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提起王羲之,眾人皆知。東晉時的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被後人稱為“書聖”。他刻苦鑽研並吸取了漢魏以來許多書法藝術的精華,筆勢開放俊朗,結構嚴謹緊湊。人們形容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遊龍”,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蘭亭集

主要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他最初跟衛夫人學書法,後改變初學,博採眾長,精研體勢,最終推陳出新,改變了漢魏以來的質樸書風,創造了妍美流暢的書體,自成一家,影響深遠、歷代書法名家都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王羲之享有“書 聖”美譽。

書聖:王羲之,字逸少,臨沂(山東省)人,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作品有《蘭亭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後世推崇為書聖。那麼,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究竟“聖”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

一、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

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現在: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計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說到王羲之,大家第一想到的也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了。而蘭亭序作為王羲之的代表作,不僅戰士的是他的文采,更是書法上的造詣!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歷代書法家敬仰,被稱作為“天下第

1、忠君愛國。《世說新語》記載:“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在國家處於危難當頭,王羲之能放棄閒淡之心,以國家社稷為重,這是何等境界。王羲之在受到奸人讒害,迫不得已辭官後,於父母墓前發誓說:“羲之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凶,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死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嘆,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苟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在受到奸人讒害之時,王羲之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即使是死,也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充分體現了王羲之的忠君愛國思想和情懷。這就是王羲之的忠君愛國之處。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吸取了漢魏以來許多書法家的精華,擺脫了前人的束縛,開闢了一種新的意境。人們常用“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來形容他的字。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2、仁義。王羲之無論在朝中為官,還是出使外任,都能親理政務,勤求民隱,對種種弊政深切痛恨。在護軍將軍任上,他深入調查,力欲糾治營中弊端,釋出《臨護軍教》,提出“公役均平”。在會稽內史任上,他針對吏治與賦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選吏與均平賦役之策。在連年大旱、民生困頓之際,不等朝廷下令,果斷開倉賑災,救民於危難。史書贊王羲之“清貴有鑑裁”。這正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

書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徙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 王羲之楷書師法鍾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採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

3、孝道。據史載,王羲之在臨川任職期間,一直將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照料,直到母親去世,盡到了一個為人子應盡的孝道。關於王羲之忠孝、仁義的事蹟,史書有很多記載。以上所舉,就足以說明,王羲之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王羲之是晉代畫家、大書法家。他以鍾繇和張芝為楷模,主要致力於隸書和草書。後又精研其他書法家的體勢,博採眾長,妙用不同筆法推陳出新,把古樸的書體變為妍美流便的今體。 相傳王羲之練書法時,竟將一池清水變成了“墨水”。由此可見他的刻苦了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二、他是一個學養深厚的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做過右軍將軍等職,故世稱王右軍。王家為東晉望族,善書者也不乏其人,父親王曠善隸書,堂伯王導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隸飛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書聞名。在這樣一個藝

王羲之的學養,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過他發奮學習,慢慢而成的。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做過右軍將軍等職,故世稱王右軍。王家為東晉望族,善書者也不乏其人,父親王曠善隸書,堂伯王導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隸飛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書聞名。在這樣一個藝

史料記載:“晉王羲之,……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祕?’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祕之。語羲之曰:‘待爾,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用之,使待,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人見,語太常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王羲之從小就十分用功。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代表作有: 《樂毅論》,《黃庭經》,《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孔侍中帖》,《喪亂帖》,《十七帖》。 (1)《樂毅論》:王羲之書,小揩字型。筆勢流麗,神采煥發,肥瘦相稱,極合楷書的法則。隋智永稱它為“正書第一”,

《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時太尉郗鑑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鑑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鹹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鑑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這則典故同樣告訴我們,王羲之是一個多麼勤奮的人。這是他的這種勤奮,才造就了他卓越的成就。從他傳世的詩文,特別是《蘭亭序》,這篇文辭優美、思想深刻、情感飽滿的文章,更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深厚的人。試想,一個沒有學養的人,又如何能寫出這麼優秀、被後世奉為千古絕唱的好文章?。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三、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中國的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如果說找出一個對於書法界影響最大的一個人,那絕對是王羲之沒有之一。王羲之被稱呼為書聖,從這一點也證明了他書法的影響力有多麼的巨大,其實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會得到大家的廣泛推崇,還是因為唐高宗李世民對於王羲

王羲之深受儒道思想影響。在上,他“忠君愛國”、“政以道勝寬和為本”、“與民安樂”體現了儒家經邦濟世的思想。在精神上,他“寄情山水”、“親近自然”體現了道玄清靜無為的思想。這雙重思想構成了王羲之思想的深刻性和複雜性。這在舉世矚目的《蘭亭序》中,就可窺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王羲之觀照自然風物,並不囿於自然地表層景象,而是注意捕捉自然大化的執行規律,並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進行透視,且同人的命運聯絡在一起,這就把自然昇華到道的高度,從而也使他的“澄懷觀道”“超以象外”思想得到了淨化。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則體現出鮮明的自然天性和人格風采,具有濃郁的魏晉風度,筆勢流暢,神態飛揚,淋漓暢快,含蓄有味,給人以變化莫測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又活潑的美感,將藝術家自己人格的風韻與書法的風韻融為一

王羲之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調和了儒道,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的思想特色。

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 由多方書籍記載來看 應是宋代米芾最先說的(不過我沒考證過) 其實後面還有一些人由此跟進 比如元代鮮于樞管顏真卿的為“天下第二行書” 還有蘇軾的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等等 可見古代的文人也是無聊的緊 呵呵 至於為什麼有“天

王羲之被奉為“書聖”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四、他是一個富於創造精神的人

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幾乎在書法上都有成就。 長子王玄之,字伯遠,工草書和隸書。其妻何氏。玄之婚後不久病逝,身後無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蘊之為嗣。玄之生前曾參與父親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有帖傳世。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歷任江州刺史、

王羲之的主要成就,當然還在於他的書法。他的書法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1、轉益多師。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樑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我們得知,王羲之一生得到過許多老師的教導。正是由於他有向這麼多老師學習的經歷,所以對他後來的書法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提及“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世人慣常地會想起王羲之的書法,是因為《晉書·卷八十·王羲之》中雲:“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2、創造新體。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是從當時要求的簡略出發,博採眾長,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樸質書風,損益變化了原來真、草的隸意而完成了流美靜逸的今體——行草書。對於他的行草書,後人評價說:“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

漢代以後,經過六十餘年的三國鼎立,進入晉代。書法又出現了一高峰。隸書的草寫,稱為隸草,隸草是將隸體基本結構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於寫奏章,所以也稱章草。書寫章草的代表書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今草。同

3、倡導“書意”說。王羲之在《自論書》中說:“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這裡,王羲之第一次提出了“書意”這個概念。所謂“書意”即書法的精神意蘊。王羲之認為,書法可以用來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王羲之“寫意書法”說的提出,將書法推向了精神境界的層面,書法從此由實用走向藝術。王羲之是“晉尚韻”書風的重要發揮者。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陰。 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史,永和九年(353)三月九年級,與謝安、孫綽等42 人修禊蘭亭,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這篇序言,不僅文采斐

4、將中庸之道融合到書法當中。王羲之是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自然清淨”的踐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於,將“中庸”和“自然”之道融合、滲透到書法當中。將書法又一次推向哲學的層面。他的書法“不激不利,而風規自遠。”“思慮通審,志氣和平”,就是明證。

【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一作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

5、對後世影響。王羲之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孫過庭說:“但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為宗匠,取立指歸。”羊欣說:“博精群法,古今莫二。”張懷瓘說:“在千百年間得其妙者,不越此數十人。各能聲飛萬里,榮耀百代,惟逸少筆跡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丰神蓋代。”李世民更給予很高的評價:“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等等。由此可見,王羲之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想見的。從千百年來人們競相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狀況看,如果沒有相當大的影響,王體是不可能一統整個書壇的,更不可能成為傳統意義上的主流書法。

《蘭亭序》 《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一個真正德藝雙馨的人,是個真正受萬世敬仰的人。在道德淪喪、價值觀念扭曲的當下,倡導全面、深層次學習王羲之,尤顯意義重大。我們不光要學王羲之的書法,更要學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質、博學深厚的學養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把“作書先做人”當做座右銘。惟有此,才無愧於“書法家”這個稱號。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示例】:我們讀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王羲之由何人.何時代被稱為書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呀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做過右軍將軍等職,故世稱王右軍。王家為東晉望族,善書者也不乏其人,父親王曠善隸書,堂伯王導善行草,叔父王威工草隸飛白。此外,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助等均以善書聞名。在這樣一個藝術氛圍濃郁的書香門第之中,王羲之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他7歲開始學習書法,12歲師事衛夫人,他博採眾長,轉益多師,曾“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殊、樑鴿書,又之洛下,見蔡琶《石經》三體書”(王筱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後》)。既得江山之助,又廣泛目睹了前人的書法,他胸襟開闊,藝術靈性得到了良好的啟迪。他對楷書、行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一改漢魏質樸書風而變為流美雙逸,極富時代氣息。王羲之傳世作品很多,唐太宗曾廣泛收集他的作品,據張彥遠《書法要錄》說有幾千件。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儘管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大都是摹拓本,但摹拓者都是書法高手,也還是可以見其清新峻逸風貌的。羊欣說他的書法“貴越群品,古今莫二”(《採古來能書人名》)。梁武帝稱讚他的作品為‘.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胭,故歷代寶之”(《古今書人優劣評》)。歷來推崇王羲之的莫過於唐太宗了。他對王羲之的書法服鷹到了極點,廣泛搜求,最後還把《蘭亭序》帶人昭陵。唐太宗還專門為《晉書·王羲之傳》寫“傳論”。其“傳論”雲:“詳察古今,研製篆素,盡替盡美,其為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翁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對王羲之的譽揚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由於王羲之的書法造詣以及對後代的深遠影響,再加上帝王的高度抬愛,因此後人便稱之為“書聖”。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麼?他被人稱為什麼?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代表作有: 《樂毅論》,《黃庭經》,《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孔侍中帖》,《喪亂帖》,《十七帖》。

(1)《樂毅論》:王羲之書,小揩字型。筆勢流麗,神采煥發,肥瘦相稱,極合楷書的法則。隋智永稱它為“正書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極為稱讚。 

(2)《黃庭經》:小楷,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於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現在留傳的只是後世的摹刻本了。 

(3)《蘭亭序》:這篇文字,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舉行“修契”宴會上,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行書第一”。 

(4)《快雪時晴帖》:王羲之書。行書四行,字型流利秀美。元趙孟俯曾稱此帖為“天下第一法書”。《石渠寶笈》收晉人三帖,號稱“三希”,此帖列於首位。其為人所重視,由此可見。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王羲之行書,二帖連為一紙。紙本現藏日本前田育德會,與《喪亂範環得示帖》同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跡摹本。 

(6)《喪亂帖》:《喪亂範環得示帖》均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書。紙本。現藏日本帝室。帖上還引有朱文“延歷敕定”三印,延歷相當於我國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順宗永貞元年,可見此帖是唐代傳入日本的。《喪亂帖》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內容是他所寫的尺牘。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跡已佚,僅有摹刻本傳世。《十七帖》草書,前人評為“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也有人認為帖中字帶有波挑的筆勢,字字獨立不相連屬。這正表明他善於“兼撮眾法,備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獨具風範的草書體勢。

王羲之被稱為什麼聖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為什麼會被稱為“書聖”,他對書法歷史做出過哪些貢獻?

中國的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如果說找出一個對於書法界影響最大的一個人,那絕對是王羲之沒有之一。王羲之被稱呼為書聖,從這一點也證明了他書法的影響力有多麼的巨大,其實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會得到大家的廣泛推崇,還是因為唐高宗李世民對於王羲之書法的認可。

王羲之的書法可謂是行雲流水,讓人愛不釋手,王羲之的書法不能說對歷史造成哪些影響與貢獻,但是他對書法歷史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為有很多文人墨客模仿著王羲之的作品。也讓王羲之的書法成為了大眾爭相效仿的模型,推崇了書法這門藝術。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應該就是蘭亭序,很可惜這部作品至今存在於哪裡,還是一個謎團。

相傳王羲之的蘭亭序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應該是武則天的乾陵,因為武則天的乾陵一直都沒有被開啟,而且王羲之的書法也深受李治志還有武則天的喜歡,所以蘭亭序被他帶入皇陵當中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據說傳國玉璽也在武則天的乾陵當中,具體真與假,這都是野史的記載。王羲之的楷體還有草體,都非常的漂亮。

無論是普通的文人還是皇上,都有爭先模仿的潛力。當然在歷史上毛筆字寫最好的皇帝應該是宋徽宗,他所創造出的瘦金體也是來源於王羲之書法的影響力。所以王羲之絕對是中國書法界的靈魂人物,書聖兩個字也名副其實。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原因是什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則體現出鮮明的自然天性和人格風采,具有濃郁的魏晉風度,筆勢流暢,神態飛揚,淋漓暢快,含蓄有味,給人以變化莫測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又活潑的美感,將藝術家自己人格的風韻與書法的風韻融為一體。

標籤: 王羲之 書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l2gq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