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九五計劃

九五計劃

九五計劃

九五計劃是指由中國政府制定的1996年前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該計劃旨在推動中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經濟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並加強科技、教育和文化建設。該計劃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九五期間、十五期間各是哪五年?

九五指的是1996—2000;十五指的是 2001—2005年。

1、九五

九五就是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0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九五”計劃。1996年3月,全國八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劃,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九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確定為“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

2、十五

十五就是第十個五年計劃, 2001—200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十五”計劃。2001年3月,全國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主線。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

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為中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1963年至1965年為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

回顧五年計劃/規劃的歷史,不僅能描繪建國以來經濟發展的大體脈絡,也能從中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律,通過對比與檢視過去,可以從歷史的發展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從而指導未來的經濟發展。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專案、生產力分佈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九個五年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十個五年計劃

九五計劃指的是什麼?

“九五”計劃是20世紀的最後一個五年計劃。“九五”期間,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面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及其變化,是歷次五年計劃執行和實施中比較少見的。

國際上,世界範圍的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以資訊科技為代表的高技術廣泛應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壓力。全球化程序加速,1997年始發於泰國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整個亞洲,對我國出口、利用外資以及經濟增長都帶來了較大沖擊。

在國內,通過巨集觀,通貨膨脹過高得到有效控制,國民經濟實現“軟著陸”。同時,由於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與經濟的發展,市場結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九五”計劃後期,內需不足成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導致企業開工不足,下崗職工增多,企業經營困難,出現經濟增速減緩,一些社會問題也隨之出現。

“九五”計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建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跨世紀的五年計劃,在已有的改革成果基礎上,促進改革深化,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走向總體小康成為“九五”計劃實施期間的主要奮鬥方向。

擴充套件資料:

從實施的結果來看,“九五”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基本完成,平均完成百分數144%,完成率76%,基本完成率94%。這一時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增長更加平穩,主要經濟增長指標基本完成。

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為8.4%,完成105%;第一產業增長率為3.5%,完成100%。第二產業增長率為9.8%,完成98%。第三產業增長8.2%,完成9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取得了重大進展,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費為零增長,經濟效益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較快,農民純收入增長率為4.7%,完成了11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增長率為5.7%,2000年城鎮社會保障覆蓋面77%,完成96%。人口為12.7億,完成了控制在13億以內的目標。

國家95計劃是什麼

第九個五年計劃,內容如下:

“九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到 2000 年,人口控制在 13 億以內,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 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下世紀初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質技術基礎和經濟基礎。

l.經濟總量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 2000 年按 1995 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從 5.76 萬億元增加到 8.5 萬億元。“九五”期間,城鎮唐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實際年均長 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年均增長 4%;人均纖維消費量從 4.6 公斤增加到 5 公斤;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從 7.9 平方米增加到 9 平方米,農村住房質量到改善;彩電普及率由 42%提高到 60%;電話普及率由 4.6%提高到 10%。

2.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在國家巨集觀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得到鞏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進一步完善;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集觀體系和法律體系基本確立。

3.產業結構進一步改善,有效供給能力增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主要農產品穩定增長;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矛盾繼續解;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和建築業等支柱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作用增強。

預測到 2000 年主要產品的產量是:

糧食 4.9~5 億噸,比 1995 年的 4.65 億噸增加 2500~3500 萬噸;

棉花 450 萬噸,與 1995 年的 450 萬噸持平;

原煤 14 億噸,比 1995 年的 12.98 億噸增加 1 億噸;

發電量 1.4 萬億幹瓦時,比 1995 年的 1 萬億千瓦時增加 4000 億幹瓦時;

原油 1.55 億噸,比 1995 年的 1.49 億噸增加 600 萬噸;

化肥(折純)2840 萬噸,比 1995 年的 2450 萬噸增加 390 萬噸;

鋼 1.05 億噸,比 1995 年的 9400 萬噸增加 1100 萬噸;

乙烯 420 萬噸,比 1995 年的 243 萬噸增加 177 萬噸

汽車 270 萬輛,比 1995 年的 150 萬輛增加 120 萬輛;

積體電路 25 億塊,比 1995 年的 3.1 億塊增加 21.9 億塊;

鐵路貨運量 18 億噸,比 1995 年的 16.5 億噸增加 1.5 億噸;

電話交換機總容量 1.74 億門,比 1995 年的 0.85 億門增加 0.89 億門。

4.科技教育得到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較大的提高,主要工業領域的技術水平接近或達到國際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先進水平,農業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達到 80%以上,農村勞動者各類保險覆蓋面達到 30%以上。文化事業更加繁榮。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力爭得到基本控制。

5.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取得成效,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九五”期間,國民經濟投入產出效益提高,按可比價格計算的資本系數由“八五”的 3.6 降為 3左右。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 6.5%。萬元國民生產總值消耗的能源由 1995 年的 2.2 噸標準煤下降到 2000 年的 1.7 噸標準煤,年均節能率 5%。基建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提高到 70%以上,工業流動資金週轉次數達到 2 次。

第九個五年計劃的計劃制定

1995年9月28日,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建議》。1996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劃綱要》。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劃,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

“九五”計劃,是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九五”計劃制定的指標更注重巨集觀性、戰略性與指導性。其主要任務是: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2000年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民經濟發展第九個五年計劃是從哪一年至哪一年

1996-2000年是我國執行第九個五年計劃時期。“九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確定為: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2000年,在中國人口將比1980年增長3億左右的情況下,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六五和九五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時間不同,六五計劃是指1981年到198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四個五年計劃。而九五計劃是指1996年到2000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八個五年計劃。

2、計劃內容不同,六五計劃的重點是以工業化為主,同時重點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而九五計劃是在繼承六五計劃基礎上,重點發展資訊科技產業、環保、農村經濟和開發中西部地區等重點領域。

中國”九五”計劃是指哪些計劃?

“九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中,2000年我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要達到1.74億門,比1995年的0.85億門增加0.89億門,積體電路25億塊,比1995年的3.1億塊增加21.9億塊。在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運輸體系和現代化通訊體系基本形成,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建築業等支柱產業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電子資訊、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技術產業化取得明顯進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應用現代電子資訊科技取得很大進展,計算機應用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初步建立以寬頻綜合業務數字技術為支撐的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國民經濟資訊化的程度顯著提高。下個世紀前10年,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全域性性、關鍵性作用的工程,其中包括進行新一代積體電路的研製開發工程,迎頭趕上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進行現代化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民經濟資訊化等。

“九五計劃”在“巨集觀目標和”中提出,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要集中力量保重點,加強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通訊和支柱產業的重點建設。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部分,提出要通過市場機制和國家巨集觀的作用,重點加強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通訊。同時,振興支柱產業,發展高技術產業,調整提高輕紡工業,積極開拓第三產業,促進國民經濟全面發展。

“九五計劃”要求,郵電通訊業要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堅持高起點,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2000年,長途光纜線路達到21萬公里,長途自動交換機總容量600萬路端。繼續加強長途幹線網的建設,重點建設全國聯網的光纜幹線。對現有微波幹線進行數字化改造,建設和完善以程控交換機為主的城鄉電話網。加快行動通訊網建設並實現全國聯網漫遊,擴建和完善衛星通訊網,發展資料通訊網。以進一步提高郵政網執行效率為重點,提高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建立航空、鐵路、公路相結合的快速郵運幹線網。發揮國家公用通訊網的主導作用和專用通訊網的能力,形成全國統一的通訊網路體系。採用同步數字系列等先進的通訊技術,完善網路管理。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國家重點建設國際通訊、省際幹線和中心城市的郵政電信樞紐,地方投資主要用於省內幹線、市內電話等地方通訊設施。

“九五計劃”要求,電子工業要重點發展積體電路、新型元器件、計算機和通訊裝置,增強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資訊化系統和裝備的能力。對積體電路的發展實行優惠,繼續實施積體電路專項工程。“九五”期間,6英寸、0.8微米積體電路形成工業化大生產。建成8英寸、0.5徽米積體電路專項工程,投入工業性生產。研究開發0.3微米技術。發展片式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光電子器件,建立計算機、外部裝置及板卡等配套件的生產和出口基地。開發符合國際標準的基礎軟體和應用軟體。抓好數字程控交換機、行動通訊、光纖通訊等裝置的開發和生產。發展新一代數字化消費類電子產品。

綱要強調了科教興國戰略,要求積極發展高技術及其產業。在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和可跨躍的技術層次上,開展高技術研究開發工作。在計算機軟硬體和網路等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農業、醫藥等生物工程技術,以及新能源、航天、航空、海洋等方面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加快高技術產業化的步伐,重點是鐵路高速客運和過載技術,亞微米積體電路和8英寸矽單晶製造技術,交通、電力、製造業及第三產業的電子自動化技術,石油鑽採新技術,低溫核供熱技術,同步數字系列通訊技術,大容量數字程控交換機技術。努力提高高技術產品的效能、質量和市場佔有率。辦好現有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中的九五啥意思

1995年9月28日,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建議》。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劃,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

其中普通高等教育作為一項民生工程,統一歸於“九五計劃”之下,此期間出版的優秀教材通過相關部門稽核就可以列為“九五計劃教材“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的教育事業發展目標

“九五”期間,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目標是:認真貫徹和全面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和發展目標,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為重點,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和教育,適度發展高等教育,優化教育結構,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效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國小在校生達1.35億人,比1995年增加300萬人,年遞增率0.45%。國中在校生達到5500萬人,比1995年增加770萬人,年遞增率3.1%,國中入學率達到85%左右。按省級制定的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在佔85%的人口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其餘10%的人口地區普及5-6年國小教育,5%的人口地區普及3-4年初級國小教育。國小和國中學生輟率分別降低到1%和3%以下,進一步縮小女童和男童、農村和城市、貧困地區和發達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其它地區學齡兒童入學率的差距。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3-5週歲兒童毛入園(包括學前班)率達到45%以上,大中城市基本解決適齡幼兒園問題,農村學前一年級幼兒入園(班)率達到60%以上。

“九五”期間,重點掃除建國後出生的年齡在15週歲以上的青壯年文盲。每年掃除文盲400萬人以上,脫盲鞏固率達到95%以上,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

(二)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適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規模

全國高中階段各類在校生達到2125萬人,年遞增率為5.2%。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努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適度發展,達到850萬人左右,比1995年增加13.8萬人,年遞增率3.6%。職業教育以國中後為重點,實行國小後、國中後和高中後分流。高中階段各類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1275萬人左右,比1995年增加335.7萬人,年遞增率6.3%。全國各類高中階段職業學校在校生佔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

(三)適度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優化結構,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高等教育在校和達到650萬人左右,增加約100萬人。每10萬人口大學生數提高到約500人,18-21週歲學齡人口入學率提高到8%左右。其中,本專科在校生達到630萬人,年遞增率2.8%,研空生達到20萬人,年遞增率6.6%;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在校生達到350萬人,年遞增率3.8%;高等專科在校生達到280萬人,年遞增率1.7%。

在層次結構上,重點發展高等專科層次教育,特別是面向廣大農村、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城鎮第三產業的高等專科教育和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各類專科教育在校生的總量達到450萬人左右。在學科結構上,重點應用學科、有針對性的發展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優先保證國家重點產業、教育和國防軍工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認真組織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約100所高等學校和一批點學科。

根據高等學校特點,積極開展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推動校際合作,組織科研攻關,努力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解決一批重大問題。進一步加強科技開發,有選擇的興辦高技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多種形式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積極組織研究生和高年級大學生參加科研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教學過程轉移,以多種方式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四)大力加強職業培訓

在辦好各級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發展各級各類非學歷教育。加強縣鄉兩級文化和職業培訓中心建設,中等職業學校要面向社會需要積極開展職業培訓,教育要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九五”期間,通過職業培訓機構和各級職業學校、學校、以及廣播、衛星電社和函授教育,使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有較大發展。到本世紀末,農村和城市未繼續升學的國中畢業生接受各種培訓人數的比重分別達到50%和70%以上。

2010年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是: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職業教育和教育有更大發展,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接近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具體發展目標是: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1%左右,識字率提高到90%以上,通過學文化和學技術相結合鞏固掃盲成果。國小在校生保持在1.3億人左右,國中達到6300萬人,國中入學率達到95%左右,在占人口約95%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3-5週歲幼兒毛入園(班)率達到55%。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在校生增加到3500萬人左右,入學率達到5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1400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2100萬人。高等學校在校生增加到950萬人左右,每10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達到700人,毛入學率達到11%左右。研究生培養規模達到30-35萬人,每年授予碩士、博士學位人數達到10萬人以上。進一發展各種型別的職前、職後培訓和繼續教育,基本形成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重,不同層次教育相銜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教育制度和體現終身教育特點的現代社會教育體系。

邯鄲市“九五”計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多少億美元?( )D.13億美元

【答案】:A

由文字資料可知,邯鄲市“九五”計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1—2=9億美元。正確答案選A。

標籤: 九五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5lr1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