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簡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簡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成像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影象。

核磁共振主要的特點就是其掃描引數多,掃描序列豐富,相對沒有輻射損傷,而且軟組織成像解析度高等等優點。在臨床工作中,核磁共振往往用於CT不能確診或者是診斷比較侷限性的這類病變進行補充檢查,就可以使得病變的其他特點,在核磁共振檢查序列上顯示得更為充分,為臨床診治提供更多的影像學證據。

簡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與CT相比,MRI優點在於:

1、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害,適用於年老體弱或過敏性體質不能做CT增強掃描者,並能在不改變體位的情況下,獲得不同位置的斷層圖象;

2、分辨度高,解剖顯示清晰,不僅能清楚地區別腦和脊髓的白質和灰質組織,並能發現直徑1mm的病灶(CT僅辨別5mm以上的病灶),且能診斷CT難於分辨的血管組織、後顱凹腫瘤、腦幹病變、脊髓空洞症、蛛網膜腫瘤和多發性硬化等疾患,以及顯示由於等密度而在CT上無法顯示的組織,大大提高了診斷率。

3、能清楚顯示肌肉病理結構,為神經源性疾病與肌源性疾病的鑑別提供了依據。MRI的缺點是對腫瘤內部結構的顯示,有時不及CT增強掃描;對鈣化灶和骨密度的辯認,也不如CT敏感;此外對體內有起搏器等金屬異物者,禁忌檢查。

簡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2張

核磁共振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後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 MRI也存在不足之處。它的空間解析度不及CT,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屬異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檢查,另外價格比較昂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kq8r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