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開州仙女洞特色

開州仙女洞特色

開州仙女洞特色

開州仙女洞石屏後,約兩畝廣闊,較昏暗。數巨石,狀如臥獅立馬。極象形。左側有孔穴通內洞。內洞口昏黑,須燈燭方可舉步。行約數十步,眼前頓覺開朗。進洞內三十餘丈,頂有孔,大如箕,狀如彎月。旁有數孔,如星相伴。孔外陽光射入,青輝熠熠,確如星月在頂。故此處稱“月亮室”。月亮室縱橫數十丈,其前部較平,有水池,池中有大石,稱“獅子洗澡”。後部一面山坡,山石嶙峋,有小徑可攀援。1986年修水泥階梯,鐵欄扶手,供遊人上下。立於坡頂,環顧四周,眾多石鐘乳各具形態。更有數巨大石柱,高接洞頂。柱上如鱗羽花葉,人物走獸,美妙不可言狀。《錄異記》雲:“洞內鍾乳羅列眾形,龍鱗鸞鳳,頹雲巍山,如林如柱,似躍似動,乍飛乍顧,千形萬態,不可殫記。”坡後山洞未盡,幽微中有石瀑垂簾,俚人稱“仙女神罩”。右一石懸掛半空,酷似玉米倒垂,長8尺許,栩栩若真品。左一石聳立,首身儼然,裙袂飄飄,玉立亭亭,此即側站石仙女,前行可見“一碗水”,“鍾豉樓”,“犀牛望月”等各種奇石。再往裡,可達九層樓。

仙女洞位於溫泉鎮河東山腰,約四五十萬平方,洞內是恆溫,約有十四到十八度左右、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鈣,經過數百萬年的沉澱結成岩石,也有專家考證,是在很早以前,發生了火山爆發形成這樣,如閃閃發光的岩溶結晶體,形似珍珠,遍及洞內,很為壯觀。洞以巨集闊深邃,迷疑奇巧,冬暖夏涼而著稱,唐末人杜光庭有《錄異記》,稱仙女洞在“麟德年間(664—665)雷雨震霹,山腳摧裂,洞門自開。”故仙女洞古名“雷洞”。因其洞內景象奇異,又稱“靈洞”。唐武德二年(619)時,萬世縣治從榨井壩南遷至溫湯井(今溫泉鎮政府駐地)西北五里的縣壩村。仙女洞位於縣治東南,則又名“東洞”。清乾隆至咸豐,溫泉傳流洞中有仙女為貧苦鹽工、船工做鞋的故事,始稱“仙女洞”。

標籤: 開州 仙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z5xe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