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日語:関東軍/かんとうぐん、英語:Japan’s Kwantung Army),20世紀上半葉侵駐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陸軍部隊。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出兵霸佔中國原被沙俄“租借”的關東州(指遼東半島普蘭店至貔子窩一線以南地區)和南滿鐵路。1919年在旅順口設關東軍司令部。對中國推行武力擴張政策。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次年扶植成立“滿洲國”,司令部遷至長春。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成為日本陸軍精銳主力和戰略預備隊,兵力達近百萬人。1938年和1939年先後製造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1941年舉行關特演,對蘇聯進行武裝挑釁。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其精銳部隊不斷調出。1945年8月,在中國抗日軍民和蘇聯紅軍強大攻勢下迅即覆亡。2022年8月15日,在“8·15”日本戰敗並宣佈無條件投降77週年之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向社會公佈了《關東軍化學部留守名簿》。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想知道日本關東軍取名的由來,日本有關西平原,那麼關東關西以何為界?

日本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成立於公元1919年,解散於公元1945年8月。

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強佔了中國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不久,日本將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在旅順設立關東都督府,下設民政部和陸軍部。1919年,都督府撤銷,改設關東廳,成立關東軍,首任司令立花小一郎,司令部設在旅順,直接隸屬於天皇。

二戰中關東軍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抗戰期間,日本的關東軍部隊算是臭名遠揚了,但是,對於“關東軍”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是有以下的兩種說法。

首先,第一種說法就是由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是在山海關以東的地方,有些時候,我們會把這一代地區稱之為關東,“闖關東”這一詞就是這麼來的,而那時候,日軍首先佔領的就是我們中國的東北地區,而當時日本的這支部隊就是駐紮在這裡,因此被稱之為關東軍。

第二個就是由於日本人通常都是把本州島,橫濱一帶稱之為關東,關東軍中的很多士兵都是來自於這些地方的,所以,人們將這支部隊稱之為關東軍。

這些說法並不是完全準確,其實日本的關東軍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我們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州,日軍用我們土地的名字來為自己軍隊取名,不得不說是一種恥辱。但是最終也沒有能逃過被滅亡的命運。

關東軍是怎樣來到東北的?

日俄戰爭以後,將關東州轉讓給了日本,關東軍隨之進入了東北。

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戰敗後,根據《樸次茅斯和約》將“關東州”(中國遼南旅大地區)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

日本為維護其殖民利益,派遣2個師、4萬人的兵團進駐“關東州”及南滿鐵路附屬地,並設立關東總督府。次年,總督府改為都督府,下設陸軍部,轄1個陸軍師、6個守備營、旅順重炮營和憲兵隊等。

關東軍在東北的罪行:

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在關東軍成立了代號為“東鄉部隊”的細菌試驗室。1935年至1936年間擴建為“關東軍防禦給水部”和“關東軍獸疫預防部”兩個研製細菌武器的機構。1941年改名為第七三一部隊和第一○○部隊。

以後,在中國的華中和華南又組建了代號為“波”字、“榮”字兩支細菌部隊。在審判中被告供認:為了準備並實施細菌戰,他們培養了大量的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細菌,研製細菌武器。在研製過程中,慘無人道地用中國人、蘇聯人和戰俘進行實驗,慘遭殺害的不下3000人。

並於1939年在哈拉哈河地區對蘇蒙軍隊作戰期間,1940年、1941年在中國寧波、常德等地,使用了細菌武器。上述罪行嚴重違反了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關於禁止使用細菌武器的國際公約。根據被告犯罪事實,法庭判處山田乙三有期徒刑25年,對其餘11名戰犯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25年。

關東軍,偽軍什麼意思

關東軍ɡuān dōnɡ jūn是日本陸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一支軍隊。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以及滿洲國部隊等,共約120萬人。

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強佔了中國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不久,日本將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在旅順設立關東都督府,下設民政部和陸軍部。1919年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在旅順口設關東軍司令部。

1928年,關東軍制造“皇姑屯事件”。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制造“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藉口炮擊東北軍大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拉開了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的序幕。1932年,建立滿洲國。

1939年5月,滿洲軍隊跟蒙古軍隊在諾門罕發生小規模邊境衝突,後演化成為關東軍對蘇聯紅軍的正面對決。朱可夫指揮六個旅七萬名蘇聯遠東軍,以機械化部隊擊敗兩個師團約四萬名關東軍。一萬八千名日軍戰死或受傷。日本全國震動,平沼內閣請辭。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及參謀長磯谷廉介被撤職。

1942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後,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線。在1943年戰況逆轉後,不少關東軍在太平洋的島嶼上被殲滅。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

所謂偽軍,在1937年全面抗戰以前便已存在,那是在東北的偽滿州,主要是由原東北軍組成,也包括當地招募的土匪等。在七七事變以前,由於這支部隊與抗聯作戰,積累了一定的反遊擊經驗,並且日軍在基層都有派駐顧問或指揮,偽滿部隊的戰鬥力,可以說是比後來的偽軍要強一些。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在華北、華東兩地全面作戰,大量俘獲軍;同時隨著北平等地的陷落,大批華北部隊編入偽軍序列。當時的偽軍主要是兩類:偽滿州和華北偽軍。華東也開始出現偽軍,但在規模上遠不能與二者相比。1938年時,中國東北以外的偽軍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建立新的後,華東方面偽軍大為擴張,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平心而論,此時的偽軍現象尚不十分嚴重,也不在對華作戰中佔據太重要的地位。但1938年後,正面戰場開始出現相持情況,抗日軍隊間相互矛盾嚴重,不僅國共兩黨出現兵戎相見,內部派系問題也大為突出,靠一時的已難以維繫高昂的士氣。而國民更是推出"曲線救國"口號,許可國民軍指揮官在面對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可為儲存實力,暫時投降"的指令,結果偽軍數量急劇攀升。作戰時戰局不利,在上級許可下投降是職業軍人的選擇,二戰時除蘇聯和日本外各國都認可這種做法,並盡力保護已方戰俘的安全,但公開許可作戰部隊這樣做的後果則是嚴重的,尤其是許可這些部隊去協助敵人作戰。

標籤: 關東軍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5lnv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