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白居易的長恨歌恨什麼

白居易的長恨歌恨什麼

白居易的長恨歌恨什麼

1.長恨歌恨的是唐玄宗因為美色而放棄朝政、為保命棄貴妃、愛情不能天長地久、悔悟思愛妃以及老天捉弄人等原因。白居易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唐玄宗的批判和警示,認為統治者不應該重色輕政,也應該珍惜自己的愛情,不要讓愛情成為遺憾和遺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居易的長恨歌所表達的恨到底是在恨什麼?

是在恨唐玄宗的“重色”而誤國。

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誤國,勸諭統治者要以唐玄宗為戒,不要給自己造成“長恨”,但由於他把李楊的愛情寫得那麼純潔堅貞、生死不渝,而又纏綿悱惻,就在客觀上使讀者產生了同情。

詩的前一部分是諷刺唐明皇的荒淫誤國,後一部分是對李隆基、楊貴妃堅貞專一愛情的歌頌。這是諷諭詩《新樂府》中的詩一首,讚美勤於政事、不到驪山遊幸的天子“垂惜人之財力”。既然如此,他把李、楊活動集中於驪山,其諷諭、批判之意,十分明顯。

擴充套件資料:

《長恨歌》一方面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和題材,另一方面又是一個來自民間的具有悠久傳統的人性題材、心理題材。白居易在創作中服從於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詩人的個性思想,即傳統模式與作者主觀能動作用同時並存。

在他的整個思想體系中,“獨善”與“兼濟”並行不悖,“施之乃伊呂事業,蓄之則莊老道德”(《君子不器賦》),它們是一個完整人生觀的兩個側面。並以“不惑”來總結唐明皇后半生的得失,寫就了《長恨歌》。

這樣,在他心目中對唐明皇的一分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來。正是因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輕國的唐明皇是對立統一體,所以,白居易把這個故事寫成一個好皇帝的悲劇。

而白居易從民本思想出發,有條件、並有所揚棄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這種對唐明皇的理想化,這樣完成了對唐明皇形象的塑造。

被貶江州以後,“獨善”與“兼濟”的地位才發生了轉化,他的精神生活與仕宦生涯逐漸轉軌,終於以“獨善”消釋了“兼濟”,在精神自救的過程中,白居易逐漸從關注社會轉向關注個體生命,對於自由人格的鐘愛逐漸超越了對道德人格的執著。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長恨歌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恨為何

因寵愛楊貴妃而不理朝政、荒廢國家大事而恨;

因寵愛楊貴妃、重用楊國忠等人禍國殃民而恨;

因亡國之君而左右不了時局,無奈賜死楊貴妃而恨;

總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主要是誰恨?恨什麼?為什麼恨?

恨在文中指遺憾、遺恨。

白居易《長恨歌》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正是詩人為這篇長歌所取的詩題,即“長恨”二字,恨,就是遺憾、遺恨。作者描寫李、楊愛情,竟在諷刺當時和以後的統治者應以唐玄宗為戒,不要因“垂色”而荒淫誤國,給自己造成“長恨”。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

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一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長恨歌中的恨什麼意思

遺憾和悔恨。長恨歌主要寫的是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恨指的是李隆基還在為貴妃的死去而遺憾和悔恨。《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標籤: 白居易 長恨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lg1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