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蒙古包由來

蒙古包由來

公元七世紀前,蒙古人的住房是皮棚。那時有相當多的蒙古人以狩獵為主要謀生手段,他們把獵獲的野獸皮剝下來,覆蓋在木頭支起的架子上作為住房。到公元八世紀以後,蒙古人逐漸脫離皮棚,住進了氈包。《蒙古祕史》中稱“斡魯格臺兒”或稱“失勒帖速臺格兒”,意思是有天窗的房子和有編壁的房子,都是指蒙古包而言,我國漢文古籍稱穹廬、氈帳,也叫帳幕。

蒙古包由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釐米、長23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幾塊連線,圍成圓形,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線。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

標籤: 蒙古包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l19k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