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五四運動100週年國旗下演講稿

五四運動100週年國旗下演講稿

五四運動100週年國旗下演講稿

今年是五四運動的100週年,五四運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關於五四青年節的演講稿,趕緊看看吧!

五四青年節的演講稿1:

各位戰士們:

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能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日子上臺演講。

青年與祖國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不用說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不要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只從1919年5月4日至今,青年與祖國的關係,就已經講了整整九十六年,對於每一箇中華兒女,每一個青年人士,愛國是我們永恆不變的主題。剛剛聽了前面幾位演講者的演講,他們講得非常的好,有的高屋建岑、有的小中見大、有的引經據典、有的旁徵博引,他們再一次將青年與祖國的關係闡述得明瞭細緻。在此,我不再談那些,我想問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愛國”這兩個字,大家都會寫,都認識,那到底什麼才是愛國的真正含義呢?

先讓我們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范仲淹說: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居。文天祥說: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林則徐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秋瑾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雷鋒說: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老山前線的戰士說:要是為錢,給我一萬元讓我在貓耳洞裡待一分鐘我都不幹,但只要祖國需要,我願在這待上一輩子。這就是愛國,這就是中華兒女的愛國心語,這就是炎黃子孫的拳拳之心。所以,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愛國,民族之魂》。

掀開中國的歷史,跳躍在眼簾的是光輝燦爛四個大字,奔騰的長江,寬闊的黃河,造就了一個偉大而倔強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積澱出一種偉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愛國精神,也正是這種愛國精神,讓一代代中華兒女魂牽夢縈,讓一代代華夏赤子捨生忘死,而愛國,對於我們軍人更有著不同的含義,戰爭年代出生入死,流血犧牲,義不容辭;和平時期,衛國戌邊,獨守寂寞,更是職責所在。

有人問:立正、稍息,日復一日機械般重複單調乏味的生活,不寂寞嗎?當然寂寞,但在寂寞之中我聽到了萬家歡樂的笑聲,看到了五彩繽紛的霓虹燈在不停閃爍;有人說,舞槍弄炮,摸爬滾打,多累啊!是的,確實很累,當年的八旗兵倒是不累,但他們險些讓中化民族之國滅種,西方有那麼一位杜勒斯先生,他們的臨死前曾說過,他要用管樂吹垮共產黨的第三代,我們就是這第三代,但歷史的悲劇不會重演,我想總有那麼一天,或是__,或是李凳輝,會告訴那位杜勒斯先生,他們的預言與計劃落空了,我們這一代絕不是垮掉的一代。

也正是因為這一句誓言,我們當中一批優秀的軍人,在邊疆,在海島築起一道堅固的綠色長城。在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哨所,叫做紅旗拉甫,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生命禁區。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這裡平均日照不足五個小時,長年積雪,就是在這樣一個連陽光都罕至的地方,卻有一群軍人頑強的生存著,這其中有一名中校軍官,在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後八天才被抬下哨所與家人團聚,可這八天,他卻連一句話都說不出,連一粒米也吃不下,當兒子說:“爸爸,我已經八歲了,還沒給您過過一次生日,今天讓我們給你過一個生日吧!”,這名剛強的軍官,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軍官落淚了,他用最後的力氣在紙上寫道:不要怪爸爸,軍人不能戰死沙場,也應效力邊關!這就是一個軍人對祖國奉獻的極致,這就是軍人對祖國最深沉的愛的表現,這不正是我們找的愛國含義的答案嗎?今天,我敢說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愛國的,我也敢肯定每個人都做過愛國之事,愛國是廣義的,董存瑞捨生炸雕堡,黃繼光英勇堵槍眼是愛國;鄧稼先讓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許海峰奪取奧運第一枚金牌是愛國;徐洪剛無畏鬥歹徒,李素麗踏實工作是愛國,即便是一個頑童撿到一枚硬幣交給警察叔叔也同樣是愛國,而我們今天努力求學,將來建設祖國,不更是愛國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鞏固起來對自己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五四青年節的演講稿2:

老師,同學們: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發了,很多同志獲此殊榮。這是團中央、全國青年聯合會授予的最高榮譽,也為紀念五四運動××週年。

××年前的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大幕,也為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

××年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將五四鑄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時代潮頭的中國青年胸前。

當年,27歲的孫中山先生在興中會宣言中最早提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激盪人心的口號,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但是中國社會的性質依然如故,救亡圖存的呼喊一聲緊似一聲。1919年4月底,中國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會並未帶來預想中的“公理”,鬱積已久的亡國之憂、救國之情驟然化作海嘯山鳴的五四運動,青年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洪流中的先鋒。

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最深厚的精神底蘊。××年前“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怒吼早已淡去,“振興中華”的青春壯歌卻一脈相傳,迴響不絕。

五四運動30年後,新中國成立了。火紅的青春足跡與共和國的發展歷程緊相伴隨。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報名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清華學子超過應召人數的9倍,沒被招收的難過的掉淚。全國各地兩次報名參軍的青年達70萬人。第一個五年計劃“把青春獻給祖國”成為全國青年的行動口號。第一支青年突擊隊在北京展覽館工地誕生,引來全國13萬名青年跟隨。20萬青年高唱《墾荒隊員之歌》奔赴邊疆,為新中國農業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中國青年的艱苦奉獻和創造激情支撐起社會大廈,更留下永恆的精神財富,毛澤東同志熱情褒揚:“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

“走向社會,深入群眾”——這是五四時期青年學生的行動口號,在這場偉大的青年運動中,作為先鋒的青年知識分子領悟到一個偉力:人民群眾。衝破狹小圈子,放眼廣闊天地,他們喊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與群眾結合、與實踐結合。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五四開闢了青年成長道路,在新的時代中延伸。2.5億青少年保護河;1000多萬大中專學生“三下鄉”;250萬志願者社群扶貧;大學生志願者服務西部計劃啟動,短短20天,四萬多名青年學子踴躍報名。……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青年們深刻認識我們的國情,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要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目的在於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要勤奮學習,勇於實踐;要在實踐中鍛鍊品格,磨練意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要守時守信,做文明小公民;既有理想,又要著眼於現實,從身邊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青島工人許振超在青島一中紀念五四運動暨優秀中學生表彰大會作的以“知識改變命運,崗位成就事業”為題的報告中說道:“在別人眼裡學習是一件苦事。但對我來說,學習帶給我無窮的快樂。每當我攻克一道難題,我就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許振超從一個學徒成為一名“橋吊專家”,以國中文化程度熟練地駕馭綜合了6門學科知識的大型集裝箱裝卸裝置,許振超學習了高壓變配電、電力拖動、計算機、數字控制技術等多個專業知識來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由於學習中經常要參閱一些英文專業書籍,不會英語的許振超拜女兒為師,不懂就問,不會就學。30年如一日的自我挑戰和堅持學習成就了今天的“橋吊專家”。他說:“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可以沒有文化;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就未來。”


五四運動100週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nzy9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