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紅高粱家族和紅高粱的區別

紅高粱家族和紅高粱的區別

紅高粱家族和紅高粱的區別

紅高粱家族是指一系列同屬於禾本科紅高粱屬的不同植物品種,包括紅高粱、黃高粱、黑高粱等。這些品種間具有明顯的生物學差異,如大小、顏色、形態等。

而紅高粱是指一種禾本科植物,是紅高粱屬中最常見的品種。它生長在乾燥地區,可用於食品、藥物、飼料等多個方面。紅高粱與其他品種相比具有較高的生長率和耐旱能力,因此也較為普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紅高粱家族》是不是《紅高梁》

《紅高梁》包含於《紅高粱家族》,《紅高粱家族》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家族》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

《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餘佔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讚歌。《紅高粱》主線是“爺爺”餘佔鰲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

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裡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融合了多種混亂的異質,最終通過一種強烈的刺激來塑造時代背景,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

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就像他所說的:“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就是在這片充滿夢幻與神奇,浪漫與純真,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展現出壯美的畫面:站立著無邊無際悽婉可人的、激盪著愛情波浪的紅高粱;款款流動著的墨水河;

伴隨著螃蟹散發出的腥甜。高密東北鄉的壯美畫面對應著作者開闊、巨集大、豐滿、豔麗、血腥的語言。莫言用這種語言追述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敘述者以及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時候的那場華麗的戰役,表現出細膩獨特的生命體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高粱家族

《紅高梁》和《紅高梁家族》,書名的不同是怎麼回事?

是一本書

紅高粱家族是紅高粱系列裡的 紅高粱家族莫言向中國當代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他本書中創造了他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上演了一幕幕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舞劇。“我”的家族裡的先輩們,爺爺、奶奶、父親、姑姑等,一方面奮起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發生著讓子孫後代相形見絀的傳奇般的愛情故事。書中洋溢著莫言獨有的豐富飽滿的想象力、令人歎服的感覺描寫,並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稱當代文學中劃時代的史詩精品。 給滿意 3Q

《紅高粱家族》是不是《紅高梁》

《紅高粱家族》包含《紅高梁》,《紅高粱家族》是一部作品集。

《紅高粱家族》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家族》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

《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餘佔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讚歌。《紅高粱》主線是“爺爺”餘佔鰲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人物介紹

1、男主人公:“我爺爺”餘佔鰲

來自中國高密東北鄉,土生土長的農民,打棺抬轎的佼佼者,集善惡於 一身。具有土匪、英雄、情人三重身份。粗野、狂暴、和狹義集於一身。

2、女主人公:“我奶奶”戴鳳蓮

來自中國高密東北鄉,土生土長的農民。豐腴、熱烈、果斷、潑辣、敢愛敢恨、敢做敢當,以較弱之軀擁抱愛與自由,崇尚力與美,承受著全部的痛苦與歡快。

3、劉羅漢大爺

“劉羅漢大爺與我的家族只有經濟上的聯絡而無血緣上的聯絡。我奶奶是否愛過他,他是否上過我奶奶的炕,都與倫理無關。”劉羅漢大爺是另一個光彩照人的形象, 他沒有過多的言語,但是他著實像高密東北鄉的黑土一樣結實、厚重、豐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高粱家族

你覺得電視劇《紅高粱》和小說《紅高粱家族》哪個更好看?為什麼?

個人感覺都是還可以的,但是各有各的不同。敘事立場不同作為新歷史小說的代表作,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抗日這一歷史故事的。在情節框架方面,作者的筆墨主要描寫由土匪司令餘佔鰲領頭的民間武裝的抗日壯舉及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各種野性故事。作品雖然講述的是由土匪和村民參加的民間戰爭,但其中突現的主要是鄉野世界中強悍野性的暴力與生動自然的內容。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莫言塑造的具有草莽缺點和英雄氣概的餘佔鰲是未經標準評判與校正的,這種人物性格真實地還原出了民間的本色,戴鳳蓮等人亦然。電視劇的敘事立場則呈現出多元性和不確定性,亦即電視劇《紅高粱》的編導並非站在純粹的民間立場上來演繹故事。證據很多,比如剿匪線索的設定,比如對暴力描寫與血腥場面的迴避,比如餘佔鰲殺人時的細節巧合等。

人物形象不同小說《紅高粱家族》的故事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親們,喜食高粱,……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感到種的退化。”“我的父老鄉親”中以“我”的家族裡的先輩們為主,他們是 “我爺爺”、“我奶奶”、“我父親”、“我二奶奶”、“我小姑姑”等。其中,“我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九兒)是主要人物。

餘佔鰲是土匪司令,也是“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他兼有土匪頭子和抗日英雄雙重身份,是一個個性獨特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物:因為自尊,他殺死母親的情人和尚;因為愛情,他手刃單家父子;因為雪恥,他殺土匪花脖子;因為無奈,他成為土匪;因為軍紀,他斃酒後施奸的親叔;因為戀兒,他與九兒鬧翻並異地分居;因為民族大義,他毅然抗日最終全軍覆沒。餘佔鰲蠻野、狂暴、正義、有。

莫言的《紅高粱》是不是就是《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是中篇小說,發表於1987年,同年改編成電影,由張藝謀執導,獲得相關獎項。

《紅高粱家族》是長篇小說,想必是在原作基礎上再次進行了一些細節或者結局的補充,出版於2005年。

……現在的作家都是先寫篇中篇小說,覺得不錯了,然後來個長篇的。內容上似乎也沒什麼突破,起碼不是對原作的,手法上創意也不多。

莫言的《紅高粱》是不是就是《紅高粱家族》?

在影視圈,您跟張藝謀的聯絡是很緊密的,《紅高粱家族》是您在文壇的震驚之作,改編之後的電影《紅高粱》也是張藝謀震驚國際影壇的代表作。但多年過去,張藝謀已經向商業妥協,而您的小說,卻依然是劍拔弩張的文字,這是不是一個作家和一個大眾文藝工作者的區別?

參考資料:xinglang

莫言《紅高粱》和《紅高粱家族》的關係?

《紅高粱家族》是紅高粱系列小說的集合(在《紅高粱》後寫的,把中篇弄成了長篇),《紅高粱》是中篇小說,也收在《紅高粱家族》裡了,是第一章,第二章是《高粱酒》,前兩章改編成的電影《紅高粱》。

紅高粱和紅高粱家族是一本書嗎?噹噹上有賣紅高粱的,也有賣紅高粱家族的。看紅高粱家族裡邊目錄裡包括那

“紅高粱家族”是一個系列,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都是作家莫言寫的。

請採納

《紅高梁》與《紅高粱家族》的區別。

電影名稱和書名的區別

張藝謀《紅高粱》電影和莫言《紅高粱家族》小說有什麼不同(下)

因為篇幅較長,所以拆成兩篇釋出,前半部分在上篇文章。

(以下內容接上文)

再就是電影裡,羅漢被抓後,九兒拿出十八里紅,說這是羅漢大哥釀的酒,讓豆官喝了,然後磕頭。餘佔鰲抱來碗,倒酒,把供羅漢的那碗酒點燃了,和眾夥計跪在地上,唱:“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這樣改編也可以,就是稍微有點牽強。電影的“十八里紅”酒,其實算不上是羅漢釀的。是餘佔鰲尿在釀好的酒裡,過了段時間後,羅漢發現了那酒有種特別的香氣。

小說裡,有這樣的情節,鬼子要拉九兒家的牲口去修路,羅漢大爺阻撓,鬼子就用刺刀在羅漢頭上劃了一刀。鬼子看到九兒,起了歹意。九兒馬上用手抹了一把羅漢頭上的血,塗在臉上,假裝瘋了,才逃過這一劫。

鬼子把羅漢抓走後,九兒在酒缸裡把臉上的血洗掉了,一缸酒都紅了。然後她跪下,對著酒甕磕了三個頭,捧了一口血酒喝下。又讓豆官跪下,磕頭,捧酒喝下。

喝下這捧有羅漢大爺鮮血的酒,永遠不忘這血海深仇。感覺原著這樣安排比較自然。

原著有30萬字左右,電影一個多小時自然很難全部展現。所以,電影的編劇很機智,除了簡化一些情節之外,還將很多情節做了融合。所謂融合,其實就是移花接木,把原著裡的情節重新組合。

舉個例子。原著裡,九兒從孃家回燒酒作坊的路上,餘佔鰲跟著她,在高粱地裡唱“妹妹你大膽地向前走”。為什麼唱這個呢?因為那時他已把單家父子殺了,給九兒解決了後顧之憂。

而電影裡,餘佔鰲是在和九兒野合後唱的。這就是把原著裡不同時間發生的事融合在同一個空間裡。

還有電影裡三炮綁架了九兒,餘佔鰲在牛肉店找三炮報仇,其實在原著中,這些事也不是發生在一天的。

小說裡,1923年夏末初秋,餘佔鰲和九兒野合後,他在高粱地睡到傍晚,然後找了一家肉店吃飯,遇到了土匪頭子花脖子(電影裡叫三炮)。當年臘月二十三,花脖子綁架了九兒。1924年,餘佔鰲用半年時間終於練成獨門法,夏天,他找到花脖子報仇,設計殺死了他。

電影裡把這近一年的事,融合在一天裡講述。好處就是讓情節更緊湊,壞處就是削弱了人物的特點。原著裡餘佔鰲有仇必報,心狠手辣,而且沉得住氣,講究計謀,這些在電影裡不太能看出來。

再就是電影裡九兒被鬼子射殺,豆官唱“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也是把不同時間的兩件事融合到了一起。

在原著裡,九兒死後是被簡單掩埋。等到餘佔鰲加入鐵板會,成為鐵板會頭子時,才萌生了給九兒出大殯的想法。1941年,九兒去世後不到兩年,餘佔鰲給九兒出大殯,豆官把這指路歌連喊了三遍。這是小說第四章《高粱殯》的內容。

電影裡還把不同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原著中,餘佔鰲去肉店吃飯,肉店的老闆叫“高麗棒子”,以殺狗為業。後來,給羅漢大爺剝皮的是屠夫孫五。在電影中,肉店的老闆和夥計,也是後來被鬼子強迫給人剝皮的。這個融合還是很自然的。

最巧妙的是,電影創造出燒酒作坊夥計這一群體,這是小說中沒有仔細描寫的。在原著裡,抬轎的是專業的轎伕,打仗的是餘佔鰲的兄弟、村民,釀酒的是作坊的夥計。在電影裡,燒酒作坊的夥計完成了抬轎、釀酒、打仗這三件事。

此外,還通過他們的聊天,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比如餘佔鰲殺了作坊掌櫃、判案等,都是通過他們的聊天道出的。

把小說場景藝術化,是電影中最成功的部分。

比如,把顛轎和祭酒神這兩個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並且用膾炙人口的歌曲的形式,展現出濃厚的地方色彩。

顛轎這段,轎伕們唱的是:

“客未走,席沒散。四下尋郎尋不見,尋呀嘛尋不見,尋呀嘛尋不見哪。急猴猴,新郎官。裝進洞房嘛蓋頭掀,蓋頭掀,我的個小乖蛋,我的個小乖蛋。定神看,大麻臉,塌鼻豁眼翻翻眼,翻呀嘛翻翻眼,翻呀嘛翻翻眼哪。雞脖子,五花臉,頭上蝨子接半碗,接半碗,我的個小乖蛋,我的個小乖蛋啊……”

祭酒神這一段,一眾夥計光頭赤膊,端著大酒碗,跪在地上唱:

“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剎口……”

那種放蕩不羈的豪爽和蓬勃勃的生命力,一下子就表現出來了。

電影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了一些思想深度。

原著中,其實有很濃重的悲劇色彩。去伏擊鬼子,不是九兒提出來的,而是餘佔鰲中了冷麻子的圈套。冷麻子假意要收編余佔鰲的人員,實則是故意放出鬼子的情報,好利用餘佔鰲殺鬼子,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餘佔鰲和九兒一心抗日,卻被冷麻子欺騙。打鬼子時冷麻子失信未到,導致九兒和眾多隊友死在鬼子的下。戰後,冷麻子卻帶人撿走了所有戰利品。

更悲劇的是,餘佔鰲一心想找冷麻子報仇。可6天以後,八月十五,我們中國人闔家團圓的日子,鬼子為報復餘佔鰲,了300多無辜村民。餘佔鰲本想抗日殺敵,卻為村民帶來了災難,這就是他的渺小和悲劇性。

其實原著和電影的不同還有很多。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消除一些偏見,因為總有人覺得《紅高粱家族》就是寫餘佔鰲和九兒野合的事。其實在小說中,這並不是主要的內容。

小說一共5章,共48節,而電影裡關於餘佔鰲和九兒的全部故事,在原著裡不過用了不到8節的篇幅。在這種情況下,還把電影和小說混為一談,那未免太不嚴謹。

莫言

喜歡文學的朋友,歡迎關注~

標籤: 家族 紅高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2lxw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