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是怎麼樣的

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是怎麼樣的

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是怎麼樣的

1、古代書院的“一把手”不叫“院長”,多稱“山長”、“洞主”。這是因為古代書院多建在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山上,喜歡與道觀、寺廟為鄰。宋代以後,書院成了古代中國讀書人心目中的學術聖地。而成就書院這一崇高地位的,是其辦學理念。

2、書院與官學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完全不同,不設門戶,完全開放,講學自由。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是政治精英,而是學術精英。書院刻意與官學保持一定的距離,教授保持獨立的學術品德,學生尊崇獨立的自學精神。

3、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山長相當於如今的大學校長,雖然沒有行政級別,但山長有絕對的權力和權威,既是書院最高行政領導,也是首席教學主管和“學術帶頭人”。

4、山長始終把教學放在第一位,參與一線教學工作。如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朱熹、張栻等名儒大師,在主持書院日常教學時都是親自進課堂給學生授課。

5、日常教學中,山長授課一般放在每月的一、三、六、八日。書院一般每月有三次課試,從出題到評閱,均由山長負責。興辦於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的建康(今南京)明道書院即規定:“每旬山長入堂,會集職事生員授講、籤講、覆講如規,三、八講經,一、六講史,並書於講簿。每月三課,上旬經疑,中旬史疑,下旬舉業。”

6、北宋教育家范仲淹當年在應天書院執教時就曾“勤勞恭謹,以身先之”,據《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遺事錄》記載,范仲淹“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易及所當用意,亦使學者准以為法”。

7、給學生出試題作文,自己先做一篇,范仲淹由此名氣遠播,“四方從學者輻輳”。

8、書院招生不設門檻無戶籍限制,明代文昌書院學子“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業”古代書院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其平民教育情懷,即便如元明清時期好多書院改為“官辦”,這種情懷也沒有改變。

9、書院從誕生那天起,便向社會下層和民間士子開放。書院招生不設門檻,入學無戶籍限制,只要有志於學業的,不分貧富,不論地域,均可入學,即孔子所提倡的“有教無類”。如四川文昌書院的“招生簡章”(文昌書院記)中便有這樣的說法:“凡越雋生童,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業,按月觀課。捐廉獎賞,作育人材,大公無類。”

10、“大公無類”一直是書院的辦學準則,也是“有教無類”辦學理念的昇華。雖然招生不設門檻,但入學要求還是有的,名氣較大的書院,因為報名的人多,“招生標準”也很嚴格,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都相對較高。考核包括學業在內的綜合素質測試,光學習好還不行。如白鹿洞書院,一度要求入學者是舉人,朱熹的《招舉人入書院狀》可以為證。

標籤: 教育 書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mzx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