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廣東臘八節喝臘八粥嗎

廣東臘八節喝臘八粥嗎

廣東臘八節喝臘八粥嗎

廣東臘八節吃什麼 廣東臘八節喝臘八粥嗎

廣東大多數地方都不過臘八節,也不喝臘八粥。在廣東只有客家人才會有過臘八節的傳統。

廣東為什麼不過臘八節

廣州民俗專家曾應楓表示,廣州人年前過的節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臘八確實很少提,沒有過這個節的習慣,臘八似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民俗專家葉春生則解釋,北方有“過了臘八便是年”之說,正如南方的“臘月二十三——祭灶入年關”。北方進入臘月後,天氣開始發生明顯變化,過臘八意味著進入年關。古時“臘”同“獵”,代表一年到頭有收穫,進入年關就要祭拜天地,祈求來年也有收穫。而廣東人過的“臘月二十三”,廣州人稱之為“小年”,要舉行“祭灶”的儀式,其實與北方的“臘八”意義一樣,只是日子不同。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民俗專家說。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宗教、農祀節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古稱“臘日”;南北朝佛教傳人中國後,與佛教節日相重合,又稱“佛成道節”。

關於臘日的來歷,起源於遠古漢族先民的一種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農事空閒,人們便進山打獵,以備新舊交替的年底,用獵物作“犧牲”祭祀祖宗與天地神明,祈福禳災。古文,獵與臘為同字。因此,這種祭典就稱為“臘祭”,農曆十二月也就順呼為“臘月”。

在歷史上,每年的臘月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大量蒸酒,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月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隆重儀式和情景。

十二月初八日,古稱“臘日”。從先秦時起,“臘日”已被當作一個節日來過,但在當時臘日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時,臘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從此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並祈求豐收和祥瑞。

臘八粥的由來

探究臘八粥之源,據說與釋迦牟尼有關。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捨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飢又渴,終於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煮成粥,餵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後,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於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後,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於佛像前。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後的節日佳品——“臘八粥”。

煮臘八粥,除了用各種糧米、雜豆外,各地根據出產還放上栗子、白果、;菱米、苡仁以及芡實、蓮子等,用文火燉上一整夜,“臘八”清晨圍爐熱食,真是別具風味!

冬天吃“五味粥”、“赤豆粥”以至“臘八粥”的風俗,雖來源於神話故事,但對人體健康也確有一定好處。如赤豆,也叫赤小豆,不僅有營養,也是《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的藥材,赤小豆雖然不能避疫驅邪,卻有利水行血、健胃、消腫的作用,特別對預防腳氣病有很好的功效。臘月初八的一些風俗,由於它對我們有許多好處,故一直流傳到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54ey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