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榆林臘八節習俗

榆林臘八節習俗

榆林臘八節習俗

1、臘八粥。臘八粥一般都是在臘八的前一天晚上熬煮並將其放置鍋中燜到次日,因此榆林人通常把臘八粥稱作“燜飯”。用軟穀米、軟黃米(或糯米)加入紅棗、豇豆、五花豆、南瓜、紅糖等摻雜在一起一併下鍋,以文火慢慢燜煮,待全部熟透且有粘性即成。

2、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的一個習俗。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3、在陝西一帶流傳著掛臘八穗的習俗,每年臘八節這天,當地婦女會用谷稈編成穀穗子,內裝紅棗,掛在小孩肩上。既求小孩健康成長,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4、“赤豆打鬼”的習俗。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臘八粥。臘八粥一般都是在臘八的前一天晚上熬煮並將其放置鍋中燜到次日,因此榆林人通常把臘八粥稱作“燜飯”。用軟穀米、軟黃米(或糯米)加入紅棗、豇豆、五花豆、南瓜、紅糖等摻雜在一起一併下鍋,以文火慢慢燜煮,待全部熟透且有粘性即成。

2、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的一個習俗。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3、在陝西一帶流傳著掛臘八穗的習俗,每年臘八節這天,當地婦女會用谷稈編成穀穗子,內裝紅棗,掛在小孩肩上。既求小孩健康成長,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4、“赤豆打鬼”的習俗。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以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陝北人怎麼過臘八節臘八節習俗

2014-1-1615:07:00中國食品科技網

陝北地區從古到今,文化底蘊十分濃厚,尤其年節文化,更是獨特。臘八節也是陝北重要的節日。臘八這一天,陝北人同樣要吃臘八粥,但陝北人不叫臘八粥,而把臘八粥稱作“燜(men)飯”。

“燜飯”的用料十分講究。一般以陝北特產黃軟米為主,就是將當年打下的軟糜子放在土炕上炕幹,接著在石碾上將軟糜子碾掉外殼,然後用簸箕簸掉糜糠(外殼),剩下的就是黃軟米。黃軟米煮熟之後又軟又黏,味道甜美。過去陝北做“燜飯”必須以此為主料。

如果沒有黃軟米,用酒穀米也可以。酒穀米也是一種軟米,但品質、色調、黏度均比不上黃軟米。再加紅小豆、豇豆等各種豆子。有些地方也加一些乾果類的,如紅棗、葡萄乾等,一般也要湊足八種。還有的用白麵捏製一些類似鳥的腦袋、老鼠的尾巴等加在裡面,說是這樣下一年的莊稼地裡沒有老鼠和麻雀等自然災害。這一天,陝北一些地方禁忌吃菜,據說吃了菜,第二年莊稼地裡容易生長雜草,會造成糧食減產。

陝北人做“燜飯”不在臘八節的早晨,而在臘八節的前一天晚上。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的婆姨們把白天準備好的黃軟米、豇豆、紅小豆以及紅棗、葡萄乾等放在鐵鍋跟前。豇豆、紅小豆等豆子事先就要浸泡,這樣便於煮熟。等水燒開了,先把各種豆子放進去,煮上一段時間,等豆子快要熟的時候,再把黃軟米、紅棗、葡萄乾等煮進去。這時用旺火燒,等水大開之後,就把火壓小,用慢火慢慢煮,煮上一小會,再把火往小壓,直至鍋裡看上去冒些小氣就行,這樣鍋裡的粥就處在一種“燜”的狀態裡。這應該就是叫“燜飯”的原因吧。

好的“燜飯”就是不幹不稀,又黏又軟,綿香甘甜。常聽奶奶和母親說,做“燜飯”主要難在“燜”上,火大了,“燜飯”會燒糊;火小了,往往“燜”不熟,即使熟了,但香味不濃。因此,既要掌握好火候,還要下料適當,包括用水的多少,都有很大的關係,水少了,“燜飯”會太乾,黏度不好,吃起來乾巴巴的,口感不好。水大了,就會做成稀飯。做“燜飯”的確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過去,有的婆姨做不了“燜飯”,就請人來做。有經驗的做的好的,把火壓好後,就上炕睡覺去了。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天大亮,然後起來,用小鐵勺盛上一些小麻油,放在火上加熱後,再加上一些蔥花炸黃,然後揭開鍋蓋撲在“燜飯”上,這樣一鍋又黏又軟香噴噴的“燜飯”就做好了,便可以吃了。

吃“燜飯”前,男人或男孩先盛上一碗“燜飯”,用筷子夾些“燜飯”放在灶王爺前,然後是窯面上的天神、土地神龕,再是石碾、石磨、倉窯、牲畜圈棚和院前的果樹、棗樹上都要粘上一些。有的地方還拿“燜飯”餵雞、羊、豬、牛、驢等牲畜。這樣做的目的是期待來年枝繁葉茂,六畜興旺,五穀豐稔。這個習俗應該就是古代“臘日”這一天祭祀天地神靈,驅邪避災,祈求豐收和吉祥習俗的保留。

陝北在進入臘月的第一天,大人都要給孩子吊“臘牌牌”(有的地方叫“棗牌牌”),就是用細麻繩把紅棗、乾草節、煮熟的黑豆(過去用作餵驢的飼料)間隔性地穿成串,在末端綴上五色絲線、彩色布條和一粒蒜瓣,然後吊在孩子胸前衣服的左右上方,一個孩子胸前吊兩串,一直要吊到臘月初八。到了臘八這一天,就可以取下“臘牌牌”,孩子們就可以吃掉上面的紅棗、黑豆。因此,臘八也是孩子們快樂的節日。這個習俗,包含著陝北撫育孩子的一個獨特理念:孩子小時候要“賤”,“賤”了好撫育。因此在“臘牌牌”上穿上牲畜吃的乾草節和煮熟的黑豆(過去用作餵驢的飼料),期盼孩子就象牲畜一樣皮實,也沒有惡煞邪氣來侵害。

農耕社會,莊稼收成的好壞至關重要,農民都有事先知道來年收成好壞的。臘八這一天,陝北的農民都有預測天氣,看來年莊稼收成好壞的習慣。這一天天氣如果晴朗,來年的莊稼一般就不會太好;如果這一天天陰的厲害,黑沉沉的,來年的莊稼就會豐收。陝北農諺中“明冬暗年黑臘八”,說的就是這一現象。這一天,也有將第一碗燜飯放在院牆的高處或碾磨上,等燜飯凍結之後,觀看飯面的凹凸來預測來年的豐稔與歉收。也有用碗將飯湯倒在院處,觀看裂紋情況來預卜的。這些預測不是迷信,而是陝北農民世世代代從事農事活動的經驗總結,凝聚著陝北農民的智慧。

過去,臘八這一天,出嫁的女子不能在孃家過夜,有些地方說,不忌臘八妨婆婆;有些地方則說妨孃家爸爸。俗語有“不忌臘八,婆婆變成哈巴”和“不忌臘八,會死孃家爸爸”。因此,出嫁的女子都要在過臘八前回到婆家。這種習俗過去十分講究,現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仍然流傳,但已經很少了。

陝北俗話有“過一個臘八,長一根钁把”的說法,意思是說,過了臘八,白天的時間就長了不少。過去,陝北農村一過臘八,就開始著手來年農業生產的準備工作,如掏羊圈、補口袋、墊鞍帳、編筐簍等等。現在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這些活計大都消失了。但作為社會生產印記,恐怕還要長時間留存。

臘八,在陝北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日子,上承冬至,下啟立春,臘八一過,紅紅火火的年節就快到來了。

臘八節常見的習俗有哪些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既然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當然是要重視起來了,其中臘八節的習俗也有很多,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臘八節~

💝💝臘八節習俗💝💝

🌟1、喝臘八粥

在中國,臘八節當天要喝臘八粥,而臘八粥也稱為七寶五味粥。喝臘八粥這個習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最早起源於宋代,在臘八節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而到了清朝,喝臘八粥更是盛行的習俗了,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對於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

🌟2、祭祀

臘八節這一天原本就是祭祀的日子,即使到了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其中臘八節的祭祀物件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3、制臘八豆腐

臘八節的其中一個習俗是制臘八豆腐,這一習俗主要在安徽黔縣盛行,制臘八豆腐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其中做法是:將自制豆腐晒乾可留日後吃,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晒而成。而“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4、泡製臘八蒜

臘八節的習俗也有泡製臘八蒜,在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吃臘八面

在臘八節這一天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臘八面。

在陝西關中西部鳳翔一帶,在“臘日”的頭一天早上太陽出來之前,全家同吃臘八面。還要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日祭灶以後。 陝西關中東部的華陰、華縣和潼關等縣,也有吃臘八面的習俗。因“辣”、“臘”同音。臘八面均以家庭為主,各種主、輔料按需配製。

臘八節的歷史由來介紹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在中國民間流傳了幾千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竭力把傳統文化、傳統習俗通過多種形式傳承下去,將臘八節的習俗保護到現代。臘八節,是國寶級的傳統佳節,我們自豪的讓中華文明的傳承給子孫後代,要將臘八節的習俗一代傳一代,文明的鞭策,讓中華文化不斷髮揚光大!

臘八節的過節習俗

一歲之末為“臘”,意為新舊交替,辭舊迎新。民間俗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說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在臘八這一天,北方人喝臘八粥,泡臘八蒜,寓意吉祥,祈福求壽。下面我就詳細介紹一下臘八節的過節習俗吧,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


1、喝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2、泡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3、做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4、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臘八粥的故事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很窮,有一年臘月初八,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在天黑都沒吃上一點東西,他到處找東西吃,無意中發現一隻肥壯的田鼠逃進了一個洞裡。他用樹枝掏了掏,發現在田鼠洞裡竟然有不少糧食,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把這些五穀雜糧洗乾淨煮成了一鍋粥。哇,喝起來太美味了!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記小時候親自做的雜糧粥。他讓御膳房做這種雜糧粥,並稱為“臘八粥”。御廚在粥裡還加了芡實、蓮子、桂花、核桃仁、紅棗等,使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傳到民間,成了人們喜歡的食物。並且,家家戶戶會在臘八當天煮臘八粥喝。


以上就是我瞭解的關於臘八節的過節習俗了,你們還知道哪些呢?

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答:吃臘八蒜,喝臘八粥。

在我國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

臘八的習俗

臘八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慶祝。它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和傳統。下面我將為你介紹一些與臘八相關的習俗。

首先,臘八節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粥是由大米、雜糧、豆類、乾果和糖一起熬煮而成的。人們相信吃臘八粥可以驅寒保暖,增加身體的抵抗力。臘八粥的香甜可口,非常受歡迎。在臘八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鍋臘八粥,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品嚐這道美味佳餚。

其次,臘八節還有祭祀祖先的習俗。人們會在家中設立祭臺,擺放上香、水果、糕點等供品,向祖先表達敬意和祈福。這是一種傳統的信仰和文化傳承,也是對祖先的一種紀念和感恩。

此外,臘八節還有一項古老的民間活動,那就是打餈粑。餈粑是一種由糯米制成的傳統食品,形狀像小球。在臘八節這一天,人們會聚集在一起,互相投擲餈粑,寓意著團圓和幸福。這個活動不僅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氛圍,也是人們交流感情的方式之一。

最後,臘八節還有一項與健康有關的習俗,那就是洗臘八浴。人們相信在臘八這一天洗澡可以祛除一年的晦氣,帶來好運和健康。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在臘八節這一天洗個熱水澡,以迎接新的一年。

臘八節是一個充滿溫馨和喜慶氣氛的節日。人們通過吃臘八粥、祭祀祖先、打餈粑和洗臘八浴等習俗,表達對過去一年的感恩和對未來的期盼。這些習俗不僅豐富了節日的內涵,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臘八節的節日風俗

臘八節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泡臘八醋。

臘八節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泡臘八醋。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才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傳說在臘月初八,釋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臘八節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臘八這天民間百姓要喝“臘八粥”的習俗,文字記載是從宋代開始的。從清代開始,每年的臘八節,北京雍和宮還會舉行盛大的臘八儀式。喝著臘八粥,不少北方人還愛搭配著吃八蒜。臘八蒜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

喝臘八粥

在陝西關中地區,還流行吃臘八面。這主要是因為以前中國北方一些地區不產或少產大米,人們不吃臘八粥而吃臘八面。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臘八這天民間百姓要喝“臘八粥”的習俗,文字記載是從宋代開始的。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臘八節有哪些傳統飲食風俗

1、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裡都不會肚子疼。   2、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3、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衚衕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4、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製作,並受到季節制約,一直無法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5、臘八飯   6、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7、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各地習俗   1、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4、江浙臘八節的習俗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5、西北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6、寧夏臘八節的習俗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7、北京臘八節的習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四類特殊人群選食臘八粥   1、糖尿病人以燕麥為主   燕麥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食用燕麥後可減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新增燕麥後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對於糖尿病及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多選燕麥和蕎麥作主料。   2、孕婦適合軟糯粥   3、老人吃粥多放豆   臘八粥中多放大豆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臘八粥正好軟爛易消化,加上粗細搭配,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對預防老年性便祕有一定作用。   4、愛美女士喝粥油   不少女性都喜歡喝臘八粥來美容,但是這裡還有個美容小祕密,那就是不要捨棄粥油。粥油其實就是煮粥時反覆煮沸而浮於粥面上的那層濃稠的液體,也稱米油。中醫認為,粥油味甘性平,每日若能喝一碗米粥,黑瘦者不出百日即可肥白。   臘八節有哪些傳統飲食風俗2   自上古時代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關於臘八節的由來,民間有很多傳說,最常見的有三個版本。   臘八傳說一   在臘八節的由來傳說中,流傳最廣泛的,最被認可的一種傳說是牧女乳糜救佛祖。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仍然一無所獲,餓得骨瘦如柴。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頭腦,沐浴過後卻因身體羸弱,無力爬回岸上。   這時一位牧女從旁邊經過,將他拉上岸,給他了一碗用米、慄等熬的粥。佛祖吃後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這一天恰巧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從此以後,佛門弟子將臘八這一天稱為“佛成道節”,同時在臘八節這一天,將粥視為良藥,寺廟每年在臘八這天以粥供佛,並向世人佈施。受此影響,我國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粥的習俗。   《辭海》即持此觀點:“臘八,佛教節日,相傳夏曆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國漢族地區佛寺常於此日舉行誦經等紀念活動……”   臘八傳說二   臘八節傳說之二是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臘八傳說三   臘八節傳說之三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   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對於臘八節的起源,至今民間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這三種,還有“懶夫妻坐吃山空說”、“煮粥祭祀神農說”、“祭祀八蜡神說”等等。只能說,臘八節的起源,相傳不一,不變的是一種文化傳統的承繼。

臘八節有什麼風俗

臘八節的風俗如下:

1、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

,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2、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3、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

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節的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面、吃臘八豆腐、祭祀等。

每年到臘八節這一天都有喝臘八粥的風俗,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做臘八粥的主要材料有大小米、玉米、紅棗、花生、桂圓等,根據口味臘八粥還有鹹甜之分。

吃臘八面的習俗通常在中國北方地區較多,那裡有些地區少產大米所以都是吃臘八面。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臘八本就是祭祀的日子,有些地方至今還有著這樣的習俗。每到這一天都會敬神供佛,祈求神明保佑來年繼續豐收。

臘八節禁忌

對於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每年臘八節前一天晚上就開始熬製臘八粥,但非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分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吃,但是不能過中午,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

在臘八節的這天,就有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的風俗禁忌。媳婦臘八節回孃家了,會對婆婆非常不利。有一句流傳的民謠就是這麼唱的,臘八不吃孃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

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臘八是一個多彩的節日,它既是春節的序幕,又是佛祖成道的紀念日。而它的形成,又與古代冬祭有關。

在古代,“臘”與“蠟”兩字基本通用,指冬季祭神祭祖。因為這種祭祀在十二月舉行,所以便稱十二月為“臘月”或“蜡月”。自漢代開始,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即冬祭日)。自南北朝開始,改十二月初八為“臘日”,又稱“臘八”或“臘八節”。從此,臘八節便在十二月初八這天固定下來。

臘八節的風俗,古代主要有兩個。一是祭神祭祖,其中祭祀的神靈有先嗇神、司嗇神、農神、郵表畷神、貓虎神、坊神、水庸神和昆蟲神八種。二是臘鼓驅疫,又叫“驅儺”,即驅逐疫鬼。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相公頭及作金剛士以逐疫,沐浴轉除罪障。”這些風俗,如今已基本不存。而臘八節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最重要風俗,就是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叫“防風粥”。因臘八正逢數九寒天,喝粥可以禦寒,故有此名。通常的臘八粥,是用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蘿蔔等熬製而成。後來各地的用料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但用料品種繁多,製作也更加精緻。如清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就對北京地區的臘八粥作了如下描述:“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以作點染。”這就比普通臘八粥講究多了。還有的只選淡色的糯米、薏米仁、菱角米、雞頭米、蓮子肉等原料煮粥,深色的雜豆一律不要,這樣熬出來的粥雪白透明,質地精細。然後將粥放在蓋碗或特製的粥盒裡,再鋪上蜜餞果脯、荔枝肉、桂圓肉、桃仁、松子、染紅的瓜子仁和青紅絲,還要擺出圖案和花樣,謂之“八寶粥”。

有文字記載的喝臘八粥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說:“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十二月》亦云:“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歲晚節物》中更提到稱作“臘藥”的臘八粥:“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醫家亦多合藥劑,侑以虎頭丹、八神、屠蘇,貯以絳囊,饋遺大家,謂之‘臘藥’。”這說明,在宋代,臘八粥的品種已十分豐富,喝臘八粥也已經在民間廣泛流行。

明清以後,喝臘八粥之俗依舊長盛不衰。尤其可貴的是,其施捨、濟貧的用意得到進一步加強。最初,施粥主要在佛寺中進行。寺僧為答謝信徒,救濟貧苦百姓,常在臘八節這天煮粥施捨。後此風流傳漸廣,臘月初八這天,不但各寺院煮粥施捨,民間也爭相效法,親友間相互贈送臘八粥。誠如陸游詩中所言:“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至明清,朝廷及地方官府每到臘八節這天便開設粥廠,施粥救濟貧民。如清雍正年間,臘八節這天,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大鍋煮臘八粥,將粥分給眾人食用。京城的各條主要街道上也都搭有粥棚,向窮人施粥。此外,這天皇帝向文武百官賜臘八粥,皇后也向嬪妃、宮女賜粥。從宮廷到民間,都把喝臘八粥和送臘八粥當成一件表達友情和關愛的盛事看待,臘八節施粥也成了救助窮人的慈善事業。

除喝臘八粥外,臘八節還有一些與臘八粥有關的習俗,也很有趣。

許多地方都有在早晨喝臘八粥的習俗,所以天不亮就要煮粥。俗諺:“誰家煙筒先冒煙,誰家高粱紅透尖。”意謂臘八節這天誰家粥喝得早,誰家就能喜獲豐收。也有的將臘八粥塗於牆壁、樹木、門環等處,俗信可以攘除不祥,帶來好運。還有的將臘八粥塗在果樹上,據說可以使果樹茂盛,多結果實,即“大樹小樹吃臘八,來年多結大疙瘩”;將粥塗在婦人背上,俗信可以多生子……

標籤: 榆林 臘八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l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