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什麼是茶道禮儀

什麼是茶道禮儀

什麼是茶道禮儀

1、茶席無需奢華,但需潔淨。2、所有茶器茶具從外觀上看必須是乾淨透明的。3、在活動進行中,雙腿膝蓋至腳踝要併攏,上身挺直,雙肩放鬆。女性可將雙手搭放在雙腿中間,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可將雙手分搭於左右兩腿側上方。4、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

茶道禮儀是指在茶道活動中,遵守一定的規範和流程進行準備、烹製、沏茶、品賞茶以及結束等操作所體現出來的規矩、方式、儀式和儀態等。茶道禮儀要求每個人在參與茶道活動時要有一定的禮節,尊重別人,注意細節,得體得體的言語和行為禮儀,注重和諧、協調和平衡,必須特別注重“清新雅緻,清爽自由,舒緩自然”的茶道特點,以達到品茶、品茗、茶品、茶藝及心靈的和諧統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飲茶是一種藝術,如和尚飲茶是講究禪,道士飲茶是講究道,學者飲茶是講究文化,不同的品位道出人生的不同追求,有人喝茶言苦,有人品茶說香,茶藝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道禮儀知識介紹

茶道禮儀知識介紹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對我們的重要性,中國是著名的禮儀之邦,許多事情都講究規矩與禮儀,喝茶也是一樣,那麼大家知道茶道禮儀有哪些嗎下面一起跟我來了解下吧。

  喝茶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都習慣以茶待客,並且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下面就為大家說說中國的茶道禮儀規矩,一定要來看哦。

  一、茶道禮儀規矩

  1、茶具要清潔

  家裡如果有貴賓來做客的話,首先需要先讓座給客人,然後就要給客人準備茶了,衝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的會後,我們需要注意相關的茶葉用量,茶葉不可以放置的很多當然也不可以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二、茶道講究禮儀細節

  無論是買茶還是在一些茶博會上,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茶藝師在進行茶道的禮儀表演。有些人會覺得這些茶道的禮儀實在過於繁瑣,甚至難以記住。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想要將這一整套的茶道的禮儀全部掌握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困難,只要靜下心來就可以。

  茶道的禮儀注重細節,這些細節在我們心頭煩亂的時候往往無法兼顧到,事實上內心沉靜下來,與茶融為一體的時候,這種細節的表現就如同我們自己的肢體一部分一樣,可以自如做到。

  比如說清洗茶筅,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清洗乾淨,然後需要敲三下,舉起兩下,這樣就完成了清洗,而當結束的時候,需要先用熱水將茶杯中的殘茶清洗乾淨,然後再用熱水將茶杯清洗一遍,清洗過後敲兩下舉起,如此就完成了結束時的動作,開始與結束,動作有相同之處,卻絕對不能混淆。

  還有在品茶的時候,為避開正面飲茶,需要將茶杯轉動一圈半,飲茶完畢之後清潔嘴脣觸碰的位置,然後將茶杯轉回正面,如此反覆,這就是茶道的禮儀細節。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細節其實是很簡單的,每一點細節都有講究。茶道的禮儀本就是將靜心、意境、美學觀念結合在一起的一門學問,它符合修禪所講的內省修心觀念,我們在飲茶的時候,如果能夠嚴格按照茶道的禮儀細節來做,可以身心交融,與茶交融,與天地交融,持之以恆,在不斷的.薰陶之下,終究會天人合一,達到內心的。

  茶文化歷史悠久,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茶道倒茶禮儀,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首先,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後,先讓坐,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汙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如果不管茶具乾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汙跡就反胃,怎麼還願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適量

  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

  太滿了容易溢位,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溼。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最後,添茶

  如果客人的杯子裡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三、喝茶的好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茶是中老年人最佳飲品。因為大量研究表明了茶對中老年人的多種益處。

  茶是中老年人最佳飲品

  1、有助於抗氧化

  茶多酚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有實驗表明,1毫克茶多酚能清除對人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比9微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還高,抗衰老能力也比維生素強18倍。

茶道禮儀有哪些

  每個人的心靈美所包含的內心、精神、思想和禮儀等,均可從恭敬的言語和動作中體現出來。表示尊敬的形式(禮節)和儀式即為禮儀,應當始終貫穿於整個茶道活動中。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禮儀,一起來看看。

  茶道禮儀

  鞠躬禮又分為站式鞠躬、坐式鞠躬、跪式鞠躬。

  茶道表演開始和結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禮。有站式和跪式兩種,且根據鞠躬的彎腰程度可分為真、行、草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1.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為預備,然後將相搭的兩手漸漸分開,貼著兩大腿下滑,手指尖觸至膝蓋上沿為止,同時上半身由腰部起傾斜,頭、背與腿呈近90°的弓形,略作停頓,表示對對方真誠的敬意,然後,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對對方連綿不斷的敬意,同時手沿腳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行禮”要領與“真禮”同,僅雙手至大腿中部即行,頭、背與腿約呈120°的弓形。“草禮”只需將身體向前稍作傾斜,兩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頭、背與腿約呈150°的弓形,餘同“真禮”。

  2.坐式鞠躬

  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則客人用坐式答禮。“真禮”以坐姿為準備,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前移至膝蓋,腰部順勢前傾,低頭,但頭、頸與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頓,慢慢將上身直起,恢復坐姿。“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移至中部,餘同“真禮”。“草禮”只將兩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3.跪式鞠躬

  “真禮”以跪坐姿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相對,身體傾至與膝間只剩一個拳頭的空檔,身體呈45°前傾,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同樣行禮時動作要與呼吸相配,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速度與他人保持一致。“行禮”方法與“真禮”相似,但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身體約呈55°前傾;行“草禮”時僅兩手手指著地,身體約呈65°前傾。

  伸掌禮

  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當主泡與助泡之間協同配合時,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種物品時都簡用此禮,表示的意思為:“請”和“謝謝”。

  寓意禮

  茶道活動中,自古以來在民間逐步形成了不少帶有寓意的禮節。如最常見的為沖泡時的“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歡迎。茶壺放置時壺嘴不能正對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迴轉斟水、斟茶、燙壺等動作,右手必須逆時針方向迴轉,左手則以順時針方向迴轉,表示招手“來!來!來!”的意思,歡迎客人來觀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則表示揮手“去!去!去!”的意思。

  朝鮮茶道

茶道知識12懂禮儀

茶道知識12懂禮儀分為主人篇和客人篇,主人篇的禮儀是泡前不介紹茶、注意個人儀表、不能徒手拿茶葉、泡茶前不溫杯、壺嘴杯嘴不能對向客人、倒茶不能倒滿、要用杯託奉茶、有序奉茶;客人篇的禮儀是行叩指禮、不能一口悶或亮杯底、喝茶時不能隨意抽菸、不能隨意觸碰主人的茶寵。

一、主人篇  

1、泡前不介紹茶  

在泡茶前,主人要先了解客人的身體狀況、適宜飲什麼茶、平時的飲茶習慣、喜歡的茶類和濃淡等,然後做好準備。或者多準備幾款茶,等客人來時,讓客人進行挑選。  

在沖泡之前,可以簡要地介紹一下準備沖泡的茶葉名稱、產地、品質特徵等;如果客人有看幹茶的要求,要讓客人欣賞幹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  

2、注意個人儀表  

在沖泡前,主人要確保自己手上無異味。女孩子要避免使用香氣太重的香水或化妝品,否則容易干擾對茶香氣的欣賞。  

當感冒、咳嗽時,不宜泡茶招待客人。泡茶時也儘量不要說話;賞茶、聞香時,等移開茶葉後再說話;聞香時吸氣,挪開茶葉才吐氣。  

3、不能徒手拿茶葉  

用手直接拿茶葉,手上帶有的汗漬或者水,容易讓茶葉受潮。而且手上的一些氣味也容易沾染到茶葉上,不僅會影響到茶的品質,也給人不衛生的感覺。應該用茶匙取適量茶葉,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將茶葉倒出。  

4、泡茶前不溫杯  

喝茶前不溫杯,會給人造成不衛生的印象。雖然茶具都是事先清潔過,但再在客人面前清潔一次,是尊重的體現。  

用開水溫杯燙壺,不僅可以除去茶具異味,而且提高茶具溫度,對於茶湯的表現也會更好,給客人更好的品飲體驗。正確做法是在泡茶之前用開水把茶具都燙洗一遍。這樣,既講究衛生,品飲效果也好。  

5、壺嘴、杯嘴不能對向客人  

壺嘴、杯嘴對向客人,表示請人快速離開,是非常不禮貌的。其實不僅是壺嘴、杯嘴,一切尖銳、危險的物品都是不能對著他人的。  

燒水壺如果對著人,噴出的蒸汽容易燙傷,壺嘴、茶針之類尖銳的東西對著人,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就像我們在遞剪刀的時候,都會把尖的一邊對著自己,也是禮貌和素質的體現。  

6、倒茶不能倒滿  

在客人倒茶時,不宜過滿,七分最佳。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在酒桌上敬酒時,酒要倒滿表示對客人客氣尊敬的意思,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不小心摔破茶杯,造成難堪,有趕客人走的意思,所以茶倒七分滿的程度剛好。

7、要用杯託奉茶

用手直接觸碰客人的茶杯,在客人看來十分不衛生。如果客人發現你的指紋等汙漬留在了杯口上,其喝茶的興致可能就瞬間沒有了。故而,主人需要給客人奉茶時,最好上杯託,即茶杯的墊子,用雙手奉上杯託,將茶湯遞到客人面前,避免手指直接去碰飲茶人的茶杯。

8、有序分湯

斟茶時不光需要先客後主,也應當依次分茶,或按長幼順序,或按身份地位高低。越過中間的客人,直接給下一位客人斟茶,這是非常失禮的。無論是什麼場合,主人斟茶時一定不要出現越位的情況。

同時,當客人杯中的茶湯被徹底喝完後,最好及時續杯,別讓客人面前的茶杯空太久。空杯遲遲不倒茶,這在茶桌上有“趕客”之意。但要是發現有的客人不怎麼喝新斟的茶湯,表示其已經不想喝了,這時主人就不需要再斟茶了。

二、客人篇  

1、行叩指禮  

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客人不需要說謝謝,只需要用右手中指和食指,併攏曲指叩打桌面,以示感謝,這一動作俗稱為“叩指行禮”。這一動作可以避免在喝茶時,因反覆道謝而破壞談話的節奏和喝茶的氣氛。  

2、不能一口悶或亮杯底  

我們在喝酒時講究“感情深,一口悶”,喝完時也會把杯口朝下亮杯底給別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  

但喝茶不同,要慢慢地品,十分忌諱“一口悶”或者“亮杯底”。喝茶可以發出聲音,讓茶湯與口腔融合更好,聲音也是對茶的一種讚賞。不過和喝酒一樣,主人給客人倒的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費了好茶,辜負了主人的一片好意。如果實在喝不下了,就留下半杯茶湯在杯裡,主人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3、喝茶時不能隨意抽菸  

喝茶是在很乾淨的環境下進行的,煙味會影響品茶的體驗,何況同茶桌會有不吸菸的人,這時抽菸的人要照顧其他人的感受。  

所以在喝茶時,未經主人或在場客人的允許,是不能抽菸的。如果實在想抽,可以喝幾泡茶後,和大家說一聲,去外面抽菸。另外,才坐下就遞煙的行為,也很失禮。  

4、不能隨意觸碰主人的茶寵  

主人的茶桌上,總會擺放很多可愛的茶寵,在觀看之前,要詢問主人,經過允許後再拿到手裡仔細欣賞。桌上的茶寵,在每次泡茶時也會“喝茶”,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不要隨意就將自己喝剩的茶水澆淋茶寵。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禮儀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禮儀如下:

1、喝茶前:如今很少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客隨主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是尊!順時針旋轉,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上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

尊位的第一順序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齡大的人。其中師長、長者為尊,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女士優先坐尊位。

座位方面有一個特別的規定:忌諱對頭坐,就是頭對頭和主人面對面坐!哪怕就是隻有你和主人兩個人,也不要坐對頭的,知禮的客人應該坐主人的右手邊的卑位,人多實在避免不了坐對頭的情況,小孩來坐這個位子。

第一道禮節:客人最重要的禮節是答禮,也稱回禮!所謂第一道禮節,是指主人沖泡了第一泡茶品,並且請你品嚐的時候,作為客人的第一次回禮。

正式的、正規的第一次客人回禮是這樣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雙手接過(或者雙手捧起茶杯)先聞香,後慢慢綴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稱讚主人。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一躬,躬身行禮。

躬身越低,表示對於主人越發尊敬,對於主人是長輩客人是晚輩,躬身應該至少為45度的傾斜角的。

2、喝茶中:喝茶過程裡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禮禮節是扣指禮,又叫屈指跪。這個禮節的來由前邊已經大家都知道的。還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談性事,不然喝著喝著茶水會發酸的。喝茶忌“一口悶”或者“亮杯底”的,偶們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區別。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茶道文化在我們國家可謂是非常悠久的,一些茶道禮儀規矩也需要我們去學習。我已經為大家蒐集和整理好了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的相關資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1

1、茶具要清潔

家裡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2

茶人茶德茶道禮儀

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在茶館裡,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傢俱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

茶聖陸羽的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淨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裡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藉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鬆,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閒、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與完善。:

日本茶道對茶人要求很嚴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藝能,並已納入大學家政系必修課程,以致於一般日本婦女少學習3年才能勝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瞭解本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觀念。按此要求,茶人須是茶專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時只能要求實事求是,事實上很難作到。

當今社會,世人求和平,國人將講文明。茶人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的傳統道德和文化教養,又應融入當代精神文明和科學知識。1982年9月成立的臺灣茶藝協會,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藝基本精神。我國已故著名茶學家莊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許茶、一心為茶,他倡導的`以“廉、美、和、敬”為中心的茶德可謂現代茶人之標準,他本人也是我們茶人努力學習的楷模。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3

茶道知識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存禮節,也被以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它通過泡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制,是很益的一種以及美典禮。中國的茶道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茶道最先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者唐曩昔,就在世界上起首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代《封氏聞見記》中就有如許的紀錄:“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於茶道的最先紀錄。

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盛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於茶宴的優雅氛圍以及品茶的美好韻味,作了無比生動的刻畫。在唐宋年間,人們對於飲茶的情況、禮儀、操縱方法等飲茶儀程都很講求,有了一些商定俗稱的端正以及典禮,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廟宇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於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至關深刻的瞭解,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以為茶的芳香品嚐,能使人閒以及平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清秀,鐘山水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以及,則非庸人童子可得悉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運動中融入哲理、倫理、品德,通過喝茶?蔥奚硌性、品嚐人生,到達精力上的享受?p>

宋、元兩朝福建湧現了以“龍鳳盛世”“茗戰成風”為特性的宮庭茶文化與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國皇家茶園——御茶園不但代表是武夷茶的汗青光輝,並且象徵閩茶在中國茶葉的特別職位地方。當鬥茶之興漸減,明清時代的福建茶進入了立異時代,創制了多種茶類。繼宋朝貢茶以及鬥茶之後的又一次光輝。

明末清初福建創制了烏龍茶,釋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陸廷燦(1734)《續茶經》引的《王草堂茶說》;清?董天工編(1751)《武夷山志》等紀錄了烏龍茶的製作技能。烏龍茶問世後就受到人們的喜好並湧現了適於烏龍茶的奇特品飲方法,俗稱工夫茶。清?彭光鬥(1766) 《閩瑣記》、樑章鉅撰(1845)《歸田瑣記》、施鴻保撰(1857)《閩雜記》、連橫(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紀錄。此間,烏龍茶也傳入了臺灣。

福建出產光陰紅茶,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歐洲,很受歡迎。今後大批茶商絡繹不絕,入山求市,開設茶行,周邊茶葉雲集坦洋,“坦洋光陰”的名聲也風行一時。

茶道知識禮儀

茶道知識禮儀

茶道知識禮儀,甘冽的茶輕輕的押一口,脣齒間展開的不單單是茶與水的味道,還有人生的感悟在裡面,茶香清冽,擋不住歲月悠悠,下面和大家分享茶道知識禮儀,希望有所幫助。

茶道知識禮儀1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

茶道禮儀姿勢:

(一)站姿

雙腳併攏身體挺直,頭上頂,下頜微收,雙眼平視,雙肩放鬆。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握,置於胸前;男性雙腳微呈八字分開,左手在上,雙手虎握置於小腹部。

(二)走姿

以站姿為基礎,切忌上身扭動搖擺,行走應儘量成一條直線,到達來賓面前若為側身狀態,需轉成正向面對;離開客人時應先退後兩步再側身轉彎,切忌當著對方掉頭就走,這樣顯得非常不禮貌。女性可以雙手同"站姿"交握胸前,男性雙臂下垂於身體兩側,隨走動步伐自然擺動。

(三)坐姿

端坐椅子,雙腿併攏,上身挺直,雙肩放鬆,頭正,下頜微斂,舌頭抵上顎,眼乎視或略垂視,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雙手分開如肩寬,半握拳輕搭於前方桌沿。全身放鬆,調勻呼吸、集中思想。如果作為來賓被讓於沙發就座,則女性可正坐,或雙腿併攏偏向一側斜坐,雙腳可以交叉,雙手如前交握輕搭腿根;男性可雙手搭於扶手上,兩腿可架成二郎腿,但雙腳必須下垂且不可抖動。

(四)跪姿

日本、韓國的茶人習慣跪坐,故國際間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舉行的茶會多用到這一姿勢。跪姿分為跪坐、盤腿坐、單腿跪蹲。跪坐即日本的"正坐",兩腿併攏雙膝跪在坐墊上,雙足背相搭著地,臀部坐在雙足上,挺腰放鬆雙肩,頭正下頜略斂,舌尖抵上顎,雙手交叉搭放於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盤腿坐只限於男性,雙腿向內屈伸相盤,雙手分搭於兩膝,其他姿勢同跪坐。單腿跪蹲常用於奉茶,左膝與著地的左腳呈直角相屈,右膝與右足尖同時點地;也可左腳前跨膝微屈,右膝頂在左腿小腿肚處。其他姿勢同跪坐。

茶道禮儀 :

(一)鞠躬禮

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行禮的'物件分成“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與"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其動作要領是: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腰,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彎腰到位後略作停頓,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現不諧調感。"真禮"要求行九十度禮,"行禮"與"草禮"彎腰程度較低。

在參加茶會時會用到跪式鞠躬禮。“真禮”以跪坐姿勢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對,身體傾至與膝蓋間只留一拳空當(切忌低頭不彎腰或彎腰不低頭)。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行禮”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草禮”僅手指第二指節以上著地即可。

(二)伸掌禮

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都可採用。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並坐時,右側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方伸左掌行禮。伸掌姿勢為: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併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三)叩指禮

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

(四)寓意禮

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最常見的有:

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以示歡迎。高衝低斟是指右手提壺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開水壺提升,此時水流如"釀泉洩出於兩峰之間",接著仍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口繼續注水。如此反覆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斷流收水。

雙手迴旋。在進行迴轉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於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茶道知識禮儀2

具體而言,茶藝可概括為“三句話六個要素十二字”,即識茶鑑水,選具侯湯,投茶量時。

一、識茶

就是要能認識好茶,區分各種茶類和茶葉內在品質的優劣。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記述。其目的在於確保茶的色澤,香氣,味道得以充分發揮。

二、鑑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麼是好水,並能區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質。不同的茶類用不一樣的水,特殊的茶類宜選特定的水。故曰:“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通過實踐普遍認為:山泉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為下。普洱茶一般選用上好的山泉水沖泡,更能體現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徵。

三、選具

就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不同的沖泡器具。明代黃龍德在其所著的《茶說》中言:“器具精潔,茶愈這之生色,用以金銀,雖雲美麗,然貪賤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實上,金銀器具未必就好。一般來說,烏龍茶側重選擇紫砂壺沖泡,常用還可“養壺”;普洱茶選擇陶瓷或玻璃器具沖泡為宜,既可賞色,又可避免因茶質不同而竄香奪味。

四、侯湯

就是觀察開水的變化,把握恰當的時機投茶沖泡。宋代蔡襄在其《茶錄》中有“侯湯最難”之說。因為“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況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湯最難”。那麼如何侯得一壺好湯呢?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須急煮。侯有鬆聲,即去蓋,以訊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之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五、投茶

即泡茶時的茶葉投放量要適中。我們既要根據茶具大小,也要結合品茶人數的多少來合理地確定投放茶葉量的多少,否則“小則香氣氰氫,大則易於散漫”。所以“大約及半升,是為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餘以是增減”。

六、量時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沖泡時間的長短,以及可沖泡用的時間和每次投茶可沖泡的泡數。

只要上述六個要素都同時具備了,茶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時,再以嫻熟自然,大方得體的沖泡技巧貫穿始終,並不斷賦予其美學功能,給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藝就有了不俗的表現。

茶道知識禮儀3

喝茶的規矩

1、“茶七,飯八,酒滿盅”

在我國的飲茶文化中有“酒滿敬客,茶滿欺客”之語。“茶七”指的是,主人給客人倒茶時,茶杯以滿到七分為宜。這是因為酒涼,客人接過去不會燙手,而茶是熱的,如果太滿,客人可能會被燙傷,還有可能因燙導致茶杯落地,給客人造成難堪。所以給人倒茶倒七分,留下三分作人情。

2、壺嘴別沖人

放置茶壺時茶嘴不能正對他人。茶嘴對著某人,就表示這個人是不受歡迎的人,有趕人離開的意思。這種說法源於舊時的“辭行酒(茶)”,舊時當有人要遠行時,大家以敬酒或敬茶的方式為其送別,把壺嘴衝著將要離開的那個人,故此壺嘴沖人有了此人將要離開的意思。

3、先老後小,座次講究

在人較多的場合,喝茶的順序也有講究。在第一次斟茶時,需要按照“先老後小”“先尊後卑”的順序來倒茶,到第二遍的時候,則可以不按此順序了。說完了喝茶的順序,再來說一說座次的順序。長輩或客人一般坐在泡茶人的左側,斟茶時按照從左往右的方向進行。

4、喝茶時別皺眉

去別人家做客喝茶時,不能皺眉。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茶水入口燙而皺眉,但喝茶時皺眉通常傳遞出一種不滿的資訊,表示對茶水的不滿,對主人家的嫌棄。

5、新客要換新茶

喝茶過程中,如果中途有新的朋友加入,那麼就要重新泡茶,新泡好的茶要先請新來的朋友品嚐。

6、酒後不宜飲茶

酒後喝濃茶易引發腎病。飲酒後,酒中的乙醇進入體內,經肝臟轉換為乙醛,乙醛再轉換為乙酸。茶中的茶鹼有利尿的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的進入腎臟,乙醛對腎臟有刺激作用進而對腎臟造成影響。

7、勿再三請茶

朋友來家中做客,不可因好意再三勸其喝茶。我國舊時有以再三請茶作為送客之語的說法,再三勸人喝茶,表示已經沒有交流話題,客人應當告辭。雖然這種說法在當今的大多數地方已經消失,但還有許多年長的老人遵循這種做法,因而勸人喝茶要謹慎。

8、即時添茶換水

與客人喝茶時,要注意客人杯中的茶品情況。當客人的茶已喝去半杯時,應立刻給客人添上,使茶湯的溫度前後大體一致。如果客人杯中有茶渣,應替客人重新換杯。茶水已無茶色,是對客人不尊重的一種表現。

9、茶盅不要碰茶盤

請人喝茶時一般將茶盅,茶盤雙手奉上,客人飲茶後,要將茶盅輕輕放下,不能將茶盅放在茶盤上摩擦或發出很大聲響。將茶盅放在茶盤上,弄出很大聲音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表現,同時這也是一種挑釁行為。

10、頭道茶不能喝

頭道茶往往具有“醒茶”的作用,頭道茶中含有雜質不宜飲用且第一泡的茶湯並未達到最佳狀態,因而頭道茶一般要倒掉,讓客人喝頭道茶也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茶道的禮儀?

茶道禮儀: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

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茶道流程:

淨手,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

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洗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又迅速倒出,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裡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4、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的基本禮儀

  下面是由整理的茶道的基本禮儀,歡迎閱讀。

【茶道禮儀】

  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並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比如,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基本內容】

  說茶道,就要說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一些錯誤的,學習茶道禮儀作法時,應該要自己用心去學習細部的動作,如有不瞭解時應當請教老師,以獲得充分的理解,於是開始累積經驗,最後正確的禮儀作法就如你身體的一部份一樣,永生都不會忘記。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第一、茶具一定要潔淨,包括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

  第二、取茶葉要用專用的器皿----竹製或木製的茶勺,也可用不鏽鋼或陶製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雙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邊。敬茶時要用茶托盤,如果沒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託著小茶碟底部,一手扶著茶杯,雙手捧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給來賓中的年長者,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第五、淺茶滿酒。說的是給客人斟酒要倒滿,敬茶只需七八分滿。

  除此之外,在品嚐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境。在你自己創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意義的。

【演示茶藝 烹茶飲茶的藝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清茶(烏龍茶)和白茶。

【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飲者的修養,其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含,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見,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說法.

【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禮儀技巧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

【歷史】

  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唸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茶道禮儀注意事項有哪些 茶道禮儀介紹

1、茶道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但是從禮儀文化上講,喝茶也就要遵循喝茶座次禮儀的原則。面對主人或者泡茶的人,左手邊的是“尊位”。尊位的順序為:老年人、領導、女士。

2、敬茶應雙手奉上,一般首杯茶要敬給桌上德高望重者。在放置茶杯時,千萬不要粗枝大葉,以之直撞客人,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檔案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

3、客人喝完杯中茶,並且到了“尾頭”,應儘快“續杯”。

茶文化之茶藝禮儀

茶文化之茶藝禮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美譽,自古以來就有著客來敬茶、以茶待客、以茶為敬的傳統禮俗。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結晶,充分吸收了傳統文化中以“禮之用,和為貴”為核心的禮儀文明與行為規範,而這種禮儀規範又集中體現在茶藝活動中。

  【鞠躬禮】

  鞠躬禮是茶藝中最常見的禮儀,即彎曲身體向尊貴者或者來賓表示敬意,代表了行禮者(茶藝師)的謙卑與恭敬之意。鞠躬禮又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其中以站式和坐式最為常用。

  站式鞠躬禮,以站姿為預備,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曲,彎腰時吐氣,直立時呼氣。彎腰到位後要略作停頓,表示對賓客的敬意,再慢慢直起上身,同時手沿腿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坐式鞠躬禮,以坐姿為準備,彎腰後恢復坐姿,其他要求與站式鞠躬禮一致。

  【 伸掌禮】

  伸掌禮常表示“請”、“謝謝”的意思,是茶藝活動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節。行伸掌禮時應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四指自然併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要有含著小氣團的感覺。另外,行伸掌禮的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叩指禮】

  叩指禮,顧名思義,是從古代的叩頭禮簡化而來的。叩頭有稱頓首,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著地,頭緩緩扶伏至於手前面的地上,頭觸地即抬頭。後來,相傳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為了體察民情,低調行事,便讓大臣用“手”代替“頭”,三指彎曲表示跪地,指頭輕叩幾下表示“叩首”,“叩首禮”由此而來。目前,叩指禮仍廣泛運用於茶事活動中。

  【奉茶禮】

  奉茶禮就是將泡好的茶恭敬的端給品飲者,端茶時最好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時應略彎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說“請”。奉茶時注意不要單手奉茶,要將茶杯的正面對著賓客的'一方,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邊。

  若客人較多時,應注意敬茶的順序:先為客人上茶,後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再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後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後為晚輩上茶。

  【寓意禮】

  寓意禮指的是一些帶有美好寓意、祝福的禮儀動作,泡茶時無需多言,賓主自然心領神會。

  1.鳳凰三點頭,用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表示對來賓三鞠躬以示歡迎;

  2.迴旋注水,在泡茶、斟茶時,要用迴旋法注水。若用右手則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按順時針方向,寓意著“來、來、來”,表示歡迎。

  3.茶壺放置時不能把壺嘴對著客人,否則,表示請人快速離開。

  4.“七分茶三分情”,即斟茶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表示對客人的情誼。

  5.續茶,即當賓客喝過幾口後,應及時續上,絕不能讓其茶杯見底。寓意著“茶水不盡、慢慢來飲,慢慢敘”。

  6.鼓掌,表示對錶演者的讚賞、鼓勵、祝願、祝賀的禮節。

  7.起立,是小輩對長輩或主人對賓客的敬意之舉,通常在迎候或送別時使用。

  8.饋贈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當茶事活動結束時,客人之間、主賓之間相互贈送小禮品,可以增進相互之間感情。

  敬茶禮儀

  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備用桌上,然後右手拿著茶杯的杯託,左手附在杯託附近,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上去,置於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後,杯耳應朝向右側。若使用無杯託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

  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儘量雙手奉茶,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汙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時,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檔案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面前與右手附近,是最適當的做法。

   續茶禮儀

  為客人端上第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

  一般來講,客人喝過幾口茶後,即應為之續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

  品茶禮儀

  當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徵求意見,詢問大家“想喝什麼”的時候,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可以在對方所提供的幾種選擇之中任選一種,或告之“隨便”。在一般情況下,若向主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是很不禮貌的。

  主人為自己上茶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即起身站立,雙手捧接,並道以:“多謝。”不要視而不見,不理不睬。當其為自己續水時,亦應以禮相還。其他人員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也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向其答謝。

  如果對方為自己上茶、續水時,自己難以起身站立、雙手捧接或答以“多謝”時,至少應向其面帶微笑,點頭致意,或者欠身施禮。不喝的涼茶、剩茶,千萬不要隨便潑灑在地上。品茶時,應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心品嚐。

  在端起茶杯時,應以右手持杯耳。端無杯耳的茶杯,則應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雙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樣做,或是煞有介事,或是動作粗魯,或是不夠衛生。

  使用帶杯託的茶杯時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動杯託。也可以用左手,將杯託連茶杯,託至左胸高度,然後以右手端起茶杯飲之。

  飲茶的時候,忌連茶湯帶茶葉一併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葉,甚至放入口中食之。萬一·有茶葉進入口中,切勿將其吐出,而應嚼而食之。

  飲蓋碗茶時,可用杯蓋輕輕將飄浮幹茶水之上的茶葉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燙的話,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隻茶杯去來回倒涼茶水,最好待其自然冷卻。

  結語

  禮儀是一個人學識修養、內涵氣質、交際能力的外在體現,是我們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基本儀禮規範。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涉及方方面面,程式略顯繁瑣,好在禮數雖繁,卻無不顯示著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明的精要內涵,同時也更能體現出事茶者的個人修為與功力。

;

標籤: 禮儀 茶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lnz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