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關於之問的生活百科

錢學森之問說明什麼問題
  • 錢學森之問說明什麼問題

  • 錢學森之問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學森之問”成為中國教育界有識之士關注的焦點。錢老提出的問題震撼了所有人,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錢學森之問與李約瑟難題一脈相承,它們都是對中國科學的關懷,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
  • 13996
宋之問生平
  • 宋之問生平

  •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
  • 23314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解釋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解釋

  • 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的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2、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 5764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什麼意思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什麼意思

  • 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的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2、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 20065
君子之學必好問解釋 君子之學必好問
  • 君子之學必好問解釋 君子之學必好問

  • 1、君子之學必好問選自《孟塗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桐城派散文家劉開,號孟塗。2、原句: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3、意思:君子學習一定喜愛問。“問”和...
  • 6512
問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 問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 1、之的意思是人稱代詞,代替人。2、在《鐵杵磨針》中的問之的“之”指代那個老媼,可譯為“她”。“問之,曰:欲作針”意思是:問老婦人,老婆婆回答說: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3、《鐵杵磨針》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
  • 7246
宋之問是哪個朝代的 宋之問的生平
  • 宋之問是哪個朝代的 宋之問的生平

  • 1、宋之問是初唐的詩人。2、宋之問(約656年—約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上元進士。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趨附張易之兄弟,坐貶瀧州參軍。中宗時,逃歸洛陽,以告密有功,擢鴻臚主簿,遷考功員外郎。後事太平公主...
  • 20918
博學之審問之譯文是什麼
  • 博學之審問之譯文是什麼

  • 1、博學之,審問之的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2、此句出自《禮記·中庸》,原文節選如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3、譯文:要廣泛地學習,仔細...
  • 12121
宋之問的生平
  • 宋之問的生平

  • 1、宋之問是初唐的詩人。2、宋之問(約656年—約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上元進士。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趨附張易之兄弟,坐貶瀧州參軍。中宗時,逃歸洛陽,以告密有功,擢鴻臚主簿,遷考功員外郎。後事太平公主...
  • 21132
宋之問簡介
  • 宋之問簡介

  •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
  • 31707
博學之審問之一句的出處
  • 博學之審問之一句的出處

  • 1、出自《禮記·中庸》。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學習要廣泛涉獵,要學會針對性地提問請教,徹底搞懂,要學會慎重地思考,要形成清晰的判斷力,要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 7055
宋之問的簡介 宋之問的資料
  • 宋之問的簡介 宋之問的資料

  •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
  • 24602
宋之問生平 宋之問簡介
  • 宋之問生平 宋之問簡介

  •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
  • 7661
人怪而問之的意思 人怪而問之什麼意思
  • 人怪而問之的意思 人怪而問之什麼意思

  • 1、解釋為:我感到很奇怪,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他把自己的想法講給我聽。2、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
  • 23503
問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問之的意思
  • 問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問之的意思

  • 1、之的意思是人稱代詞,代替人。2、在《鐵杵磨針》中的問之的“之”指代那個老媼,可譯為“她”。“問之,曰:欲作針”意思是:問老婦人,老婆婆回答說: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3、《鐵杵磨針》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
  • 8245
宋之問的故事
  • 宋之問的故事

  •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
  • 17899
呼而問之的之的意思
  • 呼而問之的之的意思

  • 1、呼而問之的之的意思是指他。2、呼而問之,意思是:把他(孟子)叫來詢問,之:他(孟子)。3、此句出自《孟母戒子》,全文: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矢,復得。”其母引刀裂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矣。4、譯文:孟子小時侯,背書...
  • 28961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禮記·中庸》,譯為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拓展資料: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
  • 22018
耕當問奴之當問婢的道理
  • 耕當問奴之當問婢的道理

  • 耕當問奴之當問婢說明的道理是:不要班門弄斧,向內行學習,才會學到真東西,讓自己快速入門,經過努力,也成為行家。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出自《隋書·柳彧傳》中:“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此言各有所能也。”此句的意思是耕田的事情要問奴,紡織的事情要問婢。因為耕田是農民的天職,織布是繡...
  • 19756
人問之的之是代表什麼
  • 人問之的之是代表什麼

  • 人問之,就是某個人問這些事情,或者是問這個人。之,這裡代表的是一個事物,也可以是指一個人。之,漢語常用字,讀作zhī,最早見於甲骨文和金文。本無意義多為:虛用、代詞、修飾關係。當“之”用在動詞的後面,“之”的用法為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
  • 12259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解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什麼意思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解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什麼意思

  • 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的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2、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 19987
宋之問的資料
  • 宋之問的資料

  • 宋之問(約656—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
  • 18316
問之的意思
  • 問之的意思

  • 1、之的意思是人稱代詞,代替人。2、在《鐵杵磨針》中的問之的“之”指代那個老媼,可譯為“她”。“問之,曰:欲作針”意思是:問老婦人,老婆婆回答說: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3、《鐵杵磨針》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
  • 31326
呼而問之的之的意思 呼而問之的意思
  • 呼而問之的之的意思 呼而問之的意思

  • 1、呼而問之的之的意思是指他。2、呼而問之,意思是:把他(孟子)叫來詢問,之:他(孟子)。3、此句出自《孟母戒子》,全文: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矢,復得。”其母引刀裂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矣。4、譯文:孟子小時侯,背書...
  • 18432
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出處
  • 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出處

  • 1、“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完整句子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2、出自《禮記·中庸》,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
  • 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