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鬚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鬚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行當。

方法

生行分為鬚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鬚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鬚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是生,旦,淨,醜。 生有小生,老生,紅生: 小生:潘必正,張君睿,王金龍。趙雲,老生:伍子胥,陳宮臺。紅生,趙匡胤,關雲長。 旦:青衣,趙武娘,趙豔容。花旦:紅娘,春草。武旦:扈三娘,樊梨花,孫二孃。 淨:霸王,張飛,包公,竇爾敦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豔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一、四大行當 京劇行當主要可分為生、旦、淨、醜,共四大行當。 1、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醜屬牛,牛性笨,醜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第2張

淨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乾淨,故反其意為‘‘淨”淨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淨,架子花臉叫副淨、武工花臉名武淨,武二花臉言紅淨,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京劇分為四大行當分別為生,醜,淨,旦。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淨、末、醜,共五大行當。但末融合了醜,成為四大行當。 1、生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鬚生(老生、鬍子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2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第3張

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淨、末、醜,共五大行當。並不是四大行當。 末 行 在京劇形成之初,舞臺上確實有末這一行,而且由專攻末行的演員來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員兼演。京昆十三絕中的張勝奎就是末行的傑出代表,他在那張畫像中扮演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第4張

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醜屬牛,牛性笨,醜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醜笨性又完全不同。

生 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

京劇包括哪四大行當 第5張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京劇的四大行當是什麼?

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京劇的四大行當是什麼?

京劇的行當京劇舞臺上的角zhidao色根據其性別、性格、年齡、職業及社會地位的不同,劃分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在京劇專門名詞裡稱作“行當”。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淨行俗稱“花臉”,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淨、副淨和武淨。醜行又稱“三花臉”,多演伶俐幽默或陰險狡猾的角色。

京劇的四個行當是那幾個?

生、旦、淨、醜。

1、生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去紅生和勾臉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行內術語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淨俊美的。

2、旦

主要指女性形象。扮演人物按年齡、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點,有比較詳細的分工,有正旦(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3、淨

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表演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氣度和聲勢。

淨行分為正淨、副淨和武淨三類。淨分文淨與武淨,細劃分則有銅錘花臉、黑頭 、老臉、奸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43735白臉、架子花臉、武花臉等。

4、醜

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醜”為名。又因和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又稱“三花臉”。

醜行的“醜”是指扮相不俊美,並非專指品質上的醜惡。醜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醜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擴充套件資料:

京劇角色的分行十分細緻,早先分為十行,後來才歸併為生旦淨醜四行。各類角色根據劇中人物的身份、氣質與性格的不同,都有固定的臉譜、扮相和服飾,各行角色的舞臺動作也都有規範。京

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了“老生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和“老生新三傑”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

上世紀20年代出現“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後,旦角的地位變得重要了。這是京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變化。

1928年,北京的《戲劇月刊》,發起以“四大名旦”為題的徵文,獲得觀眾熱烈響應。1930年徵文揭曉,集中於梅、程、荀、尚四人,稱梅蘭芳如春蘭有王者之香,程硯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佔盡春色,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鮮紅。自此,“四大名旦”的名聲流傳全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京劇行當

關於京劇..四大行當及分類. 京劇四大流派,四大名旦

行當分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行當劃分由來已久,對京劇劃分行當影響最大的,當數漢劇。漢劇共分為10種行當: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這十種行當所扮演角色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劇裡邊的生行;淨與京劇裡的淨是一樣的,指的是花臉;旦就是京劇裡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貼,是貼旦的簡稱,京劇在早期劃分行當,也包括貼旦在內,指的是比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稱二旦,例如現在京劇《紅娘》裡扮演鶯鶯小姐的,就是貼旦。夫,扮演車伕、轎伕、馬童、衙役一類角色。總的說來,漢劇的這十種行當,劃分得比較細緻,為京劇劃分行當,打下了基礎。京劇後來劃分為生、旦、淨、醜四大型別,似乎比較簡化精練,但每個大類之中,又包含若干小類,所以實際上是把這十種行當都包括在內了。不僅包括在內,而且更為細密嚴謹。唯一不同的是漢劇雖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當是末,而不是生。發展到京劇,生行就成為主要行當了。

京劇四大流派

京劇流派的形成高峰在上世紀20年代中至40年代末,當時梅尚程荀.南麒北馬,老生餘高言譚奚楊唐,武生楊蓋俞,花臉金郝侯,四小名旦.海派優伶……真是百花齊放.熱鬧非凡.流派紛呈,數不勝數,乃京劇歷史上最鼎盛之時期。

解放後,京劇流派的真正創立就只有張君秋、裘盛戎兩家樹起流派的大旗(40年代末已具基礎),50年代至60年代中,在藝術輩份稍後於四大鬚生的表演藝術家中,獨步一時,自成一家,在所公認者也大有人在,如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袁世海、趙燕俠、關肅霜、童芷苓、李和曾等等,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可惜大都未如張、裘那樣形成“規模化”、“正規化”,剩下的也是“有派無流”,然而也正是他們成就了1949年以後至1966年前的京劇的再次輝煌.

在所有流派中,目前還是以馬譚奚楊、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和武生楊、蓋的流派最為主流,至今常演的劇目仍是他們各自的經典,傳人也以這幾派為多。在圈裡圈外如今都在談論振興京劇、培養新人之時,人們關注的,還多集中於某某是哪派傳人,像與不像,卻很少有人提及幾十年來再未有新流派產生,京劇流派盛極而衰為何創新難?愚意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院團體制不同於以前的戲班組團,以前是以角兒為中心,自己挑班匹配琴師及合作者,演員根據自身條件來排劇目,設唱腔,比如“走馬換將”時期的高盛麟、張君秋,都有各自的長期、固定的配演班底和鼓師或琴師,因而久之能形成獨特風格或流派,更可以輕裝簡從交流演出(或跑碼頭),而現在的劇團並不是以風格、流派而組,那種氣氛、氛圍、環境都沒了,也就難以創新派了。

其次,過去的演員指著唱戲吃飯、養家餬口,所以必須有真東西才行,即使條件不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6太好,也得千方百計想轍,程硯秋愣是擠出一程派,如今還風光無限。而且那時競爭也十分激烈,稍一鬆勁兒,就會被淘汰。當時四大名旦曾較著勁兒排新戲,也帶動了新劇目的發展,而且每個流派都有代表劇目。這點有如市場化下的歌手,不用人下任務,自己就去找發展,唱新歌了,否則在人才輩出的年代很快就被遺忘了。 現在的演員是出了名的不指著,沒出名的指不上,而且哪派哪派的還糾纏著學得像不像,缺少自創意識,巴不得指著老師吃飯呢,有了“大師*”的牌子且能紅火一陣呢!

第三,演員普遍缺乏創新意識,有些已經基本可以自成一體了,卻不敢說明。雖說有些演員缺乏創新意識,凡事指著牌子,導演、作曲來協助,但在一些極為優秀的演員身上也可見端倪。比如現在人們都在討論於魁智到底是楊(寶森)、餘(叔巖)、李(少春)哪一派,他的唱腔中都有,至於將來能否成派,還得看功夫,不過勢頭是不錯。

還有李維康,她的唱腔、做派、劇目都有代表性,已明顯區別於前人及其他派別,完全可能形成一個新派別。再如劉長瑜,她的花旦戲與正宗荀派的又有不同,而且有代表劇目,有自己做、唱的特點,也具備了產生新流派的條件。但她們均未敢說自成一體,或許梨園行規矩頗多,但出新是好事,意味著發展,說也無妨。

另外,流派的傳播也是一個問題,有些流派當年十分優秀,卻因傳人少或不愛傳而消失了。衡量流派的條件應有師承有自和觀眾認同外,不外乎有個性化的風格.劇目、以及傳人.而四大鬚生、四大名旦之所以流傳甚廣,積極傳播是個重要因素,梅派最為典型,梅家積極傳授使其成為最大的旦角派別,張(君秋)派也是如此。但奚(嘯伯)派如無張建國,言(菊朋)派如無言興朋可能就沒了。馬(連良)派被一致認為是須生中最好聽的,目前卻也面臨了危機。張學津是目前老一輩裡出色的,他對馬派傳播的作用不可低估,可再往下似乎只有朱強一人扛著了,目前還可抵擋一陣,如再無後來人,馬派就危了,到那時恐怕悔都來不及了。

在質疑難創新派之際,老流派的流傳同樣重要,有老才有新,沒有了老的基礎也難以出新,所以繼承一些優秀流派同樣會對創新有促進。幸好,最近一些年輕演員如奚中路、傅希如、譚正巖、王佩瑜、常秋月、*等等也有了這方面的意識,所以創新不是不可能的,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1894—1961),江蘇人,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學戲,11歲登臺,擅長青衣,兼演刀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梅蘭芳對旦角的唱腔、唸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個方面都有創造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長;颱風優美,扮相極佳;嗓音圓潤,唱腔婉轉嫵媚,創造了為數眾多、姿態各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梅蘭芳曾率京劇團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享有國際聲譽的戲曲表演藝術家。

程硯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學戲,演青衣,受師於梅蘭芳。他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臺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學藝,14歲時被評為“第一童伶”。初習武生,後改正旦,兼演刀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學藝,19歲改演京劇,扮演花旦、刀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哪一部京劇集四大行當最全

《龍鳳呈祥》(就是全本《甘露寺》),生旦淨醜齊全。

生——老生喬玄魯肅、小生周瑜、武生趙雲;旦——青衣孫尚香、老旦吳國太;淨——銅錘孫權、架子張飛;醜——喬福、賈化。

標籤: 行當 四大 京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p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