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陽羨茶香過六安

陽羨茶香過六安

陽羨茶香過六安

陽羨茶香過六安,六安茶香遜陽羨。每一片茶,每一種香,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和韻味。陽羨的茶香濃郁,六安的茶香清香,各有千秋。無論是喜歡哪種茶香,只需要用心去品味,就會發現每一種茶香都有其可貴之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陽羨茶的簡介

陽羨茶產於宜興的唐貢山(茶山)、南嶽寺、離墨山、茗嶺等地。“陽羨茶”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岕茶系》中贊曰:“陽羨茶”以“淡黃不綠,葉莖淡白而厚,製成梗極少,入湯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無之外”。宜興,瀕臨太湖,層巒疊嶂,風光綺麗,更兼有“善卷”、“張公”、“靈谷”三洞之勝,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不少慕名而來的旅遊者,在飽覽了宜興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後,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陽羨茶”來品嚐一番。泡出來的茶湯清色濃,味香而甜,堪稱茶中佳品。其“陽羨雪芽”和“荊溪雲片”在1989年全國名茶評比時,雙雙獲冠。現以水質上乘的金沙泉(又名玉女泉)泡陽羨茶,盛於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的宜興特有的紫砂壺中,已成“江南飲茶三絕”。

陽羨茶充滿中國一脈相承的茶文化意韻,早已單純超出解渴的範圍,光是從“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壽眉”等一系列名茶的命名就可見一種恬然的文化追求。宜興陽羨茶博物館、生態觀光園緊扣茶、茶文化、茶鄉這個核心,安排具有宜興特色的江南茶藝表演及茶文化旅遊路線,得到海內外遊客熱捧。

千金良夜萬金花,佔盡東風有幾家.賞析

千金良夜萬金花,佔盡東風有幾家。門前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須賒。碧紗籠罩層層翠,紫竹支援疊疊霞。新樂調成蝴蝶曲,低簷將散蜜蜂衙。清明爭插河西柳,穀雨初來陽羨茶。二美四難俱備足,晨雞歡笑到昏鴉。

這是明代文人唐寅的詩句。恰巧,赴宜興的第一天,正逢穀雨時節,於是真的體味到詩中那份清香之韻。

陽羨是宜興古名,這裡製茶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據說陽羨茶又名陽羨紫筍,唐代始作貢茶。唐玄宗年間,茶聖陸羽率領茶農在湖父“貢前村”種植陽羨茶,奉為“芳香冠世,推為上品”。經陸羽推薦,常州府選貢,因其形美、色鮮、味醇而被封為“陽羨貢茶”。“七碗茶”詩中“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之語歷代相傳。

雨(穀雨)前茶雖不及明(清明)前茶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也就是許次紓《茶疏》中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能在合適的時節品到名茶,應是很幸運的事。後知現在的陽羨茶有很多種,如陽羨雪芽、陽羨雪紅、陽羨紫筍、太湖銀針、碧螺春、大白茶等,也不知在宜興飲的是何種茶品。更可惜口舌愚鈍,喝時只覺得茶香沁心,卻無更好詞名讚美。別人問及感受如何,一味只得說“很好”。於是做細品慢飲狀,放下杯盞,又被續上水,但見杯中茗影翻動飄曳,恰如少女曼妙輕舞

陽羨茶是綠茶嗎

陽羨茶是綠茶。

陽羨茶產於江蘇宜興,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歷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僅深受皇親國戚的偏愛,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歡。“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擴充套件資料:

1、降脂

飲茶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膽固醇,令身體變得輕盈。這是因為茶裡的酚類衍生物、芳香類物質、氨基酸類物質、維生素類物質綜合協調的結果,特別是茶多酚與茶素和維生素C的綜合作用,能夠促進脂肪氧化,幫助消化、降脂減肥。

2、防口臭

綠茶含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能有效防止口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陽羨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9大功效 常喝綠茶好處多

茶疏原文解析

茶疏原文解析如下:

天下的名山中,必定會出產靈草。江南地方暖和,所以適合茶樹的生長。大江以北所產的茶被稱為六安,然而六安是郡名,實際上是霍山縣的大蜀山出產的。

那裡出產很多茶葉,著名的品種也能夠和江南的相比,山陝人用的都是它,南方人說它能消除油膩,去除積汙,也很喜歡。

只是大蜀山的人不善於製造茶葉,就只會用做飯的大鍋加上大火來炒焙,茶還沒來得及出鍋,葉子就已經焦爛了,實在是沒有很好的利用,再加上又用竹筒來儲存茶葉,乘著熱的時候就把茶葉裝起來,就算是綠枝紫筍,也會變得枯萎發黃,只能供一般的人飲用,不能用作品味和比試。

江南的茶葉,唐朝的人最推崇的是陽羨,宋朝的人則比較重視建州,現在的貢茶,這兩個地方出產的最多。陽羨只不過是虛有其名,建茶也,並不是最好的,只有武夷穀雨前採摘的茶葉才是最好的。近來人們所崇尚的,是長興的羅岕,它可能就是古人說的顧渚紫筍。

這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是在顧渚,也有好的,只是人們把它叫做水口茶葉,與界茶全然沒有關聯。如果是歙州的松蘿,吳地的虎丘,錢塘的龍井,香氣濃郁,可以與岕茶相比次甫說黃山茶品質好,其實黃山也在歙州,然而與松蘿相比就差得太遠了。

一般的人都認為天池好。天池出產的茶,喝多了會讓人腹脹。在我這裡不把它當作好品種一向有很多非議。近來有會欣賞的人,才總算相信了我所說的話。浙江所出產的,又有天台的雁宕,括蒼的大盤,東陽的金華,紹興的日鑄,這些茶都與武夷茶不相上下。

然而吊然有名茶,但一般的人制造卻不精細,收藏方法也不當,出了山之後,茶的香色味就都損失了。錢塘的許多山都出產茶葉,南山的都是很好的茶葉,北山的要差一點。北山的人喜歡用糞,茶樹雖然長得粗壯,但是茶的韻味反而很淡。過去認為睦的鳩坑、四明的朱溪茶都很好,現在都算不上好茶。

關於歌頌龍井茶的詩句

1.讚美西湖龍井的詩句都是讚美什麼

“讚美西湖龍井”的詩句都有:

1. 《龍井試茶》明朝·童漢臣

水汲龍腦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2.《飲龍井》明朝·孫一元

眼底閒雲亂不收,偶隨麋鹿入雲來。

平生於物原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3.《試茶》 明朝·陳眉公

龍井源頭問子瞻,我亦生來半近禪。

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園。

4、《嘗茶次寄越僧靈皎》 北宋·林和靖

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

清話幾時搔首後,願與鬆色勸三巡。

5、《謝龍井僧獻秉中寄茶》 明朝·劉邦彥

春茗初收穀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

也知顧渚無雙品,須試吳山第一泉。

6、《謝璘上人惠桂花茶》 明朝·劉士亨

金粟金芽出焙篝,鶴邊小試兔絲甌,

葉含雷信三春雨,花帶天香八月秋。

7、《游龍井寺》 明朝·屠隆

藕花菱葉傍輕鷗,路入南山景更幽。

赤日未消團扇暑,青蘿先到寺門秋。

8、《龍井茶歌》 明朝·屠隆

摘來片片通靈竅,啜處冷冷馨齒牙;玉川何妨盡七盌,趙州藉此演三車。

採取龍井茶,還念龍井水;文武每將火候傳,調停暗合金丹理;

9、《以龍井葉饋雲生有詩報謝次來韻》 清朝·樊增祥

養生常毀茶,飲多苦脾冷。客來自浙西,貽我以龍井。

清詩由此出,雅耆豈能屏。點入白定甌,綠光照衣領。

10、《聖幾餉龍井新茗一器》 清朝·厲鶚

松風出竹爐,夢成水火戰;新芽適開封,昏睡不待遣;

為子手瀹嘗,三嗅復三咽;中有參寥禪,風味得正見

大文豪蘇東坡的《白雲茶》讚道“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還有蘇東坡讚美龍井茶的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優美的詩句直接把西湖龍井茶的秀韻與風采描述了出來。

產地:杭州西湖

品質特徵: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龍井茶區位於三面環山的自然屏障的獨特小氣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戀之處。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讚美詩句。龍井茶加工方法獨特運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壓"等十大手法。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西湖龍井茶不僅匯茶之色、香、味、形"四絕"於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於一體,構成了世所罕見的獨特而驕人的龍井茶文化。

2.有關西湖龍井茶的詩句有哪些

1,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

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

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雙井茶送子瞻

宋代:黃庭堅

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

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

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譯文:

人間風吹不到日照不到之處,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羅列著寶書。

我想見你這位東坡的舊居士,在揮筆為文好似飛瀉百斛明珠。

這是從我江南老家摘下的雲腴茶,用石磨研磨細細雪花也比它不如。

喚起你在黃州的舊夢,獨駕小舟像范蠡那樣泛遊五湖。

3,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譯文:

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裡沸騰著,屋子裡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4,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代: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譯文:

千古以來,興亡更替就像繁華的春夢一樣。詩人用疲倦的眼睛遠望著天邊。孔子家族墓地中長滿喬木,吳國的宮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廟中。烏鴉飛來飛去。

幾間茅屋裡,藏著萬卷書,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麼事?用松花釀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5,雨中花·夜行船

宋代:蘇軾

至九月,忽開千葉一朵。雨中特為置酒,遂作。

今歲花時深院,盡日東風,蕩揚茶煙。但有綠苔芳草,柳絮榆錢。聞道城西,長廊古寺,甲第名園。有國豔帶酒,天香染袂,為我留連。

清明過了,殘紅無處,對此淚灑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會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餘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

譯文:

今年百花盛開的時節,整天吹著東風,深院高牆裡面,散發著輕輕的茶煙。只有綠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錢。聽說城西,長廊連著古寺,甲第帶著名園。那裡有“醉貴妃”和“御黃袍”這兩種珍稀牡丹,使我留戀。

清明已經過了,殘花無處可歸,對此不禁淚灑懷前。漸近深秋了,為何這枝牡丹,依然這般紅豔?還是設宴會客,暫且追隨那稍縱即逝的時光吧,這難逢的牡丹秋日花開,肅殺的秋風可不會憐惜。還不如留住這美妙姿色,開在明年春天。

3.有關西湖龍井茶的詩句有哪些

《嘗茶次寄越僧靈皎》北宋·林和靖白雲峰下兩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

清話幾時搔首後,願與鬆色勸三巡。《謝龍井僧獻秉中寄茶》明朝·劉邦彥春茗初收穀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也知顧渚無雙品,須試吳山第一泉。

竹裡細烹清睡思,風前小啜悟詩禪,相酬擬作長歌贈,淺薄何能繼玉川?《謝璘上人惠桂花茶》明朝·劉士亨金粟金芽出焙篝,鶴邊小試兔絲甌,葉含雷信三春雨,花帶天香八月秋。味美絕勝陽羨產,神清如在廣寒遊,玉川句好無才續,我欲逃禪問趙州。

《試茶》明朝·陳眉公龍井源頭問子瞻,我亦生來半近禪。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園。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許俗只專。蔡襄夙辯蘭芽貴,不到茲山識不全。

《龍井試茶》明朝·童漢臣水汲龍腦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飲龍井》明朝·孫一元眼底閒雲亂不收,偶隨麋鹿入雲來。平生於物原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游龍井寺》明朝·屠隆藕花菱葉傍輕鷗,路入南山景更幽。赤日未消團扇暑,青蘿先到寺門秋。

風前萬樹蟬鳴急,雨後千崖水亂流。好士只今劉尹在,身慚玄度得同遊。

《龍井茶歌》明朝·屠隆山通海眼蟠龍脈,神物蜿蜒此真宅;飛泉歕沫走白虹,萬古靈源長不息;琮琤時諧琴築聲,澄泓泠浸玻璃色;令人對此清心魂,一漱如飲甘露液;吾聞龍女滲靈山,豈是如來八功德;此山秀結復產茶,穀雨霢霂抽仙芽;香勝旃檀華嚴界,味同沆瀣上清家,雀舌龍團亦浪說,顧渚陽羨詎須誇;摘來片片通靈竅,啜處冷冷馨齒牙;玉川何妨盡七盌,趙州藉此演三車。採取龍井茶,還念龍井水;文武每將火候傳,調停暗合金丹理;茶經水品雨足佳,可惜陸羽未知此;山人酒後酣氋氃,陶然萬事歸虛空;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颯颯來松風;即此便是清涼國,誰同飲者隴西公。

《以龍井葉饋雲生有詩報謝次來韻》清朝·樊增祥養生常毀茶,飲多苦脾冷。客來自浙西,貽我以龍井。

清詩由此出,雅耆豈能屏。點入白定甌,綠光照衣領。

想見發漢皋,火車載而騁。珍重襲素鑞,謹嚴束紅綆。

瀹以通濟泉,如持湖亭皿。色淡意轉濃,味腴香且永。

獨飲復誰共,數之得八餅。惠地酒一瓦,意同粟五秉。

華清有佳人,佇此團月影。病足不下床,閉門謝朝請。

徘徊苦後甘,積漸入佳境。暖閣鳴松風,銀波瀉壺嶺。

昨夜雪在竹,紅爐熱力猛。雀舌髮香清,龍頭得句警。

陶家冷生活,可以傲貴幸。新詩二百言,淡遠出明靚。

和君白雪詞,取辦在俄頃。何當同夜話,煮燈紫微省。

《謝金謹齋寄龍井茶》清朝·勞乃宣驛使春風遠寄將,開奩芬馥溢旗。羲皇睡足新泉熟,好伴空山薇蕨香。

我生南北本隨緣,久學坡公飲食便。不道故人猶舊眼,又教鄉味領花前。

乍憶龍泓共探幽,雲腴霞碧嫩香浮。何時重泛西冷艇,對坐松風雪一甌。

《龍井採茶歌》清朝·翟瀚西湖西去古龍井,煙雲秀孕風篁嶺。竹塢茶先百草生,鬥奇不數龍團餅。

蟄雷一夜展旗,東風吹送蘭芽香。火前社後辨遲早,沿緣林樾爭攜筐。

摘來片片含生翠,薰篝揀焙養清氣。箬奩開處足芬芳,鼻觀微參渴先避。

竹符調水走金沙,井汲雲根靜試共。蚯蚓竅鳴火初活,落落旋聽蟹爪爬。

蒙頂嫌寒顧渚瘠,六安陽羨殊標格。三篇好補季疵經,七碗試聽玉川說。

懿茲芳茗記高岑,辨才玉局曾幽尋。湖山佳景此第一,宸章璀璨映華林。

茶坡近闢卷阿裡,更誰妄肆中郎毀。謹將土物志錢塘,顧比瑤琛納包匭。

《虎跑泉次東坡韻》清朝·鄒方鍔石林深處暗聞香,草榻茶煙客思涼。鬆瀝滿山雲滿塢,野梅初綻日初長。

偶攜○塵逢禪侶,坐聽寒鍾出上方。廿載風塵憐世味,一瓢應許薦新嘗。

出谷泉聲帶松香,陰森石○拂衣涼。雲藏古寺鯨燈靜,晝掩空山鶴夢長。

閒憑繩床參密諦,行提藥籠試新方。露芽細摘風篁嶺,截玉傾甌取次嘗。

(客到,寺僧輒供龍井茶)《聖幾餉龍井新茗一器》清朝·厲鶚松風出竹爐,夢成水火戰;新芽適開封,昏睡不待遣;為子手瀹嘗,三嗅復三咽;中有參寥禪,風味得正見 《謝龍井僧寄茶》清朝·劉瑛春茗初收穀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顧渚無雙品,煩試吳山第一泉。

竹裡細烹清睡思,風前小啜悟談禪。相酬擬作長歌贈,淺薄何能繼玉川。

《龍井試茶》清朝·王寅昔嘗顧渚茗,鑿得金沙泉。舊遊懷莫置,幽事復依然。

綠染龍波上,香搴穀雨前。況于山寺裡,藉此可談禪。

《龍井茶歌》清朝·於若瀛西湖之西開龍井,煙霞近接南山嶺。飛流密汩寫幽壑,石磴紆曲片雲冷。

柱杖尋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靜。銅瓶試取熟新茶,濤起龍團沸谷芽。

中頂無須憂獸跡,湖山豈懼涸金沙。漫道白芽雙井嫩,未必紅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嘗見,但說天池與陽羨。豈知新茗煮新泉,團黃分列浮甌面。

二浪自附三篇,一串應輸錢五萬。《嘗茶次寄越僧靈皎》北宋·林和靖白雲峰下兩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

清話幾時搔首後,願與鬆色勸三巡。《謝龍井僧獻秉中寄茶》明朝·劉邦彥春茗初收穀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也知顧渚無雙品,須試吳山第一泉。

竹裡細烹清睡思,風前小啜悟詩禪,相酬擬。

4.關於西湖龍井茶的詩句

春江花月夜(好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

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

蹩躠步鬆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

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鐘)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

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麴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

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

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觀魚)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宋)蘇軾 天欲雪,去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雲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園蒲。

天寒路遠愁僕伕,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雲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遊淡泊歡有餘,到家怳如夢蘧蘧。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梅花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梅花(三首錄一) (宋)林逋 小園煙景正悽迷,陣陣寒香壓麝臍。 湖水倒窺疏影動,屋簷斜入一枝低。

畫名空向閒時看,詩俗休徵故事題。 慚愧黃鸝似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林逋即當年隱居杭州孤山) 長至日與同舍遊北山 (宋)范成大 歲晚山同色,湖平霧不收。 寒雲低閣雪,佳節靜供愁。

竹柏森嚴立,蒲荷索莫休。 瘦筇知腳力,政爾耐清遊。

柳梢青 (宋)周密 夜鶴驚飛。香浮翠蘚,玉點冰枝。

古意高風,幽人空谷,靜山深幃。 芳心自有天知。

任醉舞、花邊帽敧。 最愛孤山,雪初晴後,月未殘時。

點絳脣 暗香 (宋)王十朋 雪徑深深,北枝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孤壓群芳頂。

玉豔冰姿,妝點園林景。 憑欄詠,月明溪靜,憶昔林和靖。

孤山雪梅 (明)凌去翰 凍木晨聞尾畢逋,孤山景好勝披圖。 翠禽巢失應難認,皓鶴籠空不受呼。

已見萬花開北隴,莫教一片落西湖。 快晴更待黃昏月,疏影隨身不用扶。

柳梢青 別憶孤山 (清)夏基 孤嶼梅花。林公舊宅,煙水橫斜。

月白無雲,風清不雨,香落誰家。 先生一望城涯,憶別時春吐奇葩? 夏日魚沉,秋來雁杳,悉付徵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白居易 和風薰,楊柳輕,鬱郁青山江水平,笑語滿香徑;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斷橋雲西行,月影醉柔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淨,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

陽羨茶的發展

宜興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有茶園7.5萬畝,年產茶葉6500噸,是江蘇茶葉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市(縣);有林地60萬畝,其中毛竹18萬畝,是江蘇最大的毛竹產區,宜興因此被譽為“茶的綠洲”、“竹的海洋”。宜興有山有水有平原,茶區主要分佈在南部丘陵山區,這裡山清水秀、溶洞幽藏,氣候溼潤、雨水充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環境,優越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宜興茶的優異品質。宜興不僅盛產茶葉,而且產茶歷史源遠流長。據考證,陽羨茶始於東漢,盛於唐朝,成熟於宋、明、清,衰於,復興於今。

宜興的產茶歷史應早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期。成書於東漢末年的《桐君錄》中有“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茗”之說。晉陵是今天常州的別稱,而自古以來常州轄區內多產茶的僅有陽羨。由此可以推斷,陽羨出產的茶葉在公元220年的東漢時期就相當有名氣了。

陽羨茶在唐朝達到了空前的鼎盛。唐朝中期,李棲筠任常州太守時,有山僧進陽羨茶,陸羽品為“芳香冠世,推為上品”,“可供上方”。經過陸羽等人的舉薦,陽羨茶以其優良的品質被朝廷定為貢茶。據《宜興縣誌》記載,當時出產貢茶的唐貢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臨罨畫溪,以唐時產茶入貢故名,金沙寺即在其下”,這也就是今天的宜興唐貢山、唐貢村的由來。

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設貢茶院生產貢茶。宜興貢茶院有“房屋三十餘間,役工三萬人”,“工匠千餘人”,“歲貢陽羨茶萬兩”。唐朝採製貢茶是一件大事。貢茶開採時太守要親臨開園,徵調萬人突擊採茶,貢茶製成後要張宴賦詩,蔚為盛事。由於唐貢山生產的貢茶是皇室偏愛的珍品,產量不多,極為名貴,故須通過驛道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急送長安,稱為“急程茶”。唐代詩人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稱:“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充分說明了陽羨茶在當時的至尊地位。宜興西南一山因此而得名“茗嶺”。由於宮廷講究茶事,地方十分重視,茶樹由山嶺野生成為作物栽種,並進而擴充套件到民間,飲茶之風由此逐漸推開。

據考證,唐人用茶與今人不同。唐人吃的是餅團茶,用茶時,先把餅團茶碾成茶粉,入開水鍋烹煮,湯中加鹽,調成鹹味。皇宮貴族在烹茶時還要加點胡椒粉等調料,增加香味。煮成後舀入碗內,連湯帶茶粉一同吃下,謂之“吃茶”。

與唐朝相比,宋代每年進貢的陽羨茶數量基本沒有減少。陽羨茶不僅深受皇親國戚的偏愛,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歡。多次到宜興並打算“買田陽羨,種橘養老”的大文豪蘇軾,留下了“雪芽我為求陽羨”的詠茶名句。

元朝戰事較多,但陽羨茶卻因戰爭而推廣到邊疆少數民族,當時的需求量更大。到了明代,陽羨茶依舊是貢品。明代的製茶工藝、飲茶習慣有了較大改變,葉茶(片茶)逐漸取代了末茶,綠茶製作工藝基本成熟,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時出現了沏泡茶的方法,並且開始用紫砂壺泡茶。到崇禎年間,開始設立茶館,飲茶得到進一步普及,深入到宜興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之一。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宜興的茶葉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茶園面積從建國初期的1萬多畝發展到現階段的7.5萬畝,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均居江蘇省之首。先後創制的“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壽眉”等一系列名茶,在歷屆全國“中茶杯”、江蘇省“陸羽杯”等名特茶評比中屢獲殊榮。1989年乾元茶場生產的“陽羨雪芽”、新街茶林場生產的“荊溪雲片”雙雙獲得農業部全國名茶稱號,1990年嶺下茶場生產的“陽羨雪芽”又獲國家商業部全國名茶稱號。之後,名特茶在宜興茶葉產品中逐步形成主導地位。2002年,宜興成為全國首批20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市(縣)之一。

茶,有利於身體健康,已成為中國國飲,居風靡全球的三大無酒精飲料首位,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之王。隨著人們對飲茶與健康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入,世界人均茶葉的消費量將持續增加,茶葉的藥用價值、商品價值、文化價值會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茶葉產品已呈現出市場細分化的趨勢,茶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這是面臨的寶貴機遇,必須緊緊抓住、充分利用,推進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陽羨茶、紫砂壺鑄就宜興厚重的茶文化。宜興期望通過這次活動,在傳承茶文化上有新的成效,在推進茶產業發展上有新的進展,進一步做強做大茶產業,真正把茶葉打造成宜興高效農業的品牌,成為宜興現代農業的形象,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唐代人喝的都是什麼茶

唐朝喝的茶種很多,基本製成茶餅存放和現在普洱茶很接近,唐朝的茶藝也很有講究 ,茶葉都要搗碎為茶粉煮茶沖泡.

關於瓜片茶的詩句

1.六安瓜片的茶葉文化

名史--名人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這是明朝茶學家許次紆繼陸羽《茶經》之後,中國又一部茶葉名著《茶疏》開卷的第一段話.

古代諸多詩詞中,有許多是讚美六安茶的。其中兩首最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東陽、蕭顯、李士實聯手寫了七律贊六安瓜片:“七碗清風自六安,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陸羽舊經遺上品,高陽醉客避清歡。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試君謨小鳳團”!二是清朝霍山縣令王毗翁寫霍山黃芽的:“露蕊纖纖才吐碧,即防葉老須採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來一縣香。”

歷史傳說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二:

一是說,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資訊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封翅”(意為峰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衝,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說,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後,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在後衝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2片嫩葉,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質俱麗,獲得袁的讚賞。此時,瓜片脫穎而出,色、香、味、形別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逐漸發展成為全國名茶。

2.形容六安瓜片的成語

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釋義] 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跟;走過李子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語出] 《北史·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正音] 瓜;不能讀作“zhuǎ”。

[辨形] 瓜;不能寫作“爪”。

[近義] 瓜李之嫌

[用法] 常常構成“有……之嫌”的格式;故有“瓜李之嫌”的說法。一般作主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3.關於茶的優美句子,一段話,最好有對幾大名茶的描寫

一.茶在泡中的樣子 茶之舞蹈 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游走。

欣賞著茶的舞姿,傾聽著懷舊的音樂,過去的時光彷彿又回到了眼前。 我相信茶是有生命的。

很多時候,我被茶清頎和優美從容的舞姿陶醉,想像她如同一位秀美的女子長袖飄飄,氣若幽蘭。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有時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一個人的欣賞。

在南方碧綠的茶山之上,茶在快樂地生長,每日與陽光和空氣自由對話,與風雨雷電玩起遊戲,看著夕陽與朝霞捉迷藏。在一棵不知名的茶樹上生長,看青山與綠水,取天地之精華,這是茶的生命中令人神往、為之撫掌的極致之美。

在生命最為華美的時候,茶離開了生命之樹,經歷了諸多磨難之後,茶沒有了昔日嬌嫩清純的模樣。然而,當她來到一個精緻的玻璃杯中,與自然之水相遇,一個新的她又誕生了。

與清水的融合,與清水的共舞,讓她散發出淡雅的氣息,那是一種夢想與現實結合的境地。茶經歷了春夏秋冬,吸吮了天地精華,不就是為了這一瞬間的美嗎? 那是一種怎樣的美? 那是一種為了瞬間的精彩而釋放全部生命的悲壯之美,那又是為了瞬間與水的自由舞蹈而生髮的相知之美,那是為了將一生凝聚的精華盡情展露的大氣之美。

一片片綠葉的舞蹈,在水中幻化著茶山的寧靜和澹泊,幻化著生命的沉重和輕盈。如果你思考,如果你欣賞,如果你品味,茶之舞蹈也許就是一個人的舞蹈,一個人在清水中盡情旋轉身姿與你自由的對話。

文章來源:/f?kz=222881947 二、十大名茶 1.西湖龍井 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品質為最佳。龍井素有“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於世。

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2.洞庭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階的碧螺春,每公斤幹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外開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3.白毫銀針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東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溼退熱,常作為藥用。 4.君山銀針 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

其沖泡後,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叢林立。很高的欣賞價值。

5. 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峰的雲谷寺、鬆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峰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6. 武夷巖茶 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

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

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7. 安溪鐵觀音 產於福建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

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和白龍潭等群山峰頂上,以車雲山天霧塔峰為最。

人云:“師河中心水,車雲頂上茶。”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9. 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10.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三 優美的句子 茶中人生,哲理悠悠 ------------------------------------------------------------------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術般的芬芳與風雅之時,又慢慢地從中感悟到許多。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卻又是那樣的微妙。

當它放進杯中,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全部精華。雖說沒有茶。

4.關於茶的詩句

竹間自採茶 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餘馥延幽遐。

滌慮發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

咄彼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喜園中茶生 韋應物 性潔不可汙,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長孫宅與郎上人茶會 錢起 偶與息心侶,忘歸才子家。

玄談兼藻思,綠茗代榴花。 岸幘看雲卷,含毫任景斜。

松喬若逢此,不復醉流霞。 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 山僧後簷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驟雨鬆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篆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餘。 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可知花蕊清冷味,須是眠雲跋石人。

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為茶中亞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是一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七碗茶詩》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它以神逸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好處,為世人稱奇。

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一首優美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裡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觜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以上是寫茶的 下面是提到茶而不是主寫的 ————————————————————————————————————— 夏日閒居 【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題山居 【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5.描寫採茶的句子

描寫採茶的句子

採茶_詞語解釋

【拼音】:cǎi chá

【解釋】:採摘茶葉採茶是一種漢族民間歌舞體裁。流傳於中國南方產茶區,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雲南、貴州等省的漢族地區。亦稱“茶歌”、“採茶歌”、“唱採茶”、“燈歌”、“採茶燈”、“茶籃燈”等。採茶傾注著漢族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豐富精神生活積極作用。

【例句】:“口脣茶”是將柳條編的工具放置在胸間,接收採茶女咬下的嫩茶葉。

關於隨園的文章詩句(誰知道袁枚古詩隨園詩話的原文和譯文,多謝)

1.誰知道袁枚古詩隨園詩話的原文和譯文,多謝

《隨園詩話》年代:清 作者:袁枚 飛雲倚岫心常在, 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應識我, 年年相見在他鄉。 譯文:飛雲依傍著遠山心一直都在,明月沉落清潭倒影不曾流走。

明月如若有情應該記得我了,年年都在異鄉看見它。 擴充套件資料: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

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 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

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隨園詩話》,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

本書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煉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鑑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袁枚。

2.袁枚《隨園詩話>>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

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長於言情,大白不能也。永叔長於

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詞,讀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文見袁枚《隨

園詩話》。

詩歌是歌詠吟唱心情的工具。天有四季,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周而復始;人有七情,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死去活來。詩即感四季,寫七情,託哀怨,寄親情,解憂煩,刺風俗,

或陽剛,或陰柔。四季常輪,七情不滅,則人間不能無詩。

凡紙上之可喜可驚,皆胸中之慾歌欲哭。讀古人詩歌,表達哀怨之情的詩便真的能使人哀怨

欲哭,敘寫歡愉之感的詩便真個能令人翩翩起舞,氣勢激烈的詩使人想擊碎唾壺,意氣飄揚

的詩令人如同乘風雲端。這就是古人的心志情懷,足以與後世之人相互感應觸發之處。“酒逢

知己飲,詩須會家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詩人多情種!也多是真心感懷之士,無真情即無真詩歌!詩《三百篇》不著姓名,是因為當

時的古人直抒胸懷,並無藉此傳名的意思,所以其詩歌真意可愛!昔人稱“詩言志”,若無真

情,何必作詩?矯揉做作,蹈襲陳言,自己讀來都味同嚼蠟,其如讀者何?

不過用情過深往往自傷情懷,不但傷己,也會傷害到自己的心上人。古時姚是江蘇人,在

杭州有個女人,並留下割臂之盟。後隨父親到福建為官,過杭州時,他找到那女人,那女人

卻早已香消玉殞死去,大憐一年多了。因此賦《西泠感舊詩》四章寫道:

江南蕩子恨無家,錦字坊西問狹邪。

蕪館秋燈留蝙蝠,蕪陵春水沒蝦蟆。

故人尚指樓頭柳,漁火空迷洞口霞。

辜負沙棠舟上客,酒尊詩卷到天涯。

窈窕文窗啟碧軒,美人家近苧羅村。

芳蘭佩結潘經樣,杏子衫嬌潑酒痕。

鬥草人歸春綽約,賣花聲破夢溫存。

爭知舊日青鬃客,哭過批粑白板門。

樓頭別語人悽清,乍似長生七夕盟。

絕代可憐人早死,十年未見我成名。

臨流淺土埋蘇小,殘月香詞唱柳卿。

安得並驂瑤島鶴,蒼煙吹破嶺頭笙。西泠曲港漾平沙,橋上黃昏噪暮鴉。

榆柳洲邊新鬼火,挑花門裡舊兒家。

玉魚葬臺肌猶暖,金蛻魂歸月易斜。

知否蕭郎重到此,短詩和淚泣琵琶。

哀痛之音,令人淚下。不到半年,姚也死了。語言是從人心底裡發出的聲音,所以寫詩

作賦不宜過於悲傷。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也是一個事例,唐婉在和完那首知名的“釵頭風”

後不到半年也淒涼地死去了,陸游之所以不早死,大概與他後來矢志於抗金運動中有關吧!

3.寫作文《隨園詩話》

《隨園詩話》是我讀的第一本有關古詩詞的書。才看了幾頁,就被書有幾個片段吸引住了——

一個書生寫了一首名為《蠅》的詩,是蒼蠅的特寫:“飛揚莫入幽人室,一種芬芳不稱君。”我們平時討厭的蒼蠅在這首詩中卻變得十分富有人性,讓我暗暗驚奇.。

唐朝的落第詩是最多最精彩的。“失意雅不愜,見花如見仇。路逢白麵郎,醉簪花滿頭。”這是一位唐朝詩人為表達自己落第後悶悶不樂的心情而寫的一首詩。還有一位名叫唐青臣的詩人也在他落第後寫了一首詩——“不第遠歸來,妻子色不喜。黃犬恰有情,當門臥搖尾。”落第是古代學子一生中最大的打擊,可這位唐青臣卻把落第後回家看到家犬十分友好地對自己表示歡迎的場景,寫進了自己的落第詩,令人忍俊不禁。可見,即使是同一個環境,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背景,懷著不同的心態創作,是喜是悲是不一樣的。真是“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性格”呀!

原來詩還能這麼寫!《隨園詩話》中說,“詩能令人笑者,必佳。”我恍然悟到:寫作文其實和寫詩一樣,也要落筆新穎,構思奇特,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動有靈氣,從“芸芸眾篇”中脫穎而出。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書就像一塊海綿,每擠一次就能排出更多的水分,這“水分”就是感悟。《隨園詩話》現在成了我隨身攜帶的必備品,期望它給我帶來更多的收穫!

4.《隨園詩話》全詩及意思是

隨園詩話

袁枚

飛雲依岫心常在,

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應識我,

年年相見在他鄉。

譯文:

飛雲依傍著遠山心一直都在,明月沉落清潭倒影不曾流走。

明月如若有情應該記得我了,年年都在異鄉看見它。

擴充套件資料: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

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隨園詩話》,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

本書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煉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5.袁枚《隨園詩話》節選翻譯~~~

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在北京,就聽說吳江地區有個沒有科甲功名的百姓徐靈胎,他有智謀出眾、作風瀟灑的名聲,但一直沒有機會會面。

在庚寅年七月,我患了胳膊疼的毛病,於是買船去物件吳江尋訪徐靈胎,和他見面交談之後彼此都很高興。徐靈胎年紀將近八十歲,但是還很健談,而且言語風趣,留我在他家對飲,並且贈送給我治療臂痛的藥。

他家臨近太湖,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近的彷彿就在家中。他有好句子說:人生真的有絕對悠閒的日子麼?即使年過百歲仍然有很多事情沒有解決。

《自題墓門》詩說:漫山遍野都是名貴藥材,但路邊松樹下也仍然滿是長生不老術的道士。徐靈胎有《戒賭》、《戒酒》、《勸世道情》等文章,語言雖然粗俗簡單,但是卻很恰如其分。

《刺時文》中說:讀書的人,是最良莠不齊、各存異心的,腐朽的科舉文章,好象爛泥一樣腐爛,國家本來是為了招攬有才華的人才實行按文章選才的制度的,可是誰知道,反而變成了相互欺騙的技巧。用三句話承接轉述題目,再用兩句話解釋題目,具有可以搖頭擺尾誦讀的格律,就說是孔聖人的優秀學生了。

可是,他們知道三通(、、)、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這樣的好文章是什麼?知道漢高祖、唐太宗,是什麼朝代的皇帝麼?書桌上放著名人鴻儒講學的文章,從書店裡買來科舉文章講解,讀起來隨著格律肩膀忽高忽低,嘴裡總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感慨而發出感嘆聲,讀這樣好象嚼爛了的甘蔗一樣的前人解讀四書五經的文章,有什麼滋味呢?這樣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渾渾噩噩的度過了一生。就算讓他碰巧用這種文章騙取了大官,也只能說是老百姓和朝廷倒黴。

6.隨園詩話的著作賞析

著作賞析另一版本清代性靈詩派的倡導者,生性疏淡灑脫不喜作官,於壯年辭官,隱居隨園,優遊自得,不復出仕。

一生致力文學,所為詩文,天才橫溢,尤工駢體。所著《隨園食單》,對於茶葉方面的評述頗為獨到,是位知茶愛茶的品茶評茶專家。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即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

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後,加以整治,由於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因此稱為“隨園”。

他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緻:“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

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牆,每逢佳日,遊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袁枚以文學為終身事業,是清代的文學家,性靈派創作理論的提倡者。性靈即性情也。

他以為“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又說:“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

他認為詩歌是內心的聲音,是性情的真實流露。文章以駢體最為擅長,頗得六朝體格,享文章之盛名數十年。

其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討厭矯情,卻極重情義,其友沈鳳司死後,因無後嗣,袁枚每年為他祭墳,三十年未曾間斷,對友人的情義深重,令人感動。 致力為文 著述頗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隨園食單》……其中《隨園食單》是一部有系統的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著作,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素選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等十四個方面。

在須知單中他開宗明義地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此篇可作為飲食通則,而戒單雲:“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

此篇正好與須知單互為表裡。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單”一篇,此篇對於南北名茶均有所評述,此外還記載著不少茶制食品,頗有特色。

其中有一種“麵茶”,即是將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後,再加上芝麻醬、牛乳等佐料,面中散發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經過茶葉薰過的火腿,肉色火紅,肉質鮮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個對茶、對飲食有相當研究的人。

六十五歲以後,袁枚開始遊山玩水,遊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遊過黃山、江西廬山、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喜愛品茶的他自然嚐遍各地名茶,並且將它一一記載下來。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

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採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評述。

此外還寫下許多茶詩,如《試茶》詩:“閩人種茶如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描寫福建人普遍種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佛進入茶世界。《湖上雜事詩》:“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雲春一點,布裙紅出採茶娘。”

描寫身著紅布裙的採茶姑娘在“萬片綠雲”的茶海中採茶,分外醒目。又《漁梁道上作》:“遠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後溪;每到此間閒立久,採茶人散夕陽西。”

可知他旅遊時,除了欣賞群山萬壑、山澗溪流的美景之際,亦不忘留意當地的“茶葉文化”,可看出他對茶的鐘愛程度。 袁枚70歲那年,遊覽了武夷山,對武夷茶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因此他向來不喜歡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他遊武夷山,來到曼亭峰天遊寺等地後,卻讓他對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記載了當時的情形:“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

一杯以後,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

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

這位茶葉專家從所用的茶壺、茶具到飲茶的步驟、感覺與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一杯好茶的確能滌淨塵慮,撫平煩躁。袁枚認為:除了有好茶必須收藏得法才能儲存長久,而要泡出一壺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對於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門極重要的學問。

對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敘:“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

嚐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他以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產的茶為天下第一。

接著他繼續提到收藏茶葉的方法:“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綠如碧玉。

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

宜興陽羨茶的陽羨茶分類

宜興產烏龍茶即陽羨青茶。 此幹茶入溫杯之後,溫香中略有返青的氣息。滾水入蓋碗溫潤泡,約30秒出湯。令人驚歎的是,這款青茶的蓋香在熱香的時候呈現出花香氣,溫香的時候出現淡淡的果蜜香,而冷香的時候則出現了另外一種微顯的果香。如此豐富的蓋香層次,即便是在烏龍茶的故鄉所產的中高檔烏龍茶中也是不多見的。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幹茶溫香略帶青味,但是在茶湯中卻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 “橘生南國,北移曰枳。”從北緯25°左右的烏龍茶產區北遷至北緯31°左右的宜興,地理緯度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氣候、土壤、溫溼度等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能夠在宜興這個地方種好這些烏龍茶的品種,除了引種培育方面的科研以外,品種改良、發芽期與採摘期的配合、製作工藝上的調整等等,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夠把黃觀音金觀音製作到如此的水平,實在令人稱奇。 當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給茶樹帶來的不可能僅僅是好處,與安溪的烏龍茶相比,宜興引種的黃觀音、金觀音這兩個品種在水感的厚度和喉感上,明顯還是存在差距。

標籤: 香過 陽羨茶 六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zw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