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民樂合奏《採茶舞曲》

民樂合奏《採茶舞曲》

民樂合奏《採茶舞曲》

《採茶舞曲》是一首充滿活力和快樂的民樂合奏曲。它源自中國江南地區山區採茶時的習俗和舞蹈,展現了採茶的歡樂氛圍和豐收的喜悅。這首樂曲由笛子、琵琶、二胡、古箏、揚琴、鼓等多種樂器組成,華麗而富有活力,音樂節奏明快,並蘊含著濃厚的民間文化氣息。聽《採茶舞曲》,彷彿置身於江南山區的採茶季節,感受到了自然中的生命力和人們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狀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CCTV春節聯歡晚會使用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春節聯歡晚會主要背景音樂:

1.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2.花好月圓 :《花好月圓》是一首民樂合奏曲目,由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3.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聶耳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

4.紫竹調 :紫竹調是廣泛傳播於吳語區(蘇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傳統小調歌曲,其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歌。

5.收 :收指一首歌,也指黃胄所作中國畫。

6.步步高 :《步步高》是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頗有特色的廣東民樂。樂譜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絃樂譜》,在當時已很流行。

7.彩雲追月:《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鬆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 .

拓展資料

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簡稱為央視春晚或春晚,是電視臺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年,  正式開辦於1983年 ,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專案   。

央視春晚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 ,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

央視春晚於每年除夕晚20:00在電視臺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少兒頻道等現場直播。

恭祝新年的歌有哪些?

拜年-恭賀新禧

祝福你(群星)

恭喜發財

拜年

賀新年

賀新春

鬧新春

大家來過幸福年

恭喜恭喜

喜洋洋

步步高

新年歌曲聯唱(高勝美)

中國娃娃

-

賀歲喔!喔!喔

發財發福中國年

新年快樂

其他歌曲

財神到(林子祥)

春節序曲(民樂合奏)

萬事如意

好日子

難忘今宵

迎春接福

花好月圓

年年有餘

招財進寶

採茶舞曲

正月七年級過新年

快樂過新年

民族音樂經典曲目

民族音樂經典曲目如下:

《春江花月夜》民樂合奏、《十面埋伏》琵琶獨奏、《漁舟唱晚》古箏曲、《高山流水》古琴曲、《夜深沉》嗩吶獨奏、《春節序曲》民樂合奏、《彩雲追月》民樂合奏、《二泉映月》二胡獨奏、《金蛇狂舞》民樂合奏、《梁祝》嗩吶、《霓裳羽衣曲》古曲。

《夕陽蕭鼓》古箏曲、《平湖秋月》高胡曲、《海青拿天鵝》琵琶曲、《出水蓮》古箏曲、《梅花三弄》古琴曲、《月兒高》琵琶曲、《廣陵散》琴曲、《長門怨》古琴曲、《陽春白雪》琵琶曲、《百鳥朝鳳》嗩吶獨奏曲、《採茶燈》民間歌舞、《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彝族舞曲》琵琶獨奏曲、《牧笛》笛子獨奏、《紫竹調》民間小調、《懷鄉行》二胡曲、《江河水》古箏曲、《戰馬奔騰》二胡獨奏、《賽馬》二胡獨奏、《快樂的囉嗦》彈撥樂、《豐收鑼鼓》民樂合奏、《步步高》民樂合奏、《喜洋洋》民樂合奏、《戰颱風》箏獨奏。

《草原英雄小姐妹》箏、《採茶舞曲》民樂合奏、《平沙落雁》古琴曲、《陽關三疊》古蕭曲、《花好月圓》箏曲、《瑤族舞曲》民樂合奏、《苗嶺的早晨》口笛、《阿細跳月》葫蘆絲、《老虎磨牙》西安鼓樂、《漢宮秋月》二胡、《月夜》巴烏。

杭州西湖邊音樂噴泉的音樂?

2007年前19首噴泉曲目

《愛我中華》、《好日子》、《梁祝》、民歌《金線挑來銀線繡》、鋼琴曲《命運》、民樂合奏《金蛇狂舞》,還有《卡門進行曲》、《卡薩布蘭卡》、《拉德斯基進行曲》、《藍色多瑙河》、《夢想天堂》、《千年等一回》、《斯拉夫女人的告別》、《四小天鵝舞曲》、《流浪者之歌》、《杭州版採茶舞曲》、《雲南版採茶舞曲》、《春節序曲》、琵琶與吉他合奏《茉莉花》。

2007年新增

《彎彎的月亮》、《舟山鑼鼓》《平湖秋月》《舟山鑼鼓》《夢蝶》還有三首不知道是什麼~~

你2006年來的就在2007年前的老19首中去找下把~~

急!!有關蘇教版國小音樂教材《踢毽》和《採茶舞曲》

河北民歌

民樂合奏

喜慶的歌純音樂

1、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它的旋律曲調雅俗共賞,加之其表現的主題是非常具有群眾基礎的盛大節日,因而從它誕生之後,逐漸演變成了附加在“春節”之上的小傳統。尤其是電視春晚流行後,此曲也更加為人熟知了。

這首樂曲是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民歌為素材創作的管絃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2、《喜洋洋》

《喜洋洋》是我國著名民樂,以新板胡為主要樂器演奏。由我國已故民樂大師劉明源先生於1958年創作。

節奏歡快輕鬆,充滿喜慶氛圍。適合婚禮和各種慶典。

3、《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聶耳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上就是使用的該曲作為背景音樂來烘托奧運會這一全世界人民的節日的歡騰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

4、《花好月圓》

《花好月圓》是一首民樂合奏曲目,由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1935年初,在蘇州做國小音樂教員的黃貽鈞經人介紹,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下屬的國樂隊任演奏員。

有一次,百代公司在製作一張民樂唱片時,缺一段5分鐘左右的樂曲。於是,音樂部主任任光就約請黃貽鈞擔綱這“補白”的任務。雖然黃貽鈞沒學過作曲技法,但發自內心的,使這個作品一氣呵成。因寫作時沒有標題,國樂隊的陳中根據樂曲歡快熱烈的氣氛,就給它起了個《花好月圓》的名字。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指揮家彭修文就把江南絲竹式的《花好月圓》改編成民族管絃樂,後經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影響甚廣。由於黃貽鈞創作此曲時沒署名,故彭修文一直誤以為此曲為任光所作。後經知情人向電臺反映後,才更正。

5、《新春樂》

《新春樂》是一首中國古典民樂。《新春樂》可分四個部分。在眾多節慶音樂中,茅沅的小提琴獨奏曲《新春樂》猶如清新脫俗的春風,能不動聲色地浸潤你的心扉,洋溢著歡慶喜悅的春天氣息。

在眾多節慶音樂中,茅沅的小提琴獨奏曲《新春樂》猶如清新脫俗的春風,能不動聲色地浸潤你的心扉,洋溢著歡慶喜悅的春天氣息。是為數不多讓我內心推崇的節慶音樂之一,適合精緻、散淡的文化人。

香港新年歌有哪一些歌名?

1、《財神到》

《財神到》演唱林子祥,作詞林子祥、 許冠傑、黎彼得,作曲許冠傑,編曲許冠傑的一首粵語歌。

2、《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是香港藝人劉德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劉德華與李安修作詞、陳德建作曲、伍卓賢編曲。於2005年1月發行。收錄於2005年12月13日發行的新曲+精選輯《繼續談情》中。2005年元宵晚會上該歌曲獲得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歌舞類三等獎。

3、《歡樂年年》

《歡樂年年》是禤道秒演唱的一首粵語新年賀歲歌曲,收錄在《粵語賀歲》賀歲專輯中,由花仙子唱片2013年1月16日發行。

戲曲音樂的發展狀況

戲曲音樂是中國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器樂部分的伴奏、開場及過場音樂。其中以唱腔為主,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演唱形式,是發展劇情、刻劃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手段。唱腔的伴奏、過門和行弦起託腔保調、襯托表演的作用。開場、過場和武場所用的打擊樂等則是喧染氣氛、調節舞臺節奏與戲曲結構的重要因素。

戲曲音樂是中國戲曲這種綜合了戲劇、音樂、表演、雜技、舞美等多種藝術手段為一體的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集中地表現戲劇的內容,也是區分不同劇種的主要標誌。

戲曲音樂的發展歷史悠久,漢代的民歌、百戲音樂,唐代的歌舞音樂和宋代說唱藝術音樂是其發展的基礎。

戲曲音樂的結構主要有兩種形式:

1。曲牌體(又稱聯曲體)。即各種曲牌根據唱腔設計的需要進行聯綴的套曲形式。其中包括散-慢-快-散的板式變化;

2。板腔體(也稱板式變化體),包括基本板式、附屬板式和各種腔調等。

我國的戲曲劇種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多達300多種,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因此也衍生了豐富多彩的戲曲音樂。

一、傳統戲曲音樂與現代戲曲音樂

中國戲曲音樂是在中國民族音樂百花園的土壤中繁衍發展起來的,它與古典歌曲、民歌、曲藝音樂、民族器樂等音樂門類一樣,共同創造出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族音樂。比起前者,它的內涵及外延,形式與內容,風格與色彩,集中的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最高水準,是我國各門類音樂的集大成者!縱觀世界各國民間音樂藝術,民歌有之、曲藝有之、舞蹈有之、民族器樂有之,單單沒有融歌、舞、樂為一體,以唱、念、做、打為基本表現手段的戲曲藝術。因此,中國戲曲是世界上比較獨特的藝術現象,尤其是戲曲音樂,形成了與世界、特別是歐洲音樂迥然不同的修改、風格及色彩。

中國戲曲所說有四五百個劇種,僅少數民族的戲曲就有三十多種,它是一個龐大的藝術群體,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各劇種之間最大的區別是音樂風格的不同。如果我們將中國戲曲音樂與歐洲歌劇音樂相比,它體現的不是莫扎特、羅西尼、約翰·施特勞斯、蘇佩等作曲家的個人音樂風格,而是各自代表著一個省市、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換言之,它是植根於各個不同地方的土壤,依據不同地方的音樂語言的特點形成而發展的,具有濃厚了地方色彩(我國除京戲以外,將其它劇種統稱為“地方戲”)。因此,中國戲曲音樂是以群體風格、地方風格、民族風格為特徵的。音樂作為一個重要將各個劇種明顯地區別開來,同樣一個劇本,可以排成京劇、越劇或豫劇。但只有音樂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在戲曲這個綜合藝術的概念中,既重於編導、表演、服裝、舞美各藝術門類,又重於手、眼、身、法、步等其它表現手段,可以說音樂是區別劇種之間的生命線和識別標誌。民間有句俗話:看戲不叫“看”,而叫“聽”戲,蓋因於此。

中國傳統戲曲是在宋、元時期成熟起來的。大家知道,宋詞和元曲都是有曲譜的,一個詞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動的,劇作家或依聲填詞,或依字行腔,從而產生了千變萬化的戲曲。幾百年來《竇娥冤》、《西廂記》、《琵琶記》、《桃花扇》等經典劇目層出不窮,產生了現代人所推崇的中國十大古典喜劇與十大古典悲劇,但令人遺憾的是隻留下了文字劇本而沒有留下音樂。然而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一些零散的古籍如宋代《白石道人歌曲》、元初的《事林廣記》、明代的《太古遺音》、清代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和《碎金詞譜》等材料中看出一點音樂的足跡和端倪。

從崑腔、高腔、梆子腔、(皮黃腔)四大聲腔形成以來,它們互相借鑑,互相吸收,歷經幾百年的滄桑,至今已形成了以京劇、崑曲、豫劇、越劇、黃梅戲、秦腔、川劇、廣東粵曲為代表的中國戲曲音樂,尤其是被稱為國劇的京劇,眾所周知,它的音樂是吸收了東西南北許多劇種的音樂因素而形成的。比如,西皮源於陝西秦腔,二黃源於江西或湖北的宜黃腔,其中還有四平調、高拔子、南梆子等曲調,都是從其它劇種中借鑑過來的。所說,京劇文場的器樂及曲牌大多源於崑曲,武場的打擊樂大多源於梆子戲……。從京劇音樂的形成及發展來看,它之所以能成為國劇,主要是它善於兼收幷蓄的緣故,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是否可以說,多方位,多層次的吸收是傳統京劇發展的重要原因。

傳統戲曲音樂既然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但它們的唱腔與器樂曲牌等究竟是由什麼人來具體創編的呢?以往戲曲史的寫作是以演員為中心的,至於流派的成因,很少有從創編的角度來闡述。恕我無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至今未看到一部專著是從旋律、節奏、音色、音區、伴奏等因素來說清流派之間各自有何特點,有何不同的。戲曲史上如魏良輔,只知道他把原來較簡易的崑山腔,從曲牌整理、旋法處理、節奏安排、吐字行腔、器樂伴奏等方面加以改革,使之崑曲成為一個大劇種,但不知他是怎樣從原來的崑山腔素材改期成新腔的?又比如梅派唱腔及伴奏的形成,我們只知是由琴師梅雨田、徐蘭沅、王少卿與梅大師共同他腔定板的,然而他們的具體創作過程,人們卻無從知曉。由此可見:傳統的戲曲音樂創作,大多是以演員為中心,經過琴師(或笛師)、鼓師等人反覆進行磋商、潤色,在沒有嚴格的樂譜記錄下形成的,然後又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給第二代、第三代弟子,至今戲曲界還用這樣的方法居多,據我所知,許多京劇唱腔的曲譜還是由國樂大師劉天華先生從唱片中記錄下來傳世的。因此說,傳統音樂的創作過程大概永遠是一個謎。

戲曲音樂的表現因素是由(聲樂)演員及(器樂)樂師兩大部分組成。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認為演員在劇中扮演角色時運用的獨唱、對唱、重唱、合唱等形式將來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武場鑼鼓經改變也不會太大,變化較大的是樂隊的器樂伴奏。實踐證明,每個劇種在初期都有一個最基本的骨幹器樂編制,如:京劇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河北梆子的三大件(板胡、梆笛、笙);廣東粵曲三架頭(高胡、揚琴、秦琴);越劇三大件(主胡、副胡、琵琶)等,這些主奏樂器的樂師與鼓師共同掌握著全劇的伴奏。在這種文、武場的基本組合下,根據劇情與唱腔的需要,後來逐漸加入了嗩吶、笙、琵琶、三絃、中阮、大阮、二胡、中胡、大胡(大提琴)、倍司等樂器,從10多人到20餘人不等,形成了一箇中型編制的樂隊。比如五六十年代出現的京劇《野豬林》、《望江亭》;越劇《紅樓夢》、《胭脂》;黃梅戲《天仙配》;廣東粵曲《昭君出塞》等等。由此而形成了一個由吹管樂、彈撥樂、打擊樂、拉絃樂四個聲部組成的中小型民族管絃樂的規模。筆者認為:從《中國民族音樂概論》的分類來看,從民歌、曲藝、歌舞和傳統民族器樂樂種(如江南絲竹、河北吹歌、西安鼓樂、廣東音樂等等)到宮庭音樂,寺廟音樂等,都不具備管絃樂的條件與規模,唯有戲曲樂隊,無論在樂器的功能配置上,人員編制上,及情緒的對比上,才具備民族管絃樂的形態。筆者早在1987年5月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上,就曾以《論現代中國民族管絃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中國戲曲音樂》做過發言,我的論點是:“戲曲樂隊是中國民族管絃樂的前驅”。

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前期,筆者認為是從傳統戲曲音樂過渡到現代戲曲音樂的重要時期。從1964年全國戲曲觀摩調演所演出的劇目來看,用一支完整的樂隊來伴奏戲曲已是很普遍的了。這個時期筆者就曾觀賞過上海京劇團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的《智擒慣匪座山雕》和北京京劇院的《楊門女將》,它們的伴奏就比五十年代的戲曲要豐滿,厚重得多。緊接著文化大開始,出現如《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杜鵑山》等“樣板戲”,這些劇目不約而同地廢棄了原來採用的民樂伴奏而用改西洋管絃樂伴奏,這個時期戲曲伴奏無論從音樂表情方面、音色、音區方面、音響氣勢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在作曲方面也進行新的探索與嘗試,它的明顯標誌是作曲家的作用加強了,演員琴師的創腔因素減弱了。在音樂結構方面,從傳統戲曲的單一板式走向成套唱腔板式的創新,在幕前曲與背景音樂的創作方面,也從過去套用傳統曲牌的手法走向成章的器樂曲的創作。如《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前奏曲,《紅燈記》第十場《伏擊殲滅》的幕間由,《龍江頌》尾聲《豐收凱歌》的幕間曲、《杜鵑山》第七場《飛渡雲塹》的舞蹈音樂等等,都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現代音樂的創作因素及表現手段,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創作經驗。後來又出現了交響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立體化、交響化的大型音樂作品。我們暫且不談上述時期出現的“樣板戲”在上的得失,但我們應該承認,在創作上,在表演水準上,都達到了中國一流水平,達到了一個時代的高峰。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從60年代初到後期出現的這些戲曲作品,應屬於現代戲曲音樂。它從傳統的演員、琴師、鼓師共同進行“音樂設計”的創作模式已經轉化成作曲家作曲、演員和樂隊進行二度創作、建立起三位一體的現代創作模式。

二、戲曲音樂的多方位創作及其興起

任何藝術的存在都需要土壤與空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藝術的多元化需求,以聽戲為最高藝術享受的人越來越少了(少數戲迷除外),廣播電視的媒體作用已超過了劇場效應。戲曲音樂的品種不斷增多,近年來出現了兩個引人注目的音樂品種:一是戲歌的出現,二是許多京胡琴師們不甘於“九龍口”的寂寞紛紛開起了京胡獨奏音樂會。上述兩種現象的出現,筆者認為這絕不是“不務正業”或“不甘寂寞”,而是現代戲曲多方位發展的歷史必然。戲歌,標誌著歌曲作家向中國民族音樂中最高成就的戲曲音樂深入挖掘的結果;而京胡獨奏音樂會,是琴師們基於數百首戲曲曲牌的積澱而產生出的獨奏能力與從後臺走向前臺的必然結果,這兩個品種無疑地為中國現代戲曲音樂增添了許多新的色彩。

現代戲曲已不同於傳統的戲曲音樂,它的展示有三大舞臺空間:劇場戲院,音樂廳和廣播電視。因此,對於從事戲曲音樂的作曲家們,其創作活動就產生了多方位的走向:一是為戲曲譜曲;二是為戲曲清唱、包括戲歌譜曲;是為戲曲器樂也包括音樂會作曲。尤其是第三項,給了作曲家們無限廣闊的創作空間,因此可以創作如下的一些作品形式:

1、主奏樂器(如:京胡、板胡、梆(曲)笛、琵琶、古箏等樂器的獨奏、重奏及協奏)。

2、成章的管絃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

3、大型交響套曲型的音樂作品。

4、戲曲清唱劇。

5、戲曲風格的樂舞或舞劇。

綜上所述,這些戲曲音樂新品種非筆者所杜撰,而是音樂家們歷經四十餘年的耕耘所收穫的戲曲精品,現筆者將大家所熟知的作品開列如下:

器樂獨奏作品有:笛子獨奏《五梆子》《三五七》《藍橋會》;板胡獨奏《秦腔牌子曲》《河北花梆子》《紅軍哥哥回來了》;二胡獨奏《秦腔主題隨想曲》《影調》《寶玉哭靈》《河南小曲》;楊琴獨奏《林沖夜奔》;古箏獨奏《文姬歸漢》;京胡獨奏曲《夜深沉》等。

民樂合奏曲有:《京調》《迎親人》《紫竹調》《吳江歌》《採茶舞曲》《昭君怨》《將軍令》等。

大型交響套曲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交響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交響組曲《蘇三》,交響樂《楊門女將》等。

三、《梨園樂魂》的創作及其演出實踐

從1982年起,筆者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創作了一個題為《梨園樂魂》的交響協奏曲系列,作者不惴,將《梨園樂魂》的創作及其演出情況贅述如下:

1、民族管絃樂 越劇《紅樓夢》組曲,作於1982年

1、黛玉進府 2、共讀西廂 3、黛玉葬花 4、黛玉焚稿 5、金玉良緣 6、哭靈出走

1983年由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紅旗越劇團樂隊演奏,吳華指揮。

2、京胡與樂隊 京劇《虞美人》組曲,作於1983年

1、楚漢爭 2、散愁情 3、聞楚歌 4、勸君王 5、夜深沉 6、虞姬恨

1984年由人民廣播電臺錄製,同年由中國歌劇舞劇院首演於北京音樂廳,李執恭指揮。

1987年由上海唱片社錄製發行磁帶,由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張素英獨奏,瞿春泉指揮。

1991年與1997年兩次被選入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張素英獨奏,吳華、吳厚元指揮。

3、板胡與樂隊 秦腔《楊貴妃》組曲,作於1990年

1、楊家有女 2、霓裳羽衣 3、漁陽鼙鼓

4、馬嵬坡前 5、虛無縹緲

1998年由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中國音樂學院民樂團協奏,沈誠獨奏,黃曉飛指揮。同年首演於北京劇院。

4、大嗩吶協奏曲 豫劇《包龍頭傳奇》,作於1990年

1、坐鎮開封府 2、夢尋冥幽界 3、初試龍頭鍘

1994年由人民廣播電臺錄製,民族樂團協奏,馮小泉獨奏,王甫建指揮。

1995年民族樂團公演於香港、臺灣,胡炳旭指揮。

1998年新加坡華樂團公演於維多利亞音樂廳,胡炳旭指揮。

5、京胡與樂隊 京劇《白蛇傳》交響組曲,作於1992年

1、遊湖相愛 2、端陽驚變 3、水漫金山 4、斷橋情愫 5、倒塔團圓

1992年樂團首演於北京民族宮劇場,艾兵獨奏,胡炳旭指揮。

1994年參賽於中國首屆戲曲音樂比賽,獲一等獎第一名,芭蕾舞團交響樂隊協奏,張素英獨奏,胡炳旭指揮。

2001年被選入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王彩雲、艾兵獨奏。

6、古箏與樂隊 粵劇《林則徐懷想》組曲,作於1993年

1、欽差大臣 2、嶺南訴怨 3、虎門銷煙 4、海口抗敵 5、革職流放

1999年5月首演於北京金帆音樂廳,中國音樂學院民樂團演奏,孫欣獨奏,劉順指揮。同年由電視臺“國樂飄香”欄目播出。

2000年4月公演於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新加坡樂團演奏,許菱子獨奏,藍營軒指揮。

7、笛子與樂隊 崑曲《牡丹亭》組曲,作於1995年

1、遊園 2、情殤 3、拾畫 4、冥誓 5、還魂

1998年首演於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新加坡華樂團演奏,俞遜發獨奏,胡炳旭指揮。

8、雙二胡協奏曲 黃梅戲《天仙配》幻想曲,作於1995年

1、路遇 2、還家 3、慟別

1996年首演於臺灣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高雄樂團演奏,辛小紅、羅俊和獨奏,閆惠昌指揮。

1999年公演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高雄國樂團演奏,楊斯雄、蔣明坤獨奏,閆惠昌指揮。

1999年5月公演於澳門,由澳門中樂團演奏,姜克美、尤里、阿斯達霍夫獨奏,黃建偉指揮。

2000年4月公演於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新加坡華樂團演奏,許靜文、張彬獨奏,胡炳旭指揮。

9、京胡、二胡與樂隊 《楊門女將》交響協奏曲,作於1998年

1、巾幗情 2、刀馬贊 3、孤寡吟 4、出征頌

2002年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香港中樂團考演奏,辛小紅、辛小玲獨奏,閆惠昌指揮。

10、四胡(二胡)協奏由 唐山皮影戲《影調隨想·漢宮戀》,作於2001年(未演)

1、影之戀 2、影之慟 3、影之幻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15553.htm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有哪些?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有:

1、 以“孝滿京城 德潤人心”為主題,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敬老活動,在全社會倡導敬老愛老、助老孝老的社會風尚。

活動由啟動儀式、文化體驗、展覽展示和登山祈福四個部分組成。啟動儀式上,學生表演了書法、舞蹈、遙控飛行等節目,並送上親手設計填寫的賀卡,表達對老人們的節日祝福。活動現場還設定了“插茱萸”環節,工作人員為嘉賓們將茱萸佩戴在身上,祝福老人們身體安康、晚年幸福。

2、以“情滿香山 吟詩誦雅——香山重陽吟誦雅集”為主題,邀請榜樣、勞模等模範代表百餘人與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歌唱家等共同朗誦詩歌、演奏民樂,品茗吟詩,倡導敬老、愛老、助老的文明風尚。

活動現場,賓客們邊品嚐茉莉花茶、桐木關金駿眉茶和茶點,邊欣賞詩朗誦《如果老了》、古詩聯誦《重陽抒懷》、散文朗誦《背影》節選、琵琶獨奏《春江花月夜》、雙語詩朗誦《當你老了》等精彩的節目。現場,工作人員還為賓客敬戴圍巾,並獻上乾隆、康熙御筆“福”字和“壽”字,祝福老年人福壽安康、健康快樂。

3、以“智敬重陽青春行”為主題,智慧養老創意大賽大學生將發揮自身優勢,為智慧養老出謀劃策。

主題活動為老年學學員表演的民樂合奏《採茶舞曲》、芭蕾舞《情繫母親河》等,展示了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風采。

4、圍繞以“以德為鄰、共築美好生活”主題,進行了“最美好鄰居”“最美好樓門”頒獎。

千餘名老人歡聚一堂,用一場“千叟宴”共度重陽節。老人們一邊吃著長壽麵,一邊欣賞精彩的文藝表演。活動現場,來自各行業的志願者還為老人開展義診、免費理髮、贈送書畫等敬老活動。

5、以“孝、樂、壽”為三大主題,通過“大放光彩·秋風送爽行街巷”“家喻戶曉·又見花糕各處忙”等九大環節,營造尊老、孝老、敬老、助老的濃厚氛圍。

本次活動突出“孝、樂、壽”三大主題,通過大放光彩·秋風送爽行街巷、家喻戶曉·又見花糕各處忙、一見傾心·白頭偕老與天長、起居萬福·許與家眷皆安康、歡聚一堂·競猜燈謎齊上場、聚沙成塔·兒時歡樂舊模樣、重明繼焰·傳承非遺惠家鄉、陽光明媚·來年菊花未盡香、節節攀升·百步穿楊亦爭光九大環節,營造尊老、孝老、敬老、助老的濃厚氛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重陽節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舉辦“孝滿京城德潤人心”2018年九九重陽登高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香山公園邀請百名榜樣重陽遊園 致敬平凡崗位勞動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上海市重陽民俗文化系列活動在顓橋舉行

新年歌詞,急!!!

新年歌曲:祝福你

祝福你 在每一天裡 永遠多采多姿

心坎中 聚滿百般好 長存百般美

祝福你 在你一生裡 永遠充滿歡喜

好開心 共你好知己 時時笑開眉

春風為你吹開滿山花 秋月伴你天空萬里飛

讓夏夜燦爛滲進美夢 冬天冰霜不至

祝福你 遂你沖天志 百尺竿頭高起

一生中 願你每一天 時時笑開眉

衷心祝福你 永遠祝福你 達到真善美

春風為你吹開滿山花 秋月伴你天空萬里飛

讓夏夜燦爛滲進美夢 冬天冰霜不至

祝福你 在每一天裡 永遠多采多姿

心坎中 聚滿百般好 長存百般美

祝福你 在你一生裡 永遠充滿歡喜

好開心 共你好知己 時時笑開眉

春風為你吹開滿山花 秋月伴你天空萬里飛

讓夏夜燦爛滲進美夢 冬天冰霜不至

祝福你 遂你沖天志 百尺竿頭高起

一生中 願你每一天 時時笑開眉

衷心祝福你 永遠祝福你 達到真善美

衷心祝福你 永遠祝福你 達到真善美

新年歌曲:新春頌獻

年又過年共慶歡樂綿綿

齊賀各位工商生意

紛紛發展

各界齊慶祝多多生意

行行同賺錢

一曲 新春頌獻

年又過年共慶歡樂綿綿

誠賀各家福星高照

壽延年

個個財帛滿屋身心精壯

富貴永昭遠

一曲 新春頌獻

發達鴻運至大眾祝新歲

各界都好市營商好生意

個個賺多的財神陪著你

更有吉星拱照大家笑微微

春風報喜保佑你

結伴遊玩去綠柳添新翠

處處添春意人間添喜氣

個個開心人人和氣

永遠身康泰全家多福氣

新春接福天護庇

大家恭喜衝出二十世紀

生意有利又有生氣

貨如輪轉一切極完美

說聲恭喜你發達添瑞氣

年年又報喜

人人笑開眉

工商各業再起

無愁慮笑微微

身體健壯好運氣

喜鵲喜鵲新春報喜

喜鵲喜鵲雙雙飛

恭喜今年好多生意

一家一家順順利

喜鵲喜鵲新春報喜

花放春暖添新枝

恭祝新春新歲

春風春風綠大地

新年歌曲: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 2016

電影《澳門風雲3》歌曲

作詞: 劉德華,李安修

作曲: 陳德建

演唱: 劉德華,李宇春

(合)

我恭喜你發財 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請過來 不好的請走開

OH 禮多人不怪

(華)

Yo 恭喜發財 紅包拿來

祝賀你什麼都順心

年年都如意

走路也大搖大擺

笑口常開

用心把愛去灌溉

要過的精彩

最好的請過來 不好的請走開

(春)

恭喜您 我和我的小夥伴 都驚呆了 我夥呆

恭喜您 廣場的叔叔和奶奶 繼續搖擺

恭喜您 又有錢 又有才

勿忘初衷 任性自high

管他的 砍柴不砍柴

(合)

我恭喜你發財 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請過來 不好的請走開

OH 禮多人不怪

(春)

yeh 恭喜發財 紅包拿來

祝願滿天下的小孩 聰明過秀才

智商充滿你腦袋

只要你肯努力

就能夠勝過人所有比賽

oh 禮多人不怪

恭喜發財

(華)

我的老家哎 就住在這個屯兒

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

別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樹林

鄰里鄉親挺和睦老少爺們更合群

(合)

我恭喜你發財 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請過來 不好的請走開

OH 禮多人不怪

我恭喜你發財 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請過來 不好的請走開

OH 禮多人不怪

恭喜發財

新年歌曲:團圓

送寒冬離去

人人捧歡喜

家家戶戶爆竹除夕

心有靈犀

天涯知己

一切美好萬事順意從頭開始

你的天連我的地

回家的腳步又響起

呼啦千里和萬里

燈火中親人又團聚

迎節日假期人人帶笑意

吉祥人間歌聲四起

幸福希望擁在懷裡

一切團圓早已撒滿中華大地

你在想我

我想你

春天的花朵又舉起

歡樂千言和萬語

天地間溫暖在傳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xp8m6.html