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非標風險事件是什麼

非標風險事件是什麼

非標風險事件是什麼

非標風險事件是公司內部管理或者業務操作中發生的、具有較高風險的、不符合規範標準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因為不符合監管部門的要求或者不被特定的標準所包括而被稱為非標。非標風險事件一旦發生,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引起企業和監管部門的重視和管理。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典型的非標產品應為什麼風險等級

您好,以下是我根據您所問“非標產品”補充的一些風險知識:近幾年非標資產成為金融界熱議的話題,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在嚴控樓市的大環境下,通過銀行貸款拿錢已不現實,只能轉而尋找其他融資渠道,因此非標資產便成為地產開發商的重要融資渠道之一。非標資產資金的整個流動過程以非標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非標產品的快速發展不僅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房地產開發商,其高收益也是銀行、信託公司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熱衷發行的物件。但是房地產行業本身的波動性為地產非標產品帶來許多風險,而產品本身往往涉及主體太多、業務鏈條太長,因此一旦出現違約風險,最終的風險承擔主體是極為不明確的,近來陸續發生的違約事件讓我們看到產品隱藏的兌付危機。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提供幫助

風險事故 什麼是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又稱風險事件,是指風險的可能成為現實,以致造身傷亡或財產損害的偶發事件。例如,火災、地震、洪水、龍捲風、雷電、爆炸、盜竊、搶劫、疾病、死亡等等都是風險事故。風險事故發生的根源主要有三種:1、自然現象,如地震、颱風、洪水等;2、社會、經濟的變動,如戰爭、、等社會事件,以及通貨膨脹、緊縮、金融危機等經濟事件。3、意外事故。由於人的疏忽過失行為,導致的損害事件。如汽車相撞、輪船傾覆,失足跌落等。風險事故的特點風險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財產損害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害的直接原因。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風險事故意味著風險的可能性轉化成了現實性。對於某一事件,在一定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它便是風險因素。如下冰雹使得路滑而發生車禍,造員傷亡,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假如冰雹直接將行人砸成重傷,冰雹就是風險事故本身。

有人統計過信託公司歷史違約事件嗎?

2021年2月,有違約記錄的非標資產風險產品有51個,包括信託計劃、私募基金、債券計劃、基金賬戶等,涉及30名產品經理。在非標爆發性增長中,信託產品違約較多,佔比較高,這與信託監管日趨嚴格、再融資壓力加大有關。以電話、視訊等形式召開2021年信託監管年會,要求行業在2021年繼續開展“兩壓一減”:縮小信託渠道業務規模、縮小非法融資業務規模、縮小金融同業渠道業務規模,加大風險處置力度。2017年以來,信託監管日趨嚴格,再融資壓力加大,疊加的信貸資格分層加大了信託違約風險。風險管理是信託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時代信託、安信信託、四川信託等高風險機構出現危機後,市場對信託業真實的風險狀況憂心忡忡。

非標準資產是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市場交易的債權資產”。非標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融資等,據資料顯示,2月份非標產品有51款,其中信託計劃產品25款,私募基金產品16款,債務計劃產品6款,基金賬戶產品4款,其他產品5款。不難看出,信託產品和私募基金是重災區。一方面,在巨集觀經濟下行的趨勢下,部分理財公司業績受挫,收入下滑,償付能力下降,引發了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的違約潮。

隨著新資產管理條例的出臺,2021年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信託產品需要滿足各種要求。2020年4月釋出的《信託公司基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集合資金信託投資的非標資產實行50%的。後續信託公司需要控制整頓壓力,相關融資方融資渠道收緊,到期壓力疊加。2021年非標違約壓力難以釋放,私募基金等產品火爆與相關機構風險管控不嚴、金融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關。統計顯示,2月份,違約金額超過1億元的非標產品有4只,其中信託產品3只,私募產品1只。

2020年2月4日,中國司法文書網公佈一審判決。武漢市中級人民針對交通銀行國際信託公司與小營農牧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湖北省作出判決,小營農牧業向交銀國際信託支付轉讓價款本金6億元和約定返還款3141.37萬元,並按每天萬分之五計算罰款1.36億元。目前,交銀國信·小鷹農業產業併購基金單一基金信託計劃違約金額為7.67億元。過去,雛鷹農牧業的“養豬第一股”曾經十分繁榮。但2016年後,雛鷹農牧業業績大幅下滑,公司債務持續增加。2019年10月,小營農牧業正式退市。

灰犀牛和黑天鵝有什麼區別?

1、灰犀牛是據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在金融方面,“黑天鵝”一般指那些出乎意料發生的小概率風險事件;“灰犀牛”指那些經常被提示卻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的大概率風險事件。

2、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一般來說,“黑天鵝”事件是指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產生重大影響;雖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們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並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歷史上發生過的“黑天鵝”事件。

1、泰坦尼克號事件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被稱為是史上最為重要的“黑天鵝”事件之一。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夢幻客輪”。誰都沒有想到它會沉沒。它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紐約,但就在其航的第4天晚上,因為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這次“黑天鵝事件”中,1500人葬身海底,成為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

那時的人類正在散發著工業帶來的強大自信心,科技持續進步,工業快速發展。人類渴望著將自然踩在腳下,但泰坦尼克號卻被自然的力量所摧毀。這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其帶來的極端影響是,無論船造得多大,人類也不敢無視海上的冰山,也不敢在未配齊足夠的救生艇之下就出海遠行。人類再也不敢對著大自然展示其傲慢和自信。

2、“黑色星期二”(1929年拋售股票事件)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裡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曆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世界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1929年10月29日這一天被視為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誌性事件,由於正值星期二,所以那一天被成為“黑色星期二”。

3、金融風暴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依據歷史資料建立了複雜的定量模型,並認為新興市場利率將降低,已開發國家的利率走向相反,於是大量買入新興市場債券,同時拋空美國國債。出乎公司所有的人預料,1998年8月,俄羅斯宣佈盧布貶值延遲三個月償還外債,俄羅斯國債大幅貶值並完全喪失流動性。

從5月俄羅斯金融風暴到9月全面潰敗,這家聲名顯赫的對衝基金在短短150余天內資產淨值下降90%,出現43億美元鉅額虧損,僅剩5億美元,瀕臨破產。俄羅斯國債的大幅貶值就是一隻無人能預見的黑天鵝,它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對於不可預計的突發事件的發生,金融市場是沒有準備的。

風險的定義是什麼?與損失相關的概念有哪些?

(1)風險的概念可以從經濟學、保險學、風險管理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定義,至今無統一的定義。其中,為學術界和實務界較為普遍接受的有以下兩種定義:

1)風險就是與出現損失有關的不確定性;

2)風險就是在給定情況下和特定時間內,可能發生的結果之間的差異(或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

將兩個定義結合考慮可知其風險有兩方面條件:一是不確定性;二是產生損失後果,否則就不能稱為風險。所以,肯定會發生損失後果的事件不是風險,沒有損失後果的不確定性事件也不是風險。

(2)與風險相關的概念有:風險因素、風險事件、損失、損失機會。

1)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指能產生或增加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條件,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風險因素可分為以下三種:

①自然風險因素是指有形的並能直接導致某種風險的事物,如冰雪路面、汽車發動機效能不良或制動系統故障等均可能引發車禍而導致人員傷亡。

②道德風險因素為無形的因素,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如人的品質缺陷或欺詐行為。

③心理風險因素也為無形的因素,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如投保後疏於對損失的防範;自認為身強力壯而不注意健康。

2)風險事件

風險事件是指造成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電、地震、偷竊、搶劫等事件。要注意把風險事件與風險因素區別開來,例如,汽車的制動系統失靈導致車禍中人員傷亡,這一制動系統失靈是風險因素,而車禍是風險事件。不過有些情況下二者很難區分。

3)損失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通常以貨幣為單位進行衡量。損失一般可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種,也有人將損失分為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和隱蔽損失。其實對損失後果進行分析時,對損失如何分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出所有已經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損失,尤其是對間接損失和隱患損失進行深入分析,其中有些損失是長期起作用的,是難以在短期內彌補和扭轉的,即使做不到定量分析,至少也要進行定性分析,以便對損失後果有一個比較全面而客觀的估計。

4)損失機會

損失機會是指損失出現的概率。概率分為客觀概率和主觀概率。

主觀概率是個人對某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估計。主觀概率的結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個人受教育所達到的程度、專業水平素質的高低、實踐經驗的多少等,還跟人的年齡、性格、性別等有關。所以,如果採用主觀概率,應當選擇在某一特定事件方面專業知識水平較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人來估計。對於工程風險的概率,在統計資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以專家作出的主觀概率代替客觀概率是可行的,必要時可綜合多個專家的估計結果。

客觀概率是某事件在長時期內發生的概率。客觀概率的確定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①演繹法,如投硬幣每一面出現的概率為1/2。投骰子每一面出現的概率為1/6。

②歸納法,如70歲人比80歲人在一定時間內去世的概率小,木結構建築比鋼筋混凝土建築失火的概率大。

③統計法,就是根據過去的一些統計資料分析結果所得出的概率。根據概率論的要求,採用這種方法時,必須有充足的統計資料。

對損失機會這個概念,要特別注意其與風險的區別。雖然從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可以看出它們的根本區別,但並不明顯,也難以說清兩者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採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選底部官網客服免費諮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什麼是風險?

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經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影響程度是無法事先預知的,這些事件將對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程度。

這種在一定環境下和一定限期內客觀存在的、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就是風險。簡單來說,所謂風險就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所期望的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度。

拓展資料

1、性質

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2、成本

由於風險的存在和風險事故發生後人們所必須支出費用的增加和預期經濟利益的減少,又稱風險的代價。

包括風險損失的實際成本,風險損失的無形成本和預防和控制風險損失的成本。

3、單位

發生一次風險事故可能造成標的物最大的損失範圍。是保險公司確定其能夠承擔的最高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00條明確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辦理再保險。

4、相關概念

一、風險因素:是指能產生或增加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條件或因素。是風險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

二、風險事件:是指造成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電、地震等事件。這裡要注意把風險事件與風險因素區別開來。例如,因汽車剎車失靈,導致車禍中人員傷亡,這裡剎車失靈是風險因素而車禍是風險事件。

三、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通常以貨幣單位來衡量。

四、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就是一個識別、確定和度量風險,並制定、選擇和實施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

風險的含義及分類

保險公司承保,又稱風險選擇或風險評估,是保險公司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對保險標的進行審查、篩選和分類,以決定是否承保的條件。所以,在瞭解核保之前,首先要對風險的相關概念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風險有多種形式,如意外的麻煩或疾病發作。那麼什麼是風險呢?風險產生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是指風險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損失結果的不確定性。

事件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即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事件的發生是無意的、無計劃的、意外的。

損失的不確定性是指事件發生前,事件、空間(場所)、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除了不確定性,風險也是客觀的、普遍的、可確定的、可發展的。也就是說,風險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是,人們可以按照一定的手段來度量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損失率,將個體的不確定性轉化為整體的確定性。

一、根據風險成因分類

自然風險是指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會給人類經濟生活、物質生產和生命安全帶來損失的風險。例如,地震、泥石流、洪水、乾旱和風暴都是自然風險。自然風險造成的損失具有影響範圍廣、損失程度高的特點。

2.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社會中個人或群體的行為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的風險。這裡的行為包括過失行為、故意行為和不當行為。如失職等過失行為,搶劫、盜竊、惡意破壞等故意行為,假冒產品、虛假宣傳等不當行為。一般來說,社會風險具有影響範圍小、損失程度低的特點。

3.風險

風險又稱國家風險,是指在對外貿易或對外投資過程中,債權人因原因遭受損失的風險。例如,由於進口國發生內亂、戰爭或,貨物進口終止,或由於進口國實行進口或外匯管制,出口國可能遭受因無法銷售出口貨物而造成損失的風險。一般來說,風險具有影響範圍廣、損失程度高的特點。

4.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在生產或銷售中,市場供求和與經營活動有關的各種因素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比如對市場的誤判,市場本身的意外變化,或者經營不善,導致企業生產的產品銷售不暢,造成經濟效益降低,甚至破產。經濟風險具有影響範圍小、損失小的特點。

5.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一些副作用所造成的損失,如酸雨、工廠汙染物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等。

二。按風險性質分類

純風險是指只有虧損機會而沒有盈利可能的風險,即風險的結果是虧損或有驚無險。比如車禍、火災、洪水、疾病、死亡等。純粹是冒險。它造成的損失是絕對的,是一個社會的淨損失。

2.投機風險

投機風險是指既虧損又盈利的風險,包括盈利、虧損和不虧不盈。比如:投資股票、外匯、等。

三、按環境風險分類。

靜態風險是指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和人的行為的失誤或過失所導致的風險,與社會經濟變化無關。比如:自然原因導致的風險,疏忽導致的風險,道德問題導致的風險。

2.動態風險

動態風險是指由於社會、經濟、技術和組織的變化而引起的風險。比如人口的增加、資本的擴張、技術的進步、產業組織效率的提高、消費者偏好的轉移、經濟的改革等所帶來的風險。

相關問答:

非標的業務與資管計劃

非標業務是中國特色的金融創新,在銀行表內信貸業務受制於存款準備金、資本充足率、狹義信貸規模、流動性監測等諸多銀監會設定的監管條件以外,仍然有很龐大的融資需求亟待滿足,具體而言主要是房地產、融資平臺等資金密集型主體的中長期固定資產專案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輸入,銀行理財以及信託、券商、基金子公司等資管機構針對這些主體投放資金從而享有固定收益,這就是非標的基本內容。當然非標的外在表現形式多樣化:信貸資產、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種收(受)益權、附有回購條款的股權投資等等。事實上實務操作遠不止上述列舉種類,金融創新永遠領先監管,最新的非標與標準化債權劃分採取排除法,即未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標準化債權產品之外的就是非標,但仍然存在爭議,信貸資產經銀登中心和債權計劃經北交所登記、交易後,能否被認定為標準化債權。

      非標顯著的特徵是低流動性,根據王劍大神定義,就是資產無法在較短時間內低折扣變現;然後就是估值無法公允確定,這與非標的資訊披露不透明相關。這些灰色特徵無疑意味著較高風險,因此非標利率的風險補償部分較高,導致整體利率較高。這也是利率市場化必然結果。儲蓄低利率甚至對抗不了通脹影響,投資者需要更高收益率的金融產品作為新的投資方向, 2005年銀行個人理財的誕生堪稱資管屆的標準性事件,理財顯著收益高於存款,銀行存款搬家了。銀行利用理財通過信託通道投放到非標債權中,為投資者賺取較高回報同同時也實現超額利差,滿足資金和資產端各種需求,所以是市場化的邏輯。

        銀信合作中信託也很快演變為通道業務,簡單來說就是信託資金來源於銀行、信託公司沒有資金的管理、運用、處分之權利,不承擔資金風險,所投放的客戶也是銀行的客戶,這就是所謂的事務性信託,與之相反的則是主動管理型信託(信託的本原)。

      非標與資管共生,當然資管計劃不一定只能投資非標,尤其資管新規下給設定了嚴格的非標投資限額和標準。但非標汲取養分主要還是得仰賴資管計劃。正常業務邏輯應該是每一個具體的資管計劃對應每一個具體的非標融資專案。但資管機構為增厚收益,擴大利差,往往會使用短期限低利率的資管計劃通過期限錯配、迴圈發行以借新還舊的方式接續長期限高利率的非標資產。這決定了不能採用一一對應的模式,只能採用資金池的模式運作。資金池模式下,一邊不同資管計劃募集的資金歸集組成資金池,一邊將非標資產彙集組成資產池,然後用資金池資金投放資產池資產,也直接導致單一資管和單一非標無法一一對應,資管計劃無法給投資者體現出淨值,而使用預期收益法提供投資者投資依據。預期收益法為投資者接受,資管產品容易銷售。當競爭激烈,別家資管機構都承諾保本保收益時,自家的資管如果不剛兌,那麼投資者因為畏懼風險而會選擇購買別家的資管產品。那麼自家資管資金池因為沒有新的資金進入,隨著之前的產品到期水位下降,資產池中非標沒有流動性難以交易置換資金,產品出現違約兌付。違約又會導致投資者進一步流失,資金池乾涸,引發資管機構的流動性危機。所以期限錯配☞資金池☞剛性兌付,是一條共生邏輯鏈條。

      剛性兌付依據資管機構強大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作為背書,投資者足以採信,放心投資。剛兌的下一步就是監管檔案所提及的影子銀行問題。資管機構吸收資金,然後自主投放到符合其風險偏好的非標中,滿足投資者固收後賺錢超額利差,形同銀行吸收存款再放款出去:資管機構執行銀行存貸職能卻並無銀行機構組織形式,是為影子銀行。影子銀行不受表內信貸的諸多監管,層層巢狀利用分業監管無法穿透的監管套利信用製造,擾亂了貨幣的效應;當中還有加槓桿、資金空轉等風險積聚;基於剛性兌付資管計劃對於投資者而言成為了無風險收益產品,抬升了市場利率中無風險收益率,致使社融成本增加。

        認識了非標也開始瞭解了資管,也明白資管新規是為克服非標資管實務種種弊端,監管層所打的補丁。去通道、去槓桿、打破資金池和剛性兌付、抑制影子銀行、建立投資者自負盈虧的投資理念、封堵投向殭屍企業、房地產與融資平臺違規負債的非標、正本清源銀行理財(保本理財歸屬於結構性借款)和信託的主動管理等等,都體現監管層改革金融的決心,執行上細微調整呵護實體經濟,最終目地使金融重新服務中小微企業,助力製造業升級改造,振興實體經濟。

什麼是風險

風險大致有兩種定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經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影響程度是無法事先預知的,這些事件將對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程度。這種在一定環境下和一定限期內客觀存在的、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就是風險。簡單來說,所謂風險就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所期望的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度。[3]

性質

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成本

由於風險的存在和風險事故發生後人們所必須支出費用的增加和預期經濟利益的減少,又稱風險的代價。

包括風險損失的實際成本,風險損失的無形成本和預防和控制風險損失的成本。

單位

發生一次風險事故可能造成標的物最大的損失範圍。是保險公司確定其能夠承擔的最高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00條明確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辦理再保險。

構成要素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或擴大其損失程度的原因或條件。它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例如:對於建築物而言,風險因素是指其所使用的建築材料的質量、建築結構的穩定性等;對於人而言,則是指健康狀況和年齡等。

根據性質不同,風險因素可分為有形風險因素與無形風險因素兩種型別。

1.有形風險因素。有形風險因素也稱實質風險因素,是指某一標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損失機會或加重損失程度的因素。如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某一建築物所處的地理位置、所用的建築材料的性質等地殼的異常變化、惡劣的氣候、疾病傳染等都屬於實質風險因素。人類對於這類風險因素,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有些在一定時期內還是為力。在保險實務中,由實質風險因素引起的損失風險,大都屬於保險責任範圍。

2.無形風險因素。無形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或行為有關的風險因素,通常包括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

其中,道德風險因素是指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於人們不誠實、不正直或有不軌企圖,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發生,以致引起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因素。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欺詐、縱火行為等都屬於道德風險因素。在保險業務中,保險人對因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因素所引起的經濟損失,不承擔賠償或給付責任。心理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於人們疏忽或過失以及主觀上不注意、不關心、心存僥倖,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和加大損失的嚴重性的因素。例如,企業或個人投保財產保險後產生了放鬆對財務安全管理的思想,如產生物品亂堆放,吸菸後隨意拋棄菸蒂等的心理或行為,都屬於心理風險因素。由於道德風險因素與心理風險因素均與人密切相關,因此,這兩類風險因素合併稱為人為風險因素。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也稱風險事件)是指造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

就某一事件來說,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那麼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它便成為風險因素。

舉例:1、下冰雹路滑發生車禍,造員傷亡 ,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2、冰雹直接擊傷行人,它是風險事故。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通常我們將損失分為兩種形態,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風險事故導致的財產本身損失和人身傷害,這類損失又稱為實質損失;間接損失則是指由直接損失引起的其他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在風險管理中,通常將損失分為四類:實質損失、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

構成要素間關係

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構成的統一體,三者的關係為:

風險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幅度的條件,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

風險事故是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上述三者關係為: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構成的統一體,風險因素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風險事故發生可能造成損失。

頻率與程度

風險頻率:又稱損失頻率,是指一定數量的標的,在確定的時間內發生事故的次數。

風險程度:又稱損失程度,是指每發生一次事故導致標的的毀損狀況,即毀損價值佔被毀損標的全部價值的百分比。

◇現實生活中二者的關係是:一般是反比

風險頻率很高,但風險程度不大;

風險頻率不高,但風險程度很大。

風險的定義是()。

風險的定義是:目的與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

風險指某種特定的危險事件(事故或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其產生的後果的組合。風險是由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組合而成的,一是該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即危險概率;二是該危險事件發生後所產生的後果。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風險有不同的意義,對風險的理解也應該是相對的,因為既可以是一個正面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負面的概念。一方面與機會、概率、不測事件和隨機性相結合,另一方面與危險、損失和破壞相結合。

同時,結合風險演變的歷史,可以將風險概括為:風險是由於個體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和未來事件發展的不確定性,基於個體的主觀評估對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偏離程度及可能性進行的估計。

其它因素風險:

1、風險因素:是指能產生或增加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條件或因素。是風險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

2、風險事件:是指造成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電、地震等事件。這裡要注意把風險事件與風險因素區別開來。

3、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通常以貨幣單位來衡量。

4、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就是一個識別、確定和度量風險,並制定、選擇和實施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

5、風險管理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對策、決策、實施決策、檢查五方面的內容。

6、風險管理的目標: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其首要目標是使潛在損失最小,其次是減少憂慮及相應憂慮的價值,在風險事件發生後其首要目標是使實際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典型的非標產品應為什麼風險等級

您好,以下是我根據您所問“非標產品”補充的一些風險知識:近幾年非標資產成為金融界熱議的話題,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在嚴控樓市的大環境下,通過銀行貸款拿錢已不現實,只能轉而尋找其他融資渠道,因此非標資產便成為地產開發商的重要融資渠道之一。非標資產資金的整個流動過程以非標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非標產品的快速發展不僅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房地產開發商,其高收益也是銀行、信託公司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熱衷發行的物件。但是房地產行業本身的波動性為地產非標產品帶來許多風險,而產品本身往往涉及主體太多、業務鏈條太長,因此一旦出現違約風險,最終的風險承擔主體是極為不明確的,近來陸續發生的違約事件讓我們看到產品隱藏的兌付危機。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提供幫助

風險事故 什麼是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又稱風險事件,是指風險的可能成為現實,以致造身傷亡或財產損害的偶發事件。例如,火災、地震、洪水、龍捲風、雷電、爆炸、盜竊、搶劫、疾病、死亡等等都是風險事故。風險事故發生的根源主要有三種:1、自然現象,如地震、颱風、洪水等;2、社會、經濟的變動,如戰爭、、等社會事件,以及通貨膨脹、緊縮、金融危機等經濟事件。3、意外事故。由於人的疏忽過失行為,導致的損害事件。如汽車相撞、輪船傾覆,失足跌落等。風險事故的特點風險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財產損害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害的直接原因。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風險事故意味著風險的可能性轉化成了現實性。對於某一事件,在一定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它便是風險因素。如下冰雹使得路滑而發生車禍,造員傷亡,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假如冰雹直接將行人砸成重傷,冰雹就是風險事故本身。

有人統計過信託公司歷史違約事件嗎?

2021年2月,有違約記錄的非標資產風險產品有51個,包括信託計劃、私募基金、債券計劃、基金賬戶等,涉及30名產品經理。在非標爆發性增長中,信託產品違約較多,佔比較高,這與信託監管日趨嚴格、再融資壓力加大有關。以電話、視訊等形式召開2021年信託監管年會,要求行業在2021年繼續開展“兩壓一減”:縮小信託渠道業務規模、縮小非法融資業務規模、縮小金融同業渠道業務規模,加大風險處置力度。2017年以來,信託監管日趨嚴格,再融資壓力加大,疊加的信貸資格分層加大了信託違約風險。風險管理是信託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時代信託、安信信託、四川信託等高風險機構出現危機後,市場對信託業真實的風險狀況憂心忡忡。

非標準資產是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市場交易的債權資產”。非標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融資等,據資料顯示,2月份非標產品有51款,其中信託計劃產品25款,私募基金產品16款,債務計劃產品6款,基金賬戶產品4款,其他產品5款。不難看出,信託產品和私募基金是重災區。一方面,在巨集觀經濟下行的趨勢下,部分理財公司業績受挫,收入下滑,償付能力下降,引發了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的違約潮。

隨著新資產管理條例的出臺,2021年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信託產品需要滿足各種要求。2020年4月釋出的《信託公司基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集合資金信託投資的非標資產實行50%的。後續信託公司需要控制整頓壓力,相關融資方融資渠道收緊,到期壓力疊加。2021年非標違約壓力難以釋放,私募基金等產品火爆與相關機構風險管控不嚴、金融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關。統計顯示,2月份,違約金額超過1億元的非標產品有4只,其中信託產品3只,私募產品1只。

2020年2月4日,中國司法文書網公佈一審判決。武漢市中級人民針對交通銀行國際信託公司與小營農牧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湖北省作出判決,小營農牧業向交銀國際信託支付轉讓價款本金6億元和約定返還款3141.37萬元,並按每天萬分之五計算罰款1.36億元。目前,交銀國信·小鷹農業產業併購基金單一基金信託計劃違約金額為7.67億元。過去,雛鷹農牧業的“養豬第一股”曾經十分繁榮。但2016年後,雛鷹農牧業業績大幅下滑,公司債務持續增加。2019年10月,小營農牧業正式退市。

灰犀牛和黑天鵝有什麼區別?

1、灰犀牛是據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在金融方面,“黑天鵝”一般指那些出乎意料發生的小概率風險事件;“灰犀牛”指那些經常被提示卻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的大概率風險事件。

2、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一般來說,“黑天鵝”事件是指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產生重大影響;雖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們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並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歷史上發生過的“黑天鵝”事件。

1、泰坦尼克號事件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被稱為是史上最為重要的“黑天鵝”事件之一。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夢幻客輪”。誰都沒有想到它會沉沒。它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紐約,但就在其航的第4天晚上,因為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這次“黑天鵝事件”中,1500人葬身海底,成為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

那時的人類正在散發著工業帶來的強大自信心,科技持續進步,工業快速發展。人類渴望著將自然踩在腳下,但泰坦尼克號卻被自然的力量所摧毀。這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其帶來的極端影響是,無論船造得多大,人類也不敢無視海上的冰山,也不敢在未配齊足夠的救生艇之下就出海遠行。人類再也不敢對著大自然展示其傲慢和自信。

2、“黑色星期二”(1929年拋售股票事件)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裡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曆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世界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1929年10月29日這一天被視為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誌性事件,由於正值星期二,所以那一天被成為“黑色星期二”。

3、金融風暴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依據歷史資料建立了複雜的定量模型,並認為新興市場利率將降低,已開發國家的利率走向相反,於是大量買入新興市場債券,同時拋空美國國債。出乎公司所有的人預料,1998年8月,俄羅斯宣佈盧布貶值延遲三個月償還外債,俄羅斯國債大幅貶值並完全喪失流動性。

從5月俄羅斯金融風暴到9月全面潰敗,這家聲名顯赫的對衝基金在短短150余天內資產淨值下降90%,出現43億美元鉅額虧損,僅剩5億美元,瀕臨破產。俄羅斯國債的大幅貶值就是一隻無人能預見的黑天鵝,它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對於不可預計的突發事件的發生,金融市場是沒有準備的。

風險的定義是什麼?與損失相關的概念有哪些?

(1)風險的概念可以從經濟學、保險學、風險管理等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定義,至今無統一的定義。其中,為學術界和實務界較為普遍接受的有以下兩種定義:

1)風險就是與出現損失有關的不確定性;

2)風險就是在給定情況下和特定時間內,可能發生的結果之間的差異(或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

將兩個定義結合考慮可知其風險有兩方面條件:一是不確定性;二是產生損失後果,否則就不能稱為風險。所以,肯定會發生損失後果的事件不是風險,沒有損失後果的不確定性事件也不是風險。

(2)與風險相關的概念有:風險因素、風險事件、損失、損失機會。

1)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指能產生或增加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條件,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風險因素可分為以下三種:

①自然風險因素是指有形的並能直接導致某種風險的事物,如冰雪路面、汽車發動機效能不良或制動系統故障等均可能引發車禍而導致人員傷亡。

②道德風險因素為無形的因素,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如人的品質缺陷或欺詐行為。

③心理風險因素也為無形的因素,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如投保後疏於對損失的防範;自認為身強力壯而不注意健康。

2)風險事件

風險事件是指造成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電、地震、偷竊、搶劫等事件。要注意把風險事件與風險因素區別開來,例如,汽車的制動系統失靈導致車禍中人員傷亡,這一制動系統失靈是風險因素,而車禍是風險事件。不過有些情況下二者很難區分。

3)損失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通常以貨幣為單位進行衡量。損失一般可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種,也有人將損失分為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和隱蔽損失。其實對損失後果進行分析時,對損失如何分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出所有已經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損失,尤其是對間接損失和隱患損失進行深入分析,其中有些損失是長期起作用的,是難以在短期內彌補和扭轉的,即使做不到定量分析,至少也要進行定性分析,以便對損失後果有一個比較全面而客觀的估計。

4)損失機會

損失機會是指損失出現的概率。概率分為客觀概率和主觀概率。

主觀概率是個人對某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估計。主觀概率的結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個人受教育所達到的程度、專業水平素質的高低、實踐經驗的多少等,還跟人的年齡、性格、性別等有關。所以,如果採用主觀概率,應當選擇在某一特定事件方面專業知識水平較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人來估計。對於工程風險的概率,在統計資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以專家作出的主觀概率代替客觀概率是可行的,必要時可綜合多個專家的估計結果。

客觀概率是某事件在長時期內發生的概率。客觀概率的確定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①演繹法,如投硬幣每一面出現的概率為1/2。投骰子每一面出現的概率為1/6。

②歸納法,如70歲人比80歲人在一定時間內去世的概率小,木結構建築比鋼筋混凝土建築失火的概率大。

③統計法,就是根據過去的一些統計資料分析結果所得出的概率。根據概率論的要求,採用這種方法時,必須有充足的統計資料。

對損失機會這個概念,要特別注意其與風險的區別。雖然從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可以看出它們的根本區別,但並不明顯,也難以說清兩者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採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選底部官網客服免費諮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什麼是風險?

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經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影響程度是無法事先預知的,這些事件將對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程度。

這種在一定環境下和一定限期內客觀存在的、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就是風險。簡單來說,所謂風險就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所期望的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度。

拓展資料

1、性質

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2、成本

由於風險的存在和風險事故發生後人們所必須支出費用的增加和預期經濟利益的減少,又稱風險的代價。

包括風險損失的實際成本,風險損失的無形成本和預防和控制風險損失的成本。

3、單位

發生一次風險事故可能造成標的物最大的損失範圍。是保險公司確定其能夠承擔的最高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00條明確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辦理再保險。

4、相關概念

一、風險因素:是指能產生或增加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條件或因素。是風險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

二、風險事件:是指造成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電、地震等事件。這裡要注意把風險事件與風險因素區別開來。例如,因汽車剎車失靈,導致車禍中人員傷亡,這裡剎車失靈是風險因素而車禍是風險事件。

三、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通常以貨幣單位來衡量。

四、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就是一個識別、確定和度量風險,並制定、選擇和實施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

風險的含義及分類

保險公司承保,又稱風險選擇或風險評估,是保險公司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對保險標的進行審查、篩選和分類,以決定是否承保的條件。所以,在瞭解核保之前,首先要對風險的相關概念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風險有多種形式,如意外的麻煩或疾病發作。那麼什麼是風險呢?風險產生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是指風險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損失結果的不確定性。

事件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即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事件的發生是無意的、無計劃的、意外的。

損失的不確定性是指事件發生前,事件、空間(場所)、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除了不確定性,風險也是客觀的、普遍的、可確定的、可發展的。也就是說,風險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是,人們可以按照一定的手段來度量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損失率,將個體的不確定性轉化為整體的確定性。

一、根據風險成因分類

自然風險是指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會給人類經濟生活、物質生產和生命安全帶來損失的風險。例如,地震、泥石流、洪水、乾旱和風暴都是自然風險。自然風險造成的損失具有影響範圍廣、損失程度高的特點。

2.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社會中個人或群體的行為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的風險。這裡的行為包括過失行為、故意行為和不當行為。如失職等過失行為,搶劫、盜竊、惡意破壞等故意行為,假冒產品、虛假宣傳等不當行為。一般來說,社會風險具有影響範圍小、損失程度低的特點。

3.風險

風險又稱國家風險,是指在對外貿易或對外投資過程中,債權人因原因遭受損失的風險。例如,由於進口國發生內亂、戰爭或,貨物進口終止,或由於進口國實行進口或外匯管制,出口國可能遭受因無法銷售出口貨物而造成損失的風險。一般來說,風險具有影響範圍廣、損失程度高的特點。

4.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在生產或銷售中,市場供求和與經營活動有關的各種因素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比如對市場的誤判,市場本身的意外變化,或者經營不善,導致企業生產的產品銷售不暢,造成經濟效益降低,甚至破產。經濟風險具有影響範圍小、損失小的特點。

5.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一些副作用所造成的損失,如酸雨、工廠汙染物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等。

二。按風險性質分類

純風險是指只有虧損機會而沒有盈利可能的風險,即風險的結果是虧損或有驚無險。比如車禍、火災、洪水、疾病、死亡等。純粹是冒險。它造成的損失是絕對的,是一個社會的淨損失。

2.投機風險

投機風險是指既虧損又盈利的風險,包括盈利、虧損和不虧不盈。比如:投資股票、外匯、等。

三、按環境風險分類。

靜態風險是指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和人的行為的失誤或過失所導致的風險,與社會經濟變化無關。比如:自然原因導致的風險,疏忽導致的風險,道德問題導致的風險。

2.動態風險

動態風險是指由於社會、經濟、技術和組織的變化而引起的風險。比如人口的增加、資本的擴張、技術的進步、產業組織效率的提高、消費者偏好的轉移、經濟的改革等所帶來的風險。

相關問答:

非標的業務與資管計劃

非標業務是中國特色的金融創新,在銀行表內信貸業務受制於存款準備金、資本充足率、狹義信貸規模、流動性監測等諸多銀監會設定的監管條件以外,仍然有很龐大的融資需求亟待滿足,具體而言主要是房地產、融資平臺等資金密集型主體的中長期固定資產專案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輸入,銀行理財以及信託、券商、基金子公司等資管機構針對這些主體投放資金從而享有固定收益,這就是非標的基本內容。當然非標的外在表現形式多樣化:信貸資產、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種收(受)益權、附有回購條款的股權投資等等。事實上實務操作遠不止上述列舉種類,金融創新永遠領先監管,最新的非標與標準化債權劃分採取排除法,即未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標準化債權產品之外的就是非標,但仍然存在爭議,信貸資產經銀登中心和債權計劃經北交所登記、交易後,能否被認定為標準化債權。

      非標顯著的特徵是低流動性,根據王劍大神定義,就是資產無法在較短時間內低折扣變現;然後就是估值無法公允確定,這與非標的資訊披露不透明相關。這些灰色特徵無疑意味著較高風險,因此非標利率的風險補償部分較高,導致整體利率較高。這也是利率市場化必然結果。儲蓄低利率甚至對抗不了通脹影響,投資者需要更高收益率的金融產品作為新的投資方向, 2005年銀行個人理財的誕生堪稱資管屆的標準性事件,理財顯著收益高於存款,銀行存款搬家了。銀行利用理財通過信託通道投放到非標債權中,為投資者賺取較高回報同同時也實現超額利差,滿足資金和資產端各種需求,所以是市場化的邏輯。

        銀信合作中信託也很快演變為通道業務,簡單來說就是信託資金來源於銀行、信託公司沒有資金的管理、運用、處分之權利,不承擔資金風險,所投放的客戶也是銀行的客戶,這就是所謂的事務性信託,與之相反的則是主動管理型信託(信託的本原)。

      非標與資管共生,當然資管計劃不一定只能投資非標,尤其資管新規下給設定了嚴格的非標投資限額和標準。但非標汲取養分主要還是得仰賴資管計劃。正常業務邏輯應該是每一個具體的資管計劃對應每一個具體的非標融資專案。但資管機構為增厚收益,擴大利差,往往會使用短期限低利率的資管計劃通過期限錯配、迴圈發行以借新還舊的方式接續長期限高利率的非標資產。這決定了不能採用一一對應的模式,只能採用資金池的模式運作。資金池模式下,一邊不同資管計劃募集的資金歸集組成資金池,一邊將非標資產彙集組成資產池,然後用資金池資金投放資產池資產,也直接導致單一資管和單一非標無法一一對應,資管計劃無法給投資者體現出淨值,而使用預期收益法提供投資者投資依據。預期收益法為投資者接受,資管產品容易銷售。當競爭激烈,別家資管機構都承諾保本保收益時,自家的資管如果不剛兌,那麼投資者因為畏懼風險而會選擇購買別家的資管產品。那麼自家資管資金池因為沒有新的資金進入,隨著之前的產品到期水位下降,資產池中非標沒有流動性難以交易置換資金,產品出現違約兌付。違約又會導致投資者進一步流失,資金池乾涸,引發資管機構的流動性危機。所以期限錯配☞資金池☞剛性兌付,是一條共生邏輯鏈條。

      剛性兌付依據資管機構強大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作為背書,投資者足以採信,放心投資。剛兌的下一步就是監管檔案所提及的影子銀行問題。資管機構吸收資金,然後自主投放到符合其風險偏好的非標中,滿足投資者固收後賺錢超額利差,形同銀行吸收存款再放款出去:資管機構執行銀行存貸職能卻並無銀行機構組織形式,是為影子銀行。影子銀行不受表內信貸的諸多監管,層層巢狀利用分業監管無法穿透的監管套利信用製造,擾亂了貨幣的效應;當中還有加槓桿、資金空轉等風險積聚;基於剛性兌付資管計劃對於投資者而言成為了無風險收益產品,抬升了市場利率中無風險收益率,致使社融成本增加。

        認識了非標也開始瞭解了資管,也明白資管新規是為克服非標資管實務種種弊端,監管層所打的補丁。去通道、去槓桿、打破資金池和剛性兌付、抑制影子銀行、建立投資者自負盈虧的投資理念、封堵投向殭屍企業、房地產與融資平臺違規負債的非標、正本清源銀行理財(保本理財歸屬於結構性借款)和信託的主動管理等等,都體現監管層改革金融的決心,執行上細微調整呵護實體經濟,最終目地使金融重新服務中小微企業,助力製造業升級改造,振興實體經濟。

什麼是風險

風險大致有兩種定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經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影響程度是無法事先預知的,這些事件將對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程度。這種在一定環境下和一定限期內客觀存在的、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就是風險。簡單來說,所謂風險就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所期望的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度。[3]

性質

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損失性、不確定性和社會性。

成本

由於風險的存在和風險事故發生後人們所必須支出費用的增加和預期經濟利益的減少,又稱風險的代價。

包括風險損失的實際成本,風險損失的無形成本和預防和控制風險損失的成本。

單位

發生一次風險事故可能造成標的物最大的損失範圍。是保險公司確定其能夠承擔的最高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00條明確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辦理再保險。

構成要素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或擴大其損失程度的原因或條件。它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例如:對於建築物而言,風險因素是指其所使用的建築材料的質量、建築結構的穩定性等;對於人而言,則是指健康狀況和年齡等。

根據性質不同,風險因素可分為有形風險因素與無形風險因素兩種型別。

1.有形風險因素。有形風險因素也稱實質風險因素,是指某一標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損失機會或加重損失程度的因素。如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某一建築物所處的地理位置、所用的建築材料的性質等地殼的異常變化、惡劣的氣候、疾病傳染等都屬於實質風險因素。人類對於這類風險因素,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有些在一定時期內還是為力。在保險實務中,由實質風險因素引起的損失風險,大都屬於保險責任範圍。

2.無形風險因素。無形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或行為有關的風險因素,通常包括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

其中,道德風險因素是指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於人們不誠實、不正直或有不軌企圖,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發生,以致引起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因素。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欺詐、縱火行為等都屬於道德風險因素。在保險業務中,保險人對因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因素所引起的經濟損失,不承擔賠償或給付責任。心理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於人們疏忽或過失以及主觀上不注意、不關心、心存僥倖,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和加大損失的嚴重性的因素。例如,企業或個人投保財產保險後產生了放鬆對財務安全管理的思想,如產生物品亂堆放,吸菸後隨意拋棄菸蒂等的心理或行為,都屬於心理風險因素。由於道德風險因素與心理風險因素均與人密切相關,因此,這兩類風險因素合併稱為人為風險因素。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也稱風險事件)是指造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

就某一事件來說,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那麼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它便成為風險因素。

舉例:1、下冰雹路滑發生車禍,造員傷亡 ,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2、冰雹直接擊傷行人,它是風險事故。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通常我們將損失分為兩種形態,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風險事故導致的財產本身損失和人身傷害,這類損失又稱為實質損失;間接損失則是指由直接損失引起的其他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在風險管理中,通常將損失分為四類:實質損失、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

構成要素間關係

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構成的統一體,三者的關係為:

風險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幅度的條件,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

風險事故是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損失的媒介;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

上述三者關係為: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構成的統一體,風險因素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風險事故發生可能造成損失。

頻率與程度

風險頻率:又稱損失頻率,是指一定數量的標的,在確定的時間內發生事故的次數。

風險程度:又稱損失程度,是指每發生一次事故導致標的的毀損狀況,即毀損價值佔被毀損標的全部價值的百分比。

◇現實生活中二者的關係是:一般是反比

風險頻率很高,但風險程度不大;

風險頻率不高,但風險程度很大。

風險的定義是()。

風險的定義是:目的與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

風險指某種特定的危險事件(事故或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其產生的後果的組合。風險是由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組合而成的,一是該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即危險概率;二是該危險事件發生後所產生的後果。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風險有不同的意義,對風險的理解也應該是相對的,因為既可以是一個正面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負面的概念。一方面與機會、概率、不測事件和隨機性相結合,另一方面與危險、損失和破壞相結合。

同時,結合風險演變的歷史,可以將風險概括為:風險是由於個體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和未來事件發展的不確定性,基於個體的主觀評估對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偏離程度及可能性進行的估計。

其它因素風險:

1、風險因素:是指能產生或增加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條件或因素。是風險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內在或間接原因。

2、風險事件:是指造成損失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電、地震等事件。這裡要注意把風險事件與風險因素區別開來。

3、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通常以貨幣單位來衡量。

4、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就是一個識別、確定和度量風險,並制定、選擇和實施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

5、風險管理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對策、決策、實施決策、檢查五方面的內容。

6、風險管理的目標: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其首要目標是使潛在損失最小,其次是減少憂慮及相應憂慮的價值,在風險事件發生後其首要目標是使實際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標籤: 風險 非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kkzv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