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葉市場現狀與存在問題

茶葉市場現狀與存在問題

茶葉市場現狀與存在問題

茶葉市場現狀:

1.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人們對健康、品質和文化的追求,茶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 消費升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和品味,高檔茶葉成為市場的熱門。

3. 供需結構失衡:茶葉種植業的發展緩慢,供應不足,導致茶葉價格居高不下。

4. 電商發展助力茶葉市場: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使得茶葉消費更加便捷。

5. 茶旅經濟異軍突起:茶旅經濟的興起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

存在問題:

1. 茶葉品牌不足:國內優質茶葉品牌相對較少,缺乏足夠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2. 產業鏈發展不平衡:種植、生產、深加工、營銷等環節發展不平衡,導致產業鏈條斷裂。

3. 假冒偽劣茶葉問題嚴重:市場上假冒偽劣茶葉嚴重,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

4. 茶葉消費習慣缺乏多樣性:消費者對於茶的認知和了解較少,常見茶葉品種的消費較為單一。

5. 茶葉行業人才不足:至今仍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制約了行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為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為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為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為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著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汙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茶葉市場調查報告

茶葉市場調查報告第一篇:

  北京是我國北方的主要茶葉消費城市,年消費茶葉近20億元。龐大的消費群體促使京城自發形成了馬連道茶葉一條街。每當提起北京人飲茶時,我們不經然地會想到花茶,融昌普洱茶,“融昌普洱茶雲南原生態健康茶飲享譽京城。

  近年來,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北京舉辦各地茶葉推介活動,北京市民的茶葉消費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更進一步瞭解北京市民對飲茶、買茶以及茶文化、茶品牌等的瞭解程度,北京日報在6月份的北京日報上刊登半版的調查問卷,整個調查在全北京市展開,覆蓋人群達130萬人,收回有效問卷251份,現對調查的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飲茶職業分佈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北京飲茶更多是從事與事業機關比較多,佔36.2%,其次是行政人員,佔23.2%,再者是退休人員,佔11.8%,還有是普通的工人,從事其它職業的人飲茶很少,這不排除北京日報的受眾物件是機關也有點關係,但不管怎麼說,從飲茶的職業來說,反映出茶葉在日常飲用中功能性劃分:一方面用來招待客人,主要集中體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另一方面是考慮到茶葉的保健功能,這部分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和工人。其它的群體如學生、軍人等職業群體飲茶量比較少,這部分人群都是其它飲料的替代者。

  二、消費者辨別茶葉的能力

  調查結果發現,北京市民消費茶葉更多的是停留在感性消費上,對茶葉比較的瞭解人群只佔24%左右,58%的人只是略懂一點茶葉,11%的人購買茶葉只是憑感覺購買,因此茶葉還有很大的消費潛力,特別是企業對茶葉宣傳這一塊做得不夠,很多的企業更多是考慮如何宣傳企業自身,而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宣傳茶葉的功效、茶葉的鑑賞、茶葉的飲用方法及茶葉的貯存等上面。消費者對茶葉的認識比較模糊。

  三、消費者對北京品牌連鎖店的忠誠度

  從我們的柚樣調查來看,品牌忠誠度“張一元”排在第一位,達42.5%,其次是“吳裕泰”,達36.7%,佔據第三位是“更香”,為6.8%,往後分別是“元長厚”,為6.6%,“天福”為5.4%,“正興德”為2.1%。從這幾個品牌連鎖店來看,張一元、吳裕泰、元長厚、正興德都是百年老字號企業,而張一元、吳裕泰的消費者忠誠度遙遙,作為新興的品牌連鎖店來說,更香發展速度很快,其次是天福。調查中還發現,元長厚雖然近年來經營規模上有所減少,但其品牌的感召力依然存在,北京老百姓對老品牌忠誠度依然很高,因此,元長厚公司有必要加大公司宣傳,繼續弘揚老字號的創業精神,以報答北京市民對其厚愛。

  四、消費者喜歡飲用的茶類

  目前,北京市民最喜歡的還是飲用花茶,佔24%左右,這次調查,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北京市民對龍井茶(佔20.7%)的喜好大於鐵觀音(佔19.2%),雖然鐵觀音的市場普及率很高,幾乎是每一家店面都在賣鐵觀音。同樣,普洱茶的市場普及率也很大,但是隻佔7.7%,因此在北京飲用普洱茶還是很少,可能主要還是以收藏為主。而碧螺春呈上升趨勢,達到16.7%,黃山毛峰也佔有一定的份額,達9.8%,立頓紅茶最低,只佔1.9%,可能只是在京的外國人或賓館裡飲用較多。北京市民喝立頓紅茶很少。從整個調查情況來看,北京市民的飲茶結構正不斷地發生變化,主要是花茶、烏龍茶和名優綠茶。雖然當前興起了普洱茶熱,但真正消費普洱茶的很少,因此企業應該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宣傳如何飲用普洱茶,而不是放在收藏上,以免造成普洱茶消費的誤區。

  五、消費者對茶產品的品牌認知度

  從圖上可以看出,北京的消費者對竹葉青的品牌認知度,達到27%左右,其次是“貢牌龍井”達26.3%,在普洱茶類中,中茶的品牌的認知度,其次是融昌普洱,再者是下關,大益。烏龍茶產品品牌只有“八馬”。綠茶中的“天方”茶葉,而對這些品牌都不瞭解的高達16.5%。從中我們也發現,很多消費者只知道產品名稱,根本不知道產品對應的品牌,除了對“竹葉青”與“貢牌龍井”認知度高以外,其它產品的品牌認知度非常低,更有甚者,消費者甚至對公司的名稱與產品品牌相混淆,比如消費者知道“大益牌”普洱茶,不知道是勐海茶廠生產的,知道下關沱茶的廠名,不知下關茶廠的“雙鴿”牌,因此,企業在做品牌時,一定要區分清楚產品品牌與公司名稱。

  六,消費者選用的茶葉形式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北京市民選購茶葉時主要還是以散茶為主,佔54%左右,其次是包裝禮品茶,佔28%,飲用袋泡茶佔10%,茶飲料佔8%。茶葉的包裝茶主要還是以禮品茶為主,這類茶主要集中在節假日銷售比較多,除此之外,普通老百姓還是以購買散茶為主,這樣質量優劣現場可以辨認,作為茶飲料與袋泡茶都是快捷飲茶的一種方式,兩者所佔的比例差不多,這種消費方式在西方比較流行,在北京,老百姓還是喜歡比較傳統的飲茶方式,散茶佔據北京市場壟斷地位的狀況不容忽視。

  七、消費者選擇飲茶的原因

  從圖上很顯然看出,消費者選擇飲茶主要還是為了健康考慮,佔39%,其次是為了解渴佔31%,選擇減肥的佔12%,健康、解渴與減肥是飲用茶葉的主要原因,累計佔82%左右,再者是解困佔10%,時尚佔3%,無理由佔5%左右。因此,在推廣茶葉消費上,應著重點放在茶對身體有益的健康宣傳理念上來,渴茶是為了解渴這一基本的生理需求不可忽視,對於女性減肥這一市場,也有很大的空間,這一些都需要企業做進一步臨床試驗,以確鑿的證據證實這一說法,從而使更多的人飲用茶,這是至關重要。

  八、消費者的選茶購茶的場所

  目前北京市茶葉經營的專賣店很多,大大小小累計達幾千家之多,調查顯示,消費者從茶葉專賣店購買佔絕優勢,達47%,其次從大型商場購買茶葉,佔19%,從超市購買佔18%左右,而從馬連道一條街購買茶葉只佔15%,其它比如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站等方式購茶很少,只佔1%,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消費者對茶葉的辨別能力較弱時,選擇品牌茶葉專賣店是消費者的選擇,其次是商場與超市,以確保質量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報紙、電視、網路購茶,由於消費者難以見到真實的茶樣,一般很少嘗試這種購買方式,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商業信用體系尚未成熟。當然,從調查的側面,也反映出馬連道茶葉一條街茶葉商戶,一定要加強質量管理,樹立良好商業信譽,做到誠信經營,合法經商,同時要力推產品品牌。

  九、消費者購買茶葉價位分佈情況

  在茶葉銷售中,茶葉的價格定位十分重要,調查顯示,大部分北京消費者購買100-300元左右價位的茶葉,佔41.6%,其次是50-100元左右的價位,佔28.3%,而300-800元也有一定的人群,佔22.2%,50元以內,800元以上的消費人群佔少數,其中50元以內的消費人群佔4.7%,800-1000元佔2.2%,而1000元以上的只佔1.1%左右。因此北京的市民的消費大部分在中檔以上,價格大約在100-800元之間,此部分消費人群的比例很大,佔63.8%,因此茶葉企業在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方面,價格定位必須考慮到這部分消費人群。

  十、消費者購茶的動機

  消費者購茶的動機是瞭解細分茶葉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眾消費者市場佔有很大的比例,佔76%左右,這是引導北京茶葉消費的主要方面,其次禮品茶市場佔15%左右,再者單位團購佔4%,其它佔5%,即協助別人購茶等情況。因此,節假日要做好禮品茶的銷售工作,平時要做好大眾消費者的營銷工作,單位團購雖然所佔比例很小,其銷售量與銷售金額也相當可觀。這幾個方面作為茶葉經營者都應該是重點考慮的物件。

  十一、消費者對廠家的社會責任感關注情況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十分重要,通過我們對消費者的調查瞭解到,大多數消費者希望企業主動地告訴他們如何辨別茶葉的真偽,佔31%,其次是要告訴消費者茶葉功效及茶葉泡法,各佔23%,對於企業的簡介,消費不太關注,只佔6%,甚至更多的關注產品的簡介,佔17%。我們經常發現在企業的宣傳冊上,大部分篇幅介紹本企業的發展歷程及相關簡介,甚至總經理等等之類的介紹,這際上消費者對此並不感興趣,如果在宣傳冊上詳細介紹如何挑選本企業的茶產品及如何辨別真偽,同時介紹茶葉的功效及泡法,這才是上上之舉,也是企業打造本企業品牌、獲得長效發展的選擇。

  十二、消費者對各種飲料的喜歡程度

  當前,隨著北京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來越重視起自身的健康,這在茶葉的消費結構的變化上可以得到佐證,而近年來茶飲料業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各種型別的飲料中,消費者最喜歡的是茶飲料,約佔54%左右,其次是純淨水與礦泉水,佔34%,乳酸飲料佔8%,排在最後的是碳酸飲料(如可樂類),只佔4%。因此,茶飲料是未來的一種消費趨勢,而且方便快捷,如果在生產工藝上有所提高與改進,應該說,茶飲料有著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十三、消費者可接受的促銷方式與售後服務

  就消費者針對商家的促銷方式與售後服務有不同的看法,其中關注更多的還是希望商家向消費者發放茶與健康、科學飲茶及茶與文化有關的宣傳手冊,約佔31%左右,其次是在售後服務上,消費者要求商家發現質量問題無條件賠付,佔27%,定期向消費者推薦新上市的茶葉,也是關注的熱點,約佔22%左右,發現味道不合口,隨時調換佔18%,對於有獎售茶的模式,不太看好,只有2%的消費者願意接受。因此,商家在推廣銷售茶葉以及在售後服務上,向消費者發放茶與健康手冊及發現質量無條件賠付十分重要,同時商家應做好老顧客的會員登記工作,定期向老顧問推薦新上市的茶葉,這是一個較好的促銷方式,而且消費者也樂於接受。

  總結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使茶真正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還需要我們做出大量的工作,雖然我們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能做到這一點。但通過我們對北京市場的調研發現,茶葉的消費市場潛力很大,應該來說,有很多可開拓挖掘的地方,但是作為商家,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選擇其銷售的產品,適銷對路,同時要做好茶產品的健康宣傳工作,再者商家的商業信譽十分重要,尤其是當前的北京市民的對茶葉的消費還留在感性消費上,商家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感,主動向消費者介紹如何辨別真偽產品,對於稀有的特種茶類,應做好原產地保護工作,狠抓茶葉質量問題,建立茶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在品牌鑄造方面,消費者對茶葉的通品品牌忠誠度高於產品品牌。因此,當前的茶葉專賣店或專營店仍是消費者選擇的購茶場所。總之,希望茶葉生產廠家及經營者能從中得到啟發,並對照自己的實際經營情況,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此,特別感謝北京日報對本次調研的大力支援。

  茶葉市場調查報告第二篇:

  一:包裝:

  現在市面上對茶葉的包裝過於的單一,顏色方面也是過於簡單,不能讓人過目不忘,讓人感到很市場化。沒有什麼特點,南北兩地的包裝的喜愛也有很大的差異 北方人喜歡大氣包裝 ,並喜歡將這種茶作為禮茶贈人。喜歡大氣的包裝,與他們的審美情調相承,主要體現於包裝規格、包裝物顏色選擇,以及質地喜好上。

  1.顏色:大多喜歡金色或大紅色,特別是包裝盒和包裝袋更是如此。需要提醒的是,由於品飲水平有限,他們對衝泡方法和飲用方法格外看重,應當在內外包裝上明顯標示。茶包裝色彩更直覺的印象,設對包裝色彩和印象直接描述:如刺激的/平常的;新鮮的/陳舊的;現代的/懷舊的;都市的/鄉土的;簡潔的/繁瑣的;明朗的/模糊的;高檔的/經濟的等,有人曾把四份同樣品質的綠茶倒人紅 、綠、藍、棕色的茶罐中,然後請人飲用四個茶罐中的茶水,結果表明:80%的人認為:紅色茶罐裡的茶氣味較濃郁,回味持久,茶葉檔次較高。96%的人認為:綠色茶罐裡的茶氣味清新、香醇,品質純正,茶水顏色清澈,是新茶。87%的人認為:蘭色茶罐裡的茶有酸澀感,風味不佳。92%的人認為:棕色茶罐裡的茶氣味濃郁、醇厚,回味持久,品質純正,是陳茶。茶葉作為食品,包裝顏色必須符合色彩對人食慾的刺激。紅茶湯色紅豔清亮,應選用暖色調,讓人有濃郁、味厚之感;綠茶色澤翠綠,應選用綠色這樣的冷色調,使人有一種清新鮮爽的感覺;白茶的特點是白毫滿身、湯色杏黃,所以宜選用清淡,柔和的色調。

  2.質地:外包裝用紙袋居多,用木盒、鋁合金盒也可。從製作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硬包裝、半硬包裝和軟包裝三類,如硬包裝有鐵罐、錫罐、瓷瓶、玻璃瓶及工藝小木盒、小竹盒、工藝刻花鍍金盒等;半硬包裝有各種硬紙盒;軟包裝有紙袋、塑料食品袋和各種夏合袋等,

  3.規格:喜歡一斤裝或半斤裝兩種,要求上仍然要進行真空包裝;包裝盒、罐、袋喜歡偏大號,總之體積稍大者,他們相對更喜歡。

  大多數茶葉品牌都有vi(視覺識別系統),但是往往沒有在包裝上進行運用。對標準色、標準字型隨意改動。這就造成了消費者記憶的混亂,淡化了品牌個性。一個不斷推出爛廣告但訊息一致的品牌,要比一個時常有好廣告但訊息顛三倒四、錯亂不已的品牌具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比如同一個品牌的鐵觀音,雖然因為茶葉級別的不同,要採用不同的視覺設計以作區別,但是在整體風格上應當是統一的,只做色彩的調整,或者採用同一系列的主畫面進行替換,而字型、各元素位置、廣告語等,都不應當隨便改變。

  而茶葉得包裝也是極有潛力的,有著精美包裝的茶葉更適合於作為禮品,因此有了一定規模的茶葉 企業 應委託製作或自制包裝盒,由於小包裝茶是直接供消費者使用的,固在包裝上要多加講究。在設計中,應力求使廣告宣傳、 藝術 欣賞、禮品器具融於一體,集多功能於一體,使包裝既具有良好的保質作用,又能宣傳茶葉,傳遞商業資訊。品牌和標籤文字優美,商標突出,字形、符號、圖案得體,使消費者一看就能產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內容 符合食品標籤通用標準的規定,標明品名。質量等級,淨重,單價,出廠單位和地址,生產日期,儲存期限和品飲方法等。如果是外銷的,其外包裝的文字,圖案要充分考慮銷售物件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 經濟 發展 水平,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的需求和民族習慣而定。

  要提升茶葉包裝的檔次,真正提升茶葉企業的形象,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茶葉包裝要符合品牌識別的統一性

  茶葉是一個包裝不斷更新換代的行業,設計開工前,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去研究:原來的包裝上的哪些優點需要繼承,如果對包裝進行重新設計,它是為了開發新的市場還是為了扭轉日趨下滑的銷售狀況,其同類產品銷售如何,有何優劣。

  二、如何將文化內涵運用到包裝上

  要做好茶葉包裝,必須理解東方的茶文化。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如何有效利用當地的文化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加於運用,是表現品牌內涵的關鍵。

  1、研究當地的歷史建築、自然景觀,巧妙的運用到包裝上。

  就閩西而言:永定土樓,堪稱建築“一絕”,其客家風情、民俗,令人流連忘返;連城冠豸山,風景名勝,觀者無不讚嘆“令人如身在仙境;古田會議會址,福建省十佳風景名勝之一,讓你在歷史的腳步聲中沉思。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如果能在包裝上運用,都能突顯產品的文化價值,在禮品茶的開發上,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但是可惜,並沒有一家企業很好的運用這一題材。

  也可以根據各類茶葉的不同產地,將各產地的人文景觀,體現在包裝上,既讓消費者瞭解了茶葉產地,又體會到了異域風情。如雲南的普洱茶,留給人的是熱帶雨林的一縷清香;而杭州的西湖龍井綠茶,留給人的是對西湖煙雨的眷戀;安徽的黃山毛峰,帶給人的是“一品黃山,天高雲淡”。

  2、對書法、國畫、年畫、水墨等元素的引用。

  在消費者心理研究中發現,悠久的歷史能帶來對商品的信賴感。我們在分析日本企業的包裝時發現,其中並沒有常見的文字誇耀,倒是包裝上簡樸古拙的"白描"插畫,在視覺精神上吸引了消費者。利用我們所熟悉的傳統文化運用在包裝上,往往更能打動人心。

  茶葉是一種民族性的商品,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如中國畫、水墨、吉祥圖案這些具有強烈民族文化氣息的元素來表現茶葉的傳統性,利用其中的“傳情、含蓄、細膩”等內涵融入其中,使之含蓄地表現出來。

  二.店面選址

  合理的選址是商業經營最注重的是“地氣氣”,這並非迷信,“地氣”主要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商業氛圍,這種商業氛圍對我們所經營的商品合不合適,“人氣”主要是指我們經營的地方有沒有顧客流這些顧客是否有購買我們商品的心理動機。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飲用保健功能,還能體現它的文化藝術價值,它能使人清心、雅淨、迴歸自然——茶葉店的選擇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華商業中心:這些地區商業氛圍濃,客流量大,購物層次複雜,購買頻率高,消費者大多有較強的求質、求好、求美的特點,但房價或租金的費用比較高,競爭尤為激烈,所以進入前須經仔細考慮,分析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否具備,如若有條件,進軍“商業中心”當然正確,何謂搶佔“制高點”呢!但實力不具備,千萬不能冒然行事,這些地方要求茶葉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種要豐富,與茶葉有關的茶具、茶書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賓館飯店群附近:賓館飯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們大多不帶茶葉,隨時購買,而且,為了走親訪友,捎一點茶葉,顯得雅而不俗,飯店也要用茶,“客來泡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賓館飯店群旁開茶店,是比較划得來的,房租不宜過高,同時還可以租用賓館飯店的經營大廳,從提高格調並可以與茶藝結合起來。

  3、交通大道:這些地方人口流動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顧客,所以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種要新穎,價格要優惠,適合一些字號較老的,無形資產較大的客商進入,剛剛入門的客商不要盲目開立茶店。

  4.、 高檔物業區:這類人群是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生活水平高、節奏快,這個地段開茶葉店,品位應偏高一點,價格也應高一點,要求營業員素質更佳,包裝應精緻,茶葉包裝時速度要快,同時可多上一些高檔禮品、高檔茶具,營業時間放長一些。

  5.:如旅遊景點,不適應大規模經營,適當經營一些紀念性包裝茶等等。

雨花茶競爭狀況

雨花茶市場競爭狀況如下:

1、地域競爭:由於雨花茶主要產於雨花區,因此該地區的茶葉企業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包括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銷售渠道等方面的競爭。

2、品牌競爭:在雨花茶市場上,一些品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地位,例如“金駿眉”“誠信茶業”等品牌,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

3、價格競爭:雨花茶市場上的價格也存在一定的競爭,一些企業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取茶葉原料,生產成本存在差異,因此價格差異也比較明顯。

茶葉市場的殘酷現實:內卷愈演愈烈!數十萬家中小茶企何去何從?

茶葉市場,

內銷緩慢增長,出口常年維持在35萬噸。這是我國茶市的現狀。

未來幾年,內銷市場定會緩慢增長,但出口很難改變。 茶葉市場的內卷,將會越來越嚴重。

- 01 -

茶葉市場現狀

茶葉市場,一靠內銷,二靠出口。

內銷:平穩增長,競爭激烈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資料:2020年,我國茶葉產量298.6萬噸,同比增長19.26萬噸。全國幹毛茶總產值為2626.58億元(增加230.58億元)。

茶葉內銷量達220.16萬噸,比增17.61萬噸,內銷金額為2888.84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149.34億元,增幅5.45%。

2020年,茶葉能實現內銷5.45%的增長,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然而,我國18個省市區,涉茶人口8000多萬。

8000多萬人,守著3000億茶葉市場,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的茶葉市場,無論源頭的茶農、市場的茶商,還是喝茶的茶客,到處都是賣茶的人。

茶農:

茶農,不僅採茶、製茶,也賣茶。茶葉年年發芽,茶農手裡,永遠都有賣不完的茶。

茶農賣茶,有個很殘酷的現實: 有名的茶葉,比如西湖龍井,雲南名山古樹等茶葉。產量稀少,名氣很大。茶農在茶葉市場,擁有絕對話語權。

但這樣的茶農畢竟是少數。比如,古樹茶只佔普洱茶產量的3-4%,集中在不到1%的茶農手裡。

其他茶農賣茶,主要靠春茶,等著茶商或散客上門。部分茶農與茶商長期合作,銷量還稍好一些。

但大多數茶農,家裡的茶葉,沒有哪一年是賣完的。 只能日復一日,在自己的圈子裡不斷髮茶葉。

茶商:

茶葉市場,茶商是賣茶的主力。

雲南茶城的茶商,小一點的茶商藏茶几噸,多一點的幾十噸,甚至上百噸。

東莞更是藏茶之都,2016年,東莞媒體就曝出藏茶30萬噸。如今,東莞藏茶品類越來越豐富,又有媒體報道,東莞藏茶已經40萬噸。

東莞藏茶(尤其中期茶),價格相當便宜。 去年,有茶商開倉,一餅60塊(真這麼便宜),但銷量依然慘淡;2012年,東莞就打出的南茶北調的口號,要把莞藏普洱賣到北方,只是,至今依然沒有太大進展。

東莞藏茶,雲南中小茶商藏茶,其他地方的茶商藏茶。這麼多茶葉,這麼多賣茶的人,賣茶的路上,競爭可想而知。

茶客:

茶客本來是喝茶的主體,但多年以來,藏了很多茶葉。

某一天,看著自己的藏茶,默默地算了一筆賬:

每個月一個357克餅,一年5公斤茶葉。現在已經35歲,喝茶喝到70歲,再老喝不動了, 35年茶齡,每年4-5公斤,最多也就喝掉140-175公斤茶葉。

然而,茶客如今的藏茶,已經200公斤了。 反正喝不完,也加入了賣茶的隊伍。

大家都在賣茶,大家都賣不好,這是多麼無奈的現實。

出口:連續下降

據國際茶葉委員會(ITC)資料:2019年,全球茶葉產量615萬噸,茶葉消費總量585.9萬噸。也就是說,世界茶葉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近兩年,我國茶葉出口,連續下降: 2020年,我國茶葉出口34.88萬噸,比2019年減少1.77萬噸,降幅4.84%。這是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量首次負增長。

然而,2021年茶葉出口,又一次雪上加霜。 2021年1-5月,我國茶葉累計出口13.57萬噸,同比減少5.8%。

我國茶葉出口旺季在4-5月份,正是忙完春茶之後。 1-5月份,我國茶葉出口不升反降。今年的茶葉出口,很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茶葉出口下降,主要是不同的國家,飲茶習慣不同。

世界茶葉出口,以紅茶為主。而中國茶葉的出口,卻以綠茶為主。

2020年,綠茶出口量29.34萬噸,佔總出口量的84.1%。

綠茶解暑,我國的茶葉,主要賣到摩洛哥等赤道附近的炎熱國家。 去年,經濟低迷,相比歐洲已開發國家的紅茶市場,開發中國家買茶支出減少,茶葉出口量也隨之下降,這是經濟大趨勢決定的。

總之,我國茶葉市場,內銷緩慢增長,出口基本穩定的格局,不會改變。茶葉市場,仍然以內銷為主。

未來幾年,內銷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然而,茶葉是慢消品,縱然每天喝,一年也就3-5公斤茶。

喝茶的多,賣茶的也多,僧多粥少,市場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行情很難變好。

- 02 -

茶葉復興,道阻且長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1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2.7%。經濟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茶葉市場,卻沒有在大好的形勢之下,分到一杯羹。茶葉,哪裡出了問題。

內銷市場,應有標準

買茶的時候,茶客最擔心的是:價格沒有標準,品質無法分辨。簡單地說,掙錢都不容易,擔心被坑。

見過年輕的小夥子在茶城買茶:老闆,你這裡有沒有2000一斤的茶葉,我要半斤送人。

茶老闆看著這個不懂行的主,奸商值從0暴漲到100%, 指著蛇皮口袋裡的毛料說:這個茶葉我賣3000,看你是個實誠人,給你2200一斤。

其實,茶老闆那袋茶葉,是懂過小樹茶,在茶山上,300多塊一公斤。

諸如此類的事,茶葉市場還有很多。 西湖龍井、普洱茶、巖茶、白茶,但凡有名的茶葉,每一個都會這麼玩。

一堆毛料全靠吹,三言兩語試出買茶的人懂不懂行。如果遇到不懂茶的主,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一堆茶葉到底值多少錢,茶客不知道(部分老司機能喝出山頭),茶商賣多少,全憑良心。

試想,一個消費者,想用5000塊錢買餅名山古樹茶送人,但分不清是不是古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名寨。

買茶害怕被坑,要麼買便宜的茶,要麼乾脆不買茶,買瓶茅臺送人也很香。 行業混亂,把很多剛進門的人直接嚇了出去。

市場沒有標準,嚴重製約了茶葉市場規模的擴大。

國內市場要做大,必須清楚茶行業的痛點: 沒有標準,名山名寨(核心區)亂搞冒充,古樹茶臺地茶分不清。混亂的市場,要喝一杯貨真價實的茶,全靠道行。

中國茶葉的標準,絕不是照搬西方機械化標準,或者把葡萄酒分級模式生硬地嫁接到沒有工藝標準的茶行業。沒有標準,分級有什麼用?

中國茶產業,需要依託茶文化,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標準。

無論種植採摘、生產加工(尤其工藝 )、倉儲物流,投資收藏,甚至庫存評估,都要有標準可尋。

讓消費者買茶放心,不用擔心被坑,是行業當務之急。

茶葉出口新希望

古代茶葉出口,撐起了中原經濟的半壁江山。

明朝能夠把白銀作為法定貨幣,是因為歐洲人搶了南美的白銀,跑到中國買茶葉。

清朝中後期,茶葉出口更是佔所有出口的90%以上。鴉片戰爭前,清朝每年出口茶葉45萬噸。

1881年,僅上海出口茶葉就達到了62.3萬擔,福州出口茶葉更是達到了66.3萬擔。大清能續命幾十年,茶葉功不可沒。

今天, 中國茶葉,年出口量大約35萬噸。排在肯亞之後(2019年出口49.7萬噸),位列世界第二。

然而,茶葉出口,受飲茶習慣等諸多因素影響,出口市場很難改變。

但長遠看來,如果新一輪 科技 來帶來產業變革。我國茶葉,仍有機會佔據世界茶葉市場的制高點。

也就是說, 短期內,銷往國外的茶葉有限,茶葉市場的內卷,會越來越激烈。

寫在最後:

茶葉市場,競爭激烈。

每年都有人進入茶葉市場,每年都有人倒在賣茶的路上。市場,始終是大浪淘沙。

茶商:做好質量與服務

目前,我國“茶葉”相關的企業,大約128萬家。大多數茶企都是小微企業,一家人開一個茶葉店,就是一家小茶企。

中國茶企,很難出現巨頭,現在不會有,以後也很難有。線下幾十萬家門店,始終是茶行業的中流砥柱。

也就是說,在行業實現標準化之前, 賣茶,拼的是自己的圈子。

茶葉,是農業,但也是服務業。 賣茶,質量是根本,守住質量底線,服務好自己的圈子。這是中小茶商最明智的選擇。

同時, 也希望有擔當的大企業家,承擔 社會 責任。 帶動茶產業走向標準化,推動茶產業變革升級,造福一方百姓。

茶客:茶無貴賤,適口為珍

從茶葉質量的角度來說,茶無貴賤,適口為珍,並不準確。但鑑於茶葉市場沒有標準,尤其沒有價格標準。

同樣的茶葉,有人賣800塊一餅,也有人換個包裝賣2600塊一餅。然而,茶客卻對此一無所知。

所以, 喝茶,在自己能承擔的範圍內,自己喜歡就好,自己喝得開心就好。

一杯茶,簡單、隨性、舒服,足矣!

中國茶葉現狀及發展前景

中國茶葉在當前的現狀中,呈現出多元化和高品質發展的趨勢。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和傳統的製茶工藝,各地茶葉種類繁多,代表性的有綠茶、紅茶、烏龍茶和普洱茶等。中國茶葉行業正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和現代化生產,提升茶葉品質和市場競爭力。茶葉出口方面,中國茶葉逐漸開啟國際市場,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茶葉產業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中國茶葉可以通過品牌建設、科技創新和產業鏈整合等方式,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茶葉行業現狀及前景調研

茶葉銷售總量平穩增長

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主動融入與服務構建新經濟格局,通過持續創新保持了穩定發展,在傳統產品與業態持續發力的同時,新茶飲、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風味茶等新賽道崛起,線上線下消費繁榮,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消費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1年,全國茶葉消費量為230.19萬噸,較2014年的150.25萬噸增長近80萬噸。

銷售額持續走高

銷售額方面,隨著我國茶葉市場的持續火爆,全國茶葉銷售總額持續增長,到2021年,全國茶葉銷售額達到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銷售額再創新高。

茶葉銷售總額持續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茶葉價格的持續走高,2014年以來,茶葉銷售均價總體呈現震盪上行的發展態勢,到2021年,我國茶葉銷售均價135.5元/千克,價格僅次於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綠茶消費佔比過半

從各類茶葉消費情況來看,目前綠茶是我國茶葉市場主要消費品種。2021年,中國傳統茶類中,六大茶類的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長。其中,綠茶130.92萬噸,佔總銷量的56.87%;紅茶33.88萬噸,佔總銷量的14.72%;黑茶34.41萬噸,佔總銷量的14.95%;其他品種茶葉銷量佔比均不足10%。

具體到綠茶方面,近年來,我國綠茶消費量呈現平穩上行走勢。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綠茶消費量為120.59萬噸,到2021年,我國綠茶消費量提升至130.92萬噸,同比增長2.35%。

—— 以上資料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葉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茶葉行業的流通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症狀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茶葉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茶葉行業趨於品牌整合、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各生產基地也正在走規模化道路,各地紛紛出臺扶持調動茶農、茶商及茶企的積極性,茶葉行業表現出一種空間聚集和地方專業化的現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早在2010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但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全面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前瞻產業研究院茶葉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我國茶葉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茶葉行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我國茶葉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茶葉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標準化、規範化茶葉生產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茶葉出口仍多為原料性產品,競爭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總體來說,茶葉行業需求還是很不錯的,市場前景非常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皖南茶葉發展現狀

皖南茶葉發展現狀好。

1、皖南茶葉的產業鏈:皖南茶葉產業已形成了以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茶葉加工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等茶葉生產經營主體不斷髮展壯大。

2、皖南茶葉的出口:隨著中國茶葉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皖南茶葉已經走向國際市場,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時,也在積極推動皖南茶葉的品牌建設和標準化生產,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高皖南茶葉的質量和競爭力。

市場上的茶產業問題有哪些?

作為茶的故鄉,我國茶葉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生產上更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地位,產量規模常年位居全球首位。據統計,全球每年茶葉產量約為600萬噸,超過四成產自中國。不過,我國茶葉產業一直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窘境,具體表現在生產加工、品牌建設、市場集中度等多個方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87萬公頃,種植規模位列全球第一。預計到2020年,茶園面積將穩定在4200萬畝左右。可以看到,我國茶葉種植面積一直在逐年增長。未來要在穩定茶園面積前提下,提高平均畝產量,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擺脫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困境。總的來說,茶葉產業長期看好,潛在消費人口巨大,未來仍有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

茶葉出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茶作為一種天然的綠色保健飲料,居世界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之一。當前世界上有50餘個國家和地區種茶,飲茶風尚遍及全球。世界各國的茶樹種質資源、栽培技術、茶葉加工工藝和飲茶習慣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我國傳播去的。

茶葉出口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項呢?下面我們來為您解答。

一、茶葉小標籤

類別:植物源性食品

HS編碼:以0902開頭

二、中國產地

中國有多個茶葉產區,主要是浙江、福建、安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河南、陝西、山東、甘肅、臺灣、、上海、重慶。按照所處地理位置的生態條件和茶葉生產特點,可分為四個茶產區,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和江北茶區。我國名茶、優質茶大多產自北緯30°附近。

三、茶葉的分類

按製作工藝中茶葉發酵的不同程度分為綠茶(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0)、黃茶(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白茶(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青茶(又稱烏龍茶,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紅茶(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黑茶(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

四、中國茶葉出口現狀

我國茶葉的對外貿易始自唐宋,經歷了1500多年的發展。作為全球第二大茶葉出口國,摩洛哥為主的非洲國家是我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市場。我國也是全球產茶大國中唯一能夠量生產各種類茶的國家,其中綠茶在國際市場長期保持絕對優勢。2020年,我國茶葉出口量總計為34.88萬噸,出口額累計為20.38億美元。

五、出口前企業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根據《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海關總署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備案管理,對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實施備案管理,對出口食品實施監督、抽檢,對進出口食品實施分類管理、對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實施誠信管理。

(一)出口茶葉種植基地備案。

1.出口茶葉種植基地備案申請表;

2.安全用藥使用保證書;

3.出口茶葉加工企業生產、出口資格證明材料;

4.基地安全用藥管理制度、田間管理制度及溯源管理制度等相關材料;

5.基地土壤、灌溉水環境質量檢測報告。

*以上第1-2項材料上傳加蓋公章的掃描件,其他資料均可上傳電子文字。

廣州海關所屬清遠海關關員對出口茶葉種植基地

進行監督管理

(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

廣州海關所屬清遠海關關員仔細稽核出口茶廠

備案資料

六、出口茶葉技術指南

七、申報、查驗及合格評定

根據《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保證其出口食品符合進口國家(地區)的標準或者合同要求。進口國家(地區)無相關標準且合同未有要求的,應當保證出口食品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出口茶葉的出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憑合同、、裝箱單、出廠合格證明、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貨證明檔案等必要的憑證和相關批准檔案向茶廠所在地海關申報。

海關根據輸入國家或地區進口茶葉檢驗檢疫規定和茶園、茶廠的備案情況,結合日常監督管理,實施檢驗檢疫措施。包括:

(一)核查貨證是否相符;

(二)相關證書及包裝資訊是否符合輸入國或者地區的要求;

(三)結合查驗指令進行安全風險監測及監督抽檢工作;

(四)出口茶葉經檢驗檢疫合格的,根據輸入國家或者地區要求,海關簽發相應的檢驗檢疫證書等有關單證,茶葉就可以走出國門了。

標籤: 茶葉 市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x1n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