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關於白露節氣的來歷

關於白露節氣的來歷

關於白露節氣的來歷

白露的由來關於白露節氣的來歷

古人以四時搭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所以以白形容秋露,將這個節氣命名為白露。

古人在《孝緯經》中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時節,國內絕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在此時節,清晨時分,人們會發現地面和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露珠,細小的露珠密集的附著在花草樹木的莖葉或花瓣上,清透潔白,尤其是經過晨光的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

白露三候記載:

“七十二候”是我國古人根據黃河流域的動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現象變化的徵候等編寫而成,用來說明節氣變化,作為農事活動的依據。它以五天為一候,一年共有72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72候的“候應”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兩大類。雖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麼準確,其中還有不科學成分,但對於瞭解古代華北地區的氣候及其變遷,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鴻雁來: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詳見雨水節下(雨水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玄鳥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鳥解見春分(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此時自北而往南遷也,燕乃南方之鳥,故曰歸。

群鳥養羞: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羹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羞”是“饈”的本字。古代“羞”、“饈”通用。養羞是漢語詞彙,拼音yǎng xiū,指儲藏食物。《逸周書·時訓》:“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朱右曾校釋:“養羞者,蓄食以備冬,如藏珍羞。”

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

標籤: 節氣 來歷 白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3kg1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