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陸羽與茶經的三個小故事

陸羽與茶經的三個小故事

陸羽與茶經的三個小故事

1. 竹葉青茶的由來:據傳說,陸羽在採茶時,不小心掉落了一些竹葉進入了茶汁裡,就這樣熏製出了一種新的茶,色澤青翠,香氣清幽,口感鮮爽,就是今天所說的竹葉青茶。

2. 茶的茶:據說在寫茶經的時候,陸羽遇到了一個朋友,他問陸羽茶的大成是什麼,陸羽回答說,“真正的大成就是茶的茶”,意思是不論是茶的品種、製法還是品質,都應該是茶本身的最高表現。

3. 茶宴與朝謁:在唐代時期,陸羽曾經被封為飲茶使者,他就利用這一身份在茶道上做出一些改革。比如他將原來的茶宴改為朝謁,強調了茶的禮儀性質,使熱情好客和品茶技藝的交流更加深入,同時也體現了茶文化的尊貴和現代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陸羽與茶經這篇課文講哪三個小故事?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

茶經中關於茶聖陸羽的傳說故事

茶聖陸羽的故事

        相傳陸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葉,並且品鑑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陸羽正在揚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見了陸羽,便邀請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訴陸羽說,聽聞用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隨身小吏駕船前往取水。

        小吏取水回來時候不小心將打滿的江水灑了一半,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邊的江水。小吏將水遞給陸羽,陸羽嚐了一口,連連搖頭,稱此水不是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揚子江中心取水,回來後,陸羽嚐了一口,認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陸羽,便告訴了陸羽為何兩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隨後陸羽品茶鑑水的高超技藝很快就被傳開了。

        很多書籍都有記載陸羽的身世。有一說法是,陸羽被智積大師撫養成才,陸羽雖然生活在龍蓋寺,但是他對佛家經典沒有太高的興趣。陸羽想要下山學習,智積大師並不支援陸羽這一想法。智積大師為了考驗陸羽,便讓他學習怎麼才能煮出一杯有味道的茶。陸羽在學習的過程中,偶然遇見了一位老嫗,她教會了陸羽泡茶的方法和技巧,並以茶為例。教給了陸羽很多為人處世的經驗。不久之後,陸羽掌握了沖茶的精髓,便給智積大師泡了一杯茶。智積大師喝完後,便答應陸羽下山學習。

茶經中陸羽設計了多少種茶器

        在《茶經》中陸羽共設計了二十四種茶器。《茶經》第四章節講述了茶器,有碗、風爐、火夾等。陸羽認為碗作為喝茶用具,越州出產的碗最好,鼎州和婺州的碗差一些。喝茶的器具對於專業喝茶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同的茶具泡製出來的茶味會有不同,有時候質地高檔的茶具不一定會泡製出美味、香氣怡人的茶水。所謂,茶葉和茶具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絡,兩個物器相輔相成,互相襯托。陸羽認為,茶具不外乎有二十四種,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烹茶器具。為什麼有的人家中有上好的茶葉卻泡製不出美味誘人的茶水,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茶具使用不當。除此之外,陸羽還介紹了這二十四種器具在烹茶方面的使用方法。以鍑為例,陸羽在《茶經》第四章中寫到:鍑以生鐵為之,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煉而鑄之,內摸土而外摸沙土。他說鍑是用生鐵鍛造而成,有人在製造鍑時,用急鐵鍛造。鍑的打造方法不同,所以在手感上也有不同,用鍑來泡茶根據它的質地來選擇容器。

        在《茶經》第四章節中,陸羽用了大量筆墨來介紹二十四種茶器,豐富了世人眼界。古人泡茶和喝茶不僅僅侷限於碗,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生活用具不失為泡茶的好用具。世人將《茶經》奉為經典作品,裡面所提到的茶具,後人也都做了相關嘗試。

陸羽烹茶圖

       《陸羽烹茶圖》是元代畫家趙原的作品。史書對趙原的記載不是很詳細,只知道趙原在明太祖年間擔任中書令一職,擅長畫山水畫,在畫竹子和石頭上有很高的造詣,當時在平江一帶有很高的名聲。

      《陸羽烹茶圖》就是趙原著名作品之一,現在被蒐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陸羽烹茶圖》長七十八釐米,高為二十七釐米。《陸羽烹茶圖》給人一種悠遠的意境,圖中描繪了大量山峰,山與山之間重巒疊嶂,連綿起伏,有一種深遠寂靜的感覺。畫卷中畫有遼闊清澈的水面,仿若置身於大自然,心情瞬間舒暢清爽。在溪水旁邊有一個用茅草搭建的亭閣,旁邊的樹木與它交相輝映。陸羽則置身於草閣之中,陸羽身旁有一位烹茶童子正在為陸羽生火烹茶。通過這幅畫卷,瞭解到陸羽正在閉門著畫,不願意過著紛紛擾擾的生活。所以,陸羽一生喜愛四處遊歷,不為功名利祿所牽絆。這幅《陸羽烹茶圖》正是陸羽晚期生活的真實寫照,陸羽寫完《茶經》之後,名聲大噪。慕名前來與陸羽探討茶道文化的人趨之如騖,陸羽決心過隱居生活,寫一寫茶著作,偶爾和友人在一起談論文化,日子過得閒適而充實。趙原所畫這幅《陸羽烹茶圖》一方面體現了陸羽閒適隱居生活;從另一方面表現了元代社會思想,文人和士大夫階層渴望閒適生活。這幅畫卷上,除了有作者本人題詞外,還有乾隆皇帝所書的御題詩,有很高的鑑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陸羽紀念館

         後人為了紀念“茶聖”陸羽,在湖北省天門市竟陵城區西湖之濱修建了陸羽紀念館。這是一座主題式紀念博物館,裡面陳列了與陸羽相關的主題內容,頗具古典特色。2009年,陸羽紀念館被評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教育價值。

        陸羽紀念館佔地面積高達9900平方米,由西塔寺重建而成。紀念館共有陸公祠、大雄寶殿、涵碧堂、東崗草堂等建築群,建築巨集觀有氣勢,處處體現了現代工藝與古典風格相結合的藝術特色。陸羽紀念館於1988年開始修建,經過四年修建,陸羽紀念館於1992年對外接待遊客。陸公祠是陸羽紀念館的前殿,建築風格體現出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門額“陸羽紀念館”是由著名詩人賀敬之所題寫,字型巨集觀大氣。一進陸公祠就可看見,陸羽全身銅像雕塑,這個雕塑高26米,陸羽左手上端著一個茶杯,神情悠然自得。為了讓前來參觀的遊人全方面瞭解陸羽,在陸公祠兩側的陳列臺中,展示了陸羽的作品、物件和文獻資料等等。東壁上掛著陸羽影象,一共有24幅,生動形象的展示了陸羽的生平經歷;西側上掛著陸羽所著《茶經》全部內容。

        除此之外,大雄寶殿建築風格樣式和唐朝建築風格相似,裡面陳列了天門市出土的各種石器製品,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二樓上,展示的是天門市歷代名人書畫作品,極具欣賞價值。

陸羽與茶經主要敘述了哪三件事

講了一個 陸羽辨別江水的故事

(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動作,

刻畫出他精通茶藝、栩栩如生的神奇 形象.

《茶經》是一部歷史和實際考察相結合的關於茶的專著.全書分為十經,七千餘字.觀其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茶樹的植物學特性及其加工製造,“一之原”記茶的名稱考訂、茶樹的性狀特徵、生境、栽培、品種鑑定和利用;“二之具”記採茶工具;“三之造”記茶葉的加工;“八之地”記茶樹的地理分佈.其二,烹茶和飲茶.“四之器”記煮茶和飲荼工具;“五之煮”記餅茶的烹茶(烤、煮、酌)法;“六之飲”記飲茶法;“七之事”為歷史資料彙編.前者與農學有關,而以“一之原”為其主要內容;後者則與飲茶有關,而以“五之煮”為其主要內容.

陸羽與茶經這篇課文講了那3件事

講了一個 陸羽辨別江水的故事

(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動作,

刻畫出他精通茶藝、栩栩如生的神奇 形象.

《茶經》是一部歷史和實際考察相結合的關於茶的專著.全書分為十經,七千餘字.觀其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茶樹的植物學特性及其加工製造,“一之原”記茶的名稱考訂、茶樹的性狀特徵、生境、栽培、品種鑑定和利用;“二之具”記採茶工具;“三之造”記茶葉的加工;“八之地”記茶樹的地理分佈.其二,烹茶和飲茶.“四之器”記煮茶和飲荼工具;“五之煮”記餅茶的烹茶(烤、煮、酌)法;“六之飲”記飲茶法;“七之事”為歷史資料彙編.前者與農學有關,而以“一之原”為其主要內容;後者則與飲茶有關,而以“五之煮”為其主要內容.

陸羽與茶經的故事

陸羽被稱為中國的茶聖,陸羽與茶經其實還存在著很多的小 故事 的,陸羽與茶經之間還有什麼故事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陸羽與茶經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陸羽與茶經

  陸羽,名疾,字鴻漸、季疵,號桑苧翁、竟陵子,唐代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733年出生,幼年託身佛寺,自幼好學用功,學問淵博,詩文亦佳,且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為太子太學、太常寺太祝而不就。760年為避安史之亂,陸羽隱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間在親自調查和實踐的基礎上,認真 總結 、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 經驗 ,完成創始之作《茶經》。因此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一千多年前,復州竟陵西塔寺。一個深秋的早晨。離古寺不遠的湖畔蘆葦叢裡,雁聲大作,聲音悽楚而悲愴。顯然,大群鴻雁的聲音,驚動了早起灑掃庭院的智積住持。原來,一個被棄的嬰兒佔據了鴻雁的巢,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陸羽,字鴻漸。陸為姓,羽為名,鴻漸為字,先生的名號。

  陸羽最大的貢獻就是對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為“茶聖”。他的《茶經》凡三卷,闡述茶的本源,採製和飲用的 方法 ,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詳盡,使天下人都知道 飲茶 了。前倫敦醫藥協會傑鮑勒爵士曾著文稱“茶是偉大之慰藉物”,他認為“茶無疑為東方贈與西方最有利之禮物”。而陸羽先生的《茶經》卻是全面系統地闡明瞭茶的意義及作用。

  茶道,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精緻講究體悟的境界。陸羽的《茶經》,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等章節。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質在於悉心呵護倍加珍惜。按《茶經》的步驟飲茶,也許會更加接近茶道吧。

  陸羽之前,“荼”“茶”不分,一個“荼”字,兩家共用。一種是草本植物,開黃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稱“荼”。再一種木本植物,葉作飲料的“木字旁加賈字”,也稱作“荼”。名同實異,難免混淆不清。是先生為“茶”正了字,陸羽先生在著《茶經》時,把“荼”字減去一畫作“茶”,其價值遠遠超出了文字學的範圍,在自然科學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義。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 百科 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闡述茶 文化 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漢族茶文化的發展。中國是茶的故鄉,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民間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聖的故事告訴我們,陸羽先生對茶的貢獻具有世界意義,當我們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時候,除了緬懷陸羽先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無量功德外,還當效法“茶聖”的那種艱苦勤學謙遜認真虛心的人生態度。

  武則天對飲茶的見解

  武則天是否雅好飲茶,正史從無記載。我曾屢去陝西乾陵,參加唐代文化旅遊研討會時,遊覽那氣勢巨集偉的女皇與李治的合葬墓時,曾向該博物館提出,是否能夠承辦一次唐代茶文化研討會……他們回答說:在乾陵出土文物和有關的文獻資料中,還沒有發現這兩位皇帝與茶有關的史料,這就讓我不好強求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日,偶爾翻閱閒書,據明代屠隆《考槃餘事》中說,武則天博學有著述之才,但是對茶卻生性討厭,曾說:“釋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害斯大。獲益則收功茶力,貽患則不為茶災,豈非福近易知,禍遠難見。”研讀此話,意為茶在短時間內對調理人體有益,但長期飲茶,可能導致耗損體質,不可享用。

  飲茶利多弊少是毫無疑問的。在唐代,茶已是藥品、飲品、供品、禮品、禪食、商品,茶更是。武則天生前非常注重養生,她認為茶的弊大於利,這是她以茶養生的侷限性。但從飲茶利弊之論引申到對禍福隱匿的理解,比喻福易見而禍難見,從而成為像武則天這樣的帝王者在手段上的鑑戒,讓人領略到了一個家的思辨與策略。

  武則天是國人茶餘飯後百議不厭的人物,時下熒屏中氾濫成災的帝王戲,更是把她炒得很熱。武則天是山西幷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彠的女兒。唐太宗貞觀11年,武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削髮為尼。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髮,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長子李弘,晉為昭儀。武氏再次入宮,得力於王皇后,開始對王皇后卑躬屈節,極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與蕭淑妃有矛盾,便聯合王皇后,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把王皇后打下去。654年,武昭儀產下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有一天,王皇后到昭儀宮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后來時,故意避開,及王皇后離去,將小公主弄死被下,嫁禍於王皇后。655年,王氏被誣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後位,立武氏為皇后。此後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見其專寵之地位。武氏立為皇后之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年,高宗死後,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后,由太后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后掌實權。690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中,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害王后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也是事實。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天,武氏死於東都上陽宮,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李白則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乾陵的無字碑,是遵照武則天遺囑所立。站此碑下,眾說女皇功與過已無關緊要了。沖茶不過有兩種姿態:浮與沉;喝茶人不過有兩種姿勢:拿起、放下。人生就是一杯茶,茶道不遠人,這位女皇就充滿了陰柔與血腥的兩面性啊!

努力學習的故事 三個古人苦讀的故事分享

1、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這就是陸羽棄佛從文的勵志故事。

2、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

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

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

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3、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茶聖陸羽的傳說故事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學專家,被後世譽為“茶仙“,尊為”茶聖”。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傳說之一

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說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卒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於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

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此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陸羽品嚐後,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陸羽面前,告訴了實情,陸羽的名氣隨後也就越發被傳揚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時的一些茶藝專家認為,南零水和臨岸江水,一清一濁,一輕一重,對茶聖陸羽來說是不難分辨的。陸羽逝世,後人尊其為“茶神”,肇始於晚唐。唐時曾任過衢州刺史的趙磷,其外祖與陸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話錄》裡說:‘陸羽性嗜茶,始創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於錫器之間,雲宜茶足利。’”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傳說之二

陸羽出生於唐時復州竟陵,就是現在的湖北天門,可竟陵這個地方留給陸羽的只是難以言說的辛酸。你只要翻開陸羽寫的自傳——《陸文學自傳》,就能迎面聞到這一濃郁的傷感氣息。他寫道:“(陸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雖然用語詼諧,但其實也屬事出無奈。貌醜和結巴也就罷了,可“不知何許人也”一句,實在讓人無限同情。

陸羽是一個棄嬰,《唐國史補》、《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裡,對此都毫不隱諱。公元733年深秋的一個清晨,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群雁哀鳴之聲,走近一看,只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衛著一個男嬰,男嬰讓嚴霜凍得瑟瑟發抖,智積把他抱回寺中收養。這座石橋後來就被人們稱為“古雁橋”,附近的街道稱“雁叫街”,遺蹟至今猶在。

積公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裡那時正卜居著一位飽學儒士李公。李公曾為幕府官吏,時棄職,在景色秀麗的龍蓋山麓開學館教授村童,與積公感情深厚。積公就請李公夫婦哺育拾得的棄嬰,當時,李氏夫婦的女兒李季蘭剛滿週歲,就依著季蘭的名字取名季疵,視作親生一般。季蘭季疵同一張桌子吃飯,同一塊草甸上玩耍,一晃長到七八歲光景,李公夫婦年事漸高,思鄉之情日篤,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鄉湖州。

季疵回到龍蓋寺,在積公身邊煮茶奉水。積公有意栽培他,煞費苦心地為他占卦取名,以《易》佔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鴻雁飛於天空,羽翼翩翩,雁陣齊整,四方皆為通途。於是定姓為“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為字。積公還煮得一手好茶,讓陸羽自幼學得了藝茶之術。十二歲那年,陸羽終於離開了龍蓋寺。此後,陸羽在當地的戲班子裡當過丑角演員,兼做編劇和作曲;受謫守竟陵的名臣李齊物賞識,去火門山鄒老夫子門下受業七年,直到十九歲那年才學成下山。

傳說之三

《陸羽與茶經》寫了關於陸羽的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採茶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人們要追溯(sù)茶的歷史,瞭解中國茶道,便自然會想起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茶聖”陸羽。陸羽是唐朝復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煎(jiān)茶水記》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然與陸羽相逢。李季卿早就仰慕陸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請陸羽一起到揚州驛(yì)站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豈能虛度!”於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實的軍士攜瓶划船去南零取水。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待。

軍士取來水後,陸羽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輕輕地掂(diān)了掂水,說:“這水是臨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軍士答道:“這確實是我划船取來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

陸羽沒有吭(kēnɡ)聲,默默地將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時,他又用勺子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

軍士大驚,低下頭,說:“我是說謊了。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時船搖晃得厲害,瓶裡的水灑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邊又用江水灌滿瓶子。陸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場的數十名賓客、隨從聽罷,都驚愕(è)不已。

陸羽不僅精通茶藝,而且博學多才。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志向是推廣茶藝,撰寫《茶經》。當時,人們都以求取功名利祿(lù)為榮,不屑於寫這樣的“閒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二十一歲那年,陸羽為了蒐集撰寫《茶經》的資料,開始遊歷天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跡遍佈巴山蜀(shǔ)水、荊楚大地、吳越山川……每到一處,陸羽都向當地百姓請教如何種茶、製茶、烹(pēng)茶、飲茶,並把蒐集到的資料詳細記入“茶匯”。他還細心地將各種茶葉製成標本,隨船運回老家。經過十六年的遊歷後,陸羽隱居浙江湖州,潛心從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憑藉實地,考察三十二州茶葉產地所獲的資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歷時五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茶經》。又過了五年,經增補修訂的《茶經》正式出版,這時,陸羽已經四十七歲了。整部鉅著的完成,歷時二十六年。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記述也相當細緻。它不僅記載了神農氏最早發現茶的歷史,以及中國主要茶產地的土壤、氣候與生長情況,而且總結了種茶、採茶、製茶、飲茶等方面的經驗與技藝。

寫完《茶經》以後,陸羽又周遊各地,推廣茶藝。所到之處,關於茶的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tú)。自陸羽竭力推廣茶道以後,飲茶的人越來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飲茶品茗(mínɡ)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茶和茶文化不僅在中同綿延發展,還傳到一衣帶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陸羽被後人尊稱為“茶聖”。追問請看清楚題:《陸羽與茶經》寫了關於陸羽的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陸羽與茶經 課文寫了陸羽的哪幾件事

講了4件事

第一件事:辨別江水

第二件事:開寫茶經

第三件事:茶經的意義

第四件事:推廣茶藝

希望能給你帶來好處

茶聖陸羽的故事概括 陸羽傳裡面講了什麼故事

茶聖陸羽的故事概括

相傳陸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葉,並且品鑑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陸羽正在揚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見了陸羽,便邀請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訴陸羽說,聽聞用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隨身小吏駕船前往取水。

小吏取水回來時候不小心將打滿的江水灑了一半,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邊的江水。小吏將水遞給陸羽,陸羽嚐了一口,連連搖頭,稱此水不是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揚子江中心取水,回來後,陸羽嚐了一口,認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陸羽,便告訴了陸羽為何兩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隨後陸羽品茶鑑水的高超技藝很快就被傳開了。

很多書籍都有記載陸羽的身世。有一說法是,陸羽被智積大師撫養成才,陸羽雖然生活在龍蓋寺,但是他對佛家經典沒有太高的興趣。陸羽想要下山學習,智積大師並不支援陸羽這一想法。智積大師為了考驗陸羽,便讓他學習怎麼才能煮出一杯有味道的茶。陸羽在學習的過程中,偶然遇見了一位老嫗,她教會了陸羽泡茶的方法和技巧,並以茶為例。教給了陸羽很多為人處世的經驗。不久之後,陸羽掌握了沖茶的精髓,便給智積大師泡了一杯茶。智積大師喝完後,便答應陸羽下山學習。

陸羽傳裡面講了什麼故事

《新唐書陸羽傳》記:“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新唐書》對陸羽有了基本介紹,文中提及陸羽喜歡喝茶,曾寫三篇關於茶的專著,對茶的起源,喝茶泡茶的方法,泡茶所用的器具都逐一研究說明,陸羽可以稱得上是茶文化的佼佼者。

陸羽是一位其貌不揚的人,但是後人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陸羽曾寫過一本自傳,書中開篇寫到:陸羽,不知何許人也?自嘲式的悲涼迎面而來。在《新唐書》和《唐才子傳》中,寫到了陸羽的悲慘身世。陸羽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父母拋棄在了竟陵西郊的一個石橋下。隨後,智積禪師路過時聽見橋下有大雁在哀鳴。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群大雁用翅膀圍護著一個小嬰兒,小嬰兒被凍得全身發紫,智積將男嬰抱回了寺中收養。積公是一位得道高僧,他讓儒士李公收養這名男嬰,隨後改名為李季疵。季疵長到七八歲時,李公夫婦打算回老家湖州。季疵便回到龍蓋寺呆在積公身邊,積公為季疵卜了一卦,積公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為季疵改名為陸羽。積公對喝茶有很深的見解,陸羽自幼深受薰陶,在品茶方面有很高的天分。陸羽十二歲時,離開了龍蓋寺,為了生計陸羽先後做過丑角演員和編劇。

但是,關於陸羽身世存在爭議一說。有說陸羽是一個棄兒,在陸羽所著的《茶經七之事》中,陸羽提到了家庭關係,他的遠祖為陸納,曾擔任湖州太守一職。

後來,陸羽花費了26年時間,著成《茶經》一書。陸羽晚年時候,享有很高名氣,但是輕薄功名富貴。隨後,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專注於茶文化的研究,於公元804年去世,享年72歲。

茶聖陸羽是誰及其資料

陸羽,字鴻漸,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和詩人。因為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貢獻,被世人美譽為“茶聖”。陸羽生於公元733年,卒於公元804年,享年七十二歲。他所著作的《茶經》為中國的茶業發展做出了顯著而卓越的貢獻。

說起陸羽,不得不提的就是《茶經》一書了。陸羽在此書中,提到了很多新鮮的觀點,讓人們在飲茶中親臨其境般的體會喝茶的博大精深。《茶經》不過七千餘字,但是卻花費了陸羽26年的光陰。陸羽為了所提觀點的準確性,他將自己轉化為一個茶農,關於茶的多種方面力求面面俱到。陸羽在書中提出,茶有香味,世人在品嚐茶葉之前,需要品茶香。所謂“嚼味嗅香”,才是喝茶的正確方式。想要喝到好茶,需要大費一番功夫。茶有自身的生長習性,也有采摘時節,更有喝茶時令。做法一旦有誤差,不但不會喝到茶葉的真正味道,可能還會喝出病來。這些觀點都是陸羽第一次提出,世人拜讀《茶經》後,收穫頗豐。

後人說,陸羽之後,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學”。陸羽一生為茶學而努力,因為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過程很累,很枯燥,天生樂觀的陸羽,依然將這些困難看成是人生最大的歷練。讀《茶經》知道陸羽的畢生所成,更從中體會出陸羽是一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人。

而他所著的《茶經》一書,豐富了世人對茶的認知,開啟了茶業新時代。

標籤: 陸羽 茶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gl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