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皇帝詔書怎麼寫的 國王詔書怎麼寫才霸氣

皇帝詔書怎麼寫的 國王詔書怎麼寫才霸氣

1.皇帝詔書怎麼寫的

詔書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中間為主文,結尾則以“佈告天下,鹹使聞知”、“佈告中外,鹹使聞知”為多。

國王詔書怎麼寫才霸氣 皇帝詔書怎麼寫的

詔書以外,清代還有制辭(即制書)。其開頭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云云。

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或「佈告中外,鹹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

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佈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

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為「搨黃」。

2.古時皇帝登基詔書的基本格式

大行皇帝遺詔和新皇登極詔書是不同的 大行皇帝(即已掛的或退位的先帝)的遺詔一般是作為新皇帝登基的證物,於大行皇帝駕崩當日在元老大臣面前宣讀的,遺詔一般是不會頒發於天下的,只作內部參考之用. 而新皇帝登基大典當日所宣讀的登極詔書則一般是由當朝德高望重的大臣替新皇所起草撰寫的,用不著皇帝親自動筆.永樂元年(1403),方孝孺因不肯為明成祖朱棣起草登極詔書而被誅滅十族(方之九族及方之學生),凡八百七十人.登極詔書在文武百官前宣讀之後便要頒發天下,貼滿大街小巷 明史,志第七十,刑法,二:"凡先朝不便於民者,皆援遺詔或登極詔革除之" 說明遺詔或登極詔內容涉及面極廣,舊皇帝們往往會在遺詔裡評論自己當政時的種種弊端並提出改革方案,新皇帝們也往往會把自己的執政綱領也寫在登極詔上. 清世祖順治皇帝登極詔及遺詔 /dispbbs.asp?boardid=29&ID=3306。

3.怎麼寫給晏子的詔書

課本劇 : 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黎大為 楚王----杜珞 武士-----陳紫薇和王雨萱 齊王---方倩文 大臣----俞泳 撰稿人:七年級(3)曹元亨 第一場 開幕:(春秋時期,齊國) 齊王:晏子,本王想派你去訪問楚國,楚國現在很強大,你爭取讓楚國和我們結成盟國。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負你的重託。(跪地) (楚國大殿,一大臣來報) 大臣:報告大王,齊國將派晏子來訪問我國。

楚王:哼,小小齊國膽敢訪問我泱泱大國,看我怎麼羞辱使者。 (眾大臣哈哈大笑,然後在一起竊竊私語) 第二場 (楚國城門,兩武士手持長刀站崗,大臣等候晏子。

城門緊閉。) 晏子:(走上前去)見過大人。

大臣:使者,這邊請。(手指“狗洞”) 晏子:(朝著大臣,不緊不慢地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

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

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大臣退,與楚王竊竊私語。) 大臣:(來到晏子面前)使者,請。

(手指城門,武士開門) 第三場 (楚國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禮)見過楚王。 楚王:(冷笑)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晏子:(嚴肅地)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

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晏子:(為難地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

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楚王:(不屑地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陪笑)今晚我設宴招待使者。 (眾人下) 第四場 (楚國大殿,眾人坐在酒桌旁)(大家說說笑笑) (兩個武士押著一個犯人,從堂下走過) 楚王:站住,(武士停)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 (犯人反抗,一武士將其制服,讓其跪下。

另一武士跪地回話。) 武士: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

楚王:(朝著晏子,笑嘻嘻地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兒? (楚國大臣得意地大笑) 晏子:(面不改色)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賠笑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裡?其實,敝國想與貴國結成盟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們兩國就此結成盟國吧,從此一同對付敵人吧。

(眾人笑,舉杯,做飲酒狀。隨後退下) 晏子使楚(課本劇) 楚 王:各位大臣,可否安排好接待齊國使者的事宜? 大臣甲:一切都按照大王的意圖準備好。

大臣乙:這次一定能讓晏子出盡洋相,大長我楚國的威風。 士兵甲:(上)報——稟報國王,齊國使者晏子已到城外。

楚 王:叫他從狗洞進來,哈哈。 眾大臣齊笑:哈哈哈…… 大臣甲和士兵甲來到小洞外,做出請進的手勢。

大臣甲:歡迎晏大人出使我楚國,請—— 晏 子:(看了看)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到“狗國”去訪問的人才從狗洞進去。

我在這兒等一等。你們先去問一問國王,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大臣甲:(來到楚王面前)報告大王,晏子說到“狗國”訪問才從狗洞進來,問我們是什麼樣的國家,怎麼辦? 楚 王:(驚訝地)啊,他真狡猾。

(略停)大開城門,讓他進來! 大臣甲、乙來到晏子面前 大臣甲:楚王有旨請晏大人進見。 眾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 王:(冷笑地)哼哼,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 子: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沒人呢? 楚 王: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這麼個矮子來呢? 晏 子:你這麼問,我實在不好回答。

撒謊吧,就欺騙了大王。說真話吧,又怕你生氣。

楚 王:你說實話,我不生氣。 晏 子:我們齊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的人去。

我最不中用,是最差的,就被派到這兒來啦。(笑了笑) 楚 王:這……(乾笑了笑),來呀,擺酒招待齊國的使者。

眾大臣擺椅子,楚王和晏子坐下。 楚 王:(舉懷)請…… 晏 子:(舉懷)大王請。

大臣甲暗示武士丙。武士丙、丁押囚犯上。

楚 王:這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 武士丙:報告大王,他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 楚 王:(笑嘻嘻地)晏子,你們齊國人怎麼這麼沒出息,專幹偷盜的事? 眾大臣得意地笑了,武士丙、丁和囚犯下。

晏 子:(站起來)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你們淮北,就只能長出又苦又小的枳,這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去做盜賊了,也許是兩國水土不同吧。

楚 王:我原來想取笑晏子大人,沒想到反讓你取笑了。 眾大臣:(佩服地)真聰明,真行 謝幕下 晏子使楚(課本劇) 2005。

4.皇帝下旨的內容怎麼寫

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後再加宣內容。

漢代 陽朔二年秋八月辛卯,大漢成皇帝詔曰: 朕弟定陶恭王康,多有材藝,寬博謹慎,敦厚行義,通國達體,先帝以為賢。奈何天不假年,春秋早薨。

其子欣慈仁孝順,有乃父之風,著襲爵定陶王,益國三萬戶。思稱朕意。

唐代 唐高祖給裴寂加官的詔書作模板:授裴寂司空詔 槐路清肅,臺階重峻,經邦論道,變諧是屬。然而表德優賢,昔王令典,庸勳紀績,列代通規。

尚書左僕射魏國公寂,地胄清華,風神俊悟,立志溫裕,局量巨集雅。爰自義旗,早參締構,冥契所感,實資同德。

譬茲樑棟,有若鹽梅,翊替綢繆,庶政惟允。歷居端揆,彝章緝穆,元功懋德,膺茲重望。

可司空。 宋代,詔書出自門下省,開頭必是門下,以下是太祖登基詔書 門下。

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

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圖。

朕起自側微。備嘗艱險。

當週邦草昧。從二帝以徂徵。

洎虞舜陟方。翊嗣君而纂位。

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與能。

屬以北敵侵疆。邊民罹苦。

朕長驅禁旅。往殄烽塵。

旗鼓才出於國門。將校共推於天命。

迫回京闕。欣戴眇躬。

幼主以歷數有歸。尋行禪讓。

兆庶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曠時。

勉徇群心。已登大寶。

昔湯武革命。發大號以順人。

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

宜國號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

乘時撫運。既協於謳謠。

及物推恩。宜周於華夏。

可大赦天下。云云於戲。

革故鼎新。皇祚初膺於景命。

變家為國。鴻恩宜被於寰區。

更賴將相王公。同心協力。

共裨寡昧。以致昇平。

凡百軍民。深體朕意。

明代詔書 詔書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或「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5.皇帝登基詔書

奉天承運 皇帝詔日 先皇驟崩,歸於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遺命,屬以倫序,入奉宗祧。

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託之重,實切兢業之懷,惟我皇侄大行皇帝,運撫盈成,業承熙洽。

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

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明年為XX元年。

大赦天下,與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條列於後 欽此! 你想把自己的年號定做什麼就在“其以明年為XX元年”那裡改過來 然後你把你要施政的條文附在後面作為附件,就ok了。

標籤: 皇帝 詔書 國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y36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