一捧雪傳奇》一戲,只是將《清明上河圖》改成了“一捧雪”白玉杯,王忄予改成了莫懷古。

以上幾種說法雖然各執一詞,但都與事實有些出入。實際上,陸完死後,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崑山顧鼎臣家,後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託王忄予買過“名畫”,王忄予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後被識破。只是南方人“王”、“黃”不分,黃彪應是王彪而已。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終於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度盡劫波終得歸宿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後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後也在上面矜印題跋。後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1797),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後,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鑑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後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後,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歷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威同志,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闢東北*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從那以後,這兒便成了它的最後歸宿地。

文化大*中,林彪四大幹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為己有。他還夥同邱會作、吳法憲等人一起,霸佔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臺以後,《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圖》是哪個時期的名畫,作者是誰,有多少年曆史

一、《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的風俗畫,作者是北宋畫家張擇端,至今有將進一千年的歷史了。

二、《清明上河圖》簡介

1、內容

清明上河圖,百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度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知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道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2、藝術價值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很高容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mk6y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