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國中中秋作文經典

國中中秋作文經典

國中中秋作文經典

一年一次中秋節就要來臨了,早已聽到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想到那精緻的月餅,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口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國中中秋作文,希望你喜歡。

國中中秋作文1

“月中清露點朝夜。”玉盤似的圓月在雲中穿行,朦朦朧朧的月光灑向大地。月圓之夜,團圓之節,美麗的滿月為中秋點綴。我很喜歡中秋節,喜歡中秋那一天獨特而迷人的光輝。

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具有美好象徵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想念家人,期盼團聚。月亮傳遞著思念,因思念而想著團圓。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代時候的人們稱之為仲秋。後來中秋節又多了許多名字:秋夕、月夕、月節、八月節、八月半。

關於中秋,有一個《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相傳嫦娥被迫登上月亮後,一直住在月宮,一隻修行千年、心的善良的白兔不忍看到嫦娥這樣悲痛寂寞,便到了月宮變為月兔陪伴著她,因為嫦娥被罰在月亮上搗不死藥,玉兔來到後,就替嫦娥接下了這個懲罰。人們望月,是想念嫦娥和這隻善良的玉兔。

中秋節只要一提起皮薄餡美的月餅,蓮蓉餡的、蛋黃餡的、火腿餡的、豆沙餡的等等,我就饞得流口水。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古代的時候,月餅稱為“胡餅”。據說唐朝的時候,唐太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賞月吃胡餅,突然想到了月亮與胡餅,就改名為現在的月餅。而且民間還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

雖然說元宵節猜燈謎,但是中秋節也喜歡猜燈謎,而且更加有意思。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這樣的特色活動。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大家喜歡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我曾經去玩過一次,真開心,不過燈謎也真的好難哦!

我喜歡中秋節,喜歡花好月圓的這一天。

國中中秋作文2

中秋節快到了,月亮一天比一天圓,月光一天比一天皎潔。

火車票越來越緊張,大家忙著回家和家人團聚,一起過中秋,搬著凳子在外面賞月,吃著可口的月餅。我回憶著從前過中秋的情景,感到會心的欣慰。放學的路上,抬頭望著月亮,月亮跟著我走。我想,等到月圓的那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是否都能夠和自己的親人團聚呢?突然想起了養老院的老人們。有些老人沒有子女、孫子、老伴,孤獨地活在這世上。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必老人們都在思念著自己的親人吧。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從小生活在孤兒院裡,他一直想找到他的媽媽。有一天,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每天幫助一個人,當別人感謝他時,他就會請那人對另外十個人給予幫助。他堅信,一傳十,十傳百,總有一天,他的媽媽會得到幫助的。然後,他的行動感動了人們,電視臺採訪了他,他一夜之間變成了名人,但他依然堅持不懈地傳遞愛心。是小男孩對母親的思念使他一直堅持做下去。有時候,思念也會化作一種力量。

人們每到中秋節都會思念在遠方的親人。有的人卻沒有親人思念。所以有的人喜歡中秋節,因為能和家人團聚。有的人害怕中秋節,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親人了。我們不是應該給予這些人親人般的溫暖嗎?

於是,我加快腳步向前走去。中秋節那天,我一定會給孤獨的鄧奶奶送去一盒月餅。

國中中秋作文3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空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雜詩》每次我讀它,最讓我難忘的是遠在新加坡的大姨,特別是今年這個中秋節。

媽媽拿回一盒月餅,她知道我最愛吃的是蛋黃餅,就開啟盒子,拿一塊給我吃,當我捧起這塊月餅,不禁陷入沉思,想起雅珊大姨,那是我還在讀幼兒園大班時,她來到我家,住了兩年,她常常帶我出去玩,送我去學舞蹈,教我畫畫、唱歌,兩年的中秋節都是她帶我去買蛋黃餅回來吃,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她為了理想和前程,離開親人,遠度重洋去了新加坡,半工半讀,我們就這樣難分又難捨,望著手中月餅,我不禁熱淚盈眶……

“開飯嘍!“媽媽大呼小叫,端上一盤月餅,放在飯桌上。

“一個,兩個,三個……九個,十個……”我一邊吃一邊數,我問爸爸:“能不能寄兩個月餅給大姨!”爸爸說:“路途太遠了,這樣吧,等你吃完了飯,去QQ上下載一盆中秋月餅,給大姨傳送過去,以表你的祝福和思念。

晚飯後,我上網搜尋到一塊十分精緻的月餅,寫上祝詞,通過QQ單擊一下,我樂滋滋地想著,大姨見到月餅開心的表情,“嘀嘀”三秒鐘不到,大姨發了一張笑臉和一塊十分可口的蛋黃月餅給我,我感到無比的甜蜜,高科技資訊時代真好哇!能讓人即瞬間實現美好的願望,拉近親人與親人之間的思念距離。

這一夜,我睡得很甜,夢見親人團聚舉杯歡慶的場面,我不盡思念,陶醉在甜蜜的遐想中……

國中中秋作文4

中秋節到了,一睜眼,卻看到了媽媽的笑容,這令我無比生氣。中秋節一年僅有一次,可她倒好,捧著手機搶那所謂的紅包!此刻心中無比感慨:“但願無手機,千里共嬋娟!”

“中午想吃什麼?”媽媽問我。“今天是中秋節!你別做飯了,我出去買點。”我興奮地說。“那行,快去快回。”說著,便將錢塞入我手中,這不會是計劃好的吧?我詫異地奔出家門。

不愧是中秋節!店鋪中人山人海。經過漫長的等待後,我終於提著美味漸漸遠離喧嚷的街道,回到溫馨而又溫暖的小家。可是在幾乎持續了半分鐘的敲門聲後,家門緩緩開啟。而給我開門的弟弟也一溜煙跑進房間。想都不用想,他肯定在玩電腦!

“媽,趕緊把鍋拿來!”我喊道。可許久不見人回答,於是我走向客廳。只見爸媽手捧手機,喜上眉梢,完全沒有在意我的出現。許久後,媽媽終於放下手機,問:“沒找到鍋嗎?”哦,原來她之前看到我了。

就這樣一下午嗎?以前的熱鬧與快樂呢?真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一下午光陰匆匆流逝,正在我和媽媽商量晚飯時,爸爸接了個電話,他出去了。看著那輪若有若無的圓月,我們的團圓呢?

黑夜最終還是到了。黑夜如此漆黑,如此空洞。看著高樓大廈中的人們與明亮的燈,無疑毫無保留地將他們的快樂與熱鬧釋放得淋漓盡致。而我,卻只能從媽媽那微弱手機光下的燦爛笑容中得到一絲冰冷的安慰。

我在黑暗中,度日如年。中秋節可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節日啊!我們有何權利用手機將其代替?而手機又有何資格用它的虛擬來控制人們的情感?

因為手機,我們缺席了中秋的歡樂,可是我們不能再讓手機“教唆”我們缺席那一輪明月!

國中中秋作文5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

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標籤: 中秋 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6rp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