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小兒垂釣怎麼寫的

小兒垂釣怎麼寫的

1. 《小兒垂釣》 這首詩怎麼寫

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怎麼寫的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簡析]

1、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2、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

3、莓:一種小草;

4、苔:苔蘚植物;

5、借問:向人打聽;

6、應:理睬;

7、垂綸:釣魚;

8、遙:遠遠地;

【詩文解釋】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答話。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情趣的詩作。

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專注於釣魚的情景。“草映身”,不僅是在為小兒畫像,在結構上,也為下句的“路人借問”埋下伏筆。因為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至於他在“招手”之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 ,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 遙招手 ”的原因之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這首詩勾畫小兒垂釣的神情動態活靈活現,富有生趣,堪稱佳作!

2. 小兒垂釣的古詩怎麼寫

小兒垂釣

選自《全唐詩》

作者:【唐】 胡令能

小兒垂釣古詩: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編輯本段]加點字

1、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2、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

3、莓:一種小草;

4、苔:苔蘚植物;

5、借問:向人打聽;

6、應:理睬;

7、遙:遠遠地;

8 怕:害怕

9 魚驚: 魚兒受到驚嚇而逃跑

[編輯本段]詩文解釋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亂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答話。

[編輯本段]全詩賞析

唐人胡令能的這首《小兒垂釣》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真純、無限童趣。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胡令能 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小兒垂釣》(選自《全唐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3. 寫小兒垂釣的作文怎麼做

小兒垂釣作文 500字

一天早晨,9歲的小牛娃一起床,臉都沒顧得上洗,頭也沒梳,就忙忙地拿起頭天晚上準備好的釣魚工具,向河邊飛快地跑去。

小牛娃高興地來到了河邊一看,河水很深、很綠,上面還有美麗的荷花呢!

小牛娃側著身子,坐在了莓苔上。河邊的草很高,把他的身子遮住了,只露出了一個小腦袋。

小牛娃在魚釣上裝好魚餌,把魚釣向河裡一甩,只見魚釣“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魚漂靜靜地浮在水面上。小牛娃目不轉睛地盯著魚漂。可是魚漂一動不動。小牛娃把魚釣提起來,又放了一些魚餌,再甩出去。

過了一會兒,魚漂還是一動不動,於是他又提起魚竿,在魚釣上又放了一些魚餌,再把魚釣甩出去,靜靜地等啊等。不一會,只見魚漂在水面上動了一下,他全神貫注地盯著魚漂。正在這時,一位過路人向他喊道:“小孩子,去張大人家怎麼走啊?”小牛娃急忙向他搖了搖手,意思是說:別大聲說話,我正在釣魚。這時,小牛娃把魚竿猛地向上一挑,一條大鯉魚被釣了上來。

他把魚放到魚簍裡,收拾好魚具,高高興興地向那個問路人走去,一邊走,一邊說:“是去張大人家嗎?我知道,跟我走吧。”

4. 小兒垂釣這首詩怎麼寫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註釋】: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

【作者小傳】:

胡令能 貞元、元和間人。早年曾為一手工匠,人稱“胡釘鉸”。後喜歡《列子》,又受禪學影響,隱居莆田。其詩傳世僅四首,見於《全唐詩》。

5. 《小兒垂釣》翻譯

小兒垂釣 作者:【胡令能】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 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 唯恐怕魚兒被嚇跑他不敢大聲應答。 〖點評〗 這首詩注重塑造形象,貼近生活,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

------------------------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

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

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

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溼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晒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係——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

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

他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

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標籤: 小兒 垂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wg8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